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资料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 蜀相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诗词赏析赏析一杜甫《蜀相》赏析周汝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有人说,既然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上述的质疑完全错了。
优秀语文课件《蜀相》杜甫

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
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晚登瀼上堂》
朗读课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景情题作答思路
乐景是什么 哀情是什么 通过乐景哀情表 达什么?
鉴赏诗歌
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 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 的武候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鹃还在啼喘,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 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 限的感伤和凄凉。 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萎萎碧草,却觉寂寞 之心难言;闻数声听听黄酶,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鉴赏诗歌
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可能有以下因素: 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 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 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 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 让杜甫担忧。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 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 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 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 中最著名的一首。
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词句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古诗讲解

蜀相杜甫古诗讲解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名相诸葛亮的敬仰和缅怀。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中,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丞相祠堂的寻觅,同时用“柏森森”形容了丞相祠堂的肃穆和幽静。
这一联不仅点明了丞相祠堂的位置,也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中,诗人通过对丞相祠堂周围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丞相祠堂的庄重和神秘。
碧草映照着台阶,黄鹂隔着树叶空唱着美妙的歌曲,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丞相祠堂的美丽和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和缅怀之情。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诗人通过引用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达了诸葛亮对天下的深谋远虑和对蜀汉两朝的忠诚。
这一联不仅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也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诗人通过描述诸葛亮出师未捷却身先死的悲剧,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深深缅怀和同情。
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才华和贡献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丞相祠堂及其周围环境,引出了对历史名相诸
葛亮的敬仰和缅怀。
诗人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悲剧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深深感慨和敬仰。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 《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
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 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 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 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 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赏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繁多,而杜甫的这 首七律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堪称绝唱。
首联一问一答,吐露心中不平之气。上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下 句点出武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纯属写景,但景中蕴藏情感。“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景 物,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恬淡自然,展现出春色之美好。而“自春色”、“空好音”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颈联浓墨重 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一写诸葛亮之济世雄才,一写其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两句,便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匡 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赏析古诗《蜀相》唐 杜甫

03
《蜀相》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 “诗史之祖”
杜甫在《蜀相》中表达 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 念
杜甫的《蜀相》是唐朝 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现代解读和启示
《蜀相》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蜀相》的历史影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思想深度。
3 《蜀相》的艺术特点
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01
音韵优美:《蜀相》的
音韵和谐,韵律优美,
节奏明快
02
节奏鲜明:诗歌的节奏
感强烈,使得诗歌更加
富有感染力
03
语言简洁:诗歌语言简
练,用词精炼,使得诗
歌更加精炼和有力
04
意境深远:诗歌的意境
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蜀
相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诗歌的语言和用词
A
现代意义:《蜀相》中的诗句可以启发我们关注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 会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蜀相》中的诗句还可以启发我们要珍惜和平, 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赏析古诗《蜀相》唐 杜甫
演讲人Leabharlann 目录01. 《蜀相》的背景与主题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与表现手法 03. 《蜀相》的艺术特点 04. 《蜀相》的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
1 《蜀相》的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时间:唐朝安史之乱 时期
杜甫时任蜀郡都督
地点:成都
创作目的:表达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蜀 相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用字简练,语句凝练
B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C
赏析杜甫《蜀相》

赏析杜甫《蜀相》
杜甫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思想品质,被誉为“先秦六朝第一流”,他的诗作被誉为“乐府质朴,诗胆坚实”,以“抒情多深,思想美妙”为质朴之美。
杜甫的《蜀相》是他诗歌宝库中最受瞩目的一首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
《蜀相》是杜甫写于唐朝初期的诗作,描述了春日里到蜀中游览的情景。
该诗以“蜀客”为叙述人,以江南绿蓝山为背景,把蜀中的宫锁景色和欢乐游玩的情景完美呈现。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对蜀中春色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秦汉政权的鄙视之情。
全诗共六句,以“江上征人去”这句词开篇,笔调一下子就贯穿了整首诗,“联芳丽与和,暮景晴上多”,继而描写了江边春光的美景,充分表现了淡雅繁花的文采,更体现出杜甫的思想深处所埋藏的渴望和思念。
- 1 -。
《蜀相》PPT课件精品

文本梳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翻译: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盛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文本梳理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贰 文本梳理
文本梳理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流露羁縻出诗人 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 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向往。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 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 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 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www.X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杜甫蜀相赏析范文

杜甫蜀相赏析范文杜甫的《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一直在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
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啭千啼,自鸣得意。
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蜀相》整体感知就内容来说,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读时须有明显的自问自答语气;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诗人的咏叹正是从这一联开始的,所以这两个字必须重读,而且要有感伤的情味。
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
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这里说的“英雄”也包括诗人在内,要读得沉重一些,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蜀相》赏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唐诗赏析-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杜甫诗词《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蜀相》原文译文赏析《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杜甫《蜀相》诗词鉴赏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蜀相》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频烦⼀作:频繁)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当显露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hǎo)⾳: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为了赏玩美景,“⾃”“空”⼆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为春⾊;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他并⽆⼼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物已不可得见。
空:⽩⽩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蜀建兴⼗⼆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 这⾸七律《蜀相》,抒发了诗⼈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杜甫《蜀相》鉴赏

提问: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 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 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 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 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 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 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 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 “感物怀人之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杜甫诗欣赏
1 蜀相
蜀相 杜甫
杜甫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 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 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 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 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段时间,他 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 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 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 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 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小 结: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炼字(诗眼):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 之缘由。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 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 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 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 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 到茅庐时,诸葛亮已外出,三人返途 中遇见诸葛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 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蜀相》深度解析2023-2024学年

。
的语言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使诗歌富 有深度和魅力。
3
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名句三在词藻的选用上,兼顾了韵律和节奏的把
握,使得诗歌读起来既有音乐性,又富有感染力。谢谢大家 Nhomakorabea3
《蜀相》的历史意义
《蜀相》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英明才智和忠诚担
当,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和对理
想国家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
杜甫诗歌特色分析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 义风格
杜甫诗歌的人民情 感
杜甫诗歌的艺术表 现力
杜甫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 主义特色,他以独特的视角 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社会 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疾苦。
《蜀相》作为一首经典的古 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得到 了广泛的传播和重视。
08 名句赏析与点评
名句一的深度解析
名句背景解析
名句意境剖析
名句情感解读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 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的历程,体现了刘备的诚意 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 济老臣心。”这句诗句通过 “三顾”和“两朝”两个词 ,形象地展现了刘备对国家 大事的关心和诸葛亮为国家 付出的决心。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刘备和 诸葛亮的深深敬仰,同时也 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 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名句二的意境探讨
《蜀相》名句的诗意描 绘
《蜀相》中的名句,以其独特 的语言艺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历 史画卷。
《蜀相》名句的情感表 达
《蜀相》中的名句,通过精炼 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 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未 来的深深期待。
七言律诗:杜甫《蜀相》

七言律诗:杜甫《蜀相》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蜀相杜甫古诗

蜀相杜甫古诗
《蜀相》是杜甫创作的古诗,描写了晋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的传奇人生和功业。
该诗共有4首,分别是《蜀相》、《严歌苏晋守歙州寄杜甫》、《蜀相行》和《蜀相瞻武侯庙》。
《蜀相》一诗中,杜甫以豪放、雄浑的笔触,表达了对刘备仁义、智勇、谋略的赞美之情。
全诗通过描写刘备的豪情壮志和忠义精神,弘扬正直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严歌苏晋守歙州寄杜甫》一诗中,杜甫写下了对晋守歙州的朋友严歌苏的赞美和对刘备的期待,表达了对刘备的景仰和祝福之情。
《蜀相行》一诗中,杜甫写下了刘备病逝之后,自己前往临终的景象,表达了对刘备的思念和对时代动荡、社会变迁的深深忧虑。
《蜀相瞻武侯庙》一诗中,杜甫以对刘备的景仰之情,深入描述了刘备的功业和传奇,表达了对刘备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的敬仰和坚定的信仰。
这四首古诗中,杜甫将刘备描绘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仁义情怀的人物。
这些诗作通过展现刘备的忠诚、智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弘扬了正直、忠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念,也表达了对刘备的景仰和对时代动荡的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译:
他意图统一中原未竟地(3)不归刘襌, 他死前有对应的大星(4)已陨落军中。
注3: 旧业即指统一大业。 注4: 旧时认为世上一个人, 对应著天上一 颗星, 星落便意味著人将死去。
丞相——不称“蜀相”, 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 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 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 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 安谧、肃穆的气氛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自”、“空”;碧草映阶,黄鹂 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 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 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 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 使人生出凄清之感,英雄寂寞之意。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译:
南阳卧龙冈武候庙(5)徒然生出秋草, 四川西部(6)关塞和山脉有雾霭阻隔。
注5: 南阳在河南省南阳市; 祠宇亦即武候庙。 注6: 诸葛生时主要在四川西部活动。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译:
不要因为正统不传万古(7)而生惭愧, 谈理三国历史(8)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1.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怀古诗
2.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或《武侯祠怀 古》为题?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 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另以《蜀相》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 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 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 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注7: 此处著重诸葛亮精神传万古。 注8: 三分即天下三分之三国史也。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比《蜀相》 的颔联和《武侯庙》的颈联。
本诗与《蜀相》相比,表达的 情感有什么不同?
写作意图:《武侯庙》侧重正确的史 观,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作自比。
中心思想:表达对武侯的赞颂与崇拜。 写作手法:以“空”“隔”描写悲景,
蜀相 (七律、怀古诗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寻访祠堂 叙事(仰慕)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祠堂春色 写景(叹惋)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 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
最著名的一首。
译诗
蜀相
杜甫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 2、反衬 3、借古抒怀
武侯庙 明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译:
诸葛北伐必经的剑江(1)的水流湍急, 他殒亡之地域五丈原(2)的日头昏暗。
杜甫《蜀相》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
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
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
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
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
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
的文人。
•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
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
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
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
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5.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 谢
多着悲壮色彩,正衬成分居多,表达 了哀伤之情。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
两 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
诗 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 侯的崇拜之情。
对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 比 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
寓情于景 衬托
颈联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三件大事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尾联
抒景仰出之师情未,捷叹身壮先志死未,酬长使英雄泪满襟。英源自雄诸葛孔诗
明
功业未就 人
者
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