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合集下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3.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

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

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

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

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

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

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于法之下,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浅谈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三)(2007-01-03 15:22:00)转载▼三1867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

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

英国在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工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必然要求增强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力以制定符合自己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浴血奋战的同时,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也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就是突出的一例。

虽然总体上来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1842年议会通过“矿工法”;1844年通过了“工厂法”;1847年又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法”。

工业阶级势必继续奋斗。

但当时无论是自由党上台,还是保守党执政,均是只做表面文章。

仅仅口头上承认选举制度确实已有改革的必要性,但未做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1857年,英国爆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后,工人运动在1859—1860年伦敦建筑工人罢工以后开始复苏,工人阶级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又表现出来,工人群众要求实现普选权的运动又逐渐恢复。

自由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极力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以拉拢选民,保守党却坚持改革,以限制选举,借以避免威胁到其在议会中的席位。

但是却遭到群众的极力抵制。

在工业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保有统治地位,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至于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同意支持改革。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三)1867年的选举改革
• • • • • • • 1.改革的原因 2.推动改革的力量 (1)“全国改革联盟”(科布登、布莱特) (2)英国职工联合会和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 3.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 (2)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 大城市 • 4.1867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 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 的势力进一步下降。没有实现普选权。
巴拿马丑闻(1892年)
• 早在1879年时,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建筑师斐迪 南· 黎塞普又组织股份公司,开凿巴拿马运河,80 年代末,公司又发行了30亿~40亿法郎的股票, 渴望发财的法国小资产阶级争先恐后购买,到 1888年时,公司在投机分子侵吞和浪费大量金钱 后,宣布破产。在破产清理财产过程中,1892年 底和1893年初,揭露出公司曾对政党领袖、达官 贵人行贿的秘密,连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克雷孟 梭也在受贿之列。受贿者的罪行虽然铁证如山, 但几科全部被法院宣告无罪,暴露了共和党政府 和议会的腐败。
总结:法国共和历程
• 法国民主共和之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反复和逐步确立 的过程,近现代法国的政权更迭频繁 •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2年8月)〔君主专制(大革命 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 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 (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题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题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

英国议会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重要历史事件。

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扩大了选举权,也提高了议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

首先,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改革调整了选区,重新分配了议席,使得工业城市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代表权。

同时,改革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政治。

这次改革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是1867年的议会改革,这是英国第二次重大的议会改革。

这次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选举权,取消了“衰败选区”,并重新调整了议席的分配。

此外,改革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工人阶级能够参与政治。

这次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使得议会更加具有代表性。

最后是1884年的议会改革,这次改革再次扩大了选举权,使得更多的成年男性能够参与政治。

同时,改革还引入了秘密投票和单一选区制等民主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议会的民主性。

这次改革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英国议会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重
要历史事件。

这些改革不仅扩大了选举权,提高了议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也为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十九世纪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的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力量的变化催生了新兴阶级的出现,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领域享有发言权。

虽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的英国议会仍旧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中,新兴阶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议会改革运动。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

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

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四十四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八倍之多。

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

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面对这种国内形势,英国国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十九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十九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了改革 的帷幕 。经过 不 懈努 力 , 终 在 1 3 最 8 2年通 过 到 2 0万 。小 资产 阶级 和上层 工人都 获得选举 权 。 5 了改革法 案 。改革 的主 要内容如下 : 虽然 矿工 和 农业 工人 以及 妇 女还 没 有 选 举 权 ,
8 7年改革 仍有重 大 意义 : 一是 工业 资 产 阶级从 1 新分配 议 席。取 消 许 多 已经 衰败 的选 区 , 但 】 6 .重
格不 一 , 各有 各 的标 准 . 是 以财 产 为 标 准 , 是 以 不 而
人 的 出身 为 标 准 ; 次 , 议 会 的 席 位 分 布 情 况 来 其 从 看 , 的“ 有 衰败 的选 区” 已基 本无 人 居住 , 仍 有 选 派 却 议员 的权 利 , 有 的新 兴 都 市 , 口众 多 , 却 没有 而 人 但 席位 或 只有很 少 席 位 ; 次 , 举 方 法 腐 败 , 再 选 营私 舞
跃, 整个 英 国的社 会结 构 也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济 烈 , 经 它使 每一 个 阶层 都 在 为争 取权 利 而 斗争 , 保证 了
力量 的变化 催 生 了新 兴 阶 级 的 出 现 , 们 迫 切 要 求 英 国政治 民 主 化 的 推进 。第 四 , 他 旧选 举 制 的 弊端 严
减少一些 选区 的议 席 ; 口增 加 的郡 的议 席增 多 , 人 新 此 具有主 宰地位 . 本上 实现 了资产 阶级 民主 , 人 基 工 兴T业城 市取 得较 多 议席 。2 .更 改选举 资格 。 大 阶级 的主 体也 有 了选 举 权 , 们 开 始在 政 治 舞 台 上 扩 他
在 政治领 域享有 发 言权 。虽 然 光荣 革命 后 的英 国建 重 , 这是议 会 改 革 的 直 接 原 因 。1 3 8 2年 议 会 改革 前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

19世纪英国改革主要内容19世纪英国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19世纪英国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改革。

主要是实行英国传统议会政治制度。

19世纪英国开始实行实际议会政治。

由内阁负责行政,有两院构成的议会负责立法,使英国形成了“实际议会行政政治”体制。

1832年-1884年,英国通过了两次宪法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制定了宪法,把政治权力从贵族和旧贵族彻底剥夺掉,这使英国实行了一党制,使英国政治体制正式转变为实际议会立法政治。

二、经济改革。

主要是实行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英国的经济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革命上,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发展和科学管理。

19世纪英国的经济改革围绕着工业化建设展开,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扩大经济空间,促进了资本经济的发展,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科技和管理水平也有较大进步。

三、社会改革。

其目标是维护公众权利,推进社会正义。

主要涉及工人权利、贫困救济政策、社会救济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19世纪英国的社会改革主要涉及工人权利、贫困救济政策和社会救济等方面。

英国政府制定了救济政策来帮助贫困人口,并配备了一系列保护贫穷劳动者的法律,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残疾、孤老等。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些健康、教育和社会保健等方面的措施,推行全民健康保险。

四、宗教改革。

英国19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从国家宗教脱离开始的,以消除什么宗教信仰的隔阂和减少政治上的宗教活动。

1833年,英国政府通过《宗教自由法》,规定所有宗教信仰都可以自由公开表达,不再被社会压抑,同时也确定了国家宗教和民间宗教之间的关系。

此外,英国还设立教育改革委员会,实行公立学校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宗教活动对教育的影响。

总之,19世纪英国的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改革时期,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还涉及宗教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使英国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英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浅析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浅析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组织的代议机构,议会在英国出现得最早,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许多国家,所以英国议会又被人们称为议会之母。

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英国社会推进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学家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改革的朝代,让我们来看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标志的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是指英国13世纪中期出现的主要有封建领主、骑士、城市市民参加的会议。

1832年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体制已经十分腐败而又混乱。

于是英国在19世纪三次与时俱进的议会改革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

第一次: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对政治地位的欲望加强,并且议会中存在议会议席分配失衡,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不充分,公开投票使选民受到威胁等问题,于是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他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他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改革取消“腐败选区”的议席,重新分配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席位;更改选举资格,放宽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掌权的仍然是贵族;虽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此次改革告诉我们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是不可阻挡的,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来完成,改革要适时得法,于时俱进。

第二次:1867年议会改革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第16卷 安康师专学报 V ol116 2004年2月 Journal of Ankang T eachers C ollege Feb12004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冯广圣(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南充637002)摘 要: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

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4)01-0010-04①A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the Three P arliamentary R eforms atthe Times of R 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FE NG G uang-sheng(Department o f Histor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nchong637002,Sichuan,China)Abstract:Parliamentary reform was the mainstream of politics in Britain in the19th century.It made a start in the18th cen2 tury and continued in the20th century.In the19th century,there were three parliamentary reforms,which were marked with the advancing feature with the times.It showed the basic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reform.The pattern of changing timely and peacefully was the prime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development.K ey w ords:Britain;parliamentary reform;right of vote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英国在限制王室权利上是欧洲各国里走得最远的。

1215年,在英国最不受爱戴的约翰王(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

这是一份封建文件,国王依此须受国家的法律约束,贵族并可具此在大会议上对国王的决议作出批评。

大宪章中的条文被后人引用阐释,如“没有议会不能课税”的观念即为一例。

1264年,贵族因国王漠视大宪章群起夺权,并透过规模扩充后的大会议即国会,来作临时的统治。

新国会不单包括贵族和高层的教士,而且还有来自大城镇的代表。

虽然这个国会政府的寿命很短(只有十五个月),但国会本身却不能被压制或漠视。

从这个时候开始,只有国会能废除它所通过的法规。

如果没有它的批准,就不能课税。

当国王在短时期之内需要金钱时(例如在百年战争期间的战役),通常会被迫对国会作出更多的让步,以交换税项的征收。

国会和文职机关的重要性日增,并证明自己有能力运作政府,不会受到国王的能力或任何由贵族所引起的短期动乱等因素影响。

尽管英国在十七世纪就建立了民主统治制度,它仍然保留了一系列有悖民主的问题。

尽管英国是由一个立宪政府和两党制议会统治,这个政府并不代表人民。

全国仅有少于5%的人口可以参与选举,而且议会仅仅代表有钱人的意愿。

议会由上议院——由贵族和英国国教会的上层神职人员组成。

上议院有权否决下议院提出的任何一项法案。

在十九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赋予人民更大的权力。

这一系列改革始于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815年,当英国陷于一个战争期间的萧条阶段时,食品暴动席卷了整个国家。

1819年政府决定以暴制暴,随即而来的就是彼德鲁大屠杀(Peterloo Massacre)骑兵队冲进在英国曼切斯特圣彼得广场上举行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大会,并且打死了11人。

这次事件更加剧了要求改革的运动。

在十九世纪20年代,英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天主教徒获得了宗教平等,工会被允许成立,司法机构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1830年更大的改革开始了,这些改变将权力转移给了工业城镇。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一、引言英国,一个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风起云涌的古老国度,一个见证了人类蹒跚学步、茁壮成长的沧桑智者,一个坚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翘首观世界、看未来的猛士。

他走过邪风冷雨,带着他那份沉甸甸的回忆,带着他那份独有的气质与底蕴,正一刻不停歇地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

蓦然回首,那一长串深深浅浅的历史脚印中,每一步都述说着一段不一样的却都一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或伤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轻掸灰尘,打开那幅已微微泛黄的厚重历史画卷,“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在光芒闪烁,诉说着英国在19 世纪的灿烂辉煌。

19 世纪的英国,经济上、国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从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步步壮大,成为领土遍及世界各洲,影响世界的大帝国。

在19 世纪,它流了血,流了泪,也收获了财富,取得了进步,脱胎换骨。

在当时的世界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19 世纪的大英帝国都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二、经济发展(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1801 年以后,英国在与法国长达14 年之久的战争之后最终大获全胜。

英国的皇家海军控制了海权,对外贸易成倍增长,商业空前繁荣。

战争的胜利扩大了英国的殖民地范围,成为了英国的原材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不但为英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廉价原材料还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工厂日夜不停的机器喧嚣声,英国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飞速发展。

工业产值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也使得英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伦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

19 世纪50~70 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在这期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 以上。

浅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_刘宜照

浅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_刘宜照

第一次议会改革经过近 70 年的斗争,到 1832 年才完 成。其间经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二次 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16—1819 年间;第三次高潮从 1830 年 11 月托利党的威灵顿政府倒台起,到 1832 年 6 月辉 格党的格雷政府最终完成“议会改革法”,第一次改革胜利结 束。三次高潮中,都曾出现过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改革派发 动大规模的请愿活动,要求议会扩大选举权,改革不合理的 议会制度。在政府方面,压制虽然很严厉,但始终是有限度 的。1832 年 5 月是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托利党人的顽固抵 拒改革,各阶层人民已全面动员起来,支持辉格党的改革方 案。形势有一触即发之势,按有些历史学家的说法,这是 17 世纪以来最接近发生革命的一个时刻。在这样关键的时刻, 坚决反对改革的托利党放弃抵抗,让辉格党的改革法案以合 法手段获得通过,终于使和平改革的道路取得成功。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寻求用和平的手段解 决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完成必要的变革,确实是世界各国面 临的重大问题。近代以来,英国采用和平方式解决社会内部冲 突的和平变革道路很有借鉴意义。英国的和平变革历程,以及 它把改革模式作为社会发展道路之一的历史选择, 为近代世 界各国提供了和平变革的成功范例。
三 通过英国 1832 年的议会改革可见,和平改革的道路需 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人民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是
统治者适时的让步。只有斗争而没有让步,冲突会变得越来 越尖锐;但如果没有斗争,冲突虽然也不会有,进步却也没有 了。英国走上和平改革的道路,是因为一方面人民进行了长 期而艰苦的斗争,忍受了许多牺牲,经历了许多曲折;另一方 面统治者在人民的意志已充分地表达,变革已不可避免时适 时地退让,从而使得变革和平地进行。统治者在这种退让中 并不是一无所得,英国的贵族可以一直存在到现在,就是这 种退让的结果。1832 年议会改革表明民主政治也可以用这种 逐步改革,和平渐进的方式取得成功。这以后,和平改革的道 路就在英国畅通无阻了。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摘要:在国际社会政治实践中,很多国家高度认可英国的制度安排,认为它们已经非常完善,尤其是议会制度。

但是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断变革,使议会制度日臻完备。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产生演变改革一、英国议会的产生和演变早期的议会是社会新兴阶层试图分享权力的一种方式,仅仅是国王的咨询机关,后来逐渐演化成国家公共权力分权制衡的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一。

现代议会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机关,其成员被称为“议员”。

英国是议会制度的首倡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政治经济价值的制度,议会制得到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采用和借鉴,成为现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之一,因而有英国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说法。

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纪,迄今已有近800多年的历史。

1258年,国王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

国王亨利三世的表兄弟、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带领武装士兵闯进王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

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控制的15人委员会掌握。

牛津条例规定,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僧俗贵族出席的大会已渐有议会之名,但是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失去,经常挑起事端。

1264年,孟福尔依靠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在和国王的交战中战胜并俘虏了国王。

1265年1月,孟福尔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1217年)的规定,召集会议,史称“大会议”。

英国议会的雏形由此而始。

作为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大会议以5个伯爵和17个男爵为主体,每郡再派两个骑士和少数低级教士,若干大城市也派有市民代表。

不过,当时的议会还不能同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等同。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又召集了一届议会,史称“模范议会”,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联合,除了大贵族和教士外,这届议会还固定地由每郡派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派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因而较“大会议”前进了一步。

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

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

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在十九世纪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以一种渐进的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没有出现任何的流血就使得英国的政治架构出现了适时的变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互相达成妥协,共同治理国家,下面是由提供的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英国议会改革在十九世纪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

通过这三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逐渐的获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利,并且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的获得了提升,直至达到资产阶级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议会中占据主要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一:英国议会改革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旧贵族掌权时代逐渐的渐进式的演化成为资产阶级掌权的三次变革。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就是提升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中的地位,削弱和限制已经在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旧贵族的权利,通过三次议会改革,旧贵族在议会中所拥有的管理国家的权利逐渐的被资产阶级夺取,旧贵族权利的削弱和资产阶级权利的增强是三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二:英国议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逐渐的放宽了选民的条件,使得选民从一开始的以身份地位决定选举权,逐步的发展成为依靠财产的多寡来决定选举权,这种改变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选举权,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三: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占据的形势,加入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得资产阶级在管理国家的权利机构内拥有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此之后各个政党想要执政就需要得到广大的选民的支持,可以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背景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前英国多元的政治思想,各阶级政治地位,社会经济状况,对于这场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推动改革的发生、发展。

19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正酝酿着这次改革的发生。

标签:英国;阶级斗争;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尽管这场改革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许多旧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它促进了英国社会发展,为欧洲各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提供了经验。

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关,正是在这种复杂社会环境的驱使下,英国才在欧洲率先吹响了议会改革的号角。

一、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多元的政治思想光荣革命后的一百多年里,议会一直由贵族控制,因此国家政权亦掌握于贵族的手中。

那时贵族控制议会的手段是所谓的“旧制度”,这是英国贵族寡头制度的基石。

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而贵族又由世袭产生,因而不存在选举问题。

下院由市民、平民等组成,此由选举产生。

然而100多年来,英国贵族在一整套选举制度的保障下,操纵下院,这使得贵族成为英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

选区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被称为“选邑”。

选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爱德华一世(Edward I)时期确定的,其他的则为之后的历代国王相继确定。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那些几百年前被确认的选邑,在当时或许很繁盛,但到了19世纪,大多已经衰败了。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

据统计,19世纪初,在英国49个大城镇中有21个不是选邑[1]。

这样,就造成了极不合理的现象。

这样不合理的选邑分布,使选民人数尽可能少,这样就很容易被贵族所控制。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英国的议会改革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英国的议会改革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英国的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改革:“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坡高权力机关。

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

14时有一此“衰败选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议员比例设置很不合理。

19世纪以来,英国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

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

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

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67年议会改革: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1867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法案。

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英国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

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议会中的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

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菜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据此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

这次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代议制民主在关国取得厂长足的进展。

20世纪妇女选举权的获得: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议会考虑给子妇女选举权。

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工业革命后代议制的发展(19世纪早期):(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权力,对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不满;②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和英国群众斗争高涨。

19世纪英国的议会报告 -回复

19世纪英国的议会报告 -回复

19世纪英国的议会报告-回复标题:19世纪英国的议会报告:民主进程与社会变革的见证在19世纪的英国,议会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文献,不仅记录了立法机构的活动和决策过程,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逐步探讨19世纪英国议会报告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反映。

一、历史背景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崛起,对传统的贵族地主阶级构成了挑战。

这种社会经济变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议会制度的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报告作为一种官方文件,起到了记录、传播和监督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19世纪的英国议会报告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制定与修改:议会报告详细记录了法律的起草、审议、修改和通过的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立法趋势和政策导向。

2. 政府工作汇报:政府各部门需要定期向议会提交工作报告,这些报告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政策实施情况、财政收支、公共服务等内容。

3. 社会问题调查:针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议会往往会组织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其调查结果和建议通常会以报告的形式公布。

4. 外交关系与殖民地管理:作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议会报告也涉及到了外交政策、海外贸易、殖民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影响与作用19世纪的英国议会报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1. 促进民主化进程:议会报告公开透明地展示了立法过程和政府工作,增强了公众对政治事务的了解和参与,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制度的完善。

2. 监督政府行为:议会报告是公众和媒体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对于揭露和纠正政府工作中的问题和弊端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反映社会变革:议会报告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对社会变革的反映19世纪的英国议会报告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1. 工业革命的影响:议会报告中关于劳动法、工厂法、矿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政策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议会改革
议会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组织的代议机构,议会在英国出现得最早,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许多国家,所以英国议会又被人们称为议会之母。

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英国社会推进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学家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改革的朝代,让我们来看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标志的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是指英国13世纪中期出现的主要有封建领主、骑士、城市市民参加的会议。

1832年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体制已经十分腐败而又混乱。

于是英国在19世纪三次与时俱进的议会改革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

第一次: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对政治地位的欲望加强,并且议会中存在议会议席分配失衡,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不充分,公开投票使选民受到威胁等问题,于是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他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他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
改良运动。

改革取消“腐败选区”的议席,重新分配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席位;更改选举资格,放宽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掌权的仍然是贵族;虽代
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此次改革告诉我们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是不可阻挡的,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来完成,改革要适时得法,于时俱进。

第二次:1867年议会改革
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政治地位的关于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采用自由主义政策,借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也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1867年议会再次改革,他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

改革重新调整选区,取消“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

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

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发核心。

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

工人暂时被笼络,但从长远看来,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1884年议会改革
19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微小改良,
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大殖民地政策;农业工人仍被排除在选举大门之外。

1884年议会进行改革,他是英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资产主义议会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

改革再次扩大公民权;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改革使没有选举权的农业工人终于获得了选举权,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

另外妇女仍没有选举权。

三次改革的启示:整个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级围绕着议会选举改革实现普选权而持续斗争,但始终以一种平和的,非暴力的方式出现,体现了英国民族特性在政治领域内的凝结,适时而变,和平渐进。

英国这种渐进妥协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力求找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点,达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避免激进革命带给社会的损害。

当然必须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一味妥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