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学设计

板块命题点专练(十) 立体几何命题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表面积与体积1.(2018·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2B .4C .6D .8解析:选C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直角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2,高为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2+1)×2×2=6.2.(2018·全国卷Ⅰ)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B .2 5C .3D .2解析:选B 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根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 ,N 的位置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M ,N 的位置(N 为OP 的四等分点)如图②所示,连接MN ,则图中MN 即为M 到N 的最短路径.∵ON =14×16=4,OM =2,∴MN =OM 2+ON 2=22+42=2 5.3.(2018·北京高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 由三视图得到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PA =AB =AD =2,BC =1,所以PA ⊥AD ,PA ⊥AB ,PA ⊥BC . 又BC ⊥AB ,AB ∩PA =A , 所以BC ⊥平面PAB .所以BC ⊥PB .在△PCD 中,PD =22,PC =3,CD =5, 所以△PCD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侧面中的直角三角形为△PAB ,△PAD ,△PBC ,共3个.4.(2017·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B .30C .20D .10解析:选D 如图,把三棱锥A -BCD 放到长方体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3,4,△BCD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5和3,三棱锥A -BCD 的高为4,故该三棱锥的体积V=13×12×5×3×4=10. 5.(2018·天津高考)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除面ABCD 外,该正方体其余各面的中心分别为点E ,F ,G ,H ,M (如图),则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______. 解析:连接AD 1,CD 1,B 1A ,B 1C ,AC ,因为E ,H 分别为AD 1,CD 1的中点,所以EH ∥AC ,EH =12AC ,因为F ,G 分别为B 1A ,B 1C 的中点,所以FG ∥AC ,FG =12AC ,所以EH ∥FG ,EH =FG ,所以四边形EHGF 为平行四边形,又EG =HF ,EH =HG ,所以四边形EHGF 体积为13×⎝⎛⎭⎫222×12=为正方形,又点M 到平面EHGF 的距离为12,所以四棱锥M -EFGH 的112. 答案:1126.(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SA 与底面成45°角,∴△S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OA =r ,则SO =r ,SA =SB =2r . 在△SAB 中,cos ∠ASB =78,∴sin ∠ASB =158,∴S △SAB =12SA ·SB ·sin ∠ASB=12×(2r )2×158=515, 解得r =210,∴SA =2r =45,即母线长l =45, ∴S 圆锥侧=πrl =π×210×45=402π. 答案:402π命题点二 组合体的“切”“接”问题1.(2018·全国卷Ⅲ)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 3B .18 3C .24 3D .54 3解析:选B 由等边△ABC 的面积为93,可得34AB 2=93,所以AB =6,所以等边△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33AB =2 3.设球的半径为R ,球心到等边△ABC 的外接圆圆心的距离为d ,则d =R 2-r 2=16-12=2.所以三棱锥D -ABC 高的最大值为2+4=6,所以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13×93×6=18 3.2.(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得正方体的棱长为 3. 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3,R =3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4π3×278=9π2.答案:9π23.(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 解析: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所以V 1V 2=πR 2·2R 43πR 3=32.答案:32命题点三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 所以BC ⊥平面CMD ,又DM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CD 为直径, 所以DM ⊥MC .又BC ∩MC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证明如下: 连接AC 交BD 于O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 连接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 又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 所以MC ∥平面PBD .2.(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解:(1)证明:因为P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PO ⊥AC ,且PO =2 3. 连接OB , 因为AB =BC =22AC ,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AC ∩OB =O ,所以PO ⊥平面ABC . (2)如图,作CH ⊥OM ,垂足为H , 又由(1)可得PO ⊥CH ,且PO ∩OM =O ,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MC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3.(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 (3)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1)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 所以BC ∥AD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平面PAD ,因为PD ⊂平面PAD ,所以AB ⊥PD . 又因为PA ⊥PD ,AB ∩PA =A , 所以PD ⊥平面PAB . 因为P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DG . 因为F ,G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所以FG ∥BC ,FG =12BC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 所以DE ∥BC ,DE =12BC .所以DE ∥FG ,DE =F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 ∥DG .又因为EF ⊄平面PCD ,DG ⊂平面PCD , 所以EF ∥平面PCD .4.(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B 1⊥B 1C 1.求证:(1)AB ∥平面A 1B 1C ; (2)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 因为AB ⊄平面A 1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 所以AB ∥平面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 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 因此AB 1⊥A 1B .因为AB 1⊥B 1C 1,BC ∥B 1C 1, 所以AB 1⊥BC .因为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BC ⊂平面A 1BC , 所以AB 1⊥平面A 1BC .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 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命题点四 空间角度问题1.(2018·全国卷Ⅱ)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22 B.32 C.52D.72解析:选C 如图,连接BE ,因为AB ∥CD ,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的角为∠EAB 52,所以异面直线AE 或其补角.在Rt △ABE 中,设AB =2,则BE =5,则tan ∠EAB =BEAB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52. 2.(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B .6 2C .8 2D .8 3解析:选C 如图,连接AC 1,BC 1,AC .∵AB ⊥平面BB 1C 1C ,∴∠AC 1B 为直线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AC 1B =30°.又AB =BC =2,在Rt △ABC 1中,AC 1=2sin 30°=4.在Rt △ACC 1中,CC 1=AC 21-AC 2=42-(22+22)=22,∴V 长方体=AB ·BC ·CC 1=2×2×22=8 2.3.(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334B.233C.324D.32解析:选A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B 1D 1与棱A 1A ,A 1B 1,A 1D 1所成的角都相等,又正方体的其余棱都分别与A 1A ,A 1B 1,A 1D 1平行,故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AB 1D 1所成的角都相等.如图所示,取棱AB ,BB 1,B 1C 1,C 1D 1,D 1D ,DA 的中点E ,F ,G ,H ,M ,N ,则正六边形EFGHMN 所在平面与平面AB 1D 1平行且面积最大,此截面面积为S 正六边形EFGHMN =6×12×22×22×sin 60°=334.4.(2018·浙江高考)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E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含端点),设SE 与BC 所成的角为θ1,S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2,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为θ3,则( )A .θ1≤θ2≤θ3B .θ3≤θ2≤θ1C .θ1≤θ3≤θ2D .θ2≤θ3≤θ1解析:选D 如图,不妨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E 为AB 上靠近点A 的四等分点,E ′为AB 的中点,S 到底面的距离SO =1,以EE ′,E ′O 为邻边作矩形OO ′EE ′,则∠SEO ′=θ1,∠SEO =θ2, ∠SE ′O =θ3. 由题意,得tan θ1=SO ′EO ′=52, tan θ2=SO EO =152=25,tan θ3=1, 此时tan θ2<tan θ3<tan θ1,由图可知θ1,θ2,θ3∈⎝⎛⎭⎫0,π2, 故θ2<θ3<θ1.当E 在AB 中点处时,θ2=θ3=θ1.故选D.5.(2018·天津高考)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平面ABC ⊥平面ABD ,点M 为棱AB 的中点,AB =2,AD =23,∠BAD =90°.(1)求证:AD ⊥BC ;(2)求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AD ⊥AB ,AD ⊂平面ABD , 所以AD ⊥平面ABC . 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AD ⊥BC .(2)取棱AC 的中点N ,连接MN ,ND . 因为M 为棱AB 的中点, 所以MN ∥BC .所以∠DMN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的角. 在Rt △DAM 中,AD =23,AM =1, 所以DM =AD 2+AM 2=13.因为AD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AD ⊥AC . 在Rt △DAN 中,AN =1, 所以DN =AD 2+AN 2=13. 在等腰三角形DMN 中,MN =1, 可得cos ∠DMN =12MN DM =1326.所以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26. (3)连接CM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M 为边AB 的中点, 所以CM ⊥AB ,CM = 3.因为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CM ⊂平面ABC , 所以CM ⊥平面ABD ,所以∠CDM 为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 在Rt △CAD 中,CD =AC 2+AD 2=4. 在Rt △CMD 中,sin ∠CDM =CM CD =34.所以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6.(2015·浙江高考)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2,A 1A =4,A 1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BC 的中点,D 是B 1C 1的中点.(1)证明:A 1D ⊥平面A 1BC ;(2)求二面角A 1-BD -B 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设E为BC的中点,连接AE,DE,A1E. 由题意得A1E⊥平面ABC,所以A1E⊥AE.因为AB=AC,所以AE⊥BC.故AE⊥平面A1BC.由D,E分别为B1C1,BC的中点,得DE∥B1B且DE=B1B,从而DE∥A1A,DE=A1A,所以四边形A1AED为平行四边形.故A1D∥AE.又因为AE⊥平面A1BC,所以A1D⊥平面A1BC.(2)作A1F⊥BD且A1F∩BD=F,连接B1F.由AE=EB=2,∠A1EA=∠A1EB=90°,得A1B=A1A=4.由A1D=B1D,A1B=B1B,得△A1DB与△B1DB全等.由A1F⊥BD,得B1F⊥BD,因此∠A1FB1为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由A1D=2,A1B=4,∠DA1B=90°,得BD=32,A1F=B1F=4 3,由余弦定理得cos∠A1FB1=-1 8.。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第一章:古代诗歌概说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古代诗歌的流派:介绍主要的诗歌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唐代边塞诗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4.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并示例进行分析。

5.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诗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 诗歌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从中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欣赏:学生分组欣赏不同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作业与评估: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代诗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的背景: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对其诗歌发展的影响。

2. 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讲解唐代诗歌的主题、形式、韵律等主要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3. 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介绍唐代的主要诗歌流派,如初唐四杰、中唐八大家等,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4. 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主要特点。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2、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2、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师: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就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

二、知人论世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注释①。

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

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并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课题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之后二女也投湘水而死。

这一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人们为了祭祀他们,在湘水旁边,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样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则扮成湘君的模样在湘水中修盖华贵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初涉湘水——整体感知1.听读正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5分钟讨论———老师解答,齐读诗作):思考1:伫立水畔的人是谁?他在湘水之畔做什么?主要动作和主要事件有哪些?湘君,赴约。

主要动作:登、骋望、远望、观——驰、济、筑室——捐、遗、搴、遗。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一、教案: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1 《诗经》【学习目标】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认识其中的重要诗篇。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理解其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诗经》中的重要诗篇,如《关雎》、《鹿鸣》等。

探讨《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等。

强调《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学生阅读《诗经》中的重要诗篇,分析其内容和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经》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性和深度。

1.2 《楚辞》【学习目标】了解《楚辞》的背景和特点,认识其中的重要诗篇。

分析《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理解其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楚辞》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楚辞》中的重要诗篇,如《离骚》、《天问》等。

探讨《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等。

强调《楚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楚辞》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学生阅读《楚辞》中的重要诗篇,分析其内容和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楚辞》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性和深度。

二、教案:第二单元古代散文2.1 《左传》【学习目标】了解《左传》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分析《左传》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掌握其历史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左传》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左传》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等。

探讨《左传》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如描写、对话等。

强调《左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湘夫人》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了解屈原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让学生“知人”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意逆志
1、学生对照注解自读一遍全诗,注意圈点勾画。
2、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全诗
3、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概括各节诗歌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突出诵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技能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明确: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本堂课在教学上力求让学生通过对《湘夫人》的诵读和鉴赏,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在批文入情的前提下,知人论诗,以意逆志,进而领悟鉴赏的精髓。本首诗歌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运用的重要性。在这点上很成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宝鸡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首页)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作业背诵全诗,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宝鸡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首页)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二)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体现出一种哲理美。

1、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2、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江天一色”——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小结: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

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

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

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三)如果说诗的前半部分是以写景抒情为主,那么从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作者那笔触对准了月下的人儿。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2)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 《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 《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湘夫人教学目标: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洞庭湖有着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传说以及一些古代文人的赞美和歌颂,因而闻名天下。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

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大家知道这种斑竹是怎么来的吗?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当地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编成歌舞,而湘君和湘夫人就成为传说中湘江的一对恋人神,屈原则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名篇。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名篇,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2 教学内容《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重点篇目:《关雎》、《桃夭》、《击鼓》、《木瓜》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诗经》的背景及地位。

Step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诗经》的组成部分。

Step 3:分组讨论,探究《诗经》的艺术特点。

Step 4:教师示范解读《关雎》等名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Step 5:学生背诵名篇,巩固学习成果。

Step 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4 课后作业1. 背诵《关雎》、《桃夭》、《击鼓》、《木瓜》等名篇。

2. 深入阅读《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楚辞》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名篇。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楚辞》中的名篇,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2 教学内容《楚辞》简介:《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代表人物有屈原、宋玉等。

重点篇目:《离骚》、《九歌》、《天问》、《九章》2.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楚辞》的背景及地位。

Step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楚辞》的组成部分。

Step 3:分组讨论,探究《楚辞》的艺术特点。

Step 4:教师示范解读《离骚》等名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Step 5:学生背诵名篇,巩固学习成果。

Step 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教案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教案设计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必备知识:了解并掌握作者、歌以及实词句式,理清文章大意。

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在技巧、语言方面的赏析能力。

学科素养:体会作者叙写此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自学探究1.据《学习指导》p2-3,掌握字音字形、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

2.据课下注释,大致理清文章脉络。

三、精准讲评1.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语言平易朴实,通俗直切。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

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②后期: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2)创作背景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于周至县,与鸿、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使鸿传焉。

(3)相关杨贵妃的诗歌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歌、行古体诗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精选教案 (2)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精选教案 (2)

《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和动人的魅力。

《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二>、背景介绍(1)写作背景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2)横向比较:文学史上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

(2)创作缘起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检查预习,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

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2.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Word版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Word版

湘夫人一、赏析目标:1.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赏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作家作品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

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1.《楚辞.湘夫人》同《诗经?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

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2.背景简介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二、课文语言理解1.课文朗读(略)2.翻译全文湘夫人降落在啊北边水中小块陆地之上,举目远望(的样子)啊使我发愁。

轻轻吹拂(的样子)啊秋天起风,洞庭翻起波浪(波:这里用做动词)啊树叶飘零。

站在长满白薠的岸上啊纵目远眺,跟佳人相约啊在黄昏的帐幕之中。

鸟儿为什么聚集啊在(浮在水上的)水草中,渔网为什么啊挂结在树梢上(按,这两句用鸟应在木却集于薠、网当置水反挂于树的反常情况,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沅水(水名)有白芷(香草名)啊澧水有泽兰(香草名)(按,芷和兰古人都用作佩饰),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讲。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对李清照的评价导入2、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写作背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1、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自由朗读,体悟内容。

3、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四、赏析意境(意象美,意境美)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

那么意境的分析是通过?(意象)达成的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4、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五、扩展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精选教案 (14)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精选教案 (14)

以意逆志《长恨歌》————和白居易一起踏上诗歌的寻美之旅【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中两人爱情的凄美,品味爱情美;(2)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领悟作品中作者对李、杨二人爱情宽容的人性美,把握诗歌消解人心灵的文学美。

2、过程方法(1)探索诗歌中那份宽容,本真的情感,体会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散发的魅力;(2)以意逆志,由表及里,深入研究作品,教师发表个人见解,树立学生对文学作品合理多元认识的观念,为整册书诗歌赏析的个性化、多元化、审美化做准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师引导、讲解,让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认识那段爱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对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阅读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2)教学目标的“过程方法”内容。

【教学难点】作品三美(人性美、爱情美、文学美)的认识与突破。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师引导、串讲梳理诗歌,开启探索《长恨歌》“三美”的历程:1、白居易是抱着一颗宽容之心来写这个故事的,这是一种“人性美”;2、文学美——消散自我,平衡心理;3、唐明皇与杨贵妃凄美爱情笼罩全文,品味他们的爱情美。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板书】(见PPT课件)【教学说明】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我们这级高中语文最后一个学习模块,它涉及到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鉴赏,同时,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模块。

课文由古代诗歌和散文若干单元构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有很多灿烂的珍宝,诗歌,毫无疑问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

如果我们把诗歌比喻成一个天宇,那么唐诗是天宇中最灿烂的银河。

这条灿烂的银河是由大大小小的星星和大大小小的星座构成。

那最美丽的星座,就有白居易的诗歌。

第一单元,是要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歌,这个方法,单元提示里已经有了比较权威和详细的解读,教师,就是要将这种方法教给学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周至一中寇雨晨一、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歌;2、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会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对诗歌进行准确解读,从而窥见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避免望文生义。

3、在欣赏和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津】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读懂大意—知人论世—领悟情感—赏析技巧二、课前预习:◆阅读“赏析指导”弄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含义。

(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2)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诗》、经《》骚的》分传类统 讲解
--古典文学的魅力之源
主讲:关龙艳
a
1
先民的歌唱与诗意澎湃的国度
先民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催生出质朴而 有节奏感的口头歌谣。诗歌这个幸运儿就成 了最初的文学样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人的文艺生 活中,诗的品赏与诗的创作,已成为不可或 缺的人生体验:人们儿时的吟诵,长大后仍 旧记忆犹新,而且历久弥新。这正是古典诗 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于“孔子删诗”,说法见于《史记》等记述, 认为《诗经》是孔子根据是否合乎礼义编选而成。 孔子在《论语》中也讲“自卫反鲁,然后雅颂各得 其所”。但这种说法受到挑战。《左传》中记载有 人在孔子8岁时就已看到了定型的《诗经》。
目前流行的说法是:《诗经》是周王朝经诸侯 各国协助采集,最后命史官和乐师整理编选而成。 孔子对它进行过整理研究。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 分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 于周王室衰微之后。
“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
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 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 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 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a
13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创作开辟
了追求鲜明个性风格的作家创作的先河。屈原出现以后,
中国文学史上才有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
象、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范,对后世具有无限的感召力。
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能够看到屈原的巨大影
响。
a
14
《离骚》: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 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 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 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a
6
《诗经》的流传(研究的历程)
《诗经》学的萌芽期: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诗经》学的形成期:两汉(贯穿着今古文经学之争)
鲁 鲁人申培
今文三家诗 齐 齐人辕固
韩 燕人韩婴
古文经学(《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于大成《毛诗传笺》
a
7
魏晋南北朝:郑学、王学之争、南学北学两派 隋代:南北合流,北学并入南学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 宋代:朱熹《诗集传》 清代:经学再盛、汉学宋学之争、今文古文之争、考
史料价值。
a
9
诗经六义·赋比兴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 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赋比兴手法的运 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 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a
3
远古时代至真至美的歌唱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分为风诗、雅诗、颂诗三大部分。风诗, 又称“国风”,即民间歌谣。共160篇。风诗多为民 间口头创作,其作者已不可考。其内容是反映社会 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思 想感情,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食”。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 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 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 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和音乐 性。
a
10
《诗经》的深远影响
• 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 • 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
据义理之争、旧学新学之争 近代:由“通经致用”转向文化学研究
《诗经》是一部艺术化和形象化的历史, 是文学与文化学的统一,研究《诗经》 不能从一个政教的极端走向一个唯·风雅颂
《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指十五《国风》,它们当时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 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 争和思想情感。“风”类诗歌是《诗经》的精华所在,“风”亦成为中国现 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代名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自觉地 使自身更紧密地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 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a
4
《诗经》经过有目的搜集整理
《诗经》中作品来源(搜集) • 献诗说 公卿列士献诗 讽谏赞颂 • 采诗说 乐官采诗 闻于天子 • 奉命创作的乐歌 乐官巫史 祭祀燕飨
a
5
《诗经》的编集:孔子“删诗”说及质 疑
求的诗学旨趣 • 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
创作原则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a
11
《诗经》以后,我国诗坛沉寂 了大约二百年;楚辞的出现,把 中国诗歌推向了第二个高峰。
a
12
浪漫之路……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 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 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 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的《离骚》是 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a
2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 儒家将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沿用至今。《诗经》收人了305篇诗; 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风诗160首, 雅诗105首,颂诗40首。它们代表了 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 其中最早的诗产生时间约在西周初期, 最晚则在春秋中叶。
篇,才有比较明确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屈原开创了比兴寄托、香草美人的艺术手法。这种手
法的大胆使用,大大扩展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无形
的心灵世界的能力。
屈原的《离骚》所化出的“骚体”,已成为“楚辞”
的代名词,也成为绵延千年的最浪漫的诗。其作品贯注着
强烈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热情。
诗人屈原本身,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