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思考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角度思考,让计算变得有趣
----------多角度思考习惯培养案例
研究背景:
针对于计算类课,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感觉枯燥,没有乐趣,缺乏学习的趣。同时,学生只学会一种计算方法,把计算学成只有单一解法的技能,并且对算理的掌握也不理解,这样对新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我计算课教学上的一个难题,所以在本学期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我决定在计算课上进行培养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同时对算理的掌握也能理解,内化。
案例:
在我执教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植树》一课,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当出现问题情境时,学生列式为:42÷2=,这时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生答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2。
这时我便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问到:计算前你能估计一下可以分几组?说说想法。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想出了两种估算方法:
①比20组多一些。40÷2=20,42>40,所以比20组多一些;
②比42组少很多。42÷1=42,2>1,所以比42组少很多。
这是在估算时,对学生多角度思考习惯的培养。
估算之后,开始计算正确的结果,我问道:你能计算出42÷2=的正确结果吗?在下面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看谁的办法多,全班汇报。学生的答案多样,大致有四种:
①21×2=42,所以42÷2=21;
②40÷2=20,2÷2=1,20+1=21;
③42÷2=21,十位上4÷2=2,写在十位上,个位上2÷2=1,写在个位上,
所以商为21。
④ 2 1
2 4 2
4
2
2
同学们的思维真活跃,看看黑板上的算法,哪些方法相同?说说理由。第三种和第四种相同,算理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我有两处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首先在估算方面,以前学生在计算时,并没有对估算产生重视,以为只要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了,不用进行估算。而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培养估算能力是学生的是一项重要能力。而且三年级的估算并不应该只停留在把两个数分别看成整十再一除,这就可以了,而应该再细致一些,确定商的范围,比谁大一些,比谁小一些,这样估算方法多样,学生的思维也扩大了,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在学生计算出算式的正确结果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让学生从书上提供的计算方法中跳出来,结合自己以前的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方法越多,说明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思考想出来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完整的讲出来,这样不但方法记住了,而且对算理的理解也深入了。
学生在汇报自己想出的估算和计算方法时,兴致很高,每当想出一种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时,孩子们都迫不急待的举手表述,让孩子们体验了学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