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论第四章重难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6周)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和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点答疑,提问。

使用媒体资源:文字教材,录像材料,PPT课件。

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课时)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一分析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确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虽然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随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

恢复,社会主义因素很快就会超过资本主义因素。这就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结果,既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又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而会很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而为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的时候,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进行了正式讨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2课时)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从1953年起,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经验,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任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

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提出了对中国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制定并贯彻正确的农村阶级路线。

2,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

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越来越

尖锐,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和平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并确定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