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教育学》课期末考核作业

姓名:姚力月

系别: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本)132班

学号: 130910102003 任课教师:卢奔芳

2014年12月

国家宏观调控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积累不多,思维方式相对单一,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不

高,因此,促进学生又快又好的丰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养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目的,本课亦不例外。

(二)教材分析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学常识的重点内容,与社会现实练习紧密,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框的宏观调控与前框的市场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知识又为下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缺陷以及由此得出的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能力:培养学生历史的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性认识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学重难点: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

五、教学时间:40分钟,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列举我县的黄姜生产事例。

(说到黄姜,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从寺坪兴起的,全县大面积种植黄姜,因当时皂素价格很高,而黄姜能提炼出大量的皂素,使黄姜很俏,价格好。刚开始,以柳长礼为首的一部分寺坪人因种植黄姜收入可观,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种黄姜能发财,(有农民由于种植黄姜收入可观)于是全县的农民一一效仿,想来年也能致富。两年后黄姜大丰收,农民面对黄姜的大丰收,家家摩拳擦掌,心里非常高兴。可是黄姜收获之后,硬是卖不出去,价格一降再降,全县不少农民赔得一塌糊涂)

学生分析:为什么黄姜丰收了,农民却没能赚到钱?(讨论)

教师:由此可见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不是)

教师:要让农民增产又增收,仅仅依靠市场调节行不行?(不行)

教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要让农民增产又增收,不能只依靠市场调节,还需要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协调,这个力量是什么?怎样来实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市场调节的弱点缺陷(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师:通过分析我县的黄姜种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这就说明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那么市场调节的弱点缺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危害?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学生归纳总结市场调节的弱点缺陷)

①在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作用下,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我县农民

一窝蜂地投资,大种特种黄姜(是一种“自发”的追求利润的行为。)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自发性----(由于)市场调节是(通过什么作用进行的?)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人们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什么危害?)

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卖病猪肉,死猪肉,大量破坏环境,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

②我县农民们在种植黄姜时,知不知道当时我县黄姜的产量有多少?想没想过市场的容量有多少,市场需要多少?只知道别人种了能赚钱,自己也种,一窝蜂地种植。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盲目性——由于生产者和经营者分散经营,人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发财机会,但是参加经济活动的人,是独立的单个的人,对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完整把握,也不能控制,所以,他们做出的经营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可能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某种商品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

③两年后,农民们迎来了黄姜的大丰收,心里美滋滋的,心想

这下可发财了,睡觉都梦见在数大把大把的钞票,心里那个美呀……

好景不长,因供过于求,每斤价格跌至3毛,不仅没赚钱还赔了,血

本无归,这时才知道晚了。还来得及吗?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滞后性——一种事后调节。导致资源浪费。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波动,在季节性很强的商品生产中,很容易造成浪费。)

(学生默记市场调节的三个弱点)

教师:既然找到了市场调节的病症,那么如何对症下药呢?开个啥药方呢?

学生:国家来帮忙。

教师:那我们就要寻找市场以外的力量。即:实施宏观调控

2、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

(学生齐读教材41页第三段,思考什么叫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师总结:简言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强调:A、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B、调控的对象是国民经济。C、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是调节和控制不是干预,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教师讲解: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这种调节是有目的的调节,那么,国家一旦出手,他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要完成什么任务呢?(学生快速看教材41页第四段后一起回答)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学生读两遍)

A、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最主要目标;是物质保障和基础。如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B、增加就业:实现社会稳定。如再就业工程,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

C、稳定物价:重要保证。如控制通货膨胀

D、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增长、维护主权

(3)、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大致平等。

教师:只要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完成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也就实现了。(这些目标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得以实现的呢?)国家要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运用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呢?(学生看教材42页归纳: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4)、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

A教师:什么叫经济手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含义: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

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具体的方法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强调:经济手段包括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

◆经济计划:如:国家制定的‘十五计划’,‘十一五计划’西部大

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属于经济政策,通过一些税收、利率、信贷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