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556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5.png)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减乘除运算,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如: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 实例演示:展示几个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讲解运算过程。
4.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解决问题: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行程问题等。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在整体上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七、复习巩固:1. 通过课堂复习,让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用。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巩固知识点。
3. 组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八、拓展提升:1.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 让学生探索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3. 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61dd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7.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52cb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b.png)
四则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引言
1. 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2. 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析
1. 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与步骤
3. 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类型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直观教学法
2. 实践操作法
3. 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2. 新知讲解
3. 练习巩固
4. 小结作业
六、教学策略
1. 分层教学
2. 差异化教学
3. 任务驱动教学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过程性评价
2. 结果性评价
3. 自我评价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2. 教具
3. 多媒体资源
十、附录
1. 教学设计表
2. 教学活动方案
3. 学生作业样本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每个部分都可以进行详细的展开和深入的研究。
希望这个大纲可以帮助到您,祝您写作顺利!。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4707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a.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含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3.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四则混合运算。
2.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 实例演示:展示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顺序。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f1fc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5.png)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 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四则混合运算|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四则混合运算|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69ff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四则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四则混合运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6.1节——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将从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并且能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完成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能够正确地解决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和纸,以便于做题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四则混合运算,比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25元,然后他又买了一支笔,价格是5元,请问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典型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并且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且我会进行逐一的讲解和指导。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优先级,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花了15元,请问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2. 小红有5个橘子,她又买了一些橘子,花了20元,请问她一共买了多少个橘子?答案:1. 小明一共买了8个苹果。
(解释:3个苹果加上15元,每个苹果的价格是15元除以3个苹果,等于5元,所以小明一共买了3个苹果加上15元除以5元,等于8个苹果。
)2. 小红一共买了10个橘子。
(解释:5个橘子加上20元,每个橘子的价格是20元除以5个橘子,等于4元,所以小红一共买了5个橘子加上20元除以4元,等于10个橘子。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761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8.png)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及顺序。
2.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3. 简便运算的技巧。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及顺序。
2.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1. 简便运算的技巧。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运算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3. 学生活动材料。
4. 教学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3. 演示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2594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7.png)
四则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操作,熟练应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的。
2. 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25分钟)
(1)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规则。
(2)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
1. 教科书
2. 自制PPT
3. 习题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的反馈来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如果发现有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清,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应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步伐。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a66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b.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级最高。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提供纸质或电子版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3.2 讲解与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道具,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进行一些示例运算,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算过程。
3.3 练习与互动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3.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和规则。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欲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惑。
4.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5.1 教学资源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
练习题和作业题。
5.2 参考资料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教学经验和教案。
数学教育研究论文和教材解读。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典型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
选择一些常见错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纠正。
6.2 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常见困难和错误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b6e00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2.png)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6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38-[2.44×(8.5-5)](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顺序进行计算;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再算();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
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d44d5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c.png)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熊购物的小故事,小熊在超市购买水果、文具等物品时,遇到了需要使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总价的问题。这个故事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熊解决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四则混合运算。
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学的加减乘除知识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2.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追求卓越。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四则混合运算》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重点,它既是对以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的一次提升。在本章节中,学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运算顺序和多种运算符号的混合,这不仅考验他们的计算技巧,还考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实例为引导,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梯度练习,分层次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与探究中掌握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从而培养其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86fbf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e.png)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摘要: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数字与空间关系,而数学运算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应重视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基于此,本文率先总结提升学生运算素养的价值,而后侧重三点探究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引言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为保证学生运算能力与运算素养的强化,教师应重视教学策略的创新。
针对学生在运算环节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能力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并在基本知识掌握下提升计算能力与准确率。
一、提升学生运算素养的价值为提升教师对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实践的关注度,应分析运算能力与运算素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下述内容分析提升学生运算素养的重要价值。
第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师更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
教育是教化育人,更是春风化雨,因此提升学生运算素养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高阶目标[1]。
透彻分析近几年教学工作的改革之路,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创新教育的落实,其目的均是关注学生素养的强化。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求,重视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的创新,关注学生运算素养的强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二,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学是完成各层级目标的重要条件,这是数学教学环节的重要目标。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递教材中的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化[2]。
因此,以提升学生运算素养为高阶目标,推进数学教学工作的价值追求的升级,培养小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驱动。
目标是行动的追求,是教学工作动力所在,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环节,将学生运算能力与运算素养渗透其中,保证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策略(一)关注学生素养、态度与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环节需要具备习惯、态度、素养的培养,为计算能力提升提供保障因素。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3e6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b.png)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10e9d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2.png)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在此之前,我将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和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接触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四则混合运算的乐趣,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在应用题中,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运算法则并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
2.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数据和符号,引导学生发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
3.自主探究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体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4.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c8e9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一、引言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四则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二、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数学算式中同时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的情况。
例如,4 + 3 × 2 ÷ 4 - 1。
三、解题方法1. 顺序法顺序法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通过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根据常见数学运算符的优先级,先执行乘法和除法,再执行加法和减法。
例如,在算式4 + 3 × 2 ÷ 4 - 1中,先计算3 × 2 ÷ 4,得到1.5,再计算4 + 1.5,最终结果为5.5。
2. 括号法括号法是通过添加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以满足运算法则。
例如,在算式4 +3 × 2 ÷4 - 1中,我们可以添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如(4 + 3) × 2 ÷ (4 - 1),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其他运算。
通过括号法,可以使解题更加清晰和准确。
3. 简便计算法简便计算法是通过数学等价性的特点,选取数值较小、计算较简单的方式来计算。
例如,在算式4 + 3 × 2 ÷ 4 - 1中,我们可以将3 × 2 ÷ 4近似为3/2,再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减少运算量和提高计算效率。
四、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四则混合运算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计算购物需支付的金额,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解题策略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解答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并提取关键信息。
2. 分解题目,将复杂的题目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步骤,逐步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a93816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a.png)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策略摘要: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正在由具体的形象向抽象的逻辑过渡。
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有效策略引言:四则混合运算即是基本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因此,授课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虽然想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需要时间练习,但是不能仅做重复练习而忽略了对于实践应用的培养。
因此,授课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究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措施。
一、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于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阶段教育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所教授的知识大多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能。
例如,认识时间、量角度以及四则运算等。
然而,虽然教师都明白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数学这一科目的重要性,但是却存在一部分教师主观地认为小学阶段的四则混合运算只需要让学生重复性的训练即可,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初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
例如,初中阶段的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等都与四则混合运算息息相关,如果在学生在小学阶段没能打好相关的基础,对于上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就十分困难。
2、授课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还很幼稚,贪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且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源自于其自身对于这一科目的兴趣。
同时,由于近年来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的增多,传统的授课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授课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练习为辅,这样就会导致小学生逐渐形成厌烦心理,进而导致降低学习效率。
四年级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7bc7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4.png)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5】教案一、教学内容:1、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4、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5课时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1】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科书P70~P71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P72“练习十一”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例题图X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口算:(卡片)81÷9×3 20+3×43×9÷3 100÷4-2118-2×7 24÷6×37×3+2×3 40-5×7学生独立口算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学期开始了,学校棋类兴趣小组又增加了新的成员,负责的陈老师准备再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策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册混合运算》从《课标》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为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然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个方面学生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
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
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欠缺。
一、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
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
但在实际作业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部分学生分步列式的方法能解决问题,但是合并综合列式时有困难,从而影响了掌握运算顺序。
对综合列式还不能理解,怎么能再要求理解怎么运算呢,即使能理解运算顺序,那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是又是一个累赘了。
这样的学生还不如直接学习混合运算顺序来的有效。
这样的情况,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思维能力比较差,基础也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重点关注或者作业中单独分析,补上合并综合算式这一课。
比如:16+30=46 57-12=4546+45=81,虽然三个算式里出现的是同一个运算符号,也是同级运算,但是要把这个算式写成综合算式,16+30+57-12=81,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就变成了,先算加法,再算加法,然后算减法,与分步算式的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再算加法,相违背,所以在这题中,需要加上括号,(16+30)+(57-12)=81在遇到类似的题目,特别是有不同级的运算符号出现时,就需要给低级的运算加上括号。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比如:542-215+220学生容易产生先算加法再算减法;24-8×2=16×2=32,288÷12×2学生容易先算乘法等等。
3、部分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够。
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知道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在处理文字题时,出现不注意使用括号的,“350减去25与4的积”,不用括号,可以准确表示运算步骤,但当出现什么的和,什么的差时,要特别注意,加上小括号。
“420除以32与81的和,商是多少?”就应该写成420÷(32+81),而不是420÷32+81,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是心到,但笔不到,容
易犯错。
所以我也一再强调学生要认真读题,看看文字题最终求的是什么,那么你最后一步就应该算什么。
4、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比如:39+11=40。
二、应对策略
1、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更容易接受。
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2、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
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3、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①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②、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③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引导、鼓励学生去尝试,去相互评价,去自我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职知识。
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