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2)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吗性质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吗性质是什么
还不清楚平行四边形对角是不是相等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吗性质是什么”,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吗
平行四边形对角是相等的。
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
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大小相等;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对于平面上任何一点,都存在一条能将平行四边形平分为两个面积相等图形、并穿过该点的线;四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拓展阅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称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
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本文将介绍几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四边形的对边是否平行来判定它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那么它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最基本的判定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相等来判定它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方法常用于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因为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四边形的内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它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内角相等,那么它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方法常用于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因为矩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和对角线是否平分对角来判定它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对角线平分对角,那么它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方法常用于菱形的判定,因为菱形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有时候,我们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判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几种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8.1.2_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 活应用.
探究
张师傅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 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 一些办法来吗?并说明理由. A● AB=CD AD=BC
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 对角线互相平分
•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D ) • A、∠A=∠C,∠B=∠D • ∠A=∠B=∠C=90 • ∠A+∠B=180 ,∠B+∠C=180 • ∠A+∠B=180 ,∠C+∠D=180
A D
B
C
•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是(D ) • ①一组对边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②一组对边相 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③一组对角相 等,且这一组对角的顶点所连结的对角线被另一条 对角线平分,④一组对角相等,且这一组对角的顶 点所连结的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 • A、①和② B、②和③ • C、②和④ D、只有④ D A
新课导入
回顾旧知
下面图片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 怎样判断的?
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
1.边: a.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角: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
怎样证明对边相等或对角 线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 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作对角线BD,交AC于点O.
A
E O F B C
平行四边形判定与性质知识总结

平行四边形判定与性质知识总结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判定前提:在同一平面内(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性质(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
(可视为矩形)(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两部分图形。
(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
(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分。
(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
(15)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的顶点向他对角的两边所做的高,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1]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3584cc650b1c59eef8c7b4aa.png)
四边形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1.S 菱形 =21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 3.S 梯形 =21(a+b )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四 常识:※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3n (n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精选3篇)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篇1教学建议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重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2.难点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难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本节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教学设计示例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精讲 人教义务几何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精讲人教义务几何【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判定定理.2.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主体知识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学习时将它们进行对照,有利于记忆.2.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运用包括:(1)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互补,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分等;(2)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3)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题精讲】[例1]在四边形ABCD中,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只给出条件“AB∥CD”,那么还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给出以下六个说法:(1)如果再加上条件“AD∥B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再加上条件“AB=C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再加上条件“∠DAB=∠DCB”,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4)如果再加上条件“BC=AD”,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5)如果再加上条件“AO=CO”,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6)如果再加上条件“∠DBA=∠CAB”,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3个 B.4个 C.5个 D.6个剖析:本题是一道给出结论和部分条件,让学生探索附加条件的各种可能性的开放性题目,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要严格按照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判定定理,认真考查六种说法.说法(1)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说法(2)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说法(3)由AB ∥CD和∠DAB=∠DCB,可推断出AB=CD或AD∥BC,也正确;说法(4)可举出反例;说法(5)能证出BO=DO,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说法(6)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答案:B[例2]如图4-23,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图4—23(1)连结_____.(2)猜想:_____=_____.(3)证明:剖析:容易猜想连结BF,证明BF=DE.如图4-24,可连结DF、DB,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证明猜想的结论.又可猜想连结DF,证明DF=BE,证明方法可同上面猜想结论的证明方法.图4—24解法一:(1)BF(2)BFDE(3)证明:连结DB、DF,设DB、AC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OC,DO=OB,∵AE=FC,∴AO-AE=OC-F C.∴EO=FO.∴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BF=DE.解法二:(1)DF(2)DFBE(3)证明:(略)说明:(1)本例解法一中又可通过△BCF≌△DAE等证明BF=DE.(2)本例是结论猜想型的题目,此类题型是中考中常见题型.[例3]如图4-25,已知AD为△ABC的中线,E为AC上一点,连结BE交AD于F,且AE=FE.求证:BF=A C.图4—25剖析:延长AD到N,使DN=AD,构造出平行四边形ABN C.证明:延长AD到N,使DN=AD,连结BN、,则四边形ABNC为平行四边形.∴BN=AC,BN∥AC,∴∠1=∠4.∵AE=FE,∴∠1=∠2.∵∠2=∠3,∠1=∠4,∴∠3=∠4.∴BN=BF,∴BF=A C.说明:当题目中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利用加倍中线构造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证题,用这种方法比利用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方便、简捷.【同步达纲练习】1.填空题(1)一个四边形的边长依次是a、b、c、d,且a2+b2+c2+d2=2ac+2bd,则这个四边形是_____.(2)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按不同方法拼成四边形,在这些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_____.(3)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若再增加条件______,可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4)如图4-26,在ABCD中,E、F分别是对角线BD上两点,且BE=DF,要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最简捷的方法是根据_____来证明.图4—26(5)如图4-27,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边上的点,且BE=DF,要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可证明_____ _____.图4—27(6)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C.以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外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______.2.选择题(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就是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D.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如图4-28,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按下列条件得到的四边形BEDF,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图4—28A.DE⊥AC于E,BF⊥AC于F(图①)B.BE平分∠ABC,DF平分∠ADC(图②)C.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图③)D.E是AB上一点,EF⊥AB(图④)(3)把两个全等的不等腰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可拼成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A.1 B.2 C.3 D.4(4)如图4-29,在ABCD中,EF∥BC,GH∥AB,GH、EF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有()图4—29A.0对 B.1对 C.2对 D.3对3.如图4-30,在ABCD中,AC、BD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E、F,AO、CO的中点分别为G、H.求证:四边形G E H F是平行四边形.图4—304.如图4-31,已知O是ABCD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B、CD 于E、F两点.(1)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不增加辅助线的原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对.图4—315.如图4-32,在△ABC中,E、G在BC边上,且BE=GC,AB∥EF∥GH.求证:AB=EF+GH.图4—32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试用两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部分.(要求用文字简述你所设计的两种方法,并正确画出图形).【思路拓展题】想一想图4—33如图4-33,田村有一呈四边形的池塘,在它的四个角A、B、C、D处均种有一棵大核桃树,田村准备开挖池塘建养鱼池,想使池塘面积扩大一倍,又想保持核桃树不动,并要求扩建后的池塘成平行四边形形状,请问田村能否实现这一设想?若能,请你设计并画出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画图要保留痕迹,不写作法)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1)平行四边形(2)3 (3)AB=CD(或AD∥BC,或∠A=∠C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AECF(6)如果AB∥CD,∠A=∠C,那么AD=B C.2.(1)B (2)D (3)C (4)D3.提示:先证△AOE≌△COF,得OE=OF,再证OG=OH.4.(1)提示:证△AOE≌△COF,得OE=OF(2)25.提示:过E作ED∥AC交AB于D,先证△BED≌△GCH,得BD=GH,再证AD=EF.6.略.【思路拓展题】想一想如图所示。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通用8篇)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A C BD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⑷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5、矩形的性质: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⑵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判定定理:⑴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⑵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8、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9、菱形的性质: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 菱形=1/2×ab (a 、b 为两条对角线长)10、菱形的判定定理: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判定定理:⑴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AB=BC B.AC=BD C.AC⊥BD D.AB⊥B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4.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9.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10.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12.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 ⊥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cm2.16.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的周长等于.1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厘米.1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度.21.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2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23.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 (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2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2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13小题)28.如图,已知:AB∥CD,BE⊥AD,垂足为点E,CF⊥AD,垂足为点F,并且AE=DF.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30.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1.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3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线段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3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35.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6.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AE=CG,AH=CF,且EG平分∠HEF.求证:(1)△AEH≌△CGF;(2)四边形EFGH是菱形.3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A⊥AD,BC=DC,BE⊥CD于点E.(1)求证:△ABD≌△EBD;(2)过点E作EF∥DA,交BD于点F,连接AF.求证:四边形AFED是菱形.38.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39.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4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3•宜宾)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4•河池)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A.AB=BC B.AC=BD C.AC⊥BD D.AB⊥BD【分析】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解答】解:A、是邻边相等,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B、是对角线相等,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正确;C、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D、无法判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各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判定.3.(20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所给条件可以证出邻边相等;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解:A、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B=BC时,它是菱形,故A选项正确;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AC⊥BD,∴AB2=BO2+AO2,AD2=DO2+AO2,∴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正确;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当AC=BD时,它是矩形,不是正方形,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是D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答题时容易出错.4.(2011•张家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分析】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等于原来四边形某一对角线的一半,说明新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连接BD,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在△ABD中,E、H是AB、AD中点,∴EH∥BD,EH=BD.∵在△BCD中,G、F是DC、BC中点,∴GF∥BD,GF=BD,∴EH=GF,EH∥GF,∴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故选:A.【点评】本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2006•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分析】因为D点坐标为(2,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C点的纵坐标一定是3,又由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故可得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解答】解:已知A,B,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2,3),∵AB在x轴上,∴点C与点D的纵坐标相等,都为3,又∵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0=2,∴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点的坐标的表示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互为余(补)角的等知识的直接考查.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题目的条件既有数又有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既依托数也依托形,体现了数形的紧密结合,但本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6.(2014•河南)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易求BO的长,进而可求出BD的长.【解答】解:∵▱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AC,AB=4,AC=6,∴BO==5,∴BD=2BO=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中考常见题型,比较简单.7.(2013•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分析】在矩形ABCD中根据AD∥BC得出∠DEF=∠EFB=60°,由于把矩形ABCD 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所以∠EFB=∠DEF=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可知∠DEF=∠EFB=∠EB′F=60°故△EFB′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A′B′E=90°﹣60°=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B=2,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D∥BC,∴∠DEF=∠EFB=60°,∵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DEF=∠EFB=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DEF=∠EFB=∠EB′F=60°∴△EFB′是等边三角形,Rt△A′EB′中,∵∠A′B′E=90°﹣60°=30°,∴B′E=2A′E,而A′E=2,∴B′E=4,∴A′B′=2,即AB=2,∵AE=2,DE=6,∴AD=AE+DE=2+6=8,∴矩形ABCD的面积=AB•AD=2×8=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13•扬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分析】连接BF,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BAC,∠BCF=∠DCF,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再根据菱形的邻角互补求出∠ABC,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F=BF,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ABF=∠BAC,从而求出∠CB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F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DF=∠CBF.【解答】解:如图,连接BF,在菱形ABCD中,∠BAC=∠BAD=×80°=40°,∠BCF=∠DCF,BC=DC,∠ABC=180°﹣∠BAD=180°﹣80°=100°,∵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F=BF,∠ABF=∠BAC=40°,∴∠CBF=∠ABC﹣∠ABF=100°﹣40°=60°,∵在△BCF和△DCF中,,∴△BCF≌△DCF(SAS),∴∠CDF=∠CBF=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15•河南)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 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AB=AF,加上AO平分∠BAD,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BF,BO=FO=BF=3,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F∥BE,所以∠1=∠3,于是得到∠2=∠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AB=EB,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O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O,从而得到AE的长.【解答】解:连结EF,AE与BF交于点O,如图,∵AB=AF,AO平分∠BAD,∴AO⊥BF,BO=FO=BF=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F∥BE,∴∠1=∠3,∴∠2=∠3,∴AB=EB,而BO⊥AE,∴AO=OE,在Rt△AOB中,AO===4,∴AE=2AO=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基本作图.10.(2013•凉山州)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分析】根据菱形得出AB=BC,得出等边三角形ABC,求出AC,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EF=EC=AC=4,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正方形ACEF的周长是AC+CE+EF+AF=4×4=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的长.11.(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中,由AD 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的长,再由三角形ADF 与三角形ECF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AE为∠DAB的平分线,∴∠DAE=∠BAE,∵DC∥AB,∴∠BAE=∠DFA,∴∠DAE=∠DFA,∴AD=FD,又F为DC的中点,∴DF=CF,∴AD=DF=DC=AB=2,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则AF=2AG=2,∵平行四边形ABCD,∴AD∥BC,∴∠DAF=∠E,∠ADF=∠ECF,在△ADF和△ECF中,,∴△ADF≌△ECF(AAS),∴AF=EF,则AE=2AF=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3.(2013•连云港)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BD=∠ADB=45°,再求出∠DAE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ED,从而得到∠DAE=∠A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DE,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BD,再求出BE,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倍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D=∠ADB=45°,∵∠BAE=22.5°,∴∠DAE=90°﹣∠BAE=90°﹣22.5°=67.5°,在△ADE中,∠AED=180°﹣45°﹣67.5°=67.5°,∴∠DAE=∠AED,∴AD=DE=4,∵正方形的边长为4,∴BD=4,∴BE=BD﹣DE=4﹣4,∵EF⊥AB,∠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E=×(4﹣4)=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角的度数的相等求出相等的角,再求出DE=AD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2014•福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 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2008•恩施州)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24cm2.【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其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6×8÷2=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6.(2015•梅州)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 的周长等于20.【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E=∠AEB,继而可得AB=AE,然后根据已知可求得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C,AD=BC,AB=CD,∴∠AEB=∠EBC,∵BE平分∠ABC,∴∠ABE=∠EBC,∴∠ABE=∠AEB,∴AB=AE,∴AE+DE=AD=BC=6,∴AE+2=6,∴AE=4,∴AB=CD=4,∴▱ABCD的周长=4+4+6+6=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E=∠AEB.17.(2013•厦门)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3厘米.【分析】根据AC+BD=24厘米,可得出出OA+OB=12cm,继而求出AB,判断EF 是△OA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cm,∵△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cm,∵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AB=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18.(2007•临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分析】根据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寻找思路:△AOE≌△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EO=∠CFO;又∵∠AOE=∠COF,在△AOE和△COF中,,∴△AOE≌△COF,∴S△AOE =S△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S△BCD=BC×CD=×2×3=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根据三角形全等,从而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矩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2014•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 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5,4).【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 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20.(2015•黄冈)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65度.【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SAS证明△ABE与△ADE 全等,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ABCD,∴AB=AD,∠BAE=∠DAE,在△ABE与△ADE中,,∴△ABE≌△ADE(SAS),∴∠AEB=∠AED,∠ABE=∠ADE,∵∠CBF=20°,∴∠ABE=70°,∴∠AED=∠AEB=180°﹣45°﹣70°=6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21.(2013•十堰)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边形ABDE,推出DE=DC=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CE长,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EF=,∴CE==2,∴A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22.(2013•黔西南州)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 ⊥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可求出AE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BC=4,∵AE⊥BC于E,∠B=60°,∴sinB==,∴AE=2,∴菱形的面积=4×2=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菱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3.(2013•鞍山)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11.【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FG=AD,EF=GH=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CD,BD=4,CD=3,∴BC===5,∵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EH=FG=AD,EF=GH=BC,∴四边形EFGH的周长=EH+GH+FG+EF=AD+BC,又∵AD=6,∴四边形EFGH的周长=6+5=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B=90°,OC=4,BC=OA=10,求出OD=AD=5,分情况讨论:①当PO=PD时;②当OP=OD时;③当DP=DO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CB=90°,OC=4,BC=OA=10,∵D为OA的中点,∴OD=AD=5,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5,4);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则OP=OD=5,PC==3,∴点P的坐标为:(3,4);③当DP=DO时,作PE⊥OA于E,则∠PED=90°,DE==3;分两种情况: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OE=5﹣3=2,∴点P的坐标为:(2,4);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OE=5+3=8,∴点P的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故答案为:(2.5,4),或(3,4),或(2,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25.(2013•阜新)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2),(﹣5,2),(1,﹣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以BC,AB,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分别为:(3,2),(﹣5,2),(1,﹣2).故答案为:(3,2),(﹣5,2),(1,﹣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坐标与图形的关系.26.(2014•丹东)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分析】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证出△DAE≌EMF,得到△BMF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菱形的边长为4求出时间t的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下数学第18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学案(含解析)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4.探索并证明中位线定理.1.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与各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证明及相关计算的过程,以及相关问题证明和计算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能力.1.通过几何问题的证明和计算,体验证法和解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思想.2.通过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与三角形一样,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本章内容也是在已经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它是以后我们继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的基础.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主要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主要介绍了矩形、菱形、正方形,并根据定义探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分清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1.关于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概念之间从属、种差、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本章概念比较多,概念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关系复杂.由于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重叠交错,容易混淆,因此弄清它们的共性、特性及其从属关系非常重要.实际上,有时学生掌握了它们的特殊性质,而忽略了共同性质.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应用时常犯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时,不仅要讲清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还要强调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和共同性质.也就是在讲清每个概念特征的同时,强调它们的属概念,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原有属概念基础上附加一些条件(种差),通过扩大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的方式引出新的种概念;同时在原有属概念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来研究种概念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弄清这些关系,最好是用图示的办法.在弄清这些图形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即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外延越小,内涵越大.例如,正方形的性质中,包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所有的特征,它的外延很小,而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很大.弄清了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各种平行四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清楚了,它们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也就不会用错了.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的角度来说,本章处于学生初步掌握了推理论证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阶段.本章内容比较简单,证明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前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推理证明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只是初步,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推理论证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在推理与证明的要求方面,除了要求学生对经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证明以外,还要求学生直接由已有的结论对有些图形的性质通过推理论证得出.另外,为了巩固并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本章定理证明中,除了采用严格规范的证明方法外,还有一些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先有了定理再去证明它,而是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另外也有一些文字叙述的证明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这些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也有增加,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熟悉“规范证明”的基础上,推理论证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18.1 平行四边形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课时)5课时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课时)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1矩形(2课时)5课时18.2.2菱形(2课时)18.2.3正方形(1课时)单元概括整合1课时18.1平行四边形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和定理.1.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渗透转化与化归意识.通过观察、猜测、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态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猜测、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态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第课时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2.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3.了解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1.经历利用平行四边形描述、观察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在进行性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3.在性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态度.【重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探索和证明.【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教师准备】教学中出示的教学插图和例题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方格纸,量角器,刻度尺.导入一:[过渡语]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图形与几何知识,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本节开始,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常见图形.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和载重汽车的防护栏,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学生观察,积极踊跃发言,教师从实物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平行四边形的原型,进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为图形的过程.导入二:(出示本章农田鸟瞰图)观察章前图,你能从图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吗?学生自由说出图中的几何图形,教师结合学生说到的图中包含长方形、正方形等,明确本章主要研究对象——平行四边形.[过渡语]下面我们来认识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以农田鸟瞰图作为本章的章前图,学生可以见识各种四边形的形状,通过查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为进一步比较系统地学习这些图形做准备,并明确本章的学习任务.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思路一提问: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说明定义的两方面作用:既可以作为性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追问:平行四边形如何好记好读呢?画出图形,教师示范后,学生结合图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字母的顺序要按照顶点的顺序记.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如右图所示,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对边,对角.对边:AD与BC,AB与DC;对角:∠A与∠C,∠B与∠D.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四边形中不相邻的边,也就是没有公共顶点的边叫做对边;没有公共边的角,叫做对角.[设计意图]给出定义,强调定义的作用,让学生结合图形认识“对角”“对边”,为学习性质做好准备.思路二请举出你身边存在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和载重汽车的防护栏……教师点评,画出图形,如右图所示.提问:(1)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2)你能表示平行四边形吗?(3)你能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点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进一步讲解:(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中有两个条件:①是一个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指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错误的情况,如▱ACDB.(3)作为性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作为判定:∵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实例和教材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思路一[过渡语]同学们回忆我们的学习经历,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思路是什么?一起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得出研究的一般过程:先给出定义,再研究性质和判定.教师进一步指出:性质的研究,其实就是对边、角等基本要素的研究.提问: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教师画出图形,如右图所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度量,提出猜想.猜想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D,AD=BC.猜想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C,∠B=∠D.追问:你能证明这些结论吗?学生讨论,发现不添加辅助线可以证明猜想2.∵AB∥CD,∴∠A+∠D=180°,∵AD∥BC,∴∠A+∠B=180°,∴∠B=∠D.同理可得∠A=∠C.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过渡语]我们知道,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尝试,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并证明猜想,如右图所示.证明:连接AC.∵AD∥BC,AB∥CD,∴∠1=∠2,∠3=∠4.又AC是△ABC和△CDA的公共边,∴△ABC≌△CDA.∴AD=CB,AB=CD.∠B=∠D.∵∠BAD=∠1+∠4,∠DCB=∠2+∠3,∠1+∠4=∠2+∠3,∴∠BAD=∠DCB.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追问:通过证明,发现上述两个猜想正确.这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重要性质.你能说出这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运用这两个性质进行推理吗?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明确应用性质进行推理的基本模式:∵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C,∠B=∠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通常采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我们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突破难点.进而总结、提炼出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思路.[知识拓展](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两条性质可以直接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2)四边形的问题,常常通过连接对角线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解决.(教材例1)如图所示,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E=CF.引导学生分析:要证明线段AE=CF,它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无法直接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考虑证明△ADE≌△CBF.由题意容易得到∠AED=∠CFB=90°,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AD=CB.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D=CB.又∠AED=∠CFB=90°,∴△ADE≌△CBF.∴AE=CF.[设计意图]应用性质进行推理,体会得到证明思路的方法.思路二1.提问: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并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哪些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的猜想一致?AB=BC=CD=AD=猜想:∠A=∠B=∠C=∠D=猜想:小组合作完成,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邻边、对角、邻角等概念,再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2.你能证明你发现的上述结论吗?已知: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1)AD=BC,AB=CD;(2)∠B=∠D,∠BAD=∠DCB.小组讨论,发现:需要连接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来解决.证明:(1)连接AC,如图(2)所示.∵AD∥BC,AB∥CD,∴∠1=∠2,∠3=∠4.又AC是△ABC和△CDA的公共边,∴△ABC≌△CDA.∴AD=CB,AB=CD.(2)∵△ABC≌△CDA(已证),∴∠B=∠D.∵∠BAD=∠1+∠4,∠DCB=∠2+∠3,∠1+∠4=∠2+∠3,∴∠BAD=∠DCB.一组代表发言后,另一小组补充,我们发现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AB∥CD,∴∠BAD+∠D=180°,∵AD∥BC,∴∠BAD+∠B=180°,∴∠B=∠D.同理可得∠BAD=∠DCB.教师根据学生的证明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通常证明三角形全等,图中没有三角形怎么办?一般是连接对角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表述,并进行笔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C,∠B=∠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补充)如图,在▱ABCD中,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请你说出图中的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2)对角线AC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相等?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得出有关结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所以AB=CD,AD=BC,∠DAB=∠BCD,∠B=∠D,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DAC=∠BCA,∠DCA=∠BAC.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正确的结论.解决第(2)个问题时,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只要添加AC平分∠DAB即可.说明理由: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DCA=∠BAC,而∠DAC=∠BAC,所以∠DCA=∠DAC,所以AD=DC,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AB=DC=AD=BC.[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并初步应用.3.平行线间的距离[过渡语]距离是几何中的重要度量之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平行线间的距离又是怎样的呢?思路一提问:在教材的例1中,DE=BF吗?学生思考,都容易发现:由△ADE≌△CBF,容易得到DE=BF.追问:如图所示,直线a∥b,A,D为直线a上任意两点,点A到直线b的距离AB和点D到直线b的距离DC 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发现容易证明AB∥CD,由已知得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教师引导归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此时教师适时介绍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及性质.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学生结合图指出:a∥b,点A是a上的任意一点,AB⊥b,B是垂足,线段AB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教师点评,并强调:任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存在的、唯一的,都是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的线段的长度.[设计意图]结合例1的进一步追问,自然引出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思路二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老师边看边指导学生画图.追问: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下方格纸上两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发现: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的长度相等.教师引导归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此时教师适时介绍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及性质.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右图所示,用符号语言表述为:∵l1∥l2,AB⊥l2,CD⊥l2,∴AB=CD.教师进一步强调:两平行线l1,l2之间的距离是指什么?指在一条直线l1上任取一点A,过A作AB⊥l2于点B,线段AB的长度叫做两平行线l1,l2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归纳: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点与直线的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区别与联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l1,l2间的距离转化为点A到l2间的距离,再转化为点A到点B的距离.追问:如果AB,CD是夹在两平行线l1,l2之间的两条平行线段,那么AB和CD仍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示教材第43页图18.1-5)如图所示,a∥b,c∥d,c,d与a,b分别相交于A,B,C,D四点.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可知,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AB=CD.说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都相等.[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方格纸引出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浅显易懂,并注重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与点间的距离之间的知识整合.[知识拓展](1)当两条平行线确定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定值,不随垂线段位置的变化而改变.(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在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可以灵活选择位置.4.例题讲解(补充)在▱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试求▱ABCD的周长.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图分析,教师根据学生考虑不周全的问题进行引导,明确思路后学生写解答过程.〔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别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设BC边上的高为AE,分AE在▱ABCD的内部和AE在▱ABCD的外部两种情况计算.解:在▱ABCD中,AB=CD=5,AD=BC.设BC边上的高为AE.(1)若AE在▱ABCD的内部,如图①所示,在Rt△ABE中,AB=5,AE=4,根据勾股定理,得:BE====3;在Rt△ACE中,AC=2,AE=4,根据勾股定理,得:CE== ==2.∴BC=BE+CE=3+2=5.∴▱ABCD的周长为2×(5+5)=20.(2)若AE在▱ABCD的外部,如图②所示,同理可得BE=3,CE=2,∴BC=BE-CE=3-2=1,∴▱ABCD的周长为2×(5+1)=12.综上,▱ABCD的周长为20或12.[解题策略]本题相当于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以及第三条边上的高,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因为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所以作图时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图所示.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特征,同时还学习了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的一些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都相等.1.已知▱ABCD中,∠A+∠C=200°,则∠B的度数是()A.100°B.160°C.80°D.60°解析:∵∠A+∠C=200°,∠A=∠C,∴∠A=100°,又AD∥BC,∴∠A+∠B=180°,∴∠B=180°-∠A=80°.故选C.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BC,GH∥AB,EF,GH相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A.6B.7C.8D.9解析: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AEOG、平行四边形BHOE、平行四边形CHOF、平行四边形OFDG、平行四边形ABHG、平行四边形CHGD、平行四边形AEFD、平行四边形BEFC、平行四边形ABCD.故选D.3.如图所示,在▱ABCD中,AD=2AB,CE平分∠BCD交AD边于点E,且AE=3,则AB的长为()A.4B.3C.D.2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DEC=∠BCE,∵CE平分∠DCB,∴∠DCE=∠BCE,∴∠DEC=∠DCE,∴DE=DC=AB,∵AD=2AB=2CD,CD=DE,∴AD=2DE,∴AE=DE=3,∴DC=AB=DE=3.故选B.4.如图所示,在▱ABCD中,△ABC和△DBC的面积的大小关系是.解析:∵两平行线AD,BC间的距离相等,∴△ABC与△DBC是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故填相等.5.如图所示,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DE⊥AB于E,DF⊥BC于F.(1)求∠EDF的度数;(2)若AE=4,CF=7,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C=60°,∴∠C+∠B=180°.∵∠C=60°,∴∠B=180°-∠C=120°.∵DE⊥AB,DF⊥BC,∴∠DEB=∠DFB=90°,∴∠EDF=360°-∠DEB-∠DFB-∠B=60°.(2)在Rt△ADE和Rt△CDF中,∠A=∠C=60°,∴∠ADE=∠CDF=30°,∴AD=2AE=8,CD=2CF=14,∴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8+14)=44.第1课时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例1例23.平行线间的距离4.例题讲解例3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3页练习第1,2题;教材第49页习题18.1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50页习题18.1第8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110°,延长AD至F,延长CD至E,连接EF,则∠E+∠F等于()A.110°B.30°C.50°D.70°2.如图所示,l 1 ∥l 2,BE ∥CF ,BA ⊥l 1 于点A ,DC ⊥l 2于点C ,有下面的四个结论;(1)AB =DC ;(2)BE =CF ;(3)S △ABE =S △DCF ;(4)S 四边形ABCD =S 四边形BCFE .其中正确的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3.如图所示,点E 是▱ABCD 的边CD 的中点,AD ,B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DF =3,DE =2,则▱ABCD 的周长为 ( )A.5B.7C.10D.144.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4,∠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DG ⊥AE ,垂足为G ,若DG =1,则AE 的长为 ( ) A.2 B.4 C.4 D.85.如图所示,▱ABCD 与▱DCFE 的周长相等,且∠BAD =60°,∠F =110°,则∠DAE 的度数为 .【能力提升】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0),(3,0),(4,2),则顶点D 的坐标为 .7.如图所示,在▱ABCD 中,DE 平分∠ADC ,AD =6,BE =2,则▱ABCD 的周长是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

∴AE=EF.
又∵BE=CE,
∴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D.
(1)求证: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AD,
∴DE=BC,DE∥BC.
∴AD=BC,AE=CF.
∵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
∴AB=2AE,CD=2CF.
∴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新知应用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E,F,G,H 分 别 是 ▱ ABCD 的 边 AB,BC,CD,DA 上 的 点 , 且
AE=CG,BF=DH.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别在直线AD,BC上,EH平分∠FEG,线段EH的长是否是两条平行线AD,BC之
间的距离?为什么?
解:是.理由如下:
∵AB∥EF,CD∥EG,
∴∠AEF+∠A=180°,∠DEG+∠D=180°.
∵∠A=∠D,∴∠AEF=∠DEG.
∵EH 平分∠FEG,∴∠FEH=∠GEH.
∴∠AEF+∠FEH= ×180°=90°,即∠AEH=90°.∴EH⊥AD.
O,BE⊥AC,DF⊥AC,垂足分别为E,F,且AF=CE,∠BAC=∠DCA.求证: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AF=CE,∴AF-EF=CE-EF.∴AE=CF.
∵BE⊥AC,DF⊥AC,∴∠AEB=∠CFD=90°.
∵∠BAC=∠DCA,∴AB∥CD.∴∠BAE=∠DCF.
∠ = ∠,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典型例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典型例题)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例1如图,O 是卜二・ABCD 对角线的交点.△ OBC 的周长为59, BD=38 , AC=24,贝卩AD= __ 若厶OBC 与厶OAB 的周长之差为 15,贝y AB=QABCD 的周长= _____ .AC ,可得BC ,再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知 AD=BC ,由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 OBC 与厶OAB 的周长之差就为BC 与AB 之差,可得AB ,进而可得」ABCD 的周长.解 EBCD 中0A 二= OB = OD = |E 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OBC 的周长=0B + 0C +EC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先 所OC =1=19 + 12 + BC=59••• BC=28—ABCD 中,•BC=A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AD=28△ OBC的周长-△ OAB的周长=(OB + OC + BC)-(OB + OA+AB)=BC-AB=15•AB=13•••二ABCD的周长=AB + BC + CD + AD=2(AB + BC)=2(13 + 28)=82说明:本题条件中的△ OBC占厶OAB的周长之差为15”,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后,便容易发现其实质,即BC与AB之差是15 .例2判断题(1) 两条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两角相等.()(3)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4)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5)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6)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判断.解:(1) 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而不是两条对边.如图四边形ABCD,两条对边AD // BC .显然四边形ABCD 不是平行四边形.(2) 错平行四边形的性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对角是指四边形中设有公共边的两个角,也就是相对的两个角.(3) 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一般地不相等.(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4) 对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 可判断是正确的.(5) 错线段图形,而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是正值正确的说法是: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6) 对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例3 .如图1,在二ABCD中,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ED // BF .分析:欲址DE // BF,只需/ DEC二/ AFB,转证=/ ABF CDF, 因卜二,ABCD,则有AB丄CD,从而有/ BAC= / CDA .再由AF=CF 得AF=CE .满足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证明:v AE=CFAE+EF二CF+EF••• AF=CE在二ABCD中AB // 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 BAC= / D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相等)•••△ ABF刍乂 CDE(SAS)•••/ AFB= / DCE• ED // B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不处理.例4如图已知在△ ABC中DE // BC // FG,若BD=AF、求证; DE + FG=BC .分析1:要证DE + FG=DC由于它们是平行线,由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考虑将DE平移列BC上为此,过E(或D)作EH // AB(或DM // AC),得至U DE=BH、只需证HC=FG ,因AF=BD=EH , / CEH=/ A. / AGF = Z C所以△ AFG幻/ EHC .此方法称为截长法.分析2:过C点作CK // AB交DE的延长线于K,只需证FG=EK , 转证△ AFG CKE .过E作EH // AB交于Hv DE // BC•••四边形DBHE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 DB=EHDE=BH(平行四边形对边也相等)又BD=AF• AF=EHv BC // FGAGF= /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理 / A= / CEH• △ AFG EHC(AAS)••• FG=HC••• BC二BH+HC二DE二FG.过C作CK // AB交DE的延长线于K.v DE // BC•四边形DBCK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CK=BD DK=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又BD=AF•AF=CKv CK // AB• / A= / ECK(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v BC // FG•••/ AGF二/ A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CEK二/ AED(对顶角相等)•••/ AGF= / CEK•••△ AFG S' CKE(AAS)FG=EKDE+EK=BC• DE+FG=BC例 5 如图I—ABCD 中,/ ABC=3 /A,点 E 在CD 上,CE=1 , EF丄CD交CB延长线于F,若AD=1,求BF的长.u --- ---------- r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可得/ C= / F=45°进而由勾股定理求出CF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得BF的长.解:在二ABCD 中,AD // BC•••/ A +/ AB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vZ ABC=3 / A•••/ A=45 ,Z ABC=135•••Z C= Z A=45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EF 丄CD•Z F=45°(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EF=CE=1在RtAOEF中,CF = JCE之》EF金=(勾股定理)v AD=BC=1二BF = CF”EC = Q[例6如图1,‘ ■ ABCD中,对角线AC长为10cm , Z CAB=30 , AB长为6cm,求一ABCD的面积.解:过点C作CH丄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 .(图2)vZ CAB=30-■.CH 二丄= 1 X10=52 2••• S—ABCD = AB-CH = 6X5=30(cm2)答:二ABCD的面积为30cm2 .说明:由于二=底>高,题设中已知AB的长,须求出与底AB 相应的高,由于本题条件的制约,不便于求出过点D的高,故选择过点C 作高.例7如图,E、F分别在’・ABCD的边CD、BC上,且EF //求证:S△ ACE二S △ ABF分析:运用平行四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将其转化为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证明:将EF向两边延长分别交AD、AB的延长线于G、H.二ABCD DE // AB•••/ DEG= / BH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GDE= / DAB(同上)AD // BC•••/ DAB= / FBH(同上):丄 GDE= / FBHv DE // BH , DB // EH•四边形BHED是平行四边形V DE二BH(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GDE 刍乂 FBH(ASA)••• S△ GDE=S △ FBH(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GE=FH(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S△ ACE=S △ AFH(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S △ ADE = S △ ABF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即S二二a・ha .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必须是a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为了区别,可以把高记成ha,表明它所对应的底是a.例8如图,在二ABCD中,BE平分/ B交CD于点E, DF 平分/ D交AB于点F,求证BF=DE .分析EF二DE (目标)十BEDP 为口DF"d叫西3 ]1=Z 3 r Z 1=Z 2f t"S亠彩姑皤彩B口ABCD证明:T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二DE // FB,/ ABC= / AD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平行对角相等)•••/仁/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而Z]=^Z ADC,Z2=|ZABC•••/ 2= / 3• DF // BE(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 BF=DE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说明:此例也可通过△ ADF CBE来证明,但不如上面的方法简捷.例9如图,CD的Rt△ ABC斜边AB上的高,AE平分/ BAC 交CD于E, EF // AB,交BC于点F,求证CE=BF .分析作EG // BC,交AB于G,易得EG=BF .再由基本图, 可得EG=EC ,从而得出结论.过E点作EG // BC交AB于G点.v EF // AB••• EG=BFv CD为Rt△ ABC斜边AB上的高•/ BAC + / B=90°.Z BAC + / ACD = 90°•/ B= Z ACD•Z ACD=Z EGAv AE 平分Z BAC•Z 1= Z 2又AE=AE•△ AGE ACE(AAS)•CE=EG•CE=BF .说明:(1)在上述证法中,“平移”起着把条件集中的作用.(2)本题也可以设法平移AE .(连F点作FG // AE,交AB于G)例10如图,已知I —ABCD的周长为32cm , AB : BC=5 : 3, AE 丄BC 于E, AF 丄DC 于F,/ EAF=2 / C,求AE 和AF 的长.分析:从化简条件开始①由二ABCD的周长及两邻边的比,不难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口虹CD 的周长=321 fAB=10AB : BC-5 : 3 p |BC=6②/ EAF=2 / C告诉我们什么?AF i FC1 ZFAE^ZC=180°] oAE 1 EAF-2 Z C j討c=6°这样,立即可以看ADF、△ AEB都是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于是有= = = 3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解:——ABCD的周长为32cm即AB+BC+CD+DA=32v AB=CD BC=D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B + BC = - X32 = 16 2又AB : BC=5 : 35+3BC= —X3 = 65+3/ EAF+ / AFC+ / C+ / CEA=360 (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v AE 丄BC / AEC=90AF 丄DC / AFC=90•••/ EAF+ / C=180/ EAF=2 / CT AB // 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ABE二/ C=6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理/ ADF=60SRiAABE 中,ZBAE = 30* BE = |AB = 5£—■Al = ja =E^ = 5^3 (cm)在RtAADF中,ZDAF = 30° DF= ^AP = |B C=3■f-j d—iAF - 7A D3 -I>F a = M Ccm)说明:化简条件,化简结论,总之,题目中哪一部分最复杂就从化简那一部分开始,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我们把这种解题策略称为:从最复杂的地方开始.它虽简单,却很有效.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例1填空题(1)如图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BEFC都是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AEFD是—,理由是(2)如图2, D、E分别在△ ABC的边AB、AC上,DE=EF , AE=EC , DE // BC贝卩四边形ADCF是__,理由是__ ,四边形BCFD 是—,理由是—分析: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较多,要从已知条件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平行且等于BC,BC平行且等于EF,从而得AD平行且等于EF,由判定定理4可得.(2)由AE=EC , DE=EF,由判定定理3可得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AD // CF即BD // CF,再由条件,可得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解:(1)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 四边形,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 方法.例 2 女口图,四边形 ABCD 中,AB=CD . / ADB 二 /CBD=90 .求 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三类五个判定方法, 这三类也是按边、角和对角线分类,具体的五个方法如下表:CIID 从对角钱看一(5 )对角线互相平分 因此必须根据已知条件与图形结构特点,选择判定方法.证法一:v AB=CD . Z ADB= / CBD=90 , BD=DB .••• Rt △ ABD 坐 Rt △ CDB .「( 1)两组对边分别平存C I )从边看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_(3)-组对边平行且相尊 (1)从边看 (II )从角看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绘平行四边形•••/ ABD= / CDB,/ A= / C.•/ ABD+ / CBD= / CDB+ / ADB即 / ABC= / CD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法二:vZ ADB= / CBD=90 , AB=CD、BD=DB .•Rt△ ABD 坐Rt△ CDB .•Z ABD=Z CDB.•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法三:由证法一知,Rt △ ABD幻Rt △ CDB .••• DA=BC又T AB二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明: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往往有多种证题思路,我们必须注意分析,通过比较,选择最简捷的证题思路.本题三种证法中,证法二与证法三比较简捷,本题还可用定义来证明.例3如图,‘「ABCD中,E、G、F、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点, 且AE=CF , BG=DH,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分析:只须证明EGFH为平行四边形.证明:连结EG 、GF、FH 、HE.T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 C, AD=CB .T BG=DH•AH=CG又AE=CF•△ AEH CFG(SAS)•HE=GF同理可得EG=F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F 与GH 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说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是解决有关线段和角问题基本方法.例4如图,二ABCD中,AE丄BD于E, CF丄BD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ABE CDF••• AE= CF进而可得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口ABCD中,AB屯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ABD= / CD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 丄BD、CF 丄BD•AE // CF / AEB= / CFD=90•△ ABE CDF(AAS)•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例5如图,二ABCD中,E、F分别在AD、BC上,且AE=CF , AF、BE相交于G, CE、DF相交于H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分析:欲证EF与GH互相平分,只需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已知条件可知四边形AFCE、四边形EBFD都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可得AF // EC , BE // DF,从而四边形GEH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ABCD中,AD丄BC(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v AE=CF /. DE=BFT四边形AFCE、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二AF // CE , BE // DF(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GH与EF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说明:平行四边形问题,并不都是以求证某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形式出现的.往往更多的是求证线段的相等、角的相等、直线的平行、线段的互相平分等等.要灵活地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以及定义、定理等.先判定某一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加以证明.例6如图,已知—ABCD中,EF在BD上,且BE=DF ,点G、H 在AD、CB上,且有AG=CH , GH与BD交于点0,求证EG丄HF分析:证EF 、GH 互相平分二GEHF 为平行四边形.证明:连 BG 、DH 、GF 、EHT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垒 BC又 AG=HC• DG 丄 BH•四边形BGDH 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O = GO , DO=BO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又 BE=DF•OE=OF•四边形GEHF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G丄HF.(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相等)说明:由于条件BE=DF涉及到对角线BD,所以考虑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来证明例7如图,——ABCD中,AE丄BD于E, CF丄BD于F, G、H分别为AD、BC的中点,求证:EF和GH互相平分.分析:连结EH , HF、FG、GE,只须证明EHFG为平行四边证法一:连结EH , HF、FG、GEv AE丄BD , G是AD中点.-■.GE=C J D =^AD2/ GED二 / GDE同理可得HF =HB =^EC,Z HFE =Z HEFV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岂BC,/ GDE= / HBF••• GE=HF,/ GED= / HFB•GE // HF•四边形GEHF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F和GH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证法二:容易证明厶ABE CDF• BE=DFT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 些BCT G、H分别为AD、BC的中点•DG 丄BH•四边形BHDG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D和GH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OG=OH , OB=OD又BE=DF•OE=OF•EF和GH互相平分.例8如图,已知线段a、b与/ a,求作:—ABCD ,使/ ABC二/ a, AB=a , BC=b ,分析:已知两边与夹角,可先确定△ ABC,根据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确定点D,从而平行四边形可作出.作法:(1) 作/ EBF二/ a,⑵在BE、BF上分别截取BA=a , BC=b ,⑶分别为A、C为圆心,b, a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二四边形ABCD为所求.*证明:由作法可知AB=CD = aBC=AD=b二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 行四边形)且/ ABC 二 / a, AB=a , BC=b- ABCD 为所求说明: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作图有以下几种:(1) 已知两邻边(AB 、BC)和夹角(/ B).(2) 已知一边(BC)和两条对角线(AC , BD).(3) 已知一边(BC)和这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如/ DBC ,Z ACB).⑷已知一边(CD)和一个内角(/ ABC)以及过这个角的顶点的一条对角线(BD ,且BD > CD)求作平行四边形(如图)完成这些作图的关键点,都在于先作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完成平行四边形的作图,体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化归为三角形问题的思想方法.。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五种方法

判别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如何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下面举例予以说明.一、运用“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别例1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 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试说明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分析:由于已知条件与对角线有关,故考虑运用“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别.为此,需连接BD.解:连接BD交AC于点O.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O=CO,BO=DO. 又AE=CF,所以AO-AE=CO-CF,即EO=FO.所以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二、运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别例2 如图2,是由九根完全一样的小木棒搭成的图形,请你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图1AB C DEF并说明理由.分析:设每根木棒的长为1个单位长度,则图中各四边形的边长便可求得,故应考虑运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别.解:设每根木棒的长为1个单位长度,则AF=BC=1,AB=FC=1,所以四边形ABCF是平行四边形.同样可知四边形FCDE、四边形ACDF都是平行四四边形.因为AE=DB=2,AB=DE=1,所以四边形ABDE也是平行四边形.三、运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别例3 如图3,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DF=BE,DF∥BE,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分析: 题目给出的条件都不能直接判别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但仔细观察可知,由已知条件可得△ADF≌△CBE,由此就可得到判图3别平行四边形所需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条件.解:因为DF∥BE,所以∠AFD=∠CEB.因为AE=CF,所以AE+EF=CF+EF,即AF=CE.又DF=BE,所以△ADF≌△CBE,所以AD=BC,∠DAF=∠BCE,所以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运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别例 4 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BCD的平分线分别交BC、AD边于点E、F,则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易得AF∥EC,又题目中给出的是有关角的条件,借助角的条件可得到平行线,故本题应考虑运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别.解: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B CDEF图41 32理由: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BC ,∠DAB=∠BCD ,所以AF ∥EC.又因为∠1=21∠DAB ,∠2=21∠BCD ,所以∠1=∠2.因为AD ∥BC ,所以∠2=∠3, 所以∠1=∠3,所以AE ∥CF.所以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五种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1)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证对角线互相平分;(5)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1[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1[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https://img.taocdn.com/s3/m/d510763267ec102de2bd8956.png)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九年级· 上册(泰山版)
九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特殊四边形
复习
前面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C
‹# ›
‹# ›
练习
练P4
T2
‹#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边 角
对角线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作业
‹#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逆命题: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和BD相交于点O.且A0=CO,BO=DO
A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A0=CO, ∠1=∠2, B0=DO 2 1 ∴△OAB≌△OCD(SAS) O ∴AB=CD B 同理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平行四边形(二)

【答案】B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AC,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8 ,△ABC的周长比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少l0 ,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组邻边的长.
【提示】△ABC的周长: =28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答案】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且交边AD于点E,如果AB=6 ,BC=l0 ,试求:
题型二:证明线段互相平分
例1、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G、H分别在AD、BC上,AG =CH.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
【提示】根据本题要证得结论可以分析出本题只要证明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连结GF、FH、HE、EG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O,E、F分别为OB、OD的中点,过O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CD于G、H.求证:GF∥EH.
【注意】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知识点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根据定义来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l: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提示】AD EF BC.
1、专题精讲
题型一:证明线段相等
例1、己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CB,AD的延长线于点E、F,求证:AE=CF.
【提示】易证△DOF≌△BOE,DF=BE,AF CE,证得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DOF≌△BOE及已知条件,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得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主要从定义入手: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但是如果将平行四边形的角、对角线、边中的三要素中任选两者进行组合,则会呈现很多不同的命题,那么这些命题是否能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对于真命题,我们需要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即可。
角、边、对角线之间的条件组合
命题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
命题2: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真命题)
命题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真命题)
命题4:一组对边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
命题5:一组对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
命题6:一组对角相等且过这组对角顶点的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假命题)
命题7:一组对角相等且过这组对角顶点的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真命题)
从以上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以下3个方向:(1)从定义出发,定义可以作图形的判定;(2)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寻找判定定理;(3)从边、角和对角线中任意选取2个条件,构造命题,判断命题真假进而得到判定。
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通过画图和
证明(举反例)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去判断。
总结:第5、6题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辅助线的添加。
分别是往角两边做垂线以及利用三线合一定理补齐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总结:分类讨论,合理设元,依据勾股定理求解对角线长度。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点1 两组对边分别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__________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__________.要点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_,对角__________.要点3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下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A.对角互补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内角和为360°2.(2014·十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则△CDE的周长是( )A.7B.10C.11D.123.如图,已知l1∥l2,AB∥CD,CE⊥l2于点E,FG⊥l2于点G,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CDB.CE=FGC.EG=CFD.BD=EG4.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B.3∶4∶4∶3C.1∶2∶2∶1D.3∶4∶3∶45.如图,过□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M分别作平行四边形两边的平行线EF与GH,那么图中的□AEMG的面积S1与□HCFM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是( )A.S1>S2B.S1<S2C.S1=S2D.2S1=S26.如图,在□ABCD中,BE⊥AD于点E,若∠ABE=50°,则∠C=__________.7.(2014·郴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B、D、F在同一直线上,且BE=DF.求证:AE=CF.8.已知□ABCD的周长为36 cm,过点A作AE⊥BC,AF⊥CD,若AE=2 cm,AF=4 cm,求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9.(2013·重庆)已知:在□ABCD中,AE⊥BC,垂足为点E,CE=CD,点F为CE的中点,点G为CD上的一点,连接DF、EG、AG,∠1=∠2.(1)若CF=2,AE=3,求BE的长;(2)求证:∠CEG=12∠AGE.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特征要点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______.预习练习1-1(2014·长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相等B.互相平分C.互相垂直D.互相垂直且相等1.(2013·襄阳)□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AB=5,△OCD的周长为23,则□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A.18B.28C.36D.462.已知□ABCD的周长为60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长8 cm,则AB的长度为( )A.11 cmB.15 cmC.18 cmD.19 cm3.如图所示,在□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0,BD=12,AB=m,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10<m<12B.2<m<22C.1<m<11D.5<m<64.(2014·泸州)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3,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和面积为__________.5.如图所示,已知□ABCD和□EBFD的顶点A、E、F、C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CF.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2013·长春)如图,以△ABC的顶点A为圆心,以BC长为半径作弧,再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接AD、CD.若∠B=65°,则∠ADC的大小为__________.知识点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下面给出四边形ABCD中,∠A、∠B、∠C、∠D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1∶2∶3∶4B.2∶3∶2∶3C.2∶2∶3∶3D.1∶2∶2∶3知识点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且OA=OC,OB=O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CDB.BC∥ADC.AB=ADD.BC=AD2.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且OA=OC,OB=OD,∠ABC=80°,则∠ADC=__________.4.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在AC上,点G,H在BD上,AF=CE,BH=DG.求证:GF∥HE.5.(2014·徐州)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6.(2013·郴州)如图,已知BE∥DF,∠ADF=∠CBE,AF=CE.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2014·淮安)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只填写一个条件,不使用图形以外的字母和线段)2.(2013·十堰)如图,□ABCD中,∠ABC=60°,点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AB的长是__________.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DO.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在AC上,G,H在BD上,AF =CE,BH=DG.求证:GF∥HE.5.(2013·梧州)如图,已知:AB∥CD,BE⊥AD,垂足为点E,CF⊥AD,垂足为点F,并且AE=DF.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6.(2013·龙岩)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1=∠2.求证:(1)AE=CF;(2)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7.(2013·青海)如图,已知□ABCD,过A作AM⊥BC于M,交BD于E,过C作CN⊥AD 于N,交BD于F,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1.(2013·西宁)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那么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 )A.2B.4C.6D.82.(2013·河池)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 cm,则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A.6 cmB.12 cmC.18 cmD.36 cm3.(2013·昆明)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A.50°B.60°C.70°D.80°4.(2013·宁波)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6B.8C.10D.125.(2014·湘潭)如图,AB是池塘两端,设计一方法测量AB的距离,取点C,连接AC、BC,再取它们的中点D、E,测得DE=15米,则AB=( )A.7.5米B.15米C.22.5米D.30米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点R,P分别是BC,CD上的点,点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C.线段EF的长不变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7.(2013·泉州)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E,F,G,H,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__.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70°,求∠PMN的度数.9.如图,在△ABC中,CE平分∠ACB,AE⊥CE,延长AE交BC于点F,点D是AB的中点,BC=20,AC=14,求DE的长.15.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1 矩形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要点1有一个角是直角__________的叫做矩形.要点 2 矩形的对边__________;矩形的四个角__________;矩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1 在矩形ABCD中,∠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OA=2,则BD的长为( ) A.4 B.3 C.2 D.1要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_.练习2 如图,在Rt△ABC中,∠C=90°,AB=10 cm,D为AB的中点,则CD=__________cm.知识点1 矩形的性质1.如图,在矩形ABCD中,若AC=2AB,则∠AOB的大小是( )A.30°B.45°C.60°D.90°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是( )A.4B.6C.8D.103.(2013·遵义)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若AB=6 cm,BC=8 cm,则△AEF的周长=__________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2)
教学目标:
1、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4、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速反应
1、如图,四边形ABCD ,AC 、BD 相交于点O,若OA=OC,OB=OD,则四边形ABCD 是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且AB=CD,则四边形ABCD 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拼成的四边形如图所示,图中的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在图中,AC=BD=16, AB=CD=EF=15,
CE=DF=9。
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二、议一议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一定。
如等腰梯形。
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练一练:
1
不一定,如
2、比一比:如图,四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作业:
1、课本P91习题4.4,1、2题。
2、目标P65,3解答题(2),(3)。
完成目标其他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