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海顿与莫扎特

合集下载

海顿的生平简介

海顿的生平简介

海顿的生平简介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海顿的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海顿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海顿人物生平早期生活1732年3月31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是个厨娘。

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

1738年,海顿六岁时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被送到Hainbur gander Donau附近的亲戚家,在那里接受教堂唱诗班的训练。

被选入童声合唱团。

1740年,海顿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

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Georgvon Reutter下乡选苗子的时候海顿被相中。

Reutter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顿一直在儿童合唱团唱歌。

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

其间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

西方交响乐鉴赏

西方交响乐鉴赏

一、笔记部分:1.什么是交响曲: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共响、合音之意,指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以及彼此协调的歌唱。

在古罗马时期,主要指器乐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器乐部分,如前奏曲、间奏曲等,17世纪《音乐全书》标志着交响乐真正的脱离开声乐作品进入纯器乐体裁,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在这一时期也叫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则是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形成并发展的。

2.交响曲的作用:能够通过种种音乐的对比、变化、发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

它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感情绚丽、富有戏剧性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3.交响曲内部结构:一般按照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形式写作,第一乐章为奏鸣曲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的终曲。

但也有的交响曲乐章数多余或少于四个,有的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

4.什么是交响音乐: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

5.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组成:用管乐器与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6.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编制:有几十人的小编制及上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百人左右的大编制才能叫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根据时代、作曲家、演出场所的不同而常有变化,标准的乐队编制一般为90人-110人。

7.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乐器群所占比例乐器种类弦乐器约60% 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约15% 短笛、长笛、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双簧段、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乐器约15% 圆号、长号、小号、大号打击乐器约10%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木琴、三角铁、钹、锣中琴、钢片琴其他竖琴、钢琴、风琴、萨克管知识积累:①曲式就是段落②交响乐来源于希腊③奏鸣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④海顿是世界交响乐之父⑤交响音乐有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⑥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描写封建时期的社会大背景,1750-1820⑦浪漫派音乐史个人性、自传性的体裁⑧民族主义音乐1800-1900⑨伴奏乐队由几支琉特琴、维沃尔、一台竖琴和一台古钢琴组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作者:杨云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为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分别从快板乐章的主副部主题、对奏鸣曲典型结构的突破、调性和声特点比较等方面分析他们在风格上的个人特点,并对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作品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风格主题结构调性和声【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72-03在不同历史时期,“奏鸣曲”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奏鸣曲(sonata)源自意大利语suonare(意即发响)。

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

”17世纪的奏鸣曲主要指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由几首风格化了的舞曲组成,后演变成今天的组曲;教堂奏鸣曲在乐谱上表现为三行谱的室内乐形式,因而称其为三重奏鸣曲,后来发展为两个分支分别为近代奏鸣曲和大协奏曲。

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在海顿的音乐创作中得到确立,后经过贝多芬达到成熟。

奏鸣曲在1840年以后虽然有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仍然遵守其规则模式进行创作,但其意义已同古典奏鸣曲有着较大的区别。

“奏鸣曲式”的含义不等同于奏鸣曲。

现代音乐理论对奏鸣曲式有着明确的结构意义上的界定,认为奏鸣曲式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双主题原则和换调再现原则。

作为奏鸣曲式的判断,则需要满足上述两个原则。

双主题原则指的是作品必须包含两个性格、材料、调性不同的主题,通常称其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对于这一称谓,有教材称其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其指向意义则完全相同)。

换调再现原则指的是副部主题经过展开部的发展之后,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必须回到原调,和主部主题的调性达到一致。

也有称这一原则为副部主题调性服从原则。

这是现在对古典奏鸣曲式作为曲式结构的基本界定。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阐释与表达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阐释与表达

著名钢琴家、音乐学家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难以想象这是一位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本学术著作。

这本为学界公认的卓越经典著作,杨燕迪教授多年精心翻译的中文版(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国内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罗森在本书中对音乐作品及时代风格进行论述之时所显露的音乐阐释思路和表达方式,无疑对当下国内学界有着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古典风格”概念范畴的构建:理解与虚构本书的标题及贯穿首尾的主题是“古典风格”,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古典风格是否真的存在?能否用一种大一统的“古典风格”来涵盖这一特定时期的整个音乐发展?在所谓的“时代精神”已被认为不那么牢靠的时候,为何要有一种时代风格的提法?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特点“标签”来认识这一个时期的音乐?这是作为作者首先必须思考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

罗森无疑十分清楚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和矛盾性。

他的回答是为了“理解”:“一种风格的概念并不是历史事实的对应,而是为了回答某种需要:它创建了一种理解的模式。

”[1]这样就划分了真实的历史碎片构成与为了人们理解历史而构建的话语体系,承认了历史的个性化构建:“这种群体风格是一个虚拟,是一种塑造秩序的尝试,是一种建构,以便让我们能够解释音乐语言中的变化。

”(第7页)应该说,这是整个这本著作的理论基础,本书,便是罗森本人的一种解释和建构。

摘 要:查尔斯·罗森在其著作《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书中认同并构建了“古典风格”这一历史概念,围绕三位核心作曲家,将其置于从巴洛克至浪漫主义这样一个逐步变迁的风格演变过程中来看待古典风格的混乱探索、成熟乃至向浪漫主义的转换。

在一部部作品的具体分析中,一个既是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又动态变化的风格演进旅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比较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比较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比较施林芸 11125133众所周知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对于任何一个从事钢琴学习、研究和教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从时下流行的社会水平考级,到专业院校团体的招生考试,甚至演奏家的音乐会,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都是必弹曲目。

既然巴洛克时期作品如此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演绎这一时期的作品?著名的钢琴大师涅高兹的话中出发吧,他曾说过任何表演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被表演的作品(音乐)、表演者和用以表演的乐器。

只要彻底掌握这三种要素,才能保证优秀的艺术表演。

因为巴洛克时期指1600年—1750年,而钢琴是1709年才诞生的,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为钢琴所作的,而是为当时钢琴的前辈——同样是键盘乐器的羽管键琴(也属于古钢琴的一种,也被称为拨弦古钢琴)、古钢琴和管风琴而做的。

1709年制造出来的最初的钢琴虽然是靠敲击琴弦发音的,但是它的内部构造很硬,不便于练习,如果触键太轻,琴槌就不能接触到琴弦,如果触键太重,琴槌就会反弹,造成重复击弦,声音就会很难听。

但是上述乐器共同的弱点也是特点,就是:无论演奏者手上有什么变化,它发出的声音都是同样平直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特征是:音乐的节奏特别强烈,旋律(或主题)反复出现并且持续不断,复调的创作手法被大量的运用。

音乐线条清晰且经过刻意修饰,重视辉煌的效果,听起来也十分华丽丰富。

从写作上来看,织体发展为完善的复调风格,旋律、节奏更活跃,音乐显示出高贵、典雅、精细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蒙特威尔第、维瓦尔第、巴赫和亨德尔。

复调成就最高的就是巴赫,亨德尔的作品虽然有主调成分,但仍带有强烈的复调倾向,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以主调写法为主体,也穿插了许多重要的复调因素。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演绎好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呢?第一,读谱。

正确细致的读谱对于以复调为主要特色的巴洛克时期作品来说,更为重要。

首先需要辩明声部。

所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根据左、右手来简单的判定声部,而是要根据音乐的走向来先确定声部。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的三位巨匠,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各有不同。

首先,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交响乐的先驱,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顿的创作风格以清新明朗、朗朗上口为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韵律流畅、构图精确,常以幽默和欢快的调子为主,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海顿的交响曲以明快的节奏、富有变化的动态和丰富的音乐形式而著称,他的弦乐四重奏也十分著名。

其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

他的创作风格既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其多样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

他的音乐与时代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情感的丰富性。

莫扎特的音乐既优美又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旋律曲线流畅、动情而富有感染力。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奔放和激烈。

他是古典音乐最伟大的创作家之一,也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表现力和情感上更为深沉和激烈,他的音乐常常表达出人类的思考和奋斗的主题。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中的旋律充满了力量和冲击力。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深受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同样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人类精神的思考与追求。

海顿的音乐作品明快欢快,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优美多样,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更为深沉激烈。

这三位古典大师的音乐创作风格各具特色,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音乐史题库试题试卷·简答题(2)

西方音乐史题库试题试卷·简答题(2)

、简述古希腊音乐理论家的主张。

2、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理论学说。

3、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本体的理论学说。

4、简述古希腊的音乐体裁。

5、简述古希腊乐器的概况。

6、简述古希腊调式与中古调式的不同。

7、简述唱名法的由来。

8、简述中世纪时期记谱法的演进。

9、简述西方大小调体系的确立过程。

10、简述中世纪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11、简述古艺术与新艺术的不同。

12、简述新艺术代表人物的主要艺术特点。

13、简述中世纪时期流浪艺人的主要特点。

14、简述中世纪时期法国游吟诗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15、简述中世纪时期德国行吟诗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16、简述巴尔歌的艺术特色。

17、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

18、简述宗教改革音乐的特点。

19、简述新教音乐的特点。

20、简述帕莱斯特里纳的音乐贡献。

21、简述勃艮第乐派的主要音乐贡献。

22、简述佛兰德乐派在弥撒和经文歌方面的主要音乐贡献。

23、简述佛兰德乐派的在复调技术方面的贡献。

24、简述歌剧的诞生。

25、简述意大利正歌剧与喜歌剧的不同。

26、简述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的发展概貌。

27、简述维瓦尔第对协奏曲所作出的贡献。

28、简述意大利序曲与法国序曲的不同。

29、简述巴赫的声乐成就。

30、简述巴赫在键盘乐方面的贡献。

31、简述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32、简述巴赫在组曲方面的贡献。

33、简述巴赫在康塔塔方面的成就。

34、简述巴赫的两部受难乐中的艺术特色。

35、简述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的成就。

36、简述亨德尔在歌剧方面的成就。

37、简述亨德尔在器乐方面的成就。

38、简述古典主义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的不同音乐特点。

39、简述曼海姆乐派的主要贡献。

40、简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宗旨。

41、简述海顿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

42、简述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的主要贡献。

43、简述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方面的主要成就。

44、简述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成就。

45、试比较海顿与莫扎特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不同贡献。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作者:张竞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以下简称《古典风格》)是西方论述古典音乐风格最杰出的论著之一。

本文探究《古典风格》的学术立场和视野方法,进一步思考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音乐学;西方音乐[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76-03一、《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查尔斯·罗森在《古典风格》第一版的前言中写道:“笔者并不想对古典时期的音乐进行全面综述,只是想对该时期的音乐语言进行一番描述。

……笔者力图重新恢复古典风格仍具自由生命力的某种感觉。

笔者的论述范围只涉及古典时期的三位大师,因为笔者秉承一种似乎过时的立场: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1] 这段话清晰地表达了罗森写作《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

罗森称自己的立场似乎是“过时”(Old-fashioned)的,表明他对当时学术传统与研究前沿有深刻的认识。

“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这一立场在当时引发不少争议,一派学者认为仅以个别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去界定某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这样片面的论述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整体风貌。

罗森在成书20年后的补充前言中说道“指责我错误地遗漏了所有的小人物,这一指责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公正的”。

[2]罗森在这篇补充前言中再一次阐述了他的立场观点:“学者希望判断一个时代的个人和事件是否被记忆之前,应该重建这个时代的原处混杂图景,最终从中挖掘不该被遗忘的作品、作曲家。

这类学者无法体现所有往昔行为的全部丰富性。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风格作曲家中的巨头。

的确,他们三位带给了我们那个年代最伟大的音乐。

舒伯特的名字有时候会加入其中,不过基于以下理由笔者在这里就不对他展开讨论了:舒伯特创作的几乎都是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非古典风格,直到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杰出的大型作品,但数量上远不及上述三位。

在重点指出三位作曲家的差异之前,但笔者想首先简言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以往或之后的音乐风格相比,曲式在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运用奏鸣曲式是这种风格的典型特征。

奏鸣曲式在当时十分普及,它渗透进了每种体裁的音乐中,甚至包括歌剧和宗教音乐。

这三位作曲家各自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式同其他曲式杂糅的作品。

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就经常与奏鸣曲式混搭。

简言之,奏鸣曲式的开头简单而调性稳定,越超中段发展则越为紧张,而在结束部分,乐曲会回归简单和舒缓。

高潮总是出现在中间段落。

你通常在这个部分发现乐曲最为复杂的结构、跨度最大的音调转换和最激越的节奏。

海顿并不是奏鸣曲式的创始人,却是其中的行家里手。

他对曲式的把握十分精准,同时又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在奏鸣曲式的乐章中,他将假再现应用在发展部临近结尾的地方。

这种方法可以捉弄听众,让他们误以为再现部已经开始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乐曲依然在发展部不稳定的和声中继续推进。

当然,像假再现部这样的桥段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简明扼要。

在短暂捉弄听众之后,音乐将进入真正的再现部。

除了假再现部之外,海顿还喜欢利用出人意料的急转给听众带来惊喜。

突如其来的曲调变化,始料未及的节奏及和声变换,一段将乐曲引向与预期完全不同的乐句,, 海顿的袖子里藏着好些逗人的包袱。

他是一个能给听众带来惊喜天才,即使依然是在奏鸣曲式的范畴内。

他的音乐充满了个人气质和异乎寻常的想法。

他不断尝试令听众吃惊的新方法。

他喜欢用突然而始料未及的停顿或延长音毫无征兆的打破乐曲原有的进程,使听众惊愕。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匈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

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生平喜欢音乐的父母使海顿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他有美丽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X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

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

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

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括。

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

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

晚年他对G.A.“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

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

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

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交响曲〕。

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18世纪欧洲社会变革,启蒙运动兴起 ,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对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8世纪欧洲音乐市场繁荣,莫扎特得 以在维也纳等音乐中心接触到各种音 乐流派和风格,这为其音乐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当时欧洲音乐风格逐渐从巴洛克向古 典主义过渡,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体现 了这种风格的转变,追求简洁、和谐 与平衡。
02
莫扎特生平及时代背景
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
家之一。
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自幼展 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 巡回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

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交响 曲、室内乐、歌剧、协奏曲等,
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贝多芬、 海顿并称为“维也纳三杰”。
其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对后世音乐 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音乐之父”。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巴洛克音乐的华丽 与繁复,又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简洁与和谐,为西
方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和声丰富,色彩绚丽
多样化的和声手法
莫扎特的和声手法非常多样化,包括和弦的转位、离调和声、模 进等,这些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和声层次丰富,变化多端。
绚丽的色彩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使得作品呈现出绚 丽多彩的音响效果。
和声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莫扎特的和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与旋律紧密结合,共同塑造出鲜 明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莫扎特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刻。他通过音乐表达出了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感悟,使得 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文/高静摘要: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但海顿的音乐创作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就来谈谈海顿四个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早期;转变期;成熟期;晚期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有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100多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

他的作品具有幽默、轻松、健康、明快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质朴的民间舞曲被引入到交响乐的形式中。

他创作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

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乐观、坦然、豁达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海顿钢琴奏鸣曲是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1 早期海顿早期的键盘奏鸣曲1-18(Hob.XV1:1-14,G1、D1),写于1767年前,标题大多是写上 Partita Sonatas(帕蒂塔奏鸣曲或是 Divertimento(嬉游曲)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教学而作,是写给羽管键琴的。

古典音乐欣赏之2—音乐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作品示例

古典音乐欣赏之2—音乐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作品示例

马尼诺夫:声乐练习曲 op.34
居多
叙事曲
·一种在结构上比较自由的戏剧性器乐曲,通常与一个历史传说的主题有 肖邦:《g 小调第一号叙事曲》
钢琴曲居多
(ballade) 即兴曲
关 ·原为钢琴独奏曲体裁,后也用于其它乐器独奏曲
舒伯特:8 首钢琴即兴曲;肖邦:幻想即兴曲
(impromptu)
·即兴创作的音乐小品 ·常由激烈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复三部曲式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
· 近代组曲往往为“情节组曲”,从歌剧、舞剧、戏剧、电影等音乐 格里格:《培尔金特》
中选编而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
·有的组曲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
德沃夏克:《捷克组曲》
·由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通常有三个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巴赫:b 小调 mass 曲,BWV232 莫扎特:安魂曲 K.626;C 大调(K317),C 小调(K427) 海顿:《d 小调第 9 号弥撒曲》 韦伯:andante&Hungarian rondo,c minor,op.35
38 经文曲(motet) 39 受难曲(passion)
40
圣咏前奏曲(chorale prelude)
三步曲式或变奏曲式。突出人们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用小步舞曲、谐謔曲为
基础,采用复三步曲式、变奏曲式,具有舞蹈性,常描写人们闲暇、
娱乐、嬉戏等日常生活景象,以及活泼、幽默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调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
曲式,常表现光辉、乐观情绪、斗争胜利、节目狂欢等,是全曲的结
幻想曲(fantasia)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It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the French rondo, containing major and minor sections, and concluding with a da capo.
音乐赏析: 066 土耳其进行曲 (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音乐赏析: Sonata in C, 1st movement,
音乐赏析: Sonata in A, 1st movement, k.331
In Parisian style, this Mozart's Sonata in A, K. 331 begins with a theme and variations movement.
The theme and variations opening movement replaces the Allegro which usually opens a traditional Sonata. Except for minor variations, the theme remains constant through the movement, resulting in an expressive melodic line.
人们对《军队交响曲》的理解是准确的,首演之后报纸上的评论说:“它描述的 是 战事的进展。人们的行进、炸药的隆隆声、震耳欲聋的进攻声、武器的铿锵声、 伤员的呻吟声,这些完全可以称之为战争的地狱般的呼啸声,逐渐达到一个极端 恐怖的高潮。如果说别人也能构思这一高潮的话,能写出来的唯有他一人而已, 至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人实现了这样的奇迹。” 海顿在伦敦取得的音乐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扎洛蒙的乐队,这支乐队的配置 比海顿指挥了近30年的埃斯特哈齐乐队强大得多,使他有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以驰骋他的乐思。但更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此时已从埃斯特哈齐家族 解脱出来,可以自由往来,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演出。 海顿从1761年起受雇于匈牙利大公埃斯特哈齐家族,担任副乐长,后来是乐长。 这是一个类似常驻作曲家的职务,除了领导指挥乐队之外,还要按照主人的要求 为定期举行的音乐会作曲。埃斯特哈齐家族是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一个望族,祖 上立过卓著功勋,有大片册封的领地。埃斯特哈齐家族对艺术创作和收藏有浓厚 兴趣,他们的城堡埃斯特哈查的艺术品收藏极丰,有小凡尔塞宫之称。

莫扎特及其音乐创作成就

莫扎特及其音乐创作成就

莫扎特及其⾳乐创作成就理查德·古德演奏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K.466莫扎特及其⾳乐创作导读:莫扎特的创作,是18世纪欧洲⾳乐⽂化各⽅⾯成就的光辉总结。

他通过⾳乐挖掘⼈的内⼼,他的⾳乐指向纯洁的⼼灵,⽽⾮复杂的思考。

⼀、莫扎特的历史地位 当18世纪中期的欧洲⾳乐⽂化⾛⼊古典主义时期时,⾳乐历史的发展中需要⼀位天赋异秉、技艺精湛、思维独特,既会总结前⼈经验⼜会开拓创新的全能作曲家来将古典主义时期的⾳乐进程发展创新后以⼀个全新的⾼度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就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简称W.A.Mozart)1756年出⽣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个宫廷乐师家庭。

莫扎特⼀⽣只活了35岁,可是,他对⾳乐的贡献以其极⾼的影响⼒已经由短短的35年传承了250年,这种延续会更久,甚⾄是永远。

⾳乐围绕他⼀⽣,他将⾳乐推向⼀个全新的⾼度;他为⾳乐痴狂⼀⽣,源源不断的灵感从他的笔尖幻化成美丽的⾳符;他还是个胎⼉时就已深受⾳乐的洗礼,在⼀个素养良好的⾳乐之家呱呱坠地,临终还看着满床未完成的《安魂曲》⼿稿不⽢的咽⽓;他为⾳乐⽽⽣,为⾳乐⽽死,他留下的⾳乐财富,个个是杰作,⾸⾸是经典。

⽆可争议的,莫扎特就是⾳乐。

 他是古典主义时期⾳乐的杰出代表⼈物,因主要创作在维也纳完成,故⼜与海顿、贝多芬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莫扎特的创作在古典主义时期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作品涉及所有⾳乐体裁。

师从于被他尊称为“爸爸”的海顿,影响了被他称为拥有震惊世界才华的贝多芬。

⽐如,在交响曲及四重奏作品⽅⾯,莫扎特都受益于海顿,⼜在配器⼿法的完善上进⾏了很⼤的发展,并且为贝多芬在交响曲领域进⾏⾰命性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扎特⾄今仍然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伟⼤的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号称“钢琴协奏曲之王”,莫扎特把这种⾼难度的⾳乐体裁发挥到了极致,他⼀⽣创作27部钢琴协奏曲,其中被称为杰作的数量之多是⾄今为⽌没有任何⼀个作曲家可以与之⽐拟的,在钢琴协奏曲创作上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甚⾄已经超过了他⾃⼰的优秀交响曲作品。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关 于 主 题 的 比较
海顿 《 D 大 调奏 鸣曲》 X VI : 3 7 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 题之 间
存 在的关 系比较 紧密。
谱例 1 : 海顿《 D 大调奏 鸣曲》 XVI : 8 7 主部主题
康 塔塔 相对 。 ”l 7 世 纪 的奏 鸣 曲主 要 指室 内奏鸣 曲和教 堂奏 鸣 曲。室 内奏鸣 曲由几首风 格化 了的舞 曲组 成 , 后 演 变成今 天 的
原则为副部主 题调性 服从 原则 。 这是 现在 对古典 奏 鸣曲式作 为曲式结 构 的基 本 界定 。若将奏 鸣曲式 的发 展视为 动态过 程 ,
那 么奏 鸣 曲式 中 的上 述 原 则 早 在 巴洛 克 时期 就于两 种小的 曲式 , 一个是 为学 术界普 遍 认可的二 段式 , 另 一 个是 巴洛克 带有 利 都奈罗 的曲式 , 后者
莫 扎特 的钢 琴奏 鸣 曲主部主 题和 副部主 题之 间已经告 别
了海顿 的单 主题写法。
而古 二部 曲式 是 由法 国舞蹈 音乐 那里衍生来 的 …… 巴赫 时期 ,
A l
谱 ̄ J D 3 : 莫扎特 《 G大调钢 琴奏 鸣曲》 KV . 2 8 3 主部主题
, j f l J 叠 露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7 ) 0 6 C 一 0 1 7 2 — 0 3
在不 同历史时期 ,“ 奏鸣 曲”的内涵 和外延是不 同的。“ 奏 鸣曲 ( s o n a t a ) 源 自意 大 利语 s u o n a r e( 意 即发响 ) 。1 3 世 纪始见 于音 乐用 语 中, 1 6 世 纪初 泛 指各种 器乐 曲 , 以于声 乐 曲的泛称

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三位音乐大师作品风格及创作技法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说明:今天人们心目中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由海顿开始,并与后继的莫扎特、贝多芬共同成为一个乐派甚至一个时代的象征。

维也纳古典乐派也因这些天才人物的天才创作,而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代表新的时代精神。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1750年J•S•巴赫去世之时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古典主义时期的开始;1827年乐圣贝多芬的去世则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古典主义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初期古典乐派被称为后巴洛克时期或者洛可可时期;初期古典乐派与维也纳古典乐派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

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

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

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第十讲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

第十讲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

第十讲: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一、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1、人物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2、代表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

其代表作为:(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第二乐章,第100交响曲“军队”第二乐章,第104交响曲)(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3、艺术成就(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并浅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
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4岁(海顿生于1732年,莫扎特生于1756年),但两人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友谊被传为佳话。

作为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在织体、和声、曲式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明朗乐观的情绪上都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点(这一点我们从两位作曲家大调作品占绝对主导这一特点终究不难看出)。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天性的不同,使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

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

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顿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他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海顿虽然学习过键盘乐器和小提琴的演奏,却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

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此人是财势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长,热爱音乐,慷慨资助各项艺术。

保尔·安东之兄尼古拉斯于1762年承袭亲王王位,海顿在这兄弟二人手下工作近30年。

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

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

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

在他的整个音乐创作中,键盘作品并不是他创作的主体。

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交响乐及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上。

因此,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故而,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在他键
盘音乐的创作中。

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

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时而有乐队的全奏,时而有乐器之间的对话,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较为饱满的声音、丰富的共鸣以及细腻的音色变化将其表现清楚。

然而海顿并不十分关心钢琴上的歌唱性,而是更致力于纯正的表情。

他的钢琴作品中有一种朴实的热情,并有着无比的幽默感。

有人说海顿预示着莫扎特风格的成熟,这句话理解起来稍有些抽象,但可以想象海顿的音乐风格大多数时候要比莫扎特稳、保守。

和莫扎特相比,莫扎特用很多的“Allegro”,而海顿更愿意选择“allegro moderato”,甚至“moderato”。

当然,或许这样的风格使得海顿的奏鸣曲从演奏难度上就逊色了一些。

回想我的学琴历程,似乎确实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协奏曲陪伴了我更久的时间,乃至今天参加大多数比赛还不得不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中选择比赛曲目,而海顿却已经很少接触了。

而莫扎特家教有方、见多识广。

他的父亲是一位小有才华和声望的作曲家,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论著的作者。

在父亲的培养下,莫扎特3岁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即以“神童”的身份在维也纳、慕尼黑以及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各国旅行演奏。

通过这些旅行,莫扎特有机会直接了解当时欧洲各国最优秀的音乐成就,艺术视野大为开阔。

与著名歌手的频繁接触使莫扎特意识到,成为自己信条的那种音乐美感尚未在器乐中体现,他觉得应该在器乐中造访人声。

从此歌声支配他的全部音乐想象。

他的器乐作品中很多时候都在歌唱,甚至包括他的快板。

他的音乐语言来自歌剧,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有很细腻的人物刻画,并在钢琴的声音中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令人陶醉。

莫扎特的旋律大多在右手(并不是说左手就没有,只是他对低声部旋律的重视远没有那么突出,不像勃拉姆斯那样),所以力度的对比、变化都要靠右手来控制,在注意音色的同
时还要注重乐句的呼吸,每个乐句都要交待清楚,演奏时常需要注意长线条的歌唱,乐句中不要出现重音,句尾的处理要自然。

而左手常常是带有韵律的伴奏音型。

正如法国钢琴家吉泽金所说:“弹奏莫扎特,左手伴奏永远是轻轻的。


莫扎特音乐中卓越的歌唱性也使得他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感染力,比起海顿那种冗长、粗暴,有时甚至有些野性的音乐风格来讲,莫扎特的旋律说得上是精巧、典雅、纯净、澄澈。

在欢乐中隐含淡淡哀愁的钢琴音乐,使他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莫扎特是“微笑的眼泪”。

那么通过纵观两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来探析他们同处的时代背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不言而喻。

在古代文法学家笔下“Classic”是指“最优秀的”“经典的”之意。

而在中国,我们译为“古代的”和“典范的”两层意思。

在古典主义时期,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和启蒙主义“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要求音乐质朴化和平民化,音乐特征慢慢地完善成熟。

当然,这也产生了很多颠覆前人的变化。

首先是主调音乐代替了复调音乐。

尽管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孕育并且带有巴洛克时代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已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次,和声进一步发展,由“主——下属——属——主(T——S——D——T)”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成为音乐结构骨架。

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大胆采用了离调、转调手法,使旋律更富于表现力,更加立体。

再次,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

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

从另一角度来说,音乐由原来的服务于神变成了服务于人。

当然,还没有改变的是音乐的服务性。

最后,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奏鸣曲代替了古组曲、二部性古奏鸣曲、托卡他等曲式,形成了结构清晰严谨、织体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等特点。

另外,这一时期,
变奏曲也被广泛运用。

不难看出,古典主义时期是启蒙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先驱。

启蒙毕竟只是启蒙,是有限度的革新,有分寸的变化。

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钢琴作品的弹奏风格所需要把握的分寸,在于内在的深刻和外表的含蓄、有节制的统一。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节制和分寸,就失去了起码的音乐个性。

虽然力求含蓄,作曲家们也已在自己的作品中利用他们所拥有的作曲技法尽可能多的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元素。

他们一定希望这些感情能够引起后人的共鸣,我们所要做的有很多,但是最起码我们要能够发现这种共鸣,不能让作曲家的个性、情感、以及一切倾注于他们音乐中的希望落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