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早产儿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早产儿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早产儿并发症,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对482例早产的相关因素和早产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产的相关因素是多样的,不同孕周的早产在妊高症等因素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不同孕周早产的分娩方式随孕周的增加,剖腹产率增加;不同孕周的早产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对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及早产儿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及
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早产;围产儿;相关因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22-03
早产是指妊娠在37周内终止妊娠者,其发生率为5%-10%,甚至更高,早产对母儿都有不利影响。

因此探讨早产的发病因素,采取防治措施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减少孕妇出现各种分娩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2010年5月~2011年4月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482例早产儿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部分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

其中孕28~31+6周102例,孕32~34+6周208例,孕龄35~36+6
周172例。

初产妇315例,经产妇167例;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16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早产发生的原因和早产儿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 检验,p <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1.4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
1.4.1发生早产的相关因素,一个产妇可能有多种相关因素,胎膜早破110例(2
2.82%)、多胎75例(15.56%)、妊高症68例(14.11%)、前置胎盘48例(9.96)、内科疾病30例(6.22%)、icp25例(5.19%)、胎儿窘迫24例(4.98%)、羊水过多或过少及胎位异常21例(4.36%)、胎儿原因8例(1.66%)、无原因149例(30.91%)。

1.4.2分娩方式482例中阴道分娩220例,剖宫产262例,26-31+6周自然分娩72例(70.59 %)、剖宫产30例(29.41%),32-34+6周自然分娩98例(47.12%)、剖宫产110例(5
2.88%),35-36+6周自然分娩50例(29.07 %)、剖宫产122例(70.93%)。

1.5早产儿并发症及发生率脑密度减低120例(24.90%)、呼吸暂停104例(21.58%)、低血糖87例(18.05%)、nrds65例(13.49%)、败血症43例(8.92%)、白质软化36例(7.47%)、肺出血33例(6.85%)、颅内出血26例(5.39%)、hie18例(3.73%)、机械通气104例(21.58%)。

2结果
2.1不同孕周早产儿早产原因比较:不同孕周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内科疾病、羊水(过多或过少)、自然早产等早产原因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表1)。

相关因素者占18. 2% ,而在32~35周组为4. 6% ,35~37周组为1% ,3组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32周组早产儿治愈出院率达83% 。

3讨论
早产表现为孕28~37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综合征,早产可分为自然早产和医源性早产。

早产产程进展快,易发生急产,致阴道等软组织损伤,增加母亲产后出血的风险[1]。

同时,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1-2]。

而早产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目前认为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引起胎儿早产的主要原因除自然早产外,分别是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甲亢、心肾等疾病)、icp、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异常等。

其中胎膜早破、多胎妊娠等是导致自然早产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显示,胎膜早破在所有早产儿中占22.82% ,在胎龄< 32 周的早产儿中占17.65% ,在胎龄≥32 周的早产儿中24.21%。

胎膜早破可因创伤、感染、胎位不正、多胎、羊水过多、部分营养素缺乏(维生素c 及铜元素)、羊膜腔压力过高、子宫畸形等因素引起,孕期生殖道感染、细菌及
代谢产物内毒素,致局部的炎性反应,释放蛋白水解酶,使胎膜的组织变脆破裂,胎膜破损后,宫内压力降低,体积缩小,从而诱发宫缩,导致早产。

许多研究证实,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引起机体产生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蜕膜、羊膜和绒毛滋养细胞产生大量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有il-1、6、8、10,tnf-a 等)及抗炎症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酯氧化酶代谢物,从而引起宫缩使宫颈成熟,发动早产[4,5]。

因此,临床早产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是尽量以保守为主,在运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同时使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6],以减少围产儿n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多胎妊娠在所有早产儿中占22.82% ,在胎龄< 32 周的早产儿中占17.65% ,在胎龄≥32 周的早产儿中为24.21%。

多胎妊娠使得子宫膨胀异常,增大宫腔压力,刺激下丘脑的垂体释放激素,促使子宫收缩,而附着的羊膜和蜕膜错位性剥离,导致羊膜蜕膜内前列腺素释放,进一步致使子宫收缩而发生早产[7]。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高症及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icp、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是导致医源性早产的重要因素。

妊高症及子痫导致胎盘基底动脉痉挛和急性粥样硬化,微血管血栓形成,导致胎盘绒毛广泛栓塞或坏死,母胎营养及氧的交换障碍,造成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导致胎儿窒息和脑缺血缺氧性损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8]患者体循环中高浓度的胆红
素、胆汁酸在胎盘绒毛间隙沉着,使绒毛间隙狭窄,血液灌流量减少,胆汁酸也可通过其细胞毒作用使细胞能量衰竭,氧自由基损伤生物膜及细胞凋亡坏死等,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宫内窘迫甚至猝死。

因此,部分患者经治疗无明显好转或进行性加重者,即使未足月也需提早终止妊娠。

另icp也可诱发自然早产。

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也是引起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产前出血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时,不论胎龄大小均应立即剖宫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