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材梳理核)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材梳理核)](https://img.taocdn.com/s3/m/56387ce5b8f67c1cfad6b8e4.png)
第三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
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如图)(1)图示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
(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猫头鹰、蛇、青蛙、食虫鸟。
(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此营养结构的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判断】(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只是指绿色植物。
(×)【提示】硝化细菌不属植物,也是生产者。
(2)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提示】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提示】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提示】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可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等。
(5)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但不同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同。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3.对点连线【提示】①-b-Ⅱ②-a-Ⅴ③-d-Ⅲ④-e-Ⅳ⑤-c-Ⅰ1.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区别和联系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自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思路分析】正确解答此题应从以下2点突破:①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a75cb0ede80d4d8d15a4f34.png)
(2)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三、四、五、六 (4)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回扣教材
1.教材 88 页[问题探讨]培养构建模型的能力。 2.教材 89[思考与讨论]。 3.教材 91 页图 5—5 食物网问题。 4.教材 92 页练习一中 1。
答案:B
考点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知识必备 1.模型图示 草兔狼狐 2.相关说明 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 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 1 ,如兔是初级消费 者,第二营养级。
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 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 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 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讲义
必修部分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最新考纲展示 2012 · 浙江· T5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三年考情分析 2012· 海南· T18 2012· 江苏· T26 三年 8 考
2012· 海南· T28 2011· 海南· T22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T31 2010· 海南· T20 2012· 四川· T31 2010· 山东· T6 2010· 广东· T26
分解 者
细菌都是分解 者
跟踪训练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库:必修3第2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库:必修3第2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59484112fc4ffe473368ab34.png)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C2.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答案 C3.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解析根据三种生物的特点以及图中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可知,物种A、B、C 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
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
虾的数量增加,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生物群落除以上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
答案 B4.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属于次级消费者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解析由题目可知该甲虫营腐生生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植物之间不是捕食关系,不属于消费者,A、B错误;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底部的是生产者,D错误。
2024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8040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2.png)
2024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三章“生态系统”,详细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规律;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功能,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规律;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生态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生物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图片展示了哪些生态系统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基本概念与类型: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类型及功能。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概念,学生做好笔记,教师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讲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规律。
过程细节:教师以食物链为例,讲解能量流动的规律,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加深理解。
4. 生态平衡与稳定性:讲解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现实生活中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6.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讲解典型例题。
过程细节: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学生跟随讲解,做好笔记。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免费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免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749ac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f.png)
草 → 虫 → 蜘蛛 → 蛙→ 蛇 → 鹰
➢ 1. 能量是否能逆着食物链流动?如从蛇流向蛙 ?
➢ 2. 虫是否可以获得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3. 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一般最多只有5个环节呢?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能量流动的特点
•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 单向流动。
生物可反复利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 流动;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 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 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瓶的制作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食物网——各 条食物链彼此交 错,形成复杂的 网状结构,称为 食物网。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
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思 考
1. 生物为什么需要食物? 2. 为什么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
在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 3. 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如何运用它们所获得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 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的应用
稻田养鸭
稻田养鱼
二、讲授新课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的应用
森林医生
农田卫士
三、课堂反馈
1.下列食物链写法正确的是( A )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5e42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e.png)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种群)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群体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生物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水是维持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活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死亡的生物体通过分解作用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质,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能量从太阳辐射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最终以生物体的代谢消耗掉。
能量的流动是生物群落维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条件。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供水、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河流的调节,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防洪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13知识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13知识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ae5fb9426fff705cd170a09.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2、(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
3、(难点)能正确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高清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 399159 生态系统的概念】(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3)生物圈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4)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要点诠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的空间范畴。
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即空间。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生物不仅包括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
这些结构成分要“齐全”。
(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2、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举例(见下表)要点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举例光能、热能、水、空气、无机盐、有机物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等植食动物(初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腐生真菌(霉菌、蘑菇等)、腐生细菌(枯草杆菌等)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要点诠释:①非生物环境:有阳光、空气、水分、矿质元素等没有生命的成分。
②生产者:对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来讲,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并把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使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这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③消费者:参与食物链,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快速正常进行,并为植物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等提供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2b18076a20029bc642d40.png)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3c9cb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1.png)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和 资源回收利用,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
目录
PART 01
生态系统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物质循环
水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内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 下渗透等方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内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内以氮气、氨、硝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声音、光、温度 等物理因素可以传递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 素、信息素等,可以传递信息 。
太湖、洞庭湖等。
海洋生态系统
分布与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占据地球表面的71%, 具有水域广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等特点。
结构与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水、海底地形、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 能,同时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什么是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569c5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功能完整的系统。
它涵盖了一定的地理范围,包括各种生物种类、它们的生存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体、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处的生物地理环境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多种生物种类组成的群体,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体是指同一种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们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共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活方式。
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们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同繁衍和生存。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各种类型,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转化。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供其他生物利用。
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其次,生态系统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和水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另外,生态系统的植被也能够影响地表水的蒸发和降水过程。
再次,生态系统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维持了生态平衡和稳定。
最后,生态系统还具有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
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观赏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森林砍伐、湿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等问题。
化学物质的排放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导致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生存。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f6f3f6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a.png)
深化突破
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 生物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 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 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必备知识
7.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 8.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 ✕ ) 10.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
深化突破
深化突破
突破1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成分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
7
0.51
68
0.39
(mg/L)
深化突破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A有 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较低 且差别不大,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营 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afb5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f.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维一体讲练测》高考生物复习指导 第5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三维一体讲练测》高考生物复习指导 第5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42fc04bcd126fff7050bf6.png)
3.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4.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1) 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如下:
(3) 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用 者 A.①③ B.②③④
③分解者分解
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将有
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 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繁殖外, 其余部分均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
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首先进入定居的先 锋生物必定是绿色植物。
特别提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内涵
【例2】(2009·山东省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 叙述,正确的是 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 )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城市化是人类 社会发展不可 避免的趋势
特别提示 (1)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人 的作用突出,物种种类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物质循环 功能相对较弱。
(2) 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农作物 ”
而不是 “人 ” , “ 人 ” 不属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 人属城 市生态系统的成分)。
整个海洋连成一体 ,可看作是一个巨 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 生态 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eda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d.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一、概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物单元。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不同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包括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境,分别构成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
- 生物个体:指单个生物体,如一棵树或一只鸟。
- 种群:指同一物种生物个体的总体数量和空间分布。
- 群落: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个种群组成的一个群体,如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 生境:提供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特定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2. 非生物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主要包括:-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 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也是许多生物的生境。
- 水体:包括淡水和海水,提供了水生生物的生境,同时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 大气:提供气候、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对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生态位,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与之相关的动物、微生物等组成。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地下根系、动物等组成。
草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地和自然生态系统。
3.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
湿地具有独特的水域环境和湿润的土壤,是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
4.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主要由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组成。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5.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包括海洋水域和海底的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岸边的滨海带。
6. 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生态系统组成和食物链
![生态系统组成和食物链](https://img.taocdn.com/s3/m/b4a3629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f.png)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3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4(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能量流动: 从太阳到植物到植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6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减少,生物数量减少;物质循环,有毒物质积累。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例如森林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万变不离其宗生态系统概念 1 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泗水泉林B.曲阜孔林C.水泊梁山D.济宁北湖的所有生物3 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4 我们美丽的校园可以看成一个校园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校园里( )A.所有的老师和同学B.所有的花、草、树木C.宽阔的运动场D.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5.以下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树林B.稻田里的水稻C.草原上的野兔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2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消费者B.分解者C.生产者D.制造者3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蜣螂等生物属于( )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消费者葙分解者4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5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 )A.生产者过多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很少分解者....)..C...成的食物链是(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鱼、虾、河蚌等生物.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2)图一的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14 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2)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________(3)当这个生态系统由于人为的猎杀,狐和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会被________(4)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必不可缺少的成分还有细菌、真菌和________15 如图表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作为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了________部分.(2)图中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16.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_______(2)图中A是________者,B是________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________(3)C是________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和________4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17 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__,属于生产者.剑水蚤、小鱼则属于________者.(2)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________和真菌,属于________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________(4)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如图的________.根据如图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88d40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d.png)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有机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中需要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态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生物的总体,而生物圈则指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
生态系统的要素
-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包括有机体、栖息地和物种。
有机体是指生物个体,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物种则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的总体。
生态位
-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
都拥有特定的生态位,它们通过利用不同的资源和占据不同的生活
空间来避免竞争。
营养关系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营养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食物金字塔。
食物链描述了物种之间的直接食物关系,而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而成的网络。
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和流动。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由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
生物。
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及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
当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时,生
态平衡得以维持。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2cf08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c.png)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无数生物和环境元素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保持着生物的平衡和物质循环,对于地球生物的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初中六年级的生物学学习而言,认识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认识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其中生物可以分为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两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个体和生物群落。
生物个体是指具有生物体特征的个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生物群落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
非生物因素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非生物环境元素,如水、土壤、气候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平衡等。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源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个体。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仅维持了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也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食物链,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得以循环利用。
比如,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生长,动物食用植物,而后被其他动物食用,最终死亡后被分解为养分回归土壤,供植物再生长。
这种物质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维持生物平衡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个体和环境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某个生物个体数量发生变化时,会对其他生物个体和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通过相互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状态,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繁荣和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第37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概念2.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
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2)草原生态系统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
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3)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人的作用很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4)海洋生态系统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繁多。
以浮游植物为主,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5)淡水生态系统特点:浅水区以挺水、浮水植物为主,深水区分布大量的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和鱼类的饵料。
(6)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60O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
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7)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
它所产生的废物大多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分解和再利用。
对其他生态系统中会造成冲击和干扰。
(8)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特点:无光、高温、高压。
生产者是硫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消费者是一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见右图)结构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二)考点例析[例1]据图回答,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属于消费者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
图所示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细菌)和消费者(动物)组成。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 A[例2]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
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摄氏度,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
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
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
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有何特殊之处?(3)研究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解析]该题是一个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它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代表了今后试题的一种取向,并将逐渐增多。
回答时,可以从生物的多样性、科学研究的价值、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等方面进行。
深海中没有阳光,自然也就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
从题目所给出的情景看,深海中的热泉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硫细菌,消费者是多种无脊椎动物,某些生物生活在高温(海水温度超过300℃)、高压(海水的静压)、无光照的环境中,所有的这一切都与我们平常所见的生态系统不一样。
在无阳光条件下生存的硫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它利用氧化硫化物获得的能量,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同常见的生态系统相比,热泉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产者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不是绿色植物;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答案](1)化能自养型 (2)a.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b.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c.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的环境。
(3)a.丰富了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认识;b.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作用;c.对研究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例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
在本题的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丙→甲→乙→丁。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二、能力提升技巧1.理解“菌”所包含的两种含义。
一种指结构较小的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它们都是异养型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另一种指结构简单、极微小的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藻等,它们既有自养型的如光合细菌、蓝藻、硝化细菌等,也有异养型的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两者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
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数量的多少、环境温度的高低与腐殖质的积累量有密切关系。
2.理解食物链与生物富集的关系。
某些元素(如汞)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如DDT)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并通过食物链而逐级浓缩,常可积累到毒害的程度。
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越明显,富集物浓度越高。
通过测定环境及各生物体内富集物如DDT的浓度,可大致确定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及营养关系。
[例4]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 a>b>c B c>b>a C c=b>a D a>c=b[解析]从图可知,a、b、c三地区的落叶量是a>b>c,而土壤有机物量却是a< b< c,说明分解者分解能力由强到弱是:a>b>c。
[答案] A[解题技巧]要看清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土壤中有机物量在减少是因为被分解者分解所致。
[例5]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人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
持续观察二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
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人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在第50天时滴人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
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
请分析回答:(1)持续观察二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这几种生物中二者间存在着取食和被食关系的是(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这是由于。
[解析]A瓶中有绿藻,丝状蓝藻作为生产者,原生动物、小虫为消费者,细菌为分解者,持续两个月,瓶中的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这一个小小的生态环境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即稳态。
瓶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彼此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小虫可以藻类为食,也可以原生动物为食,而原生动物可以吞食细菌,细菌以水中有机物颗粒及藻类、小虫、原生动物的尸体、排泄物等为养料来源。
小虫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在滴 DDT后,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小虫体内DDT的含量最高,结果中毒死亡,从而食物链被破坏,最终原生动物死亡,藻类数量也减数。
[答案](1)生态平衡的生态(稳定的生态) 生物群落食物链 (2)培养液中含大量有机物,使细菌分裂繁殖加快原生动物和细菌小虫和原生动物小虫和绿藻 (3)小虫 DDT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处于营养级高位的生物中浓度最高(或生物的富集作用)[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态等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这些曲线的先后出现和动态平衡中关键要能得出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成分,营养结构关系怎样即可。
三、基础能力测试1.对右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草原生态系统,动物为草食性动物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C.是森林生态系统,适于攀援生活的动物特别多D.该生态系统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2.不会造成食物链破坏的有()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砍伐森林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4.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5.海洋生态系统依水深的程度可分为沿岸区与远洋区。
远洋区通常指远离岸边深度超过200 公尺以上的整个海域(如图) 。
试问生活在远洋区海面上的主要生产者是()A.大型水生植物B.海带C.硝化细菌等 D 绿藻等藻类6.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必须要靠人力来维持B.现代化的农业,输入的能量要超出生产收获的能量C.合理开发土地和耕作的主要措施是沿湖填土造田,把热带雨林改为农田D.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不完全的7.实验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前者()A.C4植物多B.土壤有机物含量高C.不施农肥D.群落垂直结构8.右图表示大型动物和小型动物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由该图对落叶层的分解速度和土壤中腐殖质的积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冻土苔原落叶层分解速度低,腐殖质积累低B.冻土苔原落叶层分解速度低,腐殖质积累高C.热带雨林落叶层分解速度高,腐殖质积累高D.热带雨林落叶层分解速度低,腐殖质积累低四、潜能挑战测试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调查市郊一生态村,并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是该村建造此生态系统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
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 。
(2)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若要生产2kg 的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计 kg 。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5)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 ,通过 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 被植物吸收。
10.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池塘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 __,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