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1(古书的注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四、旧注的体例 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 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 ,也叫做“正义”。 古书注释工作源远流长,由于时代、注家的不同,注释 的体例也不尽完全一致,总括起来有三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这段注释,先分述,后总括。对什么是 朝菌,朝菌为什么不知道晦朔;以及什么是 蟪蛄,蟪蛄又为什么不知道春秋,解说的清 清楚楚。而且对“晦”、“朔”、“小年” 等词分别加以训释,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 内容十分丰富,对深入理解《庄子》很有帮 助。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古书注释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是今天认识古代社会、了解古代社会思想、研 究古代汉语的可贵资料。从汉代起,出现过许 多卓有成就的注解家,如汉代的毛亨、孔安国、 郑玄、马融、高诱、王逸,隋唐时期的孔颖达、 徐彦、杨士勋、贾公彦,宋代的朱熹、邢昞、 孙奭。到了清代,给古代典籍作注释、研究古 代注释的学者更多,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当推 其中的佼佼者。此时,研究古代经典、阐发经 文文义,考证得失,校勘版本等,已经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训诂学,这些训诂学者 的研究成果是空前的、可贵的。古书的注释不 但是我们今天阅读古代典籍的阶梯,也是研究 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和古代汉语的宝贵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三)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 之上,自有关墙篱落于粪溷之侧。(梁书· 范缜传》) (四)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1.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 ‘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4.《左传· 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 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 得过百雉。” 上一页 下一页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 结 束 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 墙一面的长度。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a.《春秋· 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b.《左传·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 ,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c.《春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 d.《公羊传· 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 ”的意思就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说 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左传· 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男子,这 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3.《汉书· 贾邹枚路传· 邹阳》:“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 ,徐衍负石入海。” 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清人王念孙指出, “雍” 实为甕的通假字,“蹈雍之河”即抱雍自沉于河 ,服注为望文生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 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二)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 确的重要依据。 1.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 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 僖 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 其股。”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 以上例句中的“股”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杜预的 注,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大腿”的意思,从而可以 得知《左传全译》的解释是十分到位的。 • 如果没有旧注,后人对于《左传》原文中的“股” 到底是解释为“大腿”还是解释为现代常见的“屁 股”,可能就存在争议了。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 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 步。如: 1.《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 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原文:朝菌不 知晦朔, 蟪蛄 不知春秋,此 小年也。
注文 :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 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 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 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终(月 底)谓之晦,月旦(初一)谓之 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 涉三旬(十天一旬),故不知晦 朔也。蟪蛄,夏蝉也。生于麦梗 ,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 知春秋也。菌则朝生暮死,蝉则 夏长秋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 之小年也。
Fra Baidu bibliotek
【基本内容】 1.―传、笺、疏”注释古籍时各有什么特点? 2.―疏”是怎样产生的?唐代共有哪九种义疏?都是谁 做的? 3.《十三经注疏》一书是怎样形成的? 4.高诱、王逸、王弼、郭象、杨倞、李善等人所做的 产生重大影响的注释著作是什么? 5.李善的《文选注》在注释方面有何特点? 6.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和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注 释的特点是什么? 7.朱熹有哪些重要的注释著作?
徐 彦 杨士勋 邢 昺 孙 奭 陆德明 杨 倞 尹知章 张守节 司马贞 裴 骃 颜师古 李 善
《春秋公羊传疏》 《春秋谷梁传疏》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孟子疏》 《经典释文》 《荀子注》 《管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二 古 书 旧 注 的 重 要 性
(一)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1.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 邶风· 终 风》) 汉· 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 。嚏,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 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 ,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 卫人来媵(yì nɡ)。(《左传· 成公八年》 ) 唐· 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 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 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 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传曰:‘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是夫人与媵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 来媵之。”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古书的注解常识,介绍古书旧注的发展概 况、旧注的基本体例和旧注的常用术语等内容。学习本 章,要让学生熟悉旧注的体例,了解古代重要的注释家, 掌握旧注术语的基本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 上一页 古注的能力。 下一页
结 束
古书的注解
【基本概念】 传(毛传)、笺(郑笺)、疏(正义 ) 衍文(衍字)、脱文(夺字)、之言(之为言) 读曰(读为)、读若(读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又如: 3.《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 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 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 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 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 、漂亮这一义项。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 传》、《楚辞集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重点难点】 “传、笺、疏”、唐代九种义疏 、 《十三经注疏》 曰、为、谓之、谓、犹 之言、之为言 读曰(读为)、读若(读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一 古 书 注 解 的 意 义
1.排除读书障碍。由于历史发展的原 因,今天的读者阅读古书时在语言、古 书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和社会 思想各方面,出现许多障碍。如果能很 好的利用已有的注释,可以帮助今天的 读者免去翻检辞书、文献资料的麻烦, 较为顺利的排除读书障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 弼 《老子注》 上一页 下一页 郭 象 《庄子注》 结 束 韦 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给古书作注释。古人和现代人都做过许多 工作。人们习惯把古人的注释叫做“古注”或 “旧注”,把今人的注释叫做“今注”或“新 注”。今人的注释基本上是用现代汉语或浅近 的文言写成的,注释内容简洁,观点明确,使 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古人的注释不可忽视。这 是因为,许多新注都是参照古注做出的;新注 也有一个是否准确的问题。与浩如烟海的古代 典籍相比,有新注的著述,毕竟只占少数。所 以读古书,了解古注十分必要。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我国古书的注释工作开始的很早,从汉代起就有一批古 书注释面世。汉代经师去古未远,他们对先秦典籍所记载的 语言、典故、社会生活和文物制度的了解,和后人比较,有 许多便利;他们所见到的古代文献资料比后人丰富,便于从 文献中得到启发、印证。这些都给他们做好注释提供了较为 坚实的基础,许多注释精当深刻,符合历史实际。以后的注 释家在充分吸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加以推演和 深化,丰富了古书的注释。这些注释给后人阅读古书提供了 许多便利条件,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这里,我 们从汉代孔安国对《尚书· 泰誓》的一句话所做的注释,可 以清楚的看出古注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出现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 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 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1.―衍文(衍字)”、“脱文(夺字)”各指的是什么? 2.古注术语“曰、为、谓之”的用法有何特点? 3.古注术语“谓”的用法有何特点? 4.古注术语“之言、之为言”的用法有何特点? 5.古注术语“犹”的用法有何特点? 6.古注术语“读曰(读为)”的作用是什么? 7.古注术语“读若(读如)”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原文:我有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
注文 :我治理之臣虽少 ,而心德同。十人:周 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毕公、荣公、太颠、 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及文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对这样的句子,如果没有古注的帮助,今天 的读者就不大容易理解“乱臣”和“同心同德” 的关系。其实上古汉语中“乱”具有“乱”和“ 治”两个相对的意义,这里的“乱臣”是治理之 臣。注文具体列出十个治世之臣的名字,为我们 读懂这句古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再看唐成 玄英对《庄子· 逍遥游》中一句的注释:
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四、旧注的体例 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 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 ,也叫做“正义”。 古书注释工作源远流长,由于时代、注家的不同,注释 的体例也不尽完全一致,总括起来有三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这段注释,先分述,后总括。对什么是 朝菌,朝菌为什么不知道晦朔;以及什么是 蟪蛄,蟪蛄又为什么不知道春秋,解说的清 清楚楚。而且对“晦”、“朔”、“小年” 等词分别加以训释,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 内容十分丰富,对深入理解《庄子》很有帮 助。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古书注释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是今天认识古代社会、了解古代社会思想、研 究古代汉语的可贵资料。从汉代起,出现过许 多卓有成就的注解家,如汉代的毛亨、孔安国、 郑玄、马融、高诱、王逸,隋唐时期的孔颖达、 徐彦、杨士勋、贾公彦,宋代的朱熹、邢昞、 孙奭。到了清代,给古代典籍作注释、研究古 代注释的学者更多,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当推 其中的佼佼者。此时,研究古代经典、阐发经 文文义,考证得失,校勘版本等,已经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训诂学,这些训诂学者 的研究成果是空前的、可贵的。古书的注释不 但是我们今天阅读古代典籍的阶梯,也是研究 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和古代汉语的宝贵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三)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 之上,自有关墙篱落于粪溷之侧。(梁书· 范缜传》) (四)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1.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 ‘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4.《左传· 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 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 得过百雉。” 上一页 下一页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 结 束 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 墙一面的长度。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a.《春秋· 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b.《左传·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 ,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c.《春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 d.《公羊传· 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 ”的意思就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说 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左传· 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男子,这 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3.《汉书· 贾邹枚路传· 邹阳》:“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 ,徐衍负石入海。” 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清人王念孙指出, “雍” 实为甕的通假字,“蹈雍之河”即抱雍自沉于河 ,服注为望文生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 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二)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 确的重要依据。 1.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 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 僖 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 其股。”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 以上例句中的“股”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杜预的 注,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大腿”的意思,从而可以 得知《左传全译》的解释是十分到位的。 • 如果没有旧注,后人对于《左传》原文中的“股” 到底是解释为“大腿”还是解释为现代常见的“屁 股”,可能就存在争议了。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 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 步。如: 1.《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 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原文:朝菌不 知晦朔, 蟪蛄 不知春秋,此 小年也。
注文 :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 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 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 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终(月 底)谓之晦,月旦(初一)谓之 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 涉三旬(十天一旬),故不知晦 朔也。蟪蛄,夏蝉也。生于麦梗 ,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 知春秋也。菌则朝生暮死,蝉则 夏长秋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 之小年也。
Fra Baidu bibliotek
【基本内容】 1.―传、笺、疏”注释古籍时各有什么特点? 2.―疏”是怎样产生的?唐代共有哪九种义疏?都是谁 做的? 3.《十三经注疏》一书是怎样形成的? 4.高诱、王逸、王弼、郭象、杨倞、李善等人所做的 产生重大影响的注释著作是什么? 5.李善的《文选注》在注释方面有何特点? 6.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和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注 释的特点是什么? 7.朱熹有哪些重要的注释著作?
徐 彦 杨士勋 邢 昺 孙 奭 陆德明 杨 倞 尹知章 张守节 司马贞 裴 骃 颜师古 李 善
《春秋公羊传疏》 《春秋谷梁传疏》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孟子疏》 《经典释文》 《荀子注》 《管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二 古 书 旧 注 的 重 要 性
(一)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1.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 邶风· 终 风》) 汉· 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 。嚏,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 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 ,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 卫人来媵(yì nɡ)。(《左传· 成公八年》 ) 唐· 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 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 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 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传曰:‘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是夫人与媵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 来媵之。”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古书的注解常识,介绍古书旧注的发展概 况、旧注的基本体例和旧注的常用术语等内容。学习本 章,要让学生熟悉旧注的体例,了解古代重要的注释家, 掌握旧注术语的基本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 上一页 古注的能力。 下一页
结 束
古书的注解
【基本概念】 传(毛传)、笺(郑笺)、疏(正义 ) 衍文(衍字)、脱文(夺字)、之言(之为言) 读曰(读为)、读若(读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又如: 3.《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 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 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 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 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 、漂亮这一义项。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 传》、《楚辞集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重点难点】 “传、笺、疏”、唐代九种义疏 、 《十三经注疏》 曰、为、谓之、谓、犹 之言、之为言 读曰(读为)、读若(读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一 古 书 注 解 的 意 义
1.排除读书障碍。由于历史发展的原 因,今天的读者阅读古书时在语言、古 书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和社会 思想各方面,出现许多障碍。如果能很 好的利用已有的注释,可以帮助今天的 读者免去翻检辞书、文献资料的麻烦, 较为顺利的排除读书障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 弼 《老子注》 上一页 下一页 郭 象 《庄子注》 结 束 韦 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给古书作注释。古人和现代人都做过许多 工作。人们习惯把古人的注释叫做“古注”或 “旧注”,把今人的注释叫做“今注”或“新 注”。今人的注释基本上是用现代汉语或浅近 的文言写成的,注释内容简洁,观点明确,使 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古人的注释不可忽视。这 是因为,许多新注都是参照古注做出的;新注 也有一个是否准确的问题。与浩如烟海的古代 典籍相比,有新注的著述,毕竟只占少数。所 以读古书,了解古注十分必要。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我国古书的注释工作开始的很早,从汉代起就有一批古 书注释面世。汉代经师去古未远,他们对先秦典籍所记载的 语言、典故、社会生活和文物制度的了解,和后人比较,有 许多便利;他们所见到的古代文献资料比后人丰富,便于从 文献中得到启发、印证。这些都给他们做好注释提供了较为 坚实的基础,许多注释精当深刻,符合历史实际。以后的注 释家在充分吸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加以推演和 深化,丰富了古书的注释。这些注释给后人阅读古书提供了 许多便利条件,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这里,我 们从汉代孔安国对《尚书· 泰誓》的一句话所做的注释,可 以清楚的看出古注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出现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 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 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1.―衍文(衍字)”、“脱文(夺字)”各指的是什么? 2.古注术语“曰、为、谓之”的用法有何特点? 3.古注术语“谓”的用法有何特点? 4.古注术语“之言、之为言”的用法有何特点? 5.古注术语“犹”的用法有何特点? 6.古注术语“读曰(读为)”的作用是什么? 7.古注术语“读若(读如)”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原文:我有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
注文 :我治理之臣虽少 ,而心德同。十人:周 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毕公、荣公、太颠、 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及文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对这样的句子,如果没有古注的帮助,今天 的读者就不大容易理解“乱臣”和“同心同德” 的关系。其实上古汉语中“乱”具有“乱”和“ 治”两个相对的意义,这里的“乱臣”是治理之 臣。注文具体列出十个治世之臣的名字,为我们 读懂这句古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再看唐成 玄英对《庄子· 逍遥游》中一句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