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章时间序列分析第⼋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课时】6学时【本章内容】§ 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分析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组合模型§ 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分析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模型法§ 时间序列季节变动分析[原始资料平均法、趋势-循环剔除法、季节变动的调整§ 时间序列循环变动分析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的、测定⽅法本章⼩结【教学⽬标与要求】1.掌握时间序列的四种速度分析2.掌握时间序列的四种构成因素3.掌握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两种常⽤模型4.掌握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5.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指数平滑法6.;7.掌握测定长期趋势的线性趋势模型法8.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线性趋势模型法9.掌握分析季节变动的原始资料平均法10.掌握分析季节变动的循环剔出法11.掌握测定循环变动的直接法和剩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统计数据进⾏趋势变动分析,利⽤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模型法求得数据的长期趋势;2.对统计数据进⾏季节变动分析,利⽤原始资料平均法、趋势-循环剔除法求得数据的季节变动;3.对统计数据进⾏循环变动分析,利⽤直接法、剩余法求得循环变动。
【导⼊】;很多社会经济现象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为了探索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要从静态上分析现象的特征、内部结构以及相互关联的数量关系,⽽且应着眼于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从动态上去研究其发展变动的过程和规律。
这时需要⼀些专门研究按照时间顺序观测的序列数据的统计分析⽅法,这就是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介绍⼀些时间序列分析的例⼦,让同学们了解时间序列的应⽤,并激发学⽣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
1.为了表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按年度顺序排列起来,据此来研究。
2.公司对未来的销售量作出预测。
这种预测对公司的⽣产进度安排、原材料采购、存货策略、资⾦计划等都⾄关重要。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
值的比重) 两个时点数列之比(每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
人口数)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比(商品流转次数=商品
销售额/商品库存量)
1/8/2020
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销售额 11.2 11.6 11.5
15
12
13
14.2
(万元)
平均库存 7 (吨)
1/8/2020
24
2、连续但是不等间隔
日期 1-3 4-5 6-9 10
职工人数 450 458 452 466
间隔日期 3 2 4 1
af 1350 916 1808 466
a
af f
454人
1/8/2020
25
3、不连续登记,间隔相同
例:某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对职工出勤情况进行抽查,结 果如下表所示,请计算该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的平均人数
26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460 466 466 484 484 506
2
2
2 478人
3
因此计算公式可写为:
a (a0 a1) / 2 (a1 a2 ) / 2 (an1 an ) / 2 n
a0 / 2 a1 an1 an / 2 n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人均支出 0.71 0.88 (万元)
0.98
1.15
1.25
1.48
1.98
相对数时间数列与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关系: 相似点:不具有可加性;
统计学罗文宝主编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单选题多选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B )。
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4.时间数列中绝对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D )。
A.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B.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相对数时间数列C.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 )。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
A 、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 (2%×5%×8%×7%)-100%4201193195190+++、A 3193195190++、B 1422011931952190-+++、C 422011931952190+++、D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下)
不规则变动(I) 不规则变动(I)
不规则变动是指由意外的偶然性因素引 不规则变动是指由意外的偶然性因素引 是指由意外的偶然性因素 起的,突然发生的、无周期的随机波动。 起的,突然发生的、无周期的随机波动。 例如,地震、 例如,地震、水、旱、风、虫灾害和原 因不明所引起的各种变动。 因不明所引起的各种变动。
Y-T=S+C+I
其次,将时间数列中的实际数据减去季节变动值, 其次,将时间数列中的实际数据减去季节变动值,测定循环变 动和不规则变动的绝对额。 动和不规则变动的绝对额。
Y-T-S=C+I
再次,将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绝对额进行移动平均, 再次,将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绝对额进行移动平均,剔除不 规则变动影响,测定循环变动绝对额。 规则变动影响,测定循环变动绝对额。将时间数列中的实际数 据减去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 据减去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其差额就是不规则变 也可用循环、不规则变动减去循环变动计算不规则变动。 动。也可用循环、不规则变动减去循环变动计算不规则变动。
作用: 消除较小时距单位内偶然因素的影响, 作用:—消除较小时距单位内偶然因素的影响,显 示现象变动的基本趋势
y1 y2 y1 + y2 + y3 y = y1 + y2 + y3 2 3 y3 y4 y4 + y5 + y6 y4 + y5 + y6 y = y5 5 3 y6 y7 yn − 2 + yn − 1 + yn y = 3 M yn − 2 + y n − 1 + yn n − 1 yn
应用时距扩大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应用时距扩大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扩大的时距多大为宜取决于现象自身 的特点。对于呈现周期波动的动态数列, 的特点。对于呈现周期波动的动态数列,扩大 的时距应与波动的周期相吻合; 的时距应与波动的周期相吻合;对于一般的动 态数列,则要逐步扩大时距, 态数列,则要逐步扩大时距,以能够显示趋势 变动的方向为宜。时距扩大太大, 变动的方向为宜。时距扩大太大,将造成信息 的损失。 的损失。 扩大的时距要一致, 2、扩大的时距要一致,相应的发展水平 才具有可比性。 才具有可比性。
应用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
应用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时间数列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什么是时间数列分析时间数列(Time Series)指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据观测值。
时间数列分析是指根据时间数列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旨在发现数据中存在的趋势、季节性、周期性等规律,以便进行预测和决策。
时间数列分析的重要性时间数列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金融、医学、气象等。
通过时间数列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数据走势•制定决策和策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时间数列分析方法1. 平稳性检验平稳性是时间数列分析的前提条件之一,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等方法来判断时间数列是否平稳。
如果时间数列不平稳,需要进行差分处理或其他转换方法使其平稳化。
2. 自相关性分析自相关性分析是检验数据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即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的方法,可以通过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来判断数据中的自相关性程度。
3.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基本的时间数列预测方法,通过计算一定窗口内的数据均值来平滑数据曲线,以便更好地观察数据走势和预测未来走向。
4. 季节性调整在时间数列分析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以消除季节性影响,使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应用实例1. 股票价格预测时间数列分析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股票价格的时间数列数据,可以预测股价的未来走势,指导投资决策。
2. 气象预测气象数据也是时间数列数据的一种,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时间数列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天气情况,为灾害预警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3. 经济指标分析经济数据的时间数列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增长趋势、波动周期等信息,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决策。
结语时间数列分析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数据之间的规律、趋势和关联。
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指标
43
▪ 按照几何平均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所推算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与实际资料 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相同。
▪ 按方程按照方程式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所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全 期各年的实际发展水平的总和相同。
44
三、计算和运用速度指标注意的问题
个发展水平。
▪ 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中间水平)。
5
(二)平均发展水平
▪
平均发展水平是时间数列中各不同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
均数或时间平均数。
1、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的序时平均数
6
1、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 用符号表示为:
a1 , a2 , a3 ,, an
a0 a0 a0
a0
26
2.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前一期水平
▪ 用符号表示为:
a1 , a2 , a3 ,, an
a0 a1 a2
an1
27
3.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a1 a2 a3 an an
a0 a1 a2
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动 态 平 均 指 标
46
某企业产值与月初职工人数资料
a.产值(万元) b.月初职工人数(人)
7月 750 870
8月 830 910
9月 800 900
10月 … 920
18
▪ 二、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一)增长量 ▪ 也称增减量,其计算公式为:
▪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课件第08章 时间数列分析
时间
1月底
3月底
8月底
12月底
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230
238
229
240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基础
第八章 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形成—都需要分子和分母
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
例如
月份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一、发 展 水 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三、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基础
第八章 时间数列
一、发 展 水 平
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 其数值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用符号表示为:
a0,a1,a2,a3,a4,…an-1,an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基础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意义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基础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意义
2.分子和分母都为时点数列时,(有16个公式) 常用的有:
c
a
a1 2
a2
a3
an1
an 2
b
b1 2
b2
b3
bn1
bn 2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基础
(二第八)章由时相间数对列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 平均数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2020/1/19
增长速度growth rate 表明现象的增长程度
某现 基象 期报 水 告 平 报期 告 基的 期 期 基 增 水 水 期 长 平 平 发 水 量 展 平 1速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2020/1/19
增 1长 的 % 绝 环 对 逐 比 期 增 1 值 增 0 长 0上 长 1速 0 期 量 0度 水平
n 1
n 1
(5)间隔不相等不连续时点的时点数列
2020/1/19
aa1 2a2t1a2 2a3t2an12 antn1 t1t2tn1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增长量growth amount
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表明 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社会经济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的 涨落起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种 波浪式的变动
随机变动(I)
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天灾、人 祸、战乱等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 引起是无周期性波动
2020/1/19
一般模型 加法模型
Y=T+S+C+I
乘法模型 Y=T×S×C×I
分解方法
加法模型 T=Y-(S+C+I)
乘法模型
2020/1/19
✓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n
X
n
Xi
i1
n
an a0
适用:水平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计算
2020/1/19
✓方程法(累计法)
a 0 x a 0 x 2 a 0 x 3 a 0 x n a i
xx2x3xnai a0
适用:侧重于考察中长期间的累计总量
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100% 表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
统计学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二) 单项选择题1、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
A、时间和指标数值B、变量和次数(频数)C、主词和宾词D、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C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数列C、企业总产值按时间顺序形成的数列D、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形成的分组数列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C )。
A、某工厂各年工业总产值;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C、某厂历年年初固定资产额D、某厂历年新增职工人数。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A、时期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5、工人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属于( C )。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点数列6、在时点数列中,称为“间隔”的是( C )。
A、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间的距离;B、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C、两个相邻指标在时间上的距离;D、两个相邻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
7、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基础指标是( A )。
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
8、计算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资料来源是( D)A、前者为时点数列,后者为时期数列B、前者为时期数列,后者为时点数列C、前者为变量数列,后者为时间数列D、前者为时间数列,后者为变量数列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B )A、首尾折半法B、简单算术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10、某企业某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单位:万元)月份 1 2 3 4月初库存额 20 24 18 22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 C )A、(20+24+18+22)/4B、(20+24+18)/3C、(10+24+18+11)/3D、(10+24+9)/311、上题中如果把月初库存额指标换成企业利润额,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额为( B )A、(20+24+18+22)/4B、(20+24+18)/3C、(10+24+18+11)/3D、(10+24+9)/312、某企业某年一季度的利润额为150万元,职工人数120人,则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利润额和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分别为:( B )A、50万元,40人B、 50万元,120人C、150万元,120人D、以上全错13、定基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量的关系是( B )。
08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某地10月份上旬中午12点平均室外温度:
20.5 21 23 19 20 21.5 23 22 . 5 24 23 . 5 连续时点数列 y 10 (简单平均法) o 21.8 C
2014-3-30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19
2.2 平均发展水平
【例8-4】 某企业2007年11月份在册职
注意:
—要根据不同数列(时期、时点、相 对数、 平均数)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计算!
2014-3-30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12
2.2 平均发展水平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不同点
序时平均数
依据 时间数列
对象 不同时间指标值平均 性质 动态平均数 不同类型数列采用不 方法 同计算公式
2014-3-30
一般平均数
【例 8-6】某企业 2007年四个季 度 一 二 三 四 计划完成(%) 95 120 110 105 度的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 实际完成(件) 3 800 4 800 5 500 5 250 所示,求该企业全年的平均计划完 计划任务(件) 4 000 4 000 5 000 5 000 实际完成数 成程度。 该企业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 根据:计划任务数
2014-3-30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21
2.2 平均发展水平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y1
y3
y2
y n 1
yn
y 0 y1 y1 y 2 y n 1 y n y0 2 2 2 y n
y4
y 0 y1 y1 2
2014-3-30
0
1
y1 y 2 y2 2
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统计学_第八章__时间序列分析
1978—2003年GDP和最终消费(亿元)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年 份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GDP 最终消费
4、二者关系 (1)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
an a0 (a1 a0 ) (a2 a1 ) (a3 a2 ) (an an1 )
(2)相邻两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 累计增长量;相邻两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 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增长量 1、概念 一段时期内平均每期增加或者减少的绝 对数量。或者说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2、计算公式
a0 a1 a 2 a n 或 a n 1
af a f
B、如果是间断时点数列,计算方法为: 『两个假设条件: 一是假设上期期末水平等于本期期初水平; 二是假设现象在间隔期内数量变化是均匀的。』 Ⅰ、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采用“首尾(首末)折半 法”计算。 先计算各间隔期的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些平均数进行 简单算术平均。例如:
第一节
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1、时间序列:将不同时间的某一统计指标数据按照 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序列,也称时间 数列或动态数列。 2、基本构成要素(从形式上看): 一是时间顺序(现象所属的时间)。可以是年份、季 度、月份或其他任何时间,称时间要素(常用t表示); 二是不同时间的统计数据(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 值)。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称数据要素 (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
统计学第8章 时间序列分析
a n 1
a0
(二)增长速度(增减速度)
增长速度=
增减量 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1
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 an an1 an 1
an1
an1
=环比发展速度 - 100%
定基增长速度= an a0 an 1
a0
a0
=定基发展速度 - 100%
例题: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模型
(构成要素与测定方法)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
长期趋势
季节变动
循环波动 不规则波动
线性趋势 非线性趋势
按月(季)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二次曲线 指数曲线
趋势剔出法
半数平均法
修正指数曲线
最小平方法
Gompertz曲线 Logistic曲线
剩余法
线性趋势
一、移动平均法
(Moving Average Method)
移动平均法(趋势图)
200
汽 150
车
产 100
量
(万辆)50
产量 五项移动平均趋势值 五项移动中位数
0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年份)
图11-1 汽车产量移动平均趋势图
移动平均法特点
1、对原数列有修匀作用,移动项数越大,修匀 作用越强。
2、移动平均时,项数为奇数时,只需一次移动 平均,其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项中间一期; 当为偶数时,需再进行一次相邻两平均值的 移动平均。
年份
销售额 逐 期 增 减 量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
(万元) (万元)
(%)
度(%)
统计学第八章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 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C 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D 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平均数时间序列B 时期序列C 时点序列D 相对数时间序列 3.发展速度属于( )A 比例相对数B 比较相对数C 动态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 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 报告期水平B 基期水平C 实际水平D 计划水平 5.某车间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 )A 296人B 292人C 295 人D 300人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A 150万人B 150.2万人C 150.1万人D 无法确定 7.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 A 有8个 B 有9个 C 有10个 D 有7个 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A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9.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6—201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 5%6.58B 5%6.158C 6%6.58D 6%6.158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 A 简单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 加权序时平均法 D 首末折半法 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A 时距扩大法B 移动平均法C 最小平方法D 季节指数法 1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的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13.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侧重于考察现象的( ) A.期末发展水平 B.期初发展水平C.中间各项发展水平D.整个时期各发展水平的总和14.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和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差 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积 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逐期增长量之商15.已知某地区2010年的粮食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倍,比2005年增长了0.5倍,那么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 )。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第一部分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要求在时间间隔方面( )。
A.必须相等B.必须不相等C.可相等也可不相等D.不需要考虑 2.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相对数动态数列B.绝对数动态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3.以1980年0a 为最初水乎,2005年n a为最末水平,在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需要开( )。
A.24次方B.25次方C.26次方D.27次方 4.对长度不同的各时期产值资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简单几何平均 D.加权几何平均 5.由两个时期数列相应项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 )。
A.n aa ∑=B.n cc ∑=C.∑--++++++=f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1232121222 D.∑∑=b a c 6.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A.n a a ∑=B.12121121-++++=-n a a a a a n nC.∑--++++++=f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1232121222 D.∑∑=f af a7.根据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而计算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B.序时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静态平均数 8.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 )。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C.累计增加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D.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9.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B.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10.某现象前期水平为1600万吨,本期水平为2000万吨,则增长1%的绝对值为( )。
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2、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计增长量与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 长时间内总的增长速度。公式如下:
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期水平)/某一固定期 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
1、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时间数列逐项求 序时平均数,平均项数固定,并逐 项移动得出由这些平均数构成的新 数列,它可以消除某些因素及随机 因素的影响,显示出现象的长期趋 势。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设时间数列的水平顺次为: a1,a2,a3, an 若取三项平均移动平均形成的新数 列为:
a1 a 2 a 3 a 2 a3 a 4 a2 , a3 , 3 3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时间数列概述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时间数列亦称动态数列,是将反映某现象的 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 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如: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3、循环变动(以C表示) 循环变动是指现象以若干年为一周 期,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 如经济危机就是循环变动,每一循 环周期都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 和高涨四个阶段。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4、随机变动(以I表示) 随机变动亦称不规则变动或剩余变 动,是动态数列除了上述三种变动 之外剩余的一种变动,是偶然因素 引起的一种随机波动。如自然灾害、 战争等无法预见的因素引起的波动。
统计学8章
三、平均发展水平
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时间数 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平均数。它将现象在不同时 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动态上反映现象在 一段时间内的一般发展水平。 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总是不平衡 的,在动态分析中序时平均数可以用来修匀时 间数列,消除现象在短时间内的波动,使时间 数列能更明显更集中地反映出现象的发展变化 方向、程度和趋势。序时平均数还广泛用于对 比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乃至不同国 家在某一时间内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是由不同时间上的同类相对数按先后顺 序排列而成的动态数列,用来说明现象之间 的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过程, 能更清晰地表明某些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发 展变化及规律性。 各个指标都是相对数,其计算基础不同, 不能直接相加。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是由不同时间上的同类平均指标按先后 顺序排列而成的动态数列,可用以分析某一 现象的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2)当已知分子数列和相对指标时间 数列时,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a a 由于 c , 则: b c b
而 所以
a a c b b
a c a c
2. 分子数列、分母数列都是时点数列
如果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都是时点数列, 当两个时点数列的资料是逐日记录的,以日 为间隔依次排列时,就可视为连续的时点数 列,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分子数列 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再求得相对指标 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动态平均数所组成的时间数列。由于这两种
时间数列性质不同,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 也不同。
1. 根据一般平均数所组成的时间数列 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于该种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都是平均 数,不能直接相加,必须求出分子数列的序 时平均数和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用两者 对比,才可求出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 平均数。
统计学计算公式总结
第三章 平均指标 题型1.计算平均指标(算术、调和、几何平均数)2.比较平均数代表性大小3、计算变异指标(主要是平均差、标准差, 变异系数的计算)ff iff nf f n n n i n x xx xG x x x x G ∑∑∏=⋅⋅⋅=∏=⋅⋅⋅= 212121::加权几何平均数简单几何平均数第四章 抽样估计1.区间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成数区间估计以及总体总量指标的区间估计)2.样本容量的确定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1.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 2.抽样成数的平均误差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1.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22xx -=σx AD n n x σσσ==2)(nP P p )1()(-=σ)1()(2Nnn x -=σσ2.抽样成数的平均误差: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估计总体平均数估计总体成数或第七章相关和回归1.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的计算)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3.r 、b 含义及关系回归)1()1()(Nnn P P p --=σ)(2x Z x σα=∆p p x x p P p x X x ∆+≤≤∆-∆+≤≤∆-2220x t n ∆=σ22222σσt N Nt n x +∆=220)1(pp p t n ∆-=)1()1(222p p t N p p Nt n p -+∆-=N n n n 001+=2222)()(y y x x y x xy r -⋅--=⎪⎩⎪⎨⎧-=--=∑∑∑∑∑xb y a x x n y x xy n b 22)(xxxyL L x x n y x xy n b =--=∑∑∑∑∑22)(xyrb σσ=Np PN N p N x N X N x p p x x )()()()(∆+≤≤∆-∆+≤≤∆-)(2p Z p σα=∆第八章 时间数列 1.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2.长期趋势的测定3.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结合(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一般方法 N简捷法N第九章 指数1.综合指数计算和因素分析2.平均数指数计算和因素分析n a a ∑=→时期数列12111232121222---+++++++=n n n n f f f f a a f a f a ∑∑=1011qp q p K p ∑∑=01pq p q K q )(0010000001∑∑∑∑=⋅=q p q p q p q p q q K q )(101111111∑∑∑∑=⋅=qp q p pp q p qp K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亦称动态平均数或序 时平均数。它是对时间数列中各期 发展水平的平均,表明现象在一段 时间的一般水平。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一)增长量 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 差,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 减少的绝对数量。根据对比基期不 同,增长量数列可分为逐期增长量 和累计增长量两种。
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平均数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把在平均指标在 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 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它 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在平均数时间序列中,各项指标数 值也不能直接相加。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编制时间数列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进行 动态分析,通过同类指标在不同时 间上的数值对比,来研究社会经济 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或趋势。因此, 保证时间数列中各指标数值之间的 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编制时间序列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 和分析客观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及规 律的基础,其作用有: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1 反映客观现象不同时间上的规模和水平 2 反映客观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变化的 过程和趋势; 3 用于探索某些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 性; 4 根据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建立 数学模型,预测未来。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2、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计增长量与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 长时间内总的增长速度。公式如下:
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期水平)/某一固定期 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
a0
a0
an 1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亦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 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 增加或减少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说明 某一现象增减变化的相对程度; 增长速度根据对比基期不同,也有环比 增长速度和定期增长速度两种。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 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公 式如下:
1、长期趋势(以T表示) 长期趋势是指由于某种本质因素的 影响,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呈 现的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发展势态。 如: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 各国国民收入和人均所得有逐年上 升的趋势。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模型
2、季节变动(以S表示) 季节变动是指动态数列受自然因素 和社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有规律的 周期性波动。如,农作物的生产受 季节变化影响,有旺季、淡季之分。 季节变动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二)因素的构成模型 动态数列上述四种变动按一定方式 组合,成为一种模型,称为动态数 列因素构成模型。按对四种变动因 素相互关系的不同假设,可形成乘 法模型、加法模型和乘加模型等:
1、乘法模型:Y=T×S×C×I 2、加法模型:Y=T+S+C+I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1、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时间数列逐项求 序时平均数,平均项数固定,并逐 项移动得出由这些平均数构成的新 数列,它可以消除某些因素及随机 因素的影响,显示出现象的长期趋 势。
x x 2 x n a a0
动态指标的应用原则
(一)正确选择对比基期 (二)既看速度,又看水平 (三)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说明总平均
速度 (四)计划数以增长速度指标表述时必
须考虑原来的基数 (五)几何平均法与方程法的应用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四节 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 一、动态数列的影响因素及其分解模型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 三、季节变动的测定 四、循环波动的测定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a1 a2 an a
a0
a1 a0
a0
a2 a0
a0
an a0
a
a0
a1 a0
a0
a1 a0
a2 a1
a0
a1 a0
a2 a1
an an 1
a
a0 x1 a0 x1 • x2 a0 x1 • x2 xn a
a0x a0x • x a0x • x x a
a1-a0,a2-a0,a3-a0,…… an
-a0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3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期逐期增长量之 和,相邻两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 逐期增长量。 an-a0=(a1-a0)+(a2-a1)+(a3
-a2) +…… +(an-an-1); (an-a0)-(an-1-a0)=(an-an-1)
总速度。若以a0为基期则有:
a1 ; a 2 ; a 3 an
a0 a0 a0
a0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3、二者之间的关系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
速度的连乘积;相邻两定基发展速度之
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a1 a2 a3 an an
a0 a1 a2
an 1 a0
an an 1 an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可比性的具体要求是: 1、时期长短应该统一; 2、总体范围应该统一; 3、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4、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 位等要一致。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 二、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
(一)发展水平 时间数列中各项数值称为发展水平; 第一项数值叫最初水平,最后一项数值 叫最末水平,其余各项数值叫中间水平; 在动态分析中,将所研究的那一期的发 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将作为比较基 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基期水平。
用此方法需计算总速度。由于总速度不
是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相加的总和,而是 等于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公式 如下:
x n x1 x2
xn
n
a1 a2
an
n an
a0 a1
an 1
a0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2、累计法(方程式法)。 累计法亦称方程式法。它的实质是 要求在最初水平(a0)的基础上,各期 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所得的水平之 和,应等于同期实际水平之和。即: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如上例中的平均增长量为:
我国1996 2000年钢产量年平均增长量 为:
710
647
802 5
867
424
3450 5
690(万吨)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三节 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三、动态指标的应用原则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指动态数列中报告期水平 与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发展变化 的相对程度,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 经发展到(或增加到)基期水平的百 分之几或多少倍。根据对比基期不同, 发展速度数列可以分为环比 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逐期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 平之差,表明现象逐期变动的绝对 数量,其数列为:
a1-a0,a2-a1,a3-a2,
…… an-an-1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2、累计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是各期水平与某一固定 基期水平之差,表明现象在较长一 段时间内累计变动的绝对数量。若 以为基期,则数列为: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的概念 1、平均发展速度概念。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 序时平均数,它说明现象在一个较 长的时期中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2、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 数,它说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逐 期平均增长的程度;二者都是序时平均 数,但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 求平均增长速度,而要根据平均发展速 度计算。二者关系是: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1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几何 平均法(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累计 法)。采用哪种计算方法计算,要根据 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要求来确定。两种方 法的数理论据不同,具体计算方法和应 用场合也不一样。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设时间数列的水平顺次为:
a1,a2,a3, an
若取三项平均移动平均形成的新数
列为:
a2 a1 a2 a3, a3 a2 a3 a4,
3
3
an1 an 2 an 1 an 3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2、最小二乘法。 对动态数列采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 势直线,是趋势测定最常用方法。 (1)直线趋势的测定 (2)抛物线趋势的测定 (3)指数曲线趋势的测定。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其前
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
变化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a1 ; a2 ; a3 an
a0 a1 a2
an 1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2、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某一固
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一段
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化程度,故亦称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3、循环变动(以C表示) 循环变动是指现象以若干年为一周 期,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 如经济危机就是循环变动,每一循 环周期都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 和高涨四个阶段。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4、随机变动(以I表示) 随机变动亦称不规则变动或剩余变 动,是动态数列除了上述三种变动 之外剩余的一种变动,是偶然因素 引起的一种随机波动。如自然灾害、 战争等无法预见的因素引起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