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三率”的技术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造林“三率”的技术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确定干旱是影响造林“三率”的主要灾害性因子。为提高造林“三率”,总结归纳出了六种关键技术措施,以为造林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造林三率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510-01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影响齐市农、林牧、副业发展的一大灾害。特别是春季干旱尤为严重,可谓十年九春旱。据统计,从1961年到1990年的30年中,齐市地区有18年发生干旱,平均5年出现3次,其中春旱9次,夏旱8次,春夏连旱1次。干旱对林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破坏了苗木的生理平衡,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所以,干旱是影响造林“三率”的主要灾害性因子。

据气象分析预测,今后15年间,我省气候将逐渐由暖湿转为暖干,齐市地区的干旱频率不会减少,而且比较严重的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均有可能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提高造林“三率”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新工艺,在关键技术措施上搞突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1 “三大一深”抗旱造林技术

具体造林方法是:在造林前一年伏秋全面整地的基础上,挖大坑,植树坑50厘米×50厘米×50厘米;选择大苗,要选择3根2干或

3根3干无病虫害的优质大苗造林;大株行距,就是栽植时采用2米×2米或3米×3米的株行距,适当稀植;深,就是适当深栽。栽后浇透水,适当修枝,确保成活。这项造林技术在齐市应用最为普遍。在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村林等杨树、柳树的营造上,有98%的面积采用“三大一深”的抗旱造林技术,收到了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高的明显效果。

2 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

应用这项抗旱造林技术营造“两松”,克服了春季裸根造林的诸多弊端,体现出以下优点:一是苗木在容器袋内培育保持了根系完好,不受损伤;二是变春季一季造林为春、夏、秋、冬多季造林;三是充分利用了雨、热同季的有利时机,有利于苗木生长;四是苗木的小生境没有变化,增强了抗旱能力,提高了造林“三率”。具体方法是:在春季4月- 5月份把2年生合格苗起下,就地装入塑料袋内,装满土,墩实,不窝苗根。将装好的苗木袋紧密摆入宽1.2米、长10米- 15米的平底模型低床中,摆好后将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然后灌足水即可,其它管理同常规育苗。容器苗造林最好选择7月- 8月份雨热同季的有利时节进行。在运苗和假植时不要把土坨弄散,保持苗根土,放入栽植坑后土坨要直立,要把塑料袋扒掉,适当深植,然后培土踏实。栽后留出蓄水坑,有利于蓄水保活。这项造林技术在齐市“两松”造林上普遍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沙地、荒山、荒坡造林上应用广泛。目前全市采用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共营造“两松”面积40万亩,造林成活率由春季裸根造林的

50%,提高到95%以上。保存率也比裸根造林提高40%- 50%。

3 移苗桶移植樟子松大苗抗旱造林技术

这项造林技术的特点是“三改一简”。即改春季造林为多季造林(雨季最好);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带土大苗造林;改密植为稀植;简化了造林工序。并且造林“三率”高,抗逆性强,达到一次成林。具体方法是:根据要移植的苗木大小,选择好适宜的移植桶,一般4年- 5年生苗,选择上口直径为40厘米- 45厘米,高30厘米的苗木桶;6年- 7年生苗,选择上口直径为60厘米- 65厘米,高40厘米的苗木桶。移苗时,先将移植桶套在要移植的苗木周围,苗干在移植桶中央,然后用铁锹贴移植桶壁向下挖土,边挖土边往下压移植桶,当挖到30厘米- 40厘米深,土坨达到移植桶上口时,再往下挖10厘米,用铁锹切断相连的根系,插上底,轻轻移到坑外。栽植时将土坨与植苗坑壁结合处填土踏实,浇足水。这项造林技术在齐市营造防风固沙林、草牧场防护林、小面积荒山绿化和农防林优化更新上推广应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3%以上,比传统造林工艺提高成活率20%- 30%,保存率提高 40%。碾子山区从1985年开始采用这项造林技术和容器大苗造林技术在干旱瘠薄的

荒山上营造4年- 7年生樟子松,9年间共营造樟子松3万亩,绿化荒山44座,绿化道路80公里,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4 机械大环山开沟整地造林技术

这项技术最适用于半干旱、坡度在18℃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大面积造林。沿等高线环山开沟整地的特点是:土壤总孔隙度提高11.1%,

蓄水能力提高45%,土壤渗透性增加51%,有机质增加26.3%。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的提高,增强了苗木抗旱能力,提高了造林“三率”。具体方法是:第一年沿等高线进行环山开沟整地,开沟时间在5月- 7月份,整地深度30厘米- 50厘米。第二年回土,也在5月- 7月份进行,按开沟顺序要逐沟回土,然后进行重耙一次,要求达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第三年春季采取机械或人工植苗造林。如将移植苗或容器育苗栽于沟底,造林效果甚佳。这项抗旱整地造林技术在龙江县、碾子山区、甘南县广泛推广应用。截止1995年,全市应用这项技术造林8万亩,平均成活率在94%以上,保存率在92%以上。

5 伏秋全面整地、春季顶浆造林技术

其作用是全面整地熟化、疏松了土壤,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蓄水保墒抗后期干旱能力。具体方法是:造林前一年伏秋在造林地块上,用机引多铧梨进行全面耕翻,深度为20厘米- 30厘米,然后用重耙碎土,镇压,打起垅,挖好造林坑,使造林地达到造林状态。第二年春4月- 5月份大地回暖返浆时,顶浆造林。这项整地技术的关键是要保证整地质量。从齐市历年造林上看,提前一年进行伏秋全面整地的造林地,其抗旱能力和造林成活率比局部整地或现整现造的造林地的抗旱能力和造林成

活率提高30%- 40%,保存率提高40%,生长率提高15%。

6 “三水”保成活和高效保水剂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这项技术运用于春季干旱严重、土壤墒情差的地方。其特点是:

为造林苗木根系生长和苗木成活创造足够的水分条件,保持苗木根系周围的水分不散失,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具体做法是:造林前将杨、柳大苗用水浸根24小时以上。造林时,先在植苗坑内浇足底水,“造底墒”。然后将苗木根系浸蘸调好的保水剂,将苗木置于植苗坑内,培半坑土后浇第二次水。然后培满坑土,再浇第三次水后踏实,用表土把坑口封严。

作者简介:

刘景丰(1977- ),男,本科,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