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上消化道出 血部位进行照射,通过破坏出血部位 的血管和组织达到止血目的。放射治 疗适用于部分特殊类型的上消化道出 血,如胃泌素瘤等。
放射治疗的优点在于对患者的创伤较 小,但需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避免出现放射性损伤。同时,放射治 疗的效果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严 重程度有关。
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
在出血期,应禁食、禁水,以减轻胃粘膜的刺激,有利于止血。
逐渐恢复饮食
当出血停止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食物过渡到半流质食物 ,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油腻、粗糙、坚硬、酸性食 物等。
心理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可能会加重病情,应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 合治疗。
化道出血。
02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
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 泌,降低胃内酸度,为内镜治疗 提供有利条件。
雷尼替丁
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与 胃壁细胞H2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垂体后叶素
通过收缩血管起到止血作用。
生长抑素类似物
奥曲肽
03
非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指在放射影像引导下,利用导管、穿刺针等器材对上消化道出血部位进 行止血的一系列技术。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球囊压迫止血、血管栓塞等。这些技 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减轻患者症状。
介入治疗的优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止血效果好等。同时,介入治疗还可以为 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诊断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预防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时间、频率、颜色、量多少等方面的信息。

2.体检: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进行评估。

此外,医生还会注意观察患者的黏膜、皮肤、腹部等有无明显出血迹象。

3.实验室检查: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型、血液生化等,以帮助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4.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上消化道内镜和放射性核素肝脾扫描。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和程度,还可以进行活检。

肝脾扫描可以检测出血部位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点。

治疗:1.一般支持性治疗: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并补充凝血因子。

2.止血药物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止血药物。

例如,对于静脉曲张出血,常用硝酸异山梨醇或硝苯地平进行扩张治疗,并可以给予硬化剂注射。

3.内镜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止血。

内镜止血包括四种方法:热凝、机械压迫、注射药物和夹闭。

4.药物治疗:除止血药物外,还可以追加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

5.外科手术治疗:在内镜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包括止血手术和切除病变部位手术。

预防:1.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治疗原发病,如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2.保护胃黏膜:避免饮酒、吸烟和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注意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减少精神压力。

3.药物预防: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以给予药物预防,如普萘洛尔、硝酸异山梨醇等。

4.定期随访:对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

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性治疗、止血药物治疗、内镜止血、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病因诊断
2.重视病历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作用。
病因诊断
3.内镜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检查 ❖ 应尽早24-48h进行,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 ❖ 内镜检查禁忌者:HR>120bpm,SBP<90mmHg
或较基础SBP降低>30mmHg、Hb<50g/L等,应 先纠正。 ❖ 仔细检查易遗漏部位:贲门、胃底、胃体垂直 部、胃直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球后。
上消化道出血
鉴别出血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化验、内镜)
评估失血量(症状、 判断有否活动性出血(伴
Bp、P、化验等)
随症状、Bp、P、化验等)
静脉曲张 相应处理
非静脉曲张
中高危(Rockall评分>3分) 监护病房
病情严重度分级 (Rockall评分)
低危(Rockall评分<3分)
监测(出血征 象和生命体征)
定义
• 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 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 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 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
诊断
1.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周围循环衰竭体征,急性上消出 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2.内镜检查无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 ANVUGIB可确立。
病因诊断
4.内镜阴性患者的病因检查 ➢ 仍有活动性出血,应急诊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和
病因,必要时栓塞止血。 ➢ 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可胃肠钡餐造影或放射性核
素扫描,此特异性差。 ➢ 慢性隐性出血或少量出血可考虑小肠镜检查。 ➢ 各种检查仍不能明确而出血不停,病急可考虑剖
腹探察,术中可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发生在食管以上直至十二指肠九十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

它是一种常见且紧急的疾病,患者出现黑便、呕血、呕黑物等症状,有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衰竭的表现。

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详细内容。

一、诊断1.临床表现:对于出现黑便、呕血、呕黑物症状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同时也要对相关器官进行相关检查。

2.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血红蛋白浓度、休克指数等来评估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以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3.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的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以及出血的原因。

4.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对于早期出血或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寻找出血源。

二、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呕吐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需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引流。

2.纠正和维持血容量:患者出血后需要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纠正和维持血容量,以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

3.止血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4.药物治疗:对于未能及时获得内镜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血管加压素类药物等。

5.预防再出血: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三、进一步处理1.儿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对于儿科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出血原因较为复杂,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迅速进行输血和药物治疗等。

2.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老年人的出血原因多样,治疗应个体化,并注意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 ,严重时可出现失血休克症状。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 症,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 200/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死亡率
死亡率为1.9%~10.7%,死亡原 因多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 衰竭。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 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
腹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 部疼痛,或不适、恶心
等症状。
诊断方法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04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 是否有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病
史。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 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 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失血程度
和病情。
内镜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内镜检查,以 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机体迅速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包括血液重新分布 、交感神经兴奋、体液调节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炎症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损 伤等。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呕血
患者可能呕吐出鲜红色 的血液,有时混有食物
残渣。
黑便
患者大便可能呈现黑色 ,类似柏油状。
失血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 力、心慌等失血症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2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 特殊情况下的急性上消化道出
血处理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护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ppt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ppt

发病机制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病理生理
出血后,机体出现止血、抗休克、抗感染等反应,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血压 下降、血红蛋白降低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呕血、黑便、血便等症状,可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失血表现,严重者可出现 休克。
分型
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等分为轻型、重型和危重型。
02
检查与诊断
常规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 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了解贫血
程度和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尿液检查
检测尿常规、尿比重和尿肌酐等 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粪便检查
检测便常规和隐血试验等指标,了 解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特殊检查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食管、胃和十二 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发现出 血灶和病变,同时可以进行止
进行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内镜检查、血管造影、放射影像学检查等。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结合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和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抑酸治疗
PPI、H2RA、生长抑素 类似物等。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男,45岁,因呕血、黑便入院,诊断为胃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
病例二
患者女,62岁,因血便、呕血入院,诊断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治疗心得与经验分享
病例一
入院后给予抑制胃酸、止血、输血等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内 镜下止血,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二
入院后给予止血、抑制胃酸、输血等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内 镜下止血,患者恢复良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的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

它通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方法和管理措施。

病因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肝硬化等。

此外,如劳累、精神紧张、饮酒、吸烟等也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诊断方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呕血、黑便等。

医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1.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腹部,以了解出血的情况和病因。

2.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血液的凝血功能和贫血程度。

3.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用方法。

该检查可以确定出血的位置和病因是否为消化道溃疡、食管胃炎等。

4. 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出血的位置和病因,并供医生指导治疗。

根据病因诊疗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病因而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 贫血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贫血,医生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补血治疗,包括输血和给予铁剂。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病因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疗效,例如消化道溃疡或糜烂性胃炎的出血。

3.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在内镜下进行的治疗方法,在出血的部位进行凝固剂注入、电凝止血等治疗。

4. 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内镜治疗无效或出血过多,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和管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避免饮酒和吸烟;•避免长时间空腹;•避免用过量的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等药物;•饮食宜清淡,不要过度进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对于已经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生命体征要密切监测,遵医嘱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加强营养和液体支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其病因复杂而治疗方法各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于已经产生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准确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一、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了解病史,包括有无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病史。

2.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血压测量、心率观察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4.内镜检查:内镜是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出血程度等情况。

二、治疗1.一般处理:包括保持患者休息,卧床休息,不要进食固体食物,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内镜下黏膜下注射、内镜下电凝等。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药物治疗:包括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药物,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

4.介入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栓塞、血管内介入止血等。

5.手术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三、并发症的防治1.休克的防治:对于出血严重导致的休克,要及时进行补液、输血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感染的防治: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3.再出血的预防:对于有再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四、随访和预后评估1.随访:出血停止后,要随访患者的病情,观察是否再出血、感染等情况。

2.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预后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总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诊疗指南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以便及早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含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依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示】典范的临床表示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掉血性四周轮回衰竭.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性症状.(1)吐逆物的色彩重要取决于是否经由胃酸的感化.出血量小,在胃内逗留时光较长,吐逆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逗留时光短,吐逆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随黑便,平日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示为呕血.2.黑便或便血(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示为黑便.(2)黑便光彩受血液在肠道内逗留时光长短的影响.平日黑便或柏油样等于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感化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即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相似下消化道出血.(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随呕血.平日幽门以下出血表示为黑便.假如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假如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消失呕血仅见黑便.3.掉血性四周轮回衰竭(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消失不合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转变.(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四周轮回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留意防止漏诊.4.其他临床表示(1)贫血和血通例变更: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掉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效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2)发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半患者在24小时内消失低热,中断数日至一礼拜.发烧的原因可能因为血容量削减.贫血.四周轮回衰竭.血分化蛋白的接收等身分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效障碍.(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因为大量血液分化产品被肠道接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端上升,24~48小时可达岑岭,3~4天后降至正常.若运动性出血已停滞,且血容量已根本改正而尿量仍少,则应斟酌因为休克时光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本而产生肾功效衰竭.【住院指征】1经积极治疗仍有运动性出血者.2病因不明者.3多次反复出血,须要进一步治疗者【急诊诊治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分离是紧迫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增强治疗期.一.紧迫治疗期:患者入院6~48小时,治疗目的是掌握急性出血.保持患者性命体征安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治疗手腕以药物治疗为主(PPI.发展抑素和抗菌药物结合用药).二.病因诊断期: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掌握,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固的情形下,行急诊内镜检讨以明白病因并进行响应的内镜下治疗.无法行内镜检讨的患者,可依据情形进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和治疗.1. 初步诊断.患者消失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惨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四周轮回衰竭现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诊断可根本成立.须要留意的是,应该除外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引起的呕血,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引起的粪便发黑.对可疑患者可作胃液.吐逆物或粪便隐血实验.2. 紧迫处理(1)周密监测出血现象①记载呕血.黑便和便血的频度.色彩.性质.次数和总量.②按期复查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等.③不雅察意识状况.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光彩.四周静脉充盈情形.尿量等,意识障碍和排尿艰苦者需留置尿管.危重大出血者须要时进行中间静脉压.血清乳酸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2)备血.树立静脉通道,大出血和老年患者应树立中间静脉通道,便于快速补液输血.(3)快速补液.输血改正休克①平日主意先输液,消失以下情形斟酌输血:压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本压缩压降低超出3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低于25%;心率增快,超出120次/分.②病情危重.紧迫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不宜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急性掉血后血液浓缩,此时输血其实不克不及有用地改良微轮回的缺血.缺氧状况.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填补葡萄糖酸钙10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伤害的患者,尽可能采取新颖血.③对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应防止输液量过多,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对于急性大量出血者,应尽可能施行中间静脉压监测,以指点液体的输入量.④血容量充足的指征:压缩压90~120mmHg;脉搏﹤100次/分;尿量﹥40ml/h.血Na+﹤140mmol/L;神智清晰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4)药物治疗在明白病因诊断前推举经验性应用PPI+发展抑素+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结合用药,以敏捷掌握不合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尽可能降低轻微并发症产生率及病逝世率.① 抑酸药物.抑酸药物能进步胃内pH值,既可促进血小板集合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防止血凝块过早消融,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经常应用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在明白病因前,推举静脉应用PPI进行经验性治疗.应用办法: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 输注中断72小时.经常应用的PPI针剂还有埃索美拉唑或泮妥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经常应用的H2RA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②发展抑素及其相似物,可以或许削减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阻力.克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排泄.克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排泄等.临床经常应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首选药物)和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的产生.同时,可有用预防内镜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升高,从而进步内镜治疗的成功率.发展抑素半衰期一般为3分钟阁下,静脉打针后1分钟内起效,15分钟内即可达峰浓度,有利于早期敏捷掌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办法:首剂量250μg快速静脉滴注(或迟缓推注)后,中断进行250μg/h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天.对于高危患者(Child-PughB.C级或红色征阳性等),高剂量输注(500μg/h)发展抑素,在改良患者内脏血流淌力学.出血掌握率和存活率方面均优于通例剂量.可依据患者病情多次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③ 血管活性药物.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固,可以恰当地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以改良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④ 抗菌药物.运动性出血时常消失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削减早期再出血及沾染,进步存活率.【病情评估】重要包含对患者病情轻微程度.有无运动性出血及出血预后的评估.1.病情轻微程度的评估.病情轻微度与掉血量呈正相干,因吐逆与黑便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潴留在胃肠道内未排出,故难以依据呕血或黑便量精确断定出血量.如依据血容量削减导致四周轮回的转变来断定掉血量,休克指数(心率/压缩压)是断定掉血量的重要指标.2.是否消失运动性出血的评估.临床上消失下列情形斟酌有运动性出血: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吐逆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血便,或伴随肠鸣音活泼;②经快速输液输血,四周轮回衰竭的表示未见明显改良,或虽临时好转而又再恶化,中间静脉压仍有摇动,稍稳固又再降低;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Hct中断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中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形下,血尿素氮中断或再次增高;⑤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颖血.【急诊内镜检讨】内镜检讨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症结检讨,应尽量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无法行内镜检讨明白诊断的患者,大夫可进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及治疗.今朝推举的经验性治疗为质子泵克制剂(PPI)+发展抑素+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结合用药.【病因诊断】①看重病史及体征;②内镜检讨是病因诊断中的症结,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③内镜检讨阴性者,可行小肠镜检讨.血管造影.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留不雅指征】1.患者有运动性出血.2.患者仍有性命体征不稳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休克
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 率加快等。
呕血
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的症状,通常呈现为 鲜红色或暗红色。
黑便
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出现黑色粪便。
血尿
当出血量很大时,可能会引起血尿。
血便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血便,通常呈现 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 检查,以发现是否有出血的迹 象。
有待进一步开展。
针对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合并症等人群的差异性
03
治疗方案仍需深入探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 拮抗剂等抑制胃酸分泌,减轻
胃黏膜损伤。
止血药物
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 物,促进凝血,控制出血。
抗生素
有感染指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 防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01
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持续不止或加重,需
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胃大部切除术、血管介入栓
塞术等。Βιβλιοθήκη 术后护理03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及心率
总结词
维持正常血压及心率,降低血管破裂风险。
详细描述
高血压及过快的心率可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患者应通过合理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控制血压及心率。
消除病因及诱因
总结词
消除或避免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
定义和分类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源于食管、胃、十二指肠、 胆胰等上消化道病变或损伤引起的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ppt课件
29
止血措施:内镜下止血
• 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推荐对Forrest分级Ⅰa~ Ⅱb的出血病
• • • • •
变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 止血3种。 药物注射可选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 素溶液等,优点是简便易行。 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 方法,止血效果可靠,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经验。 机械止血主要采用各种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 但对某些部位病灶难以操作。 临床证据表明,在药物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一种热凝 或机械止血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局部病灶的止血效果。
ppt课件

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定义:指经常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与结肠
镜)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 血。可分为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 • 1、显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血 便等肉眼可见的出血。 • 2、隐性出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 和粪隐血试验阳性。
ppt课件 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ppt课件 25

液体复苏
• 建立快速静脉通道,选择较粗静脉以备输血。 • 大量出血者应尽可能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 •
液体输入量。 下列征象对血容量补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意识 恢复;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 肛温与皮温差减小(1℃);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 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大于30mmHg; 尿量多于0.5ml/kg· h;中心静脉压改善。
>1500 收缩 >120 压<80
ppt课件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 临床上下述症候与实验室检查提示有活动性出血(间接): • 1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血便,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出血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的大出血,造成呕血和/或黑便。

病因多样,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消化道血管畸形等。

此指南强调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以及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1.临床评估:-快速整体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Rockall评分或Blatchfor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利用内镜检查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出血原因,可以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

2.治疗原则:-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快速进行血液输注,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需求情况决定输血量。

-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胃酸抑制治疗,可以减少溃疡病变的继续出血。

-确定出血病因和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可以选择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进行内镜止血和PPI维持治疗。

4.再出血的处理:-重新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确认再出血的原因和位置,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再次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以上是2024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该指南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原则的明确,为医生提供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破损引起的出血。

该病情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

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出血量、呕血或便血的情况,是否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黏膜的颜色,寻找出血迹象(如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以及血型、Rh因子等。

4.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及进行局部止血。

处理:1.确定病情稳定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是否需要临床干预,如气管插管或胃肠减压。

2.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红细胞,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3.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抗生素和促胃黏膜修复药物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4.内镜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在补液稳定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夹取、电凝止血和喷射治疗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如病情稳定,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预防: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等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

2.减少饮酒:大量饮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应适量饮酒。

3.避免抽烟:吸烟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应戒烟。

4.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治疗。

并发症:1.恶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恶性溃疡的症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2.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再出血的风险,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出血。

3.急性肾损伤:由于出血造成的低血压和缺氧等原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应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一、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的时间、频率、量和性质等。

2.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血压测量、腹部触诊等,以便发现出血的迹象。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胃镜等。

4.放射学检查:如胸腔X线、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等。

5.内镜检查: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二、治疗1.止血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止血和内镜止血。

(1)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包括PPI、H2受体拮抗剂、硫酸铁、五胺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表面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内镜止血:内镜止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的部位,并进行止血措施,如电凝、热凝、注射药物等。

2.液体复苏: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3.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出血的进一步恶化。

4.抗感染治疗: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对于患者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5.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止血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除病变部位、结扎出血血管等。

三、并发症管理1.胃肠道出血后综合征:出血后可能出现胃肠道动力减弱,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胃肠动力药物。

2.再出血:对于出血后再次出血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出血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贫血:出血后可能导致贫血,需要补充红细胞悬液或输血。

4.内镜相关并发症:内镜检查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需要及时处理。

四、预防1.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2.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溃疡:对于已知有潜在溃疡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内镜检查和药物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3.定期随访:对于已经发生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检查溃疡的复发情况,及时干预。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图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图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和食管发生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痛。

其病因包括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炎、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多种原因。

如何进行诊治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介绍国内专家共识及诊治流程。

专家共识1.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专家建议,对于明确的出血表现或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者,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并尽早采取措施。

2.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血加重。

3.降低血压:降低病人的血压可以减轻出血压力,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实现。

4.维持血容量稳定:病人出血后应注意维持血容量稳定,避免严重失血导致循环衰竭。

可以通过输液来补充液体。

5.防止感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易发生感染,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尿毒症、敗血症等。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个体化的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以达到最佳疗效。

诊治流程1. 急救处理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具体措施包括:1.按照常规急救措施,迅速评估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查,以了解严重失血导致的血液成分紊乱程度。

3.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血压低者测定中心静脉压。

4.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服药史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 确定出血部位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主要方法,可以进行检查,并对出血部位进行处理。

出血部位在胃窦部、小弯曲部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概率大于在食管、胃底及胃体部位。

对出血部位如影响治疗,还需进行电切止血术、双球囊加压止血,建议经常进行复查。

3. 采取相应治疗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1.内镜治疗:内镜能够直接探测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

主要方法有:电灼术、血管内注射药物、酸碱冷热加压止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
③球部以下出血(胆道出血),出血量 一般不多,一次为200~300ml;很少引 起休克。临床上表现以便血为主。采用 积极的非手术疗法后,出血可暂时停止, 但常呈周期性复发,间隔期一般为1~2 周。
.
特殊检查
(一)内镜检查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三)选择性动脉造影 (四)X线钡剂造影 (五)消化液检查
θ À£ Ññ Ê® ¶þ Ö¸ ¦³ £À Ññ
θ ð¤¤Ä Óà Àà MalloryÔ­ Òò ²» Ã÷Leabharlann 00.10.2
ËÀ Íö ÂÊ
0.3
ÔÙ ³ö Ѫ ÂÊ
½á ¹û £¨%£©
0.4
0.5
0.6
0.7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 心血管疾病 结缔组织病 尿毒症 应激性溃疡 急性传染病
而出血 高碳酸血症及缺氧-致消化道粘膜糜烂 其它:凝血障碍、毛细血管扩张症,吻合口
缝线渗血等。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1)呕血与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氮质血症 (4)发热
*常见体征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
(1)呕血与黑便
呕血前通常先觉上腹部不适、恶心。 呕吐物颜色:咖啡色—暗红--鲜红 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变成酸
出血量20ml,
粪便潜血试验 (+)
出血量50~70ml 可见黑便
出血量500~1000ml 柏油样便
出血量﹤400ml 无症状
出血量﹥500ml 头晕\乏力\心悸\BP↓
.
出血量的估计
胃内存血﹥ 300ml 呕血 暗红﹥咖啡色量 血压及脉搏与出血量的关系 血红蛋白低于100g/L,RBC ↓50% 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正常时,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

.文档交流(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2、黑便或便血(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

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

..。

文档交流(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

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

文档交流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

.文档交流(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

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

....文档交流(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

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

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

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

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

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

若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而尿量仍少,则应考虑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础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住院指征】
1经积极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

2病因不明者。

3多次反复出血,需要进一步治疗者
【急诊诊治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

一、紧急治疗期:患者入院6~48小时,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二、病因诊断期: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

无法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和治疗。

1. 初步诊断。

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诊断可基本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除外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引起的呕血,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引起的粪便发黑。

对可疑患者可作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2. 紧急处理
(1)严密监测出血征象
①记录呕血、黑便和便血的频度、颜色、性质、次数和总量。

②定期复查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等。

③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意识障碍和排尿困难者需留置尿管。

危重大出血者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

(2)备血、建立静脉通道,大出血和老年患者应建立中心静脉通道,便于快速补液输血。

(3)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
①通常主张先输液,存在以下情况考虑输血: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低于25%;心率增快,超过120次/分。

②病情危重、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

不宜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此时输血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

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

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

③对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应防止输液量过多,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对于急性大量出血者,应尽可能施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液体的输入量。

④血容量充足的指征:收缩压90~120mmHg;脉搏﹤100次/分;尿量﹥40ml/h、血Na+﹤140mmol/L;神智清楚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

(4)药物治疗在明确病因诊断前推荐经验性使用PPI+生长抑素+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用药,以迅速控制不同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尽可能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①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能提高胃内pH值,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

临床常用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

在明确病因前,推荐静脉使用PPI进行经验性治疗。

使用方法: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输注持续72小时。

常用的PPI 针剂还有埃索美拉唑或泮妥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常用的H2RA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②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阻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泌等。

临床常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首选药物)和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可显着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同时,可有效预防内镜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升高,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

生长抑素半衰期一般为3分钟左右,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起效,15分钟内即可达峰浓度,有利于早期迅速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使用方法:首剂量250μg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后,持续进行250μg/h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天。

对于高危患者(Child-PughB、C级或红色征阳性等),高剂量输注(500μg/h)生长抑素,在改善患者内脏血流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率方
面均优于常规剂量。

可根据患者病情多次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

③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定,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④抗菌药物。

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

【病情评估】
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预后的评估。

1、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因呕吐与黑便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潴留在胃肠道内未排出,故难以根据呕血或黑便量准确判断出血量。

如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失血量,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判断失血量的重要指标。

2、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评估。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考虑有活动性出血: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②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再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Hct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⑤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急诊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关键检查,应尽量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无法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医生可进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及治疗。

目前推荐的经验性治疗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生长抑素+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用药。

【病因诊断】
①重视病史及体征;
②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
③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小肠镜检查、血管造影、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

【留观指征】
1、患者有活动性出血。

2、患者仍有生命体征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