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一、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1、简介: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系统由28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4颗为备用星),均匀地分布在距离地球20000公里高空的6个轨道面上。这些卫星与地面支撑系统组成网络,每隔1—3秒向全球用户播报一次其位置(经纬度)、速度、高度和时间信息,能使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利用GPS接收机同时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位置信息,应用差分定位原理计算确定自己的位置,精度约为10米。

2、特点:

⑴全球、全天候工作。

⑵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⑶功能多,应用广。

⑷高效率、操作简便、应用广泛。

二、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1、简介:

GLONASS星座由27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所以GLONASS星座共由30颗卫星组成。27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每

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轨道高度2.36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度。

格洛纳斯卫星发射

2、特点:

⑴抗干扰能力强。

⑵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

⑶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

3、GLONASS与GPS不同之处:

一是卫星发射频率不同。GPS的卫星信号采用码分多址体制,每颗卫星的信号频率和调制方式相同,不同卫星的信号靠不同的伪码区分。而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体制,卫星靠频率不同来区分,每组频率的伪随机码相同。由于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不同,GLONASS 可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是坐标系不同。GPS使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而GLONASS使用前苏联地心坐标系(PE-90)。

三是时间标准不同。GPS系统时与世界协调时相关联,而GLONASS则与莫斯科标准时相关联。

格洛纳斯- 将与GPS相当据全球按全网2007年5月2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副主任尤里·诺森科(YuryNosenko)23日称,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将在2011年达到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精度水平。这是他在在莫斯科举办的一次Glonass顶级设计专家新闻发布会议上宣布的,2011年之前将Glonass系统民用精度提高至一米。会上,负责建造Glonass卫星的公司总裁称,2007年底之前,将发射六颗Glonass-M卫星入轨。另有六颗将在2008年加入系统,首批两颗改进型Glonass-K卫星将于2009年发射。

4、主要问题:

1.目前GLONASS工作不稳定,卫星工作寿命短,在轨卫星只12颗;

2.GLONASS用户设备发展缓慢,生产厂家少,设备体积大而笨重;

3.由于GLONASS采用的是FDMA,所以用户接收机中频率综合器复杂;

4.对GPS/GLONASS兼容接收机,需解决两系统的时间和坐标系统问题。

三、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

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特点:

⑴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相比,增加了通讯功能。

⑵全天候快速定位,与GPS精度相当。

⑶属于有源定位系统,系统容量有限,定位终端比较复杂。

⑷属于区域定位系统,目前只能为中国以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80°、110.5°、140°、160°,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

至2012年底北斗亚太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已为正式系统发射了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码分多址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致,而不同于格洛纳斯系统的频分多址技术。两者相比,码分多址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在由L波段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码分多址是更妥当的方式。此外,码分多址的抗干扰性能,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能更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官方宣布,在L波段和S波段发送导航信号,在L波段的B1、B2、B3频点上发送服务信号,包括开放的信号和需要授权的信号。

B1频点:1559.052MHz-1591.788MHz

B2频点:1166.220MHz-1217.370MHz

B3频点:1250.618MHz-1286.423MHz

国际电信联盟分配了E1(1590MHz)、E2(1561MHz)、E6(1269MHz)和E5B(1207MHz)四个波段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与伽利略定位系统使用或计划使用的波段存在重合。然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频段先占先得政策,若北斗系统先行使用,即拥有使用相应频段的优先权。2007年,中国发射了北斗-M1,之后在相应波段上被检测到信号:1561.098MHz±2.046MHz,1589.742MHz,1207.14MHz±12MHz,1268.52MHz±12MHz,以上波段与伽利略定位系统计划使用的波段重合,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L波段也有小部分重合。

北斗-M1是一个实验性的卫星,用于发射信号的测试和验证,并能以先占的原则确定对相应频率的使用权。北斗-M1卫星在E2、E5B、E6频段进行信号传输,传输的信号分成2类,分别被称作“I”和“Q”。“I”的信号具有较短的编码,可能会被用来作开放服务(民用),

而“Q”部分的编码更长,且有更强的抗干扰性,可能会被用作需要授权的服务(军用)。

在北斗-M1发射后,法国、美国等工程师即展开了对信号的研究,研究者包括在中国引起热议的高杏欣,她和团队分析出了北斗-M1卫星的民用码信道编码方式并予以公开,但其研究内容与军用码的安全问题无关,事实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定位系统的民用码也早已被破解。

四、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1、简介: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开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将由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和2个地面控制中心组成,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高度为2361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计划为欧洲公路、铁路、空中和海洋运

输及欧洲共同防务,甚至是徒步旅行者提供能精确到1米的有保障的定位导航服务。

伽利略计划在轨验证阶段一共需要18个感应站、5个传输站及2个遥感、跟踪和指令站。此外,欧航局还将在意大利的富奇诺和德国的上普法芬霍芬建立2个控制中心。届时,感应站会将收集到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随后通过传输站向卫星发出导航指令。

2、特点:

⑴定位精度更高、更可靠。

⑵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

⑶防干扰性更强,技术更先进。

⑷能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实现多系统内的相互兼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