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2015年3月目录1 本导则制定的背景、原则和技术路线 (2)1.1项目背景 (2)1.2工作过程 (3)2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及适用范围 (4)2.1编制原则 (4)2.2适用范围 (5)3 国内外相关工作基础 (5)3.1国外相关环境监理工作基础 (5)3.2国内环境监理工作基础 (7)4 主要技术要点 (9)4.1主要内容 (9)4.2术语和定义 (10)4.3环境监理的定位和作用 (10)4.4工作程序的确定 (14)4.5工作内容 (17)4.6工作方法 (23)4.7工作制度 (24)5 本标准的实施建议 (24)6 参考文献 (25)1本导则制定的背景、原则和技术路线1.1项目背景随着国家“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城市中出现大量遗留、遗弃的污染场地,引起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诸多问题,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地下水环境安全。
据统计,2001-2008年间我国关停并转迁企业数由6611迅速增加到22488个,增速为1984个/年,总数达10万个以上。
2008年之前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就有200多家污染企业搬迁,2014年年底之前,仍有300家污染企业将完成搬迁,遗留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004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通知规定“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实验室和生产经营危险废物的单位,在结束原有生产经营活动、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时,必须经具有省级以上质量认证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对原址土地进行监测分析,报送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并依据监测评估报告确定土壤功能修复实施方案。
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土壤功能修复工作的监督管理。
”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原厂址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
第2章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其规范与标准
按温度可分成低温热处理技术(土壤温度为150~315℃)和高温热
处理技术(土壤温度为315~540℃)
热处理修复技术适用于处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
物、农药、高沸点氯代化合物,不适用于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腐 蚀性有机物、活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20
第2章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其规范与标准
(二)国场地土壤修复概况
1. 美国
超级基金制度授权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 对全国污染 场地进行管理,并责令责任者对污染特别严重的场地进行 修复;对找不到责任者或责任者没有修复能力的,由超级 基金来支付污染场地修复费用;对不愿支付修复费用或当 时尚未找到责任者的场地,可由超级基金先支付污染场地 修复费用,再由USEPA 向责任者追讨。
第2章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及其规范与标准
昆明理工
环境工程系
田森林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我国污染土壤和污染场地规范与标准 国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概况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和常用修复技术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 污染场地修复目的、原则及工作程序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2章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其规范与标准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25
第2章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其规范与标准
(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和常用修复技术
2.常用修复技术 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
挖掘 稳定/固化 化学淋洗 气提 热处理 生物修复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26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783-2011)
ICS 13.080Z 50备案号:30559-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83—2011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Validation 2011-04-28发布2011-07-01实施DB11/T 783—2011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5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3)6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4)7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6)8 修复效果评价 (6)9 验收报告编制 (6)附录 A (规范性附录)t 检验方法 (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t分布临界值表 (10)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报告编写提纲 (13)IDB11/T 783—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林、唐丹平、张丽娜、李立新、朱笑盈、黄海林、梁竞、王军玲、王琪。
DB11/T 783—2011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范围内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656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
3.2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或处理危险废物等活动,造成场地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对其居住和工作人群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或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
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书(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本方案旨在针对某污染场地,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二、项目目标1. 达到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安全利用要求。
2. 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3. 降低土壤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4. 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提供参考。
三、项目内容1. 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价(1)现场踏勘:对污染场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场地周边环境、污染源、土壤污染程度等。
(2)采样与分析:采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
(3)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等因素,评估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2. 修复方案设计(1)修复目标:针对污染场地,制定修复目标,包括污染物去除率、土壤质量提升等。
(2)修复技术选择: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
(3)修复工艺流程:制定详细的修复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修复、稳定化、监测等环节。
3. 修复实施(1)预处理:针对污染场地,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理地表污染物、设置围堰等。
(2)修复:根据修复方案,采用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进行土壤修复。
(3)稳定化: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确保污染物不反弹。
(4)监测:对修复过程和修复效果进行监测,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 修复效果评估(1)土壤质量评估: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土壤质量是否达到安全利用要求。
(2)环境风险评估: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修复效果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 理体系
4、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实施措施
1、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 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 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导则
包括: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技术导则(农用地)和污染地块 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建设用地)。 一般程序:①任务由来及编制依据等;②区域概况及污染成 因分析;③修复的范围、目标、指标等;④修复技术筛选及 方案比选;⑤治理/修复的技术方案、工程量、预算等;⑥ 风险分析与应对(农用地)/环境管理应急预案(建设用 地);⑦组织管理与施工进度计划等;⑧效益分析;⑨二次 污染防范和安全防护措施;⑩土壤治理修复有关图件。
❖ 今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 修复的含义是什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95版与2018版的不同之 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程序;农用地、 建设用地污染治理/修复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等。
关键词
一、关键词含义
土壤污染
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 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 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 共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发展历程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95版
1、适用范围: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自然保护区 2、污染项目:8种重金属、2种农药 3、标准限制:太绝对,不能体现地区差异,操作性不强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版(农用地)
1、适用范围:耕地、园地和牧草地可参照执行 2、污染项目:8种重金属、3种农药 3、标准限制:各地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标准、测定方法更先进。
土壤污染 治理
指通过源头控制、农艺调控、土壤改良、 品种替代、植物修复等措施,改善受污染 耕地土壤环境容量,减少农产品中污染物 含量,降低农产品污染物超标风险。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DB11T+1280—2015
DB11/T 1280—2015
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土壤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3.3
地下水修复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化、降解、吸收、转移或阻隔场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 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地下水环境 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3.4 修复策略 remediation strategy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将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生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场地总体修复思路。 3.5 污染源处理技术 source treatment technology 可用于转化、降解、吸收、转移、固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 包括可降低污染物含量或浓度、降低污染物毒性或迁移能力的各种原位或异位处理技术。 3.6 工程控制 engineering control 采用阻隔、堵截、覆盖等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降低和消除场地污染 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HJ 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1] 3.7 制度控制 institutional control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条例、准则、规章或制度,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场地污染物的暴露,从制度上杜 绝和防范场地污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 的。 [HJ 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0] 3.8 潜在可行技术 potential feasible technology 通过修复技术筛选过程,选出潜在的能使目标污染物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的技术。 3.9 筛选性试验 screening testing 在实验室开展的批次试验,以判断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特定目标场地。 3.10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附录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和常用修复技术简介A.1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可按暴露情景和处置地点分类。
A.1.1 按暴露情景分类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分类。
对污染源进行处理的技术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提技术、热处理、挖掘等;对暴露途径进行阻断的方法有稳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统等;降低受体风险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内通风强度、引入清洁空气、减少室内外扬尘、减少人体与粉尘的接触、对裸土进行覆盖、减少人体与土壤的接触、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类型、设立物障、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工作人员及其他受体转移等。
A.1.2 按处置地点分类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
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
A.2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情况图A.1和A.2是某国按两种分类方法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
图A.1 某国修复技术按处置地点分类完成情况(1982-2002)图A.2 某国修复技术按暴露情景分类完成情况A.3常用修复技术简介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
A.3.1 挖掘指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离开原位置的过程。
一般包括挖掘过程和挖掘土壤的后处理、处置和再利用过程。
在场地修复的各个阶段和多种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都可能采用挖掘技术,如场地环境评估、修复活动中和后评估阶段。
作为修复技术,本导则推荐挖掘只能作为修复方案的一部分,不能适用于传统的挖掘填埋技术方案。
A.3.2 稳定/固化指通过固态形式在物理上隔离污染物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降低污染物的危害,可分为原位和异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
原位稳定/固化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般不适用于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异位稳定/固化技术通常适用于处理无机污染物质,不适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农药杀虫剂污染土壤的修复。
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2019)
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201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相关工作,现批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
四、《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
五、《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682-2019)。
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废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
2019年12月5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环境标准研究所,各标准承担单位。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导则
如果技术预评估得到几种备选修复技术,则可采用评分矩阵法从场地特征、资源需求、成本、环境、安全、健康、时间等方面对备选修复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评分矩阵法应依次按照确定分析指标和权重、逐项对各项备选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评分和依据技术评分确定最佳技术三步进行。
6.2
确定分析指标
类比法
根据两个场地之间的区域环境特征、土壤和地下水特征以及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将已有场地应用的修复技术应用在待修复的场地。区域环境特征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地质水文特点等方面。
5.2.4
专家评估法
专家根据场地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特征、场地的特征条件、污染物特征、修复目标值等相关信息选择修复技术。
7.3.3
检测项目通常是第二阶段场地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结果中超标的项目或超过风险可接受水平的项目;对于修复过程监测计划,可增设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项目,如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7.3.4
监测点位一般分布在挖掘点、挖掘土壤处理点、土壤修复点等。监测的进度安排应制定详细的监测时间表,给出监测的时间节点和频次等。
8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8.1
总体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全部工作内容。报告中的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表示出各种关键技术信息,以利于施工方制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8.2
主要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污染场地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特征和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大纲可参考附录C。
6.2.5
经济因素指标主要包括预处理成本、劳动力成本、监测成本、燃料成本、装置成本、安装/拆卸成本、操作维护成本、处理成本、运输成本、水电成本、专利成本、后处理成本等。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修复方案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修复方案1.地块修复技术路线针对提出的修复模式,结合筛选出的修复技术,形成了针对原位修复+原地异位修复模式下本场地的修复技术方案如下:1)对污染深度<3.0m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建议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治理。
2)对污染深度>3.0m的区域,土壤污染物为VOCs和SVOCs的,建议采用异位热脱附技术进行处理;土壤污染物为重金属的,建议采用原位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3)对污染地下水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即抽出后在地表加以处理的地下水,处理后达标纳管排放。
注:根据前期调查提供的地勘报告,本地块0~-3.0m 范围内存在杂填土,如采用原位修复,修复效果较差,且项目地块适用于堆存土壤的区域有限,故本方案仅考虑-3.0m 以上范围内污染土壤采用开挖异位修复方式;修复过程中实际需固化稳定化的方量应根据后续土壤浸出浓度确定。
总体技术路线如图 6.1-1 所示。
图 6.1-1 总体技术路线图2.修复技术工艺参数2.1.土壤原位热脱附(1)技术原理常见的原位热脱附技术可分为电阻加热热脱附技术、热传导式热脱附技术、热蒸汽加热及抽提等。
电阻加热热脱附技术是依靠地下电流的电阻耗散加热的一种方法。
地下电流流经目标修复区的土壤和/或地下水(土壤和地下水为天然电阻)加热土壤,使土壤和/或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迁移、挥发和降解。
修复区土壤电阻的大小受土壤含水率、孔隙水中可溶性盐的含量、土壤离子交换能力等多因素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影响土壤电阻的大小,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解析所需时间。
电阻加热热脱附技术较适用于修复渗透性较低土壤或修复重。
热传导式热脱附技术将加热元件插入目标修复区的地下,利用热传导方式使加热元件周围土壤和/或地下水中的目标污染物迁移、挥发和降解。
热传导式热脱附技术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土壤的热传导率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升高。
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颗粒大小以及矿物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加热元件的布设间距以及所需温度。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是指在污染场地的土壤中引入、培养或改造微生物,以帮助修复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土壤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土壤清理:这是最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移除、运输和处置。
2、土壤改良:这种技术通常包括土壤肥料、添加修复剂和修整土壤pH值等措施,旨在改善土壤质量。
3、土壤修复剂添加:这种技术包括添加生物修复剂、化学修复剂或其他类型的修复剂,以帮助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
4、土壤修复植物种植:这种技术包括种植特定类型的植物,以帮助修复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5、土壤微生物培养:这种技术包括培养特定类型的微生物,以帮助修复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记住,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应该基于污染物的种类、土壤的性质和修复的目标,并应该由专业的公司或机构实施。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旨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文属性,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的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影响,促进土壤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的原则、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1.1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机或无机物质,以及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使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水源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城市垃圾填埋等。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土壤污染程度逐渐加剧,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1.2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土壤污染会导致地下水和水源水质的恶化,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破坏生态平衡,加剧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格外重要。
二、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原则2.1修复目标的明确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的首要原则是要明确修复的目标和标准。
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修复目标,确保土壤修复的效果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保障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安全。
2.2综合治理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手段。
综合利用不同的修复技术,针对土壤污染的不同成分和程度,采取相应地规划和措施,提高修复效果。
2.3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土壤修复过程中,要遵循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教材(PDF 72页)
1.3 场地修复进展
目前针对污染场地环境修复以及再次开发利用的迫切需要,我国 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 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明确提出 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监测、风险评估和修复;
1.2 场地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情况堪忧
污染面积大
我 国 有 超 过 1000 万 hm2 的 土 地 已 受 到土壤污染的威胁,其中500万hm2受到 石油污染的威胁,200万hm2受到采矿污 染的威胁(GUAN Y et al. )
我国部分地区土 壤污染较重,耕 地土壤环境质量 堪忧,工矿业废 弃地土壤环境问 题突出
2014年后续出台《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 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3
场地修复进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法规
2004年国家环保部门发布文件要求 在工业退役用地变更用途后,需要 进行清查和修复 ——我国第一个与污染场地相关的 政府文件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 划(2011 ~2020)》
1.3 场地修复进展
2012年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 知》,明确提出在进行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时须遵循以下要点:进行 污染场地全面排查、污染场地土地用途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污染场地 的土地流转、污染场地修复达标为再开发前提、严格环境风险评估和 治理修复管理、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主体。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简介
•预处理
•解吸
Hale Waihona Puke •固相后处理 •气体后处理
• 适用的污染物:挥发和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卤化或非 卤化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重金属、氰化物、炸药等;
不适用于: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除草剂和农药 、石棉、非金属、腐蚀性物质。
•2、焚烧(Incineration)
•中性化技术 (石灰、钙镁磷肥等) •无机钝化剂(褐藻土、钢渣、粉煤灰等)
•有机改良剂(各种有机肥、腐殖酸、活性炭等) •氧化剂/还原剂 •催化/光降解
•氧化剂/还原剂
• 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溶 解性以及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Cr3+ •绝大部分以固态存在,有效性低
•Cr6+ •大部分溶解于土壤溶液中,有效性较高,毒性也较高
•堆肥化处理
•挖掘堆置处理 •土地耕作法
•泥浆相生物反应器
•四、 污染土壤的 •植物修复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指利用植物及 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挥发、转化、降解 、固定作用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广义上分为 :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 复 •污水植物净化
• 缺点:工艺复杂、费用较高,目前很少使用。
•三、电动修复
• 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 透、电泳等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 极附近富集从而被去除的技术,称为电动修复技术。
•电迁移
• 指带电离子在土壤溶液中朝向带相反电荷电极 方向的运动
•电渗 透 •电 泳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4—2014代替HJT 25-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5.4—2014代替HJ/T 25-1999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ite soil remedi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4-02-19发布 2014-07-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2)5 选择修复模式 (4)6 筛选修复技术 (4)7 制定修复方案 (5)8 编制修复方案 (6)附录A (7)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2月1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的制定。
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另行公布。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技术应用概况
技术 固化/稳定化
是否需要前/ 后处理
残余物 运行/维 形态 护费用
普及 程度
系统可 靠性
总成本
其他因素
不需要
固体 不需要 高
氧化还原电位;是否含有有机物;是否
高 中-高 含有细微粒;使用固化剂类型;是否需 要预处理。
玻璃化
土壤淋洗/酸萃取 高温冶炼回收 土壤冲洗(注入冲 洗液,下游收集)
9பைடு நூலகம்
筛选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 ---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 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 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 程。
修复技术 --- 指可用于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场地中目标污染物 的各种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可改变污染物结构、降 低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与体积的各种物理、化 学或生物学技术。
评估
制度控制
---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条例、准则、规章或制度,减少或 阻止人群对污染场地的暴露,从而达到利用行政管理手段 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8
选择修复模式
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方法:根据场地特征条件、修复目标、修复要求、(业主对
修复成本和时间的要求)以及修复后土壤去向等进行选择。
污染源处理
--- 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 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相抽提技术、热处理、 挖掘处置等,包括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异地修复、自然 修复
途径阻断
--- 固化/稳定化、覆盖清洁土、建立阻截工程等 --- 污染途径阻断不能彻底去除场地污染物,需要定期检测和
需要
液体 需要 中 中
11
中
污染物种类;土壤性质;降雨量;温度; 重复利用冲洗溶剂;污染物回收率。
美国超级基金已完成污染修复工程应用技术分析
1982-2008年 1171项 异位修复技术 53.80%
12
原位修复技术 46.20%
我国已完成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应用技术分析
2007-2012年 16项
场地环境导则
1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的制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的土壤恢
复。
2
工 作 程 序
3
确定修复目标
修复目标:
--- 由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 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 污染修复终点。
固化稳定化、填埋 填埋
10 天津某污水库底泥治理项目 汞、镉、砷
固化稳定化
11
上海宝山区某重金属污染场地治 理项目
铬
固化稳定化、填埋
12
上海松江区某重金属污染场地治 理项目
铬、镍、镉、甲苯
焚烧、固化稳定化、填埋
13 浦东00000 D-3-1-3 地区开发 砷、镍、镉、锌、铬、铅、铜
固化稳定化
14
川沙新镇原00化工厂污染场地 修复土方处理工程
▪ 铬(VI) ▪砷 ▪铅 ▪汞 ▪镉 ▪铜 ▪锌 ▪镍
13
我国已完成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应用技术分析
(2007-2012)
项目名称
污染物
修复方法
1 某燃料场土壤修复(南方) 重金属、三氯苯、六氯苯
填埋、热脱附
2 某化工厂土壤修复项目
重金属及其他有机物
填埋、焚烧
3 河北某汽配厂土壤修复项目 六价铬
化学还原
--- 修复目标是修复成效衡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修复技术选择 与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 修复目标不仅包括目标污染物及其修复目标值,还包括修 复范围, 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对场地污染感官的控制, 如对气味、颜色的控制等。
科学性、保守性、可行性原则,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
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修复目4 标合理可行。
目标 场地检测 土壤风险 污染物 最大值 控制值
展会标准
A
B
土壤 95 标准值 (二级标准)
背景值
土壤修复 目标值
铜(Cu) 3070
710
63
600
100
29
710
砷(As) 156.4
80
20
80
30
11
80
镉(Cd) 234.6
68
1
22
0.6
0.2
68
铅(Pb) 6620
470
140 600
修复目标确定方法
比较土壤风险控制值和场地所在区域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背 景含量和国家有关标准中规定的限值,合理提出土壤目标污 染物的修复目标值。
既充分考虑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又兼顾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修复周期、工程的有效性和目标的可达性等现实问题。
符合科学性、保守性和可行性原则。
5
案例
某金属加工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场地将作为商业用地进行开发 利用。前期调查和风险评估发现,场地部分区域的土壤受重 金属污染, 需要实施修复。
不需要 需要
固体 /气体
需要
低
固体 /液体
需要
中
是否存在卤化有机物;是否存在挥发性
中
非常高
金属;颗粒粒径;缺少形成玻璃体的材 料;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污染物体积;
处理废物的特征。
中
高
土壤同质性;是否存在多种污染物;含 水量;温度;土壤颗粒粒径分布。
不需要
固体/液 体/气体
需要
低
中 非常高 粒径;含水量;热传导率;杂质含量。
300
28
470
锑(Sb) 73.1
73
12
82
6
---
1.5
73
选择修复模式
修复模式: --- 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 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护 和制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 --- 修复模式可分为三类,污染源处理、途径阻断和制度 控制。
7
修复模式的分类
4 河北某化肥厂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砷
固化稳定化
5 某染料厂土壤修复(南方) 汞、镉、铬、铅、铜、锌等及有机物 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
6 某化工厂土壤修复中试项目 六价铬 7 苏州某地块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甲苯、二甲苯、铬(六价铬)
化学还原 SVE、化学还原
8 重庆某污染场地治理项目
铅
9 重庆某电器厂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锌、铅
铜、锌、总石油烃
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
15
上海市 原00化工厂遗留场地污 染土壤修复工程
VOCs、 重金属
SVE、化学氧化、固化稳定化
16
上海市 00集团711地块污让土壤 稳定化处理工程
铜
14
固化稳定化
固化/稳定化
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密封在惰性固体基质中,以降低污染物流 动性的一种处理方法。
固化是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用惰性材料加以束缚的过程; 稳定化是将废物的有害成分进行化学改性或将其导入某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