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水厂设计及典型给水处理工艺

合集下载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水厂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最终转化为符合居民生活用水标准的流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给水厂工艺流程的简要概述。

首先,原水的获取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基础。

原水一般从水源地(河流、湖泊、水库等)进行取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给水厂。

取水时需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如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去除悬浮颗粒等。

然后,原水进入给水厂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进行净化。

首先是物理处理阶段,其中包括混凝、沉淀过程。

混凝是将原水中的碎块物质、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凝结物,以方便后续的沉淀。

沉淀是将原水中的悬浮颗粒、泥沙等沉降到底部,净化水中的颗粒物。

接下来是化学处理阶段。

主要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进行水质调节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比如,加入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化学药剂来去除原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加入消毒剂如氯等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然后是中水处理阶段。

主要是对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絮凝物进行处理。

一般采用沉淀池和过滤器来去除水中的残余颗粒物和污染物。

接下来是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深度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设备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异味、色度等。

最后是杀菌消毒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常用的方式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液氯消毒等。

最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就达到了符合居民生活用水标准的要求。

这时的水经过水箱储存后,就可以通过给水管网输送至各个用户家庭。

在输送过程中也要注意维护水质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总之,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多环节的处理过程,通过物理、化学处理等多种方法将原水净化处理为符合居民生活用水标准的水质。

这个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供水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教程ppt课件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教程ppt课件
氯 ↓
井水→ 清水池 → 管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水处理工艺流程内容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3、过滤
• 定义:指用石英砂等粒状材料滤料层截留 去除水中颗粒杂质的处理技术,相应的处 理构筑物称为快滤池,简称为滤池。
• 给水中常用的滤池有:普通快滤池、双阀 滤池、虹吸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移动 罩滤池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沉淀
• 定义:沉淀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水中比 水重的悬浮物、混凝生成的矾花等从水中 分离的方法。
• 沉淀池的池型:平流式沉淀池、斜板式沉 淀池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六、管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管网的布置
• 管网布置的要求:
• 絮凝反应池: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进入絮凝反应池中, 通过颗粒间的絮凝作用,矾花颗粒逐渐长大,从而沉淀下 来。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某城位于湖北省某地长江沿岸,现拟建造近期4.5万吨/天,远期9万吨/天,厂址处于长江北岸沿江大道旁,地面平均高程39.00米的一座净水处理厂。

该地区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所取长江水,夏季高峰期浊度为3000~5000NTU,冬季浊度为400~500 NTU,平均为800~1000 NTU。

平均水位为38.00米。

已知清水池水面高程采用40.50米,清水池最低水位36.00米。

二级泵房出水管中心线高程为37.40米。

净水厂距市区8公里,根据计算二泵房水压要求54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市区用户水压。

1.2设计任务(1)方案比较并确定水处理、预处理、沉泥处理等工艺流程;(2)选定各类构筑物形式和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3)厂内各类管线的定线和水力计算;(4)选定辅助构筑物和建筑物;(5)给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

(6)提交设计说明计算书、水厂平面布置图(1:500),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一张。

(计算机绘图或者手绘均可)第二章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2.1工艺流程的比较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 ,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 ,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

3.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重 力 式 无 阀 滤 池
普通快滤池
4、消毒
• 目的: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 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原生动物的包囊等, 以防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 • 方法:氯消毒(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二 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 水厂一般采用液氯;小型消毒如游泳池水消毒等, 多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临时性消毒多采用漂白 粉。我们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2、沉淀
• 定义:沉淀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水中比 水重的悬浮物、混凝生成的矾花等从水中 分离的方法。 • 沉淀池的池型:平流式沉淀池、斜板式沉 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斜板式沉淀池
3、过滤
• 定义:指用石英砂等粒状材料滤料层截留 去除水中颗粒杂质的处理技术,相应的处 理构筑物称为快滤池,简称为滤池。 • 给水中常用的滤池有:普通快滤池、双阀 滤池、虹吸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移动 罩滤池等。
源水→混凝→沉淀→过滤 →清水池→管网
↑↑ 预加氯 混凝剂
↑ 氯
• 2、地下水为水源时饮用水常规处理的主要 去除对象是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对于不含有特殊有害物质(如过量的铁、 锰等)的地下水,应用水处理只需要进行 消毒处理就可以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处 理工艺见下图:
氯 ↓Βιβλιοθήκη 井水→ 清水池 → 管网• 絮凝反应池: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进入絮凝反应池中, 通过颗粒间的絮凝作用,矾花颗粒逐渐长大,从而沉淀下 来。 • 絮凝反应池可分为机械搅拌与水力搅拌两大类。 • 机械搅拌反应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可以适应水质水量的 变化,便于调节,不足之处时增加了电机的维护工作量, 且部分设备在水下,不便维修。 • 水力搅拌是以水流流动起到搅拌作用,使矾花颗粒絮凝长 大。

(完整版)自来水厂设计

(完整版)自来水厂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序号:xxx大学城建学院给水排水系2015年9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资料 (2)1.3 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 (4)2.1 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4)2.2 拟设计方案流程图 (6)第三章混凝工艺计算 (11)3.1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11)3.2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4)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4)3.4 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设计 (14)第四章沉淀工艺计算 (15)4.1 设计参数 (16)4.2 平面计算 (17)4.3 进出水系统 (18)第五章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0)5.1 设计参数 (21)5.2 设计计算 (21)第六章消毒和清水池设计 (22)6.1 加氯消毒 (22)6.2 清水池计算 (22)第七章二级泵站的设计 (23)7.1 设计参数 (23)7.2 设计计算 (24)第八章水厂总平面布置 (2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湖北某县城原有水厂水厂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质水量的要求。

为解决城市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当地市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以补充城市供水能力。

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划处理水量为10万立方米/天,近期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

该厂的水源为湖北某县城水域,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水质标准,原水水质其中的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的要求,需要处理的为水源的浊度、残渣及细菌的灭活。

由于水源水质良好无需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所以该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常规处理工艺。

即: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用户。

主要构筑物为:絮凝池、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安全、干净、优质的饮用水,给水处理厂的建设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的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原有的供水设施逐渐老化,处理能力和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新建一座现代化的给水处理厂迫在眉睫。

二、设计规模根据城市的规划和人口预测,确定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为每日处理_____立方米的原水。

这个规模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三、水源选择水源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取水成本等因素。

经过实地勘察和水质监测,选择_____作为主要水源。

该水源水质相对较好,但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四、工艺流程设计1、预处理格栅:用于去除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杂物,如树枝、树叶、塑料袋等,以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去除原水中的砂粒等较重的无机颗粒,防止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磨损设备和淤积管道。

2、常规处理混凝: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等,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

沉淀:经过混凝后的水进入沉淀池,使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下来,从而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

过滤:沉淀后的水通过过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和微生物,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石英砂、无烟煤等。

3、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为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色度,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消毒: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二氧化氯、紫外线等。

五、主要构筑物设计1、格栅间设计尺寸:根据处理水量和格栅的类型确定格栅间的尺寸,确保格栅能够有效地去除杂物。

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格栅类型,如机械格栅或人工格栅,并配备相应的驱动装置和清渣设备。

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与典型案例!

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与典型案例!

当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风险。

尽管推进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集中整治工作并取得极大成效,但2020年3月28日发生的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钼矿尾矿库4号溢流井倾斜事故造成铁力市第一水源地关闭的事件,提醒我们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从未离去。

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曾一度引起人们对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担忧,疫情严重地区水厂采取了控制出水浊度和强化消毒等预防性措施。

另一方面,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饮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供水系统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充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饮用水水质新期待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上海市、深圳市、雄安新区、海口市江东新区、武汉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已(拟)发布地方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出了比现行国标更为严格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期望通过标准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净水工艺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因水质改善而提高获得感。

针对第一个问题,应贯彻底线思维,提升供水系统应对水源水质污染风险的能力。

饮用水水质安全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提供合格水、放心水是供水系统的最基本要求。

针对第二个问题,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供水系统建设标准,提供更优质、更健康、更好喝的饮用水,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基于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多级屏障工艺——全流程工艺在国内水厂建设中开始得到较多应用,建成了一批全流程水厂。

1供水系统多级屏障理念及全流程工艺概念的提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设立了“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构建了我国“从源头到龙头多级屏障工程技术体系”和“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管理技术体系”。

这是水专项十多年研发的重大成果,而贯穿其中的“多级屏障”理念,直接引领了近十多年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发展方向,促进了以臭氧-活性炭、膜分离、紫外消毒等为核心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多级屏障工艺在供水厂日益广泛的应用。

给水处理厂设计

给水处理厂设计

水厂的设计原则:(1)水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能力,应以最高日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来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2)水厂应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

根据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亦作分期建造的安排。

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并应考虑与原有构筑物的合理配合。

(3)水厂设计中应考虑个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4)水厂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逐部提高。

(5)设计中必须遵循设计规范的规定。

一.给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确定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絮凝池排泥等方面,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工艺采用5%,故给水厂的设计处理量是:Q=Q d(1+5%)=140000×(1+5%)=147000m3/d=6125m3/h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确定: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取决于原水水质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本设计的水源是地表水(河水),但由于引水工程中采用了混凝预沉构筑物,因此除汛期外净水厂原水浊度变化不会很大。

由于该供水厂供水规模较大,供水质量要求较高,结合我国城市供水对供水水质要求有所提高的情况,通过对各种工艺的比较及目前技术方面的要求,采用基本处理流程如下图:图1-1 净水厂工艺流程图二. 水处理构筑物选型及工艺设计计算1.配水井:净水厂内反应沉淀处理工艺共分为四组。

每组设计2座处理构筑物,设计一座配水井。

1.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Q/4=25.52m3/min,水力停留时间T=4.0min。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1.给水厂处理规模及流程1.1.给水厂的设计规模给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以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

为"GXlO'm'/d (包括水厂自用水量)1.2.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由于地表水水源水位变化不大,原水的浊度、色度、有季节性的变化。

所以选择以下处理工艺:I PAC I氯消毒原水 T 静态混合器~~H折板反应池一~T斜管沉淀池|M普快滤池 _叶清水池2.配水井的设计计算本设计总设计水量Q=17.6X104m3/d.处理工艺分为2个系列,每一个系列姓理水量17.6X 1()4/2=8.8X 104m3进水管管径确定:Q=17.6 X 10d m3/d=2.04m3/sD= I— ^1500mm» v=1.15m/sM nv出水管径确定:Q=2.04/2=1.02m3/sD= RIOOOmm, v=1.30m/s配水井水利平衡时间取30s,则容积为:V=Qt=2.04X30=61.2m3水深取4m,则面枳S=61.2/4=15.3m2分为两个系列,则每一个系列平面面积S =15.3/2=7.65m2则长X宽=3 X 3=9m2堰宽取长的1/3为lm则配水井总长:L=0.2 X 2+1.0 X 2+0.2 X 2+3.0X 2+0.2 X 2+0.4X 2+1.5=11.5m宽:B=3+0.2X2=3.4m高:H=4+0.3=4.3m3.混凝设施水的混凝是指水中杂质微粒和混凝剂进行混合,絮凝形成较大絮凝体(即硏花、绒粒或者紫状物)的过程。

它是近代水质净化处理的首要环节。

3-1.药剂选择根据原水的水质水温和pH值的情况,选用混凝剂为聚合氯化侣,投加浓度为10%。

优点: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

、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o 操作方便,I 傍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较低。

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不需要加助凝剂。

3.2.药剂配制及投加方式的选择混凝剂的投加分干投与湿投法两种。

水厂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设计书

水厂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设计书

水厂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设计书1. 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总用水量 最高日供水量为d m Q d 344210=设计总用水量sm d m d m Q Q d /564.0/48631/1.1442101.1333≈=⨯=⨯=采用一用一备的设计,两套设计系统一样 则一套系统的流量为s m d m Q Q /282.0/5.24315248631231==== 1.2 净水流程根据水质资料分析,本设计采用常规处理流程原水 混合 絮凝 过滤 消毒 二泵站 城市管网1.3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1.3.1 混合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1)管式混合器的流速不宜小于1m/s ,投药后的水头损失不小于0.3~0.4m 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m v q D 5.044.114.3282.044=⨯⨯==π取D=500mm ,此时v=1.44m/s ﹥1m/s ,满足条件(2)水头损失计算公式:n D Q h ⨯⎪⎭⎫ ⎝⎛=4.421184.0采用2个管式静态混合器,即混合单元为2,则m h 4.025.0282.01184.04.421=⨯⎪⎭⎫ ⎝⎛= 总时间T=5s1.3.3 验算G 公式T gh G υ= 16883510006.14.08.9--=⨯⨯⨯=s G 满足规规定700~10001-s 的要求 2.絮凝设计2.1 面积及尺寸计算设计水量为:Q=24315.5=0.2822.2 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V=QT式中V ——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Q ——单组设计处理水量()T ——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

设计中取T=12min。

2.3 每组池子面积f水深H=4.2m 2.4 每组池子的净宽2.5 每组池子的净长2.6絮凝池的布置絮凝池的絮凝过程为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将絮凝池分成5格,第一第二格为絮凝第一段,采用单通道异峰折板,每格净宽0.85m。

第三第四格为絮凝第二段,采用单通道同峰折板,每格净宽0.85m。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设计献综述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设计献综述
? 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也有选用二氧化氯-臭氧联合工 艺。
二氧化氯-臭氧联合工艺
?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能快速杀灭病菌; 二氧化 氯是一种强消毒剂, 具有高效、持续的消毒效果, 两者 有机结合, 从而能更有效确保出厂水的微生物安全。
预处理
深圳市南山水厂
常规处理
深 度 处 理
江苏吴县水厂工艺流程图
? (一)混合:水泵混合、机械搅拌混合方式和管式静态 混合器
? (二)絮凝:机械和水力絮凝两大类 ? (三)沉淀:主要有平流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 ? (四)过滤:滤池形式很多,其主要差别在于滤料级配
及冲洗方式的不同。
(一)混合
? 水泵混合:使用气液混合泵,可以提高溶气液制取效 率、简化制取装置、节省场地、大幅降低初次投资、 节省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 仅使用混凝剂,由于原水温度、pH往往不是混凝剂的 最佳温度,常不能达到较好的混凝效果,而混凝剂的 消耗量一般比较大。因而,现在的工艺多采用加入助 凝剂的方法,以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
? 传统工艺一般采用加氯的方式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称 为前加氯),一方面可以消毒,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助 凝,但往往处理效果不佳,而且易产生氯代甲烷等强 致癌性物质。对于受到污染的水源,加氯量通常很大, 造成成本的增加。
(四)过滤
? 滤池型式很多,其主要差别在于滤料级配及冲洗方式 的不同,一般大、中型以上水厂较适宜采用的滤池型 式为气水反冲均粒滤料滤池和翻板滤池。
1、气水反冲均粒滤料滤池
? 气水反冲均粒滤料滤池在大型水厂中使用最为广泛, 与普通滤池相比,滤料截污能力强,出水水质较好,气 水反冲洗均匀彻底,冲洗水量较小,周期较长,采用自 动化操作管理,运行管理要求比较高,适合于规模较大、 总体水平较高的大、中型水厂。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2024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2024

引言:水厂工艺设计方案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的水源,结合水质分析和需求,设计出适合该水源的水处理工艺。

该方案要考虑水源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工艺可行性等因素,以达到高效、稳定、经济的水处理效果。

本文将就水厂工艺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概述:水厂工艺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去除,同时调整水质参数,提供适用于生活、工业等用途的高质量水源。

该方案包括前处理、主处理、后处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艺设计要求。

正文内容:一、前处理环节1.原水质量评估:对原水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原水污染情况,确定预处理工艺的设计要求。

2.原水混凝:采用混凝剂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等聚集成较大的物体,方便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3.沉淀:将混凝后的水体静置,使悬浮物和浑浊物沉淀到底部,进一步净化水体。

4.过滤:通过不同孔径的滤料,将沉淀物、悬浮物进一步过滤除去,得到较为清澈的水体。

5.活性炭吸附:使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

二、主处理环节1.膜分离:采用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将水中的微生物、溶解性离子等污染物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2.氧化沉淀: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易沉淀的物质,通过沉淀将其去除。

3.活性炭吸附:再次采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

4.高级氧化: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等技术,对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

5.调节水质:调整水中的PH值、硬度、溶解氧等参数,使其符合使用需求。

三、后处理环节1.消毒:采用氯、臭氧等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消毒,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2.除盐:对需要去除盐分的水源,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离子,得到淡化水。

3.重金属去除:采用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确保处理后的水符合标准。

4.调节水质:根据不同用途的需求,进一步调节水质参数,如硬度、PH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有效的方 法,可在砂滤池后再加设臭氧/活性炭处理,如图 23-4。
混凝剂 O3 混合 澄清池 砂滤池 臭氧接触池
原水
用户
二级泵房
砂滤池 CL2
活性碳滤池
图23-4 受污染水源处理工艺(Ⅰ)

受污染水源还有其他处理工艺。例如有的 在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有的 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图 23-5为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图。
混凝剂 原水 生物处理 混合 絮疑沉淀 过滤
消毒剂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23-5 受污染水源处理工艺(Ⅱ)
10.3.3 生活污水回用工艺
回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1.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为回用水水源的 水处 理工艺流程
(1)物理化学处理
混凝剂 消毒剂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絮凝沉淀或气浮 污泥
过滤
消毒
中水
(2)生物处理与物理化学处理
快 滤 池
吸水井 配 电 室 清水池
排 水 泵
平流沉淀池
二 级 泵 房
图23-6 水厂平面布置
92.3m
吸水井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 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 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 计算确定,并留有余地。 图23-7为图23-6中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各构筑物之 间水面高差由计算确定。
消毒剂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生物处理 污泥
过滤
消毒
中水
2. 生活排水为回用水水源的水处理工艺流程 (1)二段生物处理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一段生物处理
沉淀池 污泥
二段生物处理
沉淀池
过滤
消毒
中水

(2)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结合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生物处理
过滤
混凝剂
消毒剂
混凝沉淀或气浮 污泥
消毒
中水
10.4 水厂的平面及高程布置
1. 水厂的平面布置 水厂的基本组成分为两部分: (1)生产构筑物和建筑物,包括处理构筑物、清水池、二 级泵站、药剂间等; (2)辅助建筑物。其中又分生产辅助建筑物和生活辅助建 筑物两种。前者包括化验间、修理部门、仓库、车库及 值班宿舍等;后者包括办公楼、食堂、浴室、职工宿舍 等。
作水厂平面布置时,应考虑下述几点要求:
图23-7 水厂高程布置
10.5 水厂的生产过程监控与自动控制

水厂内检测仪表的设置

水厂自动化设计要求
10.6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计算实例
10.6.1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源水水质情况和该市自来水公司现有水厂的生产运转经 验,决定近期和二期仍采用常规处理工艺,远期考虑增加生物预 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同时,为了节约投药量,提高水厂自动化 水平,决定采用已较成熟的自动加矾、加氯技术。在常规处理工 艺中,注意选择适合水源水质、水厂规模和地形特点,并有利于 提高出厂水水质的处理构筑物。这些构筑物主要包括:隔板、折 板组合式絮凝地、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和V型滤池。此外,为了保 护湘江水源,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均进入回收水池浓缩, 上清液回收,下部沉泥用来回填水厂及其周围洼地。
27.93(P=97%) 21.50
取水头部 取水泵 房
24.00
孔 室 折板 絮凝 池
平流 沉 淀 池
V 型滤 池
清水池
吸水 井
送 水 泵房
图23-11 四水厂高程布置图

2 厂内排水 厂内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水 体,污水近期排入化粪池,溢流水进入农灌系统。 待城市下水道形成以后改道排入城市下水道。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23-2 地表水一次净化工艺流程

当原水浊度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 凝沉淀(或澄清)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应增 设预沉池,工艺流程见图23-3。
混凝剂 原水 预沉池或沉沙池 混合 絮疑沉淀池 滤池
消毒剂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澄清池
图23-3 高浊度水处理工艺流程
10.3.2 工业用水处理工艺
控制台。 各PLC站均由一块电源模块,一块CPU(中央处理器)
模块,一块通讯模块以及若干块输入输出(I/O)模块组成。
中控室由2台分别用于生产管理与监控的entiumi II 400计 算机及2台Epson彩色打印机组成。
2 控制原则 1) 依据PLCI/O模块,涉及PLC自控的设备,均可通过 在机旁控制箱手/自动转换开关、在PLC站操作面板XBT上 Local/Remote设置来实现机旁控制箱、PLC站XBT、中控 室监 控计算机三地控制。 2) PLC站XBT上均能够显示与设置该站现场操作所涉 及到的所有自控设备、仪表等运行参数上下限报警值,同时 这些参数均可通过网络线传输到中控室监控计算机,由它来 进行控制。 3) 每个PLC站均设置2个复们按钮(警铃复位、故障复 位)、1个警铃、1个故障指示灯。任何自控设备故障由该 PLC站的警铃、故障指示灯报警。在故障解除后,方可通过 PLC站XBT、中控室监控计算机复位,若未复位故障报警 ,该设备不能运行。

水厂平面布置一般均需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 以便确定在技术经济上较为合理的方案。图23-6 为水厂平面布置一例。
56.3m 综 合 楼
163.7 m
公 路
小桥
机 修 二 级 泵 房
警 卫 室 仓 库
69.7m
车 库

取 水 干 渠
159.5m 喷水池 清水池
快 滤 池
加氯加药间
药剂库
翻砂场 平流沉淀池 隔板絮凝池
6. 加矾、加氯系统
10.6.3 水厂总体布置
1 构筑物布置
孔室折板絮凝池 加 药 间 平流沉淀池
V 型 滤 池
清 水 池
综 合 办 公 楼
大门

吸 水 井
配 水 泵 房 配 电 间

机 修 车 间
回收 水池 回 泵 收 房 露天堆场 远期污泥处理及深度处理预留用地 浴 室 食堂
图23-10 四水厂平面布置图
耗、安全供水。
2 设计特点
1) 主要仪器设备从国外引进
2) 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流程 3) 水厂自动化程度高 4) 采用潜水泵站取代离心泵站 5) 对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处理
67.95
预加氯 加矾
68.30 67.80 67.50 66.79 69.09 64.50 67.48 63.70 64.00 63.69 60.32 64.00 63.70 59.50 57.40 63.30 63.00
加氯
44.05(P=1%)
45.50 42.00 36.00
64.00
59.90
10.3 给水厂工艺流程与主要构筑物的选择
10.3.1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 由于水源不同,水质 各异,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 成和工艺流程由多种多样。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处 理工艺流程中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 滤及消毒。工艺流程见图23-1。
消毒剂 原水 混合 絮疑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集水槽 导流墙
虹 吸 式 排 泥 机
排泥管 DN300
1800
配水花墙 28002800 2800 9600 2000 10000 27000 27000 27000 10000 1500
500
图23-8 絮凝沉淀池平面图
3625 3500 3500 3625 3760 3625 3500 3500 3625
3 中控室计算机监控系统 中控室监控计算机采用Windows NT 操作系统,与各 PLC站之间通过ETHERWAY通讯联络实现资源共享,各 PLC站之间通过FIPWAY联络除了对本站设备进行操作显示 外,还可了解其他站的情况。所用监控软件为INTOUCH, 该软件人机界面好,能根据需要画链接,比较直观。中控室 监控计算机设有取水泵房、加矾间、加氯间、反应沉淀池、 回收泵房、V型滤池、公共冲洗泵房、送水泵房、自动化总
17.70 17.00
2. 高程布置
13.70 12.80 设计地面标高 10.00 10.60 10.00 10.30 6.50 8.60 8.20 5.10 二级泵房 吸水井 清水池 快滤池 絮凝沉淀池 一级泵房 8.15 7.85 9.20 取水干渠 5.78 吸水井 10.40 最高水位9.12 最低水位7.56
-0.30 -2.00
300
0.00
300 10010 1400
150
150
1000
图23-9 V型滤池剖面图
图4-21 V型滤池剖面图
4. 清水池 清水池有效容积按设计规模的10%计算,近期设 10000 m3清水池1座,采用钢筋砼结构,有效水深 取4.2m。 5. 送水泵房
土建设计规模为30万m3/d,近期设备安装按10 万m3/d考虑。时变化系数取1.36,出厂压力取 0.0~28.0m,一期安装卧式离心泵机组3套,1大2 小,其中1台为调速水泵。

33560
2000
3. 滤池及反冲洗系统
5.40
3.35 3.20 3.40 2.10 0.80 3.10
0.72
3.40 1.70
3.80 2.35 1.90 0.85 0.28 0.05
3.54 2.10 0.80

-0.63~-0.80
150 150 1400 300
2-2
300 10010

生产废水(滤池反冲洗水及沉淀池排泥水)排入回收 水池,其上清液回收,下部沉泥用来回填洼地。
10.6.4 自控系统设计
1、控制系统的组成 全厂设中控室及取水泵房、加矾加氯、回收泵房与反应沉 淀池、V型滤池和送水泵房等5个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