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系统的用风

合集下载

第三节预分解窑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第三节预分解窑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分解炉温度偏低,参照三
2.炉内料粉悬浮不好、分解慢
3.旋风或喷腾效应差,料粉在炉内停留时间短
4.生料粒度变粗,原料质量变差
出炉气温降低,参照三
炉内温度不低,但分解率低
生料细度粗
参照三
检查调节撒料装置及翻板阀
调节风量、风速及风向
调节生料细度,适当提高分解炉温度
预分解窑几种疑难故障及处理方法
六、C5筒有大量火花(说明大量煤粉进入筒内)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炉内加煤过多,炉内来不及燃烧
2.窑内加煤太多或跑煤,造成机械不完全燃烧
3.分解炉煤粉悬浮不好,燃烧慢
4.炉内旋风或喷腾效应差,燃烧时间短
5.煤质变粗,挥发分减少
6.三次风温降低或漏风严重
7.三次风管积灰或三次风阀开度过小,三次风过小
2.窑内结圈或料层增厚
3.窑内物料结大球
4.冷却机阻力增大,窑头负压增高
5.仪表失灵
火焰过长,尾温升高
火焰受逼,尾温降低
负压不稳,火焰晃动
窑头负压表升高
减小总排风或开大三次风阀门
处理结圈或快窑
根据情况将之打碎、钩出或让它滚出
调节篦冷机料层厚度及放风闸门
整修仪表
八、窑尾负压过低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4.稳定窑内热工制度,防止窑温忽高忽低
第三节预分解窑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分解炉或C5出口气温过高(表1)
可能原因
伴随现象
处理办法
1.窑、炉喂煤过多或煤仓跑煤
2.喂料量过少或断料
3.上级预热器堵塞
4.煤质变差,燃烧速度慢

水泥工艺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附水泥厂领导试题)

水泥工艺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附水泥厂领导试题)

水泥工艺考试试题姓名:一填空题1、回转窑一般分为预热带、()、()冷却带四个带。

2、窑和分解炉用煤比例为()和()。

3、旋风筒的主要作用是()和()。

4、熟料冷却采用的冷却机为第四代篦式冷却机,出料温度为()环境温度。

5、水泥厂工艺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6、水泥厂堆场的布置形式通常采用矩形和圆形两种布置形式。

千业石灰石预均化库采用的储存形式为圆形预均化库,此堆场直径()米,有效存储量()吨。

7、增湿塔的主要功能是()和()。

8、生产生料的主要材料是石灰石、()、()、硅石等。

9、熟料质量主要控制指标()、3天、28天强度。

10、锁风阀(翻板阀)的主要作用是()和()。

11、煤磨采用一套辊式磨系统,出磨煤粉水分(),煤粉细度为80um筛筛余()。

12、熟料烧成系统:千业熟料烧成系统采用直径()米长74米的回转窑,窑尾设有双系列旋风预热器和DD型分解炉。

入窑物料的碳酸盐分解率达()以上,分解炉和窑头均设有3通道燃烧器,以保证煤粉的正常煅烧。

13、常见的影响预均化效果的因素有原料成分波动、()、()、堆料总层数等。

14、生料均化系统包含原料矿山的搭配开采与运输、()、()、入窑生料的均化与储存等四个缺一不可的环节。

15、水泥生产的余热主要用于()、()、采暖。

16、利用水泥窑余热进行供热()、()、节能效果显著,投资回收期短、实用有效可靠。

17、在干法生产水泥厂中,向烟气喷水进行增湿和降温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不设置单独的增湿装置,直接在烟气从()排出之前进行喷水增湿。

烟气喷水增湿塔的另一类型,是在收尘前设置一单独的(),喷入的水在该装置中被蒸发为水蒸气,以增加烟气的湿度。

18、增湿塔的喷嘴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第二种是()二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A、CaOB、SiO2C、Fe2O3D、MgO2、我厂选用的生料磨是()A、管磨B、雷蒙磨C、立式磨3、下列哪项不是预热器的主要功能()A、预热B、分解C、烧成4、下列哪项不是取料机常用的取料方式()A、端面B、侧面C、底部D、顶部5、分解炉内加入燃料的主要目的是()。

预分解窑窑系统的操作体会

预分解窑窑系统的操作体会

前结 圈不 高 时 ,一般 对窑 操作 影 响不 大 ,不
( )生料成 分 的均 匀性差 1
致使煤灰在窑尾大量沉降并产生还原气氛,就是由 于拉大排风使 窑内气流断面风速增加 , 火焰拉长 , 液相提前 出现 ,这都容易形成熟料圈 。
3 异 常 窑 况 的 分析 及 处 理
31 结 圈的处 理方法 .
31 前结圈的处理方法 .. 1
原料 的预均化 、配料 电子皮带秤 、出磨 生料X
关键词 :稳 定 热工制度 ;风 、煤 、料 和窑速 的合理 匹配 ;不正 常窑 况的操 作 方法
l 前 言
预分解窑的正 常操作要求与一般回转窑相 似, 即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的平衡与稳定 , 以保持窑的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烧能力的平衡与稳
定 。预分解 窑的发热能力来 源于两个热源 :传热 能 力则依靠 预热器 、分解炉及 回转窑三部分装置 ;烧 结能力 主要 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 ,预热能力则主要 决定 于分解炉及预热器 。 达到上述 两方 面的平衡 , 为 操作时必须 做到前后兼顾 ,炉 、窑协调 ,稳住烧结 温度及分解炉温度 , 稳住 窑、 的合理 的热工制度 。 炉 本文对烧成系统操作方法进行 了介绍 。
至设计值8%以上 ,窑运行就比较稳定了。如果 0
说8 %以下喂料量为塌料 的危险区,那么喂料量 0 从 6 %增加 到 8% ,只需 要 十几 分钟 的时 间 ,以 0 0
后 窑况就 趋于稳 定 。
23 提 高快 转率 .
三个班统一操作方法 ,稳定烧成系统 的热工
8 2
新疆 化 工
达80 一80 3℃ 5 ℃,分解率达9 %以上。这就为快 0 转 窑 、薄料 层 、较 长火焰煅 烧 熟料创 造有 利条 件 。

预热器氧含量控制

预热器氧含量控制
了解影响预热器氧含量的因素 掌握实际生产中的判断方法与控制 不良控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危害性)
16
Huaxincem
MWFT—襄阳公司

谢谢大家!
17
Huaxincem
MWFT—襄阳公司
8
Huaxincem
MWFT—襄阳公司
窑内煤粉的燃烧处于物料的烧成带和冷却带区段,强 烈的熟料热辐射使煤粉迅速达到着火温度,其燃烧速度主 要由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强度所决定,加强气流的扰动将大 大加快煤粉燃烧进程。而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则处于物料的 分解区段,强烈的吸热反应迅速吸收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 热量,煤粉颗粒升温速度明显比窑内慢,燃烧温度也低得 多,在800~950℃范围内。因此要保证生料的充分分解, 煤粉颗粒在分解炉内还必须具有适宜的停留时间。当然, 也要注意到炉内存在着因物料分解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 所以炉内煤粉燃烧要差,燃烧中产生的现象也明显不同。 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的操作条件,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环 境也不尽相同,故燃烧所需要的气体量也不相同。
因此煤燃烧情况直接关系到熟料的产量质量原燃料的消耗和综合成气体分析可以帮助中控操作人员实时了解窑内的煅烧状况和燃煤的完全燃烧状况指导操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时调节用煤量和送风量以便使燃煤完全燃烧获得最大限度的热效率节省能源消耗
MWFT/生产人员培训
预热器氧含量控制
操作区:熟料生产 类 别:过程操作与控制 模 块:窑控制 张海建
12
Huaxincem
MWFT—襄阳公司
总之。风、煤、料与窑速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的.任何一个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幅度不当,将使整个系统热工 制度破坏,影响窑系统运行和熟料质量。当风、煤、窑速相对 稳定时,喂料量的大小和生料的易烧性指数的大小决定了风、 煤、窑速是否合理,是否与当前的喂料量相适应。喂料量大等 效于窑速太慢,风、煤偏少;喂料量小等效于窑速太快,风、 煤偏多:料的易烧性指数大等效于风、煤量不足,窑速较慢: 生料的易烧性指数小等效于风、煤量相对过剩。窑速偏快。当 风、料、窑速相对稳定时,喂煤量增加等效于喂料量、抽风量 相对不足,喂煤量减少则等效于料量、风量相对过剩,均影响 熟料煅烧质量。当料、煤、窑速相对稳定时,系统排风量增加 等效于料、煤相对不足.窑速加快;抽风量减少等效于料、煤 相对偏多,窑速减慢等。

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

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

第29 卷第6 期V o l . 2 9 , N o . 62 0 0 1 年12 月J O U RNAL O F T HE CHIN E SE CERAM I C SOCIET Y Decemb er ,2001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考宏涛1 , 李敏2 , 李昌勇1 , 胡道和1摘要:预分解窑系统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对于稳定系统的热工制度, 提高熟料的产量、质量都至关重要. 但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的操作条件, 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燃烧所需要的气体量也不同. 根据预分解窑系统煤粉燃烧的特点, 结合国内几家预分解窑的实际生产情况, 探讨了窑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用风量, 即一、二、三次风的风量大小. 并根据某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为强化炉内煤粉的燃烧, 而对三次风风门开度进行了两次调整后的现场检测结果, 讨论了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问题及其对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性. 指出生产中一定要注意风的分配、窑炉用煤量的比例, 并兼顾整个系统风、煤、料的匹配关系.关键词:燃烧;风量; 窑炉; 预分解窑中图分类号: TQ 172 . 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54 - 5648 ( 2001) 06 - 0610 - 06RATIO N AL MATC H OF G AS F LOW RATE IN KI L N A N D P R E CAL CINERKao Hon g t a o1 , L i M i n2 , L i Chan gyon g1 , Hu D a ohe1(1 . C ollege of Mat erials S cience and Eng ineering , Nanjing U n iversit y of Technology , Nanjing 210009 ; 2 . De p art m entof Mat erials S cience and Eng ineering , S o ut h east U n iversity , Nanjing 210096)Abstract : The quantities of gas flo w rat e , i . e. t he p rimary , seco ndary , t ertiary air flo w rat e are d iscussed based o n t he characteris2 tics of co mbustio n of p u lverized coal in p recalciner kilns and t h e act ual p ro ductio n of a f ew d o mestic cement plant s under t h e n ormal p ro ductio n co nditio n. Acco rd ing to t he measurement resu lt s of t hree o p enings of t h e t ertiary air co nt rol valve in air co ndu it in a cement plant , where reinforcing coal co mbust io n is needed , t he su it able arrangement of t he gas f lo w rat e of kiln and p recalciner and it s im por2 tant eff ect s o n t h e n or mal op eratio n of t h e sint ering syst em are d iscussed. The arrangement of gas flo w rat e , t h e p r opo rtio n of coal used in kiln and p r ecalciner and t h e ratio n al match of coal , raw meal and air flo w rat e are p r esent ed.K ey w ord : co m bustio n ; gas f lo w rat e ; kiln ; p r ecalciner作提供借鉴.水泥烧成系统的用风历来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 尤其是对于预分解窑, 既有窑内通风, 又有分解炉用风. 这些风不仅要为窑炉内煤粉的充分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而且还要保证物料在预热器内充分悬浮和合理的运动规律. 合理匹配窑炉用风量对于稳定系统的热工制度, 提高熟料的产量、质量都至关重要.本作者通过对国内一些厂家实际生产情况的热态检测分析, 发现了不少问题, 诸如窑炉用风量不协调等. 本工作根据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特点, 从实际生产数据出发, 着重分析了窑炉用风及其风量匹配, 从而可为工厂的实际操1 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特点众所周知,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煤粉燃烧的特点是不同的. 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是在低温(750~950 ℃) 、高粉尘悬浮(炉内粉尘浓度接近于常规煤粉燃烧的10 倍以上) 及伴有生料分解反应等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煤粉燃烧处于物料的分解区段, 强烈的吸热反应迅速吸收了燃烧过程中释R eceived date :2000 - 12 - 21 .Biogr a p hy : K a o H o ngt a o ( 1969 —) , male , po s t graduat e f o r docto r de2 gree , lect urer .收稿日期:2000 - 12 - 21 .作者简介:考宏涛( 1969~) , 男, 博士生,讲师. 简报第 29 卷第 6 期考宏涛等 :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611 ·的理论空气量稍少) , 但其分解炉是流态化炉 , 炉内煤粉停 留时间较长 , 温度场也比较均匀 . 低温 、低 α操作是流态化 炉的一个特点 . 表中 A 厂炉出口的 α为窑气与炉出口气体 混合后的结果 , 这个数值较为合理 . B , D 两厂分解炉的用 风也比较合适 , 其三次风量稍大于炉内煤粉燃烧所需理论 空气量 , 加上炉用送煤风 , 分解炉出口的空气量有一定的富 余 . C 厂分解炉内的三次风量小于煤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 但不管从 SC 室出口气体的 α( 1 . 305) 还是从其中的氧含量(4 . 56 %) 来看 , 又都表明了炉出口过剩空气比较多 , SC 室出口的气体温度只有 833 ℃也印证了这一点 , 这只能说明 其 SC 室内存在较严重的机械不完全燃烧 , 大量未燃尽的煤 粉到 MC 室继续燃烧 , 导致 MC 室甚至整个窑尾系统出口 气体温度偏高 , 实际生产中 MC 室出口气体温度为 951 ℃. 不过从其 MC 室出口气体的 α(1 . 106) 来看 , 该 RSP 分解炉 整体用风量尚可 . E 厂分解炉三次风量明显偏大 , 过多的过 剩空气导致了炉出口的气体温度降低 , 实际生产中 SC 室出 口 的 气 体 温 度 为 940 ℃, 低 于 D 厂 SC 室 出 口 的 温 度(1 011 ℃) .由表 2 中炉出口的物料分解率可以看出 , 由于 A 厂分 解炉设计的意图是采取反应两步到位 , 故炉出口的分解率 不高 , 只有 39 . 78 % , 但该厂把窑尾的上升烟道作为第二分 解炉 , 充分利用了窑尾废气带入的大量热量 , 使得入窑的物 料分解率达到了 87 . 89 %. C , D 两厂的分解炉也有类似的 情形 , 不过这两厂 SC 室出口的物料分解率与国外同类型的 分解炉相比 , 差了近 30 % , 说明国内该类型分解炉在用风 与用煤方面仍有待于提高.放的热量 , 煤粉燃烧速度较慢 ;同时生料分解时放出的大量 二氧化碳 、部分化学结晶水及少量的微量气体都制约了炉内 煤粉的挥发热解和碳粒表面的燃烧反应 . 要保证煤粉的燃 尽与生料的充分分解 , 煤粉颗粒在分解炉内还必须具有适宜的停留时间 .窑内煤粉的燃烧相比较而言较为理想 . 煤粉的挥发热 解 、碳粒燃烧处于高温“火焰区”, 即物料的烧成带和冷却带 区段内强烈的熟料热辐射使煤粉迅速达到着火温度 , 其燃 烧速度主要由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强度所决定1, 加强气流的扰动将大大加快煤粉燃烧进程 . 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 的操作条件 , 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 故燃烧所 需要的气体量也不相同 .2 窑炉的用风量过剩空气系数 α是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 可用以判断窑炉 的 用 风 量 或 煤 粉 和 空 气 量 的 比 例 情 况2 . 不 过 , 对分解炉来说 , 由于炉内煤粉分散的不均 , 局部空间氧气浓 度可能太低 , 这样会导致炉内煤粉的不完全燃烧 , 因此要结 合不同分解炉的特点 , 来考虑炉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 α.2 . 1 分解炉用风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炉内煤粉的燃烧完全 , 对分解炉 的用风要求较高 , 但较为复杂 , 这除与分解炉的炉型 、结构 特点 、操作等密切相关外 , 还要受到窑 、冷却机的操作以及 三次风抽风点的位臵等影响 . 就三次风而言 , 其入炉的起始 状态以及在炉内的运动规律对煤粉的着火和生料的起始升 温有明显的影响 3 . 现仅从入炉三次风量 V 3 , 煤粉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 V a 0 , 炉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α及出炉气体 O 2 , CO 含量 4 个方面 , 对国内几个厂家加以对比分析 , 如表 1 所示 .表 2 炉出口的气体温度和物料分解率G a seous temp era ture an d d ecompositio n d egree of T a b el 2ma ter i al of outlet o f precalc i nerType of Temperat ureDegree ofdec o m po s itio n/ % Plant 表 1 V 3 , V a 0 , 炉出口气体的 α及 O 2 , CO 含量p recalciner / ℃ V 3 , V a 0 , αan d O 2 , CO content of outlet of calcinerT a b le 1A M FC 859 39 . 78B DD 874833 ( 951) 31011 ( 868)940 ( 850)70 . 03 Mass f ractio n ofV a 0/ ( kg ·s - 1) V 3/ ( kg ·s - 1) O ,CO/ % 2 αPlantC RSP49 . 78 ( 90 . 65)43 . 2 ( 83 . 9)79 . 8 ( 82 . 7)O 2 CO DRSP A B C 14 . 8218 . 8619 . 43 30 . 1418 . 0223 . 22 1 . 0251 . 0711 . 305 ( 1 . 106)1 . 124 ( 1 . 08)0 . 51 . 14 . 56 0 . 17 0 . 10 . 2 ERSP3 Dat a in parent heses is o utlet of MC chamber , o ut of parent heses ist hat of SC chamber .D8 . 988 . 442 . 440 . 81E 6 . 62 4 . 71 1 . 289 ( 1 . 35) 4 . 2 0 . 22 . 2 窑内用风窑内用风主要是一次风与二次风 , 当然也包括窑头 、窑 尾的漏风 . 二次风量受到一次风量和熟料冷却等的影响 . 一次风用于窑头煤粉的输送和供给煤中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 . 有人认为 , 在生产上可考虑将煤中挥发分燃烧所需要的理 论空气量近似看作为一次风量4. 对于较难着火的煤 , 应采用较低的一次风量 , 但一次风量太低也会影响煤粉着火Not e :αin parent heses is t hat of o u tlet of MC chamber , o ut of parent he 2ses is t hat of SC chamber .需要指出的是 A 厂分解炉的三次风量比煤粉燃烧所需 的理论空气量要小得多 ( 其流化风量为 8 . 51 kg/ s , 加上三 次风和炉用煤风后总风量为 28 . 97 kg/ s , 比煤粉燃烧所需硅 酸 盐 学 报·612 ·2001 年后的燃烧需要 ;对于易着火的煤 , 一次风量就不宜过小 , 否 则可能使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5.对于预分解窑 , 其入窑物料的分解程度受到窑废气量 的影响 , 因为物料分解所需热量由分解炉内煤粉燃烧热及 窑尾废气所含热量两部分组成 . 这样通过窑尾的过剩空气系数 α及气体成分可分析出窑内通风情况 . 表 3 列举了国 内几个生产厂家实际生产时 , 窑头一次风率 ( 即一次风量占 入窑总空气量的比例) 及窑尾气体的过剩空气系数 α 等情 况 .表中各厂窑头所使用的煤粉燃烧器均为三通道喷煤管 . 一般说来 , 三通道喷煤管的一次风量比例小于 15 % , 国外 较先 进 的 可 以 达 到 6 % ~ 8 % 左 右 , 国 内 一 般 为 10 % ~15 %. 从表中的一次风率来看 , A , B , E 3 个厂比较接近这个范围 , C 厂稍高些 . 而 D 厂则明显偏高 .表 4 列举了这 5 个 生 产 厂 家 窑 炉 用 煤 量 比 例 和 窑 尾 、 炉出口以及末级筒出口气体的 α和 O 2 , CO 含量 . 从这些数 据可以对比分析各厂家窑炉用风的合理性问题 .表 4 窑炉用煤量比例及窑尾 、炉出口 、末级筒出口气体的α及 O 2 , CO 含量T a b le 4R a tio of coal used in kiln an d precalciner an d α, O 2 , CO contentPlant Propo rtio n of c oal A 46/ 54 B 37/ 63 C D 29/ 71 46/ 54E 59/ 41End of kilnαw ( O 2) / %w ( C O ) / %Outlet of calcinerαw ( O 2) / %w ( CO ) / %Outlet of t he last p reheat erαw ( O 2) / %w ( CO ) / %1 . 111 0 . 982 0 . 996 0 . 941 1 . 068 1 . 94 0 . 45 0 . 75 0 . 5 1 . 4 0 . 071 . 71 . 663 . 80 . 1表 3 窑头一次风率及窑尾气体的 α和 O 2 , CO 含量T a b le 3 R a tio of the f i rst a i r an d α, O 2 , CO content of en dof rotary kiln1 . 025 1 . 071 1 . 305 1 . 124 1 . 289 0 . 5 1 . 1 4 . 562 . 44 4 . 2 0 . 170 . 10 . 20 . 810 . 2Mass f ractio n of Ratio of t he first air / % Temperat u re/ ℃ O 2 , CO/ % Plant αO CO 21 . 0641 . 14 1 . 2573 . 7 1 . 1882 . 87 1 . 1021 . 83 1 . 3975 . 2 A 11 . 11 1 180 1 . 111 1 . 94 0 . 07 B 12 . 59 1 095 0 . 982 0 . 45 1 . 70 0 . 10 . 20 . 2C 15 . 18 1 250 0 . 996 0 . 75 1 . 66 D25 . 17 1 055 0 . 941 0 . 50 3 . 80 由表 4 可以看出 , 除 A 厂外 , B , C , D 3 个厂均存在用 风量不当的问题 , 总体上都表现为三次风量偏大 、窑内通风 不足 . 其中 B , C 两厂炉用煤量偏高 , 尤其是 C 厂 , 在窑头 用煤量不足 30 %的情况下 , 窑尾出口气体的 α还不到 1 . 0 , 说明该回转窑内通风不足现象十分严重 , 难以保证窑内煤 粉的正常燃烧 , 窑内的还原气氛极易导致窑尾较频繁的结 皮堵塞 . 其炉用煤量过大 , 使得入窑物料分解率一般都在95 %以上 , 很多时候高达 97 % , 98 %甚至 99 % , 这必然过分增加分解炉的负荷 , 造成窑尾系统整体温度过高 , 而窑内 烧成温度不够 , 熟料升重偏低 , 游离 CaO 升高 , 影响熟料质 量 .E 厂窑尾的 α为 1 . 068 , 说明窑内的通风较为合理 , 但由于窑用煤量相对较多 , 窑头烧成带的热负荷相应增加 , 这 也影响了窑衬的正常使用寿命 , 且炉内因用煤量偏小而显 得三次风过量 , 导致炉出口气体温度下降. 分解炉的喂煤量 应根据预热器来的生料升温及分解所需要的热量及热效率 确定 , 通过控制物料分解率和炉出口气体温度来调节喂煤 量 ;而窑用煤量应根据入窑物料量及分解率来确定 , 回转窑 在此主要起物料的烧结作用6.生产中一方面要根据各级预热器温度 、压力 、窑尾和一 级筒出口的 O 2 含量调节主排风机转速和冷却机供风量 , 实 现总风量与煤 、料的合理匹配 ;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窑尾及一 级筒出口的过剩空气量 , 调节三次风管阀门或上升烟道的E12 . 011 0461 . 0681 . 400 . 10从窑尾气体的 α来看 , A , E 两厂较为理想 , 其它 3 厂 均小于 1 , 尤其是 D 厂 , 仅为 0 . 941 , 而 CO 含量高达3 . 8 % , 说明窑内用风量严重不足 , 这极易导致煤粉的不完全燃烧 , 而未燃尽的煤粉到上升烟道 、末级筒甚至上一级筒内会继续 燃烧 , 生产中这里常有结皮堵塞现象 .从窑尾温度来看 , C 厂明显偏高 ( 但烧成带温度不高) , 说明该厂窑内排风量过大 , 一次风混合不理想 , 火焰拉长 , 使火焰的高温部分远离了窑头 .2 .3 窑炉用风量的匹配在预分解窑生产操作中 , 要求稳定喂入生料量和煤量 , 还要稳定窑炉用煤的比例 , 并据此调节好系统用风量 , 使系 统各部分压力和温度相对稳定 . 操作上可根据窑炉内煤粉 燃烧情况 , 调节好三次风管与窑尾上升烟道的阀门 , 使系统 总风量及窑炉两路风量分配均达到要求6.但有的厂家为增强燃烧点火力而过多增加窑头用煤量 , 导致窑内煤粉出现不完全燃烧现象 , 尤其是当喂煤量出现 波动时 , 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 这时如果窑 、炉 、末级筒与三 次风管系统阻力不平衡 , 煤粉在末级筒中发生后燃烧现象 , 则可产生局部熔融 , 导致末级筒甚至上一级筒出现结皮堵 塞 , 这在 E 厂 RSP 窑系统发生过多次 .第 29 卷第 6 期考宏涛等 :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匹配·613 ·闸门 , 实现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分配 .2 . 4 窑炉用风量的匹配试验结果国内某厂分解炉出 口 及 入 窑 的 生 料 分 解 率 一 直 较 低 ,为了强化炉内煤粉的燃烧以改善生料的分解状况 , 在喂料 量 (44 . 17 kg/ s ) 、喂 煤 量 ( 窑 用 煤 量 1 . 60 kg/ s 、炉 用 煤 量2 . 28 kg/ s , 窑炉用煤比 41∶59) 以及窑尾高温风机转速等都不变的情况下 , 单纯进行了调整三次风风门开度的试验 . 通 过现场测定窑尾 、炉出口 、C5 预热器出口的气体温度 、成分以及三次风量 、生料分解率等数值 , 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和 生料分解状况 . 该厂正常运转情况下三次风风门的开度为 55 %~60 % ( nor mal op ening ) , 两次调整情况下的开度分别 为 40 %~42 % ( reduce op ening ) , 79 %~81 % (increase op en 2 ing ) . 热态检测结果如表 5 、表 6 所示 .大 , 但此时 C1 预热器出口负压与正常情况下的差距不大 , 而风门由正常情况增大到 79 %~81 %时 , C1 预热器出口负 压增大了近 2 . 2 % , 即系统的阻力要变大 . 从这点上看 , 三 次风风门开这么大并没有达到改善炉内煤粉燃烧的目的 .由表 6 可见 , 三次风风门开度大小对窑尾 、炉出口与 C5 预热器出口气体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 . 根据计算 , 炉内煤粉 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为 19 . 13 kg/ s , 3 种开度下实际入炉空 气量 (已考虑了炉送煤风与窑尾过 剩 空 气 量) 分 别 为 21 . 44kg/ s , 18 . 09 kg/ s 和 21 . 62 kg/ s , 计算得到炉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分别为 1 . 121 , 0 . 946 和 1 . 13 , 说明三次风风门开度为40 %~42 %时 , 由于三次风量大幅度减小 (与正常运转情况下相比减少了 17 . 45 %) , 容易导致炉内煤粉出现较严重的 不完全燃烧现象 . 从炉出口 CO 含量达到 1 . 2 %也证实了这 一点 . 但三次风风门开度增大到 79 %~81 % , 虽然有利于炉内煤粉的燃烧 , 但导致窑内通风的变差 ( 窑尾气体中 CO 含量为 1 . 4 %) , 难以保证窑内煤粉的完全燃烧 .表 5 不同开度下的三次风量 、三次风温 、生料分解率等T a b le 5 R a te an d temp er a ture of tertiary a i r an d decomposi 2tion d egree of material表 6 3 种开度下窑尾 、炉出口和 C5 预热器出口的气体成分Reduceopening No r m al opening Increase opening Measurement it emT a b le 6G a seous content of outlet of preheaterkiln , calciner an d C5 Rat e of t ertiary air/ ( kg ·s - 1) Temperat ure of t erti ary air / ℃ Temperat ure of shri nkage/ ℃ Temperat ure of gas/ ℃End of kiln 16 . 18828 19 . 60748 21 . 03740 ReduceopeningNo r mal openingIncrease opening882884888w ( C O 2) / %End of kiln 1 071 1 070 1 050 18 . 40 17 . 15 12 . 68 Outlet of calciner 885 888 886 Outlet of calciner 21 . 00 22 . 60 23 . 30 C5 p reheat er 876878877C5 p reheat erw ( O 2) / %End of kiln Outlet of calciner 31 . 3030 . 5430 . 25Pressure/ Pa End of kiln - 376 - 450- 5322 . 000 . 40 1 . 961 . 20 0 . 722 . 95 Outlet of calcinerC5 p reheat erC1 p reheat erDec o mpo sitio n degree/ % End of kiln- 1 275 - 2 218- 8 040- 1 270 - 2 415- 8 054 - 1 226 - 2 453- 8 240C5 p r eheat er1 . 852 . 462 . 60w ( C O ) / %End of kiln0 . 20 0 . 25 1 . 40 86 . 4489 . 8389 . 70Outlet of calciner 1 . 20 0 . 40 0 . 15 Outlet of calciner 82 . 29 82 . 66 82 . 73C5 p reheat erw ( N 2) / %End of kiln 0 . 150 . 180 . 25从表 5 可以看出 , 当三次风风门开度由正常开度减小 或增大时 , 炉出口的生料分解率均变化不大 . 这主要是由于 虽然喷腾风与径向风发生了变化 , 但根据该炉冷态模型试 验的结果7, 其炉内物料的停留时间变化不大 . 且从表中炉内缩口与出口气体温度数值也可近似看出 , 炉内煤粉的 燃烧温度也变化不大 . 但开度减小时 , 入窑的生料分解率却 明显偏低 . 主要原因是伴随三次风量的减小 , 进 C5 预热器 的气体所携带的热量也相应减小 , 从而导致 C5 预热器内碳 酸钙分解反应所需的热量也相应减小 .三次风风门开度减小 , 相应地增加了窑内的 通 风 , 其DD 炉锥体的 喷 腾 风 速 变 大 , 相 应 地 炉 体 的 喷 腾 风 阻 力 变78 . 40 80 . 64 85 . 20 Outlet of calcinerC5 p reheat er 77 . 4066 . 70 75 . 8066 . 62 73 . 6066 . 90αEnd of kilnOutlet of calciner 1 . 0990 . 990 1 . 0941 . 052 1 . 0011 . 172C5 p r eheat er1 . 1111 . 1541 . 162由该生产试验的检测结果足以证明了窑炉用风匹配的 重要性 , 同时也说明了单纯改变三次风量难以保证炉内煤硅 酸 盐 学 报·614 ·2001 年应用M . 济南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J inan : Shangdo ng Sci 2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1994 . 234 页.Narang K C. Test s relating to t he use of solid f u els wit h low volatile c o nt ent in p recalciner kilns J . Zement - K a l k - G i p s , 1986 ,39 ( 8) :460 —462 . Ro semann H , Locher F W , J eschar R. Fuels energy c o nsumptio n and operatio nal behavio r of rot ary kiln plant s wit h p r ecalciner J . Zement - K al k - G ip s ,1987 ,40 ( 10) :489 —498 . 周 沛 ( Zho u Bei ) . 水泥煅烧工艺与设备 M .武汉 : 武汉工业 大 学 出 版 社 ( Wuhan : Wuhan U n iversit y of Technology ) ,1993 . 202 页.王超群 ( Wang Cha oqun ) . 煤的燃烧科学与技术的进展 J . 新 世纪水泥导报 ( Cem G uild New Epoch ) , 2000 , ( 6) : 7 —10 . 王玉峰 ( Wang Yufeng ) . 浅谈窑外分解窑的合理操作A . 见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研究会编. 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第三粉的完全燃烧 . 只有合理匹配窑炉系统的风 、煤 、料比例 , 保 证炉内气流具有合理的运动规律 , 才能有利于炉内煤粉的 完全燃烧 . 目前该厂正准备把炉用燃烧器改为三通道喷煤管 , 以此来强化煤粉的燃烧 .233 结 论预分解窑系统的合理用风问题比较复杂 , 不同窑型 、炉 型有不同的要求 , 窑头用风与分解炉用风对煤粉燃烧的影 响也不相同 , 如果二者用风不当 , 就很容易造成窑炉用风的 分配不合理 , 影响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 同时 , 入冷却机风 量以及系统各处的漏风 ( 如预热器 、窑尾 、窑头等的漏风) 都 对窑系统的正常操作及烧成热耗产生影响 . 生产中要注意 风的分配 、窑炉用煤量的比例 , 并兼顾整个系统风 、煤 、料的 匹配关系 , 为工厂优质 、高产 、低耗打下基础 .45 6届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C .北京 : 中国建材工业出 版 社(Beijing : Build Ma t er Ind Press ) , 1997 . 205 —208 .考宏涛 , 陆 雷 , 胡道和 ( K a o Ho ngt a o , et al ) . 不同喷旋风量 比对 TD 分解炉性能的影响 J . 水泥工程 ( Cement Engineer 2ing ) , 1999 ( 4) : 6 —8 .7参考文献 :1胡宏泰 , 朱祖培 , 陆纯煊 ( Hu H o ngt ai , et al ) . 水泥的制造和THE FO URTH I NTERNATIO NA L SYMPOSI UM O N REFRACT O RIESThe Fo urt h Inter nati o nal Sym po sium o n Ref racto ries j ointly o rganized by t he Chinese C era mic S oci etyand t he Chinese Societ y fo r Metals will be held f ro m Octob er 14 to 18 , 2002 in Dal ian , China . The main t h eme of t h e sym po s ium is T ren ds of R ef r actories Developm ent in the N e w Century.Call f or P a persA ut ho rs are requested to submit an abst ract of app ro ximately 150 wo rds befo re Feb. 15 , 2002 to t h e sym po sium secretariat . A bst ract s will be reviewed by Progra m C o mmit tee . A ut ho rs will be noti fied ac 2 cep tance of papers wit h an inst ructi o n fo r p reparing t he manuscrip t by March 15 , 2002 . The co m pl ete camera- ready manuscrip t s up to 6000 wo r ds/ paper are requested to be submit t ed no later t h an J une 15 , 2002 .T opics® Nat u ral and Synt h etic Raw Materials ® Ref r acto r ies fo r Iro n and Steel Indust r y® Ref r acto r ies fo r C e ment , G lass , and C era mics Indust r ies ® Ref r acto r ies fo r Ot h er Indust r ies® A dvances in Ref racto r ies Basic Research® A dvances in Ref racto r ies Manuf a ct u re , Installati o n and E quip m ent ® Process C o n t r ol , Q u alit y C o n t rol and A ssurance® Energy Saving Techniques , Recycling and Enviro n mental IssuesContact Add ressMs. CH EN G J i eSym po s ium SecretariatWest Building ,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 C BMA ) , G uanzhuang , Beijing 100024 , China Fa x : + 8610 6576 3863 E - mail : chjlp @263 . net Website : ht t p :/ / ww w . cera msoc. co m。

窑预分解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窑预分解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窑预分解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我厂1号RSP窑经过6年多的运转,系统耐火材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磨损、烧坏现象。

SB室下部掉砖,进而壳体烧损;SC室用风不良,导致边壁物料保护层不均衡,局部衬砖磨损严重;斜烟道及鹅颈管侧墙衬砖垮落,由于鹅颈管结构缺陷,经常结皮和堆料;MC室断面物料分布不均,物料稀相区炉壁烧损,直至筒体严重变形;因窑尾缩口处风速低,喷腾能力减弱而塌料;高温级旋风筒分离效率低,导致物料大量返回,内循环增加等。

本文依据热工标定结果,对该预分解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RSP窑系统工况分析热工标定主要参数对比见表1、表2,窑尾高温区工艺流程见图1。

表1 预热预分解系统温度变化℃表2 RSP炉的分解进程变化注:1997年数据为南京化工大学硅酸地方国营工程研究所的热工标定结果,SC 室出口指斜烟道出进口等同于鹅颈管出口。

图1 窑尾高温区工艺流程1.1 三次风温度及其对SC室工况的影响由表1可见,三次风温度和入炉生料温度分别只有600℃和671℃。

入炉生料温度低主要是由于C4锥体及下料管增开人孔门较多,外漏风量和散热损失增加引起的,通过加强管理,隔热堵漏后完全可以解决;三次风温度目前基本稳定在560~580℃,提高的余地很小。

其原因是:我厂采用单筒冷却机,经过多年的运转,内部装置所遭受的磨损和腐蚀不断加剧,而且增加了砌筑耐火砖的长度,熟料停留时间短(约为30min),出机熟料温度高(~290℃),使热效率本身就不高的单筒冷却机热回收率进一步降低(1997年热工标定结果为56.6%)。

三次风温度是影响分解率和燃尽率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三次风温度导致炉内煤粉着火速度减慢,形成滞后燃烧,特别是SC室内煤粉是在纯助燃空气中燃烧,助燃空气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粉燃尽率,三次风温度低,即使分解炉多加煤,SC室内温度也不会高,反而会加剧煤粉滞后燃烧。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SC室生料出口温度和分解率分别是948℃和43.4%,结合入炉生料表观分解率已达22.6%的实际情况,说明SC室内的分解反应极低,煤粉燃烧状况不理想。

水泥中控窑操岗位基础知识题(第四期)

水泥中控窑操岗位基础知识题(第四期)

水泥中控窑操岗位基础知识题(第四期)您的姓名: [填空题] *请填写本人姓名,用中文输入,不要填入英文或拼音等。

如“张三”、“李四”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单位: [填空题] *请填写单位简称。

如“黄石分公司“、“湖北东区事业部”等,总部员工请统一填写”总部机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职务/岗位: [填空题] *请填写本人的工作岗位或职务。

如“窑中控”、“窑巡检”、“质量经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旋风筒翻板阀吊起将导致()。

*A、热耗升高(正确答案)B、对热耗无影响C、分离效率下降(正确答案)2、以下哪里漏风将导致热耗升高()。

*A、C5(正确答案)B、C4(正确答案)C、C3(正确答案)D、C2(正确答案)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二三次风温越高,热耗越低B、二三次风温与热耗无关C、C1出口温度越高,热耗越高(正确答案)D、C1出口温度降低时C1压力也降低4、三次风门开度越大窑内通风量越()。

[单选题] *A、少(正确答案)B、不变C、多5、预分解窑窑尾风速低于( )m/s,三次风速( )m/s。

() [单选题] *A、5,10-20B、5,20-25C、10,25-30(正确答案)D、8,30-356、对于一次风机用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根据煤粉质量控制一次风机的风用量,保证合适的推力,满足煤粉燃烧B、为了降低熟料热耗,少用一次风(正确答案)C、用烟煤比用无烟煤煅烧时一次风量更低D、风量过低挥发份不能迅速煅烧,会使火焰拉长,温度降低7、操作员画面中温度显示区域底色黄色代表()。

[单选题] *A、该温度超过预警值B、该温度在预警值和报警值之间(正确答案)C、都不是8、操作员画面中压力显示区域压力值一会儿为某一值,一会儿为满量程,其原因是()。

为什么说预分解窑绝不是产量越低越好烧

为什么说预分解窑绝不是产量越低越好烧

为什么说预分解窑绝不是产量越低越好烧窑外分解窑的分解炉、窑尾上升管道、各级预热器及其连接管道等都是按一定的气流速度设计的,以保证物料能处于悬浮状态,能随气流运动并有较高的分离效率等。

在设备规格已定的情况下,各处风速取决于系统用风量和喂料量。

对应于系统各处最佳风速有一个相应的最佳喂料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窑的产量低于或高于这一最佳产量都不好。

产量过高,强制煅烧的害处是众所周知的;而产量过低,则会由于风速低产生下列后果:1、物料易在系统内堆积并在适当条件下塌落当各处风速低时,物料易在预热器、分解炉内部的一些小平台、角度小的链体等部位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当系统风速有所变化时,积料就会失去稳定,塌入气流中。

由于风速低,这些大大超过正常量的物料不可能均匀地分散于气流中,而是在没有进行适当热交换的情况下塌入窑内并很快窜入烧成带。

这一过程尽管时间短但却会严重干扰窑的热工制度,带来烧成温度突然降低,熟料短期内生烧;窑内瞬间通风不畅,出现还原气氛;窑各带的长度和部位发生变化,引起耐火砖、窑皮受损;放热反应带突然前移,产生后结圈等严重后果。

在带有旁路放风系统的窑上,由于塌料一般都经过旁路引出口,所以塌料时还会引起旁路灰量增加、效率下降。

一般刚开窑时或因其他原因窑产量低时,窑况容易波动。

表现为负压表上下波动频繁,窑传动电流(或扭矩)无法稳定,烧成温度忽高忽低等。

这些现象就是由塌料引导起的。

2、物料分散情况不好在预热器风管和分解炉中物料均匀地分散悬浮于气流之中,传热效率才高,但如果喂料量低,系统通风量少,风速低,则各处的分散效果都不会好,从而造成系统热效率低、易堆积和塌料。

窑在低产量时热耗高除了单位熟料的散热比例大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物料分散不好,热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物料易过热,预热器易堵塞在喂料量低时,由于系统吸热体少,平衡温度易向高的方向发展。

尤其当系统出现积料时,悬浮于热气流中的物料量少于当时与燃料平衡的量,从而物料易过热,易粘附于预热器或下料管等处形成结皮。

5000td线预分解窑三次风的调整分析

5000td线预分解窑三次风的调整分析

摘要:我公司5000t/d生产线三次风管风阀开度为40%,窑内后过渡带结圈严重,窑内通风受到影响。

在保证窑内通风的前提下。

根据生产实际我们适当加大了三次风阀的开度,提高了分解炉内三次风量,使分解炉内煤粉充分进行辉焰燃烧。

避免窑内煤粉圈的形成,提高了入窑分解率、喷煤管火焰形状及二次风温,提高熟料强度的同时增加产量。

关键词:三次风阀;煤粉燃烧;分解率;二次风温;熟料强度0 前言分解炉是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分解炉中,物料以悬浮的状态存在于热气流中,此气流量包括二、三次风及碳酸盐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等的总和,悬浮状态增大物料与热气流的接触面积,所以分解炉中物料传热系数较回转窑高2.5~10倍,传热面积增大1000倍以上。

但分解炉内汇聚的各气流中只有三次风含氧丰富,若三次风量不足会造成物料悬浮分散性差、传热面积小,分解率降低。

在分解炉中若分解率不足,会有更多的物料进入窑系统进行分解反应,间接对窑系统造成过大的热负荷。

另外充足的三次风量可有效提高氧气的浓度,使煤粉在分解炉内充分进行辉焰燃烧,提高炉温,此为碳酸盐矿物进行分解的有力保证,分解率的提高可以缩短窑过渡带的长度,又可提高烧成带的温度,在不增加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窑头喂煤量。

1 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本公司现有一条5000t/d的生产线,预热器配置分解炉为管道型分解炉,回转窑规格4.8m×72m。

三次风管风阀开度为40%,窑内后过渡带结圈严重,窑内通风受到影响。

为保证产量,减小了三次风闸阀开度,增加了窑头喂煤量,窑内及分解炉内的燃烧状态变得更加恶劣,最终导致熟料煤耗高、质量差。

经分析,造成这一系列的问题根源不是窑内通风不足,而是分解炉内三次风量不足造成分解炉内风速过低,物料分散性和煤粉燃烧情况差未完全燃烧的煤粉随着生料进入窑内,在后过渡带提前出现液相造成窑尾结煤粉圈。

入窑分解率低,甚至四级预热器中的物料短路直接进入窑内,影响产质量。

在保证窑内通风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适当加大三次风阀的开度,提高分解炉内三次风量,为了保证分解炉内负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不出现塌料现象,应加大分解炉缩口风速。

水泥熟料生产中用风的问题解析

水泥熟料生产中用风的问题解析

水泥熟料生产中用风的问题解析一、预分解窑中系统用风的作用1. 以一定的风速提供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并有一定的空气富裕量。

2. 保证物料在系统各个位置既不会有存料及塌料,也能有足够适宜的热交换与反应时间。

为此,窑及预热器系统内几个主要位置需要控制的最高气流速度是:窑头罩6m/s;烧成带(1450℃)9.5m/s;喂料端断面(1000℃)13 m/s;窑尾垂直上升管道24 m/s;预热器气体管道18 m/s。

最低气流速度不应低于以上数字90%。

3. 承担着传热介质的作用。

燃料燃烧所发出的热大多是与周围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然后将热传给它所包围的粉料中,如果说在窑内传热并不是完全靠空气的话,在预热器及分解炉中,空气就成为最基本的传热介质。

4. 在预热器中起到将粗细粉分离的选粉作用。

5. 作为风煤料之间的搅拌动力。

无论是在分解炉内,还是窑头的燃烧器喂煤,都要充分利于不同途径与不同风速的风相互搅拌,以加速燃烧与传热。

二、系统用风过大或过小的不利影响:1、用风过大的影响:(1)造成熟料热耗急剧上升。

由于所有进窑的空气都要被燃料加热到它所经过的位置的温度,因此用风越多,加热多余的空气所浪费的热量就越高。

与此同时,随着用风的增加,空气在系统内的风速越大,热交换时间越短,排出预热器的废气温度也越高。

因此在满足用风任务的条件下,所用分量越少越好。

(2)窑的系统温度分布后移。

随着高温风机的抽力增加,窑头火焰拉长,窑前温度偏低,反之,窑尾温度及一级出口温度都会增高。

如果负压过大,在点火阶段,窑头火焰容易脱火,分解炉也难以点着。

(3)随着废气排放量和粉尘量增加,窑尾收尘器的负荷加大,且很容易造成排放超标。

(4)风机本身的电耗增大。

2、用风过小的影响:(1)排风不足会减少二、三次风用量,不能充分利用熟料冷却热,篦冷机排热增加。

用风量不足,前后燃料都有燃烧不完全的可能,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产生CO,污染环境,威胁人身安全。

(2)总排风量小使风速降低,没有足够的风速使物料悬浮,轻者局部沉降容易塌料,重者造成预热器的沉降性堵塞。

预分解窑风量控制方法探讨

预分解窑风量控制方法探讨
然多 数新 型干法 窑原 设计 时 各 主要 部
于 最低 允许 风 速 ,要 求适 当加大 空气 过 剩量 , 提高 气 固 比 , 不应 过 分追 求风
编辑 : 赵 莲
位均设 置有 气体 分 析仪 ,但 能长 期 正
口 O 含量 同高温 风机 转速 、 头负 压 窑
6 10 收稿 1期 :06 0 - 0 70 0; 3 20 — 8 2 ;
通 讯 地 址 : 南 红 塔 滇 西 水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南 大理 云 云
2 0 / 水泥 技术 0 72
3 5
维普资讯
依据 各 级 旋 风筒 进 出 口温 度 、 压 力 和锥 体 压力 的 稳定 性 , 一 步 进 结 合 电收 尘进 口 C O含 量来 判 断
量计 ,无法从 直 观上 准确 判 断各点 风
合我 公 司采 用 的 R P炉 预分 解 系 统 、 S
d 33 5 m 窑 ,探 讨 窑 系 统 的 风量 .mx 0 控制 方法 ,分析 各 子系 统用 风 的要 理 及其 相互 间 的影 响 , 同仁 参考 。 供
1 中小 型 窑 风


新 型 干 法窑 生 产 过 程 中 , 、 、 风 煤 料 和窑 速 是 公 认 的 四大 操 作 要 素 , 其 中用 风 问题 是 最重 要 ,也是 最 为复 杂 的控 制参数 。 系统用 风 变数较 大 , 个 某
常 运行 的极 少 ,有 的生 产线干 脆 仅仅 在 温 度 较 低 的窑 尾 电收 尘 进 口设 置 C O分 析仪 , 能防 止 C 仅 O含 量 超 高 引 起 电场爆 炸 事故 , 使 窑尾 、 解 炉 出 致 分
风 量 是 否足 够 , 以此 来 调 节 总 风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的特点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的特点

预分解窑操作要求的特点1. 前言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全系统主要包括几个变化和反应过程:一是燃烧,二是各种气、固、液的化学反应,三是传热过程,四是物料的运输过程,五是冷却过程等。

每个过程及其相关的因素皆对窑系统的政常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在操作上要求保持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平衡与稳定,以保持煅烧能力与预热预分解能力的平衡和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兼顾,窑炉协调,需要风、煤、料及窑速的合理配合与稳定,需要热工制度的合理稳定。

2. 预分解窑的用风特点2.1 预分解窑系统的用风特点2.1.1 预热预分解系统由预热器、分解炉及上升管道组成。

其传热过程主要在上升管道内进行,以对流传热为主。

物料通过撒料器,被上升烟气吹散并悬浮在烟气中迅速完成传热过程,而且预热器的悬浮效率由0.4降到0.1时,物料的预热温度就下降39.9℃,既增加废气温度。

因此对于上升管道的风速,要求能吹散并携带物料上升进入预热器,同时风速的大小影响着对流传热系数,风速低达不到要求造成管道水平部位粉尘沉降,极易造成塌料、堵塞;风速过高又造成通风阻力过大。

因此,在上升管道中风速一般为16~20m/s。

2.1.2 预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收聚物料、实现固气分离,其分离效率和它的进风口风速及筒内截面风速有关,风速也影响着旋风筒的阻力损失。

但不同形式预热器的风速范围是不同的,一般截面风速为3~6 m/s,而入口最佳风速为16~20m/s。

2.1.3 分解炉中,物料、燃料与气体必须充分混和悬浮,完成边燃烧放热,边传热。

边分解过程,达到温度及进分解炉的燃料、物料、空气、烟气动态平衡。

其中物料及燃料的分散、悬浮和混合运动需要合适的风速。

燃料燃烧和物料分解速度也受风速的影响,而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煤粉燃尽率及分解炉通风阻力更受风速的直接影响。

2.2 窑内用风的特点窑内用风主要是一次风与二次风。

二次风量受一次风量和系统拉风等影响。

一次风由于窑头煤粉的输送和供给煤粉中的挥发份燃烧所需的氧,以保证煤粉的燃烧需要。

水泥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七)

 水泥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七)

水泥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七)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1.筛余曲线:以筛余的百分数为纵坐标,以磨机长度为横坐标,将各取样断面上混合样的筛余百分数,对应取样断面在磨机长度方向的位置绘点,将点连成曲线即筛余曲线。

2.活性混合材:是指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混合材料。

3.缓凝剂:凡能延缓水泥的水化作用及阻滞水泥凝胶凝聚作用,即可减缓水泥的凝结速度的添加剂,称为缓凝剂。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20分)1.石膏的加入改变了熟料中熔剂矿物的水化过程及速度。

(√)2.回转窑的操作手段主要指风、煤、料、窑速的调节。

(√)3.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其28天抗压强度最低值为32.5MPa。

(√)4.铝率越大,窑内液相的粘度越小。

(×)5.GB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0%。

(√)6.初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不合格品。

(×)7.水泥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

(×)8.熟料中f-CaO水化后,会使体积增加约1倍。

(√)9.熟料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配料。

(×)10.物料在窑内均为吸热反应。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干法生产中料粉的均化方式通常用(气力均化)2.附着在烧成带窑衬表面的烧结熟料层称为(窑皮)3.提高水泥的细度,水泥易于水化和发挥(强度)4.C3S含量高的熟料比C2S含量高的熟料易磨性(高)5.快冷熟料的易磨性(高于)慢冷熟料的易磨性6.生料均化的目的是(入窑生料的化学成分均匀稳定)7.生料的质量包括(生料的化学成分)、(生料细度)、(生料综合水分)8.水泥磨温过高,易使(石膏脱水)9.国标规定:低位热值为(29300kJ/kg)的煤为标准煤。

10.熟料煅烧温度的范围是(1300-1450-1300℃)11.回转窑内气体流动的方向为(从窑头向窑尾)12.预分解系统中窑内划分为三个带,即(过渡带)、烧成带、冷却带13.悬浮态传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传热面积大大增加)四、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B)A.提供较多热量B.提高温度C.提高液相粘度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比硅酸盐水泥的(B)A.高B.低C.一样3.矿渣的活性激发剂主要有硫酸盐激发剂和碱性激发剂,其中硫酸盐激发剂主要指(C)A.熟料B.石灰C.石膏4.预分解窑的三次风主要指(C)A.输送煤粉的风B.从冷却机直接入窑的风C.冷却机入分解炉的风5.窑尾增湿塔的主要作用是(A)A.降低粉尘的比电阻B.降低出窑有害气体含量C.便于操作五、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1.以下不是控制熟料强度的目的(AB)A.对配料的考核B.对煅烧的考核C.确定水泥组成材料的依据D.控制熟料的质量2.高铝水泥生产方法有(AD)A.烧结法B.还原法C.氧化法D.熔融法3.C3S水化时,液相中CaO浓度=2-20mmol时,生成水化产物是(AC)A.C-S-H(Ⅰ)B.C-S-H(Ⅱ)C.Ca(OH)2D.AFM4.假凝现象,指水泥拌水后几分钟凝结变硬,经剧烈搅拌可恢复(ACD)A.流动性B.稳定性C.可塑性D.正常凝结5.硅酸盐水泥硬化后的体积变化(ABCD)A.化学减缩B.干缩C.湿胀D.碳化收缩六、简答题:(共16分)1.什么叫表观分解率?(5分)答(要点):表观分解率就是入窑生料分解率加上入窑回灰分解率的总称。

预分解窑窑尾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预分解窑窑尾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预分解窑窑尾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预分解窑窑尾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①废气收集:从预分解窑的窑尾收集高温含尘烟气。

②冷却降温:通过空气冷却器或增湿塔等设备将高温废气冷却至适宜温度,以利于后续处理。

③高温风机:使用高温风机将冷却后的废气抽送至处理系统。

④余热回收:在废气进入除尘器前,可能先经过废热锅炉,回收废气中的热量用于蒸汽产生或其他热能利用。

⑤除尘处理:废气通过袋式除尘器或电收尘器,去除其中的粉尘颗粒。

⑥气体净化:可能包括脱硫、脱硝等过程,以去除SOx和NOx等有害气体。

⑦二次冷却:如果需要,再次冷却废气至更低温度,以便于后续排放或处理。

⑧排放监控:对处理后的废气进行排放前的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⑨排放:通过烟囱将处理达标的废气排放至大气中。

⑩粉尘回收:收集的粉尘通过输送设备送至生料均化库,重新作为生产原料使用。

⑪生料均化:将回收的粉尘与新原料混合,均化后再次入窑煅烧。

⑫过程优化:持续监控和调整废气处理系统,以提高效率并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预分解窑系统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

预分解窑系统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

预分解窑系统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作者:考宏涛,陆雷,胡道和,李敏单位: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系 [2007-5-21]关键字:预分解窑;煤粉燃烧;用风量;平衡摘要:根据预分解窑系统煤粉燃烧的特点,结合国内几家预分解窑的实际生产情况,探讨了窑炉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量及其风量平衡问题,强调指出烧成系统风、煤、料的合理匹配对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为指导工厂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通过对国内一些厂家实际生产情况的热态检测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诸如窑炉用风量不平衡、系统总的用风量偏高等。

本文从实际生产的数据出发,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用风及其风量平衡问题,以及烧成系统总的用风量及风、煤、料平衡问题,从而可为工厂的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1 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特点众所周知,窑内煤粉的燃烧处于物料的烧成带和冷却带区段,强烈的熟料热辐射使煤粉迅速达到着火温度,其燃烧速度主要由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强度所决定[1],加强气流的扰动将大大加快煤粉燃烧进程。

而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则处于物料的分解区段,强烈的吸热反应迅速吸收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煤粉颗粒升温速度明显比窑内慢,燃烧温度也低得多,在80 0~950℃范围内。

因此要保证生料的充分分解,煤粉颗粒在分解炉内还必须具有适宜的停留时间。

当然,也要注意到炉内存在着因物料分解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

所以炉内煤粉燃烧要差,燃烧中产生的现象也明显不同。

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的操作条件,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故燃烧所需要的气体量也不相同。

2 窑炉的用风量过剩空气系数α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用以判断窑炉的用风量或煤粉和空气量的比例情况[2]。

不过,对分解炉来说,由于炉内煤粉分散的不均齐,局部空间可能存在氧气浓度太低,导致炉内煤粉的不完全燃烧,因此要结合不同分解炉的特点,来考虑炉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α。

2.1 窑内用风窑内用风主要是其一次风与二次风的用风,当然也包括窑头、窑尾的漏风。

预分解窑旁路放风

预分解窑旁路放风

( 7)
3 旁路计算结果的讨论
结皮带来的困扰。当生料K2O含量>2%时, 即使100%放 风, 也很难满足生产要求。当生料中K2O含量较高时, 可 以采取添加Cl-来增加K2O的挥发, 从而提高放风效果。
生料中K2O含量主要来源于黏土、粉砂岩等物料。 若要生产低碱水泥, 一般可以采用砂岩、粉煤灰等硅 质、铝质原料代替黏土。当黏土K2O含量不高时, 也可 以采取旁路放风生产低碱水泥。 3.2 旁路放风对Na 2O的影响
设计研究
STUDY OF DESIGN
预分解窑旁路放风
和春梅
( 云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 650102)
1 旁路技术简述
在原、燃料含有较高的挥发性组分( 通常指K2O、 Na2O、SO3、Cl- ) 时, 挥发性组分在窑内逐步挥发呈气体 状态, 它们在窑内的挥发顺序为: 氢氧化碱、氯化碱、碳 酸碱、硫酸碱。物料在烧成带, Cl-几乎全部挥发, 而碱、 硫的挥发性能与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在高温带停留 时间等因素有关。挥发成气态的碱、硫、氯与窑内气体 一道进入预热器系统, 由于生料充分悬浮于热气体中, 当气体温度达到碱、硫、氯的熔点温度时, 他们便冷凝 在生料粉颗粒表面, 随生料又重新回到窑内, 在高温带 再次挥发, 挥发性组分就这样在窑与预热器之间经过 多次挥发、冷凝, 使得预热器、窑内生料含有害成分显 著提高, 从预分解窑测试结果来看, 一般入窑热生料中 K2O含量是生料的2~4倍、Na2O为1.5~2倍、Cl- 为20~30 倍、而SO3主要受燃料影响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 挥发组 分在预热器内循环相当严重。挥发组分的循环富集常 会发生窑内结圈或窑尾烟室、旋风筒锥体等部位结皮, 严重时将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如果原料Na2O含量较高, 生产将受碱结皮的困 扰, 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更换原料, 以降低生 料碱含量, 减少碱结皮。 3.3 旁路放风对S O3的影响

浅谈预分解窑系统的用风

浅谈预分解窑系统的用风

余 J 哗低 . 热 … 收 效 半 . 低 ^ l 挺・ 降
热托 . 沦 逝 n 次风 址 等 十 q 监Ⅲ 九 】煤 杯 J 分 燃烧 衙 . - 。 止 1仓 l = l i Cl , 产 应 川l 它舳煤 粉 ‘ 质 f 燃 『 } J ' f ¨ 烧 泄务 变 . 一 - 挥 发 讣 . 次 般 一

J 一次风

州 川 风 州
数J + J 比牢或 H 【

・ 次 l 州, 比f 它指
次 风 用 l i 入窑 总 气 f 的 Il }l ! J 【
川 . 1 ・ 风 比删 “ 改
次风 定 义 为“ 玲却 机抽 取 高 从
m热 C i股 加人 癣 系统 的风 . 于 用
功能 .操 作 卉撤 粥 内煅 烧 1况 , :
i 燃 烧 内 外 风 比 例或 政 变 旋 流 l l 0
l " f 崖 . 活地 政 变行净 风道 的 风 l , l q 述 人 小 l 摊 制 火焰 【 乇度 形 状 确 【 I J ^

r “流外风 具有很 强 的穿透 岛述 I
低 一 次风 抛 eI c I 能 f 反 映 川 次 J 大 乱 盘小 f 奎
商 , 高煽 【 黼鹰 . - 1煤 粉 着 火 摊 I I i ,利 : i f
母火焰 传}述 鹰 ¨ 册
3 三 次 风 量 和 风 温
于低 温余 热发 I . ‘ = 过 埘窑 系 乜) .4 叟通 统 二股 风 的 分析 .株
次 、 次和 次风 ; 燃 烧 供 从
利 J 发 分 精火燃 烧 ; 之 : 拍! 反
分为煤 风 、 外 、 内风 眨・ 心m ( q 1 t p 越 道时 ) ;眦利 , 冷 却机 冷却 风 分 r l 1 用 状 风 、 川 状风 干 余 J ( 川 ” ¨ ^ 【

新型干法窑内用风量匹配关系及设计

新型干法窑内用风量匹配关系及设计
C / a P
C. /Pa
88 7 92 1
- 7 25
82 8 94 2
- 8 24
88 8 98 2
— 9 23
—1 2 4i
-5 9 27
一1 6 —1 8 31 35
一 24 —5 8 5 5 26
1 分 解 炉 内三 次 风 与 窑 废 气 的 匹 配
点 , 实 际生 产 数 据 出发 , 从 运用 计 算 流 体 力 学 软 件 模 拟 分 解 炉 与 窑 内气 氛 ,着 重 分 析 窑 炉 用 风 量 匹 配 关系 , 而 为 工 厂 的实 际 操 作提 供 借 鉴 。 从
分解炉温度 /  ̄ C C 温度 /  ̄ C
窑 尾 负压 /a P
维普资讯
N o. 2OO8 4.
新型 干法窑 内用风量匹配关系及设 计
马保 国 柯 凯 李叶青 胡 贞武 李相 国
( 汉 理工 大 学硅 酸 盐材 料 工程 教 育 部重 点 实验 室 ,武 汉 4 0 7 ) 武 3 0 0
中 图分 类 号 .Q1 21 T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6 4 (0 8)4 0 0 — 3 10 — 3 4 20 0 — 05 0
07 .
04 . 0 20 .
0 . 5
00 . 2 23 .
0 . 2
00 . 0 2 . 8
0 浓 度 ( 收尘 处 ) % : 电 /
分解率 / %
1 . 9
2 . 2
22 .
9 .9 6 8
风 、 、 的 匹 配 上 应 该 注 意 : 同 的 生 料 在 煤 质 煤 料 不
表 1 不 同 开 度 下 的 窑 系 统 参 数 三 次风 门开 度 / %

预分解窑常见异常窑况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预分解窑常见异常窑况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预分解窑常见异常窑况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核心提示: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预分解窑常见的异常窑况,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异常现象1:烧成温度低、窑尾温度高可能原因:(1)系统风量过大或窑内风量过大;(2)煤粉质量差、水分大、细度粗,煤粉燃烧速度慢,产生后燃;(3)多通道燃烧器使用不当,各通道之间的风量调节不合理,火焰不集中;(4)二次风温过低。

处理方法:(1)适当降低系统风量或加大三次风阀开度;(2)严格控制煤粉质量,调整煤磨操作参数;(3)合理调整火焰长度,使火焰活泼有力,风煤混合均匀,燃烧充分;(4)调整合理的篦床速度及合理配置各室的风量。

异常现象2:烧成温度高、窑尾温度低可能原因: (1)燃烧器爆发力过强,火焰白亮且短;(2)煤粉质量好、灰分小、细度细、水分小;(3)系统风量过小或三次风与窑内风量匹配不合理.造成窑内通风过小;(4)窑内有结圈或长厚窑皮影响窑内通风,使火焰短,窑尾温度下降。

处理方法:(1)适当调节内风与外风的比例,减小内风增大外风,确保火焰形状合理;(2)煤粉的控制指标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3)增大系统风量,减小三次风阀开度,增大窑内的通风;(4)结圈可采用冷热交替法煅烧使结圈脱落,并适当减小喂料。

长厚窑皮可采用大幅度移动喷煤管位置,并根据严重程度适当减小喂料甚至停料,采用冷热交替法烧。

异常现象3:窑尾温度过高可能原因: (1)窑喂料量小或断料;(2)烧成温度高;(3)窑内通风过大;(4)煤管位置靠里。

处理方法: (1)调整喂料量、检查断料原因;(2)加强看火操作,减少喂煤量;(3)合理平衡风、煤、料问的关系;(4)调整煤管位置。

异常现象4:一级旋风筒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原因: (1)生料喂料量过小或断料;(2)系统风量过大;(3)煤粉燃烧不完全。

处理方法: (1)调整喂料量、检查断料原因;(2)调整系统风量;(3)提高煤粉细度,调整系统工况。

异常现象5:某级旋风筒温度突然升高可能原因: (1)上一级旋风筒堵塞;(2)断料;(3)热电偶失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MC室出口气体的α,括号外的数值为SC室出口气体的α。
需要指出的是A厂分解炉的三次风量比煤粉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要小得多(其流化风量为标况下0.131m3/kg,加上三次风量、炉用煤风后总风量为标况下0.446m3/kg,比煤粉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稍少),但其分解炉采用的是流态化操作,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较长,炉内温度场比较均匀,低温、低α操作是流态化分解炉操作的一个特点。表中A厂炉出口的α为窑气与炉出口气体混合后的结果,这个数值较为合理。B、D两厂分解炉的用风也比较合适,其三次风量稍大于炉内煤粉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加之炉用送煤风,分解炉出口的空气量有一定的富余。但C厂的分解炉内煤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比三次风量大,而且不管是从SC室出口气体的α(1.305)还是从SC室出口气体中氧的含量(4.56%)来看,又都表明炉出口过剩空气比较多,实际生产中SC室出口的气体温度只有833℃也证实了这一点。如表3所示,这只能说明其SC室内存在较严重的机械不完全燃烧,大量未燃烬的煤粉到MC室继续燃烧,导致MC室甚至整个窑尾系统出口气体温度偏高,实际生产中MC室出口气体温度为951℃。不过从其MC室出口气体的α(1.106)来看,该RSP分解炉整体用风量尚可。E厂分解炉三次风量明显偏大,过多的过剩空气量导致炉出口的气体温度降低,实际生产中SC室出口温度为940℃,低于D厂SC室出口的温度(1011℃)。
2.3 窑炉用风量的平衡
在预分解窑生产操作中,要求稳定喂入生料量和煤量,还要稳定窑炉用煤的比例,并据此调节好系统用风量,使系统各部分压力和温度相对稳定。操作上可根据窑炉内煤粉燃烧情况,调节好三次风管与窑尾上升烟道的阀门,使系统总风量及窑炉系列风量平衡均达到要求[6]。
但有的厂家为增强烧点火力烧成熟料而增加窑头用煤量,窑头用煤量的增加又会导致窑内煤粉出现不完全燃烧现象,尤其是当喂煤量出现波动时,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时如果窑—炉—末级筒与三次风管系统阻力不平衡,煤粉在末级筒中发生后燃烧现象,产生局部熔融,导致末级筒甚至上一级筒出现结皮堵塞,这在E厂RSP窑系统发生过多次。
E厂窑尾的α为1.068,说明窑内的通风较为合理,但由于窑用煤量相对较多,窑头烧成带的热负荷相应增加,这也影响了窑的正常使用寿命,且炉内因用煤量偏小而显得三次风量过量,导致炉出口气体温度下降。分解炉的喂煤量应根据预热器来的生料升温及分解所需要的热量及热效率确定,通过控制物料分解率和炉出口气体温度来调节喂煤量;而窑用煤量应根据入窑生料量及分解率来确定,回转窑在此主要起物料的烧结作用[6]。
表中括号内的数据为MC室出口数据,括号外的为SC室出口数据。
由表中炉出口的物料分解率可以看出,由于A厂分解炉设计的意图是采取反应两步到位,故炉出口的分解率不高,只有39.78%,但该厂把窑尾的上升烟道来作为第二分解炉,充分利用了窑尾废气带入的大量的热量,使得入窑的物料分解率达到87.89%,C、D两厂的分解炉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这两厂SC室出口的物料分解率与国外同样炉型的分解炉相比,差了近30%,说明国内该类型分解炉在用风与用煤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生产中一方面要根据各级预热器温度、压力、窑尾和一级筒出口的O2含量调节主排风机的转速和冷却机供风量,实现总风量与煤、料的合理匹配;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窑尾及一级筒出口的过剩空气量,调节三次风管阀门或上升烟道的闸门,实现窑炉用风量的合理分配。
3 系统总用风量
系统总用风量取决于用煤量大小和系统生产能力,而煤又取决于料。风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保证煤粉的完全燃烧,而不需要太多的过剩空气量。系统喂料量的控制主要取决于系统温度的高低,使系统内温度与其生产能力相适应。此外,还应结合生料的率值成分加以综合考虑。但在增加喂料量时,应注意预热器和分解炉内料气之比,避免因料荷过大时,气体携带能力下降造成塌料。系统喂煤量的大小与生料喂入量密切相关。当喂料量变化时,烧成系统温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需改变窑炉用煤量比例,调整因喂料量变化而<
2 窑炉的用风量
过剩空气系数α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用以判断窑炉的用风量或煤粉和空气量的比例情况[2]。不过,对分解炉来说,由于炉内煤粉分散的不均齐,局部空间可能存在氧气浓度太低,导致炉内煤粉的不完全燃烧,因此要结合不同分解炉的特点,来考虑炉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α。
2.1 窑内用风
表4列举了这5个生产厂家窑炉用煤量比例及窑尾、炉出口以及末级筒出口气体的α及O2、CO含量。
表4窑炉用煤量比例及窑尾、炉出口、末级筒出口气体的α及O2、CO含量
由表可以看出,除A厂外,B、C、D三厂均存在风量不平衡问题,总体上都表现为三次风量偏大、窑内通风不足。其中B、C两厂炉用煤量偏高,尤其是C厂。在回转窑用煤量不足30%的情况下,窑尾出口气体的α还不到1.0,说明该回转窑内的通风难以保证窑内煤粉的正常燃烧,窑内的还原气氛极容易导致窑尾较频繁的结皮堵塞。其炉用煤量过大,使得实际生产中入窑生料分解率一般都在95%以上,很多的时候高达97%、98%甚至99%,这必然过分增加分解炉的负荷,造成窑尾系统整体温度过高,而窑内烧成温度不够,导致熟料升温偏低,游离CaO升高,影响熟料质量。
窑内用风主要是其一次风与二次风的用风,当然也包括窑头、窑尾的漏风。二次风量受到一次风量和熟料冷却等的影响。一次风用于窑头煤粉的输送和供给煤中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低温的一次风量占入窑空气量不宜过多。当一次风量增加到总空气量的10%时,废气温度将上升4℃,相应热耗增加58.5kJ/kg[1]。有人认为,在生产上可考虑将煤中挥发分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近似看作为一次风量,即一次风量比例可控制在大约等于煤的挥发分的百分数[3]。对于较难着火的煤,应采用较低的一次风量,但一次风量太低也会影响煤粉着火后的燃烧需要;对于易着火的煤,一次风量就不宜过小,否则可能使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4]。
对于预分解窑,其入窑物料的分解程度受到窑废气量的影响,因为物料分解所需热量由分解炉内煤粉燃烧热及窑尾废气所含热量两部分组成。这样通过窑尾的过剩空气系数α及气体成分可分析出窑内通风情况。表1列举了国内几个生产厂家实际生产时,窑头一次风率(即一次风量占入窑总空气量的比例)及窑尾气体的过剩空气系数α等情况,表中的一次风率不包括窑头送煤风。
而从窑尾气体的α来看,A、E两厂较为理想,其它三厂均小于1,尤其是D厂,仅为0.941,CO含量高达3.8%,说明窑内的用风不足,这就难以保证窑内煤粉的完全燃烧,未燃烬的煤粉到上升烟道、五级筒甚至四级筒内继续燃烧,生产中此处经常发生结皮堵塞现象。
但从窑尾温度来看,C厂明显偏高(但烧成带温度不高),说明该厂窑内排风量过大,一次风混合不理想,火焰拉长,使火焰的高温部分远离了窑头。
表中各厂窑头所使用的煤粉燃烧器均为三通道喷煤管。一般说来,三通道喷煤管的一次风量比例小于15%(含送煤风),国外较先进的可以达到6%~8%左右,国内一般为10%~15%。从表中的一次风率来看,A、B、E三厂比较接近这个范围,C厂稍高些。但D厂明显偏高,这主要是由于该厂地处高海拔地区(当地大气压为0.79×105Pa),且一次净风为离心风机送风,为达到合适的火焰长度与形状,在风压不足的情况下只好靠增大一次风量和喷射速度来弥补,但这样阻力会变大,建议可考虑使用高压风机。
作者通过对国内一些厂家实际生产情况的热态检测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诸如窑炉用风量不平衡、系统总的用风量偏高等。本文从实际生产的数据出发,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用风及其风量平衡问题,以及烧成系统总的用风量及风、煤、料平衡问题点
众所周知,窑内煤粉的燃烧处于物料的烧成带和冷却带区段,强烈的熟料热辐射使煤粉迅速达到着火温度,其燃烧速度主要由煤粉和空气的混合强度所决定[1],加强气流的扰动将大大加快煤粉燃烧进程。而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则处于物料的分解区段,强烈的吸热反应迅速吸收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煤粉颗粒升温速度明显比窑内慢,燃烧温度也低得多,在800~950℃范围内。因此要保证生料的充分分解,煤粉颗粒在分解炉内还必须具有适宜的停留时间。当然,也要注意到炉内存在着因物料分解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所以炉内煤粉燃烧要差,燃烧中产生的现象也明显不同。不同的窑炉结构及不同的操作条件,窑炉内煤粉燃烧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故燃烧所需要的气体量也不相同。
预分解窑系统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
———
作者:考宏涛,陆雷,胡道和,李敏出处:阅读:180发布时间:2007-5-22 10:09:00供稿:南京化工大学 材料学院东南大学 材料系
根据预分解窑系统煤粉燃烧的特点,结合国内几家预分解窑的实际生产情况,探讨了窑炉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用风量及其风量平衡问题,强调指出烧成系统风、煤、料的合理匹配对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为指导工厂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
2.2 分解炉的用风
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炉内煤粉的燃烧完全,对分解炉的用风要求较高,但较为复杂,这不仅与分解炉的炉型、结构特点、操作等密切相关,还要受到窑、冷却机的操作、三次风抽风点的位置等影响。就三次风而言,其气流入炉的起始状态以及在炉内的运动规律对煤粉的着火和生料的起始升温有明显的影响[5]。入炉风与煤粉的充分混合对炉内煤粉的燃烧反应极为有利。目前有的厂家考虑把分解炉的煤粉燃烧器改为三通道喷煤管,也是基于这方面的一个想法。本文仅从入炉三次风量V3、煤粉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炉出口过剩空气系数α及出炉气体O2、CO含量4个方面,对国内几个 厂家加以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