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五章优秀课件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 的,就知道不善了。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 后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 万事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 (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2,022功年成春季而语不文下自学居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9功 绩才不会失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7
2、儒道思想具体比较
为人 处世
儒家
“仁” “义”
符合“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家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抱柔 居后不争
治国
“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无为”而治
28
原因
对于造成乱世的原因看法不同: 孔子认为失“礼”,进而不仁。 老子认为是人性的堕落。
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
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
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
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
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 与韧性。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7
2、儒道思想具体比较
为人 处世
儒家
“仁” “义”
符合“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家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抱柔 居后不争
治国
“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无为”而治
28
原因
对于造成乱世的原因看法不同: 孔子认为失“礼”,进而不仁。 老子认为是人性的堕落。
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
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
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
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
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 与韧性。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如“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 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 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 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 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 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 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出治国方针“无为而治”,使民心淳 朴,天下大治。但又主张社会回复到“结绳记事”“小国寡民” 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 还在于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哲学。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 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
第一,老子静思好学,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老子自 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他的学 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 的条件。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 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 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 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老子》五章ppt
《道德经》,又称《道 德真经》、《老子》、 《五千言》、《老子五 千文》,传说是春秋时 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来源。《道德经》分上 下两篇,共81章。它是 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 哲学著作。
《道德经》又名《老 子》,文约义丰,仅五 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 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 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 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
理解: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
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 ,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 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 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 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 ,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 ,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 ,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 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并非要 君主真的居下位,是要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不 觉得有有压力,如此可使国家安宁而永保君位。
理解: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 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 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 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 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 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 哲学思想的基石。
何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 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 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 :“天道远,人道迩。”如 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 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形而上指的 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 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不善。所以,有 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 在,音声有互相对立而协和,前后由互相对立 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 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去拒绝。生 养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虽然(对万物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 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才不会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注:
作:生长;
始:拒绝;
生:生养(万物); 有:占为己有;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唯:表原因的语气副词;
去: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释义: “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永恒
的“道”;“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 是永恒的“名” 。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不善。所以,有 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 在,音声有互相对立而协和,前后由互相对立 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 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去拒绝。生 养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虽然(对万物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 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才不会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注:
作:生长;
始:拒绝;
生:生养(万物); 有:占为己有;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唯:表原因的语气副词;
去:失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优质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释义: “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永恒
的“道”;“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 是永恒的“名” 。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PPT 优质课 件1
《老子》五章精选教学PPT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 身上得到体现?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 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 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 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 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 诸侯国。
有一天,伯爵出于关怀,悉心的陪同 葛黛瓦 到郊外 游览, 希望能 令她开 心一点 ,过些 好日子 。 “您为何如此忧郁,难道奴仆们待您 不好吗?” 伯爵终于忍不住,试探的问。
“市里的百姓为了上缴赋税,所有的 人脸上 都像贴 满了怨 忿,我 哪里来 高兴呢?” 葛黛瓦非常叹息的回答。 “您就为了一群贱民而忧愁,真是有 失大体 。”伯 爵正是 为了多 收点赋 税而焦 急,听 到葛黛 瓦所说 ,突然 生气地 说。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 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 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祖。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朋友圈传上了一张坐在马背上的赤裸 女人的 照片, 那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翰柯里尔画的油 画《马 背上的 葛黛瓦 夫人》 。这幅 画没什 么特别 ,也没 有什么 见不得 光的地 方,为 什么有 那么大 的影响 力存在 于世呢 ?我好 奇的把 贴文看 了下去 。 1040年,英国考文垂市的利奥夫里克 伯爵娶 了一名 美丽的 妻子葛 黛瓦, 她貌美 如花, 典雅端 庄,为 人善良 ,市民 都十分 敬慕她 ,但她 过门后 始终闷 闷不乐 ,表现 不了她 最美丽 的一面 ,只反 应她的 忧郁, 也没有 人可以 开导她 。久而 久之伯 爵的心 情也不 愉快, 总想找 个机会 诉说一 下。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五章-PPT课件
其人其书
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 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 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 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 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
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 ,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上 ,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课文解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 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①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 而是自作聪明之意。②见素抱朴: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见,显露、 表现。素,未染色的丝。抱,持守。朴,未雕琢的木。③绝学:抛弃学问(有人 认为是抛弃一切外在的学问,有人认为是抛弃那些讲仁义、圣智、巧利的学问)。
联系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下面的这种困惑 你有吗?你能尝试用老子智慧解决这个疑惑吗?请谈谈其中的道理。 “在人生路上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都很努力朝着 目标迈进。可是当我获得了我追求的成功以后,我梦想的那些掌声、 鲜花、关注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落在我身上。我很失落。我还要再去 追求这些吗?可不去追求,我也会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ppt课件
如张振镛也认为:“其文理精而词简,整齐而有韵,盖冲口而 出,自有声律。”认为《老子》用韵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发
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更有人认为:“《老子》五
千言,确是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生
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
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
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 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 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 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 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第一章,带有 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 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
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 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修身名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陈寿《三国志》 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 做。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
修业,有所作为。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赏读:要想让人不知道,就莫如不做。后衍变为“若
理以形象化、具体化。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 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 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 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 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 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老子》中比喻不 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是“往往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
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更有人认为:“《老子》五
千言,确是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生
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
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
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 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 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 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 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第一章,带有 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 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
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 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修身名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陈寿《三国志》 赏读: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 做。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
修业,有所作为。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赏读:要想让人不知道,就莫如不做。后衍变为“若
理以形象化、具体化。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 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 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 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 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 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老子》中比喻不 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是“往往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
《老子》五章 精品课件(52张)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关于《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 千文》 、《道德经》或 《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 要经典。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 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 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 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 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 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 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万物作焉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有三宝,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六十七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十二章》
“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 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 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 “太上老君”;从《列仙传》 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 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关于《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 千文》 、《道德经》或 《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 要经典。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 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 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 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 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 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 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万物作焉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有三宝,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六十七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十二章》
“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 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 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 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 “太上老君”;从《列仙传》 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 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五章精华版课件
Leabharlann CHAPTER03
老子的人生观
淡泊名利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淡泊名利,不被 世俗的利益所诱惑,追求内心的平静 和真正的幸福。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名利是人生中最大的诱惑 ,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内 心的真正需求。他主张人们应该摆脱 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 的幸福。
谦虚谨慎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傲自大,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
回归自然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法则,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自然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力量和法则,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法则,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 活方式。通过回归自然,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CHAPTER
04
老子的伦理观
仁慈
总结词
养生之道
01 02 03
道法自然
在养生方面,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 来维护身体健康。他强调饮食起居要符合阴阳五行、四时 五脏的原理,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效果。同时, 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合理调节生活作息和运动方式。
静心养生
老子认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 修炼心性、消除杂念、保持清净,可以调和气息、舒缓压 力、增强免疫力。他主张通过冥想、打坐、呼吸练习等方 法来达到静心养生的效果。
和谐
要点一
总结词
老子认为和谐是社会的最高价值,人们应该以和谐为目标 ,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老子的伦理观中,和谐是社会的最高价值。他主张人们 应该以和谐为目标,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实现社会的和 平与繁荣。他认为,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和谐,才能促进人 类的进步和发展。
老子的人生观
淡泊名利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淡泊名利,不被 世俗的利益所诱惑,追求内心的平静 和真正的幸福。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名利是人生中最大的诱惑 ,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了内 心的真正需求。他主张人们应该摆脱 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 的幸福。
谦虚谨慎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傲自大,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
回归自然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法则,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自然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力量和法则,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法则,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 活方式。通过回归自然,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CHAPTER
04
老子的伦理观
仁慈
总结词
养生之道
01 02 03
道法自然
在养生方面,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 来维护身体健康。他强调饮食起居要符合阴阳五行、四时 五脏的原理,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效果。同时, 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合理调节生活作息和运动方式。
静心养生
老子认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 修炼心性、消除杂念、保持清净,可以调和气息、舒缓压 力、增强免疫力。他主张通过冥想、打坐、呼吸练习等方 法来达到静心养生的效果。
和谐
要点一
总结词
老子认为和谐是社会的最高价值,人们应该以和谐为目标 ,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老子的伦理观中,和谐是社会的最高价值。他主张人们 应该以和谐为目标,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实现社会的和 平与繁荣。他认为,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和谐,才能促进人 类的进步和发展。
老子五章_课件(上课)
讨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去 看待老子的这些思想?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xiàn, 呈现, 显露
没有染色的 生丝。这里 比喻品质纯 洁、高尚的
圣人。
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 法则的社会法律。
• 翻译:这三点仅仅作为文教(原则)是不 够的。所以还应当使人民知所依从:表现
和坚持质朴,减少私心和欲望,弃绝了学问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 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 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 哲学思想的基石。
何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马致远在《秋思》中所写的“古道西风瘦 马。”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 《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 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 :“天道远,人道迩。” 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 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的 生 活老 有子 哪的 些哲 启学 示对 ?我
们 日 常
以柔克刚 大智若愚 知人者智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以德报怨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学习目的
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
2. 领悟《老子》五章的思 想内涵。
老子
《老子》五章.ppt
2018/6/2
21
无为而治
2018/6/2 22
◎价值观◎
• 要按照大自然的本性、大 自然的规律去改造大自然, 这个叫“以天合天”
2018/6/2
23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 • • • •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18/6/2
18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 • • • • 人之全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 • • • •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18/6/2 14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 • • • • • • •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耶?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
2018/6/2
• 可见,老子的“道”论包括: “道”是世界的本原;由“道” 到万物,是一个逐渐运动、演化 的过程,即“道法自然”的过程; • “道”是万物变动的根源,它在 万物演化中体现出相反而相成的 作用。
• 《老子申韩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前551-前479年),他创立“私学”, 授徒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 • 孔子从人的亲情出发,倡导仁爱哲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论语· 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道理平实、深刻。他不谈人的生死,“未 知生,焉知死?”(《论语· 先进》)不言“怪、力、乱、神” (《论语· 述而》)。他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在形式上维护 西周的礼制,但灌注了新的思想,即仁爱思想,以达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相互和谐的社会境界。 • 所有这些主张,在老子看来,都是功利性的、世俗性的,不予肯 定。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 记· 老子申韩列传》)并认为像孔子这样直白地阐述自己的主张, 表现出“骄气”和“多欲”,应当把这些毛病去掉。“骄气”和 “多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功利化、世俗化。这很像是老 子的口吻。
21
无为而治
2018/6/2 22
◎价值观◎
• 要按照大自然的本性、大 自然的规律去改造大自然, 这个叫“以天合天”
2018/6/2
23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 • • • •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18/6/2
18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 • • • • 人之全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 • • • •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18/6/2 14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 • • • • • • •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耶?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
2018/6/2
• 可见,老子的“道”论包括: “道”是世界的本原;由“道” 到万物,是一个逐渐运动、演化 的过程,即“道法自然”的过程; • “道”是万物变动的根源,它在 万物演化中体现出相反而相成的 作用。
• 《老子申韩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前551-前479年),他创立“私学”, 授徒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 • 孔子从人的亲情出发,倡导仁爱哲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论语· 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道理平实、深刻。他不谈人的生死,“未 知生,焉知死?”(《论语· 先进》)不言“怪、力、乱、神” (《论语· 述而》)。他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在形式上维护 西周的礼制,但灌注了新的思想,即仁爱思想,以达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相互和谐的社会境界。 • 所有这些主张,在老子看来,都是功利性的、世俗性的,不予肯 定。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 记· 老子申韩列传》)并认为像孔子这样直白地阐述自己的主张, 表现出“骄气”和“多欲”,应当把这些毛病去掉。“骄气”和 “多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功利化、世俗化。这很像是老 子的口吻。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老子五章》导学案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 学习目标
• 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 主要思想;
•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 文言现象;
• 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 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 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II、积累名言(选择六句《老子》摘录并背诵,5分钟)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5、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①道( )可道( ),非常( )道( )。
• ②名( )可名( ),非常名()。
•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 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
•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B.重点字词解释
• ①道( 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言说,说出 ), 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道( 自然规律,自 然法则 )。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 学习目标
• 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 主要思想;
•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 文言现象;
• 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 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 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II、积累名言(选择六句《老子》摘录并背诵,5分钟)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5、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①道( )可道( ),非常( )道( )。
• ②名( )可名( ),非常名()。
•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 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
•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B.重点字词解释
• ①道( 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言说,说出 ), 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道( 自然规律,自 然法则 )。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新人教版《老子》五章ppt完美课件
•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
《老子》五章课件
解词:
读其文
绝:抛弃,摒弃 文:统治者建立的文治法度
见(xiàn):表现,显露
素:未染色的丝
朴:未雕琢的木头
译文:
读其文
抛弃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 抛弃了“仁”和“义”,百姓才能回到孝慈。 放弃巧和利,盗贼才会消失。以上三条作为文 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 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悟其道
1. 在这一章中同样包含着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矛盾、对立的事 物双方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弱→强
柔→刚
辱→荣
悟其道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先以水为例告 诉我们最柔弱的水能够战胜最坚硬的东西。是不是所有柔弱的事物都可 以转化为强大呢?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为人处世之道,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领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 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 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 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 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读其文
解词: 莫:没有一个 易:代替
垢:耻辱
柔弱于水:状语后置句 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
读其文
译文: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 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 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战胜强,柔能胜刚, (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没有人 肯去做。因此圣人说:(若)能承担国家 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 (若)能承 担国家的灾难,才算是天下人的君王。正 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反话。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