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合理用药(6)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合理用药ppt课件

小儿合理用药ppt课件
•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 福平及维生素B2在pH值相 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 生物利用度降低。
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2.胃肠道外给药 新生儿婴幼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疾病时末梢 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 脉给药途径为首选。 新生儿及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黏膜给药易经 皮肤吸收;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溶血 性贫血的发生。
引起依从性差的原因 许多因素可致依从性差,包
括给药方案、疾病、患儿、医 生、家长、治疗环境等。
内容概要
1
儿童体质时期特点
2 小儿生理特点对药物药动学影响 3 小儿生理特点对药物药效学影响 4 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
一、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一直是儿科治疗工作中既重要又复杂的问 题。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各不相同,用 药的适宜剂量也就有较大的差别。一定要谨慎计算并认真 核对。
一、母亲用药与新生儿 1.撤药综合征
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易引起“撤药综合征”, 即由于孕妇长期用某些药物使胎儿成瘾,胎儿娩出后 由于药物供应中断而出现戒断症状。 治疗方法:使小儿安静并防止惊厥,一般主张用 原药过渡,控制了戒断症状后,再渐减用量至停药。
二、用药依从性
小儿不遵照医嘱用药较为常 见。依从性差可致用药量不足 或过量而影响疗效。
• 2.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 近年来广为推荐的药物剂量是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认为该
法科学性强,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可按一个 标准准确地给药,但计算方法较复杂,首先需知各年龄的体表 面积,还要记住每平方米用药量。 • 体重在30kg以下者,可按下式计算体表面积: • 体表面积(m2)=0.035(m2/kg)×体重(kg)+0.1(m2) • 体重在30~50kg者,应按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 依次递增.

儿童安全用药ppt课件

儿童安全用药ppt课件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安全用药的政策法规,包括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 面,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了法律保障。
加强药品监管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儿童用药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同时,对药品广告进行 严格审查,防止虚假宣传。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国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儿童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药品损害的发生。
对未来提高儿童安全用药意识与水平的展望
1 加强儿童安全用药宣传教育
$item1_c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医院等,加强 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用药意 识。
2 完善儿童用药监管政策
$item1_c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医院等,加强 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用药意 识。
抗病毒治疗
针对疾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泻 等。
对症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的疾病,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针对免疫系统疾病,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 疗。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
用药剂量和时间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药物,确保用药剂量和时间正确。
药物过敏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 就医。
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儿童用药的安 全性尤为重要。
儿童用药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状
目前,儿童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少、剂量不准确、滥用抗生素等问题。许多药品 说明书缺乏儿童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的详细说明,给临床用药带来困难。
问题分析
儿童用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品剂型单一,适合儿童的剂型不足 ;用药剂量不准确,易造成药物过量或不足;滥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性的产 生;中药和保健品的使用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 发育,这类不良反应 一般由喹诺酮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过量 的vitA、肾上腺皮质 激素等药物引起。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易由胃 复安等药物引起。锥 体外系失调是神经抑 制综合征的先兆,如 果没有正确的用药指 导,不可随意给儿童 用药。
影响凝血系统
剂型选择
口服剂型
缓释制剂
肌内注射
静脉滴/推注
年龄
体重
鼻饲、口服(胃肠道最安全) 直肠灌肠
药动学参数
体表面积
给药方式选择
剂量选择
儿 童 合 理 用 药 原 则
19
选择合适药物
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 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 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 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 物”的原则。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增加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 来很大的困难。
20
选择合适剂型
目前,患儿药剂型改革方向主要有:①研制型口服制 剂替代一些注射剂,原则上能够口服给药的就不需要 进行注射治疗。②开发多种口服制剂(如滴剂、混悬 剂、泡腾片等)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儿使用。③研制 缓释试剂,减少患儿服药天数及服药次数,提高小儿 药物依从性。
新生儿
由于其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不要 引起中毒。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 分使用,并且由于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还应 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否则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13
婴幼儿
该时期吞咽能力差,口服给药应注意不要误人气管; 止泻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 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 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PPT课件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PPT课件

.
26
.
12
➢ 解热镇痛药物
❖ 吡唑酮类复方剂(再生障碍性贫血、紫斑癫) ❖ 阿司匹林制剂(粘膜糜烂、急性脑部疾病)
2020/7/14
.
13
➢ 营养及保健药
❖ 微量元素锌(损害巨噬细胞,杀灭真菌-脓疮病) ❖ 类激素成分的营养品。 ❖ 维生素过度使用,易引起中毒,或无效治疗。 ❖ 免疫球蛋白及各种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 ❖ 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周身不适、头疼、骨关节压疼、
18
➢ 药袋标示很重要
注意药袋上的姓名 药品总笔数及药品数量 用法用量 (第一次拿药或有新开立的药品) 药袋标示—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 一般的用药指示 药品的保存方式
2020/7以/14 上若有疑问或不清楚. 时,请立即询问药师19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注意事项
❖ 熟悉儿童特点,不滥用药物
❖ 严格把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
23
➢ 避光
❖ 光照特别是日光中紫外线会加快药品的分解和破 坏药物有效成分。
❖ 避光方法:将药品放在棕色瓶内或能够避光的纸 盒、容器内。需避光的药品一般在出厂时都具有 避光措施,不要随便更换包装或撕毁药品外面的 包装纸。
2020/7/14
.
24
2020/7/14
.
25
No Image
/10/29
2020/7/14
.
22
➢ 低温
❖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 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 10~30℃。
❖ 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多是蛋白生物制品和活菌制 剂,如胰岛素、培菲康等。
❖ 须冷藏的药品应放于冷藏室,独立包装并与食物 分开,避免拿错或被小朋友接触到。

儿童安全合理用药ppt课件

儿童安全合理用药ppt课件

*
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属对症治疗,诊断不明者慎用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常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隔4-6小时一次交替使用 一般不推荐注射制剂 不可滥用激素退热,除非有严重炎症反应(T>41℃)
感冒的概念与分类
*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8¥
普通感冒的病因
病原体 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症状多在鼻部;最常见 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鼻咽部炎症 流感、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等 细菌 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
*
解热镇痛药物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仅限于风湿热,川崎病等免疫疾病 尼美舒利:限制使用,肝肾损伤
一、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 新生儿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至导致核黄疸 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界限 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如氟喹诺酮类影响幼小动物软骨发育,儿童禁用 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 敏感-各种兴奋剂、阿片类、利尿剂等 不敏感-中枢镇静剂、阿托品、洋地黄等 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
*
四、选择药物剂型
常用药物剂型 —— 口服剂型: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 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 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便或不良后果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 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临床实际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重(kg)×给定儿童剂量 mg/(kg·d) 注:给定儿童剂量由药品说明书提供

儿科药物安全与规范用药指南2024年最新要求培训ppt课件

儿科药物安全与规范用药指南2024年最新要求培训ppt课件

儿童用药剂量标准
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更为精确的药物剂量标准。
儿童用药剂型标准
优化儿童用药剂型,提高儿童用药的顺应性和安全性。
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标准
完善儿童用药临床试验规范,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建议
建立儿科药物研发专门团队
加强儿科药物研发力量,提高研发效率和质 量。
加强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管理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儿科药物安全与规范 用药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用药规范与流程
不断优化儿科用药的规范和流 程,减少用药差错和不良反应 的发生。
强化患儿家长教育
加强对患儿家长的药物知识教 育,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和自 我管理能力。
加强监管与评估
加大对儿科用药的监管力度, 定期开展用药安全评估,确保
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THANKS.
倾听与理解
医生应耐心倾听家长的担忧和问题,并给予合理解答。
共同参与
医生和家长应共同参与治疗决策,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 性。
提高家长对用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用药安全教育
开展家长用药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安全用药宣传
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建立用药档案
为每个孩子建立用药档案,记录用药情况和注意事项,方便家长随时 查看和了解。
2024年最新儿科药
02
物安全要求解读
国家政策法规调整内容
01
02
03
儿科药物研发政策
鼓励创新,优化审评审批 流程,加快儿童适宜药物 的上市速度。
儿童用药保障政策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 刺激性药物可在饭后15~30 min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有些处方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需监测血药浓度


11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5.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红霉素与维生素C: 红霉素与酸性食物及药 物同服,可降低红霉素的效价。
• 鞣酸蛋白酵母散(度来林)不能与碱性药
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 服药注意事项:剂量、间隔、服药时间、剂型

•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延缓吸收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及简化版 中国循证儿23科杂志2008.11.6(3):449-457;2009.4(3):310

三、儿童常用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注意不同名称相同药物,避免重复给药:
药物名称不同,化学成分相同,易发生重复给药,引起药物过量。
• 力百汀、强力阿莫仙、安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瑞芝清、普菲特、锐丽等——尼美舒利
• 奇宏、瑞奇林、舒美特、希舒美——阿齐霉素。

有些复方制剂名称不同,但成分相同
• 含有防腐剂的药物:泰诺林滴剂、泰诺混悬剂、美林混悬剂、
泰诺感冒溶液、沐舒坦;
• 根据保存条件,及放置季节、冷藏与否,保存时间会先对延长儿
,但开瓶六个月后不建议使用。




20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1.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 是药三分毒,不要过量服用。
✓ 阿托品:严禁过量,一次一滴,每天两次,每次用药间隔10小时以上 ,且不可多点,小儿散瞳使用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m2 ✓ 体表面积(m2)=0.0128×体重(kg)+0.0061×身高(cm)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表面积×儿童剂量/m2
临床实际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重(kg)×给定儿童剂量 mg/(kg·d)
注:给定儿童剂量由药品说明书提供
17
三种剂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患儿,1.5岁,体重12kg,因发热达39.8℃入院,既往有高 热惊厥史。入院后给予苯巴比妥钠肌注预防,说明书给定儿 童剂量是3-5mg/(kg·d),125mg/(m2),成人剂量为100200mg/d,试用三种方式计算并比较给药剂量。
儿科合理用药(6)
本章内容概述
新生儿的合理用药 婴幼儿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 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补充)
2
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是指离开母体结扎脐带~出生
后28d内的小儿。
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 首次独立面对外界生存环境, 需要完成的一系列适应性的生 理变化。因此,新生儿阶段是 人类自身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
药物治疗表现特殊性。
3
1. 年龄越小肝 药酶越不成熟
经肝代谢的药物 t1/2 ↑ ↑
(表9-2: 茶碱、地西泮、苯巴比妥)
3. 胆汁不易排出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易蓄积
药物不良反应
2. 葡萄糖醛酸酶缺乏
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
氯霉素
灰婴综合症
7
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
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
清除减慢 → t1/2 ↑
20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地高辛等(表9-1)
1.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 仅为成人25%-40%
2. 肾有效血流量 仅为成人20%-40%
3. 肾小管排泄能力 仅为成人20%-30%
8
第2节 婴幼儿合理用药
总体状况及特点:
1 肝肾发育逐渐完善,代谢及排泄功能加强
2 生长迅速,某些系统易受药物影响,特别 是中枢神经系统 3 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早期不宜辨识 4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幼儿体内,造成 不良后果
9
药物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 1. 胃酸:PH逐渐接近成人; 2. 胃容量:有所增加 3. 胃排空:较新生儿期加快
结果:药物吸收比新生儿期加快
药物分布
体液量70%(50-60%),细胞外液占35%(20%)
水溶性药物Vd仍高于成人,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
脂肪含量增加
脂溶性药物Vd比新生儿期增加
血脑屏障功能仍不完善
例如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因此儿童禁用
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14
确定剂量
1. 按年龄折算 2. 按体重计算 3. 按体表面积计算—— 最为科学
体重计算方法: ❖ ≤1岁:
1-3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4-6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6 7-12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5
10
药物代谢
影响代谢的因素 1. 肝脏相对重量是成人的2倍 2. 肝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主要代谢酶基本成熟
结果:肝代谢速率比新生儿期加快,某些药物甚至 高于成人,使许多经肝代谢的药物t1/2比成人短
药物排泄
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流量在6-12个月时达到甚至超过 成人水平 肾小管排泄能力在7-12个月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结果:某些经肾清除为主的药物,排泄较成人快, t1/2比成人短
选择合适的药物 计算好适当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选择合适剂型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慎用对新生儿有特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
1. 新生儿期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 至导致核黄疸
2. 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 界限。
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1岁:体重(kg)=实足年龄×2+8
15
按年龄计算用药剂量: [0.01×(14+月龄)]×成人剂量(≤1岁) [0.04×(5.5+年龄)]×成人剂量(1-14岁)
按体重计算用药剂量: 成人剂量×儿童体重
儿童剂量 = 成人体重
16
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
✓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 ✓ 体重在30kg以上者,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
1. 按年龄计算:0.04*(5.5+1.5)*100(200)=28(56)mg 2. 按体重计算:100(200)*12/50=24(48)mg 3. 按体表面积计算:(12*0.035+0.1)*125=65mg 4. 按说明书给定儿童剂量计算:12*3(5)=36(60)mg 注意:如果计算的用药剂量超过成人规定剂量,则儿童实际
用量不能超过成人使用剂量
18
选择给药途径
婴幼儿常用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 注射给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注,一般不用皮下注射 经皮肤粘膜给药:小儿的退热贴、脐贴、灌肠、塞肛等 吸入或雾化治疗
途径选择的依据
根据病情轻重:急症、重症患儿多采取注射给药,尤其是静脉滴注; 轻症多口服给药; 根据患儿的年龄:新生儿一般不采用口服给药,不能口服的患儿可以 采用鼻饲; 根据用药目的:对于哮喘或不会咳痰的婴幼儿,可以采用吸入或雾化 治疗; 根据药物性质及作用特点:地西泮灌肠比肌注吸收快,能更迅速的控 制惊厥。
19
选择药物剂型
婴幼儿常用药物剂型
口服剂型: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 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 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变或不良后果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 药困难; 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 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对于同时存在成人剂型和小儿剂型的药物,选择时尽量使用小儿剂型 ,避免药物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11
母乳哺养时用药
容易进入乳汁的药物 1. 脂溶性高 2. 蛋白结合率低 3. 有机碱性药物 应禁用药物
激素类、避孕药、抗代谢药、抗甲状腺药物、溴隐 亭、麦角碱等 宜慎用药物 镇静剂、抗惊厥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 暂停授乳药物 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放射性检查药物等
12
第4节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