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姓名赵宇单位沈阳市高明实验学校邮编 110141一、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共分为五节:血液和血型、血液循环、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能量的供给。
本章内容较多,在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动,它和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血液完成,血液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中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密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2、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说出分层现象和血液组成成分。
②观察人血液组成模式图,尝试说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说出各项化验数据与诊断疾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②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教学案 鲁科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课题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课型课时划分总第()课时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与前后内容的关系《物质运输的载体》是鲁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如何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又怎样运走?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开始学习本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课《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这一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学习输血、血型做了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以本节课是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重要概念“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2、教材内容的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篇,是基础和重点,因此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使学生直观感知血液的组成,另一个是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使学生正确认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然后用图形和简练的语言对比了三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数量、功能及相关的异常疾病,最后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贴近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
3、课标对应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编写是基于《课程标准》中“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的内容要求安排的。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本节内容主要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知识目标是: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活动建议是: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对本节课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血液是循环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杜丽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开元街道张氏初中杜丽葵一、预习检测: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正常数值范围。
搜集各种与血液有关的疾病并分析其原因。
3.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形态、功能正常数值4、区别血清与血浆。
5.血红蛋白的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展示视频课件: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是怎样的?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究。
【课标要求】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2.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难点)3.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三、自主、合作、探究(一)血液的组成:【观察思考】完成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展示ppt2\ppt3.【自主学习】结合刚才的实验,阅读本标题第一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1)位于试管上层的是颜色为色的,约占血液的,由等成分组成。
(2)位于下层的呈现出色,是,中层则由和组成。
(3)以下对于血液组成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清和血细胞D.血浆和血细胞(4)血浆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葡萄糖B.血红蛋白C.无机盐D.水(5)皮肤不小心被轻微划伤出血时,会在伤口周围出现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与血浆有什么区别?(二)血液的各种成分的功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展示Ppt4、ppt5、 ppt6、ppt7、ppt8ppt9ppt10【自主学习】结合上面的实验,阅读课本46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应该用眼注视目镜,眼睁开,便于观察时画图。
某学生已观察到了细胞图像,但图像不很清晰,此时应调节显微镜的,使图像更清晰。
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
(2(3)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 )A.二氧化碳的浓度B.氧的浓度C.血红蛋白含量D.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4)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A.白细胞增多B.红细胞增多C.血小板减少D.血红蛋白增多(5)皮肤划破而流血,不久后,会自然止血,这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上皮细胞(6)为什么血小板的数量较多,但在血涂片中却难以找到?某同学没看到白细胞,原因有可能是什么?(7)炎热的夏天,某同学面部长了个疖子,疖子顶端出现了一个“脓头”,主要由哪些物质构成?(8)国家队的运动员,定期到高原上去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原训练,目的是提高他们血液中()的含量。
冀少版生物七下2.2.1《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教案设计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血液教材分析: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承担运载血细胞和其他物质的任务,是运输的载体。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是血液的有形成分,根据其各自的正常值和血常规化验数值,可以帮助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节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组成血液各部分的功能、青少年常见的相关疾病和预防。
学生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血液是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
几乎每个学生都见过血,知道血液是红色液态物质,而且对人体非常重要。
但血液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血液为什么对人体这么重要等,这些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并充满了进一步了解、认识的渴望。
教学设计:本节课以观察为主旋律,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这一重点依次安排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观察血豆腐里外颜色的区别三个层次的观察内容让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认识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中间并穿插学生的小表演,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透彻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
最后通过“当医生”这一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识别不同血细胞。
举例说明贫血和发言等病症的原因。
2.技能性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3:情感性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地血液观。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的功能。
教学用具:已经分层的猪血血豆腐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创作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路。
学生观看幻灯片。
导入导言:现代社会离不开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穿梭的汽车、火车、。
你可曾想到,在你的身体里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他们为组织细胞运送着氧气和养料,并送走废物。
血液包含 教师讲述:血液是一种组织,他在体内不停 学生观察:血浆和血 地流动,实现了为人体细胞输送氧气和养料,并运 1.血液分层血样。
物质运输的载体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教材题目: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⑵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教师出示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⑵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生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⑵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展示、讨论、观察、自主学习结合。
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通过前两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的学习,我们知道食物中的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然而,这些物质怎样才能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又是怎样被利用的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被运离细胞到达肺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板书: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物质运输首先需要的就是载体,所以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板书:物质运输的载体)(多媒体展示输血、验血等图片。
)师:大家看这些图片,血液对我们是不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啊,那它有什么作用?血液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来看第一个大问题“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板书: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首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课本P43“观察加入抗凝集的血液”。
同学们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认为血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教师走动答疑)师:好,同学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起来回答一下。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三中执教人:侯照明联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邮政编码:262737电子信箱:houzhaoming885@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43~47页的内容。
(2)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3)搜集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三种血细胞。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掌握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知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教学思路: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目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
2.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3.掌握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了解人体的血量,血型和输血。
(二)能力目标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学会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学会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义务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 了解血细胞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所以要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过程激情引入:(课件展示)以义务献血车图片引出——血液。
课件展示讨论题目:1.输血有何意义。
你对义务献血有哪些认识和了解?2.在当今社会中,你认为输血面临哪些问题?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学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讨论时间为5—10分钟,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并参加讨论。
教师或学生总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输血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也面临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病对输血的威胁,所以,不合格的血液非但救不了人的命,反而威胁人的生命。
尽管如此,输血还是拯救因失血而垂危病人的最主要方法。
那么,血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功能有哪些呢?(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问题探究:探究点一:血液的组成实验引路(课件展示小实验)实验一、观察《血液的成分》的实验结果。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实验一为什么加柠檬酸钠?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为什么?(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课件:动画、图片展示血液分层现象。
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教师或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和合作探究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一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精品2】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 血液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冀少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的第一节的内容。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所以从血液开始学习循环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却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因此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血,知道血液是红色粘稠液体,但对血液的了解却并不全面。
对学生来说,血液是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认识血液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观察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尝试识别各种血细胞。
过程与方法: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说明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描述血液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说明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1、通过图片和动画视频展示,增加对血液各成分的感性认识;2、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中加深对血液组成成分及其功能的理解;3、通过归纳类比和小活动“我是小医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一、血液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要紧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缘故,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隐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辨论各种血细胞,明白得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看、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差不多上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通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取。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取后,如何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如何样运离细胞?(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差不多上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3、那什么缘故我们平常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摸索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刻后,什么缘故会显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血液的组成成分:(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液红细胞 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白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专门薄,呈白色。
血小板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大夫从我们躯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你明白检验科的大夫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摸索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什么缘故看不见血小板?4、什么缘故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活动2.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现象
(1)出示加入抗凝剂的已分层的血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
(指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血液是否分层了?分几层?各层的颜色怎样?)
(2)待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表格中)
1、教材分析
《物质运输的载体》内容是济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循环系统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呢?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将学习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强调描述中的生物用语。
活动3.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阅读课本P44有关血浆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血浆是什么颜色的?
(2)血浆的由什么构成?
(3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4.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2、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③.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正常值。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形象感知血液的组成。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2。
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输的载体的学习。
2.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提问:1。
血液是什么状态?2.为什么我们平常所吃的猪血和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血液的组成内容,展示血液分层图,开展人血涂片观察探究活动,播根据老师的思路,想象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的画面。
思考问题,认识到血液对人体物质运输的重要性.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参与探究活动,回答老师问题,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
【板书设计】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红细胞(输送氧)血细胞白细胞(防御和保护)血液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二、血型和输血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2.2.1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教案设计
2.1 第一课时《血液》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血细胞及各种成分的数量、主要功能。
教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分析病例,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学会倾听,养
成向他人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分析病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血液的组成。
(观察分层的血液,结合P25第二段粗体字。
一人完成:)
血液
二、血细胞的特点。
(阅读P25-26文字部分)
对照P25图2-2 ,认识血液的血细胞,比较各种血细胞的特点,完成表格:血细胞数目大小形态特点正常参考值(个/L)
最
三、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呈色,富含,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
红细胞为全身细胞;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的,
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和的作用。
归纳总结: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有、和保护的功能,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合作探究]
1、分析教材P27图2-5血常规化验单。
说一说:
哪几项不正常?
诊断结果是什么?
如何预防?
2、以下是两名女性的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回答:
正常参考值
(1)受伤后血液不易凝固的人是;
(2)小张白细胞数量 (偏多/偏少),可能有。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PPT表格)
[当堂检测]教材P27“当堂练”。
血液运输初中生物教案设计
血液运输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了解血液运输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血液运输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难点:1. 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2. 血液运输的过程和方式的逻辑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准备合适的课堂互动环节,如问题讨论、小组讨论等。
3.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辅助学生理解血液运输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运输”。
第一部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血液的组成和中包括的成分,让学生了解血液的基本结构。
2. 讲解血液的主要功能,如携氧、输送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等。
第二部分: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20分钟)1. 讲解心脏、血管、血液三者之间的关系,介绍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2.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让学生了解血液流动的原理。
第三部分:血液运输的过程和方式(20分钟)1. 介绍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 讲解不同种类的血管在血液运输中的作用,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血液运输的过程和方式。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运输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写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下节课的改进。
注:以上是一份初中生物教案设计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的第一部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篇,是基础和重点,因此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使学生直观感知血液的组成,另一个是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使学生正确认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然后用图形和简练的语言对比了三种血细胞的形状、结构、数量、功能及相关的异常疾病,最后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贴近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
【课标解读】
《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知识目标是: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活动建议是: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对本节课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血液是循环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报刊、杂志、电视、网略,对血液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初一学生具有对新鲜的东西既好奇又乐于探究的特点,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但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缺乏科学系统准确地认识,,甚至在生活中见到流血谈到血液都有一定的畏惧和恐慌心理,这些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教学设想】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及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储备情况,准备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结合试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描述血液的组成,然后通过视频突破重点和难点,明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最后以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解释贫血、发炎、流血不止和血栓等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珍惜生命关注他人的情感,课堂小结是以解决组织细胞求救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和运用本节知识,新颖别致。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动探究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还注重情感体验,关注科学发展,加强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评价设计】
采用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关注度、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精力集中度、书写规范度、回答准确度、思考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度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血红蛋白的特性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用具、精选习题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多媒体展示、实验观察、学案导学等多种方法
【学法选用】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数据分析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见下表
【课外探究与拓展】
结合当前生物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课内知识的延伸与关联,设计了课外探究新鲜血液不加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从而和课堂上观察的新鲜血液加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出现的分层现象做对照,引导学生对知识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干细胞的研究以殷切希望的方式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既开拓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既把知识进行了延伸,又把情感进行了升华。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主动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在知识方面难度不大,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操作、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数据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完成了重要概念的传递,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重要的技能,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对生命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和生命科学发展前进的动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尝试评价别人和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是否合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3.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
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甚至是“突发奇想”,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具有教学新观念,充分挖掘重点知识的探究途径,努力创设条件,转化思想,尽力创设探究情境,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培养更多的研究性人才。
4、由于内容多而零碎,活动较多,可能学生的活动会不太充分,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还需要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成分
血浆
功能
血液红细胞:功能
血细胞白细胞:功能
血小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