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体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流体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03
(所属一级学科:0801 力学)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人才。

2、掌握流体力学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在流体力学理论或实际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服务于社会。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向
1、计算流体力学
2、多相流体力学
3、实验流体力学
4、非牛顿流体力学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五、课程设置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依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能习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开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把握马克思主义全然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把握坚实的根底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把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把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疲惫与断裂;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5、非线性系统识不。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刻分配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根底,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刻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辩论。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刻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时期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刻。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那么,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不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在研究生进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那么: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根底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刻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进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比的规则说明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比的规则说明

关于我院2014年研究生奖助学金评比的规则说明(讨论意见稿)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学:根据研究生院的相关通知精神(见附件1),我们拟定了以下本年度奖助学金的评比规则讨论意见稿,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奖励对象为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含各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委托培养、自筹等研究生)。

2、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年限不得超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

延期毕业者不参加奖助学金评定。

3、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以评定奖助学金:①违反校纪受到公开处分者;②课程考试不及格达到1门;③在学术研究中有弄虚作假行为者;④在科研工作或实验中造成重大损失者;⑤其他损坏学校学院声誉造成严重后果等行为者。

4、2012级硕士研究生不再评定第三次奖学金,其第三学年奖学金等级参照第二学年等级执行。

5、2013级硕士研究生评定第二次奖学金的具体规则如下:①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分开评审,其指标按照学校下发指标确定(见附件2)②学术型硕士分为“土木工程专业”和“其他小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评选;其中“其他小专业方向”包括“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共4个专业方向。

③学术型硕士分专业指标依据学校下发的奖学金指标与学生人数比例确定,具体计算如下:112/141=79.43% (平均比例)小专业方向8人,土木工程133人所以最终指标分配为小专业方向8*79.43%= 6人;土木工程方向133*79.43%= 106人(四舍五入)④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均按照公示的等级化成绩分别排序,依照由高到低的原则,确定指标获得者。

⑤等级化计算办法见附件36、若出现奖助学金指标多余的情况,将有学院评审委员会确定指标的重新分配。

以上方案,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同学提出宝贵意见意见受理截止日10月7日晚12点,10月8日我们将按照最终确定的规则进行公示名单。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系统工程力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发、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3. 具有宽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4.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在工程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5. 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获取国外力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6.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该专业硕士点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力学基础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方法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力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

(3)实验课程:包括力学实验、数值分析实验等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工程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力学设计、力学分析、工程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5)外语课程: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力学英语等外语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国外力学研究成果的能力。

(6)创新课程:包括论文写作、专业报告等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毕业资格考试后,需要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从事一年的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重庆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版

重庆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版

重庆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085213)一、专业(领域)简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学科)是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维护等的工程领域,其涉及的领域方向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建造等。

本领域覆盖的技术主要有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维护与加固技术、管理技术、实验技术、计算机分析与仿真技术等。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学科)覆盖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以及电、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行业。

二、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知识要求: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按特定领域方向可选的矩阵论、概率论、数值分析、应用统计、随机过程、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应用数学知识及相关物理、化学知识;外语、信息检索等工具性知识;自然辩证法、工程伦理、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域某一方向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包括: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理论与应用、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钢结构理论与应用、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地下结构理论与应用、桥梁结构理论与应用、现代施工技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结构防灾减灾技术、结构全寿命维护技术等。

随着领域外延的进一步扩大,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间的交叉进一步加深,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获取知识能力能够通过检索、阅读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专业需求及关联问题信息的能力,并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重庆大学建筑学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重庆大学建筑学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学科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复合型人 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 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好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 面的能力,能结合本学科发展所面对的实际和研究问题,通过有效的研究方法,从事相应的 理论研究、科学分析或承担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形成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具有进一步攻读相关博士学位的基础能力、素养与知识体系。
≥3
25
≥41
≥3
25
≥67
≥3
15
≥44
四、课程及环节设置
除公共必修课外,课程学时学分按 16 学时为 1 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 0.5-1 年,参与教学实践环节不低于 8 周,学位论文 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 2 年;
直博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 1.5 年,参与教学实践环节不低于 8 周,学位论文工作时 间原则上不得少于 2 年;
32 2

同等学 力及跨 一级学 科的研 究生补 修 1-3 门本、 硕课程
注:1、学生完成必修课程与必修环节学分后可以选修一至两门其它公共选修课与人文素质 课程;
2、新开出课程由学院确定 S(硕士)或 B(博士)层次,课程编号由学校统一编制。
五、培养指导方式
5-1.博士研究生培养:
由系、学科团队组成导师组,针对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和研究方法等进行集体指 导,后期研究方向与具体课题由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具体负责。导师应全 面负责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成长过程,负责博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 育、制定和调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选题、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特别注重博士研究生自学、 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在规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Mechanics一、适用范围力学一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

培养能够胜任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1、基本能力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具有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

2、基本素质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力学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外文论文;能独立地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阅读力学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撰写外文论文能力;能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1四、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

《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2005)

《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2005)

重大校[2005]40号关于印发《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的通知各学院及有关单位:为了在研究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重庆大学生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

该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届十九次会议最后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学院应将本《规定》通知全体导师和研究生。

重庆大学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重庆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稿)为了在研究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申请学位者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成果,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届十九次会议审定,对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新标准:一、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正式出版的相关学科学术刊物或正式出版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或录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含一篇),硕士生应为第一、二作者(第一作者应为导师),且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二、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按下表相关要求发表学术论文。

理工科学科经济管理学科建筑学学科人文社科学科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是指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学科分类的各学科中,按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综合考虑,从排名靠前的期刊中确定的学术刊物。

具体刊物见附录。

1、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如被SCI、EI收录(由校科研处认定),视为发表了“标淮二”要求的学术论文一篇。

2、在境外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在境内国际会议上发表且被SCI、EI收录(由校科研处认定)的学术论文视为CSCD、CSSCI刊源期刊论文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期刊目录所列期刊论文。

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但在正式出版的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多按一篇计。

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及标准基本要求(试行稿)-重大校研[2014]1号

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及标准基本要求(试行稿)-重大校研[2014]1号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文件重大校研〔2014〕1号关于印发《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及标准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各相关单位:现将《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及标准基本要求(试行稿)》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研究生院2014年1月6日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及标准基本要求(试行稿)一、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总体要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是其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全面体现,也是授予其学位的重要依据。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并以应用理论知识创新性解决实践问题,推进行业(专业领域)技术或管理的进步为专业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

学位论文应当突出专业特点,并充分体现论文工作的“实践性”与“工程性”,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有职业或未来职业提供专业支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位论文工作中应特别强调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整理和提炼实践工作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处理问题的有效性,从而获得实际工作中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由重庆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合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是系统完整且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型论文,所需工作量应在6-12个月。

二、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的形式要求根据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专业学位类别,可采用不同的学位论文形式。

每种形式所涉及到研究问题可以多样化,具体研究方法可以综合化。

所有各种形式的学位论文均应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按各硕士专业学位所在学院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三、重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应采用规范的中文写作,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可采用规范的英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针对有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制定的培养计划。

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型研究生对于推动学术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提供一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学术素质的培养。

一、专业课培养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结合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提供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研究方法论、文献综述、学术写作等。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从事科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学术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学习指导和思维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科研难题,培养学术素养。

二、科研能力培养1.强化科研方法论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工具。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实际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调研、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等科研技能。

3.注重学术写作培养,提供学术写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熟悉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结构,训练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三、学术交流与合作1.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建立学术合作网络。

2.组织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和碰撞学术观点。

3.鼓励学生申请参与科研项目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责任感1.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与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自律意识。

2.强调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和价值,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关注国家和民族的重大科技需求。

3.建立学术风气和学术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潜力。

五、综合素质培养1.提供多样化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思维等综合素质。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科目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科目

081400 土木工程研究方向:01 岩土工程02 结构工程03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04 桥梁与隧道工程05 土木水利施工104点击查看 1.复试科目:①外语听力、口语;②土木工程综合(涵盖科目: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2)土力学及基础工程、3)钢结构、桥梁工程和岩石力学三门任选一门、4)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地质两门任选一门);2.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任选2门):①基础工程;②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③土木工程施工3.从2015年开始每年选派优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重庆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瓦基分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双学位培养计划,获得重庆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在重大学习一年,然后去美国学习一年,再回重大学习0.5-1年,拿两边的正式学位,可以不考GRE。

材料力学一《材料力学》刘德华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863 材料力学二(含基本变形、组合变形与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材料力学》(第三版)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弹性力学》(上册) 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921 材料力学三《材料力学》刘德华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864 理论力学(含静力学、动力学与振动力学的单自由度系统问题)《理论力学》(第五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教出版社1997年7月《机械振动》(上册)郑兆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5月865 岩石力学二《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847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上、下册龙驭球、包世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构力学I》肖允徽、张来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结构力学II》肖允徽、张来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848 岩石力学一《岩石力学》张永兴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853 流体力学一②《流体力学》,龙天渝、蔡增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②含《流体输配管网》(第三版), 付祥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或《泵与泵站》(第五版),姜乃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重庆大学关于选拔、培养硕博连读和提攻博研究生的暂行办法

重庆大学关于选拔、培养硕博连读和提攻博研究生的暂行办法

重庆大学关于选拔、培养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的暂行办法(修改稿)重研院[2008]14号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优化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配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实施,特制定我校选拔、培养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一、招收专业范围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均可招收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研究生。

申请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研究生为我校学术型全日制硕士生。

二、申请条件1、在校一年级硕士生可申请硕-博连读,在校二、三年级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攻博。

2、申请人须已获得本科及以上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品学兼优,未受过任何处分,学习科研能力强。

3、委培生和定向生必须提供原单位同意其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有效证明。

4、各学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由分学位委员会制定出高于学校选拔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条件的标准。

三、申请程序1、研究生本人申请。

申请网常年开放,在网上学生学籍平台上填写相关申请表,并打印书面申请表一份。

2、由硕士生导师及所在学院给出是否推荐该生为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生的意见。

3、由博士生导师及所在学院给出是否接收该生为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生的意见。

4、由于招生工作需要,上半年在4月、下半年在10月(具体日期与当年博士生统一入学考试的面试表上报研招办时间相同),由接受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学院将书面申请表、面试表汇总后送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四、博士生资格认定1、申请人完成硕士阶段应修的所有课程。

2、由博士导师所在学院组织5人专家组对申请人的外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进行综合面试,要求有面试记录和成绩,并由专家组给出评语和是否通过的结论。

3、已领取《就业协议书》的同学须将《就业协议书》交回研究生院就业办。

4、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等负责审核批准。

五、培养要求1、通过博士生资格认定者,在下一学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和工作。

2、硕士阶段所在一级学科与博士阶段一级学科不同者,须补修博士一级学科中硕士学位主干课程1-3门,具体门数由学院和导师决定。

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1)一级学科:力学二级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1)固体力学(080102)流体力学(080103)工程力学(080104)一、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力学2、微观力学与材料设计3、岩体力学与土力学4、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5、振动原理及工程应用6、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流变7、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8、流体流动量测与控制9、计算流体力学及流场可视化研究10、计算力学与工程力学中的反问题11、结构动力与稳定、安全与可靠性分析12、工程结构动力分析与抗震13、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力学行为14、材料损伤与疲劳强度15、应用数学与工程三、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

四、课程设置注:培养方案其他要求按学校硕士研究生统一要求执行物流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321)一、研究方向1、供应链管理6、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2、物流系统模拟与决策7、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物流信息系统8、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4、港口物流管理9、物流信息系统与仿真技术5、区域物流及绿色物流二、课程设置注:培养方案其他要求按机械工程学科执行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修习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以加深对机械工程基础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这些课程可能涵盖机械设计、热能工程、流体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

2.科研训练: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需要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探索,并完成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在科研过程中,研究生需要具备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科研方法与技能。

3.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研究生可以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并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这有助于研究生扩大学术视野,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4.导师指导: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通常由导师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导师会对研究生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和督促,并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导师还会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进行指导,培养学术操守和责任感。

5.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培养期末,研究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通常由研究生个人进行,要求能够展示出研究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需要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和阐述。

以上是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般内容。

每个高校和培养单位的具体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还需查阅相关学校或单位的具体要求。

重庆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

重庆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

重庆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重庆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1 【学校简介】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地处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内陆开放高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

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报考我校研究生。

02 【招生类型】(一)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二)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03 【招生计划】2024年学校计划招收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余名(含推免生)、各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以上计划包括“国优计划”等专项,相关招生简章将另行发布。

《重庆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为计划招生数,待国家实际招生计划下达后,各专业招生人数可能有所增减。

04 【学位类型】我校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

学术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重在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力学专业代码:08010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力学方面的教案、科研或相关工程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力学和数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建于1978 年。

1981 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校最早的硕士授权点之一;1986 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原重庆大学八个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得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 年力学一级学科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拥有先进的MTS 材料实验机和并行计算机系统等一批重要设备,为力学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工程以及大量重点横向合作工程,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1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2生物材料力学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3材料与结构的强度与破坏4 超常环境下材料及其微结构特性的理论与测试5纳M 材料特性及其微结构机理、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6 结构动态特性及失效7结构运动与变形耦合动力学及控制8微重力下晶体生长过程的流体动力学、热张力流和浮力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9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的关键力学问题10 多孔介质力学及其应用11生物力学12振动测试理论与技术13智能与虚拟仪器的研制与开发14可压缩流体动力学15超音速流和冲击波16线性波和非线性波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 材料的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2 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3材料特性的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4结构分析与优化5结构振动及控制6复合材料力学7非线性动力学8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9计算流体力学10气体动力学11线性波与非线性波12浅水动力学13多相流体力学14环境流体力学15生物力学16振动、冲击的测试、模拟与控制17冲击动力学18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19岩石、混凝土强度20复杂力学问题数值计算方法与软件21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22 结构健康监测23工程流体力学24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稳定性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三年。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

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 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 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5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 学分<鼓励跨一级学科选修适量的专业课程),必选开题报告、学术报告和专业实验环节各占1 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件一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在修完必要的学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题,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和<或)实验,大型商用软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参与科研工程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前沿性或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应具有较饱满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

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1、主要参考书目(1)范镜泓,高芝晖著《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2)W. 弗留盖,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白铮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3)冯元桢,连续介质力学导论<吴云鹏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4)Y. 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inc, 1980 (5)黄筑平,连续介质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黄克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7)王勖成,有限单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1 The Basis, 5thEd. 2000.(9)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2 Solid Mechanics, 5th Ed. 2000.(10)李人宪,有限何体积法基础<第2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11 )H. K. Versteeg and W. Malalase Ker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Englamd: Longman Group Ltd., 1995(12 )J. H. Ferzjger and M. 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Springer 1999(13)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 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4 )D. A. Andersen J. C. Tannehill R. H. Pretcher,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4 (15 )C. Hirsch.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ohn Wiley & Sons, 1992(16 )P.G. Drazin and W. H. Reid,Hydrodynamics Stability(17 )Sauro Succi, Th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Fluid Dynamics and Beyond,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18)殷有泉,非线性有限元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9)何蕴增,杨丽红,非线性固体力学及其有限元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0)刘延柱,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1)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2)陈树辉,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年。

23)闻邦椿,非线性振动中的解读方法及工程应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王仁,黄文彬,黄筑平,塑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5)黄克智,黄永刚,固体材料本构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6)卓家寿,黄丹,工程材料的本构演绎,科学出版社,2009.27)王振发,分析力学,科学出版社,2005 年。

28)叶敏,肖龙翔,分析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9)许庆余,分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30)Whittake ,A Treatise on the Analyt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Rigid Bodies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

31)周星德, 姜冬菊著,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科学出版社发行部,2009年11月。

32)顾仲权,振动主动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年。

33)普朗特, 流体力学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34)吴望一, 流体力学(上,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5)朱克勤,许春晓,粘性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36)章梓雄, 董曾南, 粘性流体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7)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8)吴鸿遥,损伤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39)伍颖,断裂与疲劳,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

40)林吉忠,刘淑华,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41) 王忠光译,S. Sureshv美)著,材料的疲劳,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42)Thompson P. A.,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 ,McGraw Hill, 197243)Zucrow M.J.,HoffmanJ.D., Gas Dynamics Vol.1&2,J. Wiley & Sons, 197744)Courant R.,Friedrichs K.O.,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Springer- Verlag,197645)Whitham G. B.,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J. Wiley & Sons, 197446)周毓麟, 一维非定常流体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7)陈景秋,王宗笠,多维双曲波问题的双特征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48)Lee Davison, Fundamental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SpringerVerlag, 20082、重要学术期刊(1)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Solids and Structures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Fracture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osite Structur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Numerical Heat Transf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Computers & Fluid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Shock waves 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 力学进展 空气动力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 工程力学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实验力学 应用力学学报 医用生物力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1 -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