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第1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作者)。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如果还没有为生字注好音的同学顺便为生字注上拼音,等一下我来检查。(生读课文,师巡视。读完)生:老师,鲁迅文章里怎么会有那么多错别字。

师:哦!那不是错别字,是异体字。在鲁迅写文章的那时候,有些词既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我们现在是给汉语的文字规范化了,但那时还没有这样的规范,所以不能说鲁迅写了错别字,知道了吗?

生(全体):知道了。

生: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标准化呢?

师:是为了便于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啊。关于这件事还有没有疑问。(生全体静默)没有了,我们就来阅读分析课文。我们要从哪里读起呢?(生看书本,没有人说话)我们从小学读书读到现在,将近8年了,连读书从哪里读起还不知道,真是“笨”得可爱啊!就是从题目、从开头读起。(学生都恍然大悟地抬起头并大笑。生七嘴八舌地说董老师你这样骗我们)

师:那我们就把开头一句来读一遍吧。(生全体读课文毕)

师:徐华彬你用绍兴话把鲁迅的这句话说一遍。

生:(用绍兴方言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下面也有学生用绍兴话重复这句话)。

师:你看鲁迅这句话,反映鲁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生:厌倦。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失望。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了,还有第三种么?(过一会儿)没有?没有了的话,你们认为那种意见更符合课文实际。

生:表现了鲁迅失望的心情。

师:同意是“失望”的心情吗?

生(大部分):同意。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失望?你从哪个词上体会出来的?句子中“这样”指什么?

生:鲁迅对东京失望,从“也”字上可以体会到失望的感觉。

师:对!“也”字作为语气词,如果在句子中间,往往有一种失望的情绪。但说“鲁迅对东京失望”不够具体,他对东京的什么失望呢?难道“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请云”不美?所以让作者失望。

生:他是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失望。“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请云”后面作者用了转折“但是”,说明前面是好的,但后面的让他失望。

师:感受得很好。我们全体把课文第一段来读一遍。(生全体读课文,快结束时,学生小声笑起来)是什么让你们发笑了?

生:“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

师:很好!鲁迅的幽默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愧是大师,而且还是个幽默的大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失望的语气开头,就是“也”字让我们感觉到了作者的失望情绪。

师:这“也”字说明本来作者也许对到东京来留学抱着希望,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作者与“清国留学生”们格格不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度失望,因此在文章中对那些留学生进行了无情地嘲讽。不过一个人如果总是失望,做人也就没有意义。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去年

我们已经无数次说过,行文一定要有曲折,平铺直叙不是好文章。鲁迅是大师,肯定让行文产生曲折,所以文章从第一段的失望到到第二段的应该是“希望”。在第二段里鲁迅有什么希望?

生:“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个书买,还值得去一转。”

师:但最后还是让作者——

生:失望!

师:因为什么失望?

生:到了晚上,楼上有人学跳舞。

师:那别人学跳舞关鲁迅什么事啊,鲁迅也管得太宽了。

生:因为那些学跳舞的人是清国的留学生,他们不好好学习,国家危难在即,他们却只顾自己花天酒地。

师:说得很好。不过失望之后总还是会有希望。作者又抱定什么希望了呢?

生:离开东京,离开清国的留学生,到别的地方去。

师:是的,惹不起,我难道还躲不起啊!你们不走,我走,就这样作者去了仙台医学专修学校学医。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记得特别牢呢?

师:还记得“日暮相关何处是,……”

生(全体):“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对。“日暮”了,天晚了,容易让人怎么样?

生:思念家乡。

师:对。让身处异乡的鲁迅思家念国,所以这“日暮里”的地名就让作者记得特别深刻。那么作者在仙台最先的感受又是怎样呢?我们是不是先把“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段来读一遍好不好。(生读课文,读时学生边读边笑,读完)

师:看同学们读时的感受,就可以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大家都

笑出来了,鲁迅的幽默再一次感染了大家。仙台最先给鲁迅的是希望还是失望?

生:是希望。因为他受到优待。

师:你能把关于“优待”的那句话读一遍吗?(生读句子)你是什么感受?

生:他受到了优待,“学校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还让鲁迅“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

师:有不同感受的同学吗?

生:我觉得鲁迅很“失望”。“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间就有一个“也”字,就含着失望的情绪。

师:再说具体些。

生:虽然他们“不收他学费”,“几个职员还为他的食宿操心”,但他睡的地方有蚊子,后来换了地方,则又“总要喝难以咽下的芋梗汤”。

师:说得太好了。知道“物以希为贵”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东西因为稀少而贵重。

师:对!某样物品是因为稀少而贵重,而不是真的贵重。那么“少而贵重”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鲁迅是那里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所以就“物以希为贵”了。

师:分析和到位。那“北京的白菜”和“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两个事例又是为了说明什么?(学生静默)其实这是类比(板书:类比),是比喻的一种。为什么要来这样两个类比呢?谁与谁类比?

生:人与白菜、芦荟类比。

师:鲁迅把自己与白菜、芦荟类比。你是什么感受?

生:把人类比作“物品”。

师:谁把人当作物品了?(学生静默)没有看出来啊。我们再读课文。(生集体读课文完毕,下课铃响起)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去思考,我们明天再来讨论阅读感受。下课!

第2课时

师:昨天我们阅读讨论到第5段,我们讨论到有人把人类比作“物品”了。今天我们继续阅读讨论。老办法,先将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毕)谁把人当作物品了?(过一会儿)还没有人想好啊,那要不要再花些时间好好想一想?(学生还是静默)仙台的医学院的几个职员在为鲁迅迁来搬去时有没有征求过鲁迅自己的意见呢?

生:他们应该征求了鲁迅的意见。文章里不是说“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师:但他们有没有询问鲁迅为什么不愿意搬,住这里方便不方便,还需要什么帮助照顾?

生(全体):没有。

师:对!所以他们还是没有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尊重当事人鲁迅,而是为了不是理由的理由非要他搬走不可,就让他移来迁去的,就好像把人当作了“物品”一样了,这就是鲁迅当时的真切感受,鲁迅感觉到他们给他的优待不是真正待他好和对他关心,而是把他当作“物以希为贵”的中“物品”罢了,所以鲁迅就不领情,还在后来写的这篇文章中对那些人用幽默进行了嘲讽。那么谁对他是真正的关怀呢?

生(大部分):藤野先生。

师:对。文章需要有对比,相比那几个教员给鲁迅的“优待”,只有藤野先生才对他是真正的关心,给了他鼓励和帮助。藤野先生在别人眼里和在鲁迅先生的眼中的形象是不同的。去年我们也已经反复说过,文章不但要有波澜曲折,文章中还要有对比。刚才我们分析了仙台医学院的“几个职员”不是真心待他好,而藤野先生才是真正关

怀他的唯一一个教员,把两者做了对比。但为了文章的曲折,还需要另外的对比,即从不同的人的眼里看同一个人。

师:在那些个留级生的眼里,藤野先生是什么样的?(生看课文)生:留级生们认为,藤野先生形象不好,暴露了他许多“丑事”。

师:那么,鲁迅有没有受他们的影响,开头对他的影响也不是正面的?

生:是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师:但后来为什么对他的影响发生了改变呢?

生:因为藤野先生真心关怀鲁迅。

师:从哪里开始?把课文读一读。

生:“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师:还有吗?

生:“‘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拿来我看!”

师:藤野先生为何要这样问鲁迅:“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生: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藤野先生怕他听不懂日本话,做不了笔记,所以这样问。

师:理解得很对。鲁迅是中国人,藤野先生怕他听不全懂日本话,才这样问。那么,接着藤野先生还为鲁迅做了什么?

生:给他修改笔记。

师: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笔记的事情一直持续了多长时间?

生:从藤野先生开始教一直到教完所有的课。

师:鲁迅对他给予的帮助和关怀持什么态度?(生读课文)

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师:是的。但如果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关怀心怀“感激”我们直

接就能看出来,那么鲁迅为什么又要感到不安呢?(学生静默)没有体会出来啊,那就老办法,读!(生读课文,读完还是静默)那么再读。(生再读课文)

生:他发现自己做的笔记被藤野先生改的地方太多,生怕给藤野先生添许多磨烦,所以感到不安。

师:嗯,分析得很好!就是这样。我们继续读下去。(生读课文)师:在我们读的这部分里可见,那时的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帮助有时还——

生:不领情。

师:不过,藤野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得帮助他。但在正好让鲁迅鼓起信心和希望的时候,让人失望事又不期而来。是什么呢?

生:是日本学生写信的那件事,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考及格了是藤野先生向他透露了考试题目。

师:最后怎么样了?

生:流言消除了,日本学生也把长信要了回去。

师:但鲁迅的心情却变得更失望了,甚至是绝望,最后因为电影事件,让他决意要离开仙台,不学医学了。藤野先生有没有挽留?

生:没有。

生:老师,课文“我的意见却发生变化了”这句里,鲁迅什么意见发生变化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请我们一起阅读第9页注释2。(生读注释2毕)读懂了?(学生点头)总之他的意见变化就是四个字:弃医从文。还有问题吗?那我们继续刚才的讨论:藤野先生为什么“但竟不说”,也就是没有挽留呢?

生:藤野先生知道即使挽留也没有用,他了解鲁迅不是随便作决定的。

师:我想这才是鲁迅写藤野先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鲁迅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的真正的原因,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啊,不愧是大师鲁迅先生值得纪念的老师。我们把课文最后两段来读一遍。(生读课文)

师: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为什么鲁迅说藤野先生热心希望的是“小”的是为中国,“大”的是为学术?

生:因为对藤野先生而言,为学术是他的职业使然,也是他追求的全部。他教学鲁迅就是为了让鲁迅学好医学,去为中国人治病。他教学鲁迅主要是为学术,而首先不是为中国。

师:对。我觉得,藤野先生对鲁迅好,是为了鲁迅能学好医学,能使自己的医学学术传到中国去,所以应该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中国”,因此鲁迅才这样说。有没有不同意见啊?(一会儿)没有了,我们继续另外的问题讨论。

生:老师,为什么鲁迅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师:谁思考好了,为这位同学解答。(学生静默)没有啊!忘记了到哪里去找啊。把课文这段最后两句话读一读。(生读课文)发现了没有?

生:“他的性格”,只是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但在别人心里和眼里就不一定伟大。

师:说得很好。鲁迅先生因为失望而决意要不学医学而离开仙台,弃医从文。最后他有没有找到希望。如果他找到了,那么他的希望又是什么?(学生静默)我们就来读课文最后一段。(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课文中哪些文字让鲁迅先生从失望里看到了希望。

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藤野先生的目光里,让作者看到的希望和勇气。

师:是啊,在我们任何人的心里,一位能给人鼓励和信心的老师肯定是值得让人记住的伟大老师。鲁迅到日本留学,从最初的失望——希望——再失望——再希望的反复循环中,因为有了藤野先生的帮助与鼓励而终于走出失望,找到了通过文艺为人生,为国家,为民众呐喊,并以此来改变民众的灵魂的希望。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藤野先生在给了鲁迅鼓励、照顾和帮助的同时,也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影响了鲁迅这位伟人。下课。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马琼芬 一、教材依据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部编版《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 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部编八年级上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上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

八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5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1)

5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为人正直,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的人。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文活动:你写我猜 选取一位你的现任老师,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写时隐去姓名,让大家来猜。 (二)探寻名人之路 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些事件? 交流点拨: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三)品文中妙笔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交流点拨: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

的原因所在。 2.这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的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再现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四)交流人生选择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2.他为什么离开东京? 交流点拨: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3.他为什么学医? 交流点拨: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又为什么弃医从文? 交流点拨: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5.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理文章线索 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想变化贯穿全文的。

藤野先生经典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经典教学设计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272133)朱则光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2.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诵读课文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设计】 一、聚焦“伟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书标题, 强调“藤”字。)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二、品味“伟大”: 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 ......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6《藤野先生》课时练 练 一、语基达标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宛.如(wǎn)樱.花(yīng)绯.红(fěi)油光可鉴.(jiàn) B.芦荟.(huì)和蔼.(ǎi)发髻.(jì)抑扬顿挫.(cuō) C.畸.形(jī)不逊.(xùn)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 D.匿.名(nì)教诲.(huǐ)解剖.(pōu)深恶.痛疾(w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诘责疑惑成群结队 B.驿站托词精通时事 C.优待枪毙好意难却 D.标致裹脚正人君子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 潮。 C.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喜爱。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 见。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 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反语)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6.如果你向同桌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 得一读 给人很多启发,值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 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 野先生??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 。 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7.鲁迅是绍兴人民心中不灭的灯。鲁迅记忆深处的民间故事、迎神赛会、社 伟 , 大 的 间 戏、无常、女吊等,成了绍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绍兴街 头巷 影院 、纪念馆 、电 鲁迅时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以鲁迅命名的马路、广场、学校 液 中 流淌 的血 扑面而来??对绍兴人民来说,鲁迅精神已融汇到了他们每一滴 宣(1)假如绍兴今年要举办“鲁迅文化旅游年”活动,请 你为其拟写一则 传语。 答: 下 合 你结(2)在绍兴火车站,外地游客李先生向身为志愿者的你问路,请 。(只写正文,不超过 90字) 路 图,告诉他坐公交到达鲁迅纪念馆的具体 线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师: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学习目标:(屏幕上显示) 1.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简洁概括事件。 2.掌握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的方法。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 生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 师: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给鲁迅先生以鞭策的先生。 (屏幕上显示)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筛选信息,思考: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屏幕上显示) 师:教你一招: 筛选信息的方法:(寻找相关段落-----提取关键词语。) (生读书5分钟) 生1:我找到文章第37自然段 师: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生1(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

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 师:请齐读倒数第2段。(生读第37自然段)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屏幕上显示) 师:教你第二招: 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人物和事件-----某人做某事)。注意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生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 师:是作业吗? 生1:讲义习惯了。(生笑) 生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 师:一下子说出了两件事,信息捕捉准确,而且用语简洁准确。 生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 师:在什么情况下问“我”的? 生3:了解实习情况时。 师: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生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 (师小结,并作板书: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师:这些事写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藤 野 先 生》微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堂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 光泽一中高雄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阅读品味;合作、探究,深入了解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通过典型事件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事件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时间安排:8分钟。 教学过程: 一、由课程导入本片段: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了课文的11---23段 二、思考并讨论问题 1、用准确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2、通过这几件事提炼出藤野先生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正确概括出事件及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板书设计 典型事件→人物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五、小结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并通过这几件事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在课堂中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光泽一中高雄英 1、教师自评: 《藤野先生》一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在对课文仔细研读后,把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作为本课教授重点之一。通过阅读品味、小组互助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老师的适当点拨使教学环节紧而有序,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 2、学生反馈: 本堂课让我们在阅读品味文章片段的基础上思考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同学们筛选材料,概括材料能力的培养,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展示答案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抓住人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今后的写作中可加以借鉴。3、同行点评: 师生互动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点拨到位,学生探究深刻,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的安排合理,重点突出,环节紧凑。直观的板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印象深刻。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演示型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检查预习 资源名称 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 课件介绍鲁迅生平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 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 素材类型 文本

水平 识记 开发 使用时间 2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扫除阅读障碍 初步了解鲁迅留学经历及藤野先生。 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学习,掌握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导入新课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过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鲁迅先生爱国情感的体现归纳总结

图像+文本感知下载 3分钟 图像+文本分析拓展性学习感知与升情评价 现有需修改 10分钟 图像+文本图像+文本文本文本 下载+开发 10分钟 10分钟 3分钟 7分钟 现有需修改 开发开发 归结全文,概括全文主题。 反馈练习能力训练写作训练,巩固探究成果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紧密挂钩,同时在收

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容易混淆的字。 2、课件介绍鲁迅生平:鲁迅的生平经历;最受鲁迅敬重的老师。 3、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相识);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4、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藤野先生的肖像照。 5、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6、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__人热情、友好、尊重。 7、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 说明: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日生活,并为之而奋斗。 2、知识与技能: 感知部分片断,把握人物品格;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把握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 品读语言,揣摩心理;联系实际,理解人物。 【重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理解了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文的。由于本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所以本节课就把重点放在把握人物的品格上,力争使学生对藤野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设计时,通过多个角度,遵循从初步感知,到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到理解人物最崇高的品质的思路,全面挖掘理解人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脉络,理清作者思路。 3、的主题。 二、师生合作,研习课文 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弱国的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倍受他人凌辱,而此时遇到了一位使自己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先生。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具有什么品格,影响了作者一生? 1、初读课文有关藤野先生的段落,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部分学生朗读作者和先生相处部分,其余学生思考。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⑴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生活俭朴热情诚恳正直求实 ⑵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先生的这种品质?教师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从具体语言入手,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

藤野先生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藤野先生 课前策划——知能准备 1、知识与技能:积累“绯红、诘责、畸形、深恶痛疾”等词语。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重)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难) 2、过程与方法:阅读情境体验概括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只写过三个人,便是寿镜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外国老师,鲁迅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何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展示。 课堂引讨——展示互动 1、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背景介绍:当时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鲁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去日本留学。1902年赴日,1904到1906年在仙台学医,1906奶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2、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活动:默读课文。给字词正音,释义。 学科代表出题,学生小组填空。 (2)教师补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fēi)红诘.(jié)责畸.(jī)形不逊(xùn) 深恶.(wù)痛疾: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杳.(yǎo)无消息:没有一点信息。

课堂引讨——精编精练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表格法) ⑴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日本的留学生活,请根据时间、地点的推移,理清文章内容。 ⑵学生填表 (3)教师点拨 结构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见藤野前 东京 决定转往仙台 见藤野 仙台 相识、相处、离别 离别后 离开仙台 深切怀念 二、认识藤野先生 (情境体验法、概括法) (1) 快速浏览课文,进行情景模拟,初步认识藤野先生。 ▲假设教师为“仙台警察局户籍科科长”,现场调查“藤野先生”户籍资料,请户籍科科员(学生)口头汇报。 仙台警察局人口登记表 户主全名: 藤野严九郎 供职单位: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 解剖学、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外貌特征: 黑瘦、戴着眼镜, 日常习惯;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顿挫的声调 开始讲课。经常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形象。 (2)浅谈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学生活动】请同学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3)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给每件事拟小标题,明确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找出相关事件,并拟写标题,并思考人物精神品质。 (4)概括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人物 事件 思想性格 添改讲义 待人热情 工作认真 负责。 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与藤野 先 生交 往 线索 藤 野先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精品教案

5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重点)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 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提问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提问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目标导学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①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②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③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提问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目标导学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提问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提问7: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提问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三、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济宁师专附中朱则光 【文本解读】 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 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 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但是通过“订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 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但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其为“伟大”,所以文章还没有止笔。接着,作者又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 如果说,刚一读到“伟大”,内心涌起的是模糊甚至是疑惑的话,在读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开始变得清晰,而在解读了其余看似闲笔的材料之后,“伟大”才变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他让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这才是对文本“人化”,而非“圣化”的解读。

《藤野先生》省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省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 师: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他的作品,对鲁迅及他的作品都不陌生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于他的哪部作品集? 生:《朝花夕拾》 师:“朝花夕拾”的本义是“早上的花傍晚拾取”,用来比喻成年后回忆青少年时的往事你还记得小学毕业时是怎么表达对老师的惜别之情的吗? 生:送给教师卡片 师:表达你对老师什么之情? 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生:送给老师一些自己做的小礼物 师: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相信同学们读下列字的读音应该没有问题,来小试牛刀 生:(读) 师:恶(wù)是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 生:恶(è)、恶(ě) 师:谁来读读下列词语的意思? 生:(读) 师:《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并结合课后的探究练习,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归纳为以下两点:(展示) 生:(齐读)1、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2、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厚的感情以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师:课前我们已经找出了有关写藤野先生的文字,请同学们浏览并思考:藤野先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不要忘了老师告诉你们的方法:要圈点、勾画、批注,并记好笔记,这样

课上完了,课后的探究练习也就解决了 生:(读第6、7、8自然段) 师:找得很仔细同学们帮助他归纳一下,从哪些方面写藤野先生? 生:外貌、语言 师:你感觉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治学严谨 师:很好,还有补充的吗?穿着怎样? 生:很简朴 师: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借助典型的事例课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同样的方法:圈点、勾画、批注 生:请看第15自然段:“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写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 师:是添改好还是修改好? 生:添改好,不仅是改,还将脱漏的地方增加了说明藤野先生非常负责 师:很好,足以表明藤野先生对我认真负责,格外关照还有其它事件呢? 生:请看第17自然段,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解剖图,虽然鲁迅是为了这幅图的美感,但是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并不因为美就将它移动位置 师:很好,在科学面前我们更应尊重的是事实 师:可以将这件事简要概括为? 生:纠正解剖图 师: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要求怎么样? 生:严格 生:还有两件事,体现在第21—23段,说明藤野先生非常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他对我的学习十分关心,热情诚恳第23自然段是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表现藤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 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 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 些无聊的事。 点拨:B 2、本文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 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 名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人。本文选自散文 集_______________。 点拨: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周 树人浙江绍兴《朝花夕拾》 3、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 点拨:B C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 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积极回答问 题。 复习上节课内 容,为新课学习 打基础。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 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这是侧面描写,用学生的话侧面衬托藤野先生 生活上不拘小节。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 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鲁迅的吃惊、不安和感激, 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 “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 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严格要求鲁迅 的特点。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 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 回事。” 这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野先生热 情诚恳、关心鲁迅的品格。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呢?” 这是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求 重点知识记录 下来。 积累重点知识。

余映潮《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课文.本单元学习地目地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赏析文中地人物、事件、景物地描写,品味精妙地语言.”本文地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地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地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地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地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地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地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地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地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地目地. 、学生分析: 经过进三年地学习,初三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地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具有好强,好胜地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地良好氛围.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还政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二、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个人地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地因素,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地角色.大家所熟悉地鲁迅先生也是这样. 师:我们学过鲁迅先生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地名字吗? 生:寿镜吾 师: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地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地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地印象和影响. (导语地设计,抓住学生初读中地漏洞,许多学生读后并没想到 ,鲁迅先生在私塾中地启蒙老师.导语地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地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地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地欲望.) (二)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地能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地事件,并用简洁地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 师:时间到,现在谁能概括?其他同学在注意听地过程中,针对文中所写内容可以加以补充更正. 生:)清国留学生地辫子很“标致” 生:)“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还有)“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出两个,表现很不错地,谁还能概括?积极发言 生:)初见藤野先生,)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 (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生:)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教“我”改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师: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地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生齐鼓掌) 生:)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师: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我”与藤野先生惜别;)回国后,忆藤野先生;)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地讲义 师:(小结)同学们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地洋老师地想法查找并完成了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