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导学案)教案【七上部编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3《雨的四季》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3《雨的四季》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3686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f.png)
3雨的四季1.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一、新课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画、若诗。
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见教学PPT课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听课文朗读,注意重音和停连。
(PPT播放视频)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总——第一部分(①):直抒胸臆,总写对雨的感受——喜欢。
分——第二部分(②~⑤):文章主体,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
总——第三部分(⑥、⑦):直抒胸臆,抒发对雨的爱恋、赞美之情。
目标导学三:把握雨的特点品读第一部分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明确:②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品读第二部分阅读②—⑤段,概括课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沉静、端庄、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1.作者在第②段是如何写春雨的?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第二段,作者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样从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和娇媚的特点。
2.春雨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明确:春雨绵绵,柔软、娇媚、透明的雨水,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姿容。
3.文章的第③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明确: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
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
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dbfc6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2.png)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品味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赏析,品味其语言之美和表现手法。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 22 种。
(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苞()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吝啬()干涩()草垛()咄咄逼人()2.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_莅临:________________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文章主要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答案:春雨的特点是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特点是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思、深情;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纯洁。
(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的雨的?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答案:作者通过对雨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展现了四季雨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142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5篇《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细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篇幅不长,内容不深,语言规范美丽,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给人以清爽、深刻的印象,是同学学习语言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对雨寄予的思想情感2、让同学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教学难点:观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用笔之细腻,培育同学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力量。
教学方法1、自读法:将老师点拨与同学自读相结合,体会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老师范读与同学诵读结合起来,留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探究法:调动同学乐观性,引导他们自己绽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优美,夏雨猛烈,秋雨凉爽,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会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
二、基础学问:1、:刘湛【zhàn】秋,当代诗人。
1935年10月生。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暖和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
2、字词积累三、整体感知、鉴赏分析:1、同学们依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自读课文】畅谈感受,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生1:我读这篇文章完全被她的漂亮感染了,这是雨吗?更像是个翩翩走来的美少女,轻柔、热闹、奔放、含蓄,我爱雨,像一样,爱的肤浅!生2:以雨为原料,以情为酵母,在心的酒窖中酿出了一坛美酒,刚一开封,那芳香就扑面而来,醉倒了我们的苍白而干枯的生命,沉淀诞生命醇香而迷人的的味道,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需要我们专心灵去感悟……师: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还有谁能摒弃尘世的杂念?我们无须等待四季的轮回,即使窗外寒风凛冽,我们可以搭车到心海去看雨,去那里不需要车票,但需要你带着真诚、乐观的背囊和一双纯洁的眼镜,心海的雨很漂亮:那里有春雨的飘飘,那里有夏雨的潇潇,那里有秋雨的潺潺,那里有冬雨的纷纷,那是雨的极致,当然也是人生的极致。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3a0d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d.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二、字词预习检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
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①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②掌握下列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4faf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7.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达成目标: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珍爱生命。
【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它是写景抒情散文。
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
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还有一定的难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7d2d2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
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
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雨的四季-刘湛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雨的四季-刘湛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5f7eb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1.png)
《雨的四季-刘湛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诗人刘湛秋以雨为主题写作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雨的四季》这首诗的诗意表达和情感内涵;3. 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体会雨的不同季节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导学重点:1. 诗人刘湛秋以雨为主题的写作特点;2. 探究《雨的四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意境化的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导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表达;2. 如何将诗歌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感悟和思考。
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方式,营造下雨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容的氛围。
2. 提问:你们平时对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雨对你们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步:学习刘湛秋以雨为主题写作的背景和特点1. 介绍刘湛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以雨为主题进行写作的习惯和特点。
2. 教师讲解:雨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情感表达的载体,刘湛秋善于通过描写雨的形态和氛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步:分析《雨的四季》诗歌内容及情感表达1. 逐句解读《雨的四季》诗歌内容,分析其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带领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进行情感体悟和思考1.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不同季节下的雨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和感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悟,引导他们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对雨的情感和思考。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著名雨诗,比较不同诗人对雨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刘湛秋以雨为主题的写作背景和特点,还能够分析《雨的四季》这首诗的诗意表达和情感内涵。
同时,通过与自己生活经验的联系,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雨的不同季节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和思考,并且提升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雨的四季(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雨的四季(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dd70c3be1e650e53ea9966.png)
3 雨的四季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比喻及其作用
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素材积累:
关于雨的古诗佳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220dd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d.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第1课时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文章思路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热烈、粗犷)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端庄、沉静)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自然、平静)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明确: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明确:影响。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f9fc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7.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导学案课题:雨的四季课型:阅读课适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学会用语言表达雨的四季的意境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和课件。
2. 备好课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们对雨有何印象?喜欢还是讨厌?2. 展示一张描绘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15分钟)1. 学生们个别或小组阅读课文《雨的四季》。
2. 倡议同学们读二遍课文,师生共同呈现雨的四季的特点。
三、讨论(15分钟)1.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a. 雨的四季有哪些特点?b. 题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与雨的四季有何关系?c. 你在课文中有哪些感同身受的场景和情节?2. 分别让四五组同学回答一道问题,进行小组竞赛。
四、理解(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解读一段文字,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四季雨的特点和变化。
2. 邀请2 - 3组同学进行书面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展示同学们的总结,并评选出最佳总结。
2. 引导学生从雨的四季中,理解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与意义。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了解“雨的四季”的内容和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作文。
2. 鼓励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来描述雨的四季。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课文《雨的四季》了解到雨的四季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意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学生们对于雨的四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思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则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2123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5.png)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和特点。
2、进一步训练朗读,从朗读中品味四季的雨的特点,掌握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二、发布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发布任务我校文学社举办的“最美明信片设计大赛”向全校学生发出了邀请。
设计内容:四季的雨,以刘湛秋《雨的四季》课文为设计依据。
设计要求:①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
②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
③拟写主题,感悟作者情思。
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加入到设计大赛中吧!2、《雨的四季》中“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
你会选择哪个季节的雨作为明信片的内容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为你最喜欢的雨设计3个标签,展现出这个季节的雨的独特个性。
我喜欢________(季节)的雨,我为她设计的个性标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的四季》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
你会选择哪句“金句”作为明信片的配文呢?请你选择一句最能代表雨的特点的“金句”,说说理由,并进行朗读设计。
我选择________(季节)的雨,我选择的金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总结的方法:5、不同主题的明信片寄予了设计者不同的情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36ad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f.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雨的四季》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过程:―、精读文本,品味语言1.检查作业,背诵美文。
要求学生上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雨的四季》中描写雨的句子。
2.激发想象,赏析美文。
其他学生在欣赏同学背诵的同时,展开想象,赏析同学背诵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学背诵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1)句子: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过后,树从寒冬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2)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3)句子: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淫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赏析:这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冬天带给人们“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的气息”,冬雨却带来了“温暖”和“湿润”,“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给人以希望。
表达了作者对于冬雨的喜爱。
3.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赏析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之妙,进而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模仿写作打好基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252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d.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雨的四季》自读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2)标注自然段;3)在课文中圈出课后生字词,标好拼音,理解词义。
4)了解作者:刘湛秋,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有“抒情诗之王”的雅称,其作品特点是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可以在阅读时多加注意体会这些特点)。
主要作品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泰戈尔文集》等。
5)在文章中,作者在两个重要的位置对雨进行了评价,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划出。
二、课中笔记与练习(细读“春雨”段落)(一)字词积累:1.表示具体事物的词: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词语换成“花朵”、换成“镜子”,会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形容事物特点的词:_________、_________1)侧重形容_____,突出了______(对象)的_______(特点);2)“______”原本用来形容____,现在用来形容______,还加入了与_____进行的对比,将________的特点凸显了出来。
(二)句子鉴赏:1.请同学么细读第2自然段,根据《春》和《济南的冬天》中所学的,在课本中划出不同角度描写的对应句子:视觉、听觉、嗅觉,并赏析这些句子,给你带来了怎样美的体验。
2.课堂笔记(也可旁批在课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篇章结构:文章全篇的结构非常清晰明了,也充分对应了标题“雨的四季”。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b958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9.png)
1.3 雨的四季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4.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表现得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
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行文思路清晰自然,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的美丽,娇媚,温柔,细润,甜美;夏雨热烈,粗犷也奔放;秋雨端庄而沉思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
【作者介绍】(一)作者介绍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侧面描写及其作用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它往往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db6e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f.png)
3.雨的四季素养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味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2.学习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链接关于“雨”的谚语①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
②久雨夜晴无好天,明朝还是雨连绵。
③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④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⑤久雨西北露青天,明天一定是晴天。
⑥雨天伴鸡叫,不晴也天晓。
⑦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⑧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⑩麻雀滚土洗个澡,下雨日子远不了。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篷。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情境预设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文人眼里,它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感受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冬雨的自然……导学建议教师可在课前播放四季的雨的图片或视频及学生朗读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雨”的诗句,初步感知四季的雨各自的特点。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
背景介绍: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
刘湛秋提倡“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等,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fc320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1.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学会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难点: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诗句——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写雨的。
师:最后的雪呢?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
这堂课,咱们来欣赏《雨的四季》,一起领略现代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的风情。
(屏显并板书课题)二、赏文赏析文中优美句子,(一)雨景特点。
文章开篇就点出我很喜欢四季的雨,因为“它是美的。
”在作者的笔下四季的雨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像一个娇媚的少女)夏雨:热烈而又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像一个端庄的夫人)冬雨:自然、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过渡)那么,作者对雨如此钟爱,让我们选择一幅最美的画面——春天的雨,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雨景,领略春雨的风采。
(二)、欣赏雨景。
1、听老师范读,圈画句子,看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全段写“春雨”之美丽、娇媚。
大树、水珠、小草。
2、一场春雨,会给大地的景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看例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油油的波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27dbd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4.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等生字词。
2.朗读课文,想象雨中情景,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3.从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语言。
4.理解作者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1.从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min)上个星期,我们欣赏了朱自清笔下充满生机的春,也感受过老舍笔下响晴的济南的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春天常见、冬天也有的雨。
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二、教学铺垫1.生字词检测(3min)投影:花苞娇媚彩棱镜……(强调形近字的辨析和个别字词的读音)三、整体感知1.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5min)“雨的四季”,不是简单的写雨,而是写了四季的雨景,那么,四季的雨景各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圈出四季的雨的特点。
(提示:抓关键性词语进行概括)明确:春雨:美丽、娇媚、温柔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四、精度细品1.教读赏析(赏析中注意朗读指导,以学生的赏析为主,老师加以适当补充)(15min)看来啊,四季的雨各有神韵,这四季的雨景哟,老师最喜欢春雨啦,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春雨图!①听老师朗读,注意春雨图中都有什么景物?你觉得哪种景物最美,美在哪儿?景物:树、水珠子、小草、空气赏析: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提醒想象画面)拟人手法,把树写活了,写出了树刚从严冬中苏醒的样子。
(对比)每一棵树都睁开眼睛……“特别明亮”则让人感受到了树干开始变青、树叶萌芽的鲜活的生机。
(对比)每一棵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也变软了,而新生的叶子,绿绿的。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e4b3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1.png)
第3课四季的雨预习案【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3.培养自己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刘湛秋,当代诗人。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字词积累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字音和字形。
1.给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苞.()萌.发()绿茵.茵()粗犷.()jié毛()静mì()屋yán()高miǎo()咄咄..逼人()2.解释词语的意思。
花苞__________________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___ 造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吝啬__________________ 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三、课文见疑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寻常的雨中发现了怎样的美,并把雨描绘得诗意盎然,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了四幅雨景图,这四幅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对表达中心所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四季的雨刘湛秋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检测案一、积累与运用(12分)1.阅读下面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c3d48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9.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研读文章,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学会鉴赏。
2、品读美句,体会作者笔下赋“雨”的娴熟技能,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
学会联想与想象。
3、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4、通过作者对四的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画面,描述画面。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界的自然美、内在美,并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放《三月里的小雨》片段。
今天,天气晴朗。
在我们大西北的夏天,只有7、8月份才能下几场小雨或中雨,如果偶尔下一场大雨,那是一种奢侈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学习,领略一下南国四季的雨,它们是多么清新,多么缠绵,多么亲切呀!是的,在不同的四季,雨的色彩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来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特征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鉴赏文章1、配乐朗读课文,教师范读2—5段,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并简洁叙述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3、找学生读课文。
(可为学生配乐。
在学生读中反复提示感情的处理。
师出示相应的语句,提示学生注意生字<找学生边读边注音>。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②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③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④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⑤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f1b82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1.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导语: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
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明确:1、更有韵律美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目标达成:本文是一篇散文。
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
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
在这四幅图画中我最喜欢第一幅——春雨图。
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欣赏它。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春雨图”部分。
(配乐,小评,一语带过)问: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明确:不是,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问:所以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凭生活经验谈)交流结果: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 雨的四季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有人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都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刘湛秋先生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娓娓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以说是“文中有画”了。
作者抓住雨中的四季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雨人格化了。
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个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
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无比热爱,我们应该用心去诵读、用心去领悟,这正是作者融情于景的所在。
方法指导:
比喻及其作用
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