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综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综述
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疾病最具优势的特色之一, 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 中医的“ 证” 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有相当的模糊性,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时辨证论治灵活无边乃至指导临床时收效甚微, 使出现否认其科学性的一些倾向。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前提是以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主, 不同的疾病其改变之差异即使在中医学上表现为相同的“ 证” ,治疗上也应有一定的差别。如甲亢、尿崩证、搪尿病等病变阶段可出现相同的病机特点—气阴两虚证, 但由于疾病的性质和转变规律的自身差异, 其组方用药应出现相应的灵活性。如糖床病气阴两虚证组方时可在益气养阴这一大法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具有降低血糖的中药, 如黄茂、人参、麦冬、生地、黄精等, 这样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再如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一批降低血糖作用的药物, 如黄蔑、天花粉、山茱英、构祀子、丹皮、桑自皮、泽泻、缎龙骨、天冬、黄芥、桅子、何首乌、生地、熟地、地骨皮、玉米须、知毋、苍术、玉竹、获荃、苦参、大蒜、苦瓜、人参、葛根、麦冬、黄连、黄柏、玄参、黄精、下七、五味子、冤丝子、桑枝、桑叶等, 有些已进行了深入的降糖机制研究。如人参、黄连、夏枯草、大蒜、苦参等对实验动物降糖作用缓慢而持久, 可刺激胰岛素? 细胞释放胰岛素? 女贞子人参可增强肝糖原含量. 黄蔑、黄连等可抑制肝糖原异生[6]。尽管在这些深入的研究方面开展的不多,但己揭示了一些可喜的苗头。
5.治疗有关外, 尚于血压与蛋白质摄入密切相关, 危害严重, 后期出现肾功能不全直至尿毒症。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在临床中体会, 治疗糖尿病肾病先要保证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包括饮食疗法的选择, 血糖的控制水平, 血压的控制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发病的病理机制所在, 选用合理药物, 可望部分缓解病情或延缓病情恶化, 但肾功不全患者甚难取效。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患糖尿病十年左右后临床表现明显而做出临床诊断, 发生肾病之后, 多血糖控制水平下降, 亦有因不及时调整降糖药物而经常出现低血糖之患者。一般发病非常隐匿, 缓慢进展, 患者常表现为: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腰酸腿软, 面白虚浮, 甚下肢浮肿,阴囊水肿, 查脉多沉弦细或见细涩, 舌红苔燥或舌胖大有齿痕而见瘀点。辨证多属脾肾阳虚, 兼血虚血涩, 脉络不。笔者经验治则当以温补脾肾, 配以化瘀养血,益气通络。基本方剂组成: 黄芪、附子、白术、茯苓、赤芍、大黄、竭牛膝、生地、黄连。若出现肾功能不全, 可配以芳香化浊之品, 如加半夏、泽兰、佩兰、砂仁等。亦可以配合中药煎剂灌肠疗法。常用基本方: 大黄、黄连、附子、半夏等。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
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
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
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
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
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一、概述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疾病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带来巨大威胁。
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饮食干预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饮食干预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通过饮食干预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也提出了个性化的饮食干预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饮食干预方面,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是糖尿病饮食干预的关键。
本文旨在综述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将首先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危害,然后重点介绍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并探讨不同并发症的饮食干预策略。
我们也将关注糖尿病饮食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推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1. 糖尿病的定义与流行现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胰岛素是一种关键的激素,它有助于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确保血糖在身体各部位得到合理利用。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
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
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
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
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
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及并发症的认识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基因突 变,即MODY3 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即MODY2 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基因突 变,即MODYl 线粒体DNA常见为tRNAlL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 其他
妊娠糖尿病
指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糖尿病,只是在妊娠中显现而已,所以要求产后6周以上重新按常规诊断标准确认
血浆葡萄糖 50g筛查试验 100g筛查试验 空腹 -- 105mg/dl (5.8mmol/L) 1-小时 140mg/dl 190mg/dl (7.8mmol/L) (10.6mmol/L) 2-小时 -- 165mg/dl (9.2mmol/L) 3-小时 -- 145mg/dl 8.1mmol/L
宇宙星球
添加副标题
你知道下列数字吗?
*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重减轻
American Diabetes Accosiation, 2003
A型胰岛素抵抗、矮妖精样综合征、Rabson- Mendenhall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基因的不同类型 突变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其他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囊性纤 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及其他
胰腺外分泌病变:
01
糖尿病肾病文献综述范文
糖尿病肾病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Diabetic Nephropathy: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Introduction.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s a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at is a leading cause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worldwide. It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loss of renal function, proteinuria,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kidney.Pathogenesis.The exact pathogenesis of D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but several factors are believed to be involved, including:Hyperglycemia: High blood sugar levels can damage the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mesangial cells, leadingto increased glomerular permeability and proteinuria.Oxidative stres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can damage kidney cell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N.Inflammation: Chronic inflammation plays a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DN, with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NF-α and IL-1β being involved.Hemodynamic changes: Hyperfiltration and increased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 can damage the glomerular capillaries and lead to proteinuria.Clinical Presentation.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DN can vary depending on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s, there may be no symptoms. As the disease progresses, patients may experience:Proteinuria.Hypertension.Edema.Fatigue.Reduced kidney function.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DN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Persistent proteinuria (≥0.5 g/24 hours)。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病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年来,学者们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发病机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增多:高血糖可与血液循环中游离氨基酸和组织中的蛋白质非酶性结合,形成AGEs,被AGEs前体修饰的细胞内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蛋白质糖基化可干扰基质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基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GEs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向细胞外分泌基质,抑制基质分子清除降解,基底膜增厚,与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还诱导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参与炎性反应,AGEs还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
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高血糖使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导致葡萄糖大量转换为山梨醇,造成细胞内髙渗状态,细胞结构破坏,细胞内山梨醇集聚还抑制了肌醇转运系统,使细胞内肌醇储备耗竭,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山梨醇被山梨醇脱氢酶氧化为果糖,果糖及其产物3磷酸果糖激发非酶糖基化,AGEs生成增加。
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激活:高血糖使细胞内二酯酰甘油显著升高,导致蛋白激酶活性升高,PKC的活化可使细胞外的基质合成增加,还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促使血管强烈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血管瘤形成;PKC能够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分泌功能,促进高凝、低纤溶和高血黏度的形成,血管内容易出现微血栓。
己糖胺通路:高血糖激发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活性,从而激活己糖胺通路,促进生长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炎性损伤。
氧化应激: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诱导氧化应激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高血糖增加多元醇通路、AGE形成、PKC活性和己糖胺通路的共同机制。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综述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失控的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多种并发症为主要损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研究的报道,对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发病;诊断;治疗;现状;进展;综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达到3亿人,成为继心血管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不但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对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全球慢性病的死亡率排行中糖尿病已跃居第二,紧随心脑血管病之后,事实上不少心脑血管病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此紧迫形势下,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并未停顿,糖尿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不断有新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人类最终根治糖尿病并非遥不可及。
一、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的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Il.l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 L(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I1.1 mmol/L(200mg/dl)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
空腹是指至少8h没有热量的摄入。
在急性感染、外伤、其他应急情况时,严重高血糖可能是短暂的,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对无症状者,应注意血糖化验的重复性对于难于确定糖尿病的诊断,应让患者定期复查,直至诊断明确为止。
ADA和WHO的诊断标准均认为对无症状的患者而言,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作出诊断。
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对于各型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
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病患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方法:通过自身临床治疗经验,归纳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结果:糖尿病并发低血糖会受到病患自身肾功能状态、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药物联用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大汗淋漓、心慌烦躁,严重者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甚至神经功能障碍,可归纳为神经性低血糖症状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属于可预防性病症,须加强健康教育并定期测量血糖,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长期低血糖导致大脑不可逆受损。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临床特点;预防方法对于糖尿病而言,血糖能否稳定控制是判断疾病进展的主要指标,严格控制血糖虽然能够避免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但若血糖过低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1]。
本文针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病症,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防方式。
1 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1.1神经性低血糖当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减弱、思维混乱、反应迟钝等情况时,可考虑是否存在精神活动以及心智轻度受损情况[2]。
神经性低血糖属于中枢神经功能抑制性病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失调、行为怪异、嗜睡、听力减退、语言含糊、肢体僵直、头部疼痛、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肢体偏瘫、癫痫样发作和抽搐之类的不典型表现,最后会直接影响到呼吸循环,导致患者昏迷。
神经性低血糖症状属于较严重的低血糖程度,必须及时入院治疗。
1.2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紧张、焦虑、有饥饿感、心悸、身体出汗、血压轻度升高、肢体震颤等[3]。
若患者血糖快速下降,则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更为明显。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时虽然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但血糖并未明显偏低,则可能是血糖迅速下降所致。
1.3胰岛素瘤性低血糖这一类型的低血糖发病率仅在百万分之一左右。
对于成年人而言,80%的胰岛素瘤属于良性瘤,10%为多发性良性瘤,5%为单发性恶性瘤,剩余属于胰岛B细胞瘤增生以及多发恶性瘤。
1例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个案
1例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个案【摘要】:本文收治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低血糖并发症。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好转出院。
现将其临床护理方法给予总结。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护理糖尿病属常见慢性病,发病率较多,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人口结构改变,老年人数量增多,导致老年糖尿病发病率较高[1]。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加上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患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加重患者生存质量[2]。
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病情和预后有明确价值。
鉴于此,本文对1例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
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王小花,男,78岁,糖尿病病史30余年,脑梗死3余年。
2020年6月因股骨头坏死住院。
住院查血糖16mmol/L,因年龄大、体弱、血糖高,故放弃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取卧床保守治疗。
随卧床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各种相关并发症相继出现,患者出现低血糖并发症。
因持续高热引发急性左心衰,导致患者病情较危重。
疾病早期患者病情变化,血压、血脂水平发生紊乱,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营养不良及电解质失衡。
随患者卧床时间的延长,患者情绪起伏不定,时常出现烦躁大哭等情况。
因年龄、慢性病等影响,增加了患者对临床护理难度。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护理,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相关并发症。
1.2护理1.2.1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感染危险:与血糖增高因素有关;潜在并发症:足部溃疡、胃肠道功能紊乱。
1.2.3护理计划①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忧治疗费用、对疾病认知少等,极易使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应向患者讲解疾病恢复情况,以康复病例举例,做好思想工作,积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
经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
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标准体重量及活动量,按照患者日常行为习惯,规定患者每日所需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老年人糖尿病护理毕业论文
肾脏疾病: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非常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等疾病。
眼部疾病:糖尿病对眼睛的损害也非常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内障、 青光眼等疾病。
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肺 部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
汇报人:
促进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糖尿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糖尿病护理的重要性 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措施
饮食护理
了解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控制热量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定期调整饮食计划,适应身体状况的变化
运动护理
运动对老年人糖尿病的重要性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运动后的效果评估和调整方案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随身携带糖 果、饼干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部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 活质量
促进老年人的身 心健康
增强老年人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
发病率高: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并发症多:老年人糖尿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诊断难度大:老年人糖尿病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 护理需求高:老年人糖尿病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和照顾,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老年人糖尿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 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董迎【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治疗方法【作者】董迎【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013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1],其病变机理复杂,主要是由于胰岛素调控糖代谢作用受损并伴随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
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是常见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隐匿性,前期筛查与干预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类型及临床常用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类型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常见类型:1)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属于大血管病变范畴,兼有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心脑血管病变范围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心脏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
由于此并发症具有隐匿性,因此一旦确诊2型糖尿病,就应注意防治心血管病变;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此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病于40岁以上患者且病史较长的患者。
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及患病时间长短有关。
据研究表明,患病15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内障、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群中发生率为20%~40%。
病理特征表现为患者尿蛋白增加、肾小球损害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糖尿病肾病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肾脏损害逐渐加重直至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4)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而少见中枢神经病变。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_第15稿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_第15稿注意:本文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调查了解到的资料整理编辑,曾咨询过几位专家,但本文未经专家审核。
本人不是医生,文中内容可能会有不妥或错误,表中类别的划分,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原因,有的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因此,有的类别无法确切区分,本文的分类仅供参考,欢迎指正!欢迎进入群相互学习,群号:123283096、197825430。
——QQ:357246457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即DM)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或者)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常伴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
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寿限缩短,病死率增高,因此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近些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愈来愈重。
根据2010年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内分泌学会的调查,我国18岁以上患糖尿病的人群,按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9.7%,如果同时使用HbA1c≥6.5也作为一条糖尿病诊断标准,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病率与病程相关。
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
2001年国内住院者,61.8%的2型糖尿病换扎并发神经病变。
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多为慢性的,由于“慢”,往往不易被发觉或不被引起足够重视,一旦被发现,往往已经比较晚,影响治疗效果。
也有的糖尿病人是因为并发症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一,简介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二,症状及分类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三,症状分析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衰弱、肌少症的探究和临床管理
综述与进展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衰弱、肌少症的探究和临床管理孙霞 (山东省军区济宁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宁 272000)摘要:生理衰弱是一种常见慢性多维老年综合征,以多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应激能力、预期寿命具有重大影响。
衰弱和肌少症对老年糖尿病不良健康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本文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老年糖尿病与衰弱和肌少症之间的关系、危险因素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生理衰弱;肌少症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为特点,伴随慢性高血糖、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中国人群总体患病率约9.1% ,其中4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17.4%,8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6.5%[1]。
肌肉减少症和衰弱密切相关,都会导致日常生活活动困难和失能增加。
生理衰弱(Frailty)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是最常见的老年综合症之一。
其患病率日益增加,将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住院及入住养老院风险,甚至死亡,是老人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2]。
1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肌少症的研究进展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年龄的增加,多个器官及系统功能逐渐受损,目前研究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大的衰弱风险[3]。
Tang等[4]对北京老年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32%~48%,而在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群中,衰弱的发生率为5%~10%,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
国内研究显示[5],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的患者进行运动干预、营养干预、血糖控制和药物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及治疗效果。
2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和管理2.1 营养不良国内多项研究表明[6~7],营养不良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衰弱和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