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合集下载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注意:病位=病邪反应部位≠病灶) 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各有阴阳之病性,三而二之为六,
此六经之由来。
表证
Hale Waihona Puke 表阳证表阴证太阳证
少阴证
麻黄汤、桂枝汤
麻附辛汤、麻附草汤
里证
里阳证
里阴证
阳明证
太阴证
白虎汤、三承气汤
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白散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阳证
半表半里阴证
少阳证
厥阴证
小柴胡汤、四逆散
予小柴胡汤加味(免煎颗粒,换算成饮片 剂量):柴胡24g,法夏12g,党参10g, 大枣10g,生石膏60g,桔梗12g,炙甘草 6g,生姜6g,1剂。
嘱病人当即开水冲服,门诊留观。1小时后 再诊,发热减退,测T38.6℃,患者自觉精 神好转,头晕、咽干咽痛稍减。继予前方1 剂,嘱次日煎服。
次日再诊,发热已退,测T36.7℃,诸症均 减。前方略作调整,再服4剂而愈。
“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 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 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 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 撩然手胸中也。” 此首将伤寒六经归入八纲辨证的范畴。
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1
应着重领会小柴胡汤方证病机。《伤寒论》第97条:“血 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 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即 小柴胡汤方证病机。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正气 抗力不济,邪气已突破太阳表之藩篱而入里。但正气又并 非过于虚衰,乃奋力抗邪,正邪分争,而停留于半表半里 之少阳部位,形成少阳证。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一、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最基本方法。

通过四诊获得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浅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种证候。

(一)表证证候特点:病位浅、病程短、起病急。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常见疾病:如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二)里证特点:病位深达脏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尿赤、便结、舌经苔黄、脉洪而数。

常见疾病:如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

(三)寒证证候特点:是感受寒邪可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沉。

皮肤损害常表现为色淡白或青紫,温度偏低,或有疼痛,得暖则缓。

常见疾病:如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病。

(四)热证证候特点: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功能亢盛,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冷饮,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皮肤损常表现为色鲜红,欣热,肿胀,或脓疱、瘀斑。

常见疾病:如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

(五)虚证证候特点:是正气虚弱不足。

临床表现:由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故表现各有特点。

一般常见的为精神萎靡,面色胱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舌面光滑无苔,脉细弱。

常见疾病:如瘰疬性皮肤结核、系统硬皮病,系统红斑性狼疮。

(六)实证证候特点:是邪气亢盛有余。

临床表现:包括气滞、血瘀、痰饮、虫积等,因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传统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其中所载经方,对皮肤病的治疗卓有成效,而且,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也不需要多少钱即可治愈。

相比之下,在西医那里,花上两三千元,可能刚刚做完检查,能不能确诊还不一定,更别说治疗了。

而在中医这里,两三千元,可能病早就治好了。

举例如下:大黄甘草汤治疗湿疹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所载,适应证为“食已即吐者”,用于荡涤肠胃实热,缓急和胃,泻下而不伤正。

用于亚急性湿疹,病例如下:王××,男,39岁,2008年6月5目初诊。

自述在2日前,臂内侧靠近肘部及两胫前不明原因出现较密集的点状红斑和淡红色粟粒样丘疹,伴发瘙痒,搔抓后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加剧。

症见:双侧前臂内侧及两胫前对称性出现点、片状红斑和粟粒样丘疹,部分有少量水疱,如米粒到绿豆大小,轻度糜烂、渗出、痒甚、大便干、舌稍红,苔腻微黄,脉弦滑。

诊为亚急性湿疹。

证属:温热内蕴、复感风热之邪,搏结于肌表所致。

拟大黄甘草汤:大黄120克,甘草3O克,水煎20分,待凉湿敷患处,每天2次。

5日后红肿减退,水疱有吸收之势,糜烂面趋于干燥,瘙痒明显减轻。

继原方外洗3日,症状基本消除,至今未见复发。

按: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

湿蕴化热、湿热交结,偶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两相搏结,蕴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乃为热邪波及营血,热气蒸腾,水湿之邪浸淫泛滥所致。

大黄清利湿热,兼祛表皮风热湿邪,配甘草增强清热除湿、止痒、解毒之功,使药力直达病所。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

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皮肤科上也取得独特疗效。

张×,女,40岁2007年l2月9日初诊。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

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

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

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

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

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

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

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

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

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经方,源于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因其组方简单、疗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

本文将就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方、皮肤科、中医药学、应用一、经方简介经方是指源自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的一系列组方简洁、功效显著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常由数味中药组成,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经方的特点在于其组方精炼、药味少而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瑰宝。

二、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1、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是一种经典的经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黄连阿胶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黄连阿胶汤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疾病的目的。

2、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治感冒的经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荨麻疹等免疫性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桂枝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一种治咳嗽的经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抗感染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面部皮炎的目的。

三、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目前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科学数据支持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机制,同时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为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总之,经方在皮肤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为更多皮肤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经方在中医皮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路

经方在中医皮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路

经方在中医皮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百姓对皮肤疾患越来越关心。

中医治疗皮肤疾患历史悠久,疗效突出,现将个人跟诊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王丽芬老师治疗皮肤临床感悟分享如下。

经典方剂,疗效突出王丽芬老师善用“经方”治疗皮肤疾患,如“桑菊饮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面油风”,病机为肺经风热上犯所致。

桑菊饮为吴鞠通所创, 记载于《温病条辨》中, 方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等辛凉质轻之品, 疏风透表, 宣肺清热, 是治疗风热侵犯肺卫的方剂。

王丽芬老师认为:“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采用桑菊饮加减治疗“面油风”疗效确切显著,具体组成如下:桑叶15g, 野菊花15g, 苦杏仁10g, 桔梗15g, 连翘15g, 薄荷5g, 侧柏叶15g, 蒲公英15g, 丹参20g, 白鲜皮15g,生地黄15g,麦冬10g。

王丽芬老师擅长皮肤组织病理并结合中医知识,认为经方“银翘散”加减可以治疗“点滴状银屑病”,在临床治疗之中疗效肯定。

银翘散源于《温病条辨》,乃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 称辛凉平剂,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王丽芬老师把点滴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特点之一是中性粒细胞构成的小脓肿(Munro微脓肿)及真皮中血管周围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与中医清热解毒理念相结合,古方今用,具体组成如下: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5g、淡竹叶10g、荆芥15g、防风15g、生地20g、赤芍30g、紫草30g、大青叶15g、生槐花10g。

抓住疾病发病中医病机,从而达到古方今用,异病同治的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中医思维诊治皮肤疾患,提高临床治疗辨证那?经络走行,脏腑辨证我们以面部“痤疮”中医临床辩证诊治进行具体分析,痤疮在中医称为粉刺,王丽芬老师,临床根据痤疮皮损面部分布经络走行结合脏腑辨证,予以治疗,往往疗效肯定。

如:皮疹发于面部额头,中医“肺为华盖”,则可以选用“枇杷清肺饮”予以治疗;发于面部两颊则以“少阳枢机不利”考虑出发,以“柴胡疏肝散”以治疗;发于鼻翼部则为“阳明郁热”予以“清胃散”治疗;发于下颚则为“冲任不利”予以“二仙汤”治疗,尤适合女性月经前后痤疮复发加重者。

皮肤病辨治思路课件

皮肤病辨治思路课件

2湿
脾湿
湿毒 湿热
1 加减除湿胃苓汤
芳香:苍术
厚朴 理气:陈皮 炒枳壳 健脾:炒白术 炙甘草 利湿:滑石 猪苓 赤苓 泽泻 炒黄柏
2 除湿解毒汤
除湿解毒:生薏苡仁
土茯苓 白鲜皮 清热利湿:山栀子 滑石块 大豆黄卷 清热解毒:金银花 连翘 地丁 生甘草 丹皮
养 血
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 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入心,和血,治诸病夜甚。 白芍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 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何首乌 疗头面风疮,益血气,黑髭鬓,悦 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治妇 人产后带下诸疾。

当归
凉血:生地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 填骨髓,长肌肉。 活血:川芎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 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疏风:荆芥6克、防风6克、 平肝:刺蒺藜l2克、 升阳:黄芪12克、甘草
辛甘发散为阳。
所治多为热证,但仍寒热并用。 因纯凉则趋下,不能上达,故以2温佐3凉。
活血化瘀有3,收敛止血有1,
清热有2,行气有1,祛风有1
除湿止痒汤
清热燥湿:白藓皮
地肤子 苦参 健脾除湿:炒苡米 茯苓皮 白术 理气除湿:陈 皮 焦槟榔 凉 血:干生地
无君臣佐使
验方
经方 对症 辨证
君臣佐使?

白鲜皮 臣 地肤子 炒薏米 佐 苦 参 白 术 茯苓皮 生 使 陈 皮 槟 榔

从赵老用药特点分析辨治思路
一、赵老关注之事
1风
1外风
2内风 3经络之风
1疏风除湿汤
散风寒:荆芥穗
防风 散风热:蝉衣 菊花 利湿解毒:生薏苡仁 车前子 车前草 健脾除湿:生白术 燥湿:生黄柏 理气:生枳壳

经方治疗皮肤病

经方治疗皮肤病

经方治疗皮肤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运用我总结分析了近10年《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的临床应用,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奶癣、周围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且疗效显著,临床上只要辩证施治,均可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辨证施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

然而临床上多数医家根据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将该方的临床运用发扬光大,现说明如下:1 皮肤系统疾病1.1 奶癣奶癣多为孕母嗜食肥甘油腻之品,湿热传入胎儿,泛溢肌肤而发为皮疹,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麻黄3 g,连翘10 g,赤小豆15 g,防风6 g,蝉衣6 g,苍术6 g,白鲜皮10 g治疗奶癣患儿32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

全方取麻黄达表宣散肺气,桑白皮宣肺利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除湿解毒,使邪有出路,为治疗奶癣的有效之方。

1.2 急、慢性荨麻疹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毒之邪客于肌肤所致,风和湿是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内经》云:“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有“邪气中经,则自痒而瘾疹”。

荨麻疹的病机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同之处,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临床灵活加减,拟定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治疗此类疾病。

方:麻黄、连翘、桂枝、赤芍、赤小豆、紫草、苦参、大青叶、蒲公英、天葵子、地丁、茯苓、党参、焦三仙临床效果显著。

1.3 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患者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方:麻黄5 g,连翘15 g,杏仁5 g,赤小豆45 g,桑白皮20 g,生姜5 g,生甘草5 g,大枣3枚,苦参30 g注: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洁净府”之意,使湿热之邪或从皮肤外泄,或从小便而解,从而获得良效。

经验方治皮肤病

经验方治皮肤病

经验方治皮肤病结合用经方来治疗皮肤病学习的一点体会。

张仲景发明了伤寒中医辨证论治,皮肤病一般说是慢性病了,急性皮肤病也有,是外科的,在《金匮要略》有这么一篇,涉及到皮肤病的“疮疡、疮痈”的治疗,内容没多少。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多是后世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子多,实际上皮肤病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皮肤病也不例外,它出现的症状毫不例外表现为六经证,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是六经症状,这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六类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理解这个方子,就对我们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它的理论在哪儿呢?从这一条就能看出来。

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它是从症状反应上来治病的,辩证的。

这条怎么说呢,“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啊,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从间接上见到的。

他写成了《伤寒论》以后,论广以后,经过《汤液经法》,经过张仲景论广,就是补充,写成了《伤寒论》,这个书啊应该是《论广汤液经》,王叔和见到了,整理了以后,他起了个名字叫《伤寒论》。

后来又发现一部分没有整进去的内容了,又整了整,叫做《金匮要略方论》,也叫《金匮要略》。

所以我们看到了《伤寒论》或者叫《伤寒杂病论》,实际,张仲景,现在说这个《伤寒论》啊不是叫《伤寒论》,叫《论广汤液经》。

不是张仲景一出道就一下写成的,所以这条文就是这样。

这个条文经过杨绍伊的考证啊,可能就是说《伊尹汤液经》也叫《汤液经法》,原先是这么写的“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者,一日二三度发。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欧阳卫权广东省中医院510120欧阳卫权,男,40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16年。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

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以及内科发热、咳喘、胃病、痹证、妇儿科等疑难杂病。

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六经衿百病”并非过誉浮夸之语,而是历代医家医疗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灼见。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疗效。

益信古人感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朱丹溪)、“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陈修园)不余欺也!然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其辨证思路和要点在哪里?2009年12月底,本人参加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经方治疗皮肤病学术研讨会”,曾以“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为题目做了演讲。

当时演讲分标题为八句诗,今抄录如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症奈何难辨识,当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这八句诗,大致概括了本人在运用六经辨证、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

今仍从这八句诗的八个方面来逐一论述。

一、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经方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经方”,概指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反复摸索验证得来的确实有效的经验之方。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所以,皮肤病种类繁多,估计有1000多种。

基层常见的皮肤病有病毒细菌性皮肤病的单纯疱疹(热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蛇串疮)、扁平疣、脓疱疮(黄水疮)、丹毒、毛囊炎等。

变态(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风疹块)、异位性皮炎等。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痒疹。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牛皮癣)也常见。

痤疮也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皮肤的疾病就是全身疾病的缩影,许多全身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所以,皮肤病的治疗非常复杂。

几乎所有的经方均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皮肤病常选用下列经方:(一)桂枝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丘疹、糜烂、溃疡、皮肤白而干枯、局部不红色淡者,如毛囊炎、痤疮、冬季皮炎、冻疮、荨麻疹、湿疹、下肢溃疡、皮肤皲裂等。

【应用参考】1.运用本方者,大多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自汗、舌黯淡。

2.老人或虚弱体质者应用较多;身体强壮、舌红苔黄、脉数者慎用,凝血机制障得者慎用。

3.痤疮、毛囊炎等以色不红活,不痛或微痛,疮体平塌,肤色少光泽,寒凉药物无效者适用,如局部红肿热痛者慎用。

4.服用本方后应保暖避风。

5.浮肿或溃疡经久不愈者,加黄芪30g;皮肤干枯萎黄,加当归15g。

【典型案例】李女,33岁,158cm/40kg。

2013年6月28日初诊。

病史:荨麻疹1个月,周身均有,遇风冷则发作。

食欲好,易饥饿。

体征:肤白,消瘦。

舌质淡嫩,脉弱。

处方:肉桂5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5g,干姜10g,红枣30g,15剂,3-2服法,药后喝热粥一碗,避风。

2014年4月18日:服上方5剂荨麻疹即消失。

近日食螃蟹后出现痒疹。

原方加紫苏叶10g,茯苓15g,10剂。

(二)葛根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以肌肉丰满而皮肤干燥粗糙、丘疹、鳞屑者,皮损在头面部、项背部者。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分享喜悦:听课、读书、学中医这里是全国中医院校师生的“掌上家园”:悦读中医。

“我的梦想:从21天开始”。

让我们“不放逸,不抱怨;同修中医,分享喜悦”。

下面,就是大家期待的“悦读中医”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广东省中医院欧阳卫权副主任医师谢谢主持人介绍,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各位学生,下午好!今天下午我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由于时间比较长,我就坐着跟大家了,请大家多多包涵。

那么,经方辨治皮肤病,这个可能大家在看临床杂志的过程中啊,都会有一些个案报道。

但是,如果是系统的研究经方治疗皮肤病,研究“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目前在国内来看还是寥寥可数的、不多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经方到底能不能治疗皮肤病呢?这个回答是可以的;“六经辨证”能不能用于皮肤病,这个回答也是肯定的,完全可以。

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下这个辨证的思路。

这个“思路”呢,我用了“八句诗”把它概括了一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用这么“八句诗”作了一个概括,事实上,这个题目呢,我在北京、武汉、重庆那边与我们的同行交流过,所以今天我还是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讨论一下,当然也增加了我的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欲取经方治皮病”。

那我们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个书,真正在条文中提到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条文多不多?大家回答多不多?是不是非常少,我罗列了一下,大概也就那么六七条。

比如像“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等等这一类的。

当然,这个名言来治皮肤病的经方是很少的,那么,我们真正要用经方来治皮肤病要靠什么呢?我认为是依靠六经辨证。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导读:很实在的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临床治疗常见皮肤病的思路,有痤疮、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和急性湿疹,并分别分享了他印象深刻的医案,都是经验之谈,相信您读了会有自己的感想。

(编辑/王超)六经辨治皮肤病体会作者/李浩然早年在研究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有学习皮肤病专业的想法,为此还曾在附属医院跟随皮肤科的老师抄方学习了一段时间。

对于一些常见、多发的皮肤病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当然后来因多种原因未能选择该专业,但是对于皮肤病专业的兴趣并没有减少,在工作的阶段常常也去尝试治疗一些皮肤病患者,有些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皮肤病专业其实也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所在,而且皮肤病的治疗受主观影响较小,效与无效,显而易见,很多时候也很考验医生的治疗水平和经验。

我在临床中喜用经方,经方的优势我就不赘述了,历代医家已经说的很详备。

但是并不是刻意去选择经方,所有的选方遣药,都要以疗效为前提。

在学习了很多前辈的经验加上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实践,我发现其实皮肤病的治疗也可以纳入六经的辨证体系,在六经的辨证体系下选择合适的方剂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个人在临床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痤疮痤疮我个人觉得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然也是我治疗最多的一种疾病。

其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特别在青春期,皮损分布于颜面和胸背部,主要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等特点。

观古今医籍,多从肺热,或肝胆湿热论治,疗效参半。

当年我在跟梅国强教授抄方的时候,梅老治疗痤疮十之八九都用柴胡四物汤加减:当时不求甚解,观之疗效显著。

而后自己在临床工作中也学习梅老运用柴胡四物汤加减治疗痤疮,疗效也很稳定,特别是很多患者服药痊愈后随访未复发,这是让人很惊奇的。

再仔细分析痤疮的发病机理,发现该方恰合病机。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有叛逆、易怒、冲动等表现,这些其实均为相火妄动的表现。

郑钦安也曾在其著作里提出头面之火大多为虚火,非实火,且要慎用凉药。

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 按:太阳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痒症,用药微出汗,则痒
可除,属于表郁轻症,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
轺赤小豆汤主之。
• 按: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外感风热之邪,内有 湿浊蕴郁,阻于肌表而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 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 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 之意。可用于荨麻
• 按:《心典》云:甲错,肌皮干起,如鳞甲之交错;由营滞于中, 故血燥于外也。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治暴热、排脓为 臣;附子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 皮表之病则可愈。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甘草泻心汤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
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 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 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a),甘草泻心汤主之。
•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按:阳毒之为病,颜面发斑,类似今之红斑性狼疮,阳毒轻浅, 利于速散,故用雄黄、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诸药透邪外出,方后 有服之“取汗”,可见本方透解之功,其阴毒去雄黄、蜀椒者, 以邪毒不在阳分,不若当归、鳖甲直入阴分之为得也, 《医宗 金鉴》有二味拔毒散:白矾、雄黄各等分,共研细末,凉开水调 涂,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本经》记载升麻解毒, 且有透发之功,本方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 重 视 情 志
重视情志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皮肤病患者伴有思虑过度 :酌加酸枣仁汤 四逆散调畅情志,同时有消炎的作用

皮肤科的中医辨病辨证思路

皮肤科的中医辨病辨证思路

皮肤科的中医辨病辨证思路
皮肤科的中医辨病辨证思路是指中医在诊断皮肤病时,遵循中医辨证的思路,通过辨别病因、病机、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的思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望、闻、问、切。

其中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指听取病人的言语、声音、呼吸等;问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切指按摩病人的腧穴、经络以及病变部位等。

在辨证过程中,中医需要结合病人的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湿疹时,中医需要辨别患者体内湿气的性质、湿热、湿寒等不同类型,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如调节饮食,引导体内湿气排出等。

综上所述,皮肤科的中医辨病辨证思路是一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思路。

通过丰富的辨证经验和熟练的技能,中医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经方治皮肤病

经方治皮肤病

经方治皮肤病(转自伤寒论坛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

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

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

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

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

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

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

今晨体温即复正常。

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

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

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

有高血压、肺心病史。

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

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

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

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

经方在皮肤病中活用思路

经方在皮肤病中活用思路

经方在皮肤病中活用思路毛进军:经方在皮肤病中活用思路原创毛进军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昨天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开放共享积极共赢每周一12:00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专注中医·始终原创ALL GOOD THINGS COME活用思路经方治疗皮肤病讲者简介毛进军,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内实力派经方临床家。

现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临床医学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国医堂工作。

河南省驻马店市仲景医学学会会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乡村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经方专著:《经方辨治法度》《经方启示录》《思考经方》《经方心得》《经方活用心法》等系列经方医学全书。

对仲景经方医学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善用经方辨治外感内伤杂病及疑难重证,屡起沉疴锢疾。

多次应邀去国内外讲学。

本文根据毛进军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

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

TO YOU AS PROMISED我临床上也遇到了很多的皮肤病,在皮肤病的治疗上,用经方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实际上因为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是不分科的。

古代名医扁鹊就是到邯郸看妇科,就是带下医;到洛阳是耳目痹医;到咸阳是儿科医生。

所以用中医治病只要辨证准确,从整体来论治,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是肌肤,其次是筋脉,其次是六腑,其次是五脏。

”这个治内伤病,实际上在最后。

我们现在也都看到了疮疡、疥癣等等这些病,近些年来少了,但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多了起来。

这一是和卫生条件有关,二是与我们很多的医生误治有关,把表证治成了里证,我们治病治表是关键。

首先说一下皮肤病基本理论的要点。

人体的皮肤包括附属器官,指甲、毛发、汗腺、皮脂腺、皮肤血管、淋巴管等等。

皮肤有六大功能:一、免疫功能,也就是说皮肤是人体的防病屏障,防御外邪的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次寻方证最难对, 沥血呕心功乃成。

张仲景:“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孙思邈:“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 易知。” 柯琴:“仲景之方因证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证便与 此方,是仲景活法。” 徐灵胎:“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不类经而类 方”、“见症施治,与仲景意,无不吻合”。 吉益东洞:“《伤寒论》惟方与证耳。” 刘渡舟:(方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也是打开 大门的一把钥匙。” 胡熙恕:“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李可:
“病可以有千种万种,病机则不 出六经八纲之范围。” “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 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胡熙恕:“六经来自八纲,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 实施” 胡氏认为: 《伤寒论》六经实质: 病性:阴、阳(寒、热、虚、实) 病位:表、里、半表半里 表:表阳、表阴 里:里阳、里阴 半表半里:半表半里阳、半表半里阴 (注意:病位=病邪反应部位≠病灶) 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各有阴阳之病性,三而二之为六, 此六经之由来。

表证 表阳证 太阳证
麻黄汤、桂枝汤
表阴证 少阴证
麻附辛汤、麻附草汤
里证 里阳证 里阴证
阳明证
白虎汤、三承气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太阴证
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白散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证
小柴胡汤、四逆散
半表半里阴证 厥阴证
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先辨六经定主向, 阴阳表里虚实清。

六经提纲是辨清六经之重要依据。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胃家实;身热,汗自出,不恶寒 反恶热。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不欲食,食则吐蛔。
1、经络说:宋· 朱肱(《类证活人书》)提出以经络循 行之路辨六经病证。 2、脏腑说:清· 钱潢(《伤寒溯源集》)对六经病以脏 腑、三焦进行阐发。 3、气化说:清·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以《内经》 的“开阖枢”和“标本中见”的气化理论,来解释六经。 4、六部说:明·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把人体分成六 部以解六经。 5、地面说:清·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认为“仲景 之六经,是经六个地面”。 6、其它:祝味菊阶段说、陆渊雷症候群说、俞根初形层 说、何廉臣三焦说,以及现代的病理层次说、阴阳胜复 说、综合体质说、系统说等,不下数十种解说法。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根本,就在于辨方证,抓 住了方证,就等于抓住了六经辨证的精髓。 如何辨方证?辨方证关键在于抓主证。 抓主证,要与“主诉”进行区别。
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 主诉:是病人来诊时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和体征及发病时间。

有时主诉和主证是重叠的,但更多情况下,特别 是对皮肤病的辩证中,主诉和主证并不重叠。 《伤寒论》条文中对主证有高度的概括 ,所以必 须熟悉《伤寒论》条文,达到熟烂于胸,脱口而 出,才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六经与八纲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清· 江笔花:“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 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 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辨 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此阴阳而已。” ( 《表里虚实寒热辨》) 明· 方隅《医林绳墨· 卷一· 伤寒又论》: “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 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 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 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 撩然手胸中也。” 此首将伤寒六经归入八纲辨证的范畴。

一、欲取经方治皮病, 《伤寒》仲景未言明。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 之。”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 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二、若能窥得长沙趣, 取道六经功效宏。

《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 宋· 朱肱在其《类证活人书》中首次将《伤 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 。 “六经”为对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概括。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阴阳之三 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用也。”

六经实质,大致有以下学说:

太阳病——桂枝汤方证



慢性荨麻疹 谭xx,女性,21岁。初诊09年7月13日。荨麻疹2月。 外院中西药治疗未改善。仍每日起风团,瘙痒。怕冷 恶风,时汗出,口中和,伴嗳气,舌淡润,苔白,脉 浮缓。 桂枝10g,白芍10g,大枣30g,炙草6g,路路通15g, 防风10g,苍术10g,茯苓15g,生姜10g。4剂。 风团瘙痒减,仍嗳气。去路路通、防风,加厚朴10g, 陈皮10g,炒枳壳5g。5剂。嗳气好很多,风团瘙痒稍 反复,去茯苓,加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5 剂。风团瘙痒基本不作,再予7剂巩固。
六经实质?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恽铁樵《伤寒论研究》: “《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 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 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 稍久渐渐淡忘。及为人治病稍久,则不复措意。 岂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以为了解。偶值 后辈问难,方且多为遁辞曲说,卒至人我皆堕五 里雾中。此即所谓‘良医不能以其术授人’也。 此中情形,不可谓非自欺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