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一、简答题

1.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山大学2010、2011年研)

答: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它随着人作为人的出现而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分化。

新时期我国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

(1)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群众的承认,也应列入民间文学范畴。由于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就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

(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3)流传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与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都可堪称瑰宝,它们在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从而为传统民间文学奠定了充足的文化基础。即使是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仍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生活快速变化的种种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其自身的内容、形式、特点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和文学大背景。

2.简述现代社会中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深入发展。

答:(1)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进一步深入发展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作家纯文学的影响:

①作家创作中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自觉靠拢,作家的这种自觉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汇合成为一股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思潮。在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中,描写乡土风情,吸取民间文学手段成为重要特征。

②对传统文化的归依,民间文学以及由它所带给作家的审美感受是寻根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间”批评的崛起与深入影响

①与官方相对,国家权力控制较为薄弱的领域,保存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和传统;

②自由活泼的审美风格;

③糟粕与精华共在的民间所在。

④现代原型批评

现代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在更为深广的层面上揭示了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a.原型批评的确立

原型批评最初被称为“神话批评”,1957年意大利学者弗莱在其《批评的剖析》一书中对这一批评流派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确立了以“原型”为核心的原型批评。

b.原型的内涵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既包括了一些人类无法释怀的心理情结如俄狄浦斯情结,也包括了民间叙事中那些较为固定且富于生命力的母题、观念、主题等。

3.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1)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

①艺术形式上

a.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

口语化的民间文学自由述说,不拘一格,而书面的民间文学则往往用语规范,这就在不自觉中改变了民间文学的语体特征。语体特征的改变,一方面使民间文学作品变得规范,语体上与作家文学差别很小,而歌谣、民间小戏等歌唱性民间文学作品的音调也无法全面反映;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文化上的误读甚至无法解读。

b.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

历史化和哲学化只能损害神话的原貌,增加我们正确解读的困难。

c.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作家文学从民间借鉴来的艺术形式,往往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会使这种形式的发展日趋局促以至断送。

②文人、作家文学也往往扭曲民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文人作家作为上层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喉舌,出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对本属刚健清新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损害更为常见。

(2)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①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理性改编。

②文人学者对民间文学的保存主要有两种方式

a.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把它们辑录成册。

b.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留还存在于他们的创作中。

二、论述题

1.试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答: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

①就诗歌形式而言,《诗经》三百篇孕育了后来四言、五言、七言诗的萌芽;词的兴起也与民间俗曲的发现和传播密不可分。散曲同样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诗歌体裁。

②韵文文学如此,散文体叙事文学小说的源头同样在民间,肇始于民间文学形式。

③戏剧文学的最初形式也在民间。宋元时期,中国戏曲的产生有两个源头,一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元杂剧,一是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戏。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

①直接嵌入,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

民间文学作品本身保持了自己整个作品或某一作品片段的相对完整性,在叙事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或形成文体的某种特色(活跃叙事),作家往往会有意识地插入民间文学的整个作品或某个片段。

②题材利用:解构与结构。

③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

a.直接的运用,即顺承民间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人物特征和思想倾向,进行重新加工;b.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隐形结构”对文学叙事起着结构作用。

(3)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还表现在作家文学理论的建设上,而且这种传统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2.鲁迅先生曾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试举例加以阐释。(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题干文字的含义

上述文字的主要意思是:歌、诗、词、曲,原先是民间普通人表情达意的真实流露,后来被文人采用,使原本歌、诗、词、曲表达的淳朴自然的特点发生变化,文人的歌诗词曲表达的艰涩隐晦难懂,失去了生活的简单本真的源泉,失去了对生活真情流露的单纯,变得如僵硬的石头一样,毫无生活鲜活的气息。

鲁迅先生认为劳动人民是艺术的创造者,民间文艺孕育了作家;然而,作家却将民间鲜活的文艺变得毫无生气,形如僵石。实际上,作家文学借鉴了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作家文学也对民间文学产生过消极影响;但是,作家文学也对民间文学产生过积极影响。

(2)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文学体裁的兴起,都发端与某种民间文学题材样式的发现。

a.就诗歌形式而言,《诗经》三百篇是先秦时期北方及中原地区文学的代表作,已经孕育了后来四言、五言、七言诗的萌芽;《离骚》《九歌》等楚辞作品作为南方文学的代表,它们的形成与屈原对民间祭祀歌谣的发现是分不开的。唐宋时期,词的兴起也与民间俗曲的发现和传播密不可分。产生于宋金时期的散曲,则是在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胡乐番曲”的精华,配人通俗化语言而形成的新诗歌样式,同样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诗歌体裁。b.韵文文学如此,散文体叙事文学小说的源头同样在民间,肇始于民间文学形式。小说是口传故事传统发展的结果,最初的口传故事是神话和各种民间故事、传说。

c.戏剧文学的最初形式也在民间。宋元时期,中国戏曲的产生有两个源头,一是以中原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