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 点与重难点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本册教材是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2024)的必修第一册,总共包括了四个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函数与方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几何与向量。
接下来将对这四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1.集合与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条件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相等、含于、相交、并集、交集、互补集2.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嵌套集合的化简-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3.常用逻辑关系-全称量词、存在量词-逻辑运算:与、或、非-条件命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4.命题及命题的逻辑运算-命题的分类:命题主体、命题联结词、命题陈述、命题基础-命题的逻辑运算:否定、合取、析取、蕴含、等价二.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射影函数、指示函数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像3.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奇函数、偶函数-反函数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平移变换、伸缩变换5.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平移变换、伸缩变换-最值、对称轴、零点及判别式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有限数列、无限数列、数列的一般表示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的推导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公比-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及其推导4.递推数列-递推数列的概念及表示-递推公式5.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三个步骤:证明基础、证明步骤、加强归纳前提四.几何与向量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相等与运算-向量的数量表示-零向量、单位向量2.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加减法运算律、数乘运算律3.向量的坐标表示-坐标运算、线性变换4.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点乘、模长及其性质-向量的夹角及性质5.平面向量的应用-共线向量、垂直向量、平行向量-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多边形面积与向量运算-向量与几何问题的应用以上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2024)必修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归纳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
各个主题的简要概述:
1. 数与式
-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
- 代数式:基本概念、多项式、公式等。
- 幂与乘方:指数、乘方、幂等运算。
- 整式的加减法:同类项、整式的加减法规则。
- 分式:基本概念、分式的性质与化简等。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方程的方法、应用问题等。
-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方法、应用问题等。
3. 函数及其图像
- 函数与自变量、函数与因变量的关系。
- 函数的表示与性质:映射、函数图像、奇偶性等。
- 一次函数:定义、性质、图像、方程等。
-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定义、性质、求反函数、求复合函数等。
4. 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
- 应用问题:等差数列应用于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平面向量
-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法。
- 向量的运算:加法、数乘等。
- 向量共线与共面的判定。
- 向量的数量积与模的概念与性质。
6.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基本概念、解法、应用问题等。
-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常见问题。
以上是高中数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课堂讲义。
希望这份归纳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难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一作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内容广泛,难度较大。
其中涉及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些知识点的难点进行的总结。
1.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1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它们是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而其中又以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最为基础,理解和掌握其解法是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关键。
此外,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也是难点,其解的方法不仅多样,且常涉及高中数学中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因此也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
2.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必修1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整个数学课程的重中之重。
函数可以用来总结和反应实际问题中的某些规律,是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工具。
而其中又以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更为常见且重要的知识点最为难以掌握,这些函数不仅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复杂题型,因此学生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练习和深入理解。
3.几何:高中数学必修1涉及到的几何部分有很多内容,如直线与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其中以圆和三角形为难点。
对于圆来说,其性质杂且记忆量大,而对于三角形来说,如线段中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4.向量:向量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新知识,也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其涉及到了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数量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掌握和应用这部分知识。
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图象和性质是学习这个领域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但是这部分内容既抽象又复杂,需要学生针对性进行练习和理解,才能够掌握其相关的概念和规律。
6.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高考数学中经常涉及。
而数学归纳法则是证明数学命题的常见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其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才能够在数列相关的题型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必修1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
高三生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
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多大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
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常错点。
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问题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主要就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
其实就是方程的实根,即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的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这是这一章的难点,几种证明方法都要记得,多练习强化。
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倒不算难。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
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
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
有必要的还要在做题时结合草图,不能单凭想象。
后面的锥体柱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公式记牢问题就不大。
做题表求表面积时注意好到底有几个面,到底有没有上下底这类问题就可以。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面与面的相交外,对空间概念的要求不强,大部分都可以直接画图,这就要求学生要多看图,自己画草图的时候要严格注意好实线虚线,这是个规范性问题。
高一必修一数学比较难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比较难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中,必修一的内容往往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个高难度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必修一数学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平面函数与坐标系平面函数与坐标系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产生混淆或困惑。
在平面函数的理解上,学生们常常会将函数图象和函数本身的关系弄混。
此外,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也是一大难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绘制函数的图象来加深对平面函数的理解,并多做练习来熟练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之一。
对于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是首要任务。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立体几何在高一必修一中,立体几何是一门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数学学科。
学生们常常会遇到计算立体体积、表面积以及相关问题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同学们需要注重观察和思考,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公式进行推理和解题。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和方法。
学生们往往会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产生困惑,并且对数学归纳法的运用不够熟练。
在学习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时,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熟悉数学归纳法的使用。
五、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们常常会对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等方面产生混淆或困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同学们可以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相对困难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们往往会对直线、圆和曲线等的方程理解不透彻,并且在解析几何的问题中容易迷失方向。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知识讲解讲义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讲解讲义目录第一讲集合的概念 (1)第二讲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6)第三讲映射与函数 (11)第四讲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 (16)第五讲函数单调性 (20)第六讲函数奇偶性 (27)第七讲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36)第八讲指数函数 (42)第九讲对数函数 (50)第十讲对数与对数运算 (56)第十一讲幂函数 (61)第十二讲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66)第十三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71)第十四讲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76)第十五讲函数的图像 (85)第十六讲函数的综合应用 (93)第十七讲二次函数性质与函数的图像 (111)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一. 知识思维导图二. 知识要点解读 (一)集合的概念1. 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3.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集合集合的概念集合及元素集合的分类及表示集合的关系包含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集合的应用(1)元素的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元素的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应用》重难点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重难点解析第三章 课文目录 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重点:1.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2.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 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的差异. 难点:1.在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对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的计算. 2.如何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一、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1.函数的零点给出三个具体函数的图象——设置问题研究情景,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归纳出结论: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注意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间的联系和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例1 函数322--=x x y 的零点是( )A .31=-=x x 或B .()()030,1,或-C .31-==x x 或D .()()030,1,或-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形数的结合的典范。
利用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直观认识,为判定零点是否存在和求零点提供支持,使函数零点的求解与函数的变化建立联系。
为判断方程()0=x f 实数根的个数,只需观察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方程根的研究转化为函数零点的研究。
例2 判断方程062ln =-+x x 实根的个数。
2.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连续的函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连续的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认识到:当函数值由正变为负时必定经过一个零点; 当函数值由负变为正时必定经过一个零点。
由此概括得到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根。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3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1.知识网络图复数知识点网络图2.复数中的难点(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3.复数中的重点(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数学教学心得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
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
美国统计学家戴维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
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
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
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单调性》说
例3
证明函数f(x)=
1 x
在(0,+ )上是减函数.
证明:设x1,x2,是(0,+ )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x1<x2,
1
则f(x1)-f(x2)= x 1
1
-x 2
x2 x1
= x1x2
由x1,x2∈(0,+ ),得 x 1 x 2 >0,
y
f (x) x2
f (x)
xO
x
x (-∞,0]上 f ( x )随 的增大而减小 x [0,+∞)上 f ( x )随 的增大而增大
单调递增:
任意x1,x2在区间I上, 且x1< x2
都有f(x1)<f(x2)
单调递减:
任意x1,x2在区间I上, 且x1< x2
都有f(x1) > f(x2)
问题2: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上述时段内 “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这一 特征?
y
f (x) x2
f (x)
xO
x
y
f (x) x2
f (x)
xO
x
x
y
f (x) x2
f (x)
xO
x
y
f (x) x2
f (x)
xO
x
y
f (x) x2
f (x)
Ox
x
y
f (x) x2
f (x)
f(x)在I上单调递增, I为增区间(图像:上升)
f(x)在I上单调递减, I为减区间(图像:下降)
例1 如图6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定义法:(1)任取x1,x2∈D,且x1(2)作差f(x1)-f(x2);或者做商(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9.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⑶若{a}、{b}为等差数列,则{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a}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k+p+…=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a+a+…=a+a+a+….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⑺如果{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a}中,a-a=a-a=md.(其中m、k、)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⑽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⑴数列{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⑵在等差数列{a}中,当项数为2n(nN)时,S-S=nd,=;当项数为(2n-1)(n)时,S-S=a,=.⑶若数列{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⑷若两个等差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⑸在等差数列{a}中,S=a,S=b(n>m),则S=(a-b).⑹等差数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⑺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②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 最小.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参考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首先,新高一同学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基础。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3.1.1函数的概念 (1)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一) (1)第二课时函数的概念(二) (5)3.1.2函数的表示法 (12)第一课时函数的表示法 (12)第二课时分段函数 (16)3.2函数的基本性质 (23)3.2.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23)第一课时函数的单调性 (23)第二课时函数的最大(小)值 (29)3.2.2奇偶性 (33)第一课时奇偶性的概念 (33)第二课时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37)3.3幂函数 (40)3.4函数的应用(一) (47)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1.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一)知识点函数的概念对函数概念的再理解(1)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即对于非空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任意性)数x,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存在性)唯一(唯一性)的数y与之对应.这三性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便不能构成函数;(2)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就是解析式.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来表示函数.1.在函数的概念中,如果函数y=f(x)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确定,那么函数的值域确定吗?提示:确定.2.对应关系f必须是一个解析式的形式吗?提示:不一定.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2)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3)定义域中的每一个x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4)“y=f(x)”表示的是“y等于f与x的乘积”.()答案:(1)×(2)√(3)×(4)×2.下图中能表示函数关系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由于③中的2与1和3同时对应,故③不是函数.答案:①②④3.函数f(x)=14-x的定义域是________.解析:由4-x>0,解得x<4,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x<4}.答案:{x|x<4}4.已知f(x)=x2+1,则f(-1)=________.解析:∵f(x)=x2+1,∴f(-1)=(-1)2+1=2.答案:2题型一函数关系的判断[例1](1)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个数是()A.0B.1C.2 D.3(2)(多选)下列两个集合间的对应中,是A到B的函数的有()A.A={-1,0,1},B={-1,0,1},f:A中的数的平方B.A={0,1},B={-1,0,1},f:A中的数的开方C.A=Z,B=Q,f:A中的数的倒数D.A={1,2,3,4},B={2,4,6,8},f:A中的数的2倍[解析](1)①中,因为在集合M中当1<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所以①不是;②中,对于集合M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N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所以②是;③中,x=2对应元素y=3∉N,所以③不是;④中,当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④不是.因此只有②是,故选B.(2)A中,可构成函数关系;B中,对于集合A中元素1,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因此不是函数关系;C中,A中元素0的倒数没有意义,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因此不是函数关系;D中,可构成函数关系,故选A、D.[答案](1)B(2)AD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2个条件(1)A,B必须是非空实数集;(2)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B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2.根据图形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任取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 (2)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3)若l 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注意] 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是函数关系,“一对多”的不是函数关系.[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1·1-x ; (2)y =(x -1)0+2x +1. [解] (1)由题意得,⎩⎨⎧x -1≥0,1-x ≥0⇒x =1,∴函数的定义域为{1}.(2)由题意得,⎩⎪⎨⎪⎧x -1≠0,2x +1≥0,x +1≠0,解得x >-1,且x ≠1,∴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1}.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1)若f (x )是分式,则应考虑使分母不为零; (2)若f (x )是偶次根式,则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3)若f (x )是指数幂,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幂运算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4)若f (x )是由几个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几个部分定义域的交集; (5)若f (x )是实际问题的解析式,则应符合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3]已知f(x)=11+x(x∈R,且x≠-1),g(x)=x2+2(x∈R),则f(2)=________,f(g(2))=________.[解析]∵f(x)=11+x,∴f(2)=11+2=13.又∵g(x)=x2+2,∴g(2)=22+2=6,∴f(g(2))=f(6)=11+6=17.[答案]1317求函数值的方法(1)已知f(x)的表达式时,只需用a替换表达式中的x即得f(a)的值;(2)求f(g(a))的值应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第二课时函数的概念(二)知识点一区间的概念1.一般区间的表示设a,b∈R,且a<b,规定如下: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a≤x≤b}闭区间[a,b]{x|a<x<b}开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2.特殊区间的表示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1){x|x≥1}=________;(2){x|2<x≤3}=________;(3){x|x>-1且x≠2}=________;(4)R=________;(5){x|x≤-1}∩{x|-5≤x<2}=________;(6){x|x<9}∪{x|9<x<20}=________.答案:(1)[1,+∞)(2)(2,3](3)(-1,2)∪(2,+∞)(4)(-∞,+∞)(5)[-5,-1](6)(-∞,9)∪(9,20)知识点二同一个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吗?提示:不一定,如果对应关系不同,这两个函数一定不是同一个函数.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f(x)=x2x与g(x)=x是同一个函数.()(2)函数f(x)=x2-x与g(t)=t2-t是同一个函数.()答案:(1)×(2)√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A.y=x2-9x-3与y=x+3B.y=x2-1与y=x-1C.y=x0(x≠0)与y=1(x≠0)D.y=2x+1,x∈Z与y=2x-1,x∈Z答案:C题型一区间的应用[例1]将下列集合用区间以及数轴表示出来:(1){x|x<2};(2){x|-1<x<0或1≤x≤5};(3){x|2≤x≤8且x≠5};(4){x|3<x<5}.[解](1){x|x<2}可以用区间表示为(-∞,2),用数轴表示如图①.(2){x|-1<x<0或1≤x≤5}可以用区间表示为(-1,0)∪[1,5],用数轴表示如图②.(3){x|2≤x≤8且x≠5}用区间表示为[2,5)∪(5,8],用数轴表示如图③.(4){x|3<x<5}用区间表示为(3,5),用数轴表示如图④.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1)区间左端点值小于右端点值;(2)区间两端点之间用“,”隔开;(3)含端点值的一端用中括号,不含端点值的一端用小括号;(4)以“-∞”,“+∞”为区间的一端时,这端必须用小括号.[例2](多选)下列式子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A.f(x)=|x|,φ(t)=t2B.y=x2,y=(x)2C.y=1+x·1-x,y=1-x2D.y=(3-x)2,y=x-3[解析]A:f(x)与φ(t)的定义域相同,又φ(t)=t2=|t|,即f(x)与φ(t)的对应关系也相同,∴f(x)与φ(t)是同一个函数;B:y=x2的定义域为R,y=(x)2的定义域为{x|x≥0},两者定义域不同,故y=x2与y=(x)2不是同一个函数;C:y=1+x·1-x的定义域为{x|-1≤x≤1},y=1-x2的定义域为{x|-1≤x≤1},即两者定义域相同.又∵y=1+x·1-x=1-x2,∴两函数的对应关系也相同.故y=1+x·1-x与y=1-x2是同一个函数;D:∵y=(3-x)2=|x-3|与y=x-3的定义域相同,但对应关系不同,∴y=(3-x)2与y=x-3不是同一个函数.[答案]AC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步骤题型三求函数的值域[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x-1;(2)y=x2-2x+3,x∈{-2,-1,0,1,2,3};(3)y=3x-1 x+1;(4)y=2x+41-x.[解](1)(直接法)∵x≥0,∴x-1≥-1,∴y=x-1的值域为[-1,+∞).(2)(观察法)∵x∈{-2,-1,0,1,2,3},把x代入y=x2-2x+3得y=11,6,3,2,∴y=x2-2x+3的值域为{2,3,6,11}.(3)(分离常数法)y=3x-1x+1=3x+3-4x+1=3-4x+1.∵4x+1≠0,∴y≠3,∴y=3x-1x+1的值域为{y|y∈R,且y≠3}.(4)(换元法)令t=1-x(t≥0),则x=1-t2,则y=-2t2+4t+2=-2(t-1)2+4(t≥0),结合图象(图略)可得函数的值域为(-∞,4].求函数值域常用的4种方法(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2)配方法: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处理的函数时,可利用配方法求其值域;(3)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4)换元法:即运用新元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易确定的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对于f(x)=ax+b+cx+d(其中a,b,c,d为常数,且a≠0)型的函数常用换元法.抽象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一、概念1.抽象函数的概念没有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称为抽象函数.2.复合函数的概念若函数y=f(t)的定义域为A,函数t=g(x)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C,则当C ⊆A时,称函数y=f(g(x))为f(t)与g(x)在D上的复合函数,其中t叫做中间变量,t=g(x)叫做内层函数,y=f(t)叫做外层函数.[说明]由复合函数的定义可知,内层函数的值域是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或定义域的子集,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和内层函数的值域共同确定了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二、结论理解抽象函数或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要明确以下几点:(1)函数f(x)的定义域是指x的取值所组成的集合;(2)函数f(φ(x))的定义域是指x的取值范围,而不是φ(x)的范围;(3)f(t),f(φ(x)),f(h(x))三个函数中的t,φ(x),h(x)在对应关系f下的范围相同;(4)已知f(x)的定义域为A,求f(φ(x))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φ(x)的范围(值域)为A,求出x的取值范围;(5)已知f(φ(x))的定义域为B,求f(x)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f(φ(x))中的x 的取值范围为B,求出φ(x)的范围(值域),此范围就是f(x)的定义域.[迁移应用]1.已知f (x )的定义域,求f (g (x ))的定义域[例1] 已知函数f (x )=-x 2+2x +3,则函数f (3x -2)的定义域为( ) A.⎣⎢⎡⎦⎥⎤13,53 B.⎣⎢⎡⎦⎥⎤-1,53 C .[-3,1]D.⎣⎢⎡⎦⎥⎤13,1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函数y =f (x )中x 的范围,这个范围即为3x -2的范围,建立不等式求出自变量x 的范围即可.[解析] 由-x 2+2x +3≥0, 解得-1≤x ≤3,即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 由-1≤3x -2≤3,解得13≤x ≤53, 则函数f (3x -2)的定义域为⎣⎢⎡⎦⎥⎤13,53.[答案] A2.已知f (g (x ))的定义域,求f (x )的定义域[例2] 已知f (x 2-1)定义域为[0,3],则f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思路点拨] 定义域是指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f (x 2-1)中x ∈[0,3],求出x 2-1的范围,这个范围即为f (x )的定义域.[解析] 根据f (x 2-1)定义域为[0,3],得x ∈[0,3], ∴x 2∈[0,9],∴x 2-1∈[-1,8]. 故f (x )的定义域为[-1,8]. [答案] [-1,8]3.已知f (g (x ))的定义域,求f (h (x ))的定义域[例3] 若函数f (x +1)的定义域为⎣⎢⎡⎦⎥⎤-12,2,则函数f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思路点拨] 由f (x +1)的定义域为⎣⎢⎡⎦⎥⎤-12,2,即-12≤x ≤2,可求得12≤x +1≤3,也就是f (x )的定义域为⎣⎢⎡⎦⎥⎤12,3,由此可推出12≤x -1≤3,进而求出x 的范围即为f (x -1)的定义域.[解析] 由题意知-12≤x ≤2,则12≤x +1≤3,即f (x )的定义域为⎣⎢⎡⎦⎥⎤12,3,∴12≤x -1≤3,解得32≤x ≤4.故f (x -1)的定义域是⎣⎢⎡⎦⎥⎤32,4.[答案] ⎣⎢⎡⎦⎥⎤32,43.1.2 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比较1.函数y =f (x )的关系如下表,则f (11)=( )x 0<x <5 5≤x <10 10≤x <15 15≤x ≤20y23 45A .2B .3C.4 D.5答案:C2.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3),(3,0),则f(f(0))=()A.2 B.4C.0 D.3答案:C3.若反比例函数f(x)满足f(3)=-6,则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答案:f(x)=-18x题型一函数的表示法[例1](链接教科书第67页例4)某问答游戏的规则是:共答5道选择题,基础分为50分,每答错一道题扣10分,答对不扣分.试分别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一个参与者的得分y与答错题目道数x(x∈{0,1,2,3,4,5})之间的函数关系y=f(x).[解](1)用列表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x 01234 5y 50403020100(2)用图象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3)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0-10x,x∈{0,1,2,3,4,5}.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选择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采用解析法的前提是变量间的对应关系明确,采用图象法的前提是函数的变化规律清晰,采用列表法的前提是定义域内自变量的个数较少.2.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时的注意点 (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2)列表法必须罗列出所有的自变量的值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 (3)图象法必须清楚函数图象是“点”还是“线”.题型二函数图象的作法及应用[例2]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其值域: (1)y =2x +1,x ∈[0,2]; (2)y =2x ,x ∈[2,+∞).[解] (1)当x ∈[0,2]时,图象是直线y =2x +1的一部分,如图①,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1,5].(2)当x ∈[2,+∞)时,图象是反比例函数y =2x 的一部分,如图②,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0,1].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三个关注点(1)画函数图象时首先关注函数的定义域,即在定义域内作图;(2)图象是实线或实点,定义域外的部分有时可用虚线来衬托整个图象; (3)要标出某些关键点,例如图象的顶点、端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要分清这些关键点是实心点还是空心圈.[注意]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题型三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角度一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例3]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f(x+1)+f(x-1)=2x2-4x,求f(x).[解]设f(x)=ax2+bx+c(a≠0),则f(x+1)+f(x-1)=a(x+1)2+b(x+1)+c+a(x-1)2+b(x-1)+c=2ax2+2bx+2a+2c=2x2-4x,∴{2a=2,2b=-4,2a+2c=0,∴{a=1,b=-2,c=-1,∴f(x)=x2-2x-1.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的类型,如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即可设出f(x)的解析式,再根据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进而求出函数解析式.角度二用换元法(配凑法)求函数解析式[例4]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x+1)=x+2x,求f(x);(2)已知f(x+2)=2x+3,求f(x).[解](1)法一(换元法):令t=x+1,则x=(t-1)2,t≥1,所以f(t)=(t-1)2+2(t-1)=t2-1(t≥1),所以f(x)的解析式为f(x)=x2-1(x≥1).法二(配凑法):f(x+1)=x+2x=x+2x+1-1=(x+1)2-1.因为x+1≥1,所以f(x)的解析式为f(x)=x2-1(x≥1).(2)f(x+2)=2x+3=2(x+2)-1,∴f(x)=2x-1.换元法、配凑法求函数解析式已知f (g (x ))=h (x ),求f (x ),有两种方法:(1)换元法,即令t =g (x ),解出x ,代入h (x )中,得到一个含t 的解析式,再用x 替换t ,便得到f (x )的解析式.利用换元法解题时,换元后要确定新元t 的取值范围,即函数f (x )的定义域; (2)配凑法,即从f (g (x ))的解析式中配凑出g (x ),用g (x )来表示h (x ),然后将解析式中的g (x )用x 代替即可.角度三 用方程组法求函数解析式[例5] 已知函数f (x )对于任意的x 都有f (x )-2f (-x )=1+2x ,求f (x )的解析式.[解] 在f (x )-2f (-x )=1+2x 中,以-x 代换x ,可得f (-x )-2f (x )=1-2x , 则⎩⎨⎧f (x )-2f (-x )=1+2x , f (-x )-2f (x )=1-2x , 消去f (-x ),可得f (x )=23x -1.方程组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方程组法(消去法),适用于自变量具有对称规律的函数表达式,如互为相反数的f (-x ),f (x )的函数方程,通过对称规律再构造一个关于f (-x ),f (x )的方程,联立解出f (x ).第二课时 分段函数知识点 分段函数 1.分段函数如果函数y =f (x ),x ∈A ,根据自变量x 在A 中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则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对分段函数的再理解(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2)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自变量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4)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分段函数由几个函数构成.( )(2)函数f (x )={x +1,x ≤1,-x +3,x >1是分段函数.( )(3)分段函数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但它们是一个函数.( )(4)分段函数各段上的函数值集合的交集为∅.( ) 答案:(1)× (2)√ (3)√ (4)×2.已知f (x )=⎩⎨⎧-x ,x ≤0,x 2,x >0.则f (-2)=________.答案:23.函数y =⎩⎨⎧x 2,x >0,-2,x <0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答案:(-∞,0)∪(0,+∞) {-2}∪(0,+∞)4.下列图形是函数y =x |x |的图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④[例1] 已知函数f (x )=⎩⎨⎧x +1,x ≤-2,3x +5,-2<x <2,2x -1,x ≥2,求f (-5),f (1),f ⎝ ⎛⎭⎪⎫f ⎝ ⎛⎭⎪⎫-52.[解] 由-5∈(-∞,-2],1∈(-2,2),-52∈(-∞,-2],知f (-5)=-5+1=-4,f (1)=3×1+5=8,f ⎝ ⎛⎭⎪⎫f ⎝ ⎛⎭⎪⎫-52=f ⎝ ⎛⎭⎪⎫-52+1=f ⎝ ⎛⎭⎪⎫-32=3×⎝ ⎛⎭⎪⎫-32+5=12.[母题探究]1.(变设问)本例条件不变,若f (a )=3,求实数a 的值.解:当a ≤-2时,f (a )=a +1=3,即a =2>-2,不合题意,舍去;当-2<a <2时,f (a )=3a +5=3,即a =-23∈(-2,2),符合题意;当a ≥2时,f (a )=2a -1=3,即a =2∈[2,+∞),符合题意.综上可得,当f (a )=3时,a 的值为-23或2.2.(变设问)本例条件不变,若f (x )>2x ,求x 的取值范围.解:当x ≤-2时,f (x )>2x 可化为x +1>2x ,即x <1,所以x ≤-2; 当-2<x <2时,f (x )>2x 可化为3x +5>2x ,即x >-5,所以-2<x <2; 当x ≥2时,f (x )>2x 可化为2x -1>2x ,则x ∈∅. 综上可得,x 的取值范围是{x |x <2}.1.求分段函数函数值的方法(1)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2)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直到求出值为止.当出现f (f (x 0))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已知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求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可分段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得自变量的值,但应注意检验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也可先判断每一段上的函数值的范围,确定解析式再求解.。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难点总结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必背难点总结5篇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学问,确定会累,所以要留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分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1集合间的根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留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局部,;(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那么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违反”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假设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A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B,且A②真子集:假设AC C ,那么 A B, B③假设 AA 那么A=B B 同时 B④假设A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全部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全部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 ∪A = A, 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全部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A}S且 x x记作: CSA 即 CSA ={x(2)全集:假设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争辩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难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难点总结5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学校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育自己主动猎取学问、巩固学问的力量,制定学习方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学问点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三个公理:(1)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B∈L=LαA∈αB∈α公理1作用:推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a∈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共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推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空间中假如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留意点:①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记作a∈b;④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重难点(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1)定义域一致;(2)表达式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知识要点】1、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曲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2)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
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和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各章节知识点与重难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要点】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2、“届丁”的概念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 ......... 表示元素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届丁集合A记作a€ A,如果a不届丁集合A记作a A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4、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 x-3>2}或{x| x-3>2}(3)图示法(Venn图)1.1.2集合问的基本关系【知识要点】1、“包含”关系一一子集一般地,对丁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2、“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丁集合B,即:A=B A B且B A3、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①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知识要点】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届丁A且届丁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A B(读作A 交B”),即An B={x| x€ A,且x€ 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届丁集合A或届丁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 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
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注意:(1)分段函数是一 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 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
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图)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同增异减 【注意】 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
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常用的结论 ①函数与的单调性相反; ②当函数恒为正或恒有负时,与函数的单调性相反; ③函数与函数(C为常数)的单调性相同;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1)定义域一致; (2)表达式相同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
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
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1.2.2函数的表示法
a,b,c, ……表示元素 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如果a不属于集合 A 记作 a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 N+ ;整数
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
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 | 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A∩A = A,A∩φ= φ, A∩B = B∩A,A∪A = A,A∪φ= A , A∪B =
B∪A.
全集与补集 (1)全集 如果集合U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 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2)补集 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 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UA ,即
(1)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 (2)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 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 (3)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5、映射 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
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
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
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 C、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段函数的概念,映射的概念 【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 图象,映射的概念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 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
②y= f(x)和y=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 ③y= f(x)和y= -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如 (Ⅱ)平移变换 由f(x)得到f(xa) 左加右减; 由f(x)得到f(x)a 上加下减 (3)作用 A、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 B、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 C、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各章节知识点与重难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 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
6、函数的解析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 A、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B、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
3、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是g的
复合函数.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注意】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
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
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
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ⅱ)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 M; (2)存在x0∈I,使得f(x0) = M 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注意】 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x0∈I,使得f(x0) = M; 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 I,都有f(x)≤M(f(x)≥M).
A ={x | xU且 xA}
(3)性质 CU(C UA)=A,(C UA)∩A=Φ,(C UA)∪A=U; (C UA)∩(C UB)=C U(A∪B),(C UA)∪(C UB)=C U(A∩B).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 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 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 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识要点】
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 x∈A,且x∈B}.
2、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④当C > 0(C为常数)时,与的单调性相同; 当C < 0(C为常数)时,与的单调性相反;
⑤函数、都是增(减)函数,则仍是增(减)函数; ⑥若且与都是增(减)函数,则也是增(减)函数;
若且与都是增(减)函数,则也是减(增)函数; ⑦设,若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则、、 都是增函数,而是减函数.
5、函数的最大(小)值定义 (ⅰ)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2)存在x0∈I,使得f(x0) = M
【知识要点】 1、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 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曲 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2)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 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 量出函数值
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