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 乘法交换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图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提问:如何求问题?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⒊完成试一试三、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例如:小明买了 4 个苹果,每个苹果 3 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先算4×3,再算3×4,结果一样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 6 块巧克力,他每天吃 2 块,可以吃几天?如果小华先算6÷2,再算2÷6,结果一样吗?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略)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力求严谨、简洁、生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逻辑推理:通过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数学建模: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
3. 数学思维:通过发现和证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乘法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4.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和合作意识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乘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乘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2.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3. 乘法交换律的证明4. 乘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2.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证明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2. 新课:讲解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应用3. 活动一:分组讨论,探讨乘法交换律的证明4. 活动二:小组竞赛,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对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应用和证明进行总结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2.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3. 乘法交换律的证明4. 乘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2. 提高题: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3. 挑战题:探讨乘法交换律在其它数学领域的应用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应用和证明,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运算定律》第24、25页例5、例6 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
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
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难点总结、概括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并熟练运用。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一)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并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运用运算定律;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的奥秘。
例如:25 + 35 + 45 =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讲解乘法交换律时,可以展示(2 × 3) × 4 = 2 × (3 × 4)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乘法题目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内容,了解乘法的基本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律。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验算:641+641+74715715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状态。
(1)10×12+12×10
(2)14×15+15×14
(3)18×19+19×18
(4)20×21+21×20
(5)22×23+23×22
3. 请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新排列下列算式的顺序,使其计算更简便:
(1)15×16+16×15
(2)17×18+18×17
(3)19×20+20×19
(4)21×22+22×21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岛探险记》:一个关于小岛上的数学冒险故事,其中包含了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有趣解释和实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所编写的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1及第68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20颗糖果,对学生说:“我有20颗糖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颗糖果?”学生计算后得出答案:每个同学能分到5颗糖果。
2. 例题讲解:我拿出教材第67页的例1,对学生说:“请看例1,它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阅读后得出答案:“乘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我接着说:“很好,那我们就来用乘法交换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3. 随堂练习:我拿出教材第68页的练习,对学生说:“请完成练习中的题目,看看你们能否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题目,我巡回指导,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我拿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0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计算出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6个橘子。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小红有20个气球,她想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气球?(2) 老师有50颗糖果,她想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颗糖果?2. 教材第68页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具体、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例题教学法和练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香蕉,他们想要知道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最后发现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例如,展示2个苹果和3个香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比较概括等活动中,建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验运算定律的用途,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习单、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联想,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师:3月12日是植树节,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预设①: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预设②: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③:一共有25个小组。
1.教学:乘法交换律(1)呈现问题,尝试解决出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将答案写在学习单例5的位置。
预设:生1:我是运用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两条信息解决的,算式是:25×4=100(人)生2:4×25=100(人)(如学生只列出一个算式,师追问: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看来在多个数学信息中,依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两个因数交换位置了。
师:结果怎么样?(追问)预设:他们的积一样。
师:由于他们的积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5×4=4×25(如生答不出,老师直接讲。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生:......(3)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师:老师也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并证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对简单的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逐渐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教师讲解:对学生的发现和证明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5《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5《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深入探索《乘法交换律》这一重要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乘法》的第5节《乘法交换律》。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乘法交换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概念,理解其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理解乘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乘法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堆物品,一堆是3个苹果,另一堆是4个橙子。
我问道:“如果我们要计算苹果和橙子的总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学生们回答:“3个苹果加上4个橙子。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们将苹果和橙子的数量交换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算?”学生们回答:“那就应该是4个橙子加上3个苹果。
”2. 概念讲解:我拿出黑板,写下“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解释道:“乘法交换律就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的积不受因数的位置影响,也就是说,a×b=b×a。
”3.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道例题,3×4和4×3,我问道:“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们回答:“结果是一样的。
”我接着问:“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简便计算了,对不对?”学生们点头表示同意。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出一道随堂练习题,12×15,我要求学生们用乘法交换律来简便计算。
学生们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为180。
5.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我拿出一些乘法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乘法交换律来进行简便计算,比如24×35,学生们经过运用乘法交换律,得出答案为84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②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③ 实际应用:通过例题展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 关键词: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乘法结合律
③ 实际应用
3. 板书设计: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深入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了解其他数学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3)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竞争力。
(4)加入数学社团或小组,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乘法表达式,并说明使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a) 5 × 7 + 5 × 3
(b) (5 × 7 + 5 × 3) × 2
解答:
(a) 5 × 7 + 5 × 3
= 35 + 15
= 50
(b) (5 × 7 + 5 × 3) × 2
= 50 × 2
= 100
在(a)中,我们使用了分配律,即将5乘以7和3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在(b)中,我们使用了结合律,即将(5 × 7 + 5 × 3)和2相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4页例5和25页例6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七部分习题。
例5教学乘法交换律,例6教学乘法结合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同学们植树”的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研究运算定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解释算式的意义提供了现实依据。
由于学生已经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其在探究方式上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归纳定律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核心能力通过迁移加法定律的探究方法自主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积累丰富的规律探究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1.迁移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总结出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经历比较运算定律的过程,归纳出交换律、结合律的基本特点,积累规律探究的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难点自主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169+478=478+169637+65+35=637+(65+35)(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字母表示)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铺垫。
】2.问题探究(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的: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说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算式的'联系。
在新课展开阶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出题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探求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试验、归纳的探索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
在整个知识探索的过程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和欣赏,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的好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没有给出统一的要求,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诶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1、①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可以放多少个鸡蛋?②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3、研究算式的特征。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准备的,主题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可能会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我会特别强调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例如,我会拿出3个苹果和4个橙子,然后问学生,如果要计算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总数,应该先乘以3还是4?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练习,例如:2×3×4=?,5×6×7=?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应用这两个律时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在课后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继续练习,通过做一些更难的题目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我用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借助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熟练地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
学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点子图
谈话: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几个点子?怎样解答?
7×4 =28 4×7=28
师:指着“7×4=28”这个算式,请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
问:7×4和4×7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想一想,你写的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相连?
3.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乘法可能有什么运算定律?
到底你们猜测得对不对呢?下面学习例题1后就能明白。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
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桶水?
参与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在这些问题中你能解答那些问题?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分析理解后,指定学生回答: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 25×4=100(人)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4×25和25×4这两个算式都求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其计
算结果怎么样?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 这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80 × 9 = 9 × 80 10 × 50 = 50× 10
20 × 4 = 4 × 20 125 × 8 = 8 × 125 ……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分组讨论并交流:
相同点:每组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相等。
不同点:每组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
(9)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让同学展现交流。
板书: a × b = b × a 。
见过和这个等式类似的式子吗?a+b=b+a,这是加法交换律,那么刚刚发现的
这个规律就叫------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3.拓展:
(1)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2)学生自由选择,独立解答所选问题。
(3)叙述列式及解答,集体交流与评析。
4.应用:
想一想,我们为何要学这个“乘法交换律”?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笔算乘法的验算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
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
用乘法交换律最常接触的是那些数?如:25 4 125 8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呢?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37 第1 题
2.填空
(1)、()× 45 = 55 ×(),这里运用了乘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a × b = ()×()
(4)、一个数和1相乘得()。
(5)、一个数和0相乘得()。
3.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用打√,不用打×。
)
(1)、12×17=17×12 ()
(2)、125×16=125×8×2 ()
(3)、a × 16 = 16 × a ()
4.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4 × 7 10 × 11 7 + 9 0 × b
11 × 10 b × 0 7 × 14 9 + 7
说一说为什么7 + 9 和9 + 7不能连起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2.质疑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乘法交换律说的是两个数相乘,那么三个数相乘可不可以交换其中两个数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例1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4=100(人)4×25=100(人)
25 × 4 = 4 × 25
┆(学生举例)
a ×
b = b × 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