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复习学案(教师版)
第12课《苏武传》学案教师版印刷版
第12课《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3、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品味文中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预习导航】(一)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hún)(yé)且鞮侯(jū)(dī)阏氏(yān)(zhī)煴火(yūn)左伊秩訾(zǐ)浞野侯(zhuó)丈人行(hánɡ)缑王(ɡōu)(二)填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传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三)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引(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2)引佩刀自刺(拿、举)(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带领)2、节(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气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季节)(4)常恐秋节至(节气)(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6)守节情不移(贞节)3、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2)会论虞常(共同)(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应当,表推测)(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4、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假使)(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5、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2)副有罪,当相坐。
(判处)(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四)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苏武传》名师导学案(教师用)(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武传》名师导学案(教师用)(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知识梳理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二、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
他的父亲班彪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专心史籍,编写西汉史料,撰写《后传》百余篇(一说六十五篇),为班固写作《汉书》奠定了基础。
班固十六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他熟悉西汉史实,在他父亲的直接影响下,逐渐转向汉史研究。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54),班彪去世,班固从洛阳奔丧还归故乡。
班固在家居丧期间,着手整理他父亲的《后传》,他认为“所续前史未详”,就于汉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汉书》,时年二十七岁。
永平五年,有人上书明帝,告发班固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
班固之弟誓超赶到洛阳上书,替兄申辩,地方官吏也把班固的书稿送到京师洛阳。
汉明帝看过班固的书稿,很赞赏班固的才学,就召他到京师为官。
他被任为兰台令史。
兰台是汉代皇家藏书之地,令史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
班固在兰台坚持撰写《汉书》,直到汉章帝建初七年(82)才基本完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汉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后在窦氏幕府任职。
永元四年(92),班固因窦宪谋反的事牵连,被捕入狱而死。
终年61岁。
这时,《汉书》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写成,汉和帝命班固之妹班昭补写,也未能竣工。
后又命同郡的马续补写,《汉书》才得以全部完成。
2、《汉书》介绍。
《汉书》之名,是由班固自定的。
后来因为有南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前汉书》。
《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上起西汉高祖元年(前206),下终王莽地皇四年(23),共记述了230年的史事。
它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其中,汉武帝以前的纪传,多沿用司马迁《史记》的原文,但也有所取舍。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多是新纂。
1_《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复习课导学案1、依托教材,梳理知识点,积累文言词汇,为古诗文阅读训练打好基础。
2、归纳背诵记住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做回文言文基础知识二、夯实双基:以列表形式让学生自主复习,记住相关文化常识及重点字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4)前四史:范晔的《后汉书》、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5)史汉:《史记》《汉书》。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6)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班固《汉书》)(7)《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苏武传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屡次)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来)相当.(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长辈)也。
”尽归.(全部送还)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以……身份)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因.(趁机顺便)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
既至匈奴,置.(置办)币.(财物)遗.(送给)单于。
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正)欲发使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险没)胡中。
必修四《苏武传》 复习学案
必修四《苏武传》复习学案导读:一、自主复习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以检查复习效果。
稍迁至栘中厩监数通使相窥观汉亦留之以相当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指出句式)因厚赂单于置币遗单于方欲发使送武等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私候胜曰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以状语武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何以复加?宜皆降之(指出句式)屈节辱命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当死当相坐复举剑拟之律前负汉归匈奴马畜弥山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指出句式)何以汝为见?(指出句式)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白单于绝不饮食天雨雪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武复穷厄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指出句式)子卿尚复谁为乎?(指出句式)皆为陛下所成就(指出句式)诚甘乐之自分已死久矣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指出句式)陵见其至诚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匈奴诡言武死具自陈道如惠语以让单于武等实在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三、实词训练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永之氓永①之氓②咸③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④,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⑥,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⑧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文。
(节选自《柳河东集》)【注】①永:永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
②氓:百姓。
③咸:都,全。
④中济:渡河渡到中途。
⑤侣:伴侣,伙伴。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苏武传》学案教师版
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三、作者介绍: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四、字词积累1.难读字栘(yí)中数(shuò)通使且鞮(jūdī)侯丈人行(háng)遗(wèi)单于缑(gōu)王昆邪(húnyé)王浞(zhuó)野侯阏氏(yānzhī) 左伊秩訾(zǐ) 煴(yūn)火膏(gào)草野啮(niè)雪旃(zhān)毛牧羝(dī)纺缴(zhuó)檠(qíng)弓弩棫(yù)阳宫斧钺(yuè)2.通假字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女,通“汝”,你;畔,通“叛”,背叛)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告别)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五、疏通文意,依照示例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
12.苏武传 教师导学案2
10、自分已死久矣分:料定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诀”
(2)这一段写的是匈奴对苏武第三次招降。可以说匈奴为了劝降苏武,招数用尽。这一次又有何高招呢?体现出李陵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这一次匈奴派出了苏武曾经的故友李陵来劝降。这部分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只是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以下重点词句
(1)1、匈奴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育乃:才
3、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隔离他:别的
4、掘野鼠去草实去:通“弆”
5、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手里拿着
6、檠弓弩檠名词做动词,校正
7、武复穷厄厄:困苦
(2)这一段写的是匈奴对苏武第二次招降,但是策略不同。面对着匈奴第二次招降,苏武是怎样面对的?表现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
2、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文言现象。
1.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价值及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检查检测,了解学情问题,通报检查情况,引导学生提高预习质量,进行有效预习。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自主阅读、自主批注、自主梳理和自主积累合作与交流结合的学习方式。
4.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引和思考,梳理段间内容关系,把握全文思路,理清结构层次,弄清文本层次,解读文本构成。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预备知识】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汉书》开创了我国以纪传断代为史的编撰体例。此书一出,也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汉代以后,每换一个朝代,就修一部前朝的断代史,到清便有“二十四史”的形式,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全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在语言上,班固有意采用古字古音,文字艰深难懂,读起来比《史记》少了很多趣味,因此影响的范围较《史记》要小。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教材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校正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②数(shuó)通使相窥(kuī)观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⑿给()其衣食2、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
苏武传学案(教师版)
苏武传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简介《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3、文学常识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①典故:羝乳乃得归“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②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通假字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女,通“汝”,你;畔,通“叛”,背叛)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告别)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2、词类活用⑴宜皆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⑵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拉)⑶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赞美,以……为壮美)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名词用作动词:滋养)⑸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⑹天雨雪,武卧啮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⑺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育,生子)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⑼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⑽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3、古今异义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当;今义:差不多)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今义:指岳父)⑶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赐予)⑷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⑸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⑺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今义:下一年)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伤心、失望、痛苦的)⑼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古义:年龄;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⑽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成全,提拔;今义:业绩)⑾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4、特殊句式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语文复习教案:帮助学生回顾和强化语文知识。
本教案针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程,通过《苏武传》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回顾和强化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加熟悉《苏武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介绍学习《苏武传》的背景和作者,以及《苏武传》的内容和主要人物。
2.词语学习通过《苏武传》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用法以及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3.句式分析通过《苏武传》中的一些典型句式,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作文训练让学生结合《苏武传》的情节和主题,写一篇短文,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文本阅读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苏武传》,理解文本内容和语言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讲解法通过教师对《苏武传》中重要词语和典型句式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和文本意义。
3.示范演绎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和语言表达演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学让学生回顾《苏武传》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入本次教学的主题。
2.教学内容讲解通过词语学习和句式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语言现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苏武传》的情节和主题,开展写作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4.教学总结让学生回顾本次教学的内容和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作文训练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估,综合掌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六、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苏武传》的内容和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同时在词语和句式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训练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用和表达《苏武传》中的情节和人物。
苏武传复习导学案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若此
③
天雨雪
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二.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①
何以汝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即某单于,何以复加
②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
见犯乃死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④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巩固案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自分已死久矣
17、匈奴诡言武死
18、如惠语以让单于。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0、复举剑拟之
21、扶辇下除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⑤信义安所见乎
⑥请毕今日之驩
⑦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古今异义
①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苏武传》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科目
语文
制作人
时间
2014年月日
教师寄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学习目标:
1、复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苏武的高尚品质,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实词虚词
《苏武牧羊》歌词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苏武传》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苏武传》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掌握文本大意。
2、识记重要的文言实词(如“延”“会”“引”等),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前案一、情境导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
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本节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穿越到两千年前大汉王朝那个风云跌宕的年代,走进苏武和他19年的外交场景,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内基础知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栘.(yí)中厩.(jiù)监廪. (lǐn) 食且.(jū)鞮.( dī)侯斧钺.(yuè)B.单.(chán)于丈人行.(xíng) 缑.(gōu)王昆.(hún)邪.(yé)王棫.(yù)阳宫C.浞.(zhuó)野侯阏.(yān)氏.(zhī) 左伊秩訾.(zī) 煴.(yūn)火节旄.(máo)D.北阙.(què) 啮.(niè)雪旃.(zhān)毛牧羝.(dī) 汤镬.(huò)1. B [丈人行.(háng)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空以身膏.野草膏:滋润②劾.大不敬劾:判决B.①会论.虞常论:商讨②幸.蒙其赏赐幸:希望C.①武复穷厄..穷厄:陷于困境②置币遗.单于遗:赠送D.①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②天雨.雪雨:下2.B [B项,“论”应为“判罪”的意思。
]3.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稍.迁至栘中厩监稍:稍微②数.通使相窥观数:多次,屡次③前后十余辈.辈:批④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⑤常果引.张胜引:牵扯⑥君因.我降因:因为⑦杖.汉节牧羊杖:执,拄⑧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谦让A. ①③⑧B. ④⑤⑥C. ①⑥⑧D. ②⑤⑦3.C [①稍:渐渐,⑥因:通过,⑧让:责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连坐(治罪)4.A[阴:暗地里。
一轮复习《苏武传》复习学案
《苏武传》复习案【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jū)鞮侯旄(máo)节厚赂.(lù)丈人行.(háng)B、煴.(yūn)火阏.(yān)氏昆.(hún)邪王重.(zhòng)负国C、旃.(zhān)毛纺缴.(jiāo)檠.(qíng)弓弩天雨.(yù)雪D、斧钺.(yuâ)扶辇.(niǎn)更.(gēng)嫁棫.(yù)阳宫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B、信义安所见乎C、子卿壹听陵言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B、因厚赂.单于赂:贿赂C、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D、恐前语发.发:揭露、暴露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见犯乃死,重负国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C、加以老母系保宫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①因.厚赂单于②因.左手把秦王袖C、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①其.冬,丁令盗武牛羊②其.孰能讥之乎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B、皆为陛下所成就..C、欲因此..时降武D、单于募降者赦罪..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
文中的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应用。
《苏武传》(教师版)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制作人:周立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知识建构】1、课前做好充分预习(1)听读课文,标出注音;(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致复述基本情节。
2、校正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 )监;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 )归汉;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 )弥山;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学案苏武传
苏武传复习学案1.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 )监;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 )归汉;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 )弥山;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⑤信义安所见乎见:⑥法令亡常亡: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⑧武父子亡功德亡: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⑩前以降及物故3.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2.皆为陛下所成就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今义:料理,办理/筹划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诚甘乐之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3)反欲斗两主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6)王必欲降武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5.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第二个“使”:②语(1)以状语武语:(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2)引佩刀自刺引:④食(1)绝不饮食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3)廪食不至食:(4)给其衣食食: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3)恐前语发发:5.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学案教师版(3)
证)。
C.“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D.“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7、面是对句中词语的解说,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C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B.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是对苏武母亲的敬称,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先大母”不同,“先大母”是对“逝去的祖母”的尊称。
C.且陛下春秋高——春秋,这里指人的年纪,与“春秋鼎盛”、“富于春秋”、“虚度春秋”中的“春秋”同。
D.位列将,爵通侯——通侯,爵位名,秦时置爵二十级,最高级别叫彻侯,汉时,因汉武帝叫刘彻,避讳其名,改为通侯。
避讳属于委婉修辞,如“太夫人不幸”中的“不幸”是对“死”的一种避讳说法。
答案:C虚度春秋指时光8、下列各句的解释出现错误的一项(D )A.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沾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与他一同去见汉朝使者。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来的时候,您的母亲已经去世。
)D.何以过陵(凭什么归罪于我呢)9、下列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何以复加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君何以知燕王D.何以汝为见10、对“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A.才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拿着旄节(出使匈奴),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B.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拿着旄节(出使匈奴),送在汉朝的匈奴使者C.才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旄节(出使匈奴),送在汉朝的匈奴使者D.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旄节(出使匈奴),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检测部分】(B层)一、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肥沃4、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5、反欲斗两主:使动,使相斗6、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7、天雨雪:名作动,下8、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意动,以…为甘乐9、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执,拄二、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2、为降虏于蛮夷:介后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8、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 10、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三、通假字。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运用与建构: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知识,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苏武出使匈奴的经历,理通文章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承父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篡改国史入狱。
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奉诏修史,历20余年基本完成《汉书》。
晚年因窦宪之祸牵连入狱而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续写。
(2)班固代表作品除《汉书》外,还有《两都赋》《咏史诗》等;以史学成就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以文学成就与司马相如并称“班马”,与扬雄并称“班扬”,与张衡并称“班张”。
其祖姑班婕妤是著名才女,有《团扇诗》留世;其父班彪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妹班昭亦有史才;其弟班超是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早年投笔从戎,后出使西域,受封“定远侯”。
2、《汉书》(《前汉书》)简介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价值——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3、背景(1)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板块: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知人明世。
1、关于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朝代)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子,我国古代著名家。
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别名:班姬,班惠班、曹大家)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歌:《咏史诗》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继承《》,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
《汉书》的体例是继承了《史记》,两书合称“史汉”,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传”,全书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内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
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沿用班固奠定的这种体例。
3、有关评价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复习学案一、文学文化常识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二、课文挖空练习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屡次)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来)相当.(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长辈)也。
”尽归..(全部送还)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以……身份)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因.(趁机顺便)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前往】。
既至匈奴,置.(置办)币.(财物)遗.(送给)单于。
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正)欲发使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险没)胡中。
及.(以及)卫律所将.(带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有交情),私候..(私自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替)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给)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其(其中的)一人夜.(在夜里)亡.(逃跑),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被揭发),以(把)状.(情况)语.(告诉)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
见.(受、被)犯乃.(才)死,重.(更加)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假使)谋单于,何以..(用什么)复加?宜皆降.(使投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受审讯),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有亏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引.(拔出)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踩)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气息)。
惠等哭,舆.(教材注释观点:抬,扛。
“用车子拉着”,这更合理,既考虑字形,有考虑语境,作“归”的方式状语)归营。
单于壮.(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其节.(气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武益.(渐渐)愈.(痊愈),单于使(动词,派遣)使晓.(通知)武。
会.(会同)论.(判罪)虞常,欲因.(趁机)此时降.(使投降)武。
剑.(用剑,作“剑”的方式状语)斩虞常已.(完毕),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治罪,牵连治罪)。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说什么)连坐?”复举剑拟.(比画)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幸而)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满)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这样)。
空.(白白地)以身膏.(使……滋润肥美)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同“叛”)主背亲,为.(做)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见你干什么呢)?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斗)两主,观祸败。
若.(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威胁),白.(报告)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绝.(断绝供应)不饮食。
天雨.(动词,下)雪,武卧啮.(咬,嚼)雪,与旃.(同“毡”,毛织的毡毯)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把他当作)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生子)乃得归。
别.(分别隔离)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的处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而食之。
杖.(执、拄)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动词,结网)纺缴,檠.(动词,用檠矫正)弓弩,於靬王爱之,给.(供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陷于困境)。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访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备办)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一向)厚.(关系好),故使陵来说足下..(您),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白白地)自苦亡.(同“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殿阶),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关押)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怎能)过.(超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同“无”)常,大臣亡罪夷灭..(消灭,杀尽全家)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您还又为谁【守节】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效忠),虽(即使)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通“无”)所恨.(遗憾)。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一定)欲降.(逼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献出)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同“诀”诀别,辞别)去(离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欺骗、说)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在夜晚)见汉使。
具.(通“俱”,完全,详尽)自陈道..(陈述说明)。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通“已”,已经)降及物故..(死亡),凡.(总共)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在……的时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总共)十九岁(年),始以.(在……的时候)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
三、基础知识总结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