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分析
重庆天气调研报告
![重庆天气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7348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c.png)
重庆天气调研报告重庆是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因而天气变化多样。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重庆的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重庆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潮湿,春秋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夏季的最高气温常常超过40℃,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常常伴有强烈的降雨、雷电等天气现象。
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5℃左右,降雪不常见,但常有冻雨出现,给出行带来一定的困扰。
总的来说,重庆的天气变化多样,属于典型的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
降水较为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尤其是入夏后的5月至8月,降水量相对较多,常常出现强降雨和雷暴天气。
这些降雨对于山城重庆来说,往往会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抗洪排涝能力。
重庆的气候变化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地势起伏不平,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的山峰和峡谷。
这些地理特点使得重庆的气温、降水等气候现象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常来说,山区相对于市区来说,气温较低,降水较多。
此外,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受长江水汽蒸发的影响较大,湿度较高,空气质量需要进一步改善。
重庆的天气情况对当地的经济、交通和居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重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气候条件对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重庆交通便利,但山地多、地势复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难题,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加以考虑。
此外,由于重庆的夏季长、炎热多雨,空调的使用较为普遍,给居民生活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总之,重庆的天气多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降水充沛。
地理特点使得气候现象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对经济、交通和居民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应对中,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
![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6c1d43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f.png)
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西南地区的气候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必然需要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新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适应性措施。
一、升高的气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变暖使得西南地区的气温持续升高,这对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首先,高温会加速植物的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旱和缺水问题加剧。
其次,高温也会引发农作物的蒸腾作用过度,导致水分丧失过快,增加了农田灌溉的需求。
最后,高温还会使得某些农作物的生理过程受到抑制,影响其正常生长和产量。
为了适应气温的升高,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农作物种植时选择一些耐高温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
其次,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做好农作物的防暑降温工作,比如设置遮阳网、喷洒降温剂等措施,减轻高温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二、降水变化对农田灌溉和作物生长的挑战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也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既有严重的干旱年份,也有暴雨频发的时段。
这样的降水变化对农田灌溉和作物生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干旱期间,农田灌溉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暴雨则容易引发水涝和土壤侵蚀,损害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适应降水变化,农民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抗旱、耐水logging等品种,减少降水不足对产量的影响。
最后,加强土地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工作,减少暴雨引发的土地退化问题。
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与应对气候变化还会对农业病虫害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可能导致病虫害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给农作物生产带来新的威胁。
同时,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失效,加剧了农田病虫害的发生。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bed3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1.png)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我国大西南经济中心。
作为一个山城,重庆的气候受到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温度变化较为显著。
本文将对重庆的温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气候特点和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局提供的重庆市历史气象数据和近期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覆盖了大约30年的时间段,包含了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温度趋势分析年平均温度趋势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近年来的年平均温度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重庆市的年平均温度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30年里,重庆的年平均温度逐渐上升,每10年平均上升约0.3摄氏度。
季节温度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各个季节的温度特点。
在春季,重庆的气温逐渐回暖,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春季的温度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添衣减衣。
夏季是重庆的炎热季节,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
夏季的高温天气较多,午后气温可以达到35摄氏度甚至更高。
夏季也是重庆的雨季,降水量较多,需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御雷电。
秋季是重庆的凉爽季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
秋季的天气较为舒适,适宜户外活动,而且降水量相对较少。
冬季是重庆的寒冷季节,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冬季的重庆较为湿冷,有时会出现雨雪天气,需注意保暖。
温度极值分析在重庆的气温极值中,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是最突出的。
夏季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温度甚至可以降到零下5摄氏度左右。
这种极端天气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温度变化原因分析重庆的温度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首先,重庆地处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整体温暖湿润。
这使得重庆在冬季相对较暖,而夏季相对较热。
其次,重庆是一个山城,地势复杂,沟壑纵横。
山脉的屏障效应导致重庆的温度差异较大,山区的温度相对较低,而平原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重庆的温度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5b4960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d.png)
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直接影响
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不同影响
热带地区的影响
寒带地区的影响
干旱地区的影响
湿润地区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策略
改良农作物品种
调整农作物种植周期和方式
水资源管理
土地保护和改良
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
农民教育和培训
结论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产生了直接影响,给不同地区的农业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在降水变化、温度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方面,农作物面临着严重的风险。
热带地区、寒带地区、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农业也因气候变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这包括改良农作物品种,调整种植周期和方式,合理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改良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农业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增强农作物的抗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产力。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农业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这是一个共同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农业问题。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0b4282d6f111f18582d05ad9.png)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第一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重庆市位于东径105º11"—110º11",北纬28º10"—32º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
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沿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市地理位置图1997年3月建立直辖市后,重庆市所属区、县(市)为40个。
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合川市、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涪陵区、南川市、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
重庆市行政区划图第二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市域内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渝西川中褶带,渝中川东褶带,经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等。
重庆市三维地貌图各构造体系不同的岩层组合,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态。
其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
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 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的丘陵。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农牧业发展
![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农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9774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e.png)
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农牧业发展中国西南边境地区是一个多山、多河流的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近年来这里的气候变化给农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牧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不确定性。
西南边境地区原本就有着复杂的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而气候变化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旱涝灾害频繁,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受到影响,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其次,气温升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变化。
许多农牧业活动依赖于稳定和适宜的气温,而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农牧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再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干旱、洪涝、冰雹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给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农牧业的适应与发展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农牧业需要进行适应和发展,以确保农民的生计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科技创新是提高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通过引进新的品种、改良农作物的耐旱、抗病性能以及开展农业气象监测和预警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牧业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性。
其次,改善基础设施是农牧业发展的关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改善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产能。
再次,加强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牧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可以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补贴和奖励,并稳定农牧业市场,增加经济效益,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牧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气候变化给农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a186719b7360b4c2e3f64f6.png)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10级聂新位20100510813 摘要:重庆地处北纬30度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雨热同季且地处盆地东南部,有着优越的农业气候基本条件。
但区域内地形颇为复杂,有中、低山,深、浅丘,河谷、平坝等不同的地形,形成各种不同的立体小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重庆市、气候资源、农业发展农业气候资源是大自然为农业生产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也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环境条件(1)。
光、热、水是组成农业气候的基本要素,他们的多寡和相互配合如何,从宏观上看,是决定一个地区能种什么,其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2)。
重庆地处中、亚热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山区面积大。
据统计,丘陵和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4%,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对于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针对重庆地区农业气候光、热、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应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产业促进重庆地区农业的发展。
1、影响农业发展的气候因素1.1 日照日照时长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除影响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外,还通过植物的光周期效应,控制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4] 1.2温度表征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一般包括年均温和〉=1O'C积温两项因子,从宏观地理条件来说,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温度分布最重要的因子,但在丘陵山地,微观地形复杂,温度分布还与地表的地形特征关系密切渝西地区特别是长江河谷区域,年均气温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温均在l7~l9℃之间;渝东地区相对较低,但在长江沿岸的涪陵、丰都、万县、奉节等区域也有着较高的年均温。
沙坪坝区种植业污染现状、问题与对策(老师最新论文)(2)(改)
![沙坪坝区种植业污染现状、问题与对策(老师最新论文)(2)(改)](https://img.taocdn.com/s3/m/6d4db82c4b73f242336c5f31.png)
沙坪坝区种植业污染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校:重庆师范大学·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07级·姓名:李娜指导教师:何太蓉老师摘要:沙坪坝区种植业污染主要有化肥、农药的残留与流失,农用地膜残留和秸秆的随意丢弃与焚烧等。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沙坪坝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和1999~2009年沙坪坝区统计年鉴资料,系统分析了沙坪坝区12个镇的种植业污染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治理对策。
关键词:种植业污染;现状;问题;防治对策Abstract:Planting pollution are mainly Sha Pingba district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residues and erosion, agricultural plastic residues and straw with discarded burn, etc.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Sha Pingba technical report and sources of 1999 ~ 2009 Sha Pingba statistical yearbook material,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ha Pingba 12 planting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planting pollu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长期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了农药残留和蔬菜中硝酸盐超标,对土壤及水体(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农民随意焚烧作物秸秆,严重污染大气;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作物病虫害耐药性、抗药性增加,病虫害频繁发生,又导致加大投入,造成了恶性循环,大量有益昆虫和鸟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农业生态平衡失调,种植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地中海气候区的农业适应与气候变化
![地中海气候区的农业适应与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8c8e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2.png)
地中海气候区的农业适应与气候变化地中海气候区位于北纬30度和45度之间,涵盖了地中海沿岸和一些内陆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在冬季。
由于气候的影响,这里的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并需要适应气候变化。
一方面,干旱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夏季干燥的条件和不足的降水量使得作物生长受到严重限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现象在地中海气候区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农民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干旱的挑战。
一种常见的适应措施是改变种植作物的品种。
农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努力寻找更加耐旱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并产生较高的农产品产量。
例如,一些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在干旱条件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此外,农民还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来应对干旱。
传统的洪灌技术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减少水消耗的同时提高灌溉效果。
滴灌、微喷灌和喷灌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水分的蒸散和浪费。
另一个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灾害频发。
地中海气候区经常遭受干旱、洪水和风暴等灾害的袭击,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灾害,农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灾害对农作物和农场的损害。
一种有效的适应措施是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结构。
健康的土壤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具有较高的抗灾能力。
农民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风沙能力,例如增加有机物质的含量、使用覆盖物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等。
此外,建立灾害预警系统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及时了解灾害的可能发生和发展趋势,农民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作物和农场。
监测降水量、风力和土壤湿度等参数,设立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然而,地中海气候区的农业适应与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个体农民的事情,也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关农业适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农民采取适应措施,同时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
坝区气候环境分析报告
![坝区气候环境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3a25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7.png)
坝区气候环境分析报告一、引言针对某特定地理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了解其气候特点和环境变化情况,为该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某坝区气候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二、区域气候特征1. 气候类型该坝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的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2. 年均降水量该坝区年均降水量为XXX毫米,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为降雨高峰期,降水量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秋季降水量逐渐减少,有助于农作物的收获。
3. 年均温度该坝区年均温度为XX℃。
夏季平均温度较高,可达到30℃以上,冬季平均温度较低,可达到-10℃以下。
温度变化较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三、气候变化趋势1. 气温变化近年来,该坝区的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区域夏季气温升高和冬季气温下降。
高温天气对农作物产量和灾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2. 降水变化近十年来,该坝区的降水量呈现不稳定状态。
整体上呈现出多年涝和旱涝交替的情况。
降雨集中,暴雨洪涝和干旱频率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挑战。
3. 极端天气事件该坝区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洪水、干旱、冰雹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四、气候变化对区域农业的影响1. 气温上升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高温天气影响果树的结果、蔬菜的开花结果,使农作物品质下降。
同时,高温还会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2. 降水不稳定降水不稳定对农业产量和品质产生明显影响。
旱涝交替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湿度。
灌溉制度和防洪排涝体系需要加强,以应对降水不稳定带来的挑战。
3. 极端天气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并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需要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能力。
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研究
![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9693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9.png)
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研究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研究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于制定应对措施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中,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来,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降水量和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降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干旱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威胁。
特别是在种植水稻等水浸作物时,缺水问题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降水的分布也变得更加不均匀,降雨时间和量的不确定性增加,给种植作物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其次,四川盆地的气温变化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四川盆地的温度也显著上升。
高温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农作物的花期和结实期。
温度升高还会导致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造成土壤干旱。
除此之外,温度上升还会增加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增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此外,四川盆地的季风变化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季风对于四川盆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源之一,它决定了盆地内水稻等作物的灌溉条件。
然而,近年来季风的强度和时机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季风雨季开始和结束时间有所提前,导致水稻等作物的灌溉时间被打乱,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应对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业生产决策依据。
其次,在土壤保护和改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抗旱性。
同时,推广耐旱作物的种植,减少对水源的依赖,提高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
重庆市沙坪坝区1951—2020年降水分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1951—2020年降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d2717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b.png)
总763期第二十九期2021年10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重庆市沙坪坝区1951—2020年降水分析夏程尉袁莎悦孙秋菊毛裕庆王权(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摘要:基于重庆沙坪坝区1951—2020年的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降水特征和未来降水趋势。
结果表明,除了秋季,沙坪坝区在1951—2020年的年降水量和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均呈现增多的趋势。
此外,沙坪坝区在研究时段的年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年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其中,年降水日数在1982年出现突变,年大雨日数在2017年出现突变。
对年降水量进行周期分解发现,2~7年的周期方差贡献率最大,这与ENSO事件发生的周期类似,表明沙坪坝区的年降水量周期变化可能与ENSO事件有关。
基于重标极差分析计算的Hurst指数结果显示,沙坪坝区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在未来可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降水量;Mann-Kendall突变检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重标极差分析;沙坪坝区中图分类号:P468.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9-0143-04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Shapingba District of Chongqing from1951to2020 XIA Chengwei YUAN Shayue SUN Qiuju MAO Yuqing WANG Quan(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Abstract: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from1951to2020in Shapingba District,Chongqing,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precipitation trend in this area are studied by using Mann Kendall mutation test,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rescaled rang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for autumn,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summer and winter in Shapingba District during the period1951-2020all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In addition,the number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days in Shapingb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while the number of annual heavy rain days and torrential rain day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number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days suddenly changed in1982and the number of annual heavy rain days suddenly changed in2017.The periodic decomposi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s that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period of2-7years is the largest,which is similar to the period of ENSO events,indicating that the pe⁃riodic chang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Shapingba may be related to ENSO events.The Hurst index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method shows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Shap⁃ingba may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uture.Keywords:precipitation;Mann-Kendall test;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rescaled range analysis;Shapingba district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全球气温逐渐攀升[1]。
四川天气气候与农业生物病虫害的关系之简述
![四川天气气候与农业生物病虫害的关系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2cf0fc42cc58bd63186bda2.png)
1、温度,是对生物病虫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气象要素。每 一种病虫都有一定的适温范围,在适温范围内寿命最长, 生命活动最旺盛,发育与繁殖正常进行,反之病虫生育则 受到影响;病虫测报中常用的有效积温法则,多是从植物 学研究中概括出来的,即认为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 热量是一个常数,而生物病虫发育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 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据此,作出各种预测。 2、湿度,水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水分不足或无水会 导致正常生理活动的终止或死亡。湿度的影响则是多方面 的,可直接影响病虫的繁育,也可影响到生物寿命和发生 程度。 3、光照,是一个复杂的能源环境因子,一方面影响到生物 病虫的行为,同时又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成为 生物病虫食源的能量物质,是一切生物所必须的,影响也 是多方面的。
就四川农区而言,气候主要要素中的水、热整体水平 较高,盆地年平均温度16℃等值线与年降水量1000mm 等值线基本吻合。但四川的冬暖,夏温不高,气温的年变 化小,冬暖有利于热量的积累和水平的提高,夏温不高却 使热量积累慢。又如四川的季风降雨在季节分配上冬干夏 雨,降雨量分配比例差距大,冬季一般不足5%,夏季多 数地区为50—60%,最高可达60—70%;春多旱,秋雨 绵绵又是秋雨多于春雨的必然结果。
三、四川农业病虫气象灾害
1.
病虫气象灾害的特点 农业病虫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特点表现 为: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交替 性和阶段性等。
1、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年年有灾,无处没灾。 2、区域性:从区域分布看,常言“干生虫,湿生病”,由 区域的干湿差异引起的病虫害发生是不一样的。 3、季节性:四川农业的季节性差异注定了常年农耕制度下 有不同季节的寄主及其相应病虫害发生。 4、持续性:四川病虫害的持续性常表现为一种病虫一连多 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大,如小麦锈病、赤霉病、稻瘟病等。 5、交替性:病虫灾害交替性指不同病虫害交替出现。 6、阶段性:病虫灾害阶段性往往表现为某些病虫害。生较 重、出现范围较大,有集中在某一时期的特点,如20世纪 80年代中期盆地稻瘟病集中偏重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 来小麦锈病集中连续发生呈不断加重之势等。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b924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摘要:现代都市农业在提供城市居民食物供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一系列发展障碍,现代都市农业在沙坪坝区的推进遇到了一定困难。
本文将对这些障碍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促进重庆市沙坪坝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农业形态。
它以提供城市居民日常所需的食物供给为核心目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
然而,尽管都市农业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障碍。
2. 发展障碍2.1 土地利用问题现代都市农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活动。
然而,沙坪坝区的土地资源有限,且多被其他用途占据,导致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受限。
2.2 城市化进程沙坪坝区正处于都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农田,使得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2.3 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现代都市农业依赖于高效的生产技术手段,包括节水灌溉、无土栽培、智能化设备等。
然而,在沙坪坝区,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现代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市场消费需求现代都市农业需要与城市消费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寻找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和产品。
然而,沙坪坝区的居民消费习惯及需求不够多样化,对于现代都市农业产品的接受程度有限。
3. 解决方案3.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利用调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闲置土地改造为农田,扩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
3.2 控制城市扩张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限制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性。
3.3 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引进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4 拓宽市场渠道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民消费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同时,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市场渠道。
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187afb0242a8956bece43d.png)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将带来影响 ,但 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与气温呈非线性关系 [8] ,气候变 化后农作物生育期也相应发生变化 ,加上海拔高度变 化太大 ,使气候变化对重庆市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 影响非常复杂 ,不同区域 、不同海拔高度差异很大 。
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 ,各地小气候特征将 发生显著的变化 ,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业气候资源都将 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必然带来地方优势农产品 、乃 至动植物物种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影 响。
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气候资源 、土地生 产力 、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 ,积极开 展动态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 进一步的变化趋势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重 庆市要以农业产业化 10个百万工程为主线 ,与农业高 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 ,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以 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 31214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庆市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种类繁多 ,寒潮 、 低温 、暴雨 、洪 涝 、阴雨 、干 旱 、高 温 、风 、雹 及 滑 坡 、泥 石流 、崩塌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 。加上市域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夏季降水量的对比研究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夏季降水量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0f47c908a1284ac85043e3.png)
本科毕业论文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夏季降水的星期效应对比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09级学号222009318011099姓名龚璐指导教师龙晓泳成绩2013 年4 月11 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绪论 (2)2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区域概况 (3)3研究方法 (5)3.1 数据来源 (5)3.2 研究方法 (6)4分析与讨论 (6)4.1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区域气候背景对比 (6)4.1.1 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多年年平均数据对比 (6)4.1.2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多年月平均风速与气温对比 (7)4.1.3 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多年月平均相对湿度与降水量对比 (8)4.2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降水的星期效应对比 (9)4.2.1重庆市沙坪坝区夏季降水的星期效应分析 (9)4.2.2 重庆市梁平县夏季降水的星期效应分析 (10)4.2.3 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夏季降水的星期效应对比分析 (11)5结论与展望 (12)5.1 结论 (12)5.2 展望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夏季降水的星期效应对比研究龚璐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愈加突出,城市效应也愈加明显,本文以重庆沙坪坝区和梁平县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夏季的平均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20-8时降水量、8-20时降水量七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与分析,根据研究发现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的夏季降雨存在明显的星期效应,即降水主要集中在周末,沙坪坝区比位于重庆市郊区的梁平县在夏季降雨的星期效应表现中更加明显,重庆市沙坪坝区和梁平县20-8时降水量均要多于8-20时降水量,即夜间降水量要多于日间。
通过探讨城市化进程对重庆市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降水星期效应的规律性,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其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1acad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种植结构和农产品产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西南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而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盛夏时节,西南地区的季风气候会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助于作物生长。
然而,雨季过后,西南地区将会进入一个相对干旱的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对于旱作农业,如南瓜、茶叶等,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十分特殊。
中国四川盆地周边的高山地带被广泛用于高原农业的发展。
这些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湿度较大,有利于一些特殊作物的种植,如蔬菜以及草本植物等。
同时,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有助于降低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因此,高山地区有着独特的农业优势。
此外,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四川盆地北部气候较为适宜稻谷种植,故四川成为中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而云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叶、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这种气候条件的差异为农民种植特定农作物提供了依据。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西南地区的气候也在变化中。
气候灾害,如干旱、暴雨、台风等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连年干旱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造成粮食安全压力。
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加,增加了农民的防控难度。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西南地区的农民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农民在选择农作物和种植技术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
例如,引入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畜牧业方面逐渐发展适应干旱气候的畜牧业。
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进步、提供农业保险等。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气候、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以及适宜种植区域等因素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品种选择。
沙坪坝库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性研究
![沙坪坝库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1d564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d.png)
作者简介:张楠(1987-),男,河南邓州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系统工作。
沙坪坝库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性研究张楠(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45)1研究背景沙坪坝区地处中国重庆市西部,东以嘉陵江与江北区相隔、东南紧邻渝中区,南接九龙坡区。
区域面积大致395.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地形多为,丘陵、台地和低山交叉分布。
沙坪坝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较为充沛且雨热同期,气候特点对农业和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1-4]。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的增多,探究沙坪坝库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是否有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这一问题,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来自沙坪坝区域内的气象台站的气候数据资料,研究了沙坪坝区气候条件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本文利用气象观测数据沙坪坝地区的气候时空变化特性进行研究,以多年来的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尝试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沙坪坝地区地表气象数据的变化特征,实现对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及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气象和降水依据。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资料来源沙坪坝区位于中国四川盆地东部(29°27′~29°46′,106°14′~106°31′),地势自西向东由高到低,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且雨热同期。
区域内大量存在因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褶皱,进而形成盆地和山脉,其地理因素对气候和降雨有很明显的影响。
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经过分析后剔除部分数据缺失较多或年限过短的站点,随后对所有筛选过的气象站点数据质量进行了检验,最终选取沙坪坝(区站号57516)气象站点1956-2017年期间共62年长度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
2.2研究方法(1)线性回归:属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该方法是研究气候变化问题中时间序列趋势改变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关键是利用时间序列和气候因素构造一元线性方程,通过方程中两者的数学关系反映气候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示为[5]:y i =a+bx i ,(i=1,2,…,n )(1)其趋势变化率方程为:dy i /dx i =b其中,y i 代表气候要素,x i 为y i 所对应的时间,a 为常数,b为趋势系数。
2022年重庆极端高温对乡村绿地树木的影响
![2022年重庆极端高温对乡村绿地树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70c11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png)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局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2年8月重庆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使乡村绿地树木生长受到较大影响。
高温过后,笔者于2022年9月对重庆市乡村绿地植物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分析讨论。
1重庆极端高温的气候特征重庆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特殊原因,重庆“夏热冬冷”,年平均气温18℃,7—8月气温最高,多在17~38℃。
但是,近年来,重庆高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高温面积,极端最高气温屡创新高,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比如2022年重庆夏季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高温持续37d ,最高气温达到45℃,突破历史极值,40℃以上高温日数为16d ,较常年多14d ,高温时间达历史最长;35℃以上、40℃以上的高温地域范围分别占重庆市总面积的95.3%、54.4%,高温范围达历史最广。
10个区县的平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17个区县的极端最高气温刷新当地最高纪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或成常态。
2重庆乡村绿地类型及优势树种重庆境内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坝,其中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市面积的59.4%,山地占30.4%,平坝占10.2%[1],东部为四川盆地盆边山地区,中部为平行岭谷区,西部为丘陵区,广袤的乡村绿地大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肩负着生态防护、农业生产、生活居住、风景游赏等多重任务。
根据重庆乡村绿地的特点,参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2],重庆乡村绿地类型(不包括耕地)可以分为生态保育绿地、风景游憩绿地、生产绿地、四旁绿地等,其中生态保育绿地指的是为保障城乡生态安全,改善景观质量而进行保护、恢复和资源培育的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低山及高丘区,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柏类、杉木及枫香等;风景游憩绿地指的是自然环境良好,向公众开放,以休闲游憩、旅游收稿日期:2023-04-28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KJQN202101341)。
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a6702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c.png)
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阳华;居辉;Jan Verhagen;唐云辉;张建平
【期刊名称】《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卷),期】2008(28)4
【摘要】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气候特点及其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分析了重庆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重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和技术措施.【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高阳华;居辉;Jan Verhagen;唐云辉;张建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Plant Research International B.V.,Wageningen UR, Wangeningen;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重庆农业的气候生产力及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J], 王裕文
2.重庆市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农业影响 [J], 王裕文;刘德
3.气候变化对重庆市农业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王裕文;唐云辉
4.气候变化对重庆市农业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王裕文;唐云辉
5.重庆市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农业影响 [J], 王裕文;刘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沙坪坝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分析游静(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极大程度上受光、温、水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因而,在农业发展的战略上要充分考虑农业气候条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才能实现地区的农业增产,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重庆沙坪坝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后表明,要在充分收集本地的气候特征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同时利用本区历史文化的优势,实现本地区农业的特色循环发展。
最后对本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提出几点意见。
Abstracts:Crop yield per unit area in the largely is affected by light, temperature and water. Thus,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agricultural climate conditions, use reasonably climatic resources,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e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which tell the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of Shapingba, shows that in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 collection local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data and effective ecological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 practice, specific analysis area, at the same time u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Finally for the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d like to put forward several opinions.关键词:沙坪坝气候农业生产在展开具体分析前,首先介绍下本区概况。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东滨嘉陵江,西抵缙云山,幅员面积396.2平方公里。
区境中部歌乐山纵贯南北,东为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建成区面积35.26平方公里;西为梁滩坝,是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地区;中部歌乐山是重庆市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
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
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
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
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
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区内较大的溪河。
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
沙坪坝区农村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禽、水果为主的八大生产基地,集食品、旅游、生态功能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城郊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特征。
[1]众所周知,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能源,是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农业的丰欠受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的制约。
为较好地体现出气候资源利用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沙坪坝地区的气候因素及其与本区农业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寻找适于本区发展的农业模式,为促进本区农业生产,合理种植提供了广泛的利用价值。
1.沙坪坝地区气候形成因素1.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或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是地球、大气唯一的能量源泉。
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弱可以引起气候上的差异,虽然气候还受到其它如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够影响气候,就是因为太阳辐射的效应受到这些因素的控制的缘故。
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直接辐射,它是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直接到达地表面的平行光线。
另一部分是散射辐射,它是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和大气中浮游的擦尘埃所散射的来自天穹各个部分的光线。
直接辐射月散射辐射的和称为总辐射。
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并不全部被地表面吸收,其中一部分被地表面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地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主要作用于加热地表面及其附近的大气,最终转换成驱动大气和海洋环流的能量。
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与地理纬度有关。
一般来说,地理纬度越低,太阳辐射的高度角越大,地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气温相对的就高。
重庆最南端处于北纬28°10′,最北端处于北纬32°15′,南北跨地4个纬度400多千米,太阳辐射有较大差异。
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因此,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还与季节有关。
一年中以夏季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冬至日最小。
冬季,太阳照射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地面吸收的太阳热能少,因此各地气温较低。
进入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日照时间比冬季增多,地面迅速增热,气温随之升高,天气逐渐变暖。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昼长夜短,大量太阳辐射热量往地面和土壤深处输送,地面增热快,气温急剧升高,成为全年最热的季节。
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日照时间变短,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也随之减少,天气逐渐变凉。
1.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对一个地区气候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沙坪坝地区位于副热带地区,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气与气候。
1.2.1 冬季环流特征蒙古高原和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影响东亚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
在代表冬季的1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整个亚洲大陆完全为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所控制,其中心强度达1040百帕以上,同时,中心强度为1000百帕的阿留申低压控制着整个北太平洋,而副热带高压则已退缩到太平洋东南部。
沙坪坝地区处于蒙古高原的前部,地面受偏北气流控制。
在1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与阿留申低压和蒙古高压相配合的是东亚大槽和乌拉尔高压脊。
沙坪坝地区位于槽后脊前,受西北气流控制,常常引导冷空气南下。
冬季从地面到高空受西北气流控制,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温度低,云雾多,冷空气一旦与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出现降温降雨天气。
1.2.2 春季环流特征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北退,低纬度地区的印度低压已经出现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太平洋西部也由副热带高压所控制。
在4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东亚大槽变得很浅,副热带高压亦随之北移。
在春季环流形势下,本区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回暖快,但不稳定,起伏大,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较频繁。
1.2.3夏季环流特征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已经成为影响东亚夏季天气气候变化得两个大气活动中心。
在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随着大陆得增暖,印度低压发展并控制了整个亚洲大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展并向大陆西伸达到全年最盛时期。
在这两个系统的作用下,沙坪坝地区盛行偏南风。
在7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地区环流比较平直,贝加尔湖地区为一低压槽区,中低纬地区主要为副热带高压控制,脊线北跃到北纬25°附近。
在夏季环流影响下,沙坪坝地区的气候表现出高温高湿,降雨分布不均等特点。
夏季异常高温伏旱和暴雨洪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异差。
当重庆市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时,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暴雨洪涝和持续阴雨,当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本区多为高温伏旱天气。
1.2.4 秋季环流特征秋季的大气环流出现于春季完全相反的转变。
夏季很不清楚的蒙古高原和阿留申低压又开始活跃,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明显衰退。
在10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西风带明显南移,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槽比较活跃,东亚大槽逐步加强,副热带高压随之减弱南撤到海上。
秋季北方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本区的阴雨较多,气温逐步下降。
1.3地理环境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步升高,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全市以中低山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63.3%,丘陵约占25.3%,平坝、台地约占11.4%。
重庆离海洋较远,属东亚季风区,冬季受到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由于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于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分布不均,形成重庆独特的气候。
1.3.1对温度的影响重庆市年平均气温总体的分布市西高东低,这与地势西高东低一致。
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地形闭塞,为重庆市的高温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18℃,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多酷暑。
在东部、南部山区,海拔较高,空气流畅,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5℃左右,霜雪较多,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38℃左右。
重庆靠近云贵高原,耸立于重庆正南面的大娄山以急速的坡度落入四川盆地,夏季偏南季风翻越云贵高原后出现明显的下沉增温,又因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使重庆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
另一方面,重庆市北面有高山屏障,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因此,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
1.3.2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分布与地形、海拔高度和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重庆市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盆地。
在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而西部地区仅1000毫米左右。
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百分率很小,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雨季的早迟与季风进退有关,同时受地理因素影响很大。
大雨最早于4月初在重庆东南部秀山、酉阳等地开始,逐渐向西北推进,到5月上班月,潼南、大足等地才出现大雨,相间约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