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f80d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6.png)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制取硫酸铜晶体
摘要
本实验旨在制备硫酸铜晶体。
在此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25毫克硫
酸铜和100毫升温水得出了溶液,并在加热的情况下加热了溶液。
而后将
溶液冷却,冰碴加入悬浮液中,当晶体凝结之后,收集晶体,并脱水。
最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获得的结果是硫酸铜晶体的粒径为
5.5μm,形状为长方体,颜色为青色。
介绍
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无机盐类,常温下为
无色粉末,有挥发性。
具有毒性,可见光无色透明液体,无特殊气味,可
用于药物制备。
作为水热合成反应中,CuSO4·5H2O晶体具有高熔融温度
和易溶解性,因此可用于合成低温溶剂。
实验原理
在此实验中,将使用水热反应方法合成硫酸铜晶体,即将硫酸铜加入
温水中,并加热溶解。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硫酸铜溶解在温水中时,它的
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即水分子会与硫酸铜粒子结合形成溶液,随着温度
的升高,晶体的溶质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晶体。
实验步骤
1.准备环境:预先准备有100毫升温水,25毫克硫酸铜,加热装置,冰碴,及盛放收集晶体的容器。
2.用酚红滴定法对25毫。
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e7b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5.png)
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硫酸铜,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硫酸铜结晶体- 硝酸铜溶液- 纯净水- 玻璃棒- 烧杯- 滤纸- 蒸馏水2. 实验方法:1) 将硫酸铜结晶体加入烧杯中;2) 逐渐加入硝酸铜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 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继续搅拌;4) 将混合溶液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结晶的生成;5) 将产生的硫酸铜晶体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硫酸铜结晶体逐渐溶解于硝酸铜溶液中,形成了混合溶液。
随着纯净水的加入和搅拌,溶液中开始出现了白色沉淀,这是硫酸铜的生成过程。
通过放置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沉淀逐渐增多,并且晶体逐渐变得更加明显。
在过滤过程中,我们使用滤纸将产生的硫酸铜晶体分离出来。
这是因为硫酸铜的晶体比溶液中的其他物质更容易沉淀。
通过过滤和洗涤,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农业领域作为杀菌剂和肥料,也可以用于制备其他铜化合物。
此外,硫酸铜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硫酸铜的制备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
硫酸铜结晶体在硝酸铜溶液中溶解,然后通过加入纯净水和搅拌,使得硫酸铜逐渐沉淀出来。
这一过程涉及了溶解、沉淀和分离等化学现象。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硫酸铜的制备过程,还对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硫酸铜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价值。
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硫酸铜晶体,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其制备过程和性质。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dc57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e.png)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2.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3.探究影响硫酸铜晶体生长的因素。
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是利用溶液中的溶质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溶液中的硫酸铜溶质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逐渐析出形成硫酸铜晶体。
实验器材与试剂:1.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2.蒸馏水;3.试管;4.烧杯;5.显微镜;6.恒温恒湿箱。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硫酸铜五水合物溶解于足够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浓度适当的硫酸铜溶液。
2.将制备好的硫酸铜溶液倒入干净的烧杯中。
3.将烧杯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并控制温度为25摄氏度、湿度为100%。
4.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烧杯内的晶体形态变化,记录下晶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
5.取出部分晶体,将其放在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细节结构。
6.重复以上步骤,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并比较晶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制备硫酸铜晶体,观察到如下结果:1.随着时间的推移,烧杯中的晶体会逐渐增多,并且晶体的尺寸也会增大。
2.初始阶段,晶体主要以细小且不完整的结晶形式出现。
3.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完整并增大,形态变得更加规则。
4.晶体的颜色呈现出明亮的蓝色,非常美观。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是一个逐渐从溶液中析出过程。
溶液中的硫酸铜溶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晶体结构,并逐渐增大。
晶体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可能与晶体的生长速率、溶液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并观察到晶体生长的过程。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逐渐析出形成规则且美丽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溶液浓度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晶体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这可能与晶体的生长速率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ed9e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9.png)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热溶解法制备硫酸铜晶体,并对其晶体结构与性质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硫酸铜晶体的结构特征和晶体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步骤:1.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硫酸铜、蒸馏水、比重瓶、移液管、玻璃棒、试管架、酒精灯等。
2. 实验前准备:清洁实验器材,并将硫酸铜溶液预先制备好。
3.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加热试管底部,使溶液逐渐蒸发。
c) 在试管中观察到晶体开始出现时停止加热,并使其缓慢冷却。
d) 观察并记录晶体生长的过程和晶体的外观特征。
4. 将制得的硫酸铜晶体取出,进行性质测试。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一些有关硫酸铜晶体的结果和数据。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晶体生长的过程中,晶体逐渐在试管底部出现,并随着加热的停止和冷却的进行,晶体逐渐长大。
晶体外观呈现出蓝色或蓝绿色,并且表面光滑。
我们进一步对硫酸铜晶体进行测试,包括密度测试、流动性测试和熔点测试等。
密度测试:采用比重瓶法进行密度测试。
首先,我们用蒸馏水充满比重瓶,记录下初始质量。
然后,将硫酸铜晶体加入比重瓶中,使其完全浸没。
最后,记录下加入硫酸铜晶体后的质量,并计算其密度。
实验结果显示,硫酸铜晶体的密度为x g/cm³(注意:此处的x为实际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数据填写)。
流动性测试:将硫酸铜晶体放置在玻璃板上,用玻璃棒轻轻碾压晶体。
观察到硫酸铜晶体在受力的作用下并没有流动,表明其流动性较低,具有较高的固体状态稳定性。
熔点测试:采用熔点仪对硫酸铜晶体进行熔点测试。
根据实验操作要求,将硫酸铜晶体逐渐加热并记录下熔化开始和完全熔化的温度。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硫酸铜晶体的熔点为x℃(注意:此处的x为实际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数据填写)。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硫酸铜晶体,并对其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察与测试,我们了解到硫酸铜晶体具有蓝色或蓝绿色的外观,在固体状态下密度较高、流动性较低,并具有一定的熔点。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2a09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操作技能;3. 掌握硫酸铜的提纯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电镀等领域。
实验室制备硫酸铜通常采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在反应过程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为了提高硫酸铜的纯度,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滤纸、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烘箱、电子天平;2. 试剂:铜片、浓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铜片用砂纸打磨干净,称取0.5g铜片;2. 将铜片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浓硫酸;3.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情况,当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时,说明反应已完成;4. 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至溶液浓度适中;5. 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6.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7. 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溶液浓度适中;8. 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冷却至室温;9.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烘箱中,烘至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10. 将烘干的硫酸铜晶体取出,称重,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产率为80%;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硫酸铜的制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铜片的质量:铜片质量越大,产率越高;(2)浓硫酸的浓度:浓硫酸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产率越高;(3)蒸发浓缩过程: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浓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率;(4)冷却结晶过程:冷却结晶过程中,应缓慢降温,有利于晶体的形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及原理;2. 掌握了硫酸铜的提纯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25d7f0941ea76e58fa04e1.png)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报告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班级:初三(4)班组员:丘子贞、郑康维、谢广俊作品名称:《蓝色妖姬》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实验目的:①培养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简单分析能力②探究如何制取形状规则的硫酸铜大晶体实验用品:250ml烧杯两个、碗、玻璃棒、医用纱布、小水盆、保鲜膜、棉线、头发、笔、小刀、小盒子、透明指甲油、五水硫酸铜(分析纯)试剂一瓶(500g/瓶)前期实验记录(准备期):STEP 2(4).趁热用医用纱布将溶液过滤到底部直径较大的、洁净的面碗中,碗放在水盆中保温,等待溶液缓慢冷却,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一天。
①碗底出现许多完整的蓝色菱形小晶体,长约1.2cm。
②小晶体似玻璃光泽,呈半透明。
①溶液温度降低时,硫酸铜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多余的即不能溶解的溶质就以晶体方式慢慢析出。
②溶液受外界杂质、振动干扰越少,析出的晶体形状就越规则。
③硫酸铜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结论:①制作晶核时应控制溶液降温速度,使其缓慢冷却。
②冷却后的溶液一定要进行过滤。
③在溶液析晶的过程中要意防尘。
④尽量选用底部直径较大的碗培养晶核。
STEP 3. 从碗中选取2颗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分别用棉线和头发绑紧。
棉线(头发)另一头拴在笔杆中间。
后期实验记录(培养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STEP 4.用STEP1方法配置培养硫酸铜大晶体用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200ml。
将溶液过滤到另一烧杯(以下称作培养烧杯)中。
培养烧杯放在热水盆中保温。
STEP 5(1).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过程中把用棉线拴住的晶核悬挂在溶液中,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
不久,溶液在晶核表面析出细小晶体。
一颗颗细小晶体逐渐长大,覆盖晶核,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晶体。
棉线上也出现大量碎晶,与不规则晶体大部分上表面粘连。
一夜过后不规则晶体明显变大。
①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析晶速率较快,细小晶体会在晶核表面迅速析出。
且降温过程中的溶液温度分布不均匀,即各处析晶速率不平均,破坏粒子原来的有序排列,晶核表面的细小晶体以各自为中心各自生长,导致晶体失去原有的规则形状。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dd01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b.png)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目的:1.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2.体验晶体生长过程;3.观察和研究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实验器材:1.硫酸铜(CuSO4·5H2O)2.蒸馏水3.灯泡或其他可以加热的装置4.温度计5.玻璃容器6.过滤纸7.称量瓶8.纱布或滤纸9.镊子实验步骤:1.准备硫酸铜溶液:称量出适量硫酸铜(如10g),加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均匀。
2.过滤溶液:将溶液用纱布或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3.装填晶种:在玻璃容器中放置一小片已有硫酸铜晶种的滤纸或纱布。
4.成核:将过滤后的清澈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放入温度控制装置中。
5.控制温度:打开灯泡或加热装置,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之间),并用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
6.晶体生长:观察晶体在溶液中逐渐生长,直至达到预期大小。
7.分离晶体:使用镊子将晶体小心地从溶液中捞出,置于纸巾或滤纸上晾干。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制得了一些硫酸铜晶体。
晶体呈现出蓝色,形状成长规则,大小不一、有些晶体呈现出六角形,有些呈现出四方形。
观察下来,晶体表面光滑,透明度较高。
晶体质地坚硬,有些晶体有一定的透明度。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晶体的形态和尺寸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晶体形态和尺寸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浓度和温度有助于晶体生长,但过高的浓度和温度可能导致晶体形态不规则或结晶速度过快。
此外,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种的质量也会影响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并观察到了其形态和性质。
晶体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浓度等因素,以获得优质的晶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晶体生长的过程,提高了我们对晶体的认识。
此外,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溶液过滤和晶体分离的操作技巧。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a39a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c.png)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晶体实验一直是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合成硫酸铜晶体,并通过观察晶体的形态和性质,探究晶体结构和形成过程的相关原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硫酸铜(化学式:CuSO4)- 蒸馏水-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滴管、显微镜等2. 实验方法:a. 准备溶液:将适量的硫酸铜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
b. 结晶过程:将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放置在室温下静置。
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时间。
c. 晶体分析:取出一小部分晶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使用滴管将溶液从晶体上滴下,观察晶体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硫酸铜晶体,并观察到了以下结果:1. 晶体形态:硫酸铜晶体呈现出蓝色的结晶体,形状多样,有些呈现出六角形的板状结构,有些则呈现出长针状。
2. 晶体性质:a. 硫酸铜晶体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晶体内部的细微结构。
b. 在滴加蒸馏水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晶体的溶解速度较慢,说明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讨论和分析1. 晶体形态与结构:硫酸铜晶体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是由于晶体内部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所决定的。
晶体的形态与晶胞的对称性、晶体生长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六角形的板状结构可能是由于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限制,导致晶体在某个方向上生长速度较快,而在其他方向上生长速度较慢。
2. 晶体溶解性质:硫酸铜晶体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这是因为硫酸铜晶体的晶格结构较为稳定,晶体内部的离子排列较为紧密。
当蒸馏水与晶体接触时,晶体中的Cu2+和SO4^2-离子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水合离子,使晶体的溶解度较低。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硫酸铜晶体,并观察到了晶体的形态和性质。
硫酸铜晶体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溶解度较低。
这些观察结果与晶体结构和生长过程的相关原理相吻合。
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和观察结果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释。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9b01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8.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3. 掌握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粗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使其形成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冷却溶液,使硫酸铜结晶析出,过滤得到纯硫酸铜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滤器、蒸发皿、加热装置、干燥器等;2. 药品:粗硫酸铜、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放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4. 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收集滤液;5.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6. 当溶液中出现晶体膜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7. 冷却过程中,晶体逐渐析出,收集晶体;8. 将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5.00g;2.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4.20g;3. 纯度计算:纯度 =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 /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 × 100% = (4.20g /5.00g) × 100% = 84%。
六、实验结论1. 通过重结晶法,可以将粗硫酸铜提纯为纯硫酸铜晶体,纯度达到84%;2.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蒸发、冷却等步骤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对晶体析出速度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溶液浓度,可以加快晶体析出速度,提高纯度;2. 在过滤过程中,滤纸的选择和过滤速度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0196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a.png)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引言: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硫酸铜通常含有杂质,因此需要进行精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反复结晶和过滤操作,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 硫酸铜晶体- 烧杯- 醇- 滤纸- 玻璃棒- 热水浴- 蒸馏水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硫酸铜晶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硫酸铜完全溶解。
步骤二:将溶液置于热水浴中加热,使其慢慢蒸发,直至出现结晶。
步骤三:将结晶的硫酸铜用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步骤四:将过滤后的硫酸铜晶体再次溶解于醇中,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获得纯净的硫酸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结晶和过滤操作,我们成功地精制了硫酸铜。
通过目测观察,我们发现最后得到的硫酸铜晶体呈现出蓝色且均匀的颜色,没有任何杂质的存在。
这表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有效的,能够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反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进行硫酸铜的精制。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加热蒸发溶剂可以使硫酸铜结晶。
而通过滤纸过滤可以去除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逐渐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硫酸铜分解或挥发。
此外,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的密实性,以避免溶液渗漏,影响过滤效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精制了硫酸铜,提高了其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反复结晶和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去除硫酸铜中的杂质。
这对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硫酸铜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反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以及它们在提高硫酸铜纯度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化合物的精制,为实验研究提供更纯净的物质基础。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8f217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a.png)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掌握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操作技巧。
3、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形状和颜色,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硫酸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漏斗、滤纸。
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称取适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
继续加入蒸馏水,搅拌,直到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硫酸铜粉末,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过滤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通过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3、蒸发浓缩将过滤后的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4、冷却结晶让蒸发皿中的溶液自然冷却,随着温度降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5、过滤分离晶体用过滤器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6、干燥晶体将得到的晶体放在滤纸上,让其自然风干。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
2、加热蒸发浓缩时,溶液逐渐减少,浓度逐渐增大。
3、冷却结晶时,有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形状呈现为规则的四面体或六面体。
六、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飞溅伤人。
2、蒸发时要控制好火候,避免溶液蒸干。
3、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以保证过滤效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熟悉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同时,观察到了硫酸铜晶体的美丽外观,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实验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注意安全,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硫酸铜的精制的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精制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357a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精制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重结晶法在物质提纯中的应用;3. 巩固加热、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
然而,市售的硫酸铜晶体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FeSO4、Fe2(SO4)3等。
本实验采用重结晶法对硫酸铜进行精制,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硫酸铜在溶液中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重结晶法是利用晶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加热使晶体物质溶解,然后冷却使晶体物质析出,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本实验中,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加热使硫酸铜溶解,然后冷却使硫酸铜析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加热装置、电子天平、温度计、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抽滤装置、干燥器等。
2. 试剂:粗硫酸铜、蒸馏水、稀硫酸、NaOH溶液、H2O2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粗硫酸铜晶体研磨成粉末,称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粉末,放入烧杯中。
2. 溶解: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硫酸铜粉末溶解。
3. 氧化: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
4. 调节pH值: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4附近,使Fe3+沉淀。
5. 过滤:将溶液过滤,除去Fe3+沉淀,得到清液。
6. 加热:将清液加热至沸腾,使硫酸铜充分溶解。
7. 冷却结晶: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使硫酸铜析出晶体。
8. 抽滤:将晶体抽滤,收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9. 干燥:将收集到的硫酸铜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精制,硫酸铜晶体的纯度达到99%以上。
2. 讨论:(1)本实验中,通过氧化Fe2+、调节pH值、过滤等步骤,成功除去了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提高了其纯度。
硫酸铜的提纯报告
![硫酸铜的提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d019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b.png)
硫酸铜的提纯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溶剂的结晶法对硫酸铜进行了提纯。
通过反复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硫酸铜晶体。
经过分析测试,得到了硫酸铜晶体的纯度为99.8%以上。
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的结晶法可有效提高硫酸铜的纯度,适合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1.引言硫酸铜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电镀、农药、化学实验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硫酸铜常常会受到杂质的污染,降低了其纯度和稳定性。
因此,对硫酸铜进行提纯是必要的。
2.实验设计2.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剂的结晶法对硫酸铜进行提纯,并测试提纯后硫酸铜晶体的纯度。
2.2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电热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热水浴、电子天平等。
试剂:硫酸铜、蒸馏水、无水乙醇。
2.3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取适量的硫酸铜,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2)将溶液过滤得到蓝绿色的硫酸铜溶液。
3)在加热板上加热溶液,使其慢慢蒸发,形成结晶。
4)将结晶过滤、洗涤,并放入热水浴中进行干燥。
5)称重并测试硫酸铜晶体的纯度。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步骤,得到了硫酸铜晶体,并进行了称重和纯度测试。
实验结果如下:3.1硫酸铜晶体的外观硫酸铜晶体为深蓝色结晶体,晶体形状较规则,无明显杂质。
3.2硫酸铜晶体的称重和纯度测试经过称重,获得了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通过红外光谱仪对硫酸铜晶体进行了纯度测试,结果显示硫酸铜晶体的纯度为99.8%以上。
4.结论本实验采用溶剂的结晶法对硫酸铜进行了提纯,并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的结晶法能有效提高硫酸铜的纯度,适合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提高硫酸铜纯度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8a94b1a52d380eb62946dce.png)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作者:杨展富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实验仪器:分析纯硫酸铜500克(杂物箱内发现),纯净水,烧杯(500ml),一次性筷子一双,粗铜丝(足量),细铜丝(足量),强力胶布,透明茶叶盒盖(与烧杯口等大),牙签一根,煮水电磁炉,铁碟。
实验步骤:一,选取1.,烧杯置于装有水的铁碟上,铁蝶放在电磁炉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纯净水,手动加热,直至铁碟上水沸腾几分钟;2将硫酸铜粉末缓缓加入烧杯中,并不断用一次新筷子搅拌,直至形成饱和溶液;3.冷却溶液接近室温(比室温略高)可以看到大量蓝色晶体析出;4.用镊子夹出所有晶体,并选一块最大,最完整,且最规则的晶体作为晶种。
晶种的每一个面都必须光滑,整齐。
二,结晶1、用一根长约4cm的细铜线将晶种捆好,再用7cm粗铜线与细铜线绑好,固定在牙签上,牙签固定在盖子上。
2、用500mL烧杯配置没过晶种的热饱和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不超过25℃)。
3、将捆有晶种的盖子盖在烧杯口,晶体要浸没在水中,不与杯壁接触。
4、如果晶种上长出多个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则应将晶体取出用小刀切去小的晶体。
然后将烧杯内的硫酸铜重新配成高于室温不超过25℃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注意硫酸铜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铜固体。
5、重复3、4步骤直到得到满意的晶体为止。
实验记录:一,首次实验:二,总结重复实验:问题:1,为什么第一天实验晶体会变大?猜测:溶液中固体沉淀结晶。
资料:溶液由于降温,溶解度变小,从而结晶,所以有固体析出。
2,为什么第二天晶体会变小?猜测:晶体溶解入水中,浓度太希。
资料:溶液不饱和,会继续溶解硫酸铜,所以晶体变小。
在纠正错误试验方法后,重新试验。
反复几次之后,有几个比较满意。
实验结果:从饱和溶液制取晶体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固体溶质,如硫酸铜、明矾、硝酸钾等,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体会:1.在这次试验中我发现了在加热时要把溶液配制成饱和才有利于结晶,否则,如果浓度太希,已结晶的硫酸铜晶体也会溶解。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e6d24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2.png)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由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的方法。
2、学习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的操作。
3、熟悉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氧化铜(CuO)为黑色粉末,能与稀硫酸(H₂SO₄)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CuSO₄)溶液:CuO + H₂SO₄= CuSO₄+ H₂O硫酸铜在溶液中结晶析出,形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CuSO₄·5H₂O)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250mL、500mL)、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
2、试剂氧化铜(黑色粉末)、98%浓硫酸、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1、称取 50g 氧化铜粉末,放入 250mL 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 30mL 98%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装有氧化铜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使氧化铜充分反应。
此时会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确保反应完全。
反应方程式为:CuO +H₂SO₄= CuSO₄+ H₂O4、在另一个 500mL 烧杯中加入约 200mL 去离子水,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5、制作过滤器,将混合溶液进行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6、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溶液飞溅。
7、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8、待溶液冷却至室温,有蓝色晶体析出,进行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
9、将得到的硫酸铜晶体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涤 2 3 次,以除去表面残留的杂质。
10、把洗涤后的硫酸铜晶体放在干燥的滤纸上吸干水分,称重并计算产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氧化铜的质量:50g2、最终得到硫酸铜晶体的质量:_____g产率计算公式:产率=(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理论上应得到的产物质量)× 100%理论上 50g 氧化铜完全反应应得到硫酸铜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Cu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0,CuSO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
在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在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db3a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由不活泼金属与酸作用制备盐的方法;2.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3.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SO4·5H2O。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不活泼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
铜与稀硫酸不直接反应,需加入氧化剂(如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2+,再与SO42-结合得到硫酸铜。
未反应的铜屑用倾泻法除去。
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273K~373K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后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蒸发皿、玻璃棒、漏斗、滤纸、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托盘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药品:铜屑、稀硫酸、浓硝酸、蒸馏水、五水硫酸铜晶体。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一定量的铜屑,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后放入蒸发皿中。
2. 配制反应溶液:将稀硫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反应溶液。
3. 反应:将灼烧后的铜屑加入反应溶液中,盖上表面皿,水浴加热,视反应情况补加硫酸和浓硝酸。
4. 分离:当铜屑基本溶解后,趁热倾泻法分离,未反应的铜屑留在滤纸上。
5. 蒸发浓缩:将反应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蒸发浓缩至晶体膜出现。
6. 冷却结晶: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析出硫酸铜晶体。
7. 过滤:将析出的硫酸铜晶体过滤,得到粗产品。
8. 重结晶:将粗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冷却滤液,析出硫酸铜晶体,过滤,得到纯硫酸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硫酸铜相关化学实验报告
![硫酸铜相关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9595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9.png)
实验名称: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学习提纯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步骤;3. 掌握硫酸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电子、印染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溶液,并利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
1. 硫酸铜的制备原理: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2. 硫酸铜的提纯原理:利用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将粗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加热至饱和,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加热器、天平、量筒、温度计等。
2. 试剂:铜片、浓硫酸、蒸馏水、硫酸铜晶体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铜片,放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使铜片与硫酸充分反应。
3. 待反应平稳后,将烧杯放入水浴中加热,保持微沸状态。
4. 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当气体量明显减少时,停止加热。
5. 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晶体膜出现。
7. 将蒸发皿放入冷却水中,使晶体析出。
8. 用滤纸过滤,收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并提纯了硫酸铜晶体。
2. 结果分析:(1)硫酸铜的制备:实验过程中,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加热过程中,气体量明显减少,说明反应基本完成。
(2)硫酸铜的提纯:通过重结晶法,成功提纯了硫酸铜晶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晶体逐渐析出,说明提纯效果良好。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并提纯了硫酸铜晶体,掌握了硫酸铜的制备和提纯方法。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b694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a.png)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同时熟悉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安全规范。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是一种蓝色结晶体。
制备硫酸铜的过程可以通过铜与浓硫酸反应得到。
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蒸发皿等2. 试剂:纯净铜片、浓硫酸、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将一块干净的铜片用砂纸擦拭,使其表面光亮。
2. 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倒入烧杯中,注意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溅到皮肤或眼睛。
3. 将铜片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其与硫酸充分接触。
4.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发现铜片逐渐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并伴有一定的气味。
5. 反应结束后,将产生的蓝色溶液倒入量筒中,记录溶液的体积。
6. 将溶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慢慢加热的方法使其缓慢蒸发,直到结晶形成。
7. 将结晶物用滤纸过滤,收集并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
观察到反应过程中,铜片逐渐变蓝的现象,这是由于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同时,反应中产生了气体SO2,这是硫酸分解产生的。
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溶液中逐渐出现蓝色结晶,这就是硫酸铜的结晶。
通过滤纸过滤和晾干,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安全。
2.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反应产生的气体SO2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保持通风良好。
4. 在蒸发结晶时,要慢慢加热,以免溶液溢出或结晶物受热过度。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硫酸铜,并对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和化学方程式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1ba1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4.png)
1. 了解硫酸铜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2. 掌握重结晶法在提纯固体化合物中的应用。
3. 学习实验室常规操作,如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等。
4. 通过实验验证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
实验步骤如下:1. 将含有杂质的硫酸铜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2. 通过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增加硫酸铜的溶解度。
3. 趁热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4. 将滤液冷却,使硫酸铜结晶析出。
5. 通过过滤分离出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 玻璃棒3. 滤纸4. 漏斗5. 铁架台6. 铁圈7. 酒精灯8. 烧杯夹9. 硫酸铜(含杂质)10. 蒸馏水1. 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含杂质),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使更多的硫酸铜溶解。
4. 立即将烧杯从热源上移开,停止加热。
5. 用滤纸和漏斗进行趁热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6.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
7. 观察溶液的变化,当有晶体析出时,用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收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8. 将收集到的硫酸铜晶体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到硫酸铜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增大,冷却后晶体析出。
2. 通过重结晶法,成功分离出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3.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
4.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晶体析出速度较快,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硫酸铜的提纯,掌握了重结晶法在提纯固体化合物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了解了硫酸铜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3.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实验室常规操作,如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等。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2fd73d43323968011c92e0.png)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1.见书40三、实验注意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
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
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五、实验结论(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能与CuSO4反应(Fe+CuSO4=Cu+FeSO4)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六、问题与探究Q:为什么不同的材料结晶情况不同?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
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
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前言
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P40中明矾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
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
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
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
杯包好。
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
比Cu强,能与CuSO
4反应(Fe+CuSO
4
=Cu+FeSO
4
)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六、问题与探究
Q:为什么不同的材料结晶情况不同?
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
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
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