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合集下载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造成的一类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疫情调查与监测1.1 确定调查目标与范围在开展疫情调查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调查内容和范围。

通过确定调查目标与范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2 数据采集和收集疫情调查的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调查问卷、行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获取的数据可以用于研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感染人群的特点以及传播过程等重要信息。

1.3 数据分析与解读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传染病的爆发规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病原学调查2.1 病原体的检测与分离病原学调查的关键是确定疾病的病原体。

通过病原体的检测与分离,可以确定引起疾病的具体病原体种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 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分析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传播途径、感染源、宿主偏好等,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三、疫苗策略研究3.1 流行病学调查与疫苗需求评估通过对疫苗需求进行评估,可以为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可以揭示疫苗接种的人群特点和接种时机等信息。

3.2 疫苗效果评估疫苗效果评估是判断疫苗接种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比较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感染率、病情严重程度等指标,评估疫苗的预防效果。

四、传染病群体免疫学调查4.1 免疫力监测免疫力监测是对人群免疫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反应等指标,可以评估人群的免疫状况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4.2 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通过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人群的感染率、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等信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保护个人隐私
调查过程中,应
1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权,避免泄 露个人敏感信息
调查人员应签署
3 保密协议,承诺 不泄露被调查者 的个人信息

在收集、处理和 存储个人数据时,
2 应遵循相关法律 法规,确保数据 安全
在调查报告中, 应避免使用可能
4 识别被调查者身 份的信息,如姓 名、地址等
调查结果的分析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汇 总、统计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 解释,如病因、流行趋势等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教育等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保护被调 查者的个人信息
03
遵守调查伦理, 避免对被调查者
造成伤害
04
遵守调查规范, 确保调查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谢谢
提出防控建议:根据 调查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调查结果与启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调查结果:发 现疫情传播途 径、感染人数、 传播速度等
启示:加强疫 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健康 意识
案例分析:对 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问 题所在
改进措施:根 据案例分析结 果,提出改进 措施,提高疫 情防控效果
演讲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课件
目录
01.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03.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04.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伦理与隐私
总结词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伦理和隐私保护是必须考虑 的重要问题。
详细描述
调查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尊重受访者的隐私权和 知情同意权。在收集和处理受访者个人信息时,需要 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同时,需 要向受访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隐私保 护措施,以便获得受访者的信任和配合。
未来展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将更加高效、精准,为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确定病因
确定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 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 ,比较病例与健康人群在暴露因素上 的差异,从而推断病因。
资源限制
总结词
资源限制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常见的挑战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
详细描述
由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 完成大量工作,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资 源。调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查计 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需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以解决资源限制问题。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流行病学调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调 查的意愿和配合度。
01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调查工作的改进 。
02
03
透明度与公开性
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透明度,及时发 布调查结果和数据,增加公众对调查 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具有时效性、针对 性和实用性,强调跨学科协作,综合 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等 多学科知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0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病例发现与报告
病例定义
明确病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以便准确识别和报 告。
病例报告
建立有效的病例报告系统,及时上报疑似病例和 确诊病例。
病例监测
对病例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流行 趋势。
病例定义与分类
临床诊断病例
根据临床表现和医学影像等结果进行诊断的病 例。
疑似病例
环境卫生监测
环境卫生质量监测
01
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卫生质量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环境卫生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源调查
02
调查环境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为
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环境卫生宣传教育
03
通过调查结果,向公众宣传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卫
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综合性等特点,需要快速、准确地收 集和分析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事件或疾病的调查,了解其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为制定防 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控制疫情的扩散,保障公众的健康。
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事件调查
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确定责任 单位和个人。
食品污染监测
定期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食品污染情况,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调查结果,向公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试题]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试题]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试题]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常用流行病学分析指标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工作常涉及到有关疾病的健康状况的测量,且多采用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测量指标。

一、疾病的发生和频率的测量指标(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观察的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多以年表示。

2、分子与分母的确定: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以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对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诊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如恶性肿瘤等。

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的有效者,不应计入分母内,例如已患麻疹者或有效接种麻疹疫苗者。

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故当描述某些地区某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人群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用年初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所得的平均人口数,或当年7月1日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称为发病专率。

由于发病率的准确度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描述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但测量的期间更灵活。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或一个观察期为单位。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情况。

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

罹患率= 某特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100%同时期暴露人口数(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1、定义:患病率也称现患率。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详细描述
横断面调查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目标人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疗操作情况、微 生物学检查结果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如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以及评估 相关影响因素。
暴发调查
总结词
暴发调查是一种针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对暴发事件的 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查明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制定控制措施。
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基于统计方法,构建合适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假设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并得出相应的 结论。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解读, 明确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关联。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医院 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报告,包 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部分。
优化诊疗流程
通过改进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 间和医院内流动,降低交叉感染的发 生率。
推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技能。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指南
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等,规范医 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同时,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 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情况。
调查方法
对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对感染 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 。
防控措施
加强手术室消毒,提高手术技巧,缩 短手术时间,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 抗生素治疗。
某传染病医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 播途径。
调查方法
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 测和抗原检测。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或横断面观察研究。

它是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调查人群来获取数据,以了解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风险因素等信息。

横断面研究的特点是研究时间短、成本低、样本量大,适合于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例如,在一次疫情暴发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横断面研究来了解疫情的扩散情况、高风险人群的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并追踪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还没有患病,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已经患病,研究者通过回顾性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队列研究的特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有较高的证据水平,适合研究发病率较低的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例如,通过队列研究可以探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已经患病的病例和没有患病的对照组,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回顾性调查或文献回顾的方式获取数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周期短、成本较低、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和短期效应。

例如,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探究某种药物与特定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

➢ 三、调查方法
➢ (一)询问
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要查清的问题,许多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详细 的询问就是很重要的查清这些情况的方法。
被询问的人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庭成员、邻居、单位负责人、临 床医生以及其他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 询问时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取得对方的合作。 在调查中要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通过询问,应尽量查清上述应
可通过查阅病历、化验记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测标本, 结合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者所提的问题, 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以及知情人员要积极配合,并如 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
如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已死亡,无法实施对病人的直接调查时,应 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 流行特征:
一是地区性:病例的分布与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致; 二是季节性:发病率升高与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相一致; 三是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发病多,如森林
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在老疫区发病多集中在儿童,在新疫区发 病则无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 四是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暴发调查
➢ 一、调查目的
暴发调查是指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许多 同类病人时所进行的调查。如食物中毒、经水传播的伤寒流行等。
疾病暴发的特点:⑴时间较短;⑵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中;⑶ 病人相对较多;⑷症状相似;⑸病人的菌型一致(病原学检查发 现)。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就是对疾病暴发时间、地点、人群和发病因素进行全面
➢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一是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二是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三是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四是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疾病暴发背景介绍近期,某幼儿园发生了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易感性。

在该幼儿园,多名幼儿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给幼儿园的正常运行和幼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首先,对发病幼儿进行了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信息。

其次,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了幼儿园的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

同时,还对幼儿园的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疾病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个案调查和幼儿园的环境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病例分布特点:发病幼儿主要集中在小班和中班,年龄较小,免疫力相对较弱。

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发病时间和传播速度:病例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显示出手足口病的高度传染性。

多数幼儿在发病前有与患病幼儿的接触史,提示了疾病在幼儿间的快速传播。

临床表现:发病幼儿均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部分幼儿还伴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幼儿园卫生状况: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通风不畅、清洁不到位的问题。

此外,幼儿园的消毒措施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高发季节。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与幼儿园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同时,幼儿间的密切接触也是疾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四、病毒传播路径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接触史和幼儿园环境的调查,我们初步分析了病毒的传播路径。

首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指的是患儿与健康幼儿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间接接触则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

流行病学实验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特点流行病学实验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人群中的疾病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究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是观察性研究。

与实验室实验不同,流行病学实验不能直接操控和干预被研究的因素,而是通过观察、调查和统计来获取数据。

因此,流行病学实验只能观察到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而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实验是群体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人群的观察和调查来获取数据。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而不仅仅是个体水平的研究。

第三,流行病学实验具有时间顺序性。

在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会先观察疾病的发生情况,然后再观察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时间顺序对于流行病学实验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因果关系。

第四,流行病学实验是综合性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因此,流行病学实验需要具备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第五,流行病学实验是动态的。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观察和调查,以获取疾病发生的动态变化。

因此,流行病学实验需要定期更新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六,流行病学实验是应用性的。

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等。

因此,流行病学实验需要结合实际应用,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流行病学实验是一种观察性的群体研究方法,具有时间顺序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流行病学实验通过对人群中的疾病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究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实验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精选ppt
5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6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精选ppt
7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精选ppt
9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精选ppt
10
三、案 例 分 析
精选ppt
11
背景 ·8月10日下午2:35,县CDC接到西店卫生院防保站报告,樟树 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精选ppt
8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精选ppt
19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和限制 被调查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也享有司法保护和豁免权; 法律对医学和公共卫生档案有机密性保护,未获得当事人许 可不得公开,病人的病案记录非授权不得披露; 被调查者有隐私权,可拒绝提供个人资料; 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暴露因素的调查中,会涉及到某种 商业产品的商业秘密等; 我国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疫情的公布有严格规定,未经同意, 不得向媒体提供。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必须予 以遵守; 流行病学调查还具有探索性,结论有夸张和误解的可能,因此, 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也有自己的法律责任。
(四)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罹患率(attack rate)
某特定期间内某人群中 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100%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指在某些传 染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 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应急装备
调查取材的器材;疫点疫区处理器械;预防治疗 药物及个人预防用品;调查表;执法文书;参考 资料(专业、法律等);宣传资料;调查取证工 具;个人防护、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参考资 料、钱
实施调查
指导原则:在现场是提供帮助,而非现场总管; 在现场是参谋, 不是或者不一定是指挥家。 会见当地负责人,召开首次会议,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回顾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交换最新情况,注意首例”病 例或“首诊”医生,接触的主要人群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确定当地资源:监测、应急、检测能力,存在问题 提供最新进展的方式 提供服务者
(二)核实诊断 目的 排除误诊 排除实验室检测错误 方法 • 访视病例 • 查阅医疗记录 •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
精品课件
个案调查方法(3)
访问调查对象
(2)对调查员的要求 ①通晓每一问题的含意和目的; ②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改变提问内容; ③不要对回答进行暗示和诱导,如:“你和病人是不
是在工作单位接触过?”、“你的痰是不是很多?”、 “你是不是很晚睡?”等等; ④通晓有关问题的标准; ⑤注意仪表、外貌; ⑥选择时间,避免引起调查对象的反感或误会; ⑦注意调查环境,尽可能避免第三者的影响。
阐述和解释疾病自然史 提出因果关系假说 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和策略
精品课件
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及因的研究方式,它是先按疾病状 态确定调查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两组,了解并比较其既往暴露 情况,分析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史 病例 对照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织学等各类检验情况,如伤 寒诊断是血培养、大便培养、还是肥达氏反应等。
4.流行病学资料:在中毒时需重点调查暴露时间、暴露方式 (食入、吸入、接触)。毒物性质(生物性、化学性)等。在 传染病方面,着重调查患者在发病前后一个潜伏期内活动情况、 免疫史、过敏史、家庭史等,如对病因不明疾病,在做个案调 查时需更为广泛、细致。结合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重点地询 问,特别要了解疾病出现前后在上述病因、环境方面的特殊变 化、如某项新产品的使用、某种药物的服用等。
资源,组长可由行政领导担任。 3.准备应急装备。如:采样器材、消毒杀虫药品和器械、预防治
疗用药品及个人防护用品、调查表、执法文书、参考资料、宣传 资料、调查取证工具(如照相机等)等。
精品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2)
调查阶段
抵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后,现场调查组应保持正确的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各自的原理、特点、适用性、主要优缺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各自的原理、特点、适用性、主要优缺点
可以直接得到发病率或死亡率,计算RR,可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病因的作用;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
可研究一因多果;
样本量大,结局较稳定;
不适用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病因研究;
费人力、财力、时间,组织后勤工作艰巨;
失访偏倚;
研究的合计要求严密,资料收集和分析复杂;
选择偏倚
1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各自的原理、特点、适用性、主要优缺点
基本原理
特点
适用性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是对一个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张狂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描述研究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在该调查人群中的分布,并按不同因素的暴露特征或疾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确定病因假设提供证据。
罕见病研究;
省力、省钱、省时间,容易组织实施;
可研究一病多因;
应用范围广;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弱;
回忆偏倚;
选择偏倚;
不适用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较低的因素;
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
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3检出症候偏倚
信息偏倚
1回忆偏倚
2调查偏倚
混杂偏倚
实验性研究
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提高了可比性,能较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生态学研究适合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在疾病检测中,生态趋势研究可轨迹某种疾病发展的趋势;
生态学谬误,即生态学偏倚,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缺乏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能力;
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态学谬误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疾病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观察同一人群或疾病发展的方法。

它可以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变化,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

1.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通过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随后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为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两种类型。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无病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者和一组非暴露者,然后进行长期观察。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有的疾病人群中选取暴露和非暴露组进行追踪观察。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研究新药物、疫苗或其他预防或治疗方法疗效的方法。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试验通常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前期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后期监测。

二、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又称为跨组比较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横断面研究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常见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血清学调查和人群统计学。

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题,向受访者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用于探索人群的卫生状况、疾病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是通过检测人群中的血清标本,了解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中和试验等。

3. 人群统计学人群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基本特征和疾病数据,用于评估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它可以通过人群调查、死亡率统计和医院记录等方式获取数据。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共83张PPT】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共83张PPT】

1400
1200 1000
Measles vaccine first used
800 20
18
16
600
14 12
10
Start EPI
8
400
6
Cold chain
4
established
2
0
200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 根据公共卫生评价指标(罹患率、发病率、死亡率)和公 众关注热点,提出社区人群中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现场调查必须及时予以实施
➢ 尽早发现传染源等致病源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
➢ 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因果关系、证据 充分)
➢ 有因果关系上的充分证据确定传染源或病因
➢ 建立疾病的适时控制和长期干预系统
▪ 暴露时间明确,计算平均潜伏期
➢ 中位数法:资料不明确(少) ➢ 几何均数法:偏态分布资料 (多) ➢ 算术平均数:正态分布资料
暴露时间不明确,推算共同暴露时间
▪ 潜伏期推算法:
➢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 → 最短潜伏期 ➢ 末例病例发病时间 → 最长潜伏期
➢ 发病高峰 → 常见潜伏期(或平均潜伏期)
▪ 信息来源
➢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 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 ➢ 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 ➢ 公民和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
现场调查的启动
▪ 接获信息后
➢ 初步分析信息 ➢ 初步确认后联系信息来源地,进一步核实 ➢ 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 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以疾病或健康状 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原因、发展 过程和预防控制对策为研究对象 的一门学科。
特点
强调现场实践、及时性、综合性 、预防控制对策的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现场流行病学能够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控措施的制 定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现场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公共卫生 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疾病防控效果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有效降低 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开展现 场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针对传染
病进行调查和控制。
发展
20世纪70年代,现场流行病学逐 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范围不 断扩大,涉及多种疾病和健康状态 。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1 2 3
健康教育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标人群的健康知 识和行为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健康素养。
行为干预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健康行为的干 预措施,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效果评估
对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教训,优化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描述性研究通常采用病例报告、病例 系列、横断面调查等方法,收集有关 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的数据,并进行 初步分析。
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是在描述性研究的基 础上,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暴露 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探讨病因
和危险因素。
分析性研究通常采用病例对照研 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通过统计 学分析来评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与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 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 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是流行病学向群众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流行因素分析。
·控制技术措施。
·结论与启示。
2003年8月10日下午2:35宁海县疾控中心接到西店卫生院报告,樟 树村玻璃原弹子厂及周围有十余人发热、腹泻等疫情后,立即组 织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到8月24日疫情得到控制。 共发病人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 下:
·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对公众和传媒:疾病爆发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本身就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
·遵循“合法性”:既依法调查,又要遵守法律。
·注重“证据性”:要充分依靠实验室支持:疾病爆发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体、暴露因子、传播机制等判定、特异 性实验室检测必不可少。
·面临“跨地域性”:国内外合作趋于紧密。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三、案 例 分 析
背景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三、继续进行发热、腹泻病人的监测工作
问题 5 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吗?为什么? 可以开展哪些调查? 开展进一步调查: ·病例定义: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个案调查:所有病人和疑似病人。 采样:病人、粪例。 外环境:水:水井水、龙头水。
苍蝇 检测项目:病原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卫生学指标。 ·实施调查。 ·根据调查情况扩大调查范围(病人所在工作单位、散发病人)。
(3)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等相关症状及时报告县CDC、西店 卫生院,按正规全程要求继续治疗。
二、清理环境与消毒 (一)环境清理 (1)填埋原弹子厂东侧垃圾塘、拆除该厂址水井边猪舍、
全面清理外来人居住处周围杂草、垃圾; (2)修建卫生公共厕所2~3只; (3)制订卫生制度,建立经常性卫生打扫。 (二)消毒 (1)对公共厕所定期消毒,每天3次;(灭蝇、漂白粉消毒) (2)集居处五口水井,每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3)住户进行食具消毒(用漂白精片),每天2次。
·现场点(原玻璃弹子厂、高玲娣新屋、孙志林平屋、原灯泡 厂等租房所有住户)调查、搜索相关症状病人——挨家挨户。
·采样(水样——五口水井、病人大便、部分病人血)。
初步调查结果:
·首例病人刘××,女,14岁,2003年2月来宁海西店樟树村住 在高玲娣新屋4号房间,8月3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腹 泻、伴恶心头痛、头晕、乏力、腹泻一天4-5次,初为清水样 例,后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未就诊,自服泻利停于2003 年8月7日痊愈。
2、病例分布
62例患者分布在47户,占总户数36.15%,以高玲娣新房处罹患 率最高,9户租住者29人,发病7户15人,其中1户4例1户,1户3 例2户,1户2例1户,1户1例3户;高志林租房10户20人,发病6 户共6人;原弹子厂租住88户167人,发病21户共24人,1户1例 18户,1户2例2户;原灯泡厂租房15户39人,发病9户10人,1户1 例8户,1户2例1户;孙相太租房8户20人,发病4户7人,1户1例2 户,1户2例1户,1户3例1户。
调查前准备工作: ·人员:县CDC、西店卫生院防保站。 ·设备:调查表、采样器材(试管、注射器、消毒盐水瓶)。 ·交通工具。 ·消毒药物:漂白粉、敌敌畏、漂精片。
问题 2 到了现场首先要开展什么工作? 从哪些方面开展? 核实诊断: ·听取当地防保人员介绍。 ·向卫生院肠道门诊医生了解病情。 ·向个体医生了解病情。 现场初步调查: ·个案调查(对已经掌握病人,查阅病历)。
2、采用在家隔离继续治疗方式管理,药物由当地卫生院、村 个体医疗诊所,负责每天上门送药。
3、症状消失后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4、粪便阳性者继续隔离。 (三)密切接触者管理 1、定义:在7天内与病人同吃、同住的接触者。 2、处理:目前暂在高林娣新房、高志林平房处实施。 (1)预防性服药:黄连素片,每天4次,每次2片,连服3天。 (2)医学观察7天,观察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病例数
4、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25例,女性37例,男女发病比为1:1.48。发病最小年龄18 个月,最大53岁,主要集中在15~39岁38人占61.29%。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 1、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有发热,最高40.5℃,均有腹泻,一般每日2-3次, 多则5-6次,大便性状为粘液便、浓血便,并伴有腹痛(54 人),部分病人里急后重明显。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结论
这是一起由福氏IV型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暴发疫情。从发病 情况看,首先在高玲娣新屋居住点,由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而呈局部暴发,然后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向周边居住 点蔓延,不卫生的外环境和高密度的苍蝇又使疫情向各居住 点局灶状扩散。
调查处理完结后的工作
撰写正式报告:
·一般情况。
·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
62例病例中,陕西省籍53人,罹患率为19.70%(53/269);山东省 籍3人,江西省籍1人,当地人5 人。
62 例 病 人 租 房 分 布 表
租住地 人数 高玲娣新房 29 孙志林平房 20 原弹子厂租房 167 原灯泡厂租房 39 孙相太租房 20
合 计 275
总户数 9
10 88 15 8 130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现场流行病学特点
·具有鲜明的“时效性”:主要解决疾病爆发、重大疾病流行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仅来势迅猛,事先不知,而且极受 关注,必须尽快于以回应和解决。
·呈现一定的“复杂性”:调查的问题总是以原因不明疾病和 事件的面貌出现,要科学公正地做出调查结论。
·要突出“双管性”:即调查和处理同步,一开始就不仅要收 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采取公共卫生措 施。
二、流行特征
1、发病经过
首例病人刘某,女性,14岁,山东梁山人。2003年2月跟随父 母来宁海西店樟树村,居住于高玲娣新房4号房间。该患者于8 月3日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头痛、头晕、乏力, 腹泻每天4—5次, 初为清水样便,后为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 未就诊,自服泻痢停后于2003年8月7日自觉痊愈。随后从6日 起该居住点发热、腹泻病人逐渐增多,并向一墙之隔的孙志林 平房居住点蔓延,同时在一路相隔的孙相太租房、居住人员多 的原玻璃弹子厂和相距20余公尺远的原灯泡厂出现症状相同病 人,截止8月24日共发病62人,罹患率为22.55%(62/275)。
发病户数 7 6 21 9 4 47
发病人数 15 6 24 10 7 62
罹患率(%) 51.72 30.00 14.37 25.64 35.00 22.55
3、时间分布 自8月3日出现首例病人后,从8月6日起陆续增多,末例病例 为8月24日。
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图
10 89 7 3456 12 0
·截止8月11日共发病21人。
·8月12日又新发病例8例,累计发病29人,病有蔓延趋势。
·外来人口聚集地区五处,有水井五口,除原玻璃弹子厂一 口作洗衣用外,其余均作饮用水源。其中高玲娣新屋、孙 志林平屋的二口水井均无井栏、井口与地面齐平很易受地 面水污染。
·居住环境周围杂草丛生,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到处可见 到粪便斑迹,苍蝇肆飞,密度甚高。
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收集到4份大便:1份粘液便,白细胞(+)、 红周边地区搜集结果:细胞(+),1份脓血便,白细胞( )、 红细胞( ),2份大便常规正常。
问题 4
此时是否提出控制?
根据初步调查,急需提出现场控制技术方案。
截止8月12日,该集居地共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例29人,主 要集中在高玲娣新房、高志林平房和原弹子厂址三处租居处。 近三天来,我们已开展了对该地的饮用水、厕所、排泄污物 消毒、外环境灭蝇、现症病人治疗和部分密切接触者预防性 服药,发热、腹泻病例监测和卫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但 是,由于细菌性痢疾病人治疗不正规、继续在外活动、打工, 不少措施尚未完全落实。为进一步控制疫情、防止蔓延,
一、一般情况
樟树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集居地(简称外来人口集居 地,下同),包括原玻璃弹子厂、原灯泡厂、高玲娣新房、孙志 林平房、孙相太等五处居住点,共居住130户275人。有自备水井 5口,其中原玻璃弹子厂1口水井仅作洗衣用。简易厕所2座,居 住处环境卫生极差,室内外苍蝇密度较高。租住者以青壮年为主, 来自3个省,主要是陕西省安康县,该处人群多在西店个私企业 作临时工。饭菜均由各自住户烧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