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IBM---SNA和 DEC-- DNA
3.三大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
4.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5.未来网络发展趋势:有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6.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包括主机和终端,他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7.计算机网络功能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8.按拓扑结构类型分类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及网形拓扑。
9.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可靠性(2)费用(3)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1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可以有3类: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2.按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
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宽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因特网体系结构局IAB。
1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5.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1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17.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8.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9.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20.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1.层次结构的好处:1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2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一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及本层向上一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3每一层次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4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不受其影响。
22.物理层(比特流):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3.数据链路层(帧):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4.网络层(组):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5.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26.会话层(进程、对话):进程—进程的层次。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27.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变换。数据压缩/恢复和加密/解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转换功能。
28.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1)数据传输前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2)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3)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因此传输的可靠性好,但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29.无连接服务的特点。1)每个分组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2)无连接服务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3)无连接服务中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30. TCP/IP协议的特点。1)开放的协议标准。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31.互连层的功能主要由IP来提供。
网络层提供了数据分块和重组功能。
在传输层中,TCP提供可靠的字节流信道,UD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传送信道。
在应用层中,SMTP为简单邮件传送协议、DNS为域名服务、FTP为文件传输协议、TELNET为远程终端访问协议。
32.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之处:首先,OSI模型有七层,而TCP/IP只有四层,他们都有网络层(或者称互连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他的层并不相同。其次, 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3 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4 DTE与DCE接口的各根导线的电气连接的三种平衡方式: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受器的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
12 X.21和X.21 bis为三种类型的服务定义了物理电路,这三种服务是租用电路服务、直接呼叫服务、设备地址呼叫服务。
13 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机械特性物理层的机械特性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及其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2)电气特性电气特性规定了这组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受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的识别、最大数据传
输速率的说明,以及互连电缆相关的规则等。
(3)信号的功能特性它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的关系。接口信号线按功能一般可分为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和接地线等四类。
(4)规程特性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
3.2传输介质
1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2 三种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双绞线分为无屏蔽的和屏蔽的。3类线能承受16MHz,5类线能承载100MHz。
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光纤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光纤用于点到点的链路;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数据传输率高、抗电磁干扰强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