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法
萃取过程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萃取过程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一、萃取过程原理原理:萃取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选定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的方法。
注意: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
一、萃取过程原理(一)液—液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二)双水相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三)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1、单级萃取原理: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取的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
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
单级萃取萃取率较低。
2.多级错流萃取原理: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通过各级与加入各级的溶剂Si进行萃取,获得萃余相R1,R2……。
末级引出的萃余相RN进入脱溶剂塔I脱除溶剂SR,获得萃余液RN′。
加入各级的溶剂S1,S2……分别与来自前一级的萃余相进行萃取,获得的萃取相E1,E2……分别从各级排出,通常汇集一起后进入脱溶剂塔II脱除溶剂SE,获得萃取液RE′。
回收的溶剂SR和SE一起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系统还应适量加入新溶剂以补充系统溶剂的损失。
3.多级逆流萃取原理: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经过各级萃取,成为各级的萃余相,其溶质组成逐级降低,溶剂S从末级第N级进入系统,依次通过各级与萃余相逆相接触,进行萃取,使得萃取相中的溶质组成逐级提高,最终获得的萃取相E1和萃余相RN通过脱溶剂塔I、II脱除溶剂,并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液液萃取在工业中的应用1、液液萃取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离轻油裂解和铂重整产生的芳烃和非芳烃混合物用酯类溶剂萃取乙酸,用丙烷萃取润滑油中的石蜡以HF-BF3作萃取剂,从C8馏分中分离二甲苯及其同分异构体2、在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以醋酸丁酯为溶剂萃取含青霉素的发酵液香料工业中用正丙醇从亚硫酸纸浆废水中提取香兰素食品工业中TBP从发酵液中萃取柠檬酸3、湿法冶金中的应用用溶剂LIX63-65等螯合萃取剂从铜的浸取液中提取铜原理:当两种高聚物的水溶液相互混合时,两种被混合分子间存在空间排斥作用,使它们之间无法相互渗透,则在达到平衡时就有可能分成两相,形成双水相。
双水相萃取
介绍你所知道的新型分离技术。
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是两种水溶性不同的聚合物或者一种聚合物和无机盐的混合溶液,在一的浓度下, 体系就会自然分成互不相容的两相。
被分离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间作用和各种作用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因素的影响, 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K 同, 导致其在上下相的浓度不同, 达到分离目的。
现在双水相萃取已被广泛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病毒、细胞、细胞器等生物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并逐步向工业化生产迈进,展现了在食品工业、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将有力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利用聚乙二醇( PEG ) /磷酸盐双水相体系提取天然发酵物中的碱性木聚糖酶, 确定最佳体系是22% PEG6000, 10% K2HPO4和12% NaCl活性酶的产率可达98% 。
除此以外,在近几年的报道中双水相萃取已用于多种蛋白质和生物酶的分离, 如牛血清蛋白( BSA )、牛酪蛋白、β- 乳球蛋白、血清蛋白; α- 淀粉酶和蛋白酶、胆固醇氧化酶、脂肪酶、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 )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葡糖淀粉酶、L- 天门冬酰胺酶等都在双水相体系中得到较好的分离。
β- 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是应用广泛的抗生素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都利用ATPE 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收率; 在多肽类抗生素中,用双水相体系对万古霉素的提取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ATPE 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对生物物质、天然产物、抗生素等的提取、纯化表现出以下优势:(1)含水量高( 70% -90% ), 在接近生理环境的体系中进行萃取, 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2)可以直接从含有菌体的发酵液和培养液中提取所需的蛋白质, 还能不经过破碎直接提取细胞内酶, 省略了破碎或过滤等步骤;(3)分相时间短, 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 m in -15 m in;(4) 界面张力小( 10- 7 -10- 4mN /m) , 有助于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 界面与试管壁形成的接触角几乎是直角;(5)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 高聚物一般是不挥发物质, 对人体无害;(6)大量杂质可与固体物质一同除去;(7)易于工艺放大和连续操作,与后续提纯工序可直接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理;(8)操作条件温和, 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9)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的选择性。
第六章 双水相萃取
(1)成相聚合物的影响 成相聚合物的影响 A、成相聚合物分子量 、
对于PEG/Dextran所形成的双水相 所形成的双水相 对于 体系中,若降低PEG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体系中,若降低 相对分子质量 则生物分子分配于富含PEG的上相中, 的上相中, 则生物分子分配于富含 的上相中 使分配系数增大;而降低Dextran相 使分配系数增大;而降低Dextran相 对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减小。 对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减小。 若想在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 若想在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 对于PEG聚合物,应降低它的平均分 聚合物, 对于 聚合物 子量,相反, 子量,相反,若想在下相获得较高的 蛋白质收率,则平均分子量应增加。 蛋白质收率,则平均分子量应增加。
例如:用粗 例如:用粗dextran、变性淀粉、糊精、 、变性淀粉、糊精、 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取代葡聚糖( 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取代葡聚糖(dextran )
二、双水相分配与相关技术的集成化
不同分离技术上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 集成化 :不同分离技术上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而达 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具体表现3个方面 个方面: 具体表现 个方面: ① 与常规技术结合解决双水相萃取本身的难点问题 ② 引进其他分离技术进行融合以提高分离效率,简化分离 引进其他分离技术进行融合以提高分离效率, 过程 ③ 为已有的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一)目的物的萃取
1、如果目标产物在上相中的分配系数足够大,则 、如果目标产物在上相中的分配系数足够大, 细胞匀浆液中的目标产物可采用一步或两步双水 相萃取工艺获得较高的纯化倍数。 相萃取工艺获得较高的纯化倍数。 一步双水相萃取: 一步双水相萃取:是把生物材料悬浮液和双水相 系统混合后,其中下相含有大多数杂质, 系统混合后,其中下相含有大多数杂质,而上相 含目标产物。 含目标产物。 两步双水相萃取: 两步双水相萃取:把一步萃取体系中的上相分离 出来后,再加入盐使其形成新的双水相体系, 出来后,再加入盐使其形成新的双水相体系,则 富含PEG的上相得到回收,同时,含有目标产物 的上相得到回收, 富含 的上相得到回收 同时, 的盐相通过超滤等操作得到分离目标。 的盐相通过超滤等操作得到分离目标。
常用的萃取溶剂有哪些
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溶解度的 不同而使物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
反萃取 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萃取相转 入水相的萃取操作。
物理萃取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溶质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 应的萃取过程。
化学萃取 利用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 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
萃取剂(有机溶剂) 水相物理条件 pH、温度、盐析、带溶液 乳化现象
稳定性和停留时间; 溶剂物系的澄清特性; 所需要的理论级数 ; 设备投资和维修费; 设备装置所占的场地面积和建筑高度; 处理量和通量; 各种萃取设备的特性; 系统的物理性质。
常用的液-液萃取装置
反微团萃取(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的研究始于 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 该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是一种发展中的生物分离技术。
本质仍然是液-液有机溶剂萃取。 用途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液膜萃取法又称液膜分离法,是一种以液膜为分 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操作。它是利 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 膜进入接受液,然后将三者分开,从而实现料液 组分的分离。
种类
二氧化碳 一氧化亚氮 甲醇 乙烷 氨和水
压力 温度 流体密度 容积比 颗粒度 夹带剂
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易于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控制;
可在低温和无氧下操作,不破坏提取物中的活性 组分,较适于热敏性 物 质的萃取;
可较快地达到平衡,萃取速率快,生产周期短; 溶剂可回收且简单方便,无溶剂残留; 萃取剂可重新使用,不产生三废,不污染环境。
萃取技术_精品文档
概述 溶液萃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其他萃取技术
0.1 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分类
概念: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 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分类:
参与溶质 分配的两 相不同
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萃取原理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K = 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 X/Y 应用条件:(1)稀溶液;(2)溶质对溶剂之
互溶度没有影响;(3)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 型,即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分离因数
若原来的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 质B,则由于A、B的分配系数不同, A和 B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如A的分配系 数较B大,这样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 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β来表征:
常用聚合物: 聚乙二醇-葡聚糖
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无毒原则
双水相体系形成的原因
1. 双水相体系的成因是聚合物之间的不相溶性, 即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间无法 渗透,从而分为两相。一般认为,只要两种 聚合物水溶液的水溶性有所差异,混合时就 可发生相分离,并且水溶性差别越大,相分 离的倾向越大。
0.2 溶剂萃取技术
就是在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种与其 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作为溶剂,构成第二相, 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选用的溶 剂称为萃取剂,以S表示;原料中容易溶于S 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难溶于S的组 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B表示。
2. pH的影响
pH会影响蛋白质中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还影响系统缓冲物质磷酸盐的离解程度, 从而影响分配系数。
萃取技术
(CMC):表面活性 剂中水溶液中形 成胶团的最低浓 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反胶束特点
0.1~1.0 mmol/L的范围内。在反胶束中有一个极性核心,它包 括由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组成的内表面、平衡离子和水,被称之 为“水池”(water pool)。这个“水池”具有极性,可以溶解 具有极性的分子和亲水性的生物大分子
乳化
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有机相或
水相中的现象。
这样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乳浊液。
乳化带来的问题:有机相和水相分相困难,出现
夹带,收率低,纯度低。
有机相
乳化现象
水 相
乳化层
乳状液类型
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发酵液乳化的原因:
a 蛋白质的存在,起到表面活性剂 b 固体粉末对界面的稳定作用
超临界流体
所谓超临界流体(SCF)即处于临界温度、临
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在临界温度、压力以 上,无论压力多高,流体都不能液化但流 体的密度随压力增高而增加。
特点:密度接近液体
溶解能力强 粘度接近气体 流动性能好
临界点附近的P-T相图
常用萃取剂
» 极性萃取剂:乙醇、甲醇、水(难) » 非极性萃取剂:二氧化碳(易)
有机溶剂萃取又称为溶剂萃取,利用样品中不同 组分分配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 配比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的目的。
料液 } 稀释剂B
溶质A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Light phase(萃取相)
溶质 萃取剂
原溶剂 杂质 Heavy phase(萃余相)
超临界萃取法课件
制备药物中间体
超临界萃取技术可用于制备药物 中间体,如手性化合物、高纯度 化学原料等,提高药物的质量和 纯度。
药物合成
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用于药物合 成过程中的反应介质和产物分离 ,简化分离步骤,提高合成效率 。
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食品风味成分提取
食品添加剂合成
超临界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食品中的 风味成分,如咖啡、茶、香料等,保 持食品原有风味。
总结词:原料粒度对传质速率有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粒度范围。
萃取时间
萃取时间也是影响超临界萃取效率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时间内,随着萃取的进行,溶质的溶解和扩散 逐渐趋于平衡,萃取效率不再明显提高。因此,选择合适的萃取时间对于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至关重 要。
总结词:在保证溶质充分溶解和扩散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萃取时间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பைடு நூலகம்
特点与优势
特点
超临界萃取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优势
与其他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较低的能耗和溶剂消耗、操作简便等优 势。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提取一些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物质,如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
02
超临界萃取流程
萃取流程
节能技术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 低超临界萃取过程的能耗 。
资源回收利用
实现超临界萃取过程中资 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 资源利用率。
拓展应用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生物医 药领域的应用,如天然产 物的提取和药物制备。
环境治理领域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处理 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修 复和水处理。
食品工业领域
01
生物制药工艺学总结(大致按要求整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 10个20分;选择10个10分;填空10个20分;简答5个30分;论述2个20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药.、生物药物、生物制品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 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 .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 .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广义: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等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还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生产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医学生物制品:一般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生物制品定义: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 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基因重组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药物属于基因工程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而基因药物不是基因工程药物, 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 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化制药制备工艺的六个环节(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2)原料的粉碎(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 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与特点
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与特点专业生物工程092课程酶工程老师王明力学生吴志洪学号 09081103422012年12月25日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与特点摘要: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温和的新分离技术,它与传统的萃取及其它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处理量大、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从而使其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工程中。
同时文章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其应用,其中超临界CO2萃取是最常用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加强,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项可持续的绿色工艺,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Abstract: Phasepartition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high efficient mild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 ,and th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and oth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mild conditions, large quantity of operation, easy for operation, which makes its advantages such as extensively applied in biolog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And 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ngthen,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as a sustainable green technology,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Keywords: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1.1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图1 PEG/ Dextran体系的相图1.2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五种溶剂提取法的名词解释
五种溶剂提取法的名词解释一、概述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使需要提取的物质在其中溶解,然后与其他不需要的成分分离。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用的溶剂提取法及其名词解释。
二、浸提法浸提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溶剂提取法。
它通过将待提取物放入溶剂中进行浸泡,使待提取物的有机成分溶解并迁移到溶剂中,从而实现提取的目的。
浸提法适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如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等。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基于分配系数原理的溶剂提取法。
它利用两个不相溶的溶剂相接触并形成两个相,待提取物在两个相之间按其溶解度分配。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物更易溶于水相。
因此,利用萃取法可以实现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提取。
萃取法可应用于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等实际问题。
四、溶液吸附法溶液吸附法是一种使用吸附剂将目标物从溶液中吸附出来的溶剂提取法。
该法将吸附剂与待提取物的溶液接触,待提取物会在吸附剂表面吸附,随后通过洗脱等步骤将其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
溶液吸附法常用于固相萃取等分离纯化过程中。
五、热煮法热煮法是一种通过将固体样品与溶剂一起煮沸进行提取的溶剂提取法。
在热煮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物会溶解到溶剂中,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步骤将溶液分离出来。
热煮法适用于不易溶解的样品,如一些粘稠物质的提取等。
六、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进行提取的高效提取方法。
超临界流体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使其达到超临界状态,具有类似气体和液体的性质,能够与待提取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制药工业、环境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七、结论通过对五种溶剂提取法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浸提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提取方法,适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萃取法基于分配系数原理,可用于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提取;溶液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将目标物从溶液中吸附出来;热煮法适用于不易溶解的样品;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其高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萃取
多步萃取
细胞匀浆液中目标产物可经过多步萃取获得较高的纯化 倍数。
5.8 应用:胞内蛋白质的萃取
优势:可选择性地使细胞碎片分配于下相,目标产物分配于 上相,同时实现目标产物的部分纯化和细胞碎片的除去。 实际操作:
细胞匀浆液浓度选择: • 为降低成本,应尽量高,但过高会扰乱系统,降低分配系数, 系统粘度增高,相分离困难。 • 一般上限为200-400g湿细胞/Kg萃取系统。 相平衡与相分离: • 相平衡:将固状(或浓缩)聚合物和盐直接加入细胞匀浆液 中,同时搅拌使之溶解,形成双水相,同时由于双水相系统 表面张力很小,相分散容易,达到分配平衡时间很短,一般 只需几秒; • 相分离:利用离心沉降可大大加快相分离速度,并易于连续 化操作。对含细胞碎片的萃取系统,少于40秒
6.5 反胶团萃取原理
其过程是: 水相中的溶质①通过表面液膜扩散从水相 到达相界面②在界膜处溶质与表面活性剂 作用进入到反胶团中③含有溶质的反胶团 扩散进入有机相,然后在有机相中,反胶 团中的溶质进一步进行萃取,反萃取,实 现进一步萃取、浓缩的目的
6.6 反胶团的溶解作用
反胶团溶解蛋白质的形式, 有人提出四种模型: 水壳模型; 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区域 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蛋白质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蛋白质疏水区与几个反胶 团的疏水尾相互作用,被 几个小反胶团“溶解”。 对亲水性蛋白质,普遍接 受水壳模型。
B 多级萃取
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萃取流程 分离效率高 产品回收率高 溶剂用量少
1)多级错流萃取
特点: 优点:由几个单级萃取单元串联组成,萃取剂分别加 入各萃取单元;萃取推动力较大,萃取效率较高; 缺点:仍需加入大量萃取剂,因而产品浓度稀,需消 耗较多能量回收萃取剂。
2)多级逆流萃取
萃取技术
分配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溶质在两相中不是以同一种分子形态存 在,那么分配常数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着萃 取体系中组分的浓度、混合液的pH、温度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 度比值则称为分配系数或分配比。 m=c2,t/c1,t或 m=yt/xt
萃取率与萃取比
η=(萃取相中溶质总量/原始料液中溶质总量) ×100% E=(萃取相中溶质的量/萃余相中溶质的量) ×100%
2.破乳化
由蛋白质引起的乳化多为O/ W型,其粒径在2.5—30微 米之间。亲水基团强度大于亲油基团。 破乳方法: 1.过滤或离心沉降破乳法; 2.化学法:加电解质中和乳浊液分散相的电荷; 3.物理法:加热、稀释、吸附等; 4.顶替法:加入表面活性更大,但因其碳链较短难以形成坚 固的保护膜的物质,取代界面上的乳化剂; 5.转型法:如在o/w中加入亲油性乳化刑,使乳化液有生成 w/o的倾向,但又不稳定,从而达到破乳目的。 最好的方法是防止乳化,如蛋白质是乳化起因,就应设 法去除蛋白质。
五、萃取设备简介
1.单级萃取设备 在单级萃取基本完全的情况下,用一 套混合器和分离机即可。混合、萃取和分 离也可在同一台设备(如Alfa—Laval萃取 机)内完成。 2.多级萃取设备 (1)脉动筛板塔 (2)转盘塔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特点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SCF 0.2-0.9 (1-9)*10-4 (0.2-0.7)*10-3 液体 0.6-1.6 (0.2-3)*10-2 (0.2-2)*10-5
气体
(0.6-2)*10-3
(1-4)*10-4
超临界液体萃取和双水相萃取
等温法 等温法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常用的一种流程,它通过 改变压力使萃取组分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出来。 含有萃取质的超临界流体经过膨胀阀后压力下降,其 萃取质的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由分离槽底部取出, 充当萃取剂的气体则经压缩机送回萃取糟循环使用。
等压法
等压法是利用温度的变化来实现溶质与萃取剂的分 离。 含萃取质的超临界流体经加热升温后,超临界流体
双水相系统的类型
双水相系统分为两大类: 1)高聚物/高聚物
如:PEG/Dx,聚丙二醇/PEG,甲基纤维素/DX
2)高聚物/低分子
如:PEG/磷酸钾, PEG /磷酸铵, PEG/硫酸钠
PEG/磷酸钾系统的典型相图
图中的曲线称为双结线 该双结点线把整个图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成两个区域:双节线以
下的区域为均相区,以上 的区域为两相区。 结线:连接平衡两相组 成的直线。
超临界萃取剂
表 4-3 常见超临界流体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 CO2 氨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丙烷 正丁烷 正戊烷 苯 乙醚 蒸发潜热 (25℃) KJ/mol 25.25 23.27 35.32 38.95 40.06 15.1 22.5 27.98 33.9 26.02 沸点 (℃ ) -78.5 -33.4 64.7 78.4 82.5 -44.5 0.05 36.3 80.1 34.6 Tc,℃ 31.3 132.3 240.5 243.4 235.5 96.8 152.0 196.6 288.9 193.6 临界参数 pc, MPa 7.15 11.27 8.1 6.2 4.6 4.12 3.68 3.27 4.89 3.56 dc g/cm 0.448 0.24 0.272 0.276 0.273 0.22 0.228 0.232 0.302 0.267
萃取技术
2. pH的影响
pH会影响蛋白质中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还影响系统缓冲物质磷酸盐的离解程度,
从而影响分配系数。
pH微小的变化有时会使蛋白质的K改变2~ 3个数量级。 体系pH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差越大,蛋白质 在两相中分配越不均匀。
3.离子环境对蛋白质在两相体系分配的影响
1896年Beijerinck观察到当把明胶与琼脂或把明 胶和可溶性淀粉的水溶液混合时,先得到一混浊不透 明的溶液,随后分成两相,上相含有大部分明胶,下 相含有大部分琼脂(或可溶性淀粉)。再如下图中, 2.2%的葡聚糖水溶液与等体积的0.72%甲基纤维素 钠的水溶液相混合并静置后,可得到两个粘稠的液层。
采用两水相系统进行生物转化反应有下列优点:
(×)
二、液-液萃取过程机理(×)
萃取过程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 简单分子萃取(物理萃取)
(2) 中性溶剂络合萃取
(3) 酸性阳离心交换萃取 (4) 离子络合萃取
三、分配系数和分配因素
分配定律(表征萃取剂对溶质的萃取能力)
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 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 两相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K,这个常数称为 分配系数,即:
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B表示。
0.2 溶剂萃取
把目标物质从第一个液相中依 靠更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个 液相中。 物质的溶解和相似相溶原理。 萃取是通过溶质在两个液相之 间的竟争性溶解(分配)而实现 的。
一、液-液萃取过程
E-萃取相 E -脱去溶剂后的萃取相 , R—萃余相 R —脱去溶剂后的萃余相
萃取操作分类电子教案
萃取操作分类萃取法根据参与溶质分配的两相不同而分为多种,如液-固萃取、液-液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一、液-液萃取化工生产中萃取操作应包括下面三个过程:①混合,料液和萃取剂密切接触;②分离,即萃取相与萃余相分离;③溶媒回收,即萃取剂从萃取相(有时也需从萃余相)中除去,并加以回收。
因此在萃取流程中必须包括混合器、分离器与回收器。
萃取操作流程分为分批和连续,单级和多级萃取流程,单级和多级萃取流程又可分为多级错流萃取流程和多级逆流萃取流程,以及两者结合进行操作的流程。
1、单级萃取单级萃取是液-液萃取中最简单的操作形式,一般用于间歇操作,也可以进行连续操作。
它是只用一个混合器和一个分离器的萃取操作。
将料液F与萃取剂S一起加入萃取器内,并用搅拌器加以搅拌,使两种液体均匀混合,在萃取器(即混合器)内,产物由一相转入另一相。
经过萃取以后的溶液流入分离器,分离得到萃取相L和萃余相R。
最后将萃取相送入回收器,在回收器中将溶剂与产物进一步分离,经回收后溶剂仍可作为萃取剂循环使用,留下的溶液即为萃取产品(产物)。
单级萃取流程见图5-1。
被萃取组分经萃取从水相转入有机相,再经反萃取又从有机相转入水相,从而构成了一个萃取循环。
为了进行被萃取组分的纯化,在萃取和反萃取步骤之通常引入一洗涤步骤,如此“萃取一洗涤一反萃取”即构成了一个萃取循环,如5-1(a)所示。
在此循环过程中,对被萃取组分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水相再回到水相的过程,而是一个被提取、分离纯化和浓缩的过程。
图5-1(a)所示的萃取循环方式可见于麦白霉素或螺旋霉素等生产过程。
由图5-1(a)可见,所谓萃取循环也可理解为萃取有机的循环,即新鲜萃取有机相→萃得有机相→反萃后萃取有机相循环复用。
图5-1 萃取循环方式在工业中通常还可看到其他的萃取循环方式,如图5-1(b)、图5-1(c)所示。
图5-1(b)可见于氢化可的松的生产过程。
图5-1(c)可见于利福霉素钠盐的生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A有]——物质A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 [A水]——物质A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
严格地说,只有当溶剂A在水溶液中的浓度极 低,并在两相中的分子型体相同时,KD在一 定温度下才是常数。而与溶质在整个体系中 的总浓度无关。但在分析实践中,溶质在溶 液中的浓度往往相当大,因此(1)式常发生偏 高,在此情况下,分配系数应以溶质A在两相 中的活度之比PA表示:
第六章 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法
基本原理; 溶剂;无机萃取体系的分类; 萃取条件的选择; 萃取分离操作; 逆流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固相微萃 取(SPME)技术;反胶束萃取;凝胶萃取。 重点:溶剂、萃取条件的选择和超临界萃取、固 相微萃取技术。
§1. 基本原理
萃取过程的本质
无机盐类溶于水中并发生离解时。便形成水合离子。 如Al(H2O) 63+、Zn(H2O) 42+ 、 Fe(H2O)4Cl4-等,它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这种性质称为亲水性。许多有机化合物(油脂、萘、 蒽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种性质称为疏 水性。如果要从水溶液中将某些无机离子萃取至有 机溶剂中,必须设法将其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因 此萃取过程的本质,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 性的过程,其起作用的是萃取剂反应基团的活性。
式中[A]有和[A]水分别代表溶质A在有机相 和水相中的不同化学型体的总浓度。
三、分离系数(分离因数)
在同一体系中有两种溶质A和B,它们的萃取常数分别的为DA 和DB,这两个数的比值称为分离系数(β)
β=l,即DA = DB ,表明A和B不能分离。
β>l,即DA > DB ,表明A和B可分离,而β值越大,分离效 果越好。
(5)生成内氢键的AB(3)型溶剂,其行为与 一般AB型溶剂不同,而与N型和B型溶剂比 较相似。
根据以上讨论。各类溶剂的互溶规律,可大 致概括如图1。
表1列出了溶剂互溶次序与互溶溶解度。
图1 溶剂互溶图
表1 溶剂互溶次序表 表中所处地位愈近者愈能混溶,相距愈远者愈不能混溶,其次序与“溶剂互溶图” 所示次序AB(1)→AB(2)→B →A→N型一致
如果有几种组分A、B……等都能在两相中同 时发生分配作用。则分配系数PA,PB……等 于萃取常数(萃取系数、分配比)。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溶质 在溶液中往往因参与其它化学过程(如络合平 衡、酸碱平衡等),同时以不同的状态(离子 或分子)存在,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和计算有关 组分之间的分配引入一个更有实际意义的 量——萃取常数(D或K)。
因此分子量不大的醇、醛、酮和羧酸等可溶 于水。 氮原子的电负性较氧原子为小(O 3.5;N 3.0),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健:
因此低分子量的胺类可溶于水。
硫原子的负电性较氧弱得多(S 2.5),形成 氢健的能力也弱得多,因此当含氧有机化合 物中的氧原子被硫置换后,它在水中的溶解 度会降低。 烷烃和芳烃等有机化合物不能形成氢健。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烷烃的链越长,芳 烃的环越多,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因 此。这类基团通常称为疏水基团。
2. 与有机试剂形成不带电荷之金属螯合物
萃入有机相体系的金属8-羟基喹啉盐,双硫 腙盐以及许多其他金属螫合物能被多种多样 有机溶剂所萃取。这些螯合物中的阳离子被 憎水的有机基团所包围,因此不带电荷的螯 合物一般仅微溶于水而较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某些螫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并非完全被试剂的阴离 子基团所配位。例如,一个具有配位数为6的两价金 属与试剂HL形成ML2型合物,如果每个配位阴离子 L占有两个配位位置(通常情况),那么有两个配位位 置未被占据。此剩余之配位位置能由水分子、有机 溶剂分子(S),或不带电荷的试剂分子HL所充满。 这类附加物对螯合物的可萃性有很大影响。水分子 的存在,如ML2· 20可能使螯合物很难溶于有机溶 H 剂。因而实际就不可能萃取。以HR(以螫合物的加 合形成物)或有机溶剂分子取代H2O分子。如果它的 水溶性不显著增加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则增加 金属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1)N型溶剂:即惰性溶剂,如烷类、苯、四 氯化碳、二硫化碳、煤油等不能生成氢键的 溶剂。
(2)A型溶剂:即接受电子的溶剂,例如氯仿、 二氯甲烷、五氯乙烷等含有A-H基团,能与 B型溶剂生成氢键。
(3)B型溶剂:即给电子溶剂,如醚、醛、酮、 酯、叔胺等含有B原子。能与A型溶剂生成氢 键。
下面以萃取Ni2+为例,说明在萃取过程中,Ni2+如何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 性的。 Ni2+在水溶液中以Ni(H2O)62+形式存在,是亲水的。要将它转化为疏水 性。必须中和它的电荷,并用疏水基团取代水合离子中的水分子,形成疏 水性的,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为此,可在pH=9的氨基溶液中,加 入丁二酮肟,与Ni2+形成螯合物,
五、pH1/2
当两相的体积相等,试剂在有机相中的平衡 浓度为1.00M时,被萃取物有50%被萃取 时的pH值,称为该体系的pH1/2。此一数 值对于形成金属螫合物类型的萃取来说,是 表征各种金属萃取曲线的特性。对二阶金属 离子来说。PH1/2至少有两个PH单位之差, 才能一次分离完全,对三阶金属说,pH1/2 之差可以小一些。
β<1,即DA < DB ,表明两种金属可分离,而β值越小,分 离效果越好。
在形成金属螯合物的体系中,两种金属Me1, Me2的分配比主要决定于金属螯合物的稳定常数, (KMe1Rn和KMe2Rn)和所形成的螯合物在有机 相中的溶解度(PMe1Rn和PMe2Rn)。在指定的 螫合剂和溶剂的萃取体系中。两种金属离子Me1 和Me2的分离系数,可推算得:
(4)AB型溶剂:即接受电子型溶剂。同时具 有HA和B。可以缔合成多聚分子,因氢键的 结合形式不同,又可细分为三类:
AB(1)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例如水、多 元醇、叔胺、取代醇羟基羧酸与多元羧酸、 多元酚等。
AB(2)型:直链氢缔合溶剂,例如醇、胺、 羧酸等。
AB(3)型:生成内氢键分子,例如邻硝基苯 酚这类溶剂中的受电子基团A—H已因形成内 氢键而不再起作用。所以,AB(3)型溶剂的 性质和B型溶剂相似。
与水没有显著亲和力的共价分子,在惰性有机 溶剂的无规则分子结构中易于容纳。而在水的 规则分子结构(分子氢键)中则差些,因此会优 先地分配在有机溶剂中。萃取这类物质选不含 氧的溶剂如四氯化碳或氯仿为好。因其不象含 氧溶剂那样会萃取溶剂中别的物质。
例如,从盐酸溶液中萃取CeCl4或AsCl3,选 乙醚不好;它从该溶液中还同时萃取氯代络合 物。
因此两种金属分离的难易,不仅决定于它们所形成的螯 合物稳定性的差异程度。而且也取决于它们所形成的螯 合物在有机相中的相对溶解度的差异程度。 四、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
在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物质A时。如已知水溶液的 体积为V水,有机溶剂的体积为V有时。则萃取效率E% 为: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萃取效率由萃取常数和体积比 V水/V有所决定。D愈大。V水/V有愈小,萃取效率 愈高,不过如果固定D。而改变的V水/V有比值, 虽可提高萃取效率,但这种效果是不太显著的,而 且由于有机溶剂的体积增大,溶质在有机相中的浓 度要降低因而往往不利于进一步分离和测定,故在 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每次和水相相同体积的有机溶 剂来连续萃取几次的办法。在此情况下,V水=V有, 则E%=D/(D+1)×100%
水分子是偶极分子。水分子之间以氢健相互缔合。 物质对氢健的作用能力或形成氢健的能力,是它的 亲水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一般无机盐类的亲水性之 所以很强,是因为它们的离子能拆开水分子之间的 氢健。形成水合离子并溶于水中。含有氧原子的基 团如醇、醛、酮和羧酸等,大多也是亲水性,因为 氧原子的电负性强。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健。
物质亲水性强弱的规律,可简单地概括如下:
1. 凡是离子都有亲水性。
2. 物质含亲水基团越多,其亲水性越强。常见的 亲水基团有:-OH、-SO2H2,-NH2和NH等。 3. 物质含疏水基团越多,分子量越大,其疏水性 越强。常见的疏水基团有:烷基如-CH2,-C2H5、 卤代烷基等,芳香基如苯基、萘基等。
§4. 无机萃取体系的分类
对无机物质的液一液萃取进行简单分类,是 很困难的,因为往往不能把不同类型的萃取 明确地区分开来。有的是一些萃取类型的综 合体,分析上重要的萃取体系的一些分类。
1。在有机溶剂相与水相中都为简单的无机形 式的体系 例如
I2与其它卤素;共价卤化物如AsCl3、CeCl4 与SnI4;金属Hg。这些物质多少都有挥发性。 在这类体系中,有机溶剂常有很大的惰性,只 单纯地溶解分配物质,而不与它起化学反应 (但碘与苯在一起却可能互相作用) 。
§3. 溶剂
一、溶剂的分类
液体分子问的作用力有两种,即范德华引力与氢键。 范德华引力存在于任何分子之间,其大小随分子的 极化率和偶极矩的增加而增加。两液体分子之间形 成氢键,依赖于两分子分别包含负电性大而半径小 的原子A和B(如O、N、F等),其中一个有A—H键, 另一个有给电子原子B,因此。液体化台物或溶剂。 可按照其是否含有A-H或B而分为四种类型。
(3)AB与A,AB和B,AB和AB等型在混合前后 均有氢键,互溶的程度视混合前后氢键的强弱和 多少而定。 (4)A与A,B与B,N与N,N与A,N与B等型 在混合前后都无氢键,互溶的程度决定于混合前 后范德华引力的大小。即与分子的偶极矩及极化 率有关,一般可利用相似规律作为判断互溶程度 的参考。
二、各类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两种液体混合后在生成 氢键的数目或强度大于混合前氢键的数目或 强度者。则有利于互相混溶,否则不利于互 相混溶,具体地说:
(1)AB型和N型溶剂,几乎完全不互溶,例如水 与N型溶剂苯、四氯化碳、煤油等,不能互溶。 (2)A型与B型溶剂在混合前无氢键,混合后生成 氢键,故特别有利于混溶,例如氯仿与丙酮,五 氯乙烷与已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