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波合成法的脉动风场模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谐波合成法的脉动风场模拟

摘要

在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中,抗风设计在建筑安全设计逐渐占有的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受困于现有实测数据的局限性,风模拟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凸显。

本文首先简述了对风的认识、风荷载研究发展历程和风荷载对建筑的影响。而后概述平均风、脉动风、旋涡等风场基本元素的特性,并且回顾近年来风模拟研究进展,介绍利用谐波合成法进行风的数值模拟的想法。最后通过对模拟生成数据与现有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谐波合成法脉动风模拟的可行性。

关键词:风荷载;谐波合成法;脉动风

1、绪论

1.1、对风的基本认识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本质原因,这是现象是由于太阳热辐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太阳的热辐射到达地表,使其温度上升高,地表附近的空气受热,因密度变小而上升。向上的热空气因渐渐变冷密度增大而下落。由于地表一直接受着太阳的照射,所以温度比高空空气高,它加热的空气又会继续上升,这种原因导致的空气循环就是风形成的本质。虽然其流动的方向看似确定,但空气移动的速率和方向却是有着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会产生随机性变化的特点。风的这种特性是可以利用风速剖面、脉动风的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等随机概率特性进行叙述解释的[1]。

1.2、脉动风模拟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种建筑形式也在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对于建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前的低矮建筑样式在防灾减灾方面主要考虑抗震性方面的因素。而随着建筑结构向着更高、更大、更复杂的方面发展,对高耸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等结构的安全性研究就变得日益重要。从前对于低矮建筑结构的抗灾要求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今复杂建筑结构的安全需求。其中风荷载是当今现代高层、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中必需要考虑到的一类非常重要的荷载。事实上,我们为能计算出正确可靠的结构抗风性能,应该求出结构的反应概率密度分布关于时间变化的过程,并且在实际的大气边界层湍流中,脉动风速不仅随时间改变,而且还具有与空间位置的相关性。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没有足够的现场实测的风速数据,整合难度大并且参考价值比较的小,因为现在的实测数据大部分为点分布,没有区域性的资料,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数据也需要不断更新,当一个建筑要开工建设之前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留给风速资料的收集,而且这样的数据一般也不会考虑风速与空间的相关关系。所以,由于实测资料的限制,使用实测风速资料的局限性很大,进而,利用计算机进行人工对风场的模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

2、风载荷

2.1大气边界层简介

需要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研究的风一般是在大气边界层之内,处于大气层的最底层,空气经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障碍物,如植物、建筑、沟壑、山体等物体会使流动空气受到阻力而使其流动的速度减慢,因为其靠近大地表面受地面障碍物摩擦力影响最大,这种阻碍减速的作用借由大气中形成的层流而往上依次传播,并且伴随着高度的逐渐升高,它的作用会慢慢弱化,当超过某一高度后,这种作用的影响就基本不存在了,这个离地高度就被视作做大气边界层的厚度,它会随着天气状况、地理条件、地表租糙成度而变化,一般厚度处在三百米至一千米之间。一般人类活动范围都在这个大气区间内,所以在工程建筑方面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时,大气边界层的流体力学规律已能满足工程需要。

2.2风载荷的成分分类

风载荷是由于空气流动而对建筑产生的压力,这种由空气流动产生的荷载也被称为风的动压力。基本风压、地形地貌、大气的粗糙程度、距地面的距离,工程结构、建筑物外观设计等很多的原因都会影响到风荷载的强度。风荷载由两种成分组成:平均风作用和脉动风作用,平均风是由周期在十分钟以上的长周期成分组成,其变化周期远远大于一般建筑物的固有振动周期,所以平均风的作用可近似使用静力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脉动风就大大的不同了,它的变化十分的频繁,周期只有几秒到几十秒,这样问题就来了,脉动风变换的周期与建筑物的固有振动频率就比较的接近,这样的话脉动风就会引起结构的共振,因此在高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建筑的设计里,风荷载中脉动风的成分引起的振动是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在风荷载对建筑所造成的应力影响中,平均风所造成的静力作用和脉动风造成的动力作用,现在研究重点就在于对脉动风的动力作用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力学在静力方面的理论都已经很成熟,所以在现今抗风性能的研究主要对象也就是针对脉动风的研究。

2.3平均风的基本性质

平均风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其所探测到的风向、风速进行平均取值,所以在求取平均风中可分为对平均风风向和平均风风速的求取,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分别对所探测到的风向、风速求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从严格意义上讲应是此时段内各时刻瞬时风的矢量合成后的平均量,以直角坐标中的三个风速分量的平均值或平均风矢量的方向和速度表示,平均风的风向和风速决定了大气传输的方向和速率。在大气边界层厚度以下,平均风速与研究时使用的时距有关(我国普遍设定标准时距为十分钟),并且,它同样也会伴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的变化规律使用风剪切和风速廓线来进行描述,风速廓线可利用对数或指数律分布进行表达[2]。

2.3.1对数律

从近些年的研究实验的成果可以看出,对数律分布律在离地一百米以下的大气底层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大气学家认为在离地一百米以下的大气范围内的风速廓线描述中,可以近似忽略掉剪切应力的变化,此时使用普朗特对数律进行描述的效果很理想,所以在气象学遇到的实际问题中一般使用对数律进行描述[3]。其数学表达式为:

()⎪⎪⎭

⎫ ⎝⎛⎪⎭⎫ ⎝⎛=0*ln z z k V z V (2-1) 式中 ()z V ——距地面距离为z 处的平均水平风速;

*V ——流动剪切速度或摩擦速度,它主要是用来量度气体流动时其内部的摩擦力,其可表示为()5

.00*ρτ=V ,其中的0τ表示的是近地面空气的剪切应力,ρ表示空气密度;

k ——卡门常数,普遍近似取为0.4;

0z ——地面粗糙长度,不同地面情况的0z 可见表2—1;

z ——样本距地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