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b6131a31126edb6f1a10e3.png)
604
×
38
4 832
练习1:
小明和父母在国庆期间参观动物园,每 张门票108元,那么小明一家需要门票多 少钱?
108×3= 324(元)
108 × 3 3 24
答:小明一家需要门票324元。
练习2:
琪琪在学校图书室里买了 3套《绿色卫士》丛书, 每套208元。一共需要多 少元?
208 ×3= 624(元)
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
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
钱。
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再算可
以买几个。
6 ×6=36(个) 36÷9=4(个)
6 ×6÷9 =36÷9 =4(个)
回顾与反思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 总价钱一样。正确。
2 ×3=6(枝)
30+6=36(枝)
还可以用 竖式计算。
12
×3 6
30 36
2 ×3 10 ×3
12 ×3
36
因数 因数 积
概念总结:
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 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 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 因数的个数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 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小结: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 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 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练习2:
117 × 5= 585 123 × 4= 492
117 × 35
585
123 × 14
4 92
练习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知识解读ppt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知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5845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2.png)
第四部分:主干问题
2.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 0;乘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 定有0。
先用乘数中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再看乘 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法 的计算方法
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在个位没 有向十位进位的情况下,一位数与十位数上的0相乘,积为0, 要在积的十位上写上0占位,以此类推,即与哪一位上的乘积 是0,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进位 数再占位。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有很大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
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 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不仅步骤多,需要 注意的事项也很多。这个过程对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的学生 是很抽象的,尤其是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不容易 理解。因此,教科书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来解释计算的 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估算的方法
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和一 位数相乘。
连乘的运算顺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没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 顺序依次计算。
第二部分:目标定位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实 际意义,感受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进行竖式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f98a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7.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口算乘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三位数的口算乘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口诀和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多位数的口算乘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的口算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多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口算乘法的计算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乘法的实际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口算乘法的计算规律;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口算乘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释计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9b5f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e.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乘法》这一主题的教学,属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课本。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学教具(乘法表、小方块等)。
3. 多媒体设备:PP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乘法运算步骤和例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引入新知(10分钟)介绍乘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多个相同数的加法运算。
3. 讲解乘法运算规律(10分钟)通过乘法表的展示,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特点和规律。
4. 进行乘法运算练习(15分钟)通过黑板上的例题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乘法运算的练习。
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乘法运算的步骤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法运算的技巧。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一些类似的拓展题目,巩固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习题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结合实际例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内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练习环节,应适当增加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运算技巧。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1d8777852458fb760b5607.png)
【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如20×3=60,可以看作:2个十乘3得6个十。如300×4=1200,可以想成:3个百乘4得12个百。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注意结果要用≈。书写格式:86×45≈4500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பைடு நூலகம்要对齐。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2)加错进上来的数。(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二)解决问题 1、“乘加”的题型 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 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3、“两积求和”的题型。 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要明白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4、生活实践题:解答这类题应先计算后比较。 (1)租车:师生共80人,大客车限乘客30人,面包车限乘客20人,租一辆大客车50元,租一辆面包车35元,怎样租车合算? (2)够不够问题:2名教师和31名学生参观海洋馆,用300元买门票够吗?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 注意:1、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2、一个来回=2次 一趟=2次 往返一次=2次 3、(关于“大约)应用题:① 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② 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③ 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练习】: (一)填空: 1、笔算156×3,先算( )×( )=( ),写( )进( ),再用3×5加上( )=( ),写( )进( ),最后用3×( )+( )=( )。 2、450×5,可以用( )×( )=( ),然后在积的后面加上()个0。 3、241×6中,十位上的4和6乘,满( ),向( )位进( ),百位上的2乘6加( ),满( ),向( )位进( ),所以积是( )位数。 4、5004×3积的中间有( )个0,250×4积的末尾有( )个0。 5、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是( )。 二、选择: 1、105×5和5×105的结果相同,都是( )。 A、255 B、505 C、525 2、□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A、4 B、3 C、2 3、□9×6的积是( )位数。A、4 B、3 C、2 4、128×8×0的积是( )。 A、1064 B、1024 C、0 5、甲是乙丙两数和的5倍,正确列式为( )。 A、甲=乙+丙×5 B、(乙+丙)×5=甲 C、甲=(乙+丙) 6、□=△+△+△+△ □+△=30 △=( ) □=( ) A、6 B、5 C、24 D、36 三、判断: 1、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一位数乘多位数,遇到一个末尾有0的乘数时,可以先用另一个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那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7个325相加,列成算式是7+325。 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乘数大。 5、85与9相乘可列两个算式:85×9或9×85。 6、105×6×4与210×3×4的结果相同。 7、因为3400的末尾有两个0,所以它乘一个数的积的末尾也一定是两个0。 8、1008乘4所得积的中间有两个0。 9、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积一定比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要大。 10、一个数乘0,一定比这个数乘1小。 四、解决问题: 1、4年前姐姐的年龄是弟弟的2倍,姐姐今年12岁,弟弟今年多少岁?2、一桶油连桶重40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21千克。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3、在一块正方形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且四个角都只种一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4、红红每分走15米,比方方每分多走7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红红到学校需6分,比方方早到3分。方方家离学校多少米? 五、思考题: 按规律填数 (1)1,1,2,3,5,8,13,( ),( ),55 (2)1,4,9,16,( ),( ) (3)30,3,25,3,20,3,( ),()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PPT课件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d2ee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b.png)
× 24 8 20
250×4= 1000 25 0
× 24 10 0 0
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 狐狸送信,往返至少需 要走多少米?
150×2=300(米)
答:往返至少需要走300米。
小狗送信
(2)小狗先多 少米?
×2 12 8 0
604×2= 1208
60 4
×
2
120 8
用竖式算一算。
302×5= 1510
30 2
×
5
1 510
320×5= 1600 32 0
× 15 16 0 0
用竖式算一算。
105×3= 315 10 5
× 13 3 15
150×3= 450 15 0
× 13 4 50
用竖式算一算。
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240 ×2
480
无进位
130×5= 650
100×5=500 30×5=150 500+150=650
130 × 15
650
有进位
口算。 203×3= 609
200×3=600 3×3=9 600+9=609
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203 ×3
609
无进位
208×7= 1456
200×7=1400 8×7=56 1400+56=1456
0×50= 0 0+126= 126 0+0= 0
0×0= 0 99999×0= 0 78+0= 78
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结果还是任何数。
课堂练习
举例说一说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
例: 0×2=0 0+0=0 0×5=0 0+0+0+0+0=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全部课件(共8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全部课件(共8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9baa18750e2524de4187e04.png)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对齐 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 乘的顺序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积的位置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练习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情境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 途经天津、济南,最后到青岛。
(3)火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驶152千米, 3小时大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152×3= 456(千米) 答:大约行驶到刚过济南的位置。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会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2.根据信息,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1)天津到济南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426千米
北京 天津 122千米
?千米
济南
426-122=304(千米)
答:天津到济南的 路程是304千米。
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 途经天津、济南,最后到青岛。
(2)北京到青岛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426+393=819(千米)
答:北京到青岛的路程是819千米。
36+0= 36 23+0= 23
36-0= 36 23-0= 23
50+10=60 答:5人坐太空船需要60元。
想一想5人坐太空船到底需要多少钱?
12×5= 60 (元)
方法三 竖式
十位上的积 要加进位1
12
×
5
1
10
50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60 答:5人坐太空船需要60元。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82896581b6bd97e19ea87.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讲解突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讲解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62a2e13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a.png)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知识精讲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认识像4×2+5,5+3×2这样只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叫作乘加运算;像5×6-8,30-3×9这样只含有乘法和减法的运算叫作乘减运算。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如计算3+5×5时,要先算5×5,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加上3。
3.乘加和乘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一步一步往下算,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如2×3+8 12-5×2=6+8=12-10=14 =2名师点睛结合问题情境,有助于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1.解决乘加问题。
买2双手套和1顶帽子,一共要付多少钱?解法一:分步列式计算。
(1)先算买2双手套多少元。
4×2=8(元)(2)再算买2双手套和1顶帽子一共要付多少钱。
8+12=20(元)解法二:列综合算式。
4×2+12 或12+4×2=8+12=12+8=20(元)=20(元)答:一共要付20元。
式合成一个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
两个算式中的4×2都表示买2双手套多少元,只是左边的算式是用买2双手套的钱加上买1顶帽子的钱,右边的算式是用买1顶帽子的钱加上买2双手套的钱。
但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结果也一样。
2.解决乘减问题。
明明有20元钱,他买了5双袜子,还剩多少钱?解法一:分步列式计算。
(1)先算买5双袜子花多少钱。
3×5=15(元)(2)再算还剩多少钱。
20-15=5(元)解法二:列综合算式。
20-3×5=20-15=5(元)答:还剩5元。
合成一个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算式中的3×5表示买5双袜子的钱数,再从20元里减去买5双袜子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即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易错易误点1.在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没有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如:5+2×3=7×3=21这道题运算顺序错了,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三)》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6c22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0.png)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三)》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运算规则。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和总结,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讲解和演示,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笔算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三位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笔算方法。
3.小组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笔算方法,总结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规则。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点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点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19016c5022aaea988f0f5c.png)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两位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点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讲解:由图可知,有3堆茶杯,每堆茶杯有27个,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实际上是求3个27的和是多少,列式为27×3。
(方法一)加法计算:27×3=27+27+27=8l(个)(方法二)分解法计算:先把27分解为20和?,再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即可。
27=20+7 20×3=60(个) 7×3=21(个) 60+2l =81(个)(方法三)列竖式计算:27×3=81(个)答:一共有81个茶杯。
提醒: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所得的积,千万不要忘记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先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所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的积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后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材第20页“试一试”参考答案: 75 94 87辅导要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笔算乘法。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用小棒或其他事物代替茶杯进行算法探索),让孩子自己操作计算,探索后再总结,如果孩子不能把进位问题叙述得恰如其分,要注意适时引导。
★孩子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乘起,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位后的数要与前一位相加,而不是占据前一位的位置。
(2)估算与笔算结合,用检查笔算结果是否在估算范围内的方式(如27×3≈90,而27×3=8l ,笔算结果是81,与估算结果90相差不大,是在估算范围内的),培养孩子验算的好习惯。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0b421f12d2af90242e66b.png)
--笔算乘法
第 2 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复习导入
口算。
5×7= 35 6×4= 24 9×3= 27 20×4= 80 300×3= 900 30×8= 240 1×3+2= 5 2×4+1= 9 1×2+5= 7
新知探究
我买3套。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 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61 ×3 5 305
812×4=3248
812
×3
4
3248
课后练习
二、连一连。
32×4 28×3
6×12
2×26
6×14 64×2 13×4 24×3
课后练习
三、一个电饭煲的价钱是215元,一台洗衣 机的价钱是电饭煲的4倍,买一台洗衣机需 要多少钱?
215×4=860(元) 答:买一台洗衣机需要860元钱。
16×3= 48
16 ×3
1 8 ……6×3 3 0 ……10× 3 4 8 ……18+30
16 ×1 3
48
十位上的4是怎 样得来的?
巩固练习
1.
(教材P61 做一做1)
27
× 12 5 4
51
×2 5 255
512
×2
4
2048
421
×1
3
1263
巩固练习
2.列竖式计算。(教材P61 做一做2)
72×4 =288 72
93×2 =186 93
×2 4 288
×1 2 186
41×8 =328 41
53×3 =1 159
巩固练习
2.列竖式计算。(教材P61 做一做2)
512×4 =204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63fed16fc700aba68fc79.png)
口算乘法
哇,今天的游乐园里人 真多,你们看,欢欢、 乐乐、红红也来了!他 们想坐碰碰车呢。
探究点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观察图片,你能提出用乘法 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问题:坐碰碰车 每人20元,他们 3人需要多少钱?
就是求3个20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所以应该列式:
20×3 或 3×20
6.林林家离学校300米,他每天步行去学校,中午回家 吃饭。他每天上学一共要走多少米的路?
300×4=1200(米) 答:他每天上学一共要走1200米的路。
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料锯成3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 次需要1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长时间?
12÷3=4(段) 13×(4-1)=39(分钟) 答:全部锯完需要39分钟。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第58页练 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习题
教材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那是怎样想的。 20×7=140 200×7=1400 700×2=1400 21×4= 84 23×2= 46 32×3=96
(选题源于教材P57第1题)
就是求3个12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所以应该列式:
12×3 或 3×12
12×3 怎么计算呢?
把乘法转化成加法, 12×3就表示3个12相 加
12+12+12=36, 因此12×3=36。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二 根据数的组成及乘法口诀
10×3=30 2×3=6
30+6=36
12 × 3 = 36
10 2
2×3=6 10×3=30 30+6=36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该怎样计算呢?
1.1《乘法:口算乘法》(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上册北京版
![1.1《乘法:口算乘法》(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上册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5495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达标练习
(2)直接写得数。 32×20= 640 420÷6= 70 90÷3= 30 22×40= 880 20×14= 280 25×4= 100 44×2= 88 230×20= 460042×200= 8400
我发现:一个数与整十数、整百数相乘,只要先用整十数、整
百数0前面的数与这个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或相应个数 的0就行。
探索新知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计 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探索新知
问题2:学校召开运动会,全校参加运动会 的同学共站了3排,每排200人。全校参加 运动会的有多少人?
探索新知
方法一: 用加法计算 每排有200人 3排就是3个200
200+200+200=600(人)
8
24
16
48
32
96
×4
60
240
180
720
240
96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 积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 积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
达标练习
3.现在苹果要52元一箱,我打算买6箱,带300 元够吗?
52×6≈300(元)
(50)
1
答:够了。
52×6≈300(元)
10×3= 30
60×4= 240
80×5= 400
100×3= 300 600×4= 2400 800×5= 4000
小结:做这些题应注意什么?
(不管一位数在前,还是在后,口算的道理和算法都是相同的)
小试牛刀
2.一共有多少根?
加法: 20+20+20+20+20= 100 乘法: 20×5= 100
《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PPT-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PPT课件
![《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PPT-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f340a3783e0912a3162aa7.png)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上册
知识点讲解
二、引入情境, 探究新知
(三)寻找规律, 加深理 解
70×2=140
5×40=200
想一想: 200×3=600
问题: 1. 口算这两道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 说说你的想法。 3. 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 4.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
小结: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百数看成是 几个十、几个百, 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题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上册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1.
80
800 8000
54 540 5400
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 数怎样计算简便?
问题: (1)请你快速计算出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0×4=200(人)
50×8=400(人) 50×4=200(人)
200+200=400(人)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工作4小时”是什么意思? (3)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谁来列个算式? (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上册
问题: 1. 仔细观察,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上册
知识点讲解 二、引入情境, 探究新知
(二)自主探究, 明确算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 3人需要多少钱? 20×3=60(元)或3×20=60(元)
问题: 1. 谁来读一读这个问题? 2.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列式?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个20是60) 4. 这个60是怎样得到的?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 再说一说吗? 5.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整理
![【知识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05ab5aaf1ffc4ffe47ac6a.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如20×3=60,可以看作:2个十乘3得6个十。
如300×4=1200,可以想成:3个百乘4得12个百。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书写格式:86×45≈4500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计算时注意两点: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二)解决问题、“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3、“两积求和”的题型。
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这类应用题要明白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97c6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4.png)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知识点总结乘法口诀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加法的基础上,通过记忆乘法表中的各个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下面将对三年级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式,它表示一种数与另一种数相乘的操作。
在乘法中,被乘数乘以乘数得到积。
例如,3 × 4 = 12,其中3和4都是乘数,12是积。
二、认识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通过反复记忆口诀表,可以更快地计算乘法。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应当熟悉并能熟记2到9的乘法表。
1 × 1 = 11 ×2 = 21 × 3 = 3……9 × 8 = 729 × 9 = 81三、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还需要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指的是交换乘法式中的乘数的位置不影响积的结果。
例如,2 × 3 = 3 × 2。
乘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在多个数相乘时,可以改变它们的位置而不改变积的结果。
例如,2 × 3 × 4 = (2 × 3) × 4。
四、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口诀后,需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3 ×4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中的4×3=12,然后再加上4,最终结果是52。
五、乘法口诀的应用实例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计算购物时的金额、算账时的总价、计算人口增长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技能。
总结:通过学习《乘法口诀》,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熟悉并记忆乘法表。
同时,通过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
最终,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各种实际计算,并将乘法口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口算乘法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口算乘法知识点总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d644a95f0e7cd185253680.png)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第1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
2.掌握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地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56页情景图。
教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
教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情景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出示坐碰碰车的图片及数学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2)怎样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3=(3)你是怎样算的?小组交流反馈:①算法一:20+20+20=60;②算法二: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算法二先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学生再在下面自由说)(4)想一想:200×3=①怎么计算;②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引导例1的思路迁移到这里)2.在迁移类推中学习新知识。
出示玩过山车的图片及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3)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汇报交流:①学生汇报:10×3=302×3=630+6=36②老师出示小棒图(见教材),证明上面算法的正确性。
③想一想:12×4=怎么算?怎么想?全班交流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89e4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b.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1第一课:购物【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
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第四课:0×5=?【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讲解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
×4=2×3=5×7=9×2=3×5=4×7= 9×3=2×7=1×1=5×8=8×3=7×5= ×7=5×5=4×8=3×8=9×4=6×1= 2×2=5×9=2×4=3×9=9×1=6×3= 8×4=4×9=2×1=5×3=4×6=3×7= 2×5=1×8=5×4=5×7=2×6=3×3= 4×4=5×6=7×4=9×5=6×4=1×5= 2×8=7×3=1×3=3×4=3×6=4×5= ×4=2×3=5×7=9×2=3×5=4×7= 9×3=2×7=1×1=5×8=8×3=7×5= ×7=5×5=4×8=3×8=9×4=6×1= 2×2=5×9=2×4=3×9=9×1=6×3= 8×4=4×9=2×1=5×3=4×6=3×7= 2×5=1×8=5×4=5×7=2×6=3×3= 4×4=5×6=7×4=9×5=6×4=1×5= 2×8=7×3=1×3=3×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