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常见的教学评价有以下三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把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
2.上位学习答: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上位学习就是认知同化过程的一种方式。
3.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有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等人。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①力求成功的意向;②避免失败的意向。
阿特金森创建了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趋向成功的动机受三种因素的影响:①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②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③成就需要(Ms),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这三种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
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4.教育准备说答:教育准备说也称教育预备说,是指教育要为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201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感谢凯程陆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大贡献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解析】B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解析】D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B.认识发展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解析】A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解析】D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解析】A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坚持立德树人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析】A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7.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核心课程【解析】A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
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A.程序教学模式B.掌握教学模式C.探究教育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解析】CABD均属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17所院校2017年333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 2.教科书 3.学习动机 4.知识 5.教育目的 6.德育 二、简答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4.简述孔子的教育方法 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理论思想 2.论述道德不良的成因和措施 福师大 2017 年 333 真题 一、名解 16 六艺教育 17 大学院制 18 新教育运动 19《国防教育法》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年 333 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教学方法 3.苏格拉底法 4.学校管理目标 6.稷下学宫 二 简答 1.简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列举中国五大书院 三 论述 1.论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3.论述建构主义中的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 4.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年 333 真题 一:选择题 1、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的是 2、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家是 3、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评价是什么评价 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 5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6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7 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8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三、论述 1 联系实际论述课程内容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2《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 案》及其对教育民主化的作用 3 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学生品德发现的作用 4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其条件 湖师大 2017 年 333 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庶富教. 2.五育并举. 3 道尔顿制. 4.理想国. 5.元认知. 6 顺向迁移 二、简答题: 11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为什么教育学研究要研究问题。2.实施教育的机构。 3.晏阳初的三大教育四大方式 4.朱子读书法 5.人本主义思潮
2017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论语答:《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先秦诸子散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论语》首创“语录体”,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虽有其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2.师生关系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这种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3.教育评价答: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纵观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大致经历了古代的传统考试、近现代的科学测试和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不同时期。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教育情况、改进教育效果、区分教育水准、激励教育热情和引导教育改进。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选择填空把书名,理论思想,选择对应的人名(如赫尔巴特、陶行知、陈鹤琴等,都是中外教育史上相当重要的人物)二、名词解释1.操作性条件反射答: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其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因此,也把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或行为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人的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并对强化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行为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预测、控制、塑造和矫正行为。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长期实验与反复计算后,根据实验结果所描绘出的遗忘进程的一条曲线。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这条曲线。
他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一般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不仅很快,而且忘得很多,以后逐渐缓慢。
即先快后慢。
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此外,遗忘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出于资产阶级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求,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答:教师劳动对象、手段、产品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劳动具有了一系列的特点。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师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导致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和学生集体,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意识、情感、意志、学识与品行。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学生教好,即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统一、充分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与品德;既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与自然作斗争,又要使他们适应现有的社会关系,适应社会生活。
③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统一的过程。
在教师的劳动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是劳动的主要手段。
传递和转换就是使社会所要求的以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财富,成为学生个人的财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消化知识,领会、把握知识,然后采用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财富。
④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工具是教科书、教具等。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之前,必须先掌握、理解它,把凝集在教科书中的智能、情感、世界观等完全转化为自身的智能、情感和世界观。
这就意味着教师劳动有着比其他专业脑力劳动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与实现知识等转化有关的多种能力,如分析教材的学习能力、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板书与绘画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说服人的能力,等等。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大教学记》4.“三纲领,八条目”5.元认知6.发现学习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简析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浅析德育过程的特点,并谈谈现实中如何提高学生德育。
4.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论述题1.评述蔡元培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
2.论述教师素养的要求。
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
4.试论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评价。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答: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如果其价值性问题不确定,教育目的也难真正得以确立;价值性问题明确了,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也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①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指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等。
②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指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法国的涂尔干等。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其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2.实科中学3.学科课程4.要素教育5.发现学习6.以吏为师二、简答题1.谈谈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3.简述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4.简述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课程内容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2.论述《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及其对教育民主化的作用。
3.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学生品德发现的作用。
4.论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其条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答: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天理,人人都有良知,且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不会减少,但一般人的良知常被私欲所蒙蔽;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即是封建伦理纲常。
致良知的“致”,是指人们克灭私欲的认识和修养功夫。
通过“致”,使“良知”得以明白或恢复,即“存天理,去人欲”,也就是使得人人都能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去行事。
“致良知”是要实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实质就是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封建道德观念的“顺民”,维护封建伦常的社会秩序,以图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2.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中等学校,也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实科中学不像文科中学偏重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学,而比较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讲授。
近代科学革命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科学校开始在德国出现,通常认为1708年德国西姆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径济学实科中学”是最早的实科中学,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学也出现了向实科教育发展的倾向。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333 真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 真题
一、选择题(顺序不定)
1. 桑代克出版的著作
2.提出“量力”的人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4.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
5.教育的实质
6.最早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的人
7.最早提出量力的人
8.随人分限所及
9.多选:激发学习动机的因素
10.多选:还有稷下学宫的特点
11.多选:苏格拉底方法
二、名词解释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自我效能感
3.教学目的
4.教学设计
5.新教育运动
6.课程
三、简答
1.人文主义教育
2.进步主义教育
3.1922 新学制
4.当代教学观念发展的趋势
5.学习策略的教学条件
6.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四、论述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
3.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的观点及启示。
(完整版)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0-2019
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共20分,每题1分,请标注题号顺序依次写在答题纸上)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起源与人的心理模仿。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7、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迸行培养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9、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
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师即研究者。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12、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3、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学习氛围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4、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15、2。
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16、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
()17、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8、根据广义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19、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和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20、一般认为我国的课堂教学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三、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心系学习法人过程和条件。
(经典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6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是。
2.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提出者是。
3. “美国公立学校之父〞是。
4. 古埃及没有设立的学校类型是。
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6. 活教育是谁提出的?。
7. 教育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是。
8.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谁的思想?。
9. 近代第一个实行的学制是。
二、辨析题1.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遵循了儿童的身心开展特点。
3. 建构主义的核心教学模式是程序教学。
4. 稷下学宫具有同时代私学与官学不具有的特点。
三、简答题1.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2.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和实质。
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4. 简述校本课程、隐性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含义。
四、论述题1. 论述教师专业开展的内涵以及如何开展。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 3.贺拉斯•曼4. 骑士学校5.《大教学论》7. 赫尔巴特出版了《一般教育学》二、辨析题1.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错误。
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我们所说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其他物种由于没有意识、思想,当然就没有基于意识和思想的社会活动,当然也就没有教育现象。
至于动物的生存本领,那只是动物的遗传性本能,不属于社会现象,因而不属于教育活动。
2.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遵循了儿童的身心开展特点。
【答】错误。
《国防教育法》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不是强调尊重儿童身心特点。
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高涨。
1958 年,美国公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有:加强一般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天才教育〞;增拨大量经费。
法案冠以“国防〞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对此的重视,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2017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题
1.论语
2.师生关系
3.教育评价
4.教育研究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我国教育目的之精神实质是什么?
3.学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影响人发展的机理。
1 / 2
2.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要求。
3.综合课程的内涵,优势与不足。
四、实践探索题
1.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和培养学生班集体。
2.如何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五、材料分析题
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材料。
材料大意是“虎妈”对自己的两个女儿采取高压管理措施,大女儿被耶鲁大学录取。
二女儿从2岁开始拉琴。
“米爸”把二女儿拉琴的照片传到了网上。
引起了大家讨论:网友A: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特长,可以从小培养。
网友B:孩子心智不成熟,会给孩子带来生理上的压力。
网友C:有痛苦的童年才有成功的成年,加油!
2 / 2。
重庆师范大学2010-2018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共20分,每题1分。
请标注题号顺序依次写在答题纸上)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起源于人的心理模仿。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7.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9.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师即研究者。
()11.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12.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3.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4.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15.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16.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
()17.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8.根据广义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19.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20.一般认为我国的课堂教学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三、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重师大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重庆师大一、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3.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含义。
二、考试分析与应试策略一、考试介绍《教育综合》是教育硕士(Ed.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教育综合》考试力求反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教育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育专业人才。
1.考试形式《教育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内容共包含四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
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2.题型与分值以样卷为依据,《教育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有三种,分别是:(1)名词解释题,一般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简答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由于《教育综合》科目是院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规定的考试大纲,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命题方面呈现出很强的灵活性,题型和分值与样卷可能有较大区别,这其中体现着命题者的独特思路。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是参考命题指导将试卷按照科目分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四部分,并曾在2013年将真题题型、题量和分值调整为:名词解释题(共5题,20分)、简答题(共5题,50分)、论述题(共4题,80分)。
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3.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含义。
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教学2.结构主义教育3.《学记》4.要素教育5.学习策略6.问题解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分)1.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和教育目的论思想。
3.简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乡村教育实验。
4.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贡献。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试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自我效能感2.陈述性知识3.苏格拉底法4.学在官府5.监生历事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二、简答题1.简述《学记》的思想。
2.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3.简述教学的任务。
4.简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缺陷。
三、论述题1.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思考能作为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吗?2.论述学生品德不良的纠正机制。
3.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素养。
4.联系实际,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发展。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自我效能感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于1982年提出的,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和控制行为,并通过行为调控影响行为结果。
而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调控主要表现在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对于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以及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这四个方面。
班杜拉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2.陈述性知识答:陈述性知识是指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也称为“描述性知识”。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安德森。
他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它的学习要经历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等值关系;对事实进行归类,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理解概念、事实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的步骤。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题
1.新教育运动
答: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
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这些“新学校”的实践,很快在欧洲各国以及美国得到热烈的反响,并从而形成广泛的新教育运动。
传入美国后,立即与刚刚开始的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声势更大的现代教育运动,并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获得理论上的论证。
后来,在美国相继产生的加里学校体系、温内特卡制、道尔顿制以及设计教学法等教学制度与方法,基本上都属于新教育的范畴。
新教育运动不仅是在思想观念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否定,还通过教育行动诠释出新的教育精神,但是无法摆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答:五育并举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
它是由蔡元培于1912年初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
最高境界。
学校中每种教学科目虽于“五育”各有侧重,但又同时兼通数育。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有定向、调控、评价等作用。
4.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按教学科目编制的,它反映某一门学科的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
它一般由说明(或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说明部分是统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的主体。
课程标准在贯彻与落实课程方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不仅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好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也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的有效工具。
5.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
它对学习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
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
6.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
答: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
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1)人文主义世界观: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鲜明的反映。
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2)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①人文主义教育产生的背景
a.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
b.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
c.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
d.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
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潮,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人文主义教育发展历程
按照发生地点它分为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按照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前期人文主义教育和后期人文主义教育。
为了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十分重视教育问题。
他们发表有关论著,或兴办学校,从事教育革新。
他们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否认教会宣传的“原罪说”,反对封建教会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怀儿童,信任儿童。
他们认
为应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是他们所理解的“和谐发展”,已不单纯是古代希腊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恢复,而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上层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多方面发展的要求,以便从事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独立活动。
(3)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基本特征上毕竟有共通之处,这些特征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主义;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4)人文主义教育的影响: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教育革新,虽然当时只在少数学校见诸实现,但它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削弱了封建教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冲击了整个经院主义的学风,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
2.简述进步主义教育。
答:进步主义教育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起源于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
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其代表人物有帕克尔,杜威等。
(1)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背景:
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他们揭露了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进步教育理论源自于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之后,杜威的教育理论对进步教育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进步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②成型(1918~1929年);③转折(1929~1943年);④衰落(1944~1957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的传统教育,强调严格训练,注重记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克受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于1870年首先引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原则”。
20世纪初杜威将其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领域,其实验和理论更壮大了进步主义的声势,甚至远播至中国。
1910至1920年,美国建立了许多新学校,许多旧学校也加入进步主义的阵营。
都市地区的学校更广泛地采用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设计教学法。
这些学校的特色是儿童本位、较宽容的训导、男女合校、课程实验等,不重视学业与考试,鼓励艺术与手工学习。
1919年进步教育学会成立,1930年达到全盛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进步主义的教育并不能提高知识水平,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逐渐衰退,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宣告了这个时代的结束,但是进步主义的思想至今对美国教育仍有影响。
(3)进步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①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②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③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