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1a04816529647d27285218.png)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时,我就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
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
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
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
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故事还没有讲完,课堂一下就沸腾了,大家都说财主太狡猾,这样不公平。
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快进入了新知的探求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巩固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
![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0ac1196edb6f1aff001f41.png)
浅谈数学生活化教学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理念。
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的优势及具体实施方案,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面临着新知识和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挑战。
如何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
一、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弥补了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了数学思维的训练,重视了学生的数学创新学习素质,促进了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作教学的优势1.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思维学习。
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论文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是所有数学老师的梦想。
而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尤其要重视这点,让数学和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亲近数学走进生活充分融合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学科,因此,众多老师都想方设法去思考如何改变着陈旧的课堂,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动化的课堂走进了数学教学中,随之也渐渐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数学课堂,就这样,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此,我就几个片段谈谈生活化数学的精彩之处。
一、充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如何让学生走进课堂,亲近数学呢?教师就要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因此,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由为重要的。
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亲近,所以喜欢,由此为学生上好整节课打下了基础。
因此,课前去准备一些学生比较亲近的素材,来创设一个合理的生活情景,会让你的数学课取得意外的收获。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这节课中,有关千克和克的知识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执教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我们一个来做个游戏,同桌两个人相互背一背。
说一说在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背完以后,学生这样回答:她很轻。
一背就背起来了;他很重,我背也背不动……)对啊,人有重有轻,物体也有重有轻,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物体重量有关的数学知识。
片段二: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她是以这样的情景导入的:师:中秋刚过,在中秋节的那天,小朋友们,你们都吃什么?生:月饼。
师:吴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妈妈有4个这样的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妈妈有2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妈妈有1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片段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上课前,老师安排了抢红旗的游戏,把三面红旗贴在黑板的最高处,让班里个子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同学上去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校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这就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和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把生活引入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就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就会让学生得懂,数学不但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生活化。
一、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课程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探索知识,在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本人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方向与路线》一课时,就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问学生:谁来说一说你们每天上学行走的路线是什么?此时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每天上学、放学的行走路线。
然后我再问学生:”那你知道学校在你家的哪个方向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认识方向,看看你们上学的路线要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你们家的哪个方向。
”这样导入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准确地记住了课堂上所学的八个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更容易引导他们探索知识,巩固知识。
二、发掘教材资源,体现数学趣味性数学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中蕴藏着生活,蕴含着趣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
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农村小学生走出课堂,彻底破除教材知识的框架和局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生活之中。
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实践论文

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的实践摘要:数学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
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新知、掌握新知、运用新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关键词:创造性;生活化;课堂实践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事实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缺乏生活气息,是“枯燥乏味”“学而无用”的代名词。
要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富有生气,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就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此,就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第一册《函数的实际应用》(旧版)这节内容的处理和使用,谈谈如何依据课标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实践与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巧妙引入新课《函数的实际应用》这节教材欲通过对两个市场销售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借助函数式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随意地和学生谈论一些常见的促销优惠活动,并投影一则网上下载的耳机促销广告,用学生熟悉的市场买卖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主题,为下面例题的讲解做铺垫。
二、明确教学目的,二次开发教材新课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头脑中知识的链接、衍生?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渴求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以形成合理的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增长他们的见识。
原例题1:某商店规定,某种商品一次性购买10 kg以下按零售价50元/kg销售;若一次性购买满10 kg可打九折;若一次性购买满20 kg,可按40元/kg的价格优惠供应。
(1)试写出支付金额y(元)与购买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2)分别求出购买15 kg和25 kg应支付的金额。
看得出,例题内容空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某商店”“某种商品”只是一种模型,两个问题的呈现顺序也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按照“建立函数式—解决问题”这一步骤进行,并不能感受到建立函数关系的必要性,进而主动地去寻找并建立函数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
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生活切入,创设情境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
例如。
教学“积的近似值”一课时,我设计了买卖大蒜的生活场面:买方(学生):大蒜怎么卖?卖方(老师):每千克2.58元。
买方(学生):买2千克。
卖方(老师):请付5.2元。
突然,学生觉察出不对,提出疑问:“大蒜每千克2.58元,买2千克要付5.16元。
为什么要付5.2元?”在学生恍然大悟后,我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的内容,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论文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教学更要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了数学知识在人们丰富多样生活中的应用,忽视了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学生就学得稀里糊涂,更不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太忠于教材,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使得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这样学生就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学内容只有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
数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才能从生活信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才能了解数学的背景,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才能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数学教育才能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二、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一)联系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感性信息与的认知结构中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更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并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1. 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知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有助于:(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数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生活案例引入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地砖,让学生测量其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进而引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3. 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时间管理大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4. 生活化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人的喜好,并制作成统计表,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让数学课堂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论文

让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探索,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懂得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方法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公交车上原有37人,到了莲花站下车15人,又上车18人,现在车上有几人?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因为从原来车上总数去掉15人就是37-15,又上车18人就是加上18,所以37-15+18=40(人)。
又有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车上的总数可以看作37+18,下车15人,再从总数里去掉15人,所以37+18-15=40(人)。
之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了这两种不同的思考过程。
接着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18-15+37=40(人),因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3人,再加上37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很好,有创新性。
这道一题多解的题目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使学生大胆地探索获取知识,懂得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
紧扣教材,选择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容积单位时,我先用教具展示1升、1毫升有多少,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物体容积分别是多少,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说得不亦乐乎。
怎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论文

浅谈怎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浅谈怎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教学方式—生活化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处处皆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意味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1)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可以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所以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适合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揭示课题,学生便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教育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孩子们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孩子们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的活力。
看来,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呢?一、注重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做为人的一种内部活动动机。
为此,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不如语文、英语这两个学科有用,他们认为学习语文、英语可以在生活上用的地方很多,可以与别人交谈或用来写文章。
而数学只是在课堂上用得上,课堂外就用处不大,顶多就是买东西的时候算算多少钱而已。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相当大,内容包括: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数学数学知识,银行职员在帮助人们算利息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医院要统计病人的康复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科学家在发明创作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就连农民伯伯施肥时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去计算一下水与药的比例等等。
让学生说说生活上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每个学科都很重要,尤其是数学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大家要把它学好。
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事物的本质,有了这些,数学教学才可以顺利展开。
二、巧设活动,事半功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出示一副色彩鲜艳的正方方形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喜欢,踩不动。
”老师又把正方形换成椭圆形,你喜欢吗?学生答,不喜欢,因为骑上它在路上会很颠。
老师再把椭圆形换成圆形,学生这时才满意。
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几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概括,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让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益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之生活化论文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之生活化【摘要】从深刻认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迫切性入手,在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编排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创设开放的生活情景。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应用;生活情境从事数学教育几年来,便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
为什么呢?因为数学课有的只是应试教育下冗长的计算,苍白的证明,枯燥的推理,数学成了聪明者的游戏。
这个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沉重的功课及考试压力,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也变成近乎高不可攀的神话。
难道愉快地学习数学真的不可能吗?有心的数学教师都希望能打破这种僵局,为这些“无奈”的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带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欣赏他们从前觉得没有感情的定理、冷冰冰的公式、没有灵魂的运算符号,让他们重新体验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重拾学习的喜悦。
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彻底改变数学学习的封闭状态,让生活走进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数学谈论周边实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遭的事物,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
譬如说,怎么去理解女士们爱穿高跟鞋的缘由?怎么去掌握报纸上的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就可以深思平凡生活中一些为人所忽略的数学体验,让学生卷入更多的日常生活等实际问题,参与更多的、有丰富数学内容的活动,用数学描述问题并参与解决。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等校开设“数学的讨论”和“数学的书写”这一做法,很值得研究和引用。
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做好“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这种转化能力就是数学应用能力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应将数学应用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做到细水长流,常年不断,就不信东风唤不回,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定能越来越强。
二、用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数学概念都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大多数都有实际背景,在教学中应重视从实际引入概念,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要领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也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教改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例如在讲解三视图一节中,准备好各种不同的实物体,让学生走到讲桌前,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引入生活实际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数学知识生活化 课堂教学情景化论文

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教学情景化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可是如何让数学知识与生活“亲密接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课前深入生活实践。
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源泉。
在数学课前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些调查了解,然后带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部分知识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
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等一些相关知识,但同时又产生一系列疑问:利息到底怎样计算?不同时期利率为什么不同?如何扣除利息税?……学生不但获得了有关“利息”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安排。
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发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
二、课堂创设生活情境。
化数学知识为生活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开发思维。
1 在引入新知识时创设生活情景。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情境是这样创设的:今天的体育课上,同学们要做套圈游戏,(课件出示)比赛时,有个问题难住了体育委员笑笑,游戏的同学站成一排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合理,因为有的离小旗近,有的同学离小旗远,比赛不公平。
把站成一排换成正方形后,再问学生合理吗?学生又回答还是不合理,因为游戏的同学距离小旗远近不同。
那么怎样站学生才满意。
请你们帮忙想出公平合理的比赛队形。
学生集思广益,很快就会想到了“圆”,并让学生说说站成圆形为什么公平合理?这种情景的创设不仅把学生带进生活情境,而且为学习“圆”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论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看待数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生活经验较少,总是认为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少,没能够认清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教学中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开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为数学开展做铺垫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终点,使得学生在小学过程中不再是“漫无目的”,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很漫长。
而通过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章教学的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预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进行了解,为数学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然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学校的大门在教室的什么方向,从而做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完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进行预习心得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到达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加深学生教学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知识过程实践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数学
现行使用的数学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接近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
活经验,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材中那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整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课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活动的应用题:“在举行拔河比赛时,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
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因为学生
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快的就讨论起来。
利用亲身体验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这样的举措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我们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中。
例如,在复习轴对称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条河l的同侧有一个村庄a 和一处仓库b,某天仓库突然失火了,村民们从家里出发提着水桶到河边拎水去救火,那么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做过类似的习题,所以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做出点a关于小河l的对称点a′,再连结a′b交l于点p,则折线apb即为村民行走的路线。
我问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你们还可以再交流交流。
”同学们自觉的分小组讨论交流起来,讨论的越来越激烈。
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我请其中一个同学发言,她说:“经过我们的讨论研究,我们发现还有更合适的路线,装满水的水桶比较重,提着桶行走不便,节约时间,缩短提水的路程,我们的做法是作bq⊥l,垂足为q,连结aq,折线aqb为更合适的路线。
”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同意。
经过这样的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加强了实
际应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得到极大的活跃,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让书本知识走进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产生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的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生活数学。
让书本只是走进学生生活实际,既让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我们学校计划购置一批电脑,市场价每台60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折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折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学校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
通过此题的练习,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让学生知道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加强课外应用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后,
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
如此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活动中起组织作用,并不做具体工作,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调查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好好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
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同时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