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材料阅读
高中语文高三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一、阅读理解的特点- 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其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和细节,同时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1. 整体把握:阅读文章时,要先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和结构,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和主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阅读和解题。
整体把握:阅读文章时,要先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和结构,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和主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阅读和解题。
2. 摘录关键信息: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摘录文章的关键信息,包括关键词、主题句、转折词等,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思路。
摘录关键信息: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摘录文章的关键信息,包括关键词、主题句、转折词等,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思路。
3. 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理解中常出现作者的观点或者事实陈述,应该清楚区分二者,避免混淆。
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理解中常出现作者的观点或者事实陈述,应该清楚区分二者,避免混淆。
4. 运用推理和判断:阅读理解题常涉及到对文章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要通过理解文章的上下文关系和逻辑关系,准确判断题目的答案。
运用推理和判断:阅读理解题常涉及到对文章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要通过理解文章的上下文关系和逻辑关系,准确判断题目的答案。
三、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1. 主旨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从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或段落。
主旨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从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或段落。
2. 细节理解: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细节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细节理解: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细节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3. 推理判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包括判断事物的因果关系、作者的态度等。
推理判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包括判断事物的因果关系、作者的态度等。
4. 观点态度:要求考生根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回答相关问题,如作者的立场、观点等。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知识点大全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知识点大全语文阅读理解常考知识点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推荐: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知识1“结构作用”题型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一)就整体篇章而言(二)就文章开头而言(三)就文章结尾而言(四)、考题问法:“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知识2分析人物类题型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高中语文阅读知识点

高中语文阅读知识点高中语文阅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阅读的知识点:1. 文学常识: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
2. 作者背景:掌握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这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和论点。
4. 文本结构:分析文本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等,以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
5. 语言特点:注意文本的语言风格,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结构、用词选择等。
6. 人物形象:在小说或戏剧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社会关系。
7. 情节发展: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包括冲突的产生、高潮和解决。
8. 思想情感: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
9. 文化元素:识别并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如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
10. 审美鉴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包括对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的感知。
11.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12. 拓展阅读:通过阅读相关评论、研究和解读,拓宽对文本的理解,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13. 写作技巧:学习并模仿优秀文本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4. 跨文化阅读:尝试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5. 终身学习: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将阅读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材料阅读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材料阅读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能力层级D.即“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
三个小考点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考查侧重前两种形式。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
二、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三、考点讲解(一)考向一:文本材料要点归纳所谓归纳就是根据题干指令把分散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归到一起,并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大多用于对具体事物、分散对象进行概括。
在传统的语言运用题中,压缩语段一直是重要考点;归纳整合信息,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是出题点,所以“归纳”这种题型并不新鲜。
在答题中,“归纳概括”一定要明确指向,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否则将徒劳无功。
在实际考查中,“要点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显”性归纳“显”性归纳即问题的答案要点都能从原文中提取出来。
富有内涵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
具体的特点是“繁”,归纳的特点是“简”。
归纳就是化具体为抽象,化繁为简。
有的文本材料将“具体”与“抽象”内容和盘托出,让人一目了然。
归纳这样的语段,就是提取需要的抽象性的词语、短语或语句,然后加工润色,组织简明、流畅的语言。
2.“隐”性归纳有些文本材料用文字呈现出来的都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而事物的性质、特征,作者的感受、情感、思想、观点,这些抽象的内容都已被深藏在文字背后。
对于这类语段的概括,要仔细品味,认真思考,谨慎提炼,合理揭示。
3.“显隐”组合归纳在同一道题目中,由于信息量大,有的要点需要“显”性归纳,有的要点需要“隐”性归纳。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细细揣摩,提取加工。
(二)考向二:文本材料要点分析所谓分析是根据题干指令把语言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某种理解或某个概念从某一标准出发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高三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类1. 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的背景及特点: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流派的特点;介绍对应流派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和作家。
2.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的不同时期和代表作品,如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等;分析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
3. 名著导读: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一些重要文学名著进行详细解读,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活着》等。
4. 文学批评:介绍文学批评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红与黑》、《新批评》、《观念小说》等;了解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
二、古代文学类1. 古代文学作品解读: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诗词、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 古文阅读:介绍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3. 古代文学流派:详细解析古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如诗、词、曲、赋、骈文等;分析其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现代文学类1. 现代文学作品解读:对于现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如鲁迅、魏晋、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
2. 现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如新感觉派、新月派、新文学运动等;分析其特点和创作背景。
四、修辞手法和文学语言类1. 修辞手法:介绍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用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于表达的作用。
2. 文学语言:讲解文学作品中的特殊语言和词汇,如古典诗词的格律、英雄史诗中的史诗语言等。
五、文学思想和人物形象类1. 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配角等;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背后的意义。
2. 文学思想:探讨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如人生观、爱国情怀、社会批判等。
六、文化常识类1.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常识,如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经典书籍等。
2. 文化批评:通过文学作品分析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象和问题,如家庭伦理、婚姻观念等。
以上是对高三语文阅读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

句式作用8种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
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高三语文考试热点知识点

高三语文考试热点知识点一、古诗文阅读1.1 文言文阅读1.1.1 实词1.1.2 虚词•常用虚词的辨析与运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与作用1.1.3 句子结构•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1.1.4 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留、删、换、调、补1.1.5 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分析•事件原因分析•观点态度分析1.2 诗词鉴赏1.2.1 诗歌类型•山水田园诗1.2.2 诗歌五要素1.2.3 表达技巧1.2.4 情感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二、现代文阅读2.1 文学作品阅读2.1.1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次要人物的作用2.1.2 情节安排•情节的作用•情节的关联性2.1.3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2.1.4 主题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主题的深度与广度2.2 非文学作品阅读2.2.1 信息筛选•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信息2.2.2 论证方法2.2.3 观点分析•分析作者的观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三、作文写作3.1 作文类型•小作文(寓言、小说、抒情、描写等)3.2 作文要素3.2.1 立意3.2.2 素材3.2.3 结构3.2.4 语言3.2.5 表达四、语言知识与运用4.1 词语理解与运用4.2 病句辨析与修改4.3 标点符号使用4.4 语言表达五、名著阅读5.1 名著情节5.2 名著人物5.3 名著主题六、综合性学习6.1 文学鉴赏•散文鉴赏### 例题1:文言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1.先通读全文,理解大意。
2.对文章中的实词、虚词进行标注,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3.分析句子结构,注意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句式。
4.根据上下文,推断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和古今异义词。
5.对照参考译文,检查自己的翻译是否准确。
例题2:诗词鉴赏《登鹳雀楼》王之涣1.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类型。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分析逻辑推理的判断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报告等文体特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图表的解读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结构的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主题的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情感的表达与主旨的把握语言特色的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式的判断文言文的翻译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概括与分析2. 古代诗歌阅读诗歌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诗歌的思想情感3. 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和高中规定背诵的篇目三、语言文字运用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运用2.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整句与散句的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4.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5.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四、写作1. 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的立意2. 文体选择记叙文议论文散文3. 结构布局开头与结尾的设计段落的划分与过渡4. 素材运用素材的积累素材的选取与加工5. 语言表达文采的提升避免语病。
高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全面汇编

高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全面汇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下面将全面汇编高中语文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
一、文学类知识点1. 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例如古代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中的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
2. 作家与作品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对于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涵盖了众多作家的作品,比如李白、杜甫、纳兰性德、鲁迅、郁达夫等。
3. 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史、文学名著的出版时间、作者等常识。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明代著名小说;《西游记》是明代小说,作者是吴承恩等。
二、修辞手法类知识点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将一个意象映射到另一个意象上,达到强调和形象化的目的。
比如“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能力,使之产生生动形象感。
比如“花儿笑了起来”。
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放大和渲染,以达到夸张的效果。
比如“他跑得飞快,像闪电一样”。
4. 对比通过对相反事物的对比来强调主题或形象的手法,可以有助于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黑夜和白天形成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修辞效果的手法。
比如“进步是通过努力得来的,成功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幸福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6. 借代借代是用隐喻化的符号意义来代表某一概念或含义的修辞手法。
比如“龙”可以用来代表皇帝。
三、阅读技巧类知识点1. 文本理解在阅读文章时,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情感色彩。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找出重点和关键词,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2. 推理判断通过上下文推理、常识判断等方式,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
例如,某个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语文高中阅读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中阅读知识点总结语文高中阅读包括了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古代诗词等多个方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下面对高中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基本功: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以及修辞手法,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包括了正文、解释和注释三个部分。
2. 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学会快速抓住作者的观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包括逐句理解、逐段把握、逐篇把握等。
3. 代表作品:学生需要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伦理道德。
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知识点总结1.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等。
2. 文学作品鉴赏:学生需要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包括对作品的结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3. 代表作品:学生需要阅读一些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围城》等,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三、古代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1. 诗词基本功:学生需要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这是诗词阅读的基础。
2. 诗词鉴赏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对诗词进行鉴赏,包括对诗词的意境、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 代表作品:学生需要阅读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如《离骚》、《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以上就是语文高中阅读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了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简要归纳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简要归纳高考阅读2012-07-16 09565d56b7b40102dykq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简要归纳1.标题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a*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b*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c*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d*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e*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f*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g*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8*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现代诗歌的鉴赏包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思考探究三个能力层级。
命题点主要在感受形彖,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
二、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表述题等。
三、知识讲解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既能最凝炼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有音乐性。
现代诗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诃理诗。
类别不同,形式、风格自然不同。
诗歌,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的欣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
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 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II。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欣赏就是盲目的。
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丨,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 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彖,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
阅读鉴赏时,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3. 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要学会品读形彖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论述类文本阅读学好语文,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要学好语文,必须掌握语文的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本文将从词语解释、句子分析、修辞手法、篇章结构、文学常识等方面,全面阐述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和相关技巧。
一、词语解释1.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别与运用: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而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使用场景,并在写作中运用得当。
2. 词义辨析:学生需要了解多义词、歧义词的不同词义,明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避免使用错误的词义。
3. 词语搭配:学生需要注意词语搭配的规范,例如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关系,避免出现不合常规的搭配。
二、句子分析1. 句子成分的判断和分析:学生需要了解中文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并能准确判断和分析句子成分。
2. 句式和结构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句式和结构的使用方法,例如倒装句、省略句、比喻句等,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3. 修饰成分的选择和搭配:学生需要注意修饰成分的选择和搭配,例如名词前的限定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等,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
三、修辞手法1. 比喻和拟人: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和形象化描写。
2. 夸张和反问:学生需要善于运用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强调或引起思考的目的。
3. 排比和对仗:学生需要掌握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和韵律更加和谐,增加文采和艺术效果。
四、篇章结构1. 主题句的确定和表达:学生需要明确文章主题,在开头或段落之初确定主题句,并通过段落中的具体句子和论述来表达主题。
2. 段落的衔接和过渡:学生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逻辑清晰,条理有序。
3. 结尾段的总结和发散:学生需要在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可以发散思路,留下深入思考的余地。
五、文学常识1. 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特点:学生需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包括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
全)
1. 古代文学
- 诗歌:古体诗、楚辞、汉赋
- 散文:骈文、古文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文学
- 新文化运动
- 现代散文
- 现代诗歌
- 20世纪文流
4. 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概述
- 文学创作基本要素
- 文学流派与文学批评
5. 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 修辞手法概述
- 修辞格分类与举例
6. 修辞手法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描写手法
- 对比手法
- 比喻手法
- 透视手法
- 意象手法
7. 文言文写作
- 文言文写作范围
- 文言文写作技巧
- 文言文写作注意事项
8. 现代文写作
- 现代文写作基本要求
- 现代文写作技巧
- 现代文写作注意事项
9. 阅读与鉴赏
- 阅读方法与技巧
- 文学作品鉴赏
- 文学作品赏析
10. 作文与写作
- 作文基本要求
- 作文技巧与方法
- 文章写作与修饰
该文档收集和总结了高中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以及阅读与鉴赏等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写作和阅读鉴赏能力。
高三语文需要打印的知识点

高三语文需要打印的知识点在高三语文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打印。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提供一个合适的格式来整理和打印它们。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流派:汉赋、骈文、诗经、楚辞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论语》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2. 现代文学作品:《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人间失格》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
3. 夸张: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征。
4. 排比:通过连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语法结构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5. 对偶:通过对比和平衡的方式表达一种意境或思想。
6. 反问: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7. 比拟: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特征或关系。
四、文学常识知识点1. 作品鉴赏: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2. 人物解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心理等方面。
3. 表达技巧:掌握叙事、描写、对话、抒情等文学表达方式。
4. 文学思想:理解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
五、古代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基础: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用法。
2. 古文阅读: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中的句子结构和篇章逻辑。
3. 古文翻译:将古代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六、现代阅读知识点1. 阅读理解:通过理解文章的主旨、事实、推理等要素来回答问题。
2. 阅读技巧:掌握略读、细读、定位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文章写作:学会根据所读文章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以上是高三语文课程中需要打印的知识点,你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整理和打印:知识点: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流派:汉赋、骈文、诗经、楚辞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论语》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知识点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论点: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通常在文章开头、结尾或中间段落的开头部分。
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和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
分析论据是如何支撑论点的。
-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进行论证,增强论证的权威性。
- 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对比,突出论点。
- 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式来阐述道理,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 论证结构:常见的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2.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人物形象:-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展现人物形象。
- 情节:- 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 情节的作用包括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 社会环境描写:展现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暗示主题等。
- 主题: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综合分析来把握小说的主题,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
3.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散文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 形散神聚:“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聚”指散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所有的材料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 语言特色:- 优美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富有哲理: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 情感表达:散文常常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生等的感悟和情感,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语文材料题知识点总结高中

语文材料题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我们对文学作品和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内容更加深入和丰富,所以掌握语文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与现代白话有很大的不同。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使用古文词汇、古文语法、文言修辞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
2. 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词语的翻译和理解等方式来解读文言文的意思。
3. 常见古文篇目: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古文篇目,比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作品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除了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 文学作品的分析: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对作品的文学风格、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对于阅读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了解一些知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等。
3. 文学思潮和流派: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概念,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三、修辞和写作除了阅读文学作品,写作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修辞手法:修辞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阅读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能力层级D.即“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
三个小考点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考查侧重前两种形式。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
二、考查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三、考点讲解
(一)考向一: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所谓归纳就是根据题干指令把分散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归到一起,并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大多用于对具体事物、分散对象进行概括。
在传统的语言运用题中,压缩语段一直是重要考点;归纳整合信息,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是出题点,所以“归纳”这种题型并不新鲜。
在答题中,“归纳概括”一定要明确指向,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否则将徒劳无功。
在实际考查中,“要点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显”性归纳
“显”性归纳即问题的答案要点都能从原文中提取出来。
富有内涵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
具体的特点是“繁”,归纳的特点是“简”。
归纳就是化具体为抽象,化繁为简。
有的文本材料将“具体”与“抽象”内容和盘托出,让人一目了然。
归纳这样的语段,就是提取需要的抽象性的词语、短语或语句,然后加工润色,组织简明、流畅的语言。
2.“隐”性归纳
有些文本材料用文字呈现出来的都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而事物的性质、特征,作者的感受、情感、思想、观点,这些抽象的内容都已被深藏在文字背后。
对于这类语段的概括,要仔细品味,认真思考,谨慎提炼,合理揭示。
3.“显隐”组合归纳
在同一道题目中,由于信息量大,有的要点需要“显”性归纳,有的要点需要“隐”性归纳。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细细揣摩,提取加工。
(二)考向二:文本材料要点分析
所谓分析是根据题干指令把语言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某种理解或某个概念从某一标准出发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既要把对象合理地筛选分开,又要在分解中梳理出其本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尤其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要做到先分后析。
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有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有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有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有分析文本材料的手法,各有其注意事项。
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要注意各层意思的联系和发展;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要顾及全文,也要注意联系有关的背景。
(三)考向三:文本材料要点鉴赏
所谓鉴赏就是对材料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做出一定层面的鉴赏,也就是能鉴别出它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何种特色,并欣赏它们的表达效果。
“鉴赏”是指从形式的角度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认识作品之妙,从而加深体会作品艺术性地表现的哲理情思。
鉴赏的考查也是文学作品和古代诗词的考查重点。
鉴赏,不只要读出言中之意,更要读出言外之意,话中话,话外音,潜台词等。
要注意几点:对形象语言的解读不能过于泛化和主观化;对抽象语言的解读不能没有文本依据和逻辑推导;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不能缺乏整体思考,流于浅表。
【规律总结】
一、文本内容概括的步骤
1.确定区域。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来自文中,几乎所有的要点都在原文中有其指向的段落或句子,都有具体的区域。
准确找到题目所要求的阅读区域至关重要。
“找到”的关键是抓住题干。
有的题干范围明确,有的范围不明确,可先看题干关键词语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其位置区域往往就是重点阅读区域。
有时区域的确定还要依托全文的结构。
2.精准阅读。
①善抓“段眼”。
“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
从结构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
②细分层次。
分层阅读是归纳概括题阅读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答案要点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分出层次,就很难做到答题的全面。
对于有明显标志层次的段落,分层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层次标志词,就需要反复琢磨段落,以句子为单位区分不同的表述对象,对象不同,就是不同的层次。
二、概括、分析、评价材料内容“四留意”
1.留意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要讲究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信息。
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要在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要注意材料间的联系,要有整体观念。
作答简答题时要有意识淘汰非相关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对信息进行合理转换。
2.留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不同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
在阅读时,应留意各则材料中的观点句、结论句等。
3.留意选择题中选项对应的文本区间。
注意选项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找准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比对表述正误,必然与原文表述比对,不可凭印象推断。
4.留意解题技法的普适性。
一般说来,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设题陷阱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八大陷阱”(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不清、时序颠倒、因果混乱、曲解文意,说法绝对)大同小异,解题时可以借用其解题思维方法。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的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这是概括要点的基础。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清楚某句、某段、某篇描述的对象、说明的事物、议论的话题。
2.依据话题,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
概括要点有个角度和范围的问题,要依据提出的问题或考试题目要求,确定角度和范围。
当然,一般概括内容的要点,都是从该文章的总体,或说主体内容角度来要求的,所以,在概括的过程中,要从理清思路的角度,分清主次,突出主要内容。
3.组织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用语的来源一般有三种:①有现成的可以提取;②重要词语摘录;③需要自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