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气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氧气和液氮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液)

水(液) + 氧气(气)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氯酸钾(固)

氯化钾(固) + 氧气(气)

高锰酸钾(固)

锰酸钾(固) + 二氧化锰(固) + 氧气(气)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一变多

化合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多变一,例如硫、碳、磷、铁的燃烧 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A 装置为固固加热型: 有棉花:高锰酸钾

无棉花: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 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 :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 C 装置为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D 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E 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注意:收集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 验满

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排水法: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改进装置

优点:

图左1有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药品(长颈漏斗下端伸到液面以下,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左2有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可用注射器代替,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流速) 图左3有带孔隔板,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打开止水夹反应进行;关闭止水夹反应停止) 万能瓶:图左4、5

密度比空气大:通入气体由下至上集满,(长) a 进b (短)出 密度比空气小:通入气体由上至下集满,短进长出 排水法:通入气体,排出瓶内的水,短进长出 催化剂:

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催化剂不止一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不会增加或减少产物。

分子: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

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序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课本P54图3-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排满8个电子排第四层

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离子: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 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课题2 元素 考点一、元素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

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4、元素的分布: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质量分数) 生物体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质量分数) 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体积分数)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钅、汞)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石” 、 “气” 、 “氵”)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

6、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

2、H2O 、SO

3、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分液漏斗制取氧气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将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较干燥的氧气用排空气法

F 、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b. 导气管不要伸入试管过长: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G 、检验、验满氧气的方法: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1、化学符号填空:

(1)硅的元素符号为 ;(2)两个铁离子 ;(4)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1个氮分子 ②氖气 ③正三价铁元素 ④氧化铝 ; 2、在下列空格里,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 (2)带电的原子叫_________。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_________。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潜水艇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2)你认为最合适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点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 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 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⑦二氧化碳不可燃 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__ 5、M 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则:

(1)该原子有________个电子层,X 的值是________,M 元素属于_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M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 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空,下同) (4)M 元素和第(2)小题的D 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达菲”是应对流感暴发的储备药,莽草酸(化学式为C 7H 10O 5)是合成它的主要原料。莽草酸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____个原子。

表示元素名称 表示元素符号 1H

氢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