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2000.22(6)一36~38

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质。

张寅

(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济南250013)

摘要简连了CulnSe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和现状.描莲了这种太阳耗电池的制备过程,井时其性质散了讨论。

关键词CulnSe?太阳娆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

0引言

展望21世纪全球的能源结构,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所占比重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中太阳能电池所占的比重将非常显著。

太阳能电池的利用当今仍主要在航天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其本身造价太高,而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材料的选择而言,考虑的因素有禁带宽度、吸收系数、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离子的复合速度等.利用光伏效应发电、以晶体硅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为了降低成本.出现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以复合半导体为基体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展最好的是CdTe、CuInSe!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越性体现在;耗材少,衬底便宜.生产能耗低.并可以镀在各种形状的大面积的衬底上,世主要的是有较高的效率。CuInSe。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效率已经能够达到18孵“。

1CuIn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CulnSe。(CIS)做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最初引起人们兴趣的是由于Wangner等人[23发现CIS单晶有12%的效率。尽管CIS的禁带宽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所以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薄膜太*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硬目(项目号Y98A15018)

·36·

阳能电池材料,吸引了许多人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Kazmerski[33就曾经做出6+6%电池效率的CIS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后,c1S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因为在1982年Boeing[11公司用物理蒸发法将效率提高到10.6%。该公司首先在衬底上镀了一层Mo背接触。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吸收层结构,在镀CIS膜的开始状态采取了Cu富有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为了改变带隙,引入能够形成异质结的材料(CdS),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致电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电池效率的目的。Boeing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用Ga来替代In,研制出的Cu(In—Ga)Se2(CIGS)合金膜的效率是14.6%。这种多元化合物的带隙较宽,结构的可选择性较大。莸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表面及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不断研究,必将得到更高效率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目前,CIS膜(主要指吸收层)的制备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常见的有n]:①真空蒸发或溅射法;②化学气相热介喷涂法;③电镀或沉积Cu和In,然后用H。se处理,把它换成CuInSe。。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太阳能和氢能研究所(zsw),多年来一直致力于CIS膜的研制和技术推广。下面描述的是该研究所

制备CIS膜的过程“。。

首先将衬底按照希望的面积进行切割并清洗,在清洗的衬底上镀一层Mo背接触,采用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用激光刻蚀对背接触进行刻蚀。接下来可以用真空共源蒸发法在衬底上镀CIS膜。为了保证结晶有较好的质量,衬底必须保持较高的温度(500。C左右)。衬底放在特殊的支架上以防高温引起变形。在支架上,衬底以均匀速率相对于不动的源移动,整个过程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以便确保生长出符合要求的膜。这些要求中包括期望的化学组分、厚度以及在整个平面上各种性能的均匀性。在CIS膜上还需要镀一层CdS缓冲层,化学浸泡沉积法(CBD)是经常采用的方法。缓冲层的作用是为了生成异质结。用磁控溅射法镀ZnO前电极,ZnO电极仍然被认为是目前透明电极的最佳选择。机械刻蚀法可以对电池进行最后刻蚀。至此完成整个电池的制备。

从以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来看,应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并且是最优化的,可以认为是高成本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制备过程。而制备大面积CIS膜遇到的主要障碍是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寻找~种廉价的大规模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必须保证生产出的膜有较高的质量,因为CIS膜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杂相。

5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质

从x光衍射图可以发现CIS是多晶薄膜。分别用电子探针和俄歇谱仪观察薄膜的形貌,观察到样品的晶粒是均匀的,晶粒的大小一般为I~2pmuJ。CIS的光学性能体现在对可见光有较高的吸收系数,为带隙半导体,满足直接带间跃迁条件”]。为了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吸收层内的载流于的浓度.最佳载流子浓度是10“~10”/cm3。载流子的类型及浓度的直接体现是CIS薄膜的电学性质,实验结果证实电学性质主要受自然缺陷以及化学组分偏差的影响o]。在电学性能中,导电类型的转变是最为明显的.随着In组分的增加,薄膜从Cu富有向In富有转变,导电类型也完成从P型向n型的转变,并且在In/In+Cu一0.5处会出现突变。另外.Ga的引入也会引起导电类型的转变。当吸收层中不含有Ga时,薄膜可以是n型或P型。以Ga替代In,薄膜的导电类型只是P型,增加替代组分Ga,转变效果会随之削弱,直至Ga完全替代In,转变效果也会完全消失。控制Cu/In比率,还可以调整表面的化合物的成分,因为Cu主要与s发生反应,而In主要与se反应,Cu富有时晶粒的大小比In富有时要大,这一结果是通过薄膜的形貌分析得到的。所以,调整Cu/In比率将影响膜的微观结构、晶粒的大小、结晶的趋向和晶体内在的缺陷等,这一切将对薄膜电学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制备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吸收层是~个多元化合物的复合系统。借助相图及x射线光电谱仪(XPS)等实验手段,可以肯定的是杂相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薄膜和半导体性能的提高,但杂相的出规给研究分析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01。

4结语

总之,尽管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无论是在理论上、实验上还是在大规模生产上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真诚希望我国能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以便跟上其最新发展,让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lschockHW,ShahABarcelona:14thEHro—pean

PhotovoltaicSolarEnergyConference.1997

2WangnerS,eta1.AppIPhysLett,1974,25:434

3KazmerskiLL.etal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1983·3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