快速绘制弯矩图的一些规律及示例

合集下载

各种弯矩图

各种弯矩图

复习弯矩图
作为一名又土又木的工程师,离不开弯矩图,现在把它汇总起来,用以怀念当年的苦逼生活……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
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
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快速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快速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分段建立方 A程C段:
CB段: F
3、依方程而作图
简支梁受集中力偶作用,如图示,试画梁的剪力图和 弯矩图。 解:1.求约束反力
2.列剪应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段: V
CB段:V
3、依方程而作图
荷载图、剪力图、弯矩图的规律
从左往右做图
在无荷载作用的梁段:剪力图为水平线,弯矩图为斜直线, 斜率的大小等于对应梁段上剪力的大小。V>0时向右下方斜斜, V<0时向右上方倾斜,V=0时为水平线。 在均布荷载作用的梁段上:剪力图为斜直线,斜率等于荷载 集度,q<0( )向右下方倾斜,反之,向右上方倾斜。 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q<0,向下凸起;q>0( )向上凸。 遇到集中荷载:剪力图突变,突变方向与集中荷载方向相同, 突变大小等于集中荷载的大小。弯矩图出现转折,转折方向与 集中力的方向相反。 遇到集中力偶:剪力图不变,弯矩图突变,突变方向由力偶的 转向决定,逆上顺下。突变大小等于力偶矩的大小。 极值弯矩:集中力作用截面、集中力偶截面或弯矩为零的截面。
画剪力图和弯矩图时,一定要将梁正确分段, 分段建立方程,依方程而作图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示, 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约束反力 由对称关系,可得:
2、建立内力方程
Fs
RA
qx
1 2
ql
qx
(0<x<l)
3、依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载作用,如图示, 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求约束反 力
vv vv
vv v v
v
利用上述规律:
1、可以检查剪力图和弯矩图是否正确。 2、可以快速的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步骤如下: (1)将梁正确分段 (2)根据各段梁上的荷载情况,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的 形状

快速做弯矩图

快速做弯矩图

↓↓↓↓↓↓↓↓↓↓↓↓↓↓ 0
C a
1/2qa2
q
qa2
qa
a
1/2qa2
A
A qa2X /2
B
a a
2/2 qa B X
3) 再由整体平衡
X=0 Y=0 解得 XA=-0.5qa 解得 YA=0.5qa
YA
YB
2 绘制弯矩图 注意:三铰刚架绘制弯矩图往往只须求水平反力,然后由
支座作起!!
画三铰刚架弯矩图 C
O M M/2
M
a
M/2
A a
B
B a
得 XB=M/2a
A
C
B
XB
Mo=m-2a×X =0,
RA
YB
注意: 1、三铰刚架仅半边有荷载,另半边为二力体,其反力沿两铰连线,
对O点取矩可求出B点水平反力,由B支座开始做弯矩图。 2、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弯矩两条线平行。 3、三铰刚架绘制弯矩图时,关键是求出一水平反力
§3-4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如静定刚架仅绘制其弯矩图,并不需要求出全部反力,
只需求出与杆轴线垂直的反力。
1、悬臂刚架
可以不求反力,由自由端开始直接求作内力图。
½qL² ↓↓↓↓↓↓↓↓↓
L
q
2q
qL²
↓↓↓↓↓
2q q
qL²
L
6q
2m
2m
2、简支型刚架弯矩图
简支型刚架绘制弯矩图时,往
支座反力,然后由支座作起。
4、主从结构绘制弯矩图
可以利用弯矩图与荷载、支承及连结之间的对应关系,不 求或只求部分约束力。 q
qa
↓↓↓↓↓↓↓↓↓↓↓

结构力学中必须掌握的弯矩图

结构力学中必须掌握的弯矩图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
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表1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梁的简图剪力Fs图弯矩M图
注:外伸梁=悬臂梁+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
(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
(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
(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
(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结构力学课件-快速作弯矩图的方法和技巧

结构力学课件-快速作弯矩图的方法和技巧

快速作弯矩图
(Quick drawing of bending moment diagram)
➢ 一、直接绘M图的几点技巧 ➢ 二、本节例题
一、直接绘M图的几点技巧 1、充分利用M图的形状特征与横向荷载的关系
➢无横向荷载作用的直杆区段:弯矩图为直线;
➢有横向荷载作用的直杆区段:只要知道两杆端截面M值,用 区段叠加法作M图(熟记简支梁在常见荷载下M图)
l q q
主观题 10分
直接作出下图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作答
3、充分利用刚结点的力矩平衡条件
➢无外力偶作用的两杆相交刚结点:两杆端弯矩竖标相等且位于同侧 (内侧或外侧)
MAC
MAB A
A MAC
MAB
A MAB
MAC MAB =MAC
A MAC
MAB MAB =MAC
➢有外力偶作用的两杆相交刚结点:两杆端弯矩竖标有突变;
M图
m=2.5ql2 C
1.5ql2
M DC
1 ql2 2
M CD ql 2
D
1 ql2 2
l
m=2.5ql2
C q
2ql Al
③作FS图:根据已作出的弯矩图,利用杆段的
F=2ql
平衡条件先求杆端剪力,从而作出剪力图
D q
ql2
C
FSCD
2ql
D 0.5ql2
FSDC
B l
MC 0
Fy 0
例:直接作图示结构的M图
G q
H q
I q
A 3a
B
C
DEF
2a a 2a a
1.125 4.5
4.5
4.5 4.5
2.25
4.5

结构力学弯矩

结构力学弯矩

结构力学-弯矩————————————————————————————————作者:————————————————————————————————日期:就要对结构的弯矩和剪力图有个大概的判断。

下面总结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一、方法步骤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746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弯矩及剪力2014-08-1111:43 系统分类:管理文章专业分类:建筑结构浏览数:6835静定梁有三种形式: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

这三种梁的支座反力和弯矩、剪力只要建立平衡方程,就可以求解。

图1.5.1左右两列分别是简支梁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5.2左右两列分别是简支梁在2个对称集中荷载作用和一个非居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5.3左右两列分别是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和一个端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弯矩图的绘制及练习

弯矩图的绘制及练习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要对软件(midas、sap2000、pkpm的计算结果有个判断)就要对结构的弯矩和剪力图有个大概的判断。

下面总结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弯矩图大全帮助你解决很多工程问题

弯矩图大全帮助你解决很多工程问题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
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
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弯矩图绘制方法汇总

弯矩图绘制方法汇总

D
M图
A
E FPa
FPa
a F
B
D
FPa
FPa
a
C
a
a
a
a
FPa MA =FPa A
a
FP B
C
D
FRAy =FP
M图
M图
精选课件
第17页
3-5 静定结构的特性
.4 荷载等效特性
当静定结构的内部几何 不变局部上的荷载作静 力等效变换时,只有该 部分的内力发生变化, 而其余部分的内力保持 不变。
A
C
P
P
4. 受集中力偶 m 作用时,在m作用点处M有跳跃(突变),跳 跃量为m,且左右直线均平行。
m
平行
m
精选课件
第3页
二. 铰处 M = 0
三. 刚结点力矩平衡
40
20
20
M0
M=0
M =?0
10
30
M0
20
20
精选课件
第4页
四. 集中力 P 与某些杆轴线重合时,M为零
P
M=0
P M=0
剪力Q为零时, M图为直线。
精选课件
FP
第23页
静定结构
M
FP 解除约束,单
自由度体系

FP 体系发生虚 Δ 位移
刚体虚位移原理的虚功方程
FP Δ - M α=0 可唯一地求得 M= FP Δ/α
精选课件
第24页
静定结构派生性质
支座微小位移、温度改变不产生反力和内力
若取出的结构部分(不管其可变性)能够平衡外荷载,则 其他部分将不受力
A
B
C t2
A

弯矩图怎么画3篇

弯矩图怎么画3篇

弯矩图怎么画第一篇:弯矩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弯矩图是结构力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图形,用来表示某个点或某一段杆件的弯曲状态。

它反映了受力构件内不同位置的剪力和弯矩大小和分布情况,是计算某些结构件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

在绘制弯矩图时,首先要了解受力构造的基本条件:构件必须保持平衡,即外力与内力必须相等,内力呈现平衡状态。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图形表达技巧。

步骤一:绘制载荷图在计算弯矩时,需要先了解构件上的外载荷分布情况。

这时需要画出载荷图,即反映施加在构件上的附加载荷和反力的图形。

步骤二:绘制剪力图剪力图是指在载荷图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静力平衡方程推算出构件上各点的剪力值。

绘制剪力图不仅能确定构件各部分受力状态,还能为绘制弯矩图提供必要的信息。

步骤三:绘制弯矩图根据剪力图计算出各个点的弯矩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最终就可以通过绘制弯矩图来描述受力构件内部的弯曲状态。

在绘图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绘制,并且分段绘制。

总之,绘制弯矩图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能够为结构力学的计算与分析提供基础。

只有掌握好绘图技巧和必备的概念基础,才能更加准确地绘制出弯矩图,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强度。

第二篇:绘制弯矩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绘制弯矩图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下:一、必须熟练掌握剪力和弯矩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二、在绘制载荷图时,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外荷载的分布情况,确定各部分的大致方向;三、剪力图应沿构件轴线绘制,按照上正下剪的思想,循着力的变化方向绘制;四、弯矩图的绘制应使用弯矩曲线和弯矩箭头表示,弯矩箭头的大小和方向反映了相应点的弯矩值和作用方向;五、在绘制曲线时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值通常为1: 100或1: 200,以便观察或比较各个点之间的弯矩大小;六、在弯矩图上刻画支点时,应重点考虑本构件的类型及其受力状态,以便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受力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七、在绘制弯矩图之前,应合理选择坐标系,并采用符号化处理的方法,使计算过程更加简洁明了;八、需要根据绘图结果进行反复检查,排除因计算误差或绘图错误而导致的问题;九、绘图过程中应注意纪录每个关键点的弯矩数值、符号和单位,以便在后续计算和分析中进行参考和比较。

结构力学弯矩图汇总

结构力学弯矩图汇总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快速绘制弯矩图规律及示例

快速绘制弯矩图规律及示例

P
P
4. 受集中力偶 m 作用时,在m作用点处M有跳跃(突变),跳 跃量为m,且左右直线均平行。
m
平行
m
二. 铰处 M = 0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三. 刚结点力矩平衡
40
20
20
M 0
M=0
M =?0
10
30
M 0
20
20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四. 集中力 P 与某些杆轴线重合时,M为零
P
P
P P
平衡力系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1.弯矩图的形状特征(微分关系) 2.刚结点力矩平衡
3.外力与杆轴关系(平行,垂直,重合)
4.特殊部分(悬臂部分,简支部分)
据 5.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 示例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例1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各杆杆长均为l。
P
当静定结构的内部几何不变局部作等效构造变换时,仅被
替换部分的内力发生变化,而其余部分内力保持不变。
FP
FP
FP
FP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3-5 静定结构的特性
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刚度无关
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静力平衡方程唯一确定,而不 涉及到结构的材料性质(包括拉压弹性模量E和剪 切弹性模量G)以及构件的截面尺寸(包括面积A 和惯性矩I)。因此,静定结构的内力与结构杆件 的抗弯、抗剪和抗拉压的刚度EI、GA和EA无关。
3-5 静定结构的特性
.1 静力解答的唯一性 静定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且其解答是唯一的确定值。
.2 静定结构无自内力
C

结构力学中必须掌握的弯矩图

结构力学中必须掌握的弯矩图

作为一名又土又木的工程师,离不开弯矩图,如今把它汇总起来,用以思念当年的苦逼生涯……各类构造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 办法步调
1.肯定支反力的大小和偏向(一般情形默算即可盘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别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程度反力以中央铰C的某一边为分别体;
●对于主从构造的庞杂式刚架,留意“先从后主”的盘算次序;
●对于庞杂的组合构造,留意查找求出支反力的冲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端,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丹青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情势的刚架,从支座端开端,
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丹青在受拉一侧).
二. 不雅察磨练M图的准确性
1.不雅察各个症结点和梁段的M图特色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必定为零;
●分散力偶感化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分散力偶相等;
●分散力感化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感化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偏向与荷载偏向要相符“弓箭轨则”;
2.构造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构造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相符均衡特色.各类构造弯矩图例如下:。

剪力图弯矩图快速画法口诀

剪力图弯矩图快速画法口诀

剪力图弯矩图快速画法口诀剪力图快速画法口诀外伸端,自由端,没有P力作零点。

无力梁段水平线,集中力偶同样看,均布荷载对斜线,小q正负定增减,集中力处有突变,左顺右逆画竖线,增多少?降多少?集中横力作参考。

弯矩图快速画法口诀弯矩图,较复杂,对照剪图来画它,自由端,铰支端,没有力偶作零点。

剪图水平弯图斜,剪力正负定增减,天上下雨池水满,向上射出弓上箭。

剪图轴线交叉点,弯矩图上极值点。

均载边界无横力,光滑吻接无痕迹。

集中力处有转折,顺着外力折个尖。

集中力偶有突变,反着力偶符号弯,升多少?降多少?集中力偶作参考。

弯矩图形已画完,注意极大极小点,数值符号截面点,三大要素标齐全。

7.2.1 截面法求内力问题:梁在发生平面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会产生何种内力素?在横截面上会有几种内力素同时存在?如何求出这些内力素?例:欲求图示简支梁任意截面1-1上的内力。

1.截开:在1-1截面处将梁截分为左、右两部分,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2.代替:在左半段的1-1截面处添画内力、,(由平衡解释)代替右半部分对其作用。

3.平衡:整个梁是平衡的,截开后的每一部分也应平衡。

由得如取右半段为研究对象,同样可以求得截面1-1上的内力和,但左、右半段求得的及数值相等,方向(或转向)相反。

7.2.2 剪力和弯矩是横截面上法向分布内力分量的合力偶矩,因在纵向对称面内且与截面垂直,故称为截面1-1的弯矩。

由于取左半段与取右半段所得剪力和弯矩的方向(或转向)相反,为使无论取左半段或取右半段所得剪力和弯矩的正负符号相同,必须对剪力和弯矩的正负符号做适当规定。

剪力的正负:使微段梁产生左侧截面向上、右侧截面向下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的正负:使微段梁产生上凹下凸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归纳剪力和弯矩的计算公式:(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取力矩的代数和。

)公式中外力和外力矩的正负规定:剪力公式中外力的正负规定:截面左段梁上向上作用的横向外力或右段梁上向下作用的横向外力在该截面上产生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 *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 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刚结点力矩平衡
40 20 10 30 20 20
20
∑M =0
∑M =0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4页
四. 集中力 P 与某些杆轴线重合时,M为零
P
M=0
P
M=0
剪力Q为零时, M图为直线。
五. 剪力Q为常值时, M图为斜线;剪力Q为零 时, M为常值, M图为 直线。 剪力Q为常值
P
P
时,M图为斜线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5页
六. 平衡力系的影响 当由平衡力系组成的荷载作用在静定结构的某一本 身为几何不变的部分上时,则只有此部分受力,其余部分 的反力内力皆为零。 P
P
P P 平衡力系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6页
◆ 示例 例1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各杆杆长均为l。
第12页
例7 试作图示刚架弯矩图的形状。
m
ql 2 2
m
mm
P
m Q= 0,M为一直线 P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13页
P P Pl Q= 0,M为一直线 Q= P,M为一斜线
M=0
2Pl P 2Pl
P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7页
例2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各杆杆长均为l = 4m。
20kN/m 80 80 40kN 80 40
40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8页
例3 试作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刚架的弯矩图。
m m m m m 在m作用点处M 有跳跃 (突变),跳跃量为 m,且左右直线均平 行。
Q= 0,M为一直线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10页
例5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2Pa
2Pa 2Pa 3Pa P
铰处的M为零,且梁 上无集中荷载作用, M图为一无斜率变化 的斜直线。
Q= P,M 为一斜线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1页
§3-4
快速绘制弯矩图的一些规律及示例
◆ 快速、准确绘制弯矩图的规律 一. 利用 q、Q、M 之间的微分关系以及一些推论
1.无荷载区段,M为直线 直线 2.受匀布荷载 q 作用时,M为抛物线,且凸向与 q 方向一致
ql 2 8 ql 2 8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2页
3. 受集中荷载P作用时,M为折线,折点在集中力作用点处, 且凸向与P方向一致。
P P
4. 受集中力偶 m 作用时,在m作用点处M有跳跃(突变),跳 跃量为m,且左右直线均平行。
m
m
平行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3页
二. 铰处 M = 0
M=0 M=0 ?
P P P
三根竖杆均为悬臂, 其M图可先绘出。
Pa Pa Pa
Pa Pa
Pa
属悬臂部分,响应的 M图为水平线。
两段的剪力相等铰处 的M为零,M图的坡 度(斜率)相等,两 条线平行。
铰处的M为零,响应 的M图为一斜直线。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9页
例4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各杆杆长均为l。
P Q= 0,M为一直线 3Pa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第11页
例6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4kN 4kN.m 1kN/m
4 8 2
铰处的M为零,且梁上无集中荷载作用, M图为一无斜率变化的斜直线。
2
ql 2 =2 2
4 2
ql 2 =2 8
2
4
2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