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四篇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分析社会总产品在交换关系中的实现过程,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

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

()

ⅠⅡ

+=

v m c

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

ⅠⅡ,则第Ⅱ部类所

v m c

+≠

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同时,它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就会有一部分不能全部实现,会给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造成困难。

3.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要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要素,必须对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进行重新组合。 从第Ⅰ部类来看,如果()v m c +=ⅠⅡ,则第Ⅰ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基本公式应是:

()v m c +>ⅠⅡ (1) 从第Ⅱ部类来看,如果m m c m v x x ⎛⎫⎛⎫+-=+ ⎪ ⎪⎝

⎭⎝⎭ⅡⅠ,则第Ⅱ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基本公式是:

m m c m v x x ⎛⎫⎛⎫+->+ ⎪ ⎪⎝

⎭⎝⎭ⅡⅠ (2) 公式(1)和(2)只表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条件。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

()c c +∆Ⅰ在第Ⅰ部类内实现;

m v v x ⎛⎫+∆+ ⎪⎝

⎭Ⅱ在第Ⅱ部类内实现; m v v x ⎛⎫+∆+ ⎪⎝

⎭Ⅰ和()c c +∆Ⅱ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交换实现。 这样,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社会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实现的比例关系,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用平衡公式表示:

()m v v c c x ⎛⎫+∆+=+∆ ⎪⎝

⎭ⅠⅡ (3) 通过相互交换,双方的产品都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同时得到双重补偿。 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还可以派生出以下两个公式:

()()()c v m c c c c ++=+∆++∆ⅠⅠⅡ (4)

这个公式反映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比例关系。

()m m c v m v v v v x x ⎛⎫⎛⎫++=+∆+++∆+ ⎪ ⎪⎝⎭⎝

⎭ⅡⅠⅡ (5) 这个公式反映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消费资料需求的比例关系。

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第Ⅰ部类生产为第Ⅱ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Ⅱ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反之,第Ⅱ部类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规定着第Ⅰ部类的积累规模。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规模,归根结底要受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的数量所制约。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

4.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列宁把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素引入马克思的公式,揭示了技术进步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必须满足生产资料优

先增长的条件。

存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在积累起来的资本价值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部分比可变资本大。这样,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要比对于消费资料的需求增加得更快。从而,社会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因为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要受个人消费的限制。第Ⅰ部类生产的发展,需要追加劳动力,就必须依靠第Ⅱ部类提供消费资料。没有第Ⅱ部类生产的扩大和发展,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迟早会遇到产品实现的困难,而不能持续扩大和发展。

5.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两大部类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技术进步一般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过程中所实现的进步与变革。在实践中,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研究、改造、革新所取得的新成果。

(1)技术进步对两大部类的促进作用

①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②两大部类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③两大部类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④两大部类的结构得到提升。

(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表现

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再生产顺利发展,表现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①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不仅有利于工业和农业本部门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

②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农业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做到农、林、牧、副、渔协调,全面发展。

③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这主要是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必须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相互之间增长的需要。

④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按照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工、农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繁荣。

⑤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分布不平衡,保持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各地区经济优势与合力,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二、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2)用GNP衡量经济增长的优点和不足

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NP的总量或人均量为尺度。

①优点

能够把国民经济的全部活动概括在极为简明的统计数字之中,从而可以成为表明各国经济增长的通用指标。

②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