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学生共鸣,了解诗人对“爱、自由、美”的追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对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也有所了解,但是很少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作品。本单元的诗歌教学,教师要比较系统地讲述诗歌意象的概念和特点,并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位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意象的理解,意境的营造和“三美”的讲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自古以来,离别便是一把打开诗国大门的钥匙,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园林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感,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离别”成为经久不衰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情,感受离别,来共同欣赏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

活动2【讲授】

一、知人论世。(指名介绍作者)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新月诗派

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和音律和谐。

二、诵读诗文。

1.教师范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这份离情)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诗人选取了哪些离别的对象?

(2)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3 .指名诵读(一男一女)

4.学生回答问题,诗人选取了哪些离别的对象: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柔波水草潭虹星辉笙箫夏虫

这些寄寓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这若干个意象所营造的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诗歌生命的载体,这些意象一方面来自于康桥大学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融入了作者对康桥特别的情感。诗歌的2-6节写的是作者告别的场景。分小组讨论:你喜欢那个意象或场景,它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赏析探究

1. 学生自由赏析诗歌,老师点拨。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赏析:为什么选择柳: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是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为什么是金柳:绿柳、碧水与夕阳交织在一起,柳树化为金色。金柳代表诗人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赏析:拟人手法,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招摇”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赏析:那榆荫下的一潭就是清泉,诗人怎么说不是呢?

明确:苏东坡被贬黄洲时曾经有一首词写扬花,他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前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所以这句是说,飘在水中的杨花瓣,再看去,已好像不是杨花,而是离开家园的人的眼泪了。就是把流水中飘着的杨花瓣比喻成人的泪滴。

同学们想,我们如果去剑桥大学,看金柳肯定不是新娘,但在诗人看来就是。我们看到那榆荫下的一潭就是清泉,但是在诗人的眼里有另外一种感受,这都是由作者特殊的情感经历决定的,在诗人眼里,那可是一个梦,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明确:诗人为什么那么喜爱和依恋康桥呢?除了大自然的优美、宁静与和谐这一显而易见的原因以外,“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在康桥有过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彩虹似的梦”就是指徐志摩昔日的愿望。

本来是天上的彩虹,非常的美好,但是这种美好被揉碎了,沉淀了———诗人在康桥时期建立的对自由、理想的追求的“梦”,在回国的几年中破碎了,诗人把这个没有实现的“梦”,深深埋在了他的心底,沉淀在他所心爱的康河中,在他的心灵深处时不时的荡漾一下。

过渡:设想一下,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都没有摄入镜头,诗人为什么偏偏要选取“云彩”、“金柳”等这些自然景物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介绍背景:(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康桥分别,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弥盖我爱的康桥,

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

——《康桥再会吧》徐志摩曾深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过渡:在康桥的生命中,徐志摩注定是一位匆匆的过客,但是,在徐志摩的生命中,他和康桥的感情是空灵的、飘逸的,是那种非凡间的、非尘世的情感。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景物,这就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避开了人间烟火,选取这些空灵的、自然的景物更能造出一种清新感,更能体现作者对康桥的爱。(板书:意象空灵意境唯美)

2.学生齐读,抒发一下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恋之情。

3 .探究诗歌

(1)过渡: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可是,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一个“轻轻地”“悄悄地”,为什么要走的如此悄无声息?

教堂——清真寺——神圣

(展示图片,同时教师解说)在康桥,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康桥理想;认识了英国作家狄更生,经他引荐开始在康桥大学皇家学院作旁听生;遇到了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得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指点;结识了他一生中唯一的灵魂伴侣林徽因,两人相知很深。所以,我说:康桥是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诗人爱之梦升华的地方。

康桥被他称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的依恋之乡”。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桥是神圣的,就像母亲一样,和康桥告别,就是和自己心中的圣地告别,和自己的母亲告别,轻轻地走,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是怕惊扰了心中的这片圣地。

(2)作者在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说,我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是最后他没有放歌,他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究竟是谁在沉默?为什么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夏虫沉默,作者沉默,康桥沉默,笙箫沉默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表达情感,情感最深挚的时候,并不是互相倾诉,反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