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化学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应用拓展等方面探讨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一、实验设计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在化学实验设计中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是按照固定的步骤和实验流程进行的,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缺乏对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深入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 提出新的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例如“如何制备更纯净的某种物质”或“如何提高某种反应的产率”。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改进现有的实验流程。

2. 引入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不可或缺的。

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1. 提供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如何解决某种物质的保存问题”或“如何提高某种反应的速度”。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应用拓展与创新思维培养化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1. 真实应用场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科学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推理、分析、判断等方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判断。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化学现象相关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例如,在燃烧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燃烧物质的颜色、火焰的形态、释放的气味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观察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促进实验设计与思维训练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观察,还需要设计实验步骤、提出假设、进行推测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思维。

例如,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学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出一些实验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够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些化学难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道化学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并书写解题过程和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推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从培养观察力、促进实验设计与思维训练、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启发性问题和实验设计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通常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输入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例如,当进行化学反应的观察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反应的物质及条件,进而推理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从实验操作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二、启发性问题提问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周期表上的元素有规律地排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元素周期性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及分析能力。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例如,当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酸和碱的等量反应的条件。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酸和碱,掌握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并最终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三学年,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强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学习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和组织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思维导图,以此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和问题解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三、开展实验探究和科学研究活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和推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并相互交流和解答。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分析。

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实验条件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如何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如何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如何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从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和科学讨论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碳原子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和研究相关知识。

2. 实验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调整酸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PH值等实验现象。

在实验之后,鼓励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3. 科学讨论科学讨论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讨论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温室气体的特点、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辩证思考和探讨。

4. 多样化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面评价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外,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解释。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在九年级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重视问题探究、实验设计、科学讨论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中职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初探

中职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初探

见到学生原有 的知识 、 经验 的缺 陷 , 针对具体 的演示 目的 、 演示 析问题 、 解决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思 维的有效途径 。凶此 , 教师
内容 、 演示道具及现象提 出富有启发性 的问题 。创设情境 , 使学 要多创造质疑情景 。如 : 使用分析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 , 可让学 生对演示 现象 由无 目的地 “ 观看 ” “ 观赏” 变为有 目的 、 有计划 的 时, 同时思考“ 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 密性 ?” “ 试管 口 为何要 向下倾斜?” “ 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 管从水槽 中取 出 后熄灭酒精灯?” “ 导气管伸入反应试管为什么不可太长?” 等 问 题, 达到知其所 以然 的 目的。只有这样 , 才能防止学 生把做化学 维能力初探
江苏 海门 ●崔 红 霞
当前 的中职化学教学中 , 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 , 教学过程 根 据 实验 是 否 成 功 归 纳 原 电池 的条 件 。 这 样 的 教学 , 学 生们 表现 呆板 , 练习设 计机械等问题 , 导致有 的学生思维僵 化 , 学 习效率 效提高学 习效率 , 促进学生成才 , 是我们必须认 真研究 和解决 的
三、 创 设 问题 情 景 。 发 展 学 生思 维 积极 思 维 是 学 生 顺 利 理解 新 知 识 的 前 提 条件 ,而 思维 活 动 的 积 极性 是 与 一 定 的 问题 的产 生 和 解 决 相 联 系 的 。 因此 , 根 据 教
的引导学 生思维 的契机 , 就启发学生展开讨论 , 如何 证明反应 中 确实有水生成 ( 不是原来浓硫酸中的水 ) ?能否用原装置进行定
低下。 因此 , 如何在化学教学 中优化教学方法 , 发展 学生思维 , 有 问的交流合作 , 不断总结发现 , 归纳知识要点 , 促使学生 的思维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教学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经过十多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等有了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知识教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知识传授。

但是反思长期以来我们的知识教学现状,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比如,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大量的具体性知识,却没有得到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一、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化学知识也不例外,知识也许可以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获取,技能也许可以通过重复训练的方式掌握,但科学思维却只能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而科学探究则被认为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因此要在化学学习中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1.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化学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在“做科学”的实践中感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还为学生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结论等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经历比较、分析、推理、抽象、判断、归纳、概括想象等思维过程,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科学探究”往往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生活入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断证实或证伪,才能不断获得知识、创新知识。

4.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方式,它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随意杜撰,更不是没有根据的无端猜测,而是一个集认识、理解、回忆、分析、推理等过程为一体的复杂的想象思维历程,进行猜想与假设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与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它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就是要加强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具备创新意识基础上,还必须能够抓住创新的机会,激发创新思维,最终获得良好的创新结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现代化的创新教学观念,这主要表现在创新思维培养上。

针对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并不受已有思路约束,而是要找寻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法以及思维过程。

而创新思维教学指的是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现如今,在激发与培养创新思维方面,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初中化学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一来,在化学教学中便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对创新思维方法加以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应该重视把创新思维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和“学”中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学生也就会有较强的化学创新能力。

一、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课堂的优化是基本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将化学课堂进行优化之后,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有较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一般来说,我们常常认为水与火不能相容,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此观点是不成立的。

白磷可以在水中发生自燃,由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水与火是能够相容的。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家庭小实验是一种辅助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较为青睐的一种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有效途径初探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有效途径初探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有效途径初探摘要:近年来对各地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和观察能力可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和体会,引导学生如何去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设计和课题研究等途径来实现;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阅读教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与方法。

关键词:化学;培养;能力;有效途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究竟有哪些,就成了摆在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观察是一切认识活动的起点。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合理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图表、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等进行详细地观察,并逐步学会如何规范地记录观察结果。

高中化学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了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每次实验时教师都要尽可能使实验内容条理化、问题化,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入手,以化学事实或现象认真地进行观察、分析,选择适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归纳、推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学习就是从“已知”到达“未知”的过程。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和思维方法的积淀就会演变为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1.设计情境式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式问题,提出疑问、巧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能够 积极地 质疑 、 思考 , 同 时 寻 找 出 解 息和 生活气 息的。 在这 种环境下学习的学 不 是简单被 动地接受教 师和教材 提供 的
现成 的观点与结论 , 而是一个在教 师引导 下 学生独立 思考、 主动参 与、 自主发现和
常规 的初 中化 学课堂形 态无 外乎教 不 断创新 的过程 明显相悖 。为此 , 作为一 师讲 , 学生听 , 课 后做 练习。 这样 学生的思 名化学教师 ,更是作为一名教 育工作 者 , 我们应该学会加强 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 习 的研 究 ,主 动探索和构建 创新学 习的模
新课程 指导下 的化 学教学提 倡任 务
学生 的思维能 力和 创新 能 力具体 到教 学 要 一步一步地由表及 里、 由此及彼地 引导 型 的教学 ,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 工作 中教 师 学生认 识问题 , 进 而解决 问题 , 逐步地培 在 指导学 生学 习时应给 予学生 明确 的任 务, 同时要让学生认 识到完成任务是值 得 能 力和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 , 为了 确 保学生 明确领会并执 行教 师布 置的任 三、 利用 生活实 际 。 增 强学 生的迁移 珍惜 的学 习机会 , 是 对他们化学知识运 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 , 初 中化学课本 上的 实施题海战术 , 通过大量 的练 习而得 到这 养学生 的学 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谈 ,都 不能真 正实现培 养学 生的思维 能 思 维
教师的努力 ,比如说灵活的课堂设 问, 精 许 多知识也 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作 务 ,教 师在 设计任务 时要从任务 的真 实 心的教学设计等 , 来培养学生 的能 力。
关键词 : 初 中化学 能力

为初 中化 学教 师要 善于 利用这些 与学 生 性 、 实用性和功能性这几个方 面来保证任 迁移 能力。 初中化 学课 教学的魅力就 在于 时, 就应以大多数学 生的化学 知识技能 为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
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引入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让
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观点、交流想
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拓展课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加化学俱乐部等方式,拓展化
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6.鼓励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独特
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
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8.结合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1.激发兴趣,培养思维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思维的源泉。

只有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性质?它与空气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例如,在演示氧气的制取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制取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系实际,培养思维能力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酸碱指示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要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

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实践认识。

一、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敢于思维一种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课堂气氛不仅会给学生制造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种宽松的愉悦的气氛则有利于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思维。

记得在一堂轻松愉悦的复习课上,关于区别化学、物理变化时,有同学提问:“白炽灯通电后产生了耀眼的光芒,这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同学们听后有的窃笑,有的在轻轻议论。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没有必要问。

但这位同学既然提出了,说明在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我首先肯定了提问的同学,并对他给予了表扬。

我顺势利导,让认同是化学变化和认同是物理变化的同学各阐明自己的理由。

赞同化学变化的同学认为:白炽灯通电发光,生成了光这一新物质,所以是化学反应。

赞成是物理变化的同学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组成不变的条件下,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发生了质变,不属于这个内涵的质变就不是化学变化。

我听着同学们的争辩,觉得只有这样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刻。

最后我对大家的认识进行了总结:任何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像核能反应、电灯发光、电磁现象等变化都不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不能只简单地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的质变来分辨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质变的内容。

同学们有的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在想,如果没有这种宽松的环境,这位同学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吗?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思维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位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简单但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当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化学学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和化学现象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从实验现象中找到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中的变化,发现某些规律或者异常,从而引发问题的解决思路。

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和研究,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实验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挑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实际应用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竞赛和项目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源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实验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来实现。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在认识、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勇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努力。

1.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勇于探索精神。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这样的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的能力。

2.鼓励学生跨学科思维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同时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去跨学科思考和联想。

可以结合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让学生探究生物分子与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整体思维能力。

3.倡导独立思考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仅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课外的拓展性思考。

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化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者参加化学知识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1.开展实践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和关键。

有了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关键词】创造;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够为毕业生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创造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感到好奇。

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时会感到抽象乏味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了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教材“元素”一课中,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记住,为此教师从讲“绪言”开始就要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散布置给学生,并做到经常提问检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等。

又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成红色铜时,要先撤去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

这个试验演示后,教师可以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总结,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识记。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分享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陆豪杰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或直接的概括反映,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是新课程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化学教学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在初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到了初三的时候才可以接触到,而面对这门新的学科,学生最开始会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并不会长,因此身为教师应多方面去了解学生学习化学过程当中的困难,注重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思维培养的融合。

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应用于学习过程当中,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到提升,核心素养得以形成。

一、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跨度要想学好化学,提高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将知识激活,这就涉及了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思维的跳跃性越大,对知识的认识越能够立体和深刻。

可以通过有效的培养,使学生抓住化学的内在变化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求同学们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其本质,深入研究探索,注意把握事物和化学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课程安排为两节课时,在课时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们先预习书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同学们之间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并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再做一番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能够巩固之前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运用在新的理论当中,这个过程是离不开对知识的归纳和延伸的。

同时在这个过程需要强化教师的引导,让老师引入生活的知识,自然拓展学生的思维度。

二、注重方式,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就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迅速建立对事物以及本质现象的整体认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够自觉地将有关化学现象按照事物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作出整体分析和科学推理,便于学生将大脑中各种零碎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学院:专业:毕业年限: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二零零九年月日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张东山【内容摘要】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

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学生教师传统的化学教育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只会导致“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

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中学生已是青少年了,现代的青少年思想活跃,若教法不得当,则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只对他们简单说教,填鸭式灌输,让他们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照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模式化、僵硬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现代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两点,即: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吃透”学生。

一、“吃透”教材这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要非常熟悉,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首先应对教材不断琢磨,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层次,把握其来龙去脉,这样经过大脑反复加工,精确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讲授深浅、详略程度和教学内容的取舍等,对教材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另外,为了丰富授课内容,把问题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可参考一些其它有关资料。

二、“吃透”学生这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对象学生要非常地了解,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层次,在理解、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程度,教师要做到“吃透”学生也不难,只要深入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多方面关心学生,以增强师生之间情感,使师生关系更默契,并把这种默契带到课堂上面,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展开回忆、联想,主动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更是提高学生思维等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到初中化学有关碳酸钙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这样一个简单的随堂小实验:让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可以看见石灰水变浑了,让他们继续吹气,发现石灰水又变清了。

这个有趣的现象使他们大为惊奇,马上会主动展开联想进行思考,来寻找原因,结果可能不得其解。

这时,在学生思维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由教师道出石灰水变浑又变清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涨,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从而牢固地掌握了相应地知识。

这一认识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其次,通过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利用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连续的过程。

从而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的思维智力活动获取、掌握知识。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同时发展了自身的认识能力。

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考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开端。

例如在讲有机化学乙酸酸性的化学性质内容时,讲授过程可以这样安排:不是马上把乙酸的化学性质直接介绍给学生,而是根据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原则对学生实行诱导、启发。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乙酸的分子结构特征,指出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COOH它是由羰基与羟基-OH直接相连组成,此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能不能断言乙酸的化学性质就是醛(或酮)与醇的化学性质之和?或者说乙酸的化学性质与醛、酮或醇很相似?问题提出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们思考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持各种答案的都有,同学们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和解释,但彼此不能互相说服,这时,同学们都很渴望知道正确答案,教师便立即排除误解,说出正确结论来:乙酸的化学性质既不与酮一样也不和醇相似,更不是它们的简单加和。

那么乙酸的化学性质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充满好奇,然后教师仔细分析乙酸的羧基结构,由于羰基与羟基直接相连,它们相互影响,吸电子能力很强的羰基使得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向羰基偏移,结果羟基氢氧键极性增强容易断开,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出H+而显出弱酸性,并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且具有酸的通性。

这就是乙酸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弱酸性。

通过这样的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来学习乙酸的酸性性质,同学们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同学们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并且也学会了细致全面分析问题的本领。

而教师开始如果只是直接说出这个性质,同学们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靠死记硬背了。

乙酸的其它的化学性质也是从结构入手分析并可结合相应的演示实验介绍出来,此处不赘述。

再次,运用、再现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有许多种,它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等,可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不同的化学知识点时具体选用、再现该思维方式从而培养训练学生掌握相应的思维能力。

现就比较法、分析法做一点阐述。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互相混淆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利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往往获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

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对其分析原因,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提高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分析法更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较抽象、复杂的内容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无机化学知识中关于气体摩尔体积内容的教学,首先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①1摩尔的不同固体和液体体积相同吗?②第①个问题答案的原因是什么?③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条件有关吗?相同状态下1摩尔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吗?然后逐个分析每个问题,得出3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所要教授的新课内容的结论就自然总结出来了。

具体过程如下:通过举例,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1摩尔不同的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不同。

对于第二个问题,由回顾旧知,固体和液体物质内部由于组成的微粒之间距离很小,结合得相当紧密,得出一个关键的结论:1摩尔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本身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体积大小不同,所以就得出问题①的答案。

对于第三个问题,由回顾旧知,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得出一个关键结论:虽然不同的气体物质分子或原子的体积大小不同,但气体物质和固体、液体物质不同,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和温度、压强有关。

所以要知道1摩尔各种气体的体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就必须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

至此,教师通过对标准状况下H2、O2和CO2的1摩尔的体积计算得出问题③的答案: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都是22.4升,从而得出了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概念,完成新课内容的教学。

这种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分析问题的讲课方法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教师教给学生们的就不仅仅是所教的概念、定理等已有的结论,而且包括了再现这些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方法。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1] 张行涛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