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环境监测站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工作,包括站点建设、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三、站点建设1. 环境监测站应该选择在空气流通良好、污染源较少的地区建设,站点周围应该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并且周边环境应该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
2. 站点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所有工程应该按照规范进行招标、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3. 环境监测站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气象观测仪器、气体分析仪器、微粒物质采样仪器、噪声监测仪器等,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设备管理1. 环境监测站应建立设备台账,对每一台设备进行编号、挂牌,做好设备的领用、归还、借用、维修等记录,确保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2. 对于重要设备,应该建立专门的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3. 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应该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资质。
五、人员管理1. 环境监测站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种必要的岗位,进行科学的编制和分工,为每一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明晰、工作分工合理。
2. 对于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聘、培训和管理,保证人员的合法性和素质合格。
3. 环境监测站应该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人员晋升、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
六、数据管理1. 环境监测站应当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每一项监测数据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档。
2. 对于监测数据的记录、校对和核验,应该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由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环境监测站制度
环境监测站制度一、引言环境监测站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实施的一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是指负责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机构或设施,其任务是收集、分析和报告环境数据,以及提供环境监测和评估服务。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站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设备要求、监测方案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站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组织架构1. 环境监测站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监测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站内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部门应由环境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环境监测站还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控制、数据验证和审核等。
质量管理部门应独立于监测部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员配备1. 环境监测站的人员配备应根据监测范围和监测任务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监测站需要具备的人员包括监测工程师、实验师、数据分析师等。
2. 监测工程师负责监督和管理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包括编制监测方案、采样计划和报告编制等。
3. 实验师负责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记录等工作。
4. 数据分析师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撰写监测报告。
5. 环境监测站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能够胜任监测工作。
四、设备要求1. 环境监测站应配置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这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监测设备等。
2.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必要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采购应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进行,且应有相应的合同和资质文件。
五、监测方案1. 环境监测站应根据监测目的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采样计划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2. 监测方案应经过合理的论证和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现代社会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基层单位,在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环境监测站内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制1.站长负责制度每个环境监测站设立一名站长,担负站内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任务,负责站内各项工作的执行和监督。
2.管理委员会设立环境监测站管理委员会,由站长、副站长和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和决策站内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岗位职责1.站长职责(1)负责环境监测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2)监督各部门执行工作,并及时向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工作中的协调问题。
2.副站长职责(1)协助站长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环境监测站的物资采购和资金预算工作。
(3)组织站内工作培训和人员考核,确保站内人员素质的持续提高。
3.质量管理部门职责(1)负责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2)编制和修订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3)组织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检测和维护保养。
4.数据分析部门(1)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2)编制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报告。
(3)开展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资料档案管理。
五、质量保证1.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监测设备的管理(1)采购前应对设备进行认真评估,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测,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3.数据质量控制(1)每个监测项目应制定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
(2)采用合适的质控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3)每个质控样本都应进行记录和管理。
六、安全管理1.工作安全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站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全面、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站的有效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1.确定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设立环境监测站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环境监测站的运行。
二、设备和仪器管理1.确定环境监测站的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规定,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
2.制定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可靠。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1.确立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报告的程序,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2.建立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程序、监督和审核机制等。
四、环境监测工作流程1.制定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2.确定环境监测项目和频次,确保对各项环境指标的全面监测。
3.建立环境监测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的保存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五、人员管理和培训1.确定环境监测站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并建立人员的考核机制。
2.组织有关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3.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应急管理1.制定环境监测站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2.组织应急演练,提升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七、信息管理和公开1.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可靠。
2.依法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八、科研和技术创新1.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环境监测站的技术能力。
环境监测运行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环境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水质、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环境监测领导小组,负责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第五条环境监测领导小组下设环境监测室,负责具体实施环境监测工作。
第六条环境监测室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等;2. 负责环境监测设备的购置、维护、校准和更新;3. 负责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和报告;4. 负责监测数据的审核、汇总和上报;5. 负责监测工作的内部和外部沟通与协调;6. 负责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三章监测设备与设施第七条公司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环境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第八条环境监测设备应具有以下要求:1. 准确度高,重复性好;2. 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3. 操作简便,易于维护;4. 具备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功能。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设施,包括监测站、实验室、数据处理中心等。
第四章监测程序与方法第十条环境监测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制定监测计划;2. 选择监测点位;3. 布设监测设备;4. 采集监测数据;5. 处理和分析数据;6. 编制监测报告。
第十一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公司内部规定,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数据管理与分析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数据应真实、完整、可靠,不得篡改、伪造。
第十三条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监测报告。
第十四条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目的、范围和依据;2. 监测点位、方法和频次;3. 监测结果及分析;4.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5. 报告日期和责任人。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汇编
环境监测站部管理制度二〇一〇年九月第一节监测分析人员岗位责任制一、环境监测分析人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分析技术,培养科学作风。
二、环境监测分析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
三、分析人员对所承担的分析测试项目应熟悉方法原理,严守操作规程,以使操作准确无误。
四、认真做好分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项测试条件均符合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分析测试。
五、在接受新分析测试项目时应先完成规定的标准样质量控制实验,经质控人员审核,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新项目的监测。
六、严格执行监测分析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数据质量。
七、测试完毕做到及时清洗器具,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做好安全检查。
八、认真填报监测分析结果,字迹要清晰,记录要完整,要实事求是,严谨伪造数据,校队要严格,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节监测质量保证人员岗位任制一、环境监测质保人员应熟悉质量保证的容、程序和方法。
二、深入实验室监督检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各项容的实施情况,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监测质量保证技术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三、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按隶属关系定期组织本站及下属站的实验室及实验时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分析测试数据的失控现象,督促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四、协助有关人员研究解决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定期检查、统计各监测项目的质控率、合格率。
六、按期做好年度质控工作计划与总结,准时上报。
七、组织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帮组解决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问题。
八、组织所辖地区基本站环境监测人员的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等项工作。
第三节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一、实验室需装备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消防灭火器材等)。
二、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
经常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人人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
环境监测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运作,并确保业务合规性和风险控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环境监测公司内部管理以依法合规、效率高、风险低、激励强为指导思想,形成一整套规范操作程序和相应的管理细则。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环境监测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
第四条公司领导要树立管理示范,员工要恪守公司规章制度,共同建设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二章公司组织结构第五条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机构,各机构职责明确、履职有力。
第六条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审议并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第七条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公司运作的合法合规。
第八条管理层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和运作,负责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
第九条公司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组织结构,服从公司各级领导的管理。
第十条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做好员工的表率。
第三章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公司员工要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公司规定进行任何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公司员工要做到廉洁自律,不得收受贿赂、寻租利益等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公司员工要保守公司秘密,不得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不得利用公司资源谋取私利。
第十四条公司员工要遵守公司的工作时间、待客规范、形象要求等规定,做到文明办公,规范行为。
第四章岗位职责第十五条各级领导要落实本单位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第十六条各级领导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七条各部门主管要做好本部门的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工作。
第十八条公司员工要做好本岗位的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章奖惩机制第十九条公司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
第二十条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公司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第二十一条对于表现差的员工,公司要及时纠正,督促员工改进,严格按照公司制度给予处罚。
环境监测管理规章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环境监测管理规章制度环境监测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爱护环境,维护公共平安,促进可持续进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二、监测范围本单位环境监测范围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与振动环境等方面。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1. 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 准时发觉并提示环境问题,促使实行相关措施;3. 收集环境信息,分析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供应科学依据;4. 评估环境影响,提出环境爱护与管理建议。
四、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和负责制1. 设立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方案和实施。
2. 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a. 制定环境监测方案,组织实施;b. 确保环境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c. 统计、分析和归档环境监测数据;d. 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准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e. 保持与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沟通与合作。
五、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确保环境监测设备的选择、选购、安装和维护,依据相关要求进行。
2.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设备的校正和检验工作,确保设备的精确和牢靠性。
3. 做好环境监测设备的档案管理,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记录和维护状况等。
六、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1. 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精确和完整性,不得捏造、篡改或有意隐瞒数据。
2.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保存和使用。
3. 限制环境监测数据的访问权限,避开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七、环境监测结果的评估和报告1. 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2. 撰写环境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评估结论和改进意见等。
3. 准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环境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八、环境监测的培训和沟通1. 组织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范文(4篇)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1. 本监测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的环境监测活动。
2.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和辐射环境等各个方面。
三、监测目标1. 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2. 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预警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3. 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四、监测组织和职责分工1. 环境监测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依法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2. 监测机构应在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和监测方法。
3. 监测机构应按照科学、严谨、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监测活动。
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监测机构应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五、监测设备和仪器1. 监测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2.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购置、使用和维护应符合有关规定,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六、监测样品采集与分析1. 监测样品采集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采集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采样过程要记录清楚并保留有关样品信息。
3. 样品分析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实验室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从样品接收、保存、处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七、监测数据处理与报告1. 监测数据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制定监测数据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等。
环境检测部门管理制度
环境检测部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环境检测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职责分工1. 环境检测部门主要负责监测环境空气、水质、土壤等各类环境因素,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2. 部门主管负责部门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包括人员调配、任务分配和工作指导等。
3. 监测人员负责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采样,并按规定标准进行分析和报告。
三、岗位设置1. 部门主管:1名2. 监测人员:5名3. 实验技术员:2名4. 办公室文员:1名四、管理制度1. 部门主管负责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并监督实施。
2. 监测人员负责根据任务要求定期进行监测采样,并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技术员负责对采样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并出具成果报告。
4. 办公室文员负责部门的文件管理、资料整理和会议记录等工作。
五、工作流程1. 部门主管根据监测要求和任务分配制定工作计划。
2. 监测人员按照计划进行采样监测,并将样品交给实验技术员进行分析。
3. 实验技术员出具监测报告,并交给部门主管审核后报送相关部门。
4. 部门主管负责对监测报告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
5. 办公室文员负责文件的管理和整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六、绩效考核1. 部门主管对监测人员和实验技术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2.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员工晋升和奖惩的依据。
七、监督检查1. 相关部门负责对环境检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和报告进行抽查和核实。
2. 部门主管定期对监测人员和实验技术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部门主管审批。
2. 其他未尽事宜,由部门主管负责解释。
以上是环境检测部门的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员工严格遵守,保证工作质量和数据真实准确性。
愿我们的环墋监测工作能够为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环境监测站运行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运行管理制度一、概述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是为保护环境、预防污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准确、及时、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监测站的运行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特制定本运行管理制度。
二、监测站人员管理1. 人员配备监测站应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包括监测站站长、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具体人员配备根据监测站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确定,但必须保证人员素质和能力与监测任务相匹配。
2. 岗位责任每位监测站人员都应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责,并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监测站站长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工作,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监测任务的实施和数据的分析,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样品的处理和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3. 培训和考核监测站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对监测站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其工作质量和水平符合要求。
三、监测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与维护监测站根据实际需要购置各类监测设备,并进行设备验收。
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同时,要建立健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和数据准确可靠。
2. 设备校准和质控建立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校准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要进行质控样品的运行,以验证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样品管理1. 样品收集与保管监测站要建立标准的样品收集和保管程序,确保采样过程的规范和样品的完整。
样品应妥善保存,防止污染和损坏,保持其原有特性。
2. 样品分析和数据记录监测站实验室要建立规范的样品分析流程和数据记录制度,确保样品的准确分析和数据的完整记录。
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使用合格的标准物质、参加环境质量监督和评估等。
五、数据管理与报告编制1. 数据管理监测站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备份等环节。
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严禁篡改和删除数据。
环境监测公司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环境监测公司的内部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旨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保障公司利益。
二、组织架构1. 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和实施公司发展战略,监督各部门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2. 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负责分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
4. 技术负责人:负责监测技术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工作职责1. 总经理职责:- 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制定和实施公司发展战略;- 监督各部门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定期召开公司管理层会议,研究解决公司重大问题。
2. 副总经理职责:- 协助总经理工作;- 负责分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实施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监督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
3. 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 确保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 负责部门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4. 技术负责人职责:- 负责监测技术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组织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和创新;- 负责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四、工作流程1. 项目承接:- 市场部门负责项目承接,与客户签订合同;- 技术部门负责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预算编制。
2. 项目实施:- 技术部门负责现场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报告编制部门负责编制监测报告。
3. 项目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客户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签订验收报告。
五、奖惩制度1. 奖励:- 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在技术创新、项目推广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
2. 惩罚:- 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影响公司形象、造成经济损失的员工进行处罚; - 对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给予辞退处理。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二〇一〇年九月第一节监测分析人员岗位责任制一、环境监测分析人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分析技术,培养科学作风。
二、环境监测分析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
三、分析人员对所承担的分析测试项目应熟悉方法原理,严守操作规程,以使操作准确无误。
四、认真做好分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项测试条件均符合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分析测试。
五、在接受新分析测试项目时应先完成规定的标准样质量控制实验,经质控人员审核,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新项目的监测。
六、严格执行监测分析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数据质量。
七、测试完毕做到及时清洗器具,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做好安全检查。
八、认真填报监测分析结果,字迹要清晰,记录要完整,要实事求是,严谨伪造数据,校队要严格,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节监测质量保证人员岗位任制一、环境监测质保人员应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二、深入实验室监督检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监测质量保证技术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三、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按隶属关系定期组织本站及下属站的实验室内及实验时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分析测试数据的失控现象,督促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四、协助有关人员研究解决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定期检查、统计各监测项目的质控率、合格率。
六、按期做好年度质控工作计划与总结,准时上报。
七、组织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帮组解决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问题。
八、组织所辖地区基本站环境监测人员的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等项工作。
第三节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一、实验室需装备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消防灭火器材等)。
二、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
经常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人人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
监测站房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监测站房内环境整洁、卫生,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监测站房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参观者及使用监测设备的人员。
三、卫生管理责任1. 站房内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卫生工作。
2. 每位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保持站房内环境整洁。
3. 外来参观者及使用监测设备的人员应遵守站房内卫生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垃圾。
四、卫生管理内容1. 站房内环境(1)保持站房内地面、墙壁、门窗、设备表面等清洁,无灰尘、蛛网、污渍等。
(2)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滋生。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空气质量。
2. 卫生设施(1)保持卫生间、洗手间等卫生设施干净、整洁,无异味。
(2)定期清理垃圾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3. 设备清洁(1)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清洁,防止灰尘、污渍等影响设备性能。
(2)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损坏设备。
4. 文档管理(1)保持站房内各类文档、资料整齐有序,便于查找。
(2)及时归档、整理监测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五、卫生检查与考核1. 站房卫生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站房内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清洁、文档管理等。
3. 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者进行批评教育。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站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本制度由站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环境监测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第三条公司内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遵从: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2. 质量为本: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4. 效率优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成本。
5.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公司内部管理、技术支持、业务拓展等工作。
第五条环境监测部门职责:1. 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负责组织公司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3. 负责公司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 负责公司内部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5. 负责公司内部文件、资料的管理和归档。
6. 负责公司内部财务、人力资源、设备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公司员工应具备以下条件: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2.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条公司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第八条公司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
第九条公司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条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第十二条公司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十三条公司对监测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公司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环境监测单位管理制度全
环境监测单位管理制度全1. 背景环境监测单位是为了保护环境、预防污染而设立的机构。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单位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环境监测单位的运作,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3. 责任和权限3.1 环境监测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3.2 监测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监测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 监测设备和方法4.1 环境监测单位应配备先进、准确的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2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收集与处理5.1 环境监测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监测数据应按照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6. 质量控制6.1 环境监测单位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监测过程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6.2 监测设备、方法、人员和环境条件应进行内部和外部质控,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安全防护7.1 环境监测单位应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装备。
7.2 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有害物质和危险情况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 管理体系8.1 环境监测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程序。
8.2 管理体系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9. 培训和教育9.1 环境监测单位应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9.2 培训和教育应包括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监测方法和技术的传授。
10. 环境监测单位评估10.1 环境监测单位应定期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监测设备、方法、数据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0.2 评估结果应及时改进和完善,提高环境监测单位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11. 违规处理11.1 对于违反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行为,环境监测单位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环境监测站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环境监测站全体工作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三、职责1. 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站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确保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 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履行安全责任。
四、安全管理制度1. 设备设施安全(1)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
(3)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设施的结构和性能。
(4)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操作设备设施。
2. 试剂药品安全(1)试剂药品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立专人负责管理。
(2)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实行双人保管,并采取安全措施。
(3)操作人员在使用试剂药品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4)废弃试剂药品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 用电安全(1)用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线路、插座等设施完好。
(2)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更改用电线路,不得私拉乱接电线。
(3)用电设备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电源,确保用电安全。
4. 用火安全(1)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内吸烟、使用明火。
(2)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实验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火要求。
5. 人员安全(1)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
(2)工作人员应穿着整齐,佩戴工作证。
(3)工作人员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4)工作人员应掌握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向上级报告。
2. 事故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成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3.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范文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范文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本制度作为环境监测站的基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环境监测站指负责环境监测及与之相关的数据收集、分析、报告以及其他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机构。
第三条环境监测站必须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具有公信力。
第四条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便民。
第二章环境监测站的设立第五条环境监测站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六条环境监测站设立应符合以下原则:(一)充分考虑环境监测需要,确定设立监测站的区域和规模。
(二)保证环境监测站的设备设施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三)保证监测站的人员具备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能力。
(四)设立环境监测站应符合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
第七条环境监测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备环境监测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计量、校准设施。
(三)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具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三章环境监测站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八条环境监测站的组织机构包括站长、副站长、科研、监测、管理等职能部门。
第九条站长是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负责人,具有总师级以上职务。
第十条站长的职责包括:(一)负责环境监测站的日常工作。
(二)负责环境监测站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
(三)负责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负责环境监测站的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
(五)负责环境监测站的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估。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站的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规划、申报、执行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环境监测站的监测部门负责环境监测工作,包括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站的管理部门负责站务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和行政事务等工作。
第四章环境监测站的日常管理第十四条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规范,确保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的透明和合规。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维护工作秩序,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监测站内部管理制度是本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依据,所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包括内部员工以及外聘人员。
第四条管理制度遵循科学、民主、法制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并且着重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环境监测站管理部门负责修订和监督执行。
环境监测站全体员工有权向管理部门提出修改建议。
第二章工作责任第六条环境监测站领导应加强对本单位环境监测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对环境监测站内部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与协助,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按照要求进行。
第七条监测站内部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责任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环境监测站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保证员工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
第九条所有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环境监测结果如实反映,确保结果的可信度。
第十条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确保不谋取不正当利益,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了解相关环境监测方法和操作规范。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环境监测工作流程,确保每一项监测任务能够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十三条监测任务执行人员要按照要求做好监测记录和数据整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监测站领导要定期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安全保障第十五条所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要重视安全生产,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
第十六条对于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监测任务,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
第十七条监测站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站部管理制度二〇一〇年九月第一节监测分析人员岗位责任制一、环境监测分析人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分析技术,培养科学作风。
二、环境监测分析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
三、分析人员对所承担的分析测试项目应熟悉法原理,守操作规程,以使操作准确无误。
四、认真做好分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项测试条件均符合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求后可进行样品分析测试。
五、在接受新分析测试项目时应先完成规定的标准样质量控制实验,经质控人员审核,达到要求后可进行新项目的监测。
六、格执行监测分析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数据质量。
七、测试完毕做到及时清洗器具,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并做好安全检查。
八、认真填报监测分析结果,字迹要清晰,记录要完整,要实事,谨伪造数据,校队要格,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节监测质量保证人员岗位任制一、环境监测质保人员应熟悉质量保证的容、程序和法。
二、深入实验室监督检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各项容的实施情况,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监测质量保证技术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三、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案,按隶属关系定期组织本站及下属站的实验室及实验时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分析测试数据的失控现象,督促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四、协助有关人员研究解决质量控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定期检查、统计各监测项目的质控率、合格率。
六、按期做好年度质控工作计划与总结,准时上报。
七、组织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帮组解决有关质量保证面的技术问题。
八、组织所辖地区基本站环境监测人员的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等项工作。
第三节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一、实验室需装备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消防灭火器材等)。
二、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
经常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人人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
三、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放置在固定的处所,不得任意移动。
各种标签要保证清晰完整,避免拿错用错造成事故。
四、加强对剧毒、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源及贵重物品的管理。
番薯危险品必须设专人保管。
剧毒药品或试剂应贮于保险柜中,其外门钥匙应由两人分别掌管。
要格领用手续,随用随领,格控制领用量,并做好使用记录,不准在实验室任意存放。
五、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试剂要首先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遵守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六、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必须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则,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七、剧毒试剂的废液,必须排入废水处理池进行转化处理,不准任意排入下水道。
八、用电、用气、用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以保证安全。
九、实验时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或气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
十、下班时,应由专人检查门、窗、水、电、气等,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
十一、实验室不准吸烟、吃食物、存放于实验无关的物品。
第四节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精密仪器及贵重器皿(如铂器皿、玛瑙研钵等)需有专人保管,登记造册,建卡立档。
一起档案包括使用说明说,验收和调试和保养记录,初始参数,定期保养维护、校准及使用情况的登记记录等。
二、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保养维修,均应格遵照仪器说明说的要求进行。
上机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可上机操作。
三、使用仪器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仪器发生故障时,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可继续使用。
决不允仪器带病运行。
四、一起用毕后,要恢复到所要求位置,做好清洁工作,盖好防尘罩。
五、计量仪器(包括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等)要定期效验、标定,以保证测量值的质量。
六、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妥善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养,使之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第五节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一、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实际应由专人保管,分类存放(如酸碱试剂必须分开存放),并定期检查使用及保管情况。
二、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远离实验室的阴凉通风处,在实验室保存的少量易燃易爆试剂要格管理。
三、剧毒试剂应放在毒品柜由专人保管。
使用时要有审批手续,两人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四、取用化学试剂的器皿应洗涤干净,分开使用。
倒出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以免玷污。
五、挥发性强的试剂必须在通风橱取用。
使用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时要注意避免明火,绝不可用明火加热。
六、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必须经提纯后再用。
七、配制各种试液和标准溶液必须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完后立即贴上标签,以免拿错用错。
不得使用过期试剂。
第六节样品管理制度检测样品在采样、运输、保存等各个环节必须格遵守有关规定,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
一、采样人必须熟悉环境样品采集的全部程序和规,格按照有关采样规定执行,要认真记录采样现场的各有关参数和环境现状。
二、采样前应由技术领导人员组织采样人员、质控人员及实验室分析测试人员共同议定采样计划,使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测试紧密衔接,保证样品采集的数量与质量。
三、应注意样品容器的一般处理及特殊处理。
特殊处理法及注意事项。
四、对现场需加固定剂处理的样品,应注明处理法及注意事项。
五、样品容器的材质要符合监测分析的要求,应能密塞不渗不漏,特别注意要求低温保存的样品。
六、运输途中应格避免样品损失、玷污、变质、应在规定时间交送实验室。
七、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验收样品,并进行登记。
样品验收过程中,如发现编号错乱,标签缺损、字迹不清、检测项目不明、规不符、数量不足,以及采样不合要求者可拒收,并建议补采样品。
如无法补采或重采,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可收样,并在规定时间进行分析测试。
八、样品验收登记完毕后,应按规定法妥善保存,并在规定时间进行分析测试。
九、固体废渣、土壤、放射性物质、底泥等样品采集后,不得暴晒或高温烘干,须自然风干干燥。
风干后的样品安固体加工程序和规进行细加工。
十、植物样品带回后,除用新鲜测定的部分外,应立即放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晾干处理。
如当天来不及处理,应放入冰箱保存。
十一、生物样品带回后,用5%福尔马林液或70%酒精及哥氏液分别固定,长期保存。
十二、采样记录、样品登记表、送样单盒现场测试的原始记录应完整、齐全、清晰,并与实验室测试记录汇总保存。
第七节数据管理制度一、监测分析的各种原始记录(包括采样、测试、数据的检验和分析)都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应记录相应的取样量、校准区县实验、密码样、空白样的结果和样品测试结果。
记录应统一记在编有页码的记录本上,不得随意涂抹、撕页,更不得丢失。
三、测试数据的有效数字按分析法的规定填写。
四、修改错误数据时,应在原数上画一条横线表示弃去,并保留原数字清晰可变的字迹。
五、确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错误时,所的监测分析数据无论好坏都必须舍弃。
六、原始数据应统一管理,归档存查。
常规监测分析数据无论好坏都必须舍弃。
七、任个人都不得将监测数据据为己有。
检测结果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意向外提供。
第八节检测结果审核制度一、各级监测技术人员均需参加合格证考核。
考核合格后能取得测报监测数据的资格。
二、在实验室进修及代培人员不得独自报出监测数据,必须有专门指导人员或实验室技术主管人员的同意和签字,其测试结果能生效。
三、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应按要求进行检验和处理。
四、检测结果除由分析人员自校、互校无误外,必须经实验室技术主管人员复核无误后可填写报告单。
报告单上必须有分析人员和复核人员的签字。
五、在审核过程中,任一级负责人无权更改检测数据。
及时发现错误,也应由分析人员负责更改、签字后重新履行逐级审核手续。
六、检测报告应按一式两份填写,交室(组)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由技术业务管理部门统一编号登记后盖章。
一般监测报告盖章后即可报出。
遇有检测结果超编或样品不合要求等异常情况时,报告应在交技术站长审查签字后可报出。
第九节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一、遵照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委、档案局联合制定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凡记述和反映环境监测、科研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凭证作用和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报告、数据记录、计算资料、协议合同、使用操作说明、图纸、图表及声像贮存盘、带等都应立卷归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技术资料的整理、立卷法应符合《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二、技术资料的归档围如下。
(一)实验室资料⒈标准溶液配制、标定记录。
⒉标准曲线测定记录。
⒊样品分析记录。
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
⒌有毒化学品数量登记,领用记录。
⒍监测分析法验证的实验报告。
(二)监测资料⒈所辖区例行检测项目,如空气、水质、土壤、噪声、生物、放射性、振动、固体废物以及污染事故的监测测试数据、相应背景数据、现场记录、统计和汇总报表、阶段性总结报告、布点图等有关技术资料。
⒉环境要素本地调查、污染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污染事故调查、综合防治效果调查等技术资料。
⒊监测月报、季报、年报及辖区环境质量报告书、年鉴、年报等。
(三)监测科研资料⒈科研课题报告、专题调查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有关的计划任务书、研究设计案、论证材料、调研材料、协议合同和审批文件等。
⒉分析法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专著手稿及讨论记录等。
⒊科研成果鉴定、评价、推广、奖励等文件。
(四)仪器、设备资料⒈仪器设备订购协议合同书、说明书、操作规程、合格证、装箱单及全套图纸等。
⒉仪器设备运输、调式记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材料、维修验收记录及运行事故报告等。
⒊仪器、设备报废的技术鉴定报告、主管部门审查核实的批示文件等。
(五)建筑资料如监测用房的设计图纸资料、各种管线的配置图及修缮记录等。
(六)其他技术资料如有关统计、水文、气象、地质资料及其他交流技术资料等。
三、凡归档的技术资料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字迹工整、图表清晰;各技术环节审签手续完备;要注明项目、时间、地点、工作者、保管期限、等级和资料页数。
一般技术资料按一式三份(原件一份,复印两份)归档。
四、凡应立卷归档的技术资料,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必须按规定定期向本单位的技术档案机构或档案管理人员移交,妥善保存,任人不得据为己有。
五、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一)技术资料应按档案保管的有关规定舍专库(室)、专柜、转箱保管,由专人负责。
(二)技术资料应根据其性质、作用区分等级;根据其实用价值分为永久、长期(五年)、短期(三年)等三种保管期限。
价值鉴定工作由站(所)领导、科室负责人会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鉴定小组确定。
(三)档案管理人员接受案卷时,应详细检查案卷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按项目分类编号登记,编制案卷目录和检索卡片,以便查阅。
技术资料向档案室移交时,须填写交接清单,经双验证后签字。
(四)技术资料档案库(室)应配置必要的保安设备,切实做到技术资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