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免疫学)

合集下载

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免疫检测

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免疫检测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感染是病原体以*种传播形式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并在宿主体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是由外界侵入的,受病原体侵袭力、致病力及宿主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破坏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后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出现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病原体抗原检测和宿主血清抗体检测。

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IgG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根据。

第一节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细胞免疫是抗细胞细菌感染的主要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在抗细胞外细菌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

一、链球菌感染〔一〕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是致病力最强的一种链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和S〕、M蛋白、脂磷壁酸、链激酶和透明质酸等致病因子,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脓疱疮、皮下软组织感染、心膜炎、脑膜炎和猩红热等。

该细菌感染后可致超敏反响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链球菌溶血素“O〞〔ASO〕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红细胞,且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临床上常采用胶乳凝集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SO。

免疫功能不全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ASO水平可不升高。

〔二〕猪链球菌猪链球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①普通型表现:急起高热、畏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乏力、不适;②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表现: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菌血症、败血症、DIC指征,包括皮肤瘀斑、出血,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继而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软组织坏死;③脑膜炎表现:除普通型表现外,有恶心、剧吐、颈项强直、烦躁、昏迷,脑膜刺激征。

猪链球菌的实验室检查有细菌培养、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

分子诊断技术是鉴定分型诊断方法,常用于猪链球菌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病毒性感染
总结词
病毒性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见的有流感、肝 炎、麻疹等。
详细描述
病毒性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肺炎、 心脏疾病等并发症。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细菌性感染
总结词
细菌性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肺炎、肠道感染、皮肤感 染等。
血液传播
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可 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等传播。
昆虫传播
如疟疾、登革热等,可通过蚊 虫叮咬传播。
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身体不适、发 热、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 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社会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可对社 会造成严重影响,如医疗资源挤 兑、经济损失等。
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可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真 菌感染性疾病等;根据传播方式,可分为呼吸道传播疾病、消化 道传播疾病、血液传播疾病等。
传播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如流感、麻疹等病毒性疾病, 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 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 触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食物、水源等传播。
免疫学检测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抗体或抗原,有助于确诊感染性疾 病,如乙肝、艾滋病等。
疾病预后判断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活性或抗体水平,有助于 判断疾病预后。
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通过检测接种后机体的抗体水平,评估疫苗 接种效果。
药物疗效监测
通过检测特定指标的抗体或抗原,监测药物 治疗效果。

(完整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完整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1页(共13页)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2页(共8页)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3页(共13页)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examinations总学时:96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48学分:4.5先修课程:仪器分析、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科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概论(1学时)教学内容:1.1 免疫学技术概论1.2 临床免疫性疾病及检验概论教学要求:1.了解免疫学技术在医学中地位和应用;了解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简史。

2.了解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学时)教学内容:2.1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2.2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3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教学要求: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2.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掌握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4.掌握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2学时)教学内容:3.1 免疫原的制备3.2 免疫血清的制备3.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4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教学要求:1.掌握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和半抗原的制备;了解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2.掌握免疫血清的制备。

3.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掌握B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4.掌握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了解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凝集反应(2学时)教学内容:4.1直接凝集反应4.2间接凝集反应4.3抗球蛋白试验教学要求:1.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ppt课件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其 免疫学检测
PPT课件
1
传染病:是病原体以某种方式进入到 人体后,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 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 给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 而引起的疾病。
PPT课件
2
病原体
PPT课件
易感人群
3
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于:
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判断疗效及预后 流行病学调查
PPT课件
23
临床组合模式
PPT课件
24
模式
HBsAg
Anti-HBs
HBeAg
Anti-HBe
Anti-HBc
临床意义
1
+
-
+
-
+
俗称“大三阳”。急性或慢性 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 俗称“小三阳”。急性或慢性 乙肝;传染性低。这种模式在 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以及急性感 染人群中较常见,病毒复制可 能仍在进行。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有传染 性 既往感染 处于HBsAg和HBeAg消失与 Anti-HBe和Anti-HBs出现之间 的一个缺口时期;既往感染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有免 疫力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 主动免疫 未感染HBV,属易感者
PPT课件 7
金标法

原理:金标层析法采用双抗原夹 心法免疫测定原理,选择经纯化 的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分别作 为包被抗原和胶体金结合抗原。 由于层析作用反应复合物沿硝酸 纤维膜向前移动,当遇到包被抗 原时,形成红色沉淀线。在包被 膜上还有一条质控线对照,故当 有两条红线时判为阳性,只有一 条红线时,判为阴性。
PPT课件 12
常见术前检测
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M)
乙肝五项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知识讲解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知识讲解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自身免疫耐受:正常情况下,机体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不产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其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又称为致敏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致敏T细胞)。

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第一节概述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自身抗体,是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大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可以检出对该组织器官成分特异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侵犯多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的一组疾病,可检出对多种器官或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有遗传倾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4.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患者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5.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6.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部分疾病有相关的特征性自身抗体。

7.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常反复交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8.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教学课件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教学课件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 测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感染性疾病概述 • 感染免疫检测原理 •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 感染免疫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 •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 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 IgG等,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测病原体核酸,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其他检测方法
如细胞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等,可根据不 同感染疾病的特点选择应用。
感染免疫检测的临床应用
辅助诊断
01
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和核酸,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做出早期、
疫苗研发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可用 于评估疫苗效果和监测 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 情况。
临床辅助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可辅 助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减少不良反应。
06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各种预防性疫苗,如麻疹、水痘、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感染免疫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的灵敏度、特 异性和速度不断提高。
联合应用
多指标联合检测和多技术联合应用成为发展趋势,可提高检测准 确性和可靠性。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免疫应答特点,开展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存率。
感染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疾病监测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禽流感病毒:H5N1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IgM 抗体检测用于近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副流感病毒感染:IgG抗体无保护作用。抗原用 于早期诊断,IgM抗体用于近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IgM抗体用于近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SARS冠状病毒引起SARS,急性期传染性强,潜伏 期传染性低,康复后无传染性。急性期到恢复期出现 IgM抗体或者IgG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提示有近期 感染。
肥达试验 伤寒沙门菌抗O凝集效价≥1:80、抗H≥1:160、副伤 寒沙门菌抗H≥1:80才有诊断意义。
常用检验项目有抗TB抗体和结核感染T细胞。抗 TB抗体常用ELISA和ICGT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使用TSPOT TB检测。
抗TB抗体多呈弱阳性反应。T-SPOT TB检测结核 激活的特异性T细胞分泌的IFN-γ ,可避免接种BCG的 影响。二者均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非特异性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 素6
链球菌感染:ASO 沙门菌感染:肥达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抗TB抗体和结核感染T细胞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Hp抗体、Hp尿素酶
降钙素原: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 异常增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常用ELISA 和CLIA检测。
HIV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分为HIV-1和 HIV-2两个型,临床以HIV-1型最常见。
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RNA和抗原检测可 以发现窗口期感染者,CD4+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可用于 感染者免疫状况评价。
常用检验项目有抗-HIV、抗-HIV抗体确认试验、HIV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和HIV p24抗原。抗体初筛常用ELISA和 CLIA,抗体确认常用IBT。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ppt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ppt

1
第四节 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 一、弓形虫感染 二、风疹病毒感染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一、疟原虫感染 二、血吸虫感染 三、 丝虫感染 四、华支睾吸虫感染 五、猪囊尾蚴感染
思考题
小结
2019-11-21
谢谢阅读
2
感染性疾病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以某种传播形式从传染源传播 到易感者,并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内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过程。
2019-11-21
谢谢阅读
19
一、流感病毒感染
(一)流感病毒
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 易造成暴发和新的流行
2019-11-21
谢谢阅读
流感病毒电镜照片
20
免疫学诊断
病毒抗原的检测
常采用免疫荧光或酶标记技术 快速、灵敏度高 有助早期诊断
谢谢阅读
5
ASO的临床检测
胶乳凝集试验
免疫散射比浊法
2019-11-21
谢谢阅读
6
ASO检测的临床意义
ASO增高常见于: 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心肌炎 心包炎 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免疫功能不全ASO可不增高
2019-11-21
谢谢阅读
7
(二)猪链球菌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
ELISA 胶乳微粒凝集试验
2019-11-21
谢谢阅读
18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病毒入侵后能引起全身感染,抗病毒的防御机制和抗 细菌机制相似,但巨噬细胞、NK细胞、干扰素和补体 等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有助于病毒的清除并预防 再次感染。

第23章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第23章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乙型肝炎表面Βιβλιοθήκη 原(HBsAg)生物学性状 存在于Dane颗粒的表面
位于病毒表面 是一种糖蛋白 4种亚型(adr,adw,ayr,ayw)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检测方法:
SPRIA(固相放射免疫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P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化学发光法
大多数病原体是由外界侵入的,受病原体侵袭力、致病力 及宿主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破坏人体内的微生态 平衡后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出现感染性疾病(infection diseases)。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病毒入侵后能引起全身感染,抗病毒的防御机制 和抗细菌机制相似,但巨噬细胞、NK细胞、干扰素和 补体等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 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 应答,有助于病毒的清除并预防再次感染。
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对于临床诊疗和流行病学 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一)甲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免疫学检测
属小RNA病毒科 仅有1个血清型
特异性抗体检测 ELISA 化学发光法
标本直接检查
• 1、电镜检测病毒颗粒 免疫电镜技术检测病毒抗体聚合物可提高敏感性, • 2、检测抗原 HAV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并且只 有—个抗原型别。 • 可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
也可出现于慢性肝炎
肝硬化或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可长期存在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生物学性状
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
HBcAg与HBV复制呈正相关
可反映HBV的活动性及复制程度
有助于乙肝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
第7页/共40页
二.病原菌毒素编码基因
细菌外毒素基因
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噬菌体或转座元 件中
主要为A-B多肽链结构 A链(或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致病性和作用
方式 B链(或B亚单位)能与敏感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决定毒素
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并协助A亚单位 进入细第胞8页/共40页
一些细菌毒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毒素来源 毒素名称
宿主靶分子 作用方式
作用部位
百日咳鲍 特菌
炭疽杆菌
腺苷酸环化酶 ATP 毒素
水肿因子EF
ATP
霍乱弧菌 霍乱肠毒LT
被吞噬后在细胞内 被钙调蛋白激活, 催化cAMP的生成
在细胞内被钙调蛋 白激活,催化cAMP 的生成
第4页/共40页
病原菌致病的机制—细菌篇
一. 病原菌的基因组 二. 病原菌毒素及其编码基因 三. 细菌毒素以及各种方式影响宿主细胞
功能 四. 抗药性基因的出现使细菌产生耐药 五. 病原菌的侵袭力
第5页/共40页
一. 病原菌的基因组
自1995年美国基因组研究所完成流感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起,目前 已完成了超过100种(株)病原菌和2000多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
第10页/共40页
四. 抗药性基因的出现使细菌产生耐药
传播钝化酶(灭活酶)基因
细菌通过耐药因子产生的破坏抗生素或使其失去抗菌作用的酶
传播方式
耐药质粒 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它们通过接
合、转导和转化途径在细菌之间传播耐药基因编码的钝化酶 转座子(transposon,Tn)
常见的传递耐药基因的遗传物质
病毒颗粒的装配、释放(release)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一、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1.甲型肝炎人感染HA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抗HAV-IgM,于发病后2-3周达高峰,4-8周后迅速下降,3个月后基本消失,因此,抗HAV-IgM 是诊断甲肝早期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一般在急性感染后3-12周出现,滴度缓慢上升,至6个月后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可终身存在,因此抗HAV-IgG可作为人群甲肝既往感染的一个指标。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免疫检测指标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IgM.表面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诊断表面抗原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

表面抗原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肝感染。

表面抗体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的标志。

定量检测表面抗体对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表面抗体浓度较低(≤10mIU/ml),应进行疫苗加强注射。

HBeAg 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

一般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伴随阳性。

HBeAb 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患者,比表面抗体转阳要早,也可出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等患者,并可长期存在。

HBcAb 在乙型肝炎急性感染、慢性乙肝中均会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

HBcAb-IgM是新近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标志。

3.丙型肝炎丙肝抗体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先是IgM,然后是IgG.有ELISA法、胶体金纸条法、CLIA法。

临床意义: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

抗HCV阳性常伴有(70%-80%)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

4.丁型肝炎HDV核心含单股负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和HDV抗原,其外包括HBV的HBsAg不能独立复制增生,只有在HBV的伴随下才能造成感染,常用的检测为抗HDV-IgM和HDV-Ig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寄生虫感染的特征 分布广、危害大 生活史复杂、抗原种类多 易逃避免疫攻击 易感性与遗传有关
2. 寄生虫逃避免疫攻击
• 寄生虫抗原变异
• 含超氧化歧化酶
• 表面包被的糖磷脂可清除氧化代谢产物
• 下调所寄居巨噬细胞表面MHC II表达
• 隐蔽自身 :如形成包囊,物理屏障(粗厚的表 皮)等
3.抗寄生虫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荧光密螺旋体吸收试验(fluoren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FTA-ABStest) 2、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reponemal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test,TPHA) 3、ELISA:区分IgM和IgG,判断先天性梅毒或活 动性神经梅毒。 4、WB——二三期梅毒,不适于先天性梅毒。
四、微生物感染类型与免疫学检测
一)胞内和胞外感染与免疫学检测 胞外感染:体液免疫 胞内感染:细胞免疫(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 二)微生物感染的模式与免疫学检测 急性感染:IgM及病原检测 慢性感染:IgG 隐伏感染:IgG (HSV、EBV…)
第三部分 免疫学检测的应用
一、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菌种(毒株)的鉴定及直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HBV的感染和复制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HBV复制标志之一 与HBV-DNA活动呈正相关
可对血清中的 HBsAg进行定量检测, 对肝炎病人动态疗效 观察很有价值
临床意义 (1)乙肝的筛选和普查。 (2)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型肝炎。 (3)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可能是不同亚型重 复感染。 (4)如果仅表现为HBsAg阳性者,传染性较弱。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二、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机制
(一)病毒的致病机理 1. 病毒直接损害靶细胞 杀细胞效应 细胞膜改变 细胞转化 病毒抗原的改变
2. 病毒感染并直接损伤免疫细胞 :如HIV
3.抗病毒免疫应答介导宿主细胞损伤 抗病毒抗体与胞膜表面的病毒抗原结合 引起损伤 循环中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某些组织的血管壁引 起损伤 致敏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TD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炎症性损伤 4.病毒感染诱导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
机体
各部位的
天然免疫成分
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
1. 感染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调节紊 乱, 导致其他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超 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感染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的机制
1.病毒在某些免疫细胞内增殖,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2.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抑制性T细胞活化 3.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可出现抑制性巨噬细胞 4.HIV感染CD4+T细胞,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二)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抗乙肝病毒前S1抗体 乙肝病毒前S2抗原 抗乙肝病毒前S2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乙肝核心抗体-IgM 乙肝核心抗体-Ig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生物学性状 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 HBeAg阳性可能性越大 HBsAg效价越高检出率就越高
HBeAg阳性标志着较强的感染和传染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生物学性状
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病人中
比抗-HBs转阳要早 常在HBsAg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时检出 存在于乙肝恢复期及痊愈的病人血清中
+ + + -
+ + +
+ + + + +
-
+ + -
+ +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
生物学性状 仅在HBV-DNA阳性血清中检出
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明显高
乙肝病毒前S2蛋白(pre-S2)
生物学性状

有一个高免疫性的抗原决定蔟
具有多聚蛋白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IgM)
生物学性状

早期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效价降低常提示预后较好
有助于区分慢性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肝炎
暴发型乙型肝炎诊断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IgG)
生物学性状
出现较早 不是保护性抗体
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不同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临床意义
(二)猪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由多种链球菌感染引起猪多种临床症状的
传染病 猪链球菌病病血清型众多、抗原结构复杂 目前该病分布范围极广
猪链球菌的免疫学诊断
ELISA 免疫荧光技术 SPA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二、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免疫学检测方法
肥达氏凝 集试验 凝集时抗体效 价≥1:80为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生物学性状 存在于Dane颗粒的表面 位于病毒表面 是一种糖蛋白 4种亚型(adr,adw,ayr,ayw)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检测方法: SPRIA(固相放射免疫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P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化学发光法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激酶试验 抗透明质酸酶(ADH) 抗DNA酶B(DNA-B) 抗链球菌多糖体(ASP)
ASO的临床检测
胶乳凝集 试验
免疫散射 比浊法
ASO检测的临床意义

ASO增高常见于: 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心肌炎 心包炎 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免疫功能不全ASO可不增高
巨噬细胞的抗寄生虫作用 直接吞噬和杀伤小型寄生虫 分泌细胞毒性因子,直接杀伤小型胞外寄生虫或 抑制寄生虫在体内繁殖 激活其他效应细胞而增强抗寄生虫效应 介导ADCC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抗寄生虫作用:吞噬杀伤、呼吸爆发、 ADCC 嗜酸粒细胞的抗寄生虫作用:吞噬杀伤、ADCC
4.抗寄生虫的体液免疫 激活补体 阻止黏附 阻止寄生虫侵入 调理作用 ADCC 5. 抗寄生虫的细胞免疫 CD4+和CD8+细胞均参与抗寄生虫免疫
感染性疾病及 免疫学检验
卫生部公布2011年6月全国法定 报告传染病疫情
• 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18287例,死亡743人。 •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
肝、痢疾、梅毒、淋病,占总数的86.50%。死亡数居前
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肝、出血 热,占死亡总数的89.77%。 • 丙类传染病发病104926例,死亡14人。发病数居前三位 的病种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 感冒,占发病总数的97.68%。
主要内容
•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
• 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 感染免疫的检验
第一部分
概述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
非特异性抗感染机制
特异性抗感染机制
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Stages of Response to Infection
Course of Typical Acute Infection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病毒入侵后能引起全身感染,抗病毒的防御机制和抗 细菌机制相似,但巨噬细胞、NK细胞、干扰素和补体 等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有助于病毒的清除并预防 再次感染。
一、流感病毒感染
(一)流感病毒
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 易造成暴发和新的流行
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 (ELISA)
检测伤寒杆菌 的抗原和抗体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生物学性状
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 人型和牛型是人类的主要致病菌 可诱导抗感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反应
痰涂片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免疫学检测方法
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结核特异性IgG的检测
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四、螺旋体
一)类脂抗原试验
1、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nheated serum reagin, USR) 3、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RPR)
二)密螺旋体抗体试验
生物学性状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的标志
如一过性HBsAg阳性,则抗-HBs可以为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后的康复。 (2)短暂性的抗-HBs阳性。 (3)HBV疫苗接种后,可出现抗-HBs阳性。 (4)抗-HBs与HBsAg同时阳性:暴发性肝炎或慢 性活动性肝炎患者。 (5)HBsAg消失同时伴抗-HBs的出现:临床上慢 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最终目标。
HBV血清学标物
HBs Ag 抗 HBs 抗 HBc HBe Ag 抗 HBe
临床意义
潜伏期或者急性乙肝早期 急性或者慢性感染,以抗HBV-IgM鉴别(“大三阳”) 乙肝后期或者慢性携带者(“小三阳”) 痊愈或者恢复期,有免疫力 痊愈,有免疫力 过去感染,但无法检出抗HBs;低水平慢性感染 疫苗接种或者很早以前曾感染过
尤其适用于肠道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二、微生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抗体检测的原则:不同的方法、定量、结果的价值 交叉反应
第四部分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 疫学检测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一、链球菌感染
(一)化脓性链球菌
免疫学检查
生物学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