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

合集下载

第五章-消费者的意志与态度

第五章-消费者的意志与态度
第一节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一、消费者的意志过程的概念与特征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是指在消费者认识的支持和情感 的推动下,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而实施 购买行为的过程,它对消费者购买活动中的行动阶段 和体验阶段有较大影响。
-目的性 -调节行动性 -克服困难性
第一节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二、消费者意志过程的阶段
第一节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一)购买决策的涵义
购买决策是消费者在可供选择的若干购买方案中 选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
1、消费者决策进行与否决定了其购买行为的发 生或不发生;
2、决定的内容规定了购买行为的方式、时间和 地点;
3决定的质量决定了购买行为的效用大小。 决策在购买行为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支配和决 定其他要素的关键作用。
三、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一)传递者 1、传递者的权威性 2、传递者的可靠性 3、传递者外表的吸引力 4、消费者对传递者的喜爱程度
第三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二)广告诉求形式 1、恐惧诉求 2、幽默诉求 3、比较性诉求 4、情感性诉求 5、价值表现诉求与功能性诉求
第三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三)信息的结构特征 1、传递者发出的态度信息与消费者原胡态度的 差异 2、单面论述与双面论述 3、非语言成分
第一节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三)购买决策的内容
1、购买原因决策(为什么要购买?) 2、购买目标决策(购买什么商品?) 3、购买方式决策(决定怎样购买?) 4、购买地点决策(什么地方购买?) 5、购买时间决策(什么时间购买?)
消费者要在各种条件的作用下,决定为什么买? 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间买?到哪儿买等问题。
1、外部刺激 3、中介过程
2、目标靶 4、劝说结果

《广告学》课程笔记

《广告学》课程笔记

《广告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广告概述一、什么是广告1.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一种非个人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商品、服务或观念进行有偿宣传的信息传播活动。

2. 广告的要素:(1)广告主:广告的发起者和费用承担者,可以是企业、组织或个人。

(2)广告媒介:广告信息的传播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3)广告内容:广告的核心部分,包括信息、观念、主张等。

(4)广告对象: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可以是广泛的消费者或特定的群体。

(5)广告目的:广告活动的预期效果,如提高知名度、促进销售等。

3. 广告的特点:(1)针对性:广告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传播。

(2)广泛性:广告通过大众媒体传播,覆盖面广。

(3)有偿性:广告主需支付费用购买广告媒介资源。

(4)传播性:广告信息具有迅速传播的能力。

(5)艺术性:广告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什么不是广告1. 非商业性宣传:如政治宣传、公益活动等,不以盈利为目的。

2. 个体传播:如口碑、推荐等,传播范围有限。

3. 公共信息: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不涉及商业利益。

4. 媒体内容:如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虽在媒体上传播,但不以广告为目的。

三、分类不重要,分类的方法才重要1. 广告分类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现象、研究广告问题、指导广告实践。

2. 广告分类的方法:(1)按照广告目的:如品牌广告、促销广告、公关广告等。

(2)按照广告媒介:如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3)按照广告对象:如消费者广告、企业广告、政府广告等。

(4)按照广告内容:如产品广告、服务广告、观念广告等。

3. 广告分类的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广告的多样性、把握广告的发展趋势、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第二章广告的概念一、广告的概念变迁1. 古代广告:以口头、实物、标志等形式为主,传播范围有限,功能单一。

2. 近现代广告: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报纸、杂志等媒体广告兴起,广告形式逐渐多样化。

3. 当代广告:以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广告形式更加丰富,广告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心理学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旅游心理学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过程】1930—1933年间,他们共住过67家旅舍、汽车旅 馆和“旅行者之家”,在184家饭店和咖啡馆用餐。拉皮 尔一直对旅馆接待员、男侍者、开电梯的工作人员以及女 服务员对中国夫妇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准确而详细的记录。 在251个他们曾光顾过的旅馆和餐馆中,他们只受到过一 例由于他的这对同伴是异族所带来的冷遇。拉皮尔对他与 中国夫妇所受到的服务进行了等级评定,除了极少的几个 地方,其他所有的地方接待与他们所预期的一样或更好。 如果他单独出去,情况也不过如此。 【结果】为了消除中国夫妇的影响,在时隔6个月后拉皮尔 才邮寄了调查问卷,询问:“你愿意在自己的旅馆或餐厅 接待中国客人吗?”几乎所有的拉皮尔与中国夫妇到过的 旅馆、餐馆、咖啡馆、旅行者之家(超过90%)都回答说他 们将不会接待中国人。
——人们常说:“怀有偏见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态 度有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未澄清的人格问题,如不明说的侵 犯和生怕丧失身份等。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从中受到贬抑时用来保 护他们自己。 • 比如一个知识分子看到商人赚很多钱并在生活中拥有许多 物质享受,为了恢复被损伤的自尊,他常会显示出自命清 高和鄙视“为富不仁”者的态度,以保持心理平衡。
三、态度的特性
1.态度具有对象性,态度是有对象的,它总是针对某种事物的;
2.态度具有评价性,它意味着是否赞同该事物;
3.态度相对于情绪具有稳定性,它是一种对事物比较持久的而 不是偶然的倾向;
4.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往往不能为别人所直接观察到, 但它最终会通过当事人的言行表现出来。
四、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A: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有天生的向往
B:书上说温和的气候、纯净的阳光、湿润的空气对 哮喘病人有利,而海南恰好满足这些条件
C:好多同事都到海南来旅游结婚啦

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章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消费者消费态度的类型与相关因素一、消费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物)较为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

消费态度是人们对待某一商品(或服务),或从事某项消费活动前的心理倾向性,它影响着消费决策和行为的方向。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要素:1.认知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基石,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质量、商标、品牌、包装、价格、服务、信誉等的印象看法。

2 .情感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动力,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质量、商标、信誉等的喜欢或厌恶,欣赏或反感的各种情绪反应。

3.意向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准备状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或劳务采取的反应倾向,其中包括表达态度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行动表现。

二、态度的特性1.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

2.态度具有情绪作用与动机作用。

3.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

4.态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5.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三、消费者态度的类型1.积极的态度2.中立的态度3.否定的态度4.消费偏见四、消费者态度的功能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又称适应功能,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且能做到趋利避害。

2.识别功能识别功能又称认知功能,是指态度帮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表现功能表现功能是指形成的态度能够表现、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和自我形象的功能。

4.自我防御功能自我防御功能是指形成的态度能够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

五、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1.需求与愿望的满足与态度的形成2.知识和信息对态度形成的影响3.个人所属群体对消费态度形成的影响4.个性特点与态度形成5.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态度的影响第二节消费者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一、消费者的信念与态度消费者的信念是指消费者鉴定某种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性。

消费者对事物的不同信念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信念,能够指导消费者积极的态度;偏见也是一种信念,可能阻碍消费者购买行为。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一、教案概述1. 目的: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2. 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3. 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5. 教学工具:PPT、案例材料、调查问卷等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2.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案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第二章:消费者行为模型1. 消费者行为概述2.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3. 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案例:某电商平台营销策略分析第三章:消费者心理特征1. 消费者认知心理2. 消费者情绪心理3. 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案例:某品牌广告营销策略分析第四章:消费者动机与需求1. 消费者动机的概念与类型2. 消费者需求的含义与特点3. 消费者动机与需求的关系案例:某汽车品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第五章:消费者权益保护1.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3. 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与启示案例:某知名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举措分析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授:讲解章节知识点,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消费者和销售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其知识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等方面的表现。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消费心理学的试题,测试学生总体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消费心理学相关教材2. 案例材料:收集与消费心理学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消费者心理学模拟试题大集合

消费者心理学模拟试题大集合

消费者心理学模拟试题第一章:一、选择题2、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强烈,富于创新和冒险精神,较容易受广告和商品宣传的影响,能较快地做出购买决策的消费者属于(B )A 早期消费者B 率先消费者C 后期消费者D 守旧者3、研究人员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顾客了解情况,以揭示其行为规律的方法属于(D )A 观察法B 投射法C 实验法D 调查法4、(B )是不让消费者直接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动机和态度,而通过他对别人对这种商品的动机和态度的描述,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A 词联想法B角色扮演法 C 示意图法 D 造句测验法5、决定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是(C )A 消费者的外貌B 消费者的态度C 消费者的动机D消费者的语言6、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叫做( B )A 市场机会分析B 市场细分C 产品定位D 市场营销组合7、提出了影响消费者行为4个层次因素的是(C )A 霍金斯B 布莱克韦尔C 科特勒D 恩格尔9、消费者传统观念较强、思想比较保守。

对外界新事物的反应不太强烈,注意力比较稳定。

较少受时尚风气影响的是( B )A 计划型消费者B 习惯型消费者C 冲动型消费者D 随意型消费者10、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包括(C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投射法D 上门推销法二、判断题1、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而获取、使用或消费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R )2、对于价格弹性可能非常小的产品降价后收入和利润会升高。

(W )3、消费者的动机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 R )三、简答题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有哪些?2、按消费心理和购买方式可分为哪几类消费者?四、论述题:1、论述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市场营销的关系?答案:一、选择题:BBDBC BCDBD二、判断题:对错对三、简答题:1、答:错误!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的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的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2、答:、计划型消费者;2、习惯型消费者;3、冲动型消费者;4、随意型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学》 第五章、态 消费者的信念、态度与

《消费者行为学》 第五章、态 消费者的信念、态度与

2.信息发布者的吸引力 信息发布者外表吸引力与信息说服效果之间的
关系
3.信息发布者的受众喜爱程度 受众喜爱的信息发布者,所发布或传递的信息
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效果,因为人们常常表现出爱 屋及乌的倾向。
三、信息特征与说服效果
〔一〕信息内容与说服效果 1.信息内容的复杂程度 2.信息结论的表述 3.比较性信息 4.单面论述与双面论述信息 5.信息中的恐惧诉求 6.信息中的幽默诉求
第三节 消费者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改变
一、信念改变的说服路径 〔一〕精心加工可能性模型与说服路径
中央路径:认知反响-信念改变-态度改变- 行为改变
边缘路径:信念改变-行为改变-态度改变
〔二〕客体态度模型与说服路径
客体态度模型认为消费者的态度取决 于:某个客体突出属性的数量,消费者 对这些属性的评价以及该客体拥有这些 属性的可能性。
第五章 消费者的信念、态度与行为
学习要点 1.消费者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 2.消费者态度测量的模型与方法; 3.消费者信念、态度与行为改变的路径选
择; 4.营销信息沟通与说服效果。
第一节 消费者信念、态度 与行为的构成
一、消费者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概念 〔一〕消费者的信念
消费者的信念(Belief)是指消费 者所拥有的关于客体、属性以及相关 利益的知识。
凯茨(Daniel Katz)的态度功能学说 1.功利功能 2.自我保护功能 3.认识功能 4.价值表达功能
〔三〕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者的行为(Behavior)是指消费者 从事与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或效劳相 关的活动。
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是 指消费者方案以某种特定方式获取、使 用和处置产品或效劳的倾向。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论P2消费者的概念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与组织。

具体讲,这个意义上的消费者不仅包括个人、家庭,也包括企业、政府、其它社会组织。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家庭。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狭义的消费者,即为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购买、使用产品与服务的人。

P4消费者行为概念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帮助理解资料)消费者行为研究一般需要了解的信息有:WHAT:消费者购买或使用什么产品或品牌?WHY: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使用?WHO:购买和使用产品/品牌的消费者是谁?WHEN:在什么时候购买和使用?WHERE:在什么地方购买和使用?HOWMUCH:购买和使用的数量是多少?HOW:如何购买和使用的?WHERE:从哪里获得产品/品牌的信息?P12炫耀性商品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两个炫耀性商品及其消费情景的例子特点:1、而炫耀性商品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又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2、源于对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而所能寄托的商品;3、价格变动通常很大,价格波动容易被发现;例子:1、20世纪初,在纽约长岛和缅因州的巴港所制造的度假别墅(只有短时间居住,但别墅侍从众多,大小房间一般在25间以上)。

P11消费者行为研究经过哪几个阶段(历史)?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点1、萌芽时期(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是从经济学或心理学中简单地移植过来,而且其研究也主要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具体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2、应用时期(各种专门研究不断展开为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行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加入到研究行列,各种动机研究纷纷出现);3、变革与发展时期(消费者行为研究呈加速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研究范围大大扩展,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第5章 消费者购买和行为分析

第5章 消费者购买和行为分析

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声国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2.态度: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评价、情感感受和行动倾向。

3.相关群体:指能够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人或集体。

4.社会阶层:是社会学家根据职业、收入来源、教育水平、价值观和举止区域对人们进行的一种社会分类,是按层次排列的、具有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社会群体。

5.复杂的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过程复杂,要经过大量收集信息,仔细慎重的产品评估,经历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的过程。

6.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并不广泛收集产品信息,并不精心挑选品牌,购买过程迅速而简单。

但是在购买以后会认为自己所买的产品具有某些缺陷或认为其他同类产品有更多的优点,从而产生失调,怀疑自己原先购买决策的正确性。

这时,消费者就会着手收集更多的有利于所购买产品的信息以减少失调感。

7.多样性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为其他品牌。

8.习惯性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品牌,只是根据习惯去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

9.选择性注意:在众多信息中,人们易于接受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以及与其他信息相比有明显差别的信息。

10.选择性扭曲:人们将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原有的认识,然后加以接受。

11.选择性保留:人们易于记住与自己的态度和信念一致的信息,忘记与自己的态度和信念不一致的信息。

12.预期满意理论:消费者购买产品以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购前期望得到实现的程度。

13.认识差距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后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和产品的客观实际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单项选择题( A )1.小王看到同事小张买了一台游戏机, 觉得很好,于是准备星期天也去选购一台,这时,小王处于购买决策的阶段。

A.引起需要B.搜寻信息C.购买决策D.评估比较( B )2.消费者的购买单位是个人或_________。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五章 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五章 态度)

(10)阐述了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
与改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重视旅游宣传, 引导人们参加旅游活动等方法来改变旅游消费者态度。
核心关键词
态度(attitude) 旅游偏好(Tourism preference) 旅游决ng)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海德认为,态度的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即平衡关系和不平衡关系。若用符号“P”表示认知的 主体,“O”表示与P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人,“X”表示 态度的某个对象。如图所示,在图6-3(1)、图6-3 (2)、图6-3(3)、图6-3(4)情形下,P、X、O三 者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同样,在图6-3(5)、图6-3 (6)、图6-3(7)、图6-3(8)情形下,平衡状态被 打破。平衡理论运用在旅游消费者态度上,可以发现 消费者身边的人际交往群体对其态度改变形成很大的 作用,消费者对某一旅游产品的态度很有可能与其身 边关系亲密的亲友态度相一致。 注:符号“+”表示正关系,符号“﹣”表示负 的关系。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 根据是: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时,为平衡的结 构;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时,为不平衡的结构。
第一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概述
四、态度的作用 (1)影响人的行为倾向
(2)影响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3)影响情绪情感体验 (4)影响活动效率
知识拓展
应用于消费者态度测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态度测量法 1、瑟斯顿等距量表 2、李克特量表法 (二)语意差别量表
第五章 态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与旅游行为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掌握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组织。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随着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深化,人们日益深刻地意识到,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它涉及很多决策,很多的参与者和很多的消费活动,获取或者购买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了解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掌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1、萌芽(1930年以前)。

最初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行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由此推动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

3、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1、消费者决策过程。

包括: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等五个主要阶段。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

有: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

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掌握消费者决策的类型:1、扩展型决策。

2、有限型决策。

3、名义型决策。

问题认知的过程: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消费者在意识到某个问题以后,是否采取何种行动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理想状态与感知的现实状态之间差距的大小或程度,二是该问题的相对重要性。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一、消费和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1).市场:按照顾客购买目的或用途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组织市场和消费者市场两大类。

1.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2.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构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维持组织运作或履行组织职能。

(2).消费者市场的特点1. 广泛性2. 分散性3. 复杂性4. 易变性5. 发展性6. 情感性7. 伸缩性8. 替代性9. 地区性10. 季节性(3).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6W+1H(who what why who<购买组织> how when where)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刺激—反应模式(见P106)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综述(1)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个人和群体的消费行为,其研究内容和体系结构由消费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所决定。

(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两大类。

(其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为:认识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购后行为)(3)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影响因素有:1.消费者个体因素:生理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生理嗜好)、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社会、文化)、行为因素(未购买、重复购买)、经济因素(收入水平)2.环境因素:a.宏观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b.微观环境因素:商场购物环境、商场人流量(流量越大越好)、售货员服务技能与态度、家人和朋友的看法等(4).市场营销因素:a..产品因素:质量、性能、商标、包装b.价格因素:基本价格、折扣、信贷c.渠道因素:批发、零售、位置、交通d.促销因素:广告、推销、公关、促销促进(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1.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2.揭示消费行为的规律性3.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第二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发起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使用者(在5种角色中,营销人员最关心决定者是谁。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3消费者的态度转变 5.3.兴趣 3、消费者的偏见 4、消费者的社会角色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4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5.4.1消费者满意度CSI概述
*CS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满意度 为指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用消费者的 观点而非生产者的和设计师自身的利益和 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全 面的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3问卷指导语
*内容包括:问卷目的、说明、被测评者 如何作答的指示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4问卷编制程序
*编写和修订题目时要注意: 1、题目的范围和数量要与编题计划一致 2、题目数量要多于使用方案 3、题目要易于操作 4、题目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4问卷编制程序
*问卷编制程序 草拟问卷 选择问卷形式 制定和修订问卷
1、满意度和购物意向 2、满意度和口碑 3、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4、消费者满意度的测量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1设计CSI调查问卷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 区分度原则 效应性原则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5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5.2设计CSI调查问卷的程序 5.5.2.1确定问卷调查目的
*制定CSI编题计划应注意: 1、强调问卷调查目的 2、编题计划列出题目种类 3、问卷项目编制简明易懂 4、问卷容量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2)认知失调理论
❖ 【延伸思考5-1】
❖ 认知失调理论是另一关于态度 ❖ 问题:结合上文所述认知失调
改变的重要理论,由费斯廷格 理论,分析如何将之运于分析
提出(Festinger,1962)。该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理论认为当个体有许多认知因
素,如关于自我、自己行为、
周围环境等的信念和看法,当
❖ 2)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 的影响因素
❖ (1)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 度的类型
❖ 在旅游目的地的态度上,旅游 消费者比较常见的几种态度: ①向往 ②期待 ③好奇 ④回避 ⑤抵制
❖ (2)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 ❖ 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大致分为三大方面: ❖ ①消费者个体本身的因素 ❖ ②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 ③目的地。
、团体组织,也可以是一种现象、观念等,这些被称为态 度客体/对象。任何一种态度都是针对一定的态度客体/对 象发生的。 ❖ (2)抗变性 ❖ 态度的抗变性,也叫态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3)内隐性 ❖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一种行为倾向,不是行为本 身,不能直接被人所观察。
5.2 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基础理论
❖ 2)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1)平衡理论 ❖ 海德在1958年提出的平衡理论,论述了个体在人际关系和事物态度
中 通 过 改 变 自 身 最 少 的 情 感 关 系 来 获 得 认 知 上 的 平 衡 ( Heider , 1958)。这种理论通常用一个人(主体P),另一个人(主体认识的 另一个体(O)以及态度对象(X)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这三者之间 有以下六种关系模型
这些认知因素存在相互冲突矛
盾的情况,就会出现认知“失
调”状态,这种状态是令人不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五章 态度)ppt课件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五章 态度)ppt课件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Kelman)提出了态度形成有 三个阶段: •(1)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二)影响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因素 (1)个人旅游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 (2)知识经验。 (3)个性特征。 (4)所属群体。
注:符号“+”表示正关系,符号“﹣”表示负 的关系。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 根据是: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时,为平衡的结 构;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时,为不平衡的结构。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认知失调理论(美 费斯庭格)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态 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 或没做想做的事,会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时就引起 了认知失调。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二)个体改变态度的可能性 (1)改变态度的可能性 (2)改变态度的两种形式 ①一致性改变 ②非一致性改变
一致性改变 非一致性改变
原来的态度 赞成 非常赞成 反对 非常反对 赞成、反对
改变后的态度 非常赞成 赞成 非常反对 反对 反对、赞成
表6-3 态度的两种改变形式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三)影响旅游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3、外界因素影响与态度改变 (1)信息的作用。 (2)旅游者之间态度的相互影响。 (3)所属群体规范的影响。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四)改变旅游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1、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2、重视旅游宣传 3、引导人们参加旅游活动

消费者行为学--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

第二节消费者态度的形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变
一、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1、凯尔曼理论 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2、认知失调理论 3、多属性态度模型 3 二、影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1、消费者本身的因素 2、 态度的特点 3、外界条件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第三节 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1、改变态度的基本功能:改变效用、自我 防御、价值表达和知识功能。 2、改变态度的构成成分: 改变认知成分 改变情感成分 改变行为成分 3、利用依从技术:“登门褴技巧”;“低 球技术”;“吃闭门羹技巧”;等
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概述
知识目标:了解态度的概念、特点,理解 态度的功能和构成,掌握有关态度形成和 改变的基本理论。 2、技能目标:理解态度层次的含义,并能 根据消费者的态度层次制定相应的营销策 略。 3、能力目标:具有运用所学的态度理论来 塑造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的能力
第一节
消费者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含义: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 为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 2、特点:对象性、习得性、内隐性、稳定性和 2 可变性 3、功能;认知功能、价值表达功能、自我防御 功能、效用功能 4、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二、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1、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对人、事和物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指个人对一定事物的喜恶、尊敬和蔑 视、同情和冷淡等。 行为成分: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 2、消费者态度的层次:高度参与层次、低度参 与层次、经验学习层次、行为学习层次 3、态度成分的一致性 态度与行为 消费偏好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我们这里将影响态度的转变因素归 纳为两大方面,即态度形成特征的影响 和外界素的影响。
一、态度特点与态度转化的关系
形成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态度的转变 一般来说,消费者所受的刺激越强烈、越深刻,形 成的态度越不易转变。
消费者态度一经形成后持续的时间越长,则越要深 蒂固,难以改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态度的形成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学习、个性、人际影响、经验、 大众媒介)。
第三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态度特点与态度转化的关系 外界影响与态度转化的关系
改变消费者态度的方法
改变消费者的态度远比形成态度要复 杂得多,困难得多,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 循。事实证明,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态度改变也是如此,即态度在各种 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如消费者认为:“我很喜欢海尔牌号 的冰箱”,或“海尔冰箱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都是对该产品感情上评价的结果。
这些感情体验伴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活 动的整个过程。
行为倾向
是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 向,意向不是行动本身,而是采取行动 之前的准备状态。
我们研究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常 常根据态度中的感情成份推测。一个人 非常喜欢某一商品,会促使他积极行动 实现购买行为,反之,我们也可以从完 成的行动来推测他的行为倾向性。
态度转变有以下两种形式: 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但方向不变,称为
一致性转变。 用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即方向改变,
称为不一致性的转变。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营销策略都 是针对改变原有态度强度一步步进行的。 其方法是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漠不关心转 变为对产品的接受,或由对产品的接受 转变为对产品的偏爱乃至忠诚。
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一般是相互协 调一致的。这对于我们研究消费者态度, 以及与行为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履行组织职能。
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与广泛性 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与伸缩性 购买行为的经常性与重复性 购买行为的非专业性和可诱导性 需求的发展性和购买力的可变性
宝洁的产品差异化策略
宝洁公司设计了九种品牌的洗衣粉、八种品牌的洗发
水。
为什么宝洁公司要在同一品种上推出好几个品牌,而 不集中资源推出单一领先品牌呢?
选择D的人
你喜欢新奇的商品,只要能想出有特色的噱头,你一定 会甘心臣服,买回家供奉。因为你是被创意所吸引, 也为广告所塑造出来的情境所迷。所以你购买的是一 种感觉,这样的消费心理是最常见的,所以你买的东 西,也多半是现在市场上最热门的商品,因为英雄所 见略同嘛,你可是推动流行风潮的力量之一喔
5.1 消费者市场概述
亚文化
民族亚文化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种族亚文化群(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传统) 宗教亚文化群(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教规或戒律) 地理亚文化群(区域文化和生活习惯)
购车习惯与区域文化
美国人买车就像吃快餐,说话间就恨不得一轰油门就把 新车开走; 欧洲人买车就像泡咖啡馆,一定要从从容容地进行。
形象代言人
广告公司选择了当时的女学生、后来成了名主持人 的崔丽心作为形象代言人。
配套策略
发售大容量包装,以顺应使用对象上的转换。更重 要的是,传播上将产品概念做了一个深层转换。品 牌“Baby Shampoo”中的“Baby”(婴儿)被转换成 了中文的动词“宝贝”(也可以看作是音译)。这 样一来,广告词也就变成了“强生婴儿洗发精,宝 贝你的头发。”
一般只有1、2个袋子
乘4元的公交车却仅仅只买了几十元的物品
先来轻松一下:你是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n
其中: i=属性 Bi=消费者对第i个属性信念 Ei=消费者对属性i的偏好程度 n =品牌具有属性的多少 A0=总体态度评分
显著信念
信念强度
信念评价
3.模型涉及三个构成要素
⑴显著信念(salient belief) :指对消费者态度起决定 作用的信念。 消费者对“七喜”可能有三种显著信念:“七喜不含咖 啡因”,“七喜只含纯天然成分”,以及“七喜是柠檬 口味”。 ⑵信念强度(belief strength):指消费者相信某个对象 具有某种重要属性的程度。 某位消费者可能非常相信“七喜不含咖啡因”,这一信 念的强度非常高;而不太相信“七喜只含纯天然成分”, 其信念强度就相对较低。 ⑶信念评价(belief evaluation):它反映的是消费者对 于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重视程度。 某位消费者可能非常重视饮料中不含咖啡因,此时,他 有关“七喜不含咖啡因”这一属性的信念评价就会很高。
消费者趋向于选择一个“能 导致最希望结果出现”的行 为原则
社会压力。“他人对于个体 行为的评价”影响个体的行 为决策
区 分 社对 会行 标为 准结 对果 行的 为信 有念 更还 大是 影主 响观 或
举例:测量态度(“健怡”可乐 )
(1)认知成分 (用语意差别量表测态度属性信念) 假设某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认为,“健怡”可乐在4 个属 性上的表现水平(用B表示)和消费者期望的理想表现(用 I 表示)如下:
3.语意差别量表
1.瑟斯顿等距量表
是L.L.瑟斯顿及其同事E.J.蔡夫1929年提出。首先搜
集一系列有关所研究态度的陈述或项目,而后邀请一 些评判者将这些陈述按从最不赞同到最赞同方向分为 11类。经过淘汰、筛选,形成一套由最不赞同到最赞同 的约20条意义明确的陈述,要求被试在这些陈述中标
注他所同意的陈述,所标注的陈述的平均量表值就是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愚笨
小 弱 轻 慢 消极 迟钝
力度维度
强 重 快
活动维度
积极 敏捷
1 低质量* 高价格* 不可靠* 吸引力弱* 声誉低* 不耐用 不安全
——品牌A高压锅
2
3
4
5
6
7 高质量 低价格 可靠 吸引力高 声誉高 耐用 安全
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或持久性。态度的稳定性使行为 反应呈现出规律性和一致性。 态度的基础是价值。个体对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 该态度对象具有何种价值及价值大小,而这又与个体 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判断有关。所以,对于同一对象, 由于个体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将会出现不同的态度。 态度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 这种产品的消费方式。
一般来说,态度中的三个要素需要协调一致。 一种态度的形成,就是消费者获取足够的信息, 对客体产生好感,并强烈感到需要采取行动的 过程。 但三个要素之间也有不一致情况,此时个体会 自我调整,最终表现为一致性状态,其中情感 要素将起主导作用。因为认知、情感、意向三 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一样,感情与意向的关联 性更强。
第五章: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
5.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与构成 5.2态度的基本功能 5.3消费者态度的测量
5.4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不讲,自学)
5.5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5.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与构成
5.1.1态度的含义 1.对态度的多种认识
瑟斯顿(L. L. Thurstone)认为,态度是人们对待心理 客体如人、物、观念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 赖茨曼(L. S. Wrightsman)将态度定义为“对某种对 象或某种关系的相对持久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 彼德和奥尔森(Peter、Olson,1996)将态度视为“通 过认知产生的评价”。 菲什拜茵和艾杰仁(Fishbein、Ajzen,1975)认为, “态度是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对一定的对象产生反应 的学习倾向” 。
25 3 5 1 2
快速 加热
20 2 3 5 4
价格
10 2 2 5 4
合计
100
A B C D
注:衡量权重的一种通常方法是1 0 0点“常数和量表”
模型侧重于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整体态 度,对预测消费行为存在缺陷。
5.3.3理性行为理论
(扩展的费舍宾模型)
(Theroy of Reasoned Action,简称TRA) 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合理 地推断,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又是由对行为的态 度和主观规范决定的。 它认为人们倾向于按照使他们能够获得有利的 结果、并且能够符合他人的期望的方式做出行 为。 行为的态度 主观规范
2. 李克特量表
使用陈述性语句提出有关态度的题目,然后采用肯定 或否定两种陈述方式,要求被测者按照同意或不同意 的程度作出明确回答。
题目 我 愿 意 使 用 平 板 彩 电
完全同意 非常同意 同意 无所谓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等级
分数
3
2
1
0
-1
-2
-3
思考:
如何保证李克特量表中的陈述句是合理的?
行为意向
B≈BI=AB(ω1)+SN(ω2)
购买行为 AB和SN相对影响的权重
对预期行为结 果的信念
大部分对我很重要的人都认为我应 该这么做;亲密的朋友和家人认为 这么做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主意; 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希望我这么做.
预期行为结果重 要性评价
SN的值由两个因素决 定:(1)标准信念 (normative belief, NB) 强度,个体认为的有关 他人期望的信念强度;(2) 对信念遵从的动机 (Motivation to comply, MC),与他人期望保持一 致的顺从动机。
2.自我防御功能(Ego-defensive function):态 度可以满足消费者自我保护的需要,使自己免受人格 和自我形象的伤害。如美国家庭主妇最初对速溶咖啡 的抵制,对口香糖、去屑洗发水、减肥健身产品等。
3.知识或认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指 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作为 一种知识,体现对秩序、结构、意义的需要。事实上, 态度可以作为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标准或参照物, 有助于人们赋予变幻不定的外部世界以某些意义。
5.2态度的基本功能
丹尼尔· 凯茨(Daniel Katz)最早提出态度功能的概 念,并且概括了态度的四大功能.
态度有助于消费者高效率地处理营销信息。(既定)
1.效用功能(Adjustment Function),也叫功利 功能。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趋利避害。对 对象“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认识。比如咖啡产 品的存在、电脑的存在等等。
2.综合性概念 是人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 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的体系,是人们对于所 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想法、感觉或行动倾向。
3.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
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
和行为上的倾向。
态度的基本特征
态度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或者依赖于本 能的。
-----品牌B高压锅 * 表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A、B两品牌高压锅的态度
5.3.2费舍宾(Martin Fishbein)模型
1.费舍宾模型的基本思想
消费者对于某产品或品牌的总体态度取
决于该产品的属性符合其显著信念的程 度以及他们对显著信念的评价或重视程 度。
2.基本公式 A0 = ∑BiEi
⑵情感要素:
情感成份是在认知基础上对态度对象的感情体验,它是态度 的核心。这种情感体验一方面依赖于消费者建立在认知基础 上的评价,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体 验。 (如:我很喜欢海尔冰箱) 由于个人的动机、个性以及参照群体差异,不同个体可能会 对同一信念做出不同情感反应。
情感对于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在态度的基本倾 向已定的情况下,情感因素决定消费者态度的持久性和强度, 伴随着消费者购买活动的整个过程。
⑶行为意向要素: 态度的行为成份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 动做出特定反应的倾向。 它不是行动本身,而是采取行动之前的准备状 态。如“做什么”,“不做什么”,“怎样做” 等等。 决定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 因素包括态度对象与个体目的的关联性,自我 价值观,以及其他的整体性的态度。
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分数。
(1)收集大量的与要测量的态度有关的语句,一般应在100 条以上,保证其中对主题不利的、中立的和有利的语句都 占有足够的比例,并将其分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
(2)选定二十人以上的评定者,按照各条语句所表明的态度 有利或不利的程度,将其分别归入十一类。第一类代表最 不利的态度,依次递推…,第六类代表中立的态度…,第 十一类代表最有利的态度。 (3)计算每条语句被归在这十一类中次数分布。 (4)删除那些次数分配过于分散的语句。 (5)计算各保留语句的中位数,并将其按中位数进行归类, 如果中位数是n,则该态度语句归到第n类。 (6)从每个类别中选出一、二条代表语句(各评定者对其分 类的判断最为一致的),将这些语句混合排列,即得到所 谓的瑟斯顿量表。
5.1.2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
1.一元论的态度构成 认为态度由感情要素。
感情概念意指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喜欢或不喜欢 (favorability/unfvorability)的程度。 另外有心理研究把情感看作是与认知相同的概念, 并且互换使用。
2.二元论的态度构成
4.价值表达功能(Value-Express Function)。 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念。比如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花花公子的读者、路 易威登的拥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